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期末论文
文化人类学论文

文化人类学论文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科学,而文化人类学则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描述各种不同文化和民族的特点、差异和共同点。
本论文将探讨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研究内容,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一、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是文化。
文化是指一个群体共同创造的,传承下来的、共同符号系统的总和。
在不同的群体中,人们通过共同的价值观、信仰体系、社会组织形式等来定义自身的文化身份。
文化人类学主要关注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结构、经济系统、政治体制、宗教信仰、艺术形式等。
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采用一系列研究方法来获取、分析和解释数据。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田野调查和参与观察。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亲自进入被研究群体所在的文化环境中,与被研究对象建立联系,并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
参与观察则是指研究者成为被研究群体的一员,深入了解被研究群体的生活,通过参与其中的活动来获取研究材料。
三、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内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广泛而丰富。
它涉及到许多领域,如宗教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经济人类学等。
在宗教人类学方面,研究者会关注不同民族的信仰体系、祭祀形式以及宗教仪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医学人类学方面,研究者会关注不同文化对疾病、健康和医疗的理解和治疗方式。
在经济人类学方面,研究者会关注不同社会的生产方式、分配制度以及资源利用方式等。
四、文化人类学的实例为了更好地说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以下以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假设研究者对某个原始部落的文化进行田野调查,主要关注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
研究者在实地观察中发现,该部落采取部落首领制度,社会地位和权力由首领继承,而经济方面采取共享资源的方式进行生产和分配。
研究者通过与该部落成员的交流和观察,了解到他们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技能等因素分工,共同生产和分享资源。
在这个实例中,研究者通过田野调查和参与观察这两种方法,获取了关于该部落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的数据。
文化人类学结课论文

文化人类学概论教育学院09心理班杨浩12009240838人类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具解放性的。
它不仅纠正种族和文化优越性的谬论,而且致力于研究任何地方、任何时代的所有民族。
它对人的本质的阐明超过哲人的所有反思或实验科学家的所有研究。
——美国哲学家格拉斯·德·拉古纳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所的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
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
民族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的学科。
文化人类学家所做的最具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原始艺术等方面的研究。
在英国学术界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有时又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主要分为: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
1501年德国洪德最早使用人类学一词时,将研究人体解剖和生理的书成为人类学。
1831年世界上第一个研究人类体质和文化的学会——法国巴黎民族学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人类学的诞生。
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学角度科学地研究人类由来。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是整个人类学的奠基之作。
基因技术可以由于民族识别,确定古尸种族,澄清历史事实。
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内容是文化和人,其主要的代表理论为: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功能主义、历史主义、文化与人格、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新进化论等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怀着对种族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厌恶和对落后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建立了“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其中以美国人类学之父弗朗兹·博厄斯(Franz Boas 见图)为个中翘楚。
文化相对主义理论的核心人物是梅尔赫尔斯科维茨,他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批判甚至摧毁那些与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东西。
人类学研究论文

人类学研究论文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学科,旨在了解人类的文化、社会和生物特征。
通过对不同社会群体的观察和研究,人类学家试图揭示人类的本质和多样性。
本文将探讨人类学研究的方法、重要性以及其对社会科学的贡献。
一、人类学研究方法人类学研究通常采用实地调查和参与观察的方法。
