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假期的规定

合集下载

国家规定假期多少天

国家规定假期多少天

国家规定假期多少天根据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不同国家对于假期的安排有所差异。

以中国为例,以下是中国国家规定的各类假期天数:1.元旦假期:元旦假期是指每年的1月1日,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

根据国家规定,元旦假期为3天,即1月1日至1月3日。

2.春节假期: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法定的假期。

根据国家规定,春节假期为7天,具体日期根据农历计算。

3.清明节假期: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法定的假期。

根据国家规定,清明节假期为3天,具体日期为4月4日至4月6日。

4.劳动节假期:劳动节是为了庆祝全世界劳动者而设立的节日,也是法定的假期。

根据国家规定,劳动节假期为3天,即5月1日至5月3日。

5.端午节假期: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法定的假期。

根据国家规定,端午节假期为3天,具体日期为农历五月初五。

6.中秋节假期: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法定的假期。

根据国家规定,中秋节假期为3天,具体日期为农历八月十五。

7.国庆节假期: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家公众节日,也是法定的假期。

根据国家规定,国庆节假期为7天,即10月1日至10月7日。

除了上述法定的假期,根据中国《劳动法》的规定,每年还有带薪年休假。

根据工龄不同,带薪年休假的天数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工龄不满1年的员工享有5天带薪年休假,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工龄享有10天带薪年休假,10年以上20年以下的工龄享有15天带薪年休假,20年以上的工龄享有20天带薪年休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假期的具体安排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可能会有特殊的假期安排,具体以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为准。

各类假期的管理规定

各类假期的管理规定

各类假期的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法院机关良好的工作秩序、保证工作人员应享受的各种福利待遇,确保法院审判工作高效运行,根据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对各类假期的规定,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院在职在编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规定包括的假期种类有:公休假、探亲假、产假、计生假、婚假、事假、病假、丧假、陪同假、补休假。

第二章分则第四条关于探亲假的规定工作满1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父母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利用工作假日团聚的(双休日不能团聚的),可享受探亲假:l、探望配偶:每年给一方探亲假30天。

2、探望父母:已婚的四年一次,假期20天;未婚的一年一次,假期20天。

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

3、探望配偶或探望父母分别累计团聚30天和20天的,不享受当年或四年一次的探亲假;离职学习满一年的可以享受探亲假。

第五条关于公休假的规定(一)休假天数:工作年限(按工龄计算)六至十年的,每年休假5天;十一至二十年的,每年休假10天;二十一年以上的,每年休假七天。

(二)享受每年一次或四年一次探亲的职工,可同时享受公休假。

(三)脱产学习超过半年的人员,当年不享受公休假。

(四)事假超过本人应休假天数二倍,病假超过本人应休假天数四倍的,当年不再享受公休假,已休过假的次年不再安排休假。

(五)安排疗养人员(含安排旅游人员,下同)疗养天数达到休假天数的,当年不再安排休假;如当年已休过假的,第二年不安排休假。

疗养天数未达到休假天数的,可补足休假天数;超过休假天数的,次年扣除所超天数。

(六)当年旷工累计超过3天及其以上的,不再安排休假;休假后旷工的次年不再安排休假。

(七)公休假当年未休的次年不补休。

第六条关于产假、计生假的规定(一)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女职工:1、正常生育者(含提前或超期生育的)给产假90天(含产前产后);2、难产或双胞胎的另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3、晚婚、晚育并在假期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加奖励假15天。

企业职工各种假期的相关法律规定

企业职工各种假期的相关法律规定

企业职工各种假期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企业工作中,职工享有多种假期,这些假期不仅是职工休息和调整的机会,也是法律赋予职工的合法权益。

了解这些假期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企业和职工来说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法定节假日。

法定节假日是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

我国目前的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

在这些节日里,职工依法享有休假的权利,如果企业安排职工在法定节假日工作,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接下来是年休假。

年休假是职工工作满一定年限后享有的带薪休假。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职工累计工作已满 1 年不满 10 年的,年休假 5 天;已满 10 年不满 20 年的,年休假 10 天;已满 20 年的,年休假 15 天。

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需要注意的是,年休假一般由职工提出申请,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年休假。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 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再来说说病假。

职工因病或非因公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可以请病假。

病假的期限根据职工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而定。

一般来说,实际工作年限 10 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 年以下的为 3 个月;5 年以上的为6 个月。

