平衡功能-评定PPT课件

合集下载

运动功能评定PPT课件

运动功能评定PPT课件

10=能控制
0=需帮助
5=独立洗脸、梳头、刷牙、剃须
0=依赖别人
5=需部分帮助
10=自理
0=依赖别人 10=全面自理
5=需部分帮助(夹饭、盛饭、切面包)
0=完全依赖别人,不能坐 10=需少量帮助(1人)或指导
5=需大量帮助(2人),能坐 15=自理
0=不能动
5=在轮椅上独立行动
10=需1人帮助 (体力或语言指导)15=独立步行(可用辅助器)
第30页/共35页
七、平衡的评定
第31页/共35页
八、ADL评定
• Barthel Index • FIM
第32页/共35页
1. 大便 2. 小便
3. 修饰 4. 用厕 5. 吃饭
6. 转移 床←→椅
7. 活动 (步行)
评分标准
0=失禁或昏迷 5=偶尔失禁(每周<1次) 10=能控制
0=失禁或昏迷或需由他人导尿 5=偶尔失禁(每24小时<1次,每周>1次)
的体位 3.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 4. 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位置,避免代偿 5.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做MMT检
查 6. 肌力检查时应注意患者的禁忌症
第8页/共35页
三、肌力评定
(二)器械检查 1. 握力计 2. 捏力计 3. 拉力计 4. 等速测力仪
第9页/共35页
四、关节活动度评定(ROM)
能 C. 转移
8、排尿管理 9、床椅转移

10、卫生间 11、浴池/浴室
定 D. 行走
12、步行/轮椅 13、上下楼梯
认 E. 交流

功 能
F. 社会认知


14、视听理解 15、语言表达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ppt课件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ppt课件
运动控制三评定包括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 主观评定应用简便,适宜在社区使用。其 评定内容主要有:
1、坐位保持和平衡 2、站立位保持 3、单腿站立检查 4、强化Romberg检查 5、跨步反应 6、在活动状态下移动身体,在不同条件下行
走能否保持平衡。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非平衡性协调功能评定 1、指鼻、交替指鼻对指试验 2、对指试验 3、轮替试验 4、旋转试验 5、握拳试验 6、拍膝、拍地试验 7、跟-膝-胫试验 8、足趾接触检查者手指试验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 试验评分: • 5分——正常 • 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活动,但速
度和熟练度较正常稍差。 • 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活动,但协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 确定是否存在平衡 功能障碍; • 平衡障碍原因、程度, • 为确定康复治疗计划、评价康
复效果提供依据, • 预测可能发生跌倒的危险性。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的种类 • 人体平衡可以分为静态、动态和反应性平
衡三类。 平衡的机制 • 为了保持平衡,人体重心必须垂直地落在
支撑面的范围内。 • 保持人体平衡需要感觉输入、中枢整合和
平衡与协调 功能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协调(coordination)是完成平 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 力
平衡(balance)是由于各种原 因使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 时,四肢、躯干有意识或反 射性地活动以恢复身体直立 稳定的能力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 神经、肌肉和骨关节系统的损伤 • 认知功能异常 • 躯体感觉功能异常 • 视觉异常 • 前庭系统功能异常
• 简易平衡评定法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 是判断有无协调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评定-PPT

平衡功能评定-PPT
姿势控制的运动因素的评定:运动对策的评定 (踝、髋、跨步对策)
预期姿势调整能力的评定
平衡反应
正常儿童形成平衡反应的时间是:俯卧,6个 月;仰卧,7-8个月;坐,7-8个月;蹲起,912个月;站立,12-21个月。
平衡反应的四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立位, 当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变化时,出现躯干向外 力作用方向弯曲,同时肢体向外伸展。
(10)用足拍打:让病人用一足掌在地板上拍 打,膝不能抬起,其足跟维持接触在地板上。
(11)指和过指:检查者和病人相对而坐。他 们都是水平屈肩90度,伴肘伸展,食指相触让 病人完全屈肩(手指指向天花板),然后再回 到水平位,使食指再次相触。正常反应是能准 确回转到起始位。异常反应是“过指”或运动 在目标以上。
不随意的扭曲运动; 偏身舞蹈症:一侧身体突然出现的、痉挛性的、
有力的、没有目的的鞭打样运动; 张力障碍:肌张力从高到低的变化无法预测。
协调功能的评定
先计时测速确定基线水平,然后对患者的协调 功能进行检测。
功能分级为(1)正常完成;(2)轻度残损: 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及技巧稍有差异; (3)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 拙、不稳非常明显;(4)重度残损:仅能启 动活动,不能完成;(5)不能活动。
换 (8)站立位,躯干两侧侧屈 (9)行走,将一侧足跟直接置于对侧足趾前 (10)沿地板上所画的直线行走或行走时将足置
于地板上的标记
(11)侧向走和退步走 (12)原地踏步 (13)变换步行活动的速度(增加速度将夸大协
调缺陷) (14)步行时突然停下和突然起步 (15)沿圆圈和变换方向步行
(16)用足趾和足跟步行
(7)旋前/旋后:肘屈曲90度,并紧紧固定于 身体,让病人手掌朝下和朝上交替翻转,可逐 渐加快速度。

