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关于各类假期的规定

合集下载

法定节假日2024放假时间表(全年)

法定节假日2024放假时间表(全年)

法定节假日2024放假时间表(全年)法定节假日2024放假时间表一、元旦:1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二、春节:2月10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8天。

2月4日(星期日)、2月18日(星期日)上班。

鼓励各单位结合带薪年休假等制度落实,安排职工在除夕(2月9日)休息。

三、清明节:4月4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3天。

4月7日(星期日)上班。

四、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

4月28日(星期日)、5月11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10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六、中秋节:9月15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3天。

9月14日(星期六)上班。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

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上班。

法定节假日放假几天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1.新年,放假1天;2.春节,放假3天;3.清明节,放假1天;4.劳动节,放假1天;5.端午节,放假1天;6.中秋节,放假1天;7.国庆节,放假3天。

法定节假日是带薪休假的,是有工资的。

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不上班,是给算工资的,如果单位节假日放假不给算工资,则违反了相关法律,劳动者可以依法维权。

法定节假日薪资待遇如何规定法定假期综合工资=法定假期日常工资+法定假期加班工资1.法定假期日常工资员工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依法享受带薪休假,即在法定节假日中,即使员工不上班,企业也应按其正常上班情形一样,正常支付其日工资。

2.法定假期加班工资企业如在法定节假日,如国庆节,安排员工加班的,应当支付给员工的加班工资为不低于其日工资的300%.即其加班工资≥日工资_300%.即不低于三倍工资。

综上,按标准工时制的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企业应付工资为:法定节假日综合工资=应付法定节日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

按通俗的说法,即不低于“四倍工资”。

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不能等同于员工在法定节假日的全部工资,即一般按300%支付员工在法定节假日的全部工资。

法定节假日加班可以举报吗公司法定节假日加班举报的方法如下:1.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2.可以通过拨打投诉举报电话来进行处理;3.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接到举报之后,会展开调查。

国家规定假期多少天

国家规定假期多少天

国家规定假期多少天根据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不同国家对于假期的安排有所差异。

以中国为例,以下是中国国家规定的各类假期天数:1.元旦假期:元旦假期是指每年的1月1日,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

根据国家规定,元旦假期为3天,即1月1日至1月3日。

2.春节假期: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法定的假期。

根据国家规定,春节假期为7天,具体日期根据农历计算。

3.清明节假期: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法定的假期。

根据国家规定,清明节假期为3天,具体日期为4月4日至4月6日。

4.劳动节假期:劳动节是为了庆祝全世界劳动者而设立的节日,也是法定的假期。

根据国家规定,劳动节假期为3天,即5月1日至5月3日。

5.端午节假期: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法定的假期。

根据国家规定,端午节假期为3天,具体日期为农历五月初五。

6.中秋节假期: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法定的假期。

根据国家规定,中秋节假期为3天,具体日期为农历八月十五。

7.国庆节假期: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家公众节日,也是法定的假期。

根据国家规定,国庆节假期为7天,即10月1日至10月7日。

除了上述法定的假期,根据中国《劳动法》的规定,每年还有带薪年休假。

根据工龄不同,带薪年休假的天数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工龄不满1年的员工享有5天带薪年休假,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工龄享有10天带薪年休假,10年以上20年以下的工龄享有15天带薪年休假,20年以上的工龄享有20天带薪年休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假期的具体安排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可能会有特殊的假期安排,具体以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为准。

假期计算规定

假期计算规定

假期计算规定假期是指受雇员工根据相关劳动法规获得的休假时间。

在管理上,假期的计算和使用需要有一定的规定和约束。

本文将详细介绍假期计算规定,包括法定假期、带薪假期和特殊假期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假期调整规定。

一、法定根据国家劳动法规定,员工享有的法定假期包括公休假和法定节假日。

公休假是指员工在每周工作六天的单位中,享受的每周休息一天;法定节假日是指国家规定的年度休息日。

1. 公休假计算规定根据劳动法,员工在每周工作六天的单位中,每人每周享受公休假一天。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每月工作天数和每周休息天数来确定。

如果一个月的工作天数为26天,那么根据比例计算,员工享有的公休假日数为天数为26/6 ≈ 4.33天,即四天半。

2. 法定节假日计算规定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是指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在法定节假日期间享受连续休息。

二、带薪带薪假期是公司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和岗位等级,规定员工享受有薪休假的时间。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年假计算规定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在连续工作满一年后,享有5天带薪年假。