研究者会亲自走进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群体,与他们建立联系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言语和文化实践。
这种方法能够使研究者深入了解被研究对象的生活,获得真实而全面的数据。
此外,人类学研究还借鉴了其他社会科学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
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人类学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人类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二、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性人类学研究对于理解人类的本质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的研究,人类学家能够揭示人类共同的特征和差异。
这有助于我们超越个人经验和局限的视角,拓宽我们的认知边界。
此外,人类学研究还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通过对其他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的发生。
这对于构建和谐的多元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类学研究对社会科学的贡献人类学研究对于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贡献。
首先,人类学研究为其他社会科学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和数据源。
人类学家的实地调查和观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真实和详尽的数据,丰富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内容。
其次,人类学研究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人类学家通过对文化、社会和生物等多个维度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如文化相对论、参与观察和文化遗产保护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不仅丰富了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最后,人类学研究促进了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人类学家往往与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合作,共同探讨复杂的社会问题。
这种跨学科合作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科学的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人类学研究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通过实地观察和研究,揭示了人类的本质和多样性。
大学生人类学论文范文模板

大学生人类学论文范文模板
引言
引言部分可以对人类学的意义和研究对象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研究问题和目的,引起读者的兴趣。
研究问题与目的
在这个部分,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并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同时,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理论框架
在人类学论文中,选择适当的理论框架对于研究非常重要。
在这个部分,要对选择的理论进行简要的介绍,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理论框架。
方法论
在这个部分,需要详细地描述你的研究方法。
包括实地考察、文献研究、访谈等。
同时,要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研究结果与分析
这一部分是整个论文的重点,需要详细地叙述你的研究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可以利用实地考察的数据、访谈结果等来支撑你的观点,并引用相关的文献来加强论证。
结论
在结论部分,要对整个论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你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也可以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最后,需要列出你在写作过程中参考的文献,按照某个指定的引用格式进行标注。
结语
以上就是大学生人类学论文的基本框架,当然,在实际写作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主题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这个模板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撰写人类学论文。
祝你写作顺利!。
哲学人类学论文三篇

2 0 1 5 年第 1 期
哲学人类学论文三篇
[ 波 兰] 罗曼・ 英伽 登 著
张 旭 曙 译
摘 要 : 这里 的 三篇 文章 译 自波 兰 美学 家 罗曼 ・ 英伽 登 的《 论人 小札 》 , 从 中可 以 看 出英伽
登 的理 论 关切 点是 哲 学人 类 学 , 人 的存在 、 人 的 本质 由此 得 以界 定 与说 明 , 从 哲 学人 类 学的视
是 人 的 心灵 力量 的表 现 . 它 的 关 注点 不在 创
造 的来 源或 者心 理过 程 .而 是创 造 的产 品 , 即文化 世界 ( 艺术 、 科 学、 法律 、 技 术、 社会、 伦
其 实质是 文化人 类 学 早 在 1 9 1 3年 . 他 就有
意拿 人 的 问题 作 为博 士论 文的课题 在 他 的
一
落在 内在 自然 即人 性 本 身 . 人 之 所 以 能在 这
个世界 上 占有 独 一无 二 的 地位 . 正是 因 为人
的创 造 心智 使 其 具有 了脱 离动 物 性 、 由兽 变
成 人 的 可能 性 。应 当看 到 . 这里的“ 创造” 并 非指神 从 虚 无 中的创 造 . 也 非 体 现 艺 术 家天
文 学作 品 的 物 理 基 础 却 又 不 把 它计 入 作 品
界 。 因为有这 个 纽带 。我们 才 与 自己的历 史 和 传 统 紧 密地联 系在 一 起 。创 造 这 个世 界 . 固然 离不开 天 才 和一 定 的 物理 基 础 . 但 在 本
质 上 它是 自足 自由的存 在 ,它 由人 创 造 , 为
哲学 人类 学论 文三 篇 人拥有 . 而一 旦创 造 出来 , 又要 求我 们 理 解 ,
文化人类学论文

关于藏族婚姻制度的学习关于当今世界存在的一妻多夫制,即藏族的一妻多夫婚俗无论从文化影响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最为引人注目。