实际工作年限 10 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 5 年以下的为 6 个月;5 年以上 10 年以下的为9 个月;10 年以上 15 年以下的为 12 个月;15 年以上 20 年以下的为18 个月;20 年以上的为 24 个月。

病假期间,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支付病假工资,病假工资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 80%。

婚假也是职工关注的一个重要假期。

公休假的国家规定

公休假的国家规定

公休假的国家规定公休假是每个劳动者都期望的一项福利。

国家的规定也为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以下是关于公休假的国家规定的详细解读。

一、节假日中国的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节、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

法定节假日是国家规定的节日,法定节假日特别规定的3天假期、7天假期及1天调休。

如国庆节假期,根据规定可获得7天的假期,而春节一般为3天假期加上1天调休,而劳动节为3天假期,中秋节为3天假期。

二、周末休息日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周休息一日,一般的是周六或周日。

如果周日不是一周的唯一休息日,则应交替安排周日休息的劳动者另安排一日连续休息日。

三、带薪年休假带薪年休假是指用人单位为员工安排的在工作年度内享有的休息期间,如果员工有一个全年的工作周期,即为一年,那么员工可以享受相应的带薪年休期。

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每工作满一年,享有带薪年休假5天以上,每接连工作满一年增加至多2天,最多不超过15天。

实际还应当结合当地政策进行核算,不同地区给予的带薪年休假可能会有所不同。

四、福利假福利假是指按照规定或者工作年限安排的无薪休假,主要如下:1、婚假:男职工三天,女职工三天以上,但保证连续休假三天;2、探亲假:员工可根据家庭关系适当放长探亲假的假期,多数都是3-10天左右;3、丧假:员工应享受丧假,各地的政策也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员工享受的丧假为3-7天左右。

五、产假和陪产假对于女性工作者,国家规定了产假,即孕期享有休息和生育后的休假。

对于男性工作者,国家也规定了陪产假,应在配偶分娩时享受带薪假期。

根据《劳动法》规定,女性受非自然流产、产(剖腹产)休息单独预防性休假和哺乳期休假,工资照付。

女职工生育或者抚养一个生育证件上标明的计划生育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的,可以连续休息128天;其中,分娩前7天预产期时间无须体检,产假最长98天;因哺乳需要,每日与工作时间相结合而无法参加工作的,延长可休期。

我国公休假日的规定有哪些

我国公休假日的规定有哪些

我国公休假日的规定有哪些根据中国劳动法和国家最新规定,我国的公休假日制度包括法定假日和休息日。

一、法定假日:1.元旦(1月1日):中国的新年休假,全国放假一天。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放假三天,但一般会有延长的假期,通常放假七天左右,实行春节黄金周。

3.清明节(农历四月四日前后):传统的扫墓节,全国放假一天。

4.劳动节(5月1日):国际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也是五一黄金周的开始。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全国放假一天。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也称为月饼节,全国放假一天。

二、休息日:1.每周休息日:根据中国劳动法,每周至少休息一天,通常为周六或周日,最早的劳动者休息日可以追溯到1949年。

2.法定休息日:对于全国性大型节日,如果需要连续放假三天以上,国家可以将周末调整为法定休息日。

需要注意的是,除上述法定假日和休息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节日或纪念日可能会放假或给予休息。

比如:妇女节、残疾人节、青年节等。

此外,各地区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法定假日和休息日进行适当调整。

因此,具体的放假安排还需要结合当地的规定来确定。

2024年起,我国还增加了比较有特色的调休制度。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部分节假日放假日期的通知》的规定,现在的法定假日在调整后会根据情况与周末进行连休。

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劳动者合理安排时间,增加休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总结起来,我国的公休假日包括法定假日和休息日。

法定假日有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休息日则是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国家规定的各种假期

国家规定的各种假期

国家规定的各种假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职工在不同情况下享有多种假期。

以下是对职工假期规定的进一步细化和补充:一、法定节假日的补充说明除了上述提到的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对于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如妇女节、青年节等,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确保职工能够享受到法定的假期福利。

二、带薪年休假的实施细则职工在享受带薪年休假时,单位应充分考虑职工的个人意愿和工作安排,确保年休假的合理安排。

对于因工作需要未能休假的职工,单位应按照规定支付相应的工资报酬。

三、病假与医疗期的关联职工因病请假时,用人单位应根据职工的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给予相应的医疗期。

