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图

2、社会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原子能
航天技术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1科学与与技术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再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部门
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造船业等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对中国
的影响
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③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事件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重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
电力的广泛运用
发明家
哈格里夫斯、瓦特、
富尔顿、史蒂芬孙
贝尔、马可尼、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爱迪生
科技成果
珍妮纺纱机、蒸汽机、
汽船、火车
电话、无线电报、汽车、
飞机、电灯
交通工具
汽船、火车
汽车、飞机、
动力
蒸汽机
内燃机
煤
电力、石油
发展快国家
英国
美、德
意义
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对中国影响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相同点
①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都推动了社会进步
③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⑤两次工业革命中国都无从受益。
不同点
①第一次首先发生在英国,后波及到其他国家;第二次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广。
②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基本上都是基层的手工业者,与科学技术联系不紧密。第二次的发明者大多是科学家,科学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次成就更突出。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
1、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2、都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工厂企业形式,出现两大对立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和垄断组织。
3、都对国际格局产生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4、都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爆发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同点:。
二次工业革命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四、主要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三个特点: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三个特点:1、科学与 技术的结合程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技术的结合程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 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二工, 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二工,自然科 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 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 革命取得巨大成果。 革命取得巨大成果。 2、是否一枝独秀。一工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工业革命进程 、是否一枝独秀。一工首先发生在英国, 相对缓慢;二工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相对缓慢;二工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技 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3、日,德交叉进行二次工业革命。二工开始时,有些资本主义国 、 德交叉进行二次工业革命。二工开始时, 家如日本,德国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 家如日本,德国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 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 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发展较快。 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发展较快。
商品输出,原料掠夺, 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商品输出,原料掠夺 扩张和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世界市 场最终形成。 场最终形成。
补充知识点: 、二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笔 补充知识点:1、二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中国带来什么影响?(笔 记)。 一工影响:欧美列强发动鸦片战争, 一工影响:欧美列强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新思 想的萌生和发展。 想的萌生和发展。 二工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工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半封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半封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向西方学习从技术 转向制度;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转向制度;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2、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应该如何怎样应对“文明 、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应该如何怎样应对“ 的转型”)(笔记 笔记) 的转型”)(笔记) 要重视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又要重视科学和技术的密切结合, 要重视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又要重视科学和技术的密切结合, 把科学和技术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当今, 把科学和技术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当今,要加快科技进步与新 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和谐发展等等。 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和谐发展等等。 3、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练习册思维启迪) (练习册思维启迪)
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相同点:1、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都引起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关系的巨变;2、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都对中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4、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5、客观上都传播着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6、都促使列强走上侵略扩张道路,但也都使得无产阶级受到压迫并加剧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与贫穷;7、从条件上看,自然科学的发展都为之提供了可能,殖民扩张为两次工业革命开拓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市场的需要成为发生工业革命的推动力和促成因素;8、都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二)不同点:1、发明创造者成分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工人技师为主的劳动者是发明创造的成分,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多为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技术改进;第二次中绝大多数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发明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发源地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于英国,之后向其它国家扩展;第二次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几乎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进行。
3、工业发展的重心不同:第一次开始于棉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第二次则侧重于重工业和电力业、能源工业领域;4、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确立了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第二次是从重工业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告终。
5、对世界的影响不同:(1)生产的动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开辟了电气时代。
(2)社会结构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使世界出现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并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第二次使生产资本高度集中从而产生垄断经营方式,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利益代表者。
(3)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的联系,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第二次使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东西方差距扩大。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

特点: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地 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地位: 英国成为“世界 工厂”,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第一、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世界联系日趋紧密,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第三、西方列强借工业革命的优势,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 掠夺,给这些地区造成更大的灾难。同时,也使这 些地区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
——《共产党宣言》
请概括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 直接原因:
18世纪以来,英国的海外市场 需求不断扩大,要求人们改革 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
重大发明
瓦 特
影响:蒸汽机的使用,解决了 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大大推 动了机器的发明与使用,带来 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 城市之母。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了第一艘汽船。以蒸汽机 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为“轮船”。并在哈得逊河 试航成功。
感受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
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
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
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遍布东印度群
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 点?从中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第二、世界联系更加紧密,20世纪初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第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变成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
第四、新的生产方法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如标准化生产方 法和流水线生产方法。
第五、列强争夺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后来引发第一次世界 大战。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或“技术 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是资本主义 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 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 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具体原因: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扩军备战。
﹡战争的根本目的: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①三国同盟:德国(核心)、意大利、奥匈帝国;②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
5、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大战的爆发﹡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概况:①1914年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战;②1915年3月,意大利宣布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③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④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⑤1917年11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空前的灾难(坦克是一战中英国使用的新式武器)(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伤亡人数更多。
﹡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特点:首次世界大战,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A、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极大损失和破坏。
B、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衰落,美日崛起。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D、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E、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整体化进程。
五、一战期间,在中国发生的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答:①日本怂恿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③新文化运动兴起,并最终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德国两次工业革命对比怎么样_德国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德国两次工业革命对比怎么样_德国两次工业革命比较早期德国大学以中世纪为源头,受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的影响,在“束缚”与“自由”的交替更迭中,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德国两次工业革命比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①规模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②标志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和使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③科学的作用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④部门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⑤组织形式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企业时代的到来,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时间第一次珍妮纺纱机的出现18世纪中叶第二次1870年主要国家第一次英国第二次,主要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发明第一次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79年克伦普敦走锤纺骡(骡机) 1807年富尔顿造出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第二次发电机汽车飞机内燃机新式炼钢法化学工业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第一次独有) 两次共有2、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3、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4、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
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5、工业革命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
6、从根本上说,后来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略: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反抗: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地主阶级开始了洋务运动;;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在洋务的诱导下,民资产生、发展
侵略: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成为了两半社会;反抗:中国人民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近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同点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动力
蒸汽机
电力 内燃机
成果
生产:珍妮机的发明(哈格里夫斯)、改进蒸汽机(瓦特) 交通:汽船(1807,富尔顿,美国)火车(1825,史蒂芬孙,英国)
生活:电灯(爱迪生,美国),电话电报; 交通:汽车(1885,卡尔本茨,德)飞机(1903,莱特兄弟,美)
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同点
(1)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都推动社会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级
(3)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能源
煤
电力、石油
特点
生产经验总结(科学和技术尚未结合)
科学技术相结合
发明者
工人技师
科学家
工业结构
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为主
中心
英国(一枝独秀)
欧美多国(遍地开花)
顺序
从英国开始 然后向外扩张
欧美多国同时进行(有的国家两次革命交叉进行(如俄国、日本)
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影响
推动各部门工业生产机械化出现近代工业 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 创造了巨额的社会财富。(生产力)
生产力得到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使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形成两大对立阶级。(生产关系)
导致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