如果员工工作满年限不满一整年,年假的计算按比例进行。

例如,某员工工作满8个月,那么根据比例计算,该员工的年假为8/12 × 5 = 3.33天。

2. 病假计算规定根据劳动法和公司制度,员工在工作期间如遇生病需要请假,享有带薪病假。

病假的计算按照实际请假天数来计算,并根据公司制度规定的比例获得相应的带薪病假。

3. 婚假和产假计算规定员工结婚和生育的假期计算遵循不同的规定。

婚假的天数根据劳动法规定和公司制度来定,通常为3-7天不等。

产假的天数根据劳动法规定,一般为98天。

三、特殊特殊假期是指公司在特定情况下给予员工的额外假期,如事假、调休假等。

计算规定如下:1. 事假计算规定员工因私事需要请假的情况下,可以享受带薪事假。

事假的计算按照实际请假天数来计算,并根据公司制度规定的比例获得相应的带薪事假。

法定节假日管理规定

法定节假日管理规定

法定节假日管理规定法定节假日是国家规定的特定时间段,用于休息、放假和进行庆祝活动。

法定节假日的管理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法定节假日管理的规定:一、节假日的类别和安排根据《劳动法》和《节假日办法》,法定节假日分为三类:国家法定假日、休息日和调休日。

1. 国家法定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国家法定假日是全国统一的假日,通常放假一天或连续几天。

2. 休息日:指周六和周日。

劳动者每周应有连续的两天休息时间,这两天通常是周六和周日。

3. 调休日:指将国家法定假日与休息日错开,进行调整,以保证连续假期。

当国家法定假日与休息日重合时,需要调休,使得劳动者可以享受到更长的连续休假时间。

二、法定节假日的安排与补偿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于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情况,应给予特殊的安排与补偿。

1. 加班工资:对于在法定节假日需要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照法定假日工资的300%支付工资报酬。

2. 弹性安排: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保证劳动者权益的前提下,采取弹性工作制度,对于需要连续工作多天的劳动者,应在安排工作时间上给予适当调整和休息。

3. 补休安排:对于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也应该给予补休的安排,使得劳动者在其他时间可以得到相应的休息补偿。

三、请假与调休规定法定节假日期间的请假与调休,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1. 请假规定:劳动者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在事先得到用人单位批准后请病假或事假。

尤其在国家法定假日期间,请提前向用人单位提交请假申请,确保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2. 调休规定:劳动者在国家法定假日期间需要工作,在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他时间调休,以便享受到相应的休息时间。

四、其他相关规定1. 节假日活动: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应组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以增强全民的节日氛围和幸福感。

2. 法定节假日照常发放工资:无论劳动者是否工作,用人单位应按时发放工资和福利待遇。

2024国家规定假期有哪些

2024国家规定假期有哪些

2024国家规定假期有哪些国家规定假期有哪些1、法定节假日。

(1)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春节3天,元旦1天,五一节1天,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国庆节3天。

(2)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三八妇女节,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3)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周六、周日,将在工作日补休;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周六、周日,则不补休。

2、带薪年休假。

(1)按照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2)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员工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①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②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③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员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④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员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⑤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员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4)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5)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休年休假的,经员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休年休假。

对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公司按照该员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六条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陪产假法定多少天1、目前我国法律上并没有对陪产假进行明确规定。

但大多数省份《人口与_管理条例》中都规定了晚育者丈夫休护理假的时间,一般在7到15天左右,但也有长达一个月的省份,如河南省。

法定节假日管理规定

法定节假日管理规定

法定节假日管理规定一、总则为了规范法定节假日的管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企业全体员工。

三、法定节假日的定义和种类(一)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二)目前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包括:1、新年,放假 1 天(1 月 1 日);2、春节,放假 3 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3、清明节,放假 1 天(农历清明当日);4、劳动节,放假 1 天(5 月 1 日);5、端午节,放假 1 天(农历端午当日);6、中秋节,放假 1 天(农历中秋当日);7、国庆节,放假 3 天(10 月 1 日、2 日、3 日)。

四、法定节假日的休假安排(一)原则上,法定节假日应当安排员工休假。

(二)如因工作需要,企业安排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三)法定节假日的具体放假时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和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确定,并提前通知员工。

五、加班工资的计算(一)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员工工作的,企业应当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 300%支付加班工资。

(二)计算加班工资的基数,按照员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 天)计算。

(三)员工月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但不包括加班工资。

六、员工请假与调休(一)员工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因个人原因需要请假的,应当按照企业的请假制度提前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