平衡 PPT课件

平衡 PPT课件

(3)
一、概述——
7、维持人体平衡的机制
地毯向前或向后拉,站在地毯上人会
地毯向前,身体向后倾倒,将通过腹肌、股四头肌
和胫前肌收缩,使身体向前以免失衡。
运 动
地毯向后,身体向前倾倒,将通过腓肠肌、腘绳肌
控 和骶棘肌的收缩,使身体向后以免失衡,此时头躯
制 干成为整体,人以踝为轴向后摆动。
固定组合的肌群由远端至近端依次兴奋
前庭系统:感知瞬时直线加速运动及与直线重力 加速有关的头部位置改变的信息。
一、概述——
7、维持人体平衡的机制
(1)感觉输入:
第四特殊感觉信息:中枢神经系统不停地利用 这个传入信息计算体重和重力,可能的受体: 高尔基键体(Golgi Tendon Organs),一种特殊本体感受 的形式,感受或者计算从静态站立到步态或运 动终止时机体重心的位置。
(3)
一、概述——
7、维持人体平衡的机制
髋策略:受试者站在窄的横梁上,其支持面变小且不与全
足底接触,因而平衡不佳。此时若后移横梁,为免失衡,受
运 试者将伸直下肢,屈髋、前倾躯干以免失衡,这种依靠髋活 动 动的对策称为髋对策。 控 固定组合的肌群由近端至远端依次兴奋 制 对抗身体向前摆动,腹肌和股四头肌依次收缩
一、概述——
8、平衡反应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 支撑点时所发生的一种平衡反应,表现为上 肢和(或)下肢的伸展。其作用在于支持身 体,防止摔倒。
一、概述——
2、维持平衡的因素
1、稳定力:保持 身体位置安定的 能力。在身体最 小的摆动下身体 能保持姿势。
2、在随意运动 中能调整姿势
3、能安全有效 的对外来干扰做 出反应,保持动 态稳定性。

《平衡功能检查》课件

《平衡功能检查》课件

定量检查
通过计算和分析数据来量化平衡功能。
平衡功能检查的仪器设备
平衡板
用于评估个体的平衡和姿势控制 能力。
前庭测试设备
步态分析设备
用于检测前庭系统的功能和异常。
用于研究个体的行走方式和协调 能力。
平衡功能检查的常见方法和步骤
1
问诊与观察
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并观察其行走和姿势。
2
平衡板测试
让患者站在平衡板上,评估其平衡和反应能力。
《平衡功能检查》PPT课 件
本课程将介绍平衡功能检查的定义、临床意义以及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通 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领域。
什么是平衡功能检查
平衡功能检查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个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通过一系列测试来分析平衡问题, 并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
平衡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3
眼震检查
观察患者眼球的运动,评估前庭神经的功能。
平衡功能检查的结果分析和诊断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平衡功能是否正常,并根据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或康复方案。
如何准备平衡功能检查
在进行平衡功能检查前,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可能需要停止服用某些药物或做一些准备性的活动。
平衡功能检查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平衡障碍和相关疾病,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并评 估康复效果。
平衡功能检查的症状和表现
1 头晕
经常感到头晕或眩晕。
2 不稳定
行走时容易摇去控制。
平衡功能检查的分类
定性检查
通过问诊和观察来判断平衡功能。
半定量检查
使用特定的测量工具来评估平衡功能。