对于任何一种生命,其生物特性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共同决定了其生存方式。
是一些因素导致该物种中不同种群生存方式的不同,因为同一物种中不同种群的生物特性是基本相同的。
一妻多夫制一般观点认为,“所有亲属和婚姻系统中都有一个明确其乱伦禁忌的基本核心”,这对构建一个社会结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以达尔文主义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哺乳动物”和“灵长类动物” ,人类是最不倾向于多夫制度的物种之一。
从这种观点出发,人类多夫制之特别稀少就不奇怪了。
一妻多夫制的起源关于一妻多夫制的起源,有两种矛盾的观点。
恩格斯很早就提出“群婚残余论”,他指出:印度-西藏的多夫制,也同样是个例外。
有学者提出假设,西藏及其周边的一妻多夫制、印度南部及斯里兰卡的一妻多夫制,很可能源于古代印度。
有学者认为“在某种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作为一种适应,一妻多夫制能够产生出来而不依赖于历史的延续。
”从逻辑上讲,以下三条是不争的公理:一、多夫多妻制(群婚)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一夫一妻现象;二、一夫多妻制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一妻现象;三、一妻多夫制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一妻现象。
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这四种婚姻制度之间的关系:始于原始混乱的性关系(多夫多妻),终于一夫一妻;在特定条件下所发生的特殊变化,一妻多夫既可能是原始群婚残余,也可能是从一夫一妻转化过来的。
由于藏族历史上没有实行过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所以藏族的一妻多夫可能源于:原始群婚残余使得一妻多夫一直存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生存环境、经济制度)促使一夫一妻部分地转化成一妻多夫。
藏族婚姻藏族实行严格的血缘外婚制。
凡父系血亲的男女,绝对禁止通婚和婚外两性关系,否则要遭受严厉的惩处。
姨表、姑舅表之间也禁止通婚。
一夫一妻制是藏族的基本婚姻形式,但也有古老婚俗的残存。
藏族婚俗演进状态的痕迹显著。
关于人类的议论文5篇

关于人类的议论文5篇关于人类的议论文5篇1人类从那里来,这是一个迷。
但是有神话回答,我也不会觉得枯燥。
网上有许多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
我首先查了神创造人类的神话。
据说,大约五万年前,一批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具有高度的知识,当他们发现地球的引力因素不适合他们居住时,他们选择了地球上精力旺盛的智力较高的雌猿,注入太空人的心进行杂交,这便产生了地球人。
另外,还有普罗米修斯造人的说法。
先觉者普罗米修斯降落到地球上,他是神的后裔,他机敏而智慧,他知道天神的种子隐藏在泥土里,于是用河水湿润它们,把它们塑造成人的形状,他从各种动物的心中摄取善和恶,把它们封闭在人的胸膛里,他的好朋友指挥女神雅典娜灵魂神圣的呼唤送给仅仅只有半个生命的生物,然后形成了人。
神创造人的深化很多,有的是用土造人,有的呼唤而来,有的天地本来就有人。
接着,老师带领我们又查了人类进化的过程。
前7000万—前800万年,人类是古猿,它是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它们开始从不同方向进化。
前420万—前100万年,古猿人进化成南方古猿,它是由猿分化出来的最原始的人科代表,具有猿和人的混合特征。
这时,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接着进化成人,它们代表了人类演化历史中的早期猿人的阶段。
慢慢的,进化成直立人,万年前的元谋人就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直立人,稍晚的重要发现有蓝田人,早期智人中最早发现的是尼安得特人,颅骨为扁头型容量为900—1300毫升,人类的进化过程非常复杂,科学家虽已经大概了解推测了,但更多的是让我们这一代的接班人去探索、发现。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魅力引导我们去探索,今后,会有更多的迷团等着我们去解开。
关于人类的议论文5篇2在我们的祖先刚刚放弃森林,接受用四肢在地上行走的时候。
当时的世界对他们来说还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面临重伤甚至是死亡的危险。
因为当时的生物都非常的巨大,凶猛,攻击性很强,植物也是千奇百怪,危险更是随从不在。
所以为了生存,他们解放了自己的双手,慢慢的挺起了自己高贵的胸膛,学习怎么制造武器,怎么分辨那些食物能吃那些食物不能吃……就这样人类不断地进化,不断地发展,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从铁器时代再到我们现在的信息时代。
人类学论文

《代沟》之我见----- 读玛格丽特·米德《代沟》有感本学期初次接触人类学,在此之前对其并未有很深的了解。
通过一个学期的人类学学习,我发现人类学所包含的内容及知识量是巨大的,我们的学习任务仅仅在这一个学期是无法完成的。
作为历史博物馆方面的初学者来说,文化人类学的学习要求远远大于体质人类学。
最初学习这门课程时在不断的思考:如何学习人类学?怎样才能了解更多人类学的知识,尤其是文化人类学的知识。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学习与了解文化知识仅从教材中学习是无法满足你对知识的渴望的。
于是,阅读人类学名著以及观看有关人类学的影片是提高我们知识水平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填充了我们对人类学知识学习的空白。
我不知如何去选择一本好的人类学书籍去阅读和学习。
在文化这个广义的概念下,我们不能仅从一点去概括它。
文化是有地域性﹑时间性划分的,很多同学都对个别国家的文化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兴趣,阅读了一些能表现这些国家文化的书籍,如:日本的《菊与刀》。
而我思考的却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模式。
由于文化模式的不同,各文化发展中便产生了文化间的差异。
“求同存异”是周总理在处理我国外交事务时提出的,从文化角度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两种文化处理不恰当,互相排斥便会很容易产生文化代沟。
代沟不仅在各民族间的文化研究出现,在现阶段的家庭中也很常见。
研究差异产生的原因,了解“代沟”的来源,寻找消除代沟的方法,这便是我选择本书的最初目的。
玛格丽特·米德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以研究太平洋无文字民族而闻名,米德提出的“文化决定人格论”在人类学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代沟”一词从英文generation gap直译过来,由著名女性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所创用。