(二)对于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员工,企业应当优先安排其调休。

调休应当在本年度内使用完毕,逾期未使用的视为放弃。

七、特殊岗位的安排(一)对于一些特殊岗位,如生产一线、安保、客服等,无法在法定节假日全部安排休假的,企业应当合理安排人员轮班,并保障员工的休息权利。

(二)特殊岗位的轮班安排应当提前公布,确保员工知晓自己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八、福利与活动(一)在法定节假日期间,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员工发放节日福利,如礼品、购物卡等。

国家法定休假规定是什么

国家法定休假规定是什么

国家法定休假规定是什么根据2024年最新劳动法休假制度,国家法定休假规定如下:1.简介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

国家法定休假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假期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2.带薪年休假根据最新劳动法,劳动者在连续工作满1年后,享有带薪年休假。

具体规定如下:-工龄满1年但不满10年的劳动者,年休假天数为5天。

-工龄满10年但不满20年的劳动者,年休假天数为10天。

-工龄满20年以上的劳动者,年休假天数为15天。

3.带薪病假根据最新劳动法,劳动者在连续工作满3个月后,享有带薪病假。

具体规定如下:-病假天数累计不超过10天的,按劳动者工资的100%支付工资。

-病假天数累计超过10天的,从第11天开始按劳动者工资的80%支付工资。

4.法定节假日最新劳动法规定了一系列法定节假日,劳动者在这些节假日享有休息的权利。

具体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1月1日1天。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3天。

-清明节:农历四月四日1天。

-劳动节:5月1日1天。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1天。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1天。

-国庆节:10月1日至10月7日共7天。

5.结婚休假最新劳动法规定,在劳动者结婚时,享有带薪婚假。

具体规定如下:-结婚当天,享受连续3天的带薪婚假。

-如果结婚地点与劳动者工作地点相隔较远,劳动者还可以享受额外的带薪婚假。

6.丧假最新劳动法规定,在劳动者的配偶、父母、子女或者其他与其有亲属关系并与其生活共同体的人员去世时,享有带薪丧假。

具体规定如下:-配偶、父母、子女的丧假期限为3-7天。

-其他与劳动者有亲属关系并与其生活共同体的人员去世时,丧假期限为1-3天。

总结:根据2024年最新劳动法休假制度,劳动者享有带薪年休假、带薪病假、法定节假日休假、带薪婚假和带薪丧假的权利。

这些休假制度的实施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根据法定休假制度的规定,合理安排休假,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益。

国家规定假期有哪些

国家规定假期有哪些

国家规定假期有哪些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国家规定的假期包括法定假日和节假日两个部分。

一、法定假日
1.元旦: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年的来临。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通常在1月底或2月初。

是传统的中国新年,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

3.清明节:每年公历4月4日或4月5日,是祭祖和扫墓的节日。

4.五一劳动节:每年5月1日,是庆祝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的节日。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也叫龙舟节,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人们通常会赏月和吃月饼。

7.国庆节:每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庆祝建国的象征。

二、节假日
1.春节假期:通常从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开始,到元宵
节(农历正月十五)结束,历时15天左右。

2.清明节假期:通常是国定假日,一般为固定的3天(包括周末加补休),有时可能会延长。

3.劳动节假期:通常为5天假期(包括周末加补休)。

如果5月1日遇周六或者周日,假期可能会调整。

4.端午节假期:通常是3天假期(包括周末加补休),有时可能会延长。

5.中秋节假期:通常为3天假期(包括周末加补休),有时可能会延长。

6.国庆节假期:通常为7天假期(包括周末加调休),也被称为“黄金周”。

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国家还可能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和安排,例如临时放假或延长假期,以便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国家规定了假期,但具体假期的实施安排还需要根据单位和地区的具体情况,由用人单位或地方政府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所以,具体的假期安排情况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法定节假日9 M+ D& ~9 m/ u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

第一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劳动节和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各1天。

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等。

第三类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m( |二、带薪年休假《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3 G' ]6 {8 To% @4 L3 b5 C* kR$ o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0 Z, r, h/ o( H& z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R5 E( O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7 S. e6 r* O2 ]- ?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E' x7 b* M/ v- g& b-(二) 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D! M1 U: d1 y/ P: M! B5 o(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sp& g: H$(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7 T# @) P: A/ H. ?' }" @/ }4 i& ~1 c% `! Qt- V. w2 S(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五条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 o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法定婚假。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N1 n* `0 Q% R$ \8 f2 q/ u2 a+ {; c4 k* F0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依据职权对单位执行本条例的情况主动进行监督检查。

4 m- R& `: L! t+ Y, U" T5 {" Q1 V$ k; j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年休假权利。