《平衡功能检查》课件

《平衡功能检查》课件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焦虑和抑郁
由于日常活动的困难和跌 倒的恐惧,平衡功能障碍 的患者可能出现焦虑和抑 郁的情绪问题。
自尊心受损
由于行动不便,患者可能 会感到自己无法独立生活 ,导致自尊心受损。
社交孤立
由于行动不便,患者可能 会减少社交活动,导致社 交孤立。
对社会参与的影响
工作能力下降
平衡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无法 胜任原本的工作,或者无法维持
手术治疗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严重或长期的平衡功能障碍,经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手术风险较高,需在充分评估和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术后需进行康 复训练。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的作用
01
包括针灸、按摩、拔罐等中医疗法,以及高压氧治疗、神经调
节等特殊疗法。
其他治疗方法的适用范围
02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平衡功能障碍,特别是对某些特殊病因或复
反射检查
通过测量神经系统的反射反应,评估 神经肌肉功能。包括深反射和浅反射 等。
PART 03
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
内耳前庭系统疾病
前庭神经炎
病毒感染导致的单侧前庭功能丧 失,常在几周内恢复。
梅尼埃病
内淋巴积水导致的前庭功能紊乱 ,表现为发作性眩晕、耳鸣和听 力下降。
神经系统疾病
脑卒中
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损伤, 影响平衡和协调。
姿势稳定性测试
通过观察受试者的姿势稳定性 ,评估前庭功能。例如,站立 姿势稳定性测试和行走姿势稳
定性测试等。
姿势和步态分析
姿势分析
通过观察受试者的静态姿势,评估平 衡能力。包括观察受试者的站立姿势 、坐姿和卧姿等。
步态分析

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评定ppt课件

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评定ppt课件

1、协调定义
• 协调:指人体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 力。
• 协调运动: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与特定 运动或动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作 用,从而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
• 它要求有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力量 进行运动。
2、协调的临床评价
• 中枢神经系统由三个领域控制协调运动的产生, 它们是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脊髓后索。
平衡功能评定适应证
•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 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氏病、小脑疾 患、脑瘫、脊髓损伤等
• 前庭功能损害
•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或损伤:下肢骨折、截肢、 运动性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
平衡功能评定禁忌证
• 严重的心肺疾病 • 下肢骨折未愈合
(四)平衡评定方法
• 1、评定的程序 • 2、评定方法
极明显,动作慢、笨拙和不稳定。 • 2分-重度障碍,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完成。 • 1分-不能活动。
谢 谢!
平衡仪测 试法
平衡反应的形成规律
• 平衡反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 • 通常在出生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
7~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 9~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12~21个月形 成站立反应。
谢 谢!
二、协调功能评定
二、协调功能评定
• 1、协调的定义 • 2、协调的临床评价 • 3、评定程序 • 4、评定方法
然停下和开始.
1、评定程序
• (3)在一个动态支撑点保持平衡 • (4)在用力时维持平衡(推一个物体) • (5)在睁眼、闭眼时能控制姿势
2、平衡评定方法
• 观察法 • 量表法 • 平衡仪测试法
观察法
• 1.在静止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 • 例如:睁、闭眼坐,睁、闭眼站立,双足靠拢站,

(康复训练课件)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

(康复训练课件)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

结果分析:
✓ 7项检查均按3个等级记分,最高平衡评分为14分
✓ 少于14分说明平衡功能有障碍,评分越少,功能障 碍程度越严重
✓ 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可作为训练前后平衡能力变 化的比较
Berg平衡量表(BBS)
⒈由坐到站 ⒉独立站立 ⒊独立坐 ⒋由站到坐 ⒌床-椅转移 ⒍闭眼站立 ⒎双足并拢站立
•平衡测试仪
静态平衡功能:
方法:重心移动,摆动测定。
评定内容:
• 站立位:双足站(60秒);单腿站(10秒);足尖对足跟站(60秒)
• 坐位
静态平衡测试
ERBE:Balance
Basic Balance Master®
SMS: 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 (BPM)
动态平衡测试系统
测试内容:
感觉整合测试(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 SOT) 运动控制测试(motor control test, MCT) 应变能力测试(adaptation test, ADT) 有限稳定性测试(limits of stability, LOS)
协调的概念 协调运动的分类
协调评定
协调(coordination)
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 能力,例如用适当的肌力、速度和 节奏,准确的方向和距离
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协调控制的部 位包括小脑、基底节和脊髓后索
平衡的概念 影响平衡的因素
平衡能力的分类 平衡障碍原因 评价方法与训练方法
评价