本书原名《文化与义务——论七十年代隔代人之间的新关系》,书中提到了几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及其之间存在的差异。
但是,因现在人们对它的理解给本书换了个流行的叫法----代沟。
或许这个名字更能表达出书中文化差异见发生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期末论文题目:基于生态系统模式视角下浅谈家庭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影响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张锦滨学号:***********专业:社会工作专业院(系):公共管理学院完成时间:2017年6月10 日2017年6 月10日目录(黑体四号)中文摘要 (3)Abstract (3)正文 (4)一、家庭的涵义与类型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 (4)(一)家庭的涵义 (4)(二)家庭的类型 (4)(三)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 (5)二、家庭在各个生命周期对人的主要功能的表现 (6)(一)处于形成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6)(二)处于成长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6)(三)处于成熟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7)(四)处于衰老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7)三、个体对家庭的影响 (8)(一)个体影响家庭的形成 (8)(二)个体影响家庭的结构 (8)(三)个体影响家庭的文化 (9)四、建立和谐家庭的对策 (9)(一)发挥良性家庭文化的作用 (9)(二)建立有效的家庭沟通系统 (10)(三)加强对家庭中的每一个体功能的认识 (10)参考文献 (11)基于生态系统模式视角下浅谈家庭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影响摘要: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存在单位,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和群体形式。
家庭不仅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家庭、社会与个体之间存在相互密切的联系。
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模式的思考方法,以核心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家庭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影响,在家庭形成,成长,成熟和衰老等生命周期中人的行为的表现,同时对社会中存在的特殊家庭和病态的家庭结构模式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如何在新型社会中完善家庭结构,增强家庭的功能性,实现人与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家庭家庭生命周期人类的行为生态系统模式Abstract: Family as the existence of the most basic unit of society,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most important form of system and the community .Family is not only for living in one of the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individual, but also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Family, society and individua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Model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system thinking method to the nuclear famil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famil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family formation, growth, maturation and aging life cycle, such as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behavior, and exists in the society of the special family and morbid family structure model were analyzed, and tries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family in the new social structure, enhance the functional sex of the family,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and among people and family and society.Key words:family family life cycle Human behavior Ecosystem model人是在社会中生存而离不开社会。
作为一个人,我们身上体现着鲜明的社会性,我们的性别,行为规范都是社会所赋予的。
所以有人会说,是社会让我们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成为真正的人。
而人最早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性应该是在家庭这个摇篮中。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元素,不仅承载着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活动需求,同时也在不断塑造人的社会性。
家庭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一生下来就在家庭这个环境中生存,当然这里不讨论比如狼孩等个别一生下来就不被社会“熏陶”的“人”。
可见家庭对人的影响是在人出生后就开始伴随并不断强化。
而家庭随着个体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每个发展阶段的家庭对人的功能也是不同的,同时不同的家庭结构也影响着人的发展。
