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之潮州功夫茶

合集下载

潮州工夫茶——茶具介绍(1)

潮州工夫茶——茶具介绍(1)

盖碗
● 盖碗亦称盖杯,是含盖、碗、 托三件一式的茶器。清代北 方流行花茶,茶汤容量较多, 具保温功能的盖碗便发展起 来。盖碗的口大,揭开碗盖, 茶汤、叶形都能观赏得很清 楚。
玉书煨
● 玉书煨是煮水工具,工夫茶“烹茶四宝”之一, 闽南及粤东一带饮用工夫茶的煮水器。通常是 陶质薄胎的,赤红色,形状微扁,容量在 200ml左右。
红泥炉
(红泥炉潮汕本地也叫 风炉 仔) 是煮水用的,这种以红泥制 作的小炭炉,外形精致小巧, 一般高不盈尺,圆形或方形, 炉心深、小,普遍具有耐高 温、均火力、省燃料而通风 性能好的特色
若琛杯
一般小如胡桃,外壁用青花描绘文人泛游、寒 江独钧,或绘莲池清荷图案,极为雅致。真品 “若琛珍藏”则为景德镇所制。 年代最早的"若深瓯”可考始于康熙、雍正年间, 闽南地区墓葬中时有出土。 若琛瓯多为白瓷翻口小杯,杯子小而浅,水容 量约为10-20毫升。如今常用的品茶杯有三种, 一种是白瓷杯,另一种是内壁上带有白瓷的紫 砂杯;还有一种是纯紫砂的,这种茶杯不利于 辨别茶的色泽,因此很少使用。
● 闽南、粤东和台湾人称陶瓷质水壶为“煨”, 产于广东潮安者最著名,能耐冷热急变,保温, 便于观察煮水的变化过程。
● “玉书”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水壶设计制造者 的名字;二是壶出水时若玉液输出,故称“玉 输”,但因觉得输字不吉利,取谐音书。
● 使用时,将玉书煨置于潮汕红炉上急火烧,水 开时锅盖一开一阖,“噗噗”有声。
茶 具 展 示
生活琐碎, 诚如清茶, 余味苦涩, 终有,即孟臣罐、若琛杯、玉书碨、潮汕炉,此外 还有茶筒、茶船、茶匙、茶斗、赏茶盘、茶巾、茶巾盘等
茶壶(孟臣壶)
● 潮人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 的,因为它出自江苏的宜兴,是宜兴紫砂壶 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 诀,曰:“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 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别,以 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 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 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 鼓形,梅花形......等等。一般多有鼓形的, 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多种,朱 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 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壶宜 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 夫”了。

潮汕功夫茶文化

潮汕功夫茶文化

潮汕功夫茶文化潮汕的功夫茶作文一流行于中国闽南及广东的潮汕地区一带,是一种历史悠久极为讲究的品饮艺术,在当地也是一种庄重的待客礼仪。

清代就有人说,工夫茶的烹饮方法,源出于陆羽的《茶经》,只是器具更为精致。

今日我们如果从品饮的角度来看,工夫茶确实是对陆羽烹茶艺术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工夫茶有一整套与众不同的古色古香的茶具,人称“茶房四宝”。

一是“玉书磗”,是一只赭褐色的扁形的陶烧水壶,容水仅200毫升左右,二是潮汕风炉,用以生火烧水;三是孟臣罐,一种小型精致的宜兴紫砂壶,相传出于一代紫砂名匠惠孟臣之手,大小若鹅蛋,容水仅50毫升左右(器小茶香易发);四是若琛瓯,一种小得出奇的白瓷茶杯,只半个乒乓球般大小,通常四只为一套,放在一个椭圆形的瓷盘中。