第七条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属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所在单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属于其他单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职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e0 G5 o^6 i; T7 ]3 C第八条职工与单位因年休假发生的争议,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 f7 x) ^7 V4 R6 {% p' g5 z. ~+ G+ l; ?, k|第九条国务院人事部门、国务院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分别制定本条例的实施办法。

1 y8 a; w! E+ b+ z3 x第十条本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 R. W+ r$ R7 o9 p7 w) P三、病假2 r2 D0 m2 L2 J. }. e) a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等有关规定,任何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企业应该根据职工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的医疗期。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时,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也就是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的病假假期。

该规章对医疗期的期限作了具体规定。

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和1953年原劳动部发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1995年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支付问题作了规定。

0 _, c- N; ^. @/ E; B9 Dh0 \* B+ {* C, g7 D# O四、职工依法参加社会活动请假《劳动法》第51条规定,劳动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进一步明确,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视同其提供了正常劳动而支付工资。

社会活动包括:依法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当选代表出席乡(镇)、区以上政府、党派、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召开的会议;出任人民法院证明人;出席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大会;《工会法》规定的不脱产工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因工会活动占用的生产或工作时间;其它依法参加的社会活动。

L- n; M! v) }. `! k五、事假《关于归侨、侨眷职工因私事出境的假期、工资等问题的规定》([1983]侨政会字第007号)规定:“在职职工因私事短期出境申请事假,其假期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批准”。

国有企业的归侨、侨眷职工,港澳同胞眷属职工、外籍华人眷属职工以及国内其他职工因私事短期出境(不包括享受国家规定的探亲假而出境),单位应该批准职工的事假。

假期规定是:去港澳的,不得超过3个月;出国的,不超过半年,如因故确需续假,应在批准的假期内向所在单位办理续假手续;续假期限一般不超过1个月。

具体假期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批准。

假期从离开工作岗位之日起开始计算。

职工因私事出境请事假,假期内的工资等,均按所在单位处理事假的规定办理。

假期内的旅费、境外的医药费,均由职工本人自理。

另外,国有企业职工出境探亲遇到特殊情况,不能按期返回原单位,本人应向所在单位申请事假。

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批准,职工在批准的事假假期内的工资等待遇,按国内职工事假的规定办理。

除以上规定外,国家对于企业职工什么情况下可以请事假,以及请事假的工资待遇问题等没有作出统一规定,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制定规章制度。

企业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只要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就具有约束力。

六、探亲假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36号)规定,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享受探亲假待遇;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探亲待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关于以上用人单位职工享受探亲假的条件和探亲假工资、路费待遇等问题,国发〔1981〕36号文件和1981年4月8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职工探亲路费的规定》等文件作了具体规定。

另外,国家对归侨、侨眷职工和台胞、台属职工出境探亲,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探亲,国际职员配偶出国探亲,也都作了规定。

' y5 N4 Z' |9 xK0 t1 e《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职工“享受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公休假日、探亲假、婚丧假、女职工产假等假期。

”不过,目前国家还没有对外商投资企业及其他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探亲假作出具体规定。

七、婚假和奖励婚假根据原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规定》(1980年2月20日发布)的规定,国有企业职工本人结婚时,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予1—3天的婚假。

如果夫妻双方不在同一地方工作,一方需要去对方所在地点结婚,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另外给予职工路程假。

在职工休婚假和路程假期间,企业应该照发工资。

职工在路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目前国家还没有对非国有企业职工婚假作出具体规定。

根据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任何企业的职工结婚,如果属于晚婚的,可以享受奖励婚假。

《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 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初婚的为晚婚。

男女双方晚婚的,上海法定婚假多少天。

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四日。

八、丧假) E# |i5 h% h; c" I根据原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规定》,国有企业职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时,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予职工1—3天的丧假。

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

如果职工死亡的直系亲属在外地,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企业应该根据路程远近,另外给予职工路程假。

职工在休丧假和路程假期间,企业均应当照常发放职工的工资。

职工在途中的车船费等,由职工本人自理。

目前国家还没有对非国有企业职工婚假作出具体规定。

九、女职工产假根据《劳动法》及国务院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任何用人单位的女职工均享有产假,假期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

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流产的,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

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给予15天至30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者,给予42天产假。

# ]# f9 |1 m5 x( P关于产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如果企业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社会统筹,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应该由企业支付。

法定婚假是几天。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

如果企业参加了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建立的生育保险,并且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的,根据《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4]504号)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给生育津贴,其标准是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了国家统一规定的产假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计划生育条例中一般都规定了奖励产假,各地奖励产假的期限有所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