衡 障
观察法:如三级分法


量表评定法:如Fugl-Meyer 平

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
运动控制
▪ 当平衡发生变化时,休体通过三种调节机 制或姿执性协同运动模式来应变:
▪ 踝调节机制:坚固较大的支持面,较小的外 界干扰
▪ 髋调节机制:较小的支持面(小于双足面 积),受到较大的外界干扰是
▪ 跨步调节机制:外界干扰过大时
2021
平衡功能的评定
▪ 观察法 ▪ 量表法 ▪ 平衡测试仪
2021
观察法的特点
▪ 过于粗略和主观,缺少量化,但由于其应 用简便,可对具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进 行粗略的筛选,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判断 价值,至今在临床上仍广为应用
2021
量表法
▪ 主要的量表有:Berg平衡量表、Tinntti量 表及站起-走计时测度等到
2021
平衡测试仪
▪ 静态平衡测试 ▪ 动态平衡测试
▪ 正常儿童形成保护性伸展反应的时间是: 上肢,4~6个月;下肢,6~9个月。
2021
跨步及跳跃反应
▪ 当外力使身体明显偏离支撑点时,最简便 的方法就是向着被推方向快速跨出一步, 改变支撑点而不是试图维持原有支撑点。
▪ 正常儿童形成跨步及跳跃反应的时间是 15~18个月。
2021
感觉输入
▪ 视觉系统:由视网膜收集经视传入视中枢 ▪ 躯体感觉:皮肤感受觉和本体感觉 ▪ 前庭系统:三个半规管
平衡功能
何旭光
2021
平衡功能评定
▪ 定义 平衡是指人体不论处在某种位置,运动
或受到外力推动时,只懂得调整姿势并维 持所需要姿势的过程。
平衡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跨步及跳 跃反应,都是从小就学会的,是一种自动 反应,平衡所提供的稳定性对一切技巧活 动都是必需的。
2021
平衡功能的Leabharlann 常反应▪ 平衡受中脑和大脑皮质控制,属于高级水 平的发育性反应。
2021
观察法
▪ 坐位平衡:在静止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如睁、 闭眼。
▪ 站立位反应(闭目直立检查法):双足并拢直立。 观察睁、闭眼时身体摇摆的情况
▪ 跨步反应:受试者取站立位,检查者向左、右、 前、后方向推动受试者身体。阳性反应:脚快速 向侧方、前方、后方跨出一步、头部和躯干出现 调整。阴性反应:不能为维持平衡而快速跨出一 步,头部和躯干不出现调整
▪ 平衡反应是一种自动反应,在某些情况下 可以随时变化。
▪ 平衡反应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其控制要求 具备完善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包 括视觉、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有效的肌张力、肌 力和耐力、关节的灵活性。
2021
平衡的三种状态
▪ 静态平衡 人体在无外力的情况下维持某种姿势的
▪ 第四种方式: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此时向前推患者,出 现足趾先屈曲,然后足跟抬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向 后摆,最后肩后伸、头后仰。
2021
除了一般的平衡以应之外两种特殊的 平衡反应
▪ 保护性伸展反应 ▪ 跨步及跳跃反应
2021
保护性伸展反应
▪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原支撑点时,上 肢和/或下肢后伸并外展,以支持身体,防 止摔倒。
▪ 第一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立位,当身体的支 撑点发生变化时,出现躯干向外力作用方向弯曲,同时肢 体向外伸展。
▪ 第二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位,由于身体的支 撑点发生倾斜或移动面使重心移位,出现躯干向倾斜上方 弯曲,同侧肢体向外伸展,对侧保护性伸展。
▪ 第三种方式: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此时向后推患者,出 现足蚓状肌先收缩,随后足趾背屈、屈髋、躯干屈曲、上 肢向前抬,最后头、肩向前。
2021
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
▪ 视觉 ▪ 前庭功能 ▪ 本体感受效率 ▪ 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尤其是手部和足部 ▪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 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 ▪ 主动肌与拮抗肌肉协调动作 ▪ 肌力与耐力 ▪ 关节的灵活度和软组织的柔韧度
2021
训练原则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 支撑面积由大变小 ▪ 从静态到动态 ▪ 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 ▪ 从自我保持平衡至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 ▪ 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和在不注意下保持平衡 训练 ▪ 从训练时睁眼过渡到闭眼 ▪ 破坏前庭器官的平衡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2021
中枢整合
▪ 三种感觉信息在包括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 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多级平衡觉神经 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方案。
▪ 当体位或姿执变化时为了判断人体重心的准确位 置和支持面情况,中枢刘经系统将三种感觉信息 进行整合,迅速判断何种感觉所提供的信息是有 用的,何种感觉所提供的信息是相互冲突的,从 中选择那些提供准确定位信息的感觉输入,入弃 错误的感觉输入
2021
平衡训练的顺序
▪ 系统有顺序的进行:坐位平衡 爬行位平 衡 双膝跪位平衡 立位平衡
▪ 从容易做的动作开始: 最稳定体位 最 不稳定体位;人体支撑面积由大到小;身 体重心由低到高;静态平衡训练到动态平 衡训练;睁眼下训练到闭眼下训练;无关 颈参与活动到有头颈参与活动
2021
2021
过程。 ▪ 自我动态平衡
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 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 ▪ 他人动态平衡
人体在外力推动作用下调整姿势的过程。
2021
平衡反应
▪ 正常儿童形成平衡反应的时间是:俯卧,6 个月;仰卧,7~8个月;坐,7~8个月;蹲 起,9~12个月;站立,12~21个月。
2021
平衡反应的四种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