四宝齐备,方可烹饮。

工夫茶所用茶以乌龙茶为主,也有用工夫红茶的。

工夫茶的冲饮方法,别具一格。

先取洁净的泉水,洗涤茶具,放入茶盘,用木炭生火,待茶磗中水开,将孟臣罐、若琛瓯一一烫过。

继而在孟臣罐中投入半壶以上的茶叶,冲入沸水至壶口(讲究一点的,还将头道茶水到去,用以再烫茶盅)。

冲时需高“冲”,就是将茶磗里的沸水,从茶壶上方二三十厘米的高处直冲下去。

这种高冲法,可使壶里每片茶叶都能在滚水里翻动,充分受热,并能把茶叶的杂质冲激上水面,溢出壶外。

水满至罐口时,用壶盖刮去表层浮沫后当即加盖,以保香气。

有时怕水温不够高还可以用沸水淋浇盖上盖的茶壶,俗称“淋壶”,以发茶性。

壶在盘中,以水满而止淋,随即也可敷上干净的热毛巾以保温。

然后将四个小茶盅(若琛瓯)排成方形,杯口相连。

待片刻后,茶有香气溢出时,便可提壶转圈,将茶汤依次注入四个小盅内,以保证每盅之内,茶汁浓度一致。

这种转着倾注的方法,传统上称为“关公巡城”。

先在一只盏中注满滚水,然后把盏内水倒入另一盏中,这时用三个手指拿着盏,让盏的边沿浸在那只盛满滚水的盏中,然后灵巧地用三个指头使茶盏在手中轻轻转动,这样盏沿都经滚水涮了一遍。

岭南文化之潮汕功夫茶作文

岭南文化之潮汕功夫茶作文

岭南文化之潮汕功夫茶作文
好嘞,让我们开始这篇文章的创作之旅吧!
岭南文化之潮汕茶做作文
嘿,大佬们好呀!今天老弟就来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岭南文化里的潮汕功夫茶的那些事儿。

老弟从小就在潮汕长大,对于这个地方的茶文化可是了解的清清楚楚。

你们别看潮汕是个小地方,可是它的茶文化可是丰富多彩,独树一帜的!尤其是那潮汕功夫茶,更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潮汕人泡茶的时候,可不是简单的把茶叶泡开就喝哦。

他们有一整套精湛的泡茶工夫,堪称"茶道"。

从挑选优质的乌龙茶,到点火烧水,再到注水啖茶,每一个步骤都严谨有序,讲究极了。

尤其是"抡茶"这一步,就需要熟练的功夫在,一抡一收间便见真功夫了。

喝潮汕功夫茶不单单是解渴,更是一种文化体验。

茶馆里老哥们边品茶边闲聊,不啰嗦也不粗鲁,彬彬有礼有淡淡书卷气。

看着他们或沉默或低语,你就能感受到潮汕人的淡定沉稳和内敛质朴。

这不就是岭南文化的精髓所在吗?
潮汕功夫茶作为岭南文化的一朵璀璨明珠,兼具了地方特色和人文内涵。

它不单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理念和审美追求的体现。

有机会的话,大伙儿一定要亲自体验一下这门精湛的泡茶艺术哦!。

潮汕功夫茶茶艺

潮汕功夫茶茶艺

本节介绍的是安溪县文化馆的茶艺李波韵先生主编,茶果局局长蔡建明先生助编的“安溪茶艺”。 一、基本理念
安溪茶艺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融自身修养与茶的精华为一体,产生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现象,在冲泡过 程中不停留在“表演”的层面上,我们追求的茶艺精神理念是尊重茶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人际和谐强调环保意 识。
一、基本理念
“吃茶流”将泡茶视为一种艺术。崇尚茶禅相融,在茶艺精神中结合禅的哲理。“吃茶”取自于赵州从谂禅师有名的“吃茶法”公案。 吃字包含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及其人生观,以能够全心全意坐着的那颗心才是真正吃茶的心。而吃茶流主要精神在于从序、 静、省、净去追求禅一味的理想境界。
“序”是指修习茶艺的态度首重于充分的准备功夫。摆设茶具时要依次放置,泡茶的步骤讲求井然有序,使自己无论做什么,思 想都能周详而统一。
茶艺之本;(纯)茶性之纯本,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净纯;
茶艺之韵;(雅)沏茶之细致,动作之优美,茶局之优雅,展茶艺之情谊。
茶艺之德;(礼)感恩于自然,敬重茶农,诚待于茶客,联茶友之情谊。
茶艺之道;(和)人与人和谐,人与茶,人与自然之和谐,系心灵之挚爱。
它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它传播的是:人与大自然的交融;启发人们走向更高层次的生活境界。 作为茶人所追求的精神理念:纯、高、礼、和,总归纳于“和谐关系”,我们摆脱烦琐、拘谨、无形的虚意,因此“安溪茶艺”的 展现是面对大众,面对生活,面对大自然,是茶主与茶客直接对话,沟通情感,共同分享“灵魂之饮”,是品饮艺术的最高境 界。
安溪茶艺是一种示范性的表演,是要让品茶人了解乌龙茶,特别是名茶铁观音的沏茶技艺,冲泡过程非常讲究,是一门融传统 技艺和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品茶艺术,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1、神入茶境 茶者在沏茶前应先以清水净手,端正仪容,以平静、愉悦的心情进入茶境,备好茶具,聆听中国传统音乐(如南音名曲)、以 古琴、萧来帮助自己心灵的安静。 2、展示茶具 茶匙、茶斗、茶夹、茶通是竹器工艺制成的,安溪盛产竹子,这是民间传统惯用的茶具、茶匙、茶斗是装茶用,茶夹是夹杯洗 杯用的。 炉、壶、瓯杯以及托盘,号称“茶房四宝”,这主要是遵循本地传统加工而成。安溪茶