本文以家庭作为人的活动载体,用生态系统模式的思维方法,通过家庭与个人的相互影响,重点论述家庭在不同生命周期对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人对家庭的反作用,试图探讨更为合理的、和谐的家庭与人的关系。
一、家庭的涵义与类型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一)家庭的涵义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与其他人聊到家庭。
我们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家里有父亲,母亲等家庭成员,等我们长大了还会通过结婚等方式组成新的家庭并且可能将会有小宝宝,这也许就是我们所了解的家庭。
那么学者们又是怎样定义“家庭”这个概念呢?社会学家侧重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界定家庭。
美国社会学家 E.W.伯吉斯和H.J.洛克在家庭一书中提出“家庭是被婚姻、血缘或收养的纽带联合起来的人的群体,个人以其作为父母、夫妻或兄弟姐妹的社会身份的相互作用和交往,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1]。
也有学者如伊恩·罗伯逊这样定义:“家庭是一个有家世、婚姻或收养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人组成的比较持久的群体,这些人共同生活组成了一个经济单位”。
[2]社会工作强调从人与社会系统的关系及发挥的功能的角度出发来界定家庭。
杜瓦尔给家庭下的定义是:“通过婚姻、生育、领养来连接纽而形成的互动单元,其中心意图是创造和维护一种共同文化,以促进各个成员的生理发展、精神成长、情感培育和社会化”。
[3]瑞斯给出一个更具普遍性的观点,该观点把家庭看作是“以亲属关系建构起来的小型群体,起关键功能是养育性社会化”。
哈特曼和莱尔德认为,当“两个或者更多的人创造出一个亲密的、被他们自己视为家庭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创造出大体上共享的生活空间、承诺,以及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通常被认为是家庭生活组成部分的角色和功能”时,家庭就诞生了[4]。
贝尔斯基就把家庭视为一个社会系统,其中家庭要大于他的部分之和。
[5]父母会影响子女,子女也会影响父母各方面以及婚姻关系。
无论是社会学家所强调的社会关系还是社会工作强调的人与社会系统的关系及发挥的功能的角度来界定“家庭”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家庭的形成纽带是通过婚姻、血缘或者收养等方式;其次,家庭不仅是一个社会群体互动单位,同时还是一个经济单位;再次,家庭成员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会形成共同家庭文化;最后,家庭的重要特征是它的社会性。
综上所述:我们将“家庭”定义为: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家庭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社会单元,其具有经济创造和社会化功能。
(二)家庭的类型按照家庭的规模划分,家庭可以分为小家庭和大家庭。
小家庭是指平均每户四口或者四口一下的家庭;大家庭是指平均每户四口以上的家庭。
按照家庭成员的完整情况划分,家庭可以分为完整型家庭和残缺型家庭。
完整型家庭是指一般由父、母、子女三种人组成的家庭;残缺家庭一般指丧偶、离婚、丧子或者无子家庭。
按照家庭结构可以把家庭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核心家庭:指由一对夫妻及其子女组成,并且共同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家庭。
与之相对的就是extendedfamily(大家庭)。
核心家庭中的子女,无论是亲生的还是收养的,在数量上并无限制。
本文主要讨论的家庭与个人的影响也是基于核心家庭进行探讨的。
美国人类学家G.P.默多克首先提出了核心家庭概念。
他在《社会结构》 (1949)一书中认为,从亲属关系着眼可把人类家庭分为核心家庭、复婚家庭、扩大家庭等三种基本单位,其中核心家庭是其他几种家庭形式赖以扩大的基本单位。
[7]核心家庭这一概念被人类学、社会学广泛使用。
(2)主干家庭:主干家庭,又称直系家庭。
父母和一个已婚子女或未婚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所组成的家庭模式。
也包括父或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其孩子所组成的家庭,一对夫妇同其未婚兄弟姐妹所组成的家庭。
(3)联合家庭:联合家庭是有血缘关系的两个或多个性别相同的人及其配偶和子女所组成的家庭,或者两个以上同辈兄弟姐妹结婚后所组成的家庭。
和扩大家庭一样,联合家庭从未成为普遍的家庭模式。
(4)其他家庭:指除上述三种家庭类型以外的各种家庭,如有鳏寡孤独产生的单生家庭,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与孙子女或者外孙子女组成的隔代家庭,因丧偶或者未婚生育而形成的只有父母一方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单亲家庭,等等。
(三)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家庭生命周期概念最初是美国人类学学者P·C·格利克于1947年首先提出来的[8]。
家庭生命周期是用来描绘多数家庭从结婚、子女出生到子女独立与终老凋谢的全过程。
家庭人数的变化是划分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最重要的标志。
一般来说,家庭生命周期可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老期。
家庭形成期:指从结婚到新生儿诞生时期,一般为1~5年。
这一阶段家庭成员的角色在转变和不断强化中,成员数量也在进一步增加,家庭初具规模。
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婚后家庭生活的磨合和生育问题。
但是这一阶段家庭在成员角色扮演和家庭规模上的状态较不稳定。
家庭成长期:指从小孩出生直到上大学,一般为18~25年。
在这一阶段里,家庭成员在数量上不再增加,但成员的年龄上更加成熟,家庭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而这时期夫妻间情感也可能会出现问题。
根据列文森的成人发展八阶段理论中,处于这时期的成人生活结构开始出现问题,通常在生活的意义、方向和生活价值方面出现危机,忽视自身的某些方面(才能、期望、抱负)的表达。
[9]家庭成熟期:指子女参加工作到家长退休为止这段时期,一般为15年左右。
这一阶段里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经济状况都达到高峰状态,子女已完全自立,新的生活结构形成,将承担新的任务。
家庭衰老期:指退休以后。
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是安度晚年,开始思考人生,回忆自己的生命旅程,在较大程度上达到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