在医疗期内,职工的工资待遇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四、社会活动假的执行职工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时,用人单位应保证职工的工资权益不受影响。

社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选举、出席会议、出任法庭证人等。

五、事假的申请与审批职工因私事需要请假时,应提前向单位提出申请,并说明请假事由和期限。

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审批,并明确请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六、探亲假的具体规定职工享受探亲假时,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并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

探亲假期间的工资和路费待遇,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七、婚假与丧假的特别说明职工结婚或直系亲属去世时,用人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婚假或丧假,并保证职工在假期内的工资待遇。

八、女职工产假的补充规定女职工在产假期间,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还应享有相应的生育津贴。

对于晚育的女职工,应按照地方规定享受额外的奖励产假。

九、节育假与节育护理假的实施职工接受计划生育手术时,应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节育假。

节育护理假的申请和审批,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

十、哺乳假的详细规定对于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应给予必要的哺乳时间,并保证哺乳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对于体弱儿的哺乳假,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长期限。

以上假期规定旨在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要求用人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合理安排职工的假期。

各类假期工资计算规定

各类假期工资计算规定

各类假期工资计算规定假期工资计算规定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规定而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假期工资计算规定:1.常规假日工资计算: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员工在常规假日(如国定假日或周末)工作时,通常享受更高的工资待遇,这被称为“加班费”或“双倍薪酬”。

具体加班费率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而不同。

2.加班工资计算:当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时间工作时,通常需要支付加班工资。

正常情况下,加班工资是基于员工正常工资的一定比例,通常是正常工资的1.5倍或2倍,具体比例根据当地劳动法规定而定。

3.年假工资计算: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工作满一定年限(如一年)后,有权享受带薪的年假。

年假工资计算通常是基于员工正常工资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劳动法规定可能有所不同。

4.病假工资计算: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规定,员工在生病时有权享受带薪的病假。

病假工资计算通常是基于员工正常工资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根据当地劳动法规定而定。

有些国家或地区可能要求员工提供医生证明才能享受病假工资。

5.法定假期工资计算:劳动法通常规定了一些特殊的假期,如婚假、产假、丧假等。

这些假期的工资计算通常是基于员工正常工资的一定比例,并且可能有特定的限制和要求。

6.累积假期工资计算: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劳动法规定,员工在未休假的情况下可以将假期累积到下一个工作周期。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累积的假期通常会转化为工资支付,具体支付比例根据当地劳动法规定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规定可能会因地区而异,还可能会受到特定行业或公司规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员工权益,雇主应当遵守当地劳动法规定,并确保向员工支付合理的假期工资。

同时,员工也应当了解自己享受的假期工资待遇,并在需要时与雇主沟通。

关于节假日的规定

关于节假日的规定

关于节假日的规定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节假日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为了保障节假日的顺利进行,我国也对节假日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我国关于节假日的规定。

第一部分:节假日的种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我国的节假日分为三大类:国家法定节假日、习俗性节日和单位规定的节假日。

国家法定节假日包括1月1日的元旦、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

习俗性节日则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依据产生和推崇的节日,如七夕节、中元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庆祝。

另外,各个单位也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规定一些节假日,比如国际公司可能会规定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为假期。

第二部分:节假日的假期安排对于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假期安排,根据《放假条例》的规定,它们是全国性的统一假期,具体的安排如下:1.春节:一般情况下放假7天,分别是前三天和后四天。

2.清明节、劳动节和国庆节:放假3天,不调休。

3.端午节和中秋节:放假3天,如果节日与周末重合,可以通过调休合并成假期,但是年度总假期不能超过3天。

对于习俗性节日和单位规定的节假日,一般都是由各个单位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规定的,但是假期的天数一般不会超过3天。

除此之外,对于各级干部和特殊人员,还有一个特殊的假期,即春节放假前和清明节、国庆节放假后的工作日作为假期,但是这个假期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第三部分:节假日的工资待遇在节假日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给予员工相应的工资待遇。

具体规定如下:1.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工资待遇:根据国家标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员工平时工资的200%支付。

2.习俗性节日和单位规定的节假日的工资待遇: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决定,但是需要保证员工的正常工资待遇。