潮汕功夫茶道的发展历史

潮汕功夫茶道的发展历史

潮汕功夫茶道的发展历史正规品尝潮汕工夫茶,讲究要有好环境、好茶叶、好泉水,有一套精致雅洁的茶具、考究细致的冲沏技艺。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潮汕功夫茶道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潮汕功夫茶道的发展历史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喝茶了。

《诗经》中已提到采茶。

两汉之后,饮茶风大盛,但高潮还在唐朝,那时已经有“茶会”、“茶宴”。

陆羽著《茶经》,集中了喝茶的理论,开一代喝茶之风,自己也成为茶神。

《潮嘉风月记》中说:“功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

炉及瓷盘各一,唯杯之数则视客之多寡,先将泉水贮罐,用细炭煎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后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可见,到了清代,潮汕功夫茶已十分普遍,且程式已经同现代工夫茶程式十分相似了。

“投闽茶于壶内冲之”,指的是福建产的铁观音。

其实,潮州的凤凰山也产名茶,称为“凤凰单丛”,可惜文中一字未提。

据《潮州府志》载:“粤素不产茶,所给皆闽产。

近饶平之百花山、凤凰山多有植之者。

百花山又名待诏山,故称待诏茶,品亦不恶。

大埔则大麻、阴那等山皆产茶,亦尚可饮。

其余土茶皆苦而不香。

”由此可见,凤凰茶至迟在清代已开始在潮州种植了。

在潮汕所产的茶叶中,凤凰茶素以其气味清香、耐冲耐泡,并独具各种自然花香味而闻名于世。

这首先与凤凰山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密切关系。

凤凰山位于潮州东北面,地处饶平、丰顺、大埔三县之结合部,属北回归线近侧。

这里常年云雾缭绕,群山起伏,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十多个,其中有粤东第一高峰凤凰乌髻和第二高峰乌岽顶,而名茶多产于高峰云雾之上。

其次,凤凰茶有一种独具一格的制作方法。

该处制茶,分“萎凋━━发酵━━杀青━━揉捻━━烘焙”五个程序进行,每道程序都有严格的操作方法。

凤凰茶的品种、香型颇多,品质亦因季节而异,其中以“凤凰单丛”为最佳品。

“凤凰单丛”指那些经过多年品试、被鉴定为有各种不同自然花香的优质茶树,在制作过程分别进行单株采摘、单株初制、单株烘干的特级名茶。

潮汕工夫茶冲泡方法

潮汕工夫茶冲泡方法

潮汕工夫茶冲泡方法潮汕工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茶,冲泡时需要注意以下步骤:1. 准备茶具:一只茶壶、一只茶杯、一只茶漏、茶叶等。