对于加班的情况,同样要按照加班的标准进行计算并支付加班费。

第四部分:节假日的注意事项1.遵守法律规定:各个单位和个人要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规定和放假时间安排,不得擅自调休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的放假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各类假期的规定
为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各类假期的管理,保障员工福利待遇,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员工病假的规定
1、五天以内的短期病假,由诊治医生开具病情证明单并加盖医院公章,经部门经理审批,报公司经理部备案。

2、五天以上三十天以内的病假,由诊治医生开具病情证明单并加盖医院公章,经公司总经理审批,报公司经理部备案。

3、三十天以上的长期病假,须由本人提交书面报告,在三甲医院检查并提取病情证明,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办理病假手续,并报公司经理部备案。

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公司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4、员工患病,医疗期内停工治疗的病假工资发放方法:
(1)职工患病,医疗期内停工治疗在6个月以内的,其病假工资按以下办法计发:
1)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0%发给;
2)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发给;
3)连续工龄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发给;
4)连续工龄满30年及其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95%发给。

(2)职工患病,医疗期内停工治疗在6个月以上的,其病假工资按以下办法计发:
1)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发给;
2)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5%发给;
3)连续工龄满20年及其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70%发给。

5、有下列情况者,经查属实,予以开除。

(1)无正当理由或虚构捏造谎报病假者。

(2)在病假期间从事与公司无关的任何经营活动。

第二条员工事假的规定
1、凡享受年休假的职工,在年休假未休完之前,不得请事假。

2、全年累计6天内的事假,经部门经理批准,报公司经理部备案。

6天以上的部分,由总经理批准,经理部备案。

3、连续3天及3天以上的事假,经公司总经理批准,报公司经理部备案。

未经批准按旷工处理。

4、员工事假期间不发放工资。

5、员工子女所在学校召开家长会,凭学校通知单向部门经理请假,每学期半天,可按公假处理。

第三条带薪年休假的规定
1、凡在公司工作,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工作年限满1年的员工,均可享受带薪年休假:
累计工作年限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累计工作年限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累计工作年限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2、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若已享
受当年年休假,则取消下一年的年休假。

(1)累计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10年的员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2)累计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员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3)累计工作年限满20年以上的员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3、一天及以上的事假首先冲抵未休的年休假。

4、员工申请年休假必须经部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报经理部备案。

5、年休假可以集中安排,也可分时间段安排,但原则上不超过三次。

6、因个人原因不休年休假的,只享受正常工作期间的工作收入。

7、各年度的休假有效期从1月1日至12月31日,过期作废。

第四条婚、丧假的规定
1、员工结婚,可享受婚假五天,晚婚员工(注:男性25岁以上为晚婚,女性23岁以上为晚婚)可享受二十五天婚假。

2、请婚假时须出示《结婚登记证》。

3、员工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死亡,可请丧假5天,如死者在成都市行政区以外,根据实际情况另给路程假。

4、职工的岳父母、公婆死亡,可请丧假5天。

第五条产假、哺乳假、计划生育假的规定
1、符合国家计划生育规定的女员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产后休假7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增加产假十五天;晚育的女职工(25岁以后生育),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30天。

无论何种情况,产假不得超过120天。

2、女员工出现意外流产的,根据医院证明给予:怀孕在2个月左右流产的给假15天,怀孕在3个月左右流产的给假20天,怀孕在4个月以上流产者给予42天产假。

男、女员工工作结扎手术,根据医院证明给男员工7天休假,女员工15天休假。

3、婴儿不满一周岁的女员工,公司在其正常劳动时间内给予每天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40分钟。

多胞胎的,每位每次均有40分钟,每个劳动日内的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

4、女员工哺乳的婴儿满周岁后,不再延长哺乳期。

5、女员工产前检查的,每次给假半天,凭检查单回公司销假。

6、婴幼儿在一周岁以内,进行预防性的疫苗注射及定期健康检查的,给予女员工每月半天以内假期。

7、配偶分娩男职工可请护理假15天。

第六条搬迁假的规定
员工因私搬家,本人提出申请,经本部门经理批准,给予3天搬迁假。

第七条其他规定
1、婚假、产假、计划生育假、丧假、搬迁假由部门经理批准,报经理部备案。

2、婚假、产假、计划生育假、丧假、搬迁假必须一次性连续安排。

假期内如遇休假日,不再另加假期天数,法定节日除外。

3、员工请假1天以上均应提出书面申请,经部门经理签字后,报公司经理部备案。

4、各部门经理请假由公司总经理批准。

5、本规定解释权、修改权在经理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