2. 温水预热:将茶壶、茶杯、茶漏用热水先进行清洗,然后倒入热水对茶具进行预热,以提高冲泡温度。

3. 加入茶叶:根据个人口味,将适量的潮汕工夫茶叶放入茶壶中。

通常使用2克茶叶泡100毫升水。

4. 进行冲泡:取开水,将水温控制在90-95摄氏度之间,冲泡时水量要刚好能完全覆盖茶叶并不过多。

倒入茶壶中,让茶叶充分展开,并稍微摇晃茶壶让茶叶与水充分接触。

5. 第一泡:初次冲泡时,只需倒入茶壶中静置30秒钟左右,待茶叶充分展开。

6. 淋水:将第一泡的茶汤倒入茶杯中,同时进行淋水,即用稳定的速度和角度将热水从茶杯的一侧缓缓倒入茶杯中,使茶汤与热水充分混合,这样可以保持茶汤的温度。

7. 倒出茶汤:将茶杯中的茶汤倒出,同时倒入待用的茶壶中。

8. 第二泡:第二泡的冲泡时间一般在40秒左右,同样将茶汤倒入茶杯中。

9. 淋水:进行第二次淋水,将热水以相同的方式倒入茶杯中,使茶汤与热水充分混合。

10. 倒出茶汤:将茶杯中的茶汤倒入待用的茶壶中。

11. 重复步骤:持续进行冲泡,每次茶汤倒入茶杯后都要淋水,直至茶叶的味道逐渐变淡。

12. 最后一泡:最后一泡茶通常较淡,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决定是否再次进行淋水。

13. 倒出茶汤:将最后一泡的茶汤倒入待用的茶壶中。

注意事项:- 茶叶的选择要新鲜,最好储存在避光、低温、干燥的环境中。

- 冲泡时的水温要注意,如果水温过高会烫伤茶叶,若水温过低会导致茶叶无法充分展开。

- 淋水时要注意稳定的速度和角度,以充分激发茶叶的香气。

- 潮汕工夫茶适合多次冲泡,每次冲泡时间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 冲泡完成后,茶壶、茶杯、茶漏等茶具要及时清洗干净,以免影响下次的冲泡质量。

以上是潮汕工夫茶的基本冲泡方法,具体根据个人喜好和茶叶品种可以有所调整。

潮州功夫茶流程

潮州功夫茶流程

潮州功夫茶流程
潮州功夫茶是广东省潮州市的一种传统饮品,它的制作流程非常讲究。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潮州功夫茶的制作过程吧。

1. 筛茶叶:将茶叶放在密封的茶缸里,轻轻晃动一下,以去除杂质和尘土。

然后用小铁筛筛出茶叶,将茶叶放在陶壶中备用。

2. 洗茶器:取一个小茶壶,加入适量的热水,用来洗茶器。

将洗好的茶器放在茶盘上备用。

3. 泡茶:将陶壶沿着茶器倾斜,将茶叶放进茶器里,加入适量的热水,待茶叶舒展开来,再将茶器倒满水,待泡2-3分钟,直到茶汤变得浓郁。

4. 盖盖:用盖盖将茶器盖上,让茶汤在茶器里继续浸泡,以达到深度浸泡的效果。

5. 冲泡:将茶壶倒满水,再轻轻地倒入茶器里,使茶汤变得更加浓郁。

冲泡的时间要掌握好,过长会使茶汤苦涩,过短则茶汤会较为清淡。

6. 福禄寿:做出好茶后,要用三个茶杯分别倒出茶汤,称为“福禄寿”。

福杯代表好运、吉祥;禄杯代表财富和成功;寿杯则代表长命与健康。

以上就是潮州功夫茶的制作流程,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以上步骤外,还要注意用好的水和茶叶,以及掌握好泡茶的时间和温度,这样才能制作出一杯香气扑鼻、味道浓郁的潮州功夫茶。

- 1 -。

潮汕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文化的研究】

潮汕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文化的研究】

潮汕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文化的研究】独特的潮汕功夫茶文化更成为潮汕文化的精华。

下面是精心为你的潮汕功夫茶文化的研究,一起来看看。

茶池形状如鼓,瓷制,由一个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一个类似“鼓身”的圆罐组成。

盘子上有小眼四个,为漏水所用。

而圆罐则用于容纳由盘子漏下的废茶水。

工夫茶所用的冲罐(茶壶),并非买来就用,而要先以茶水“养壶”。

一把小壶,须先以“洗茶”(即泡茶时的第一道茶)之水频频倒入其中,养上三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

潮汕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饮食民俗最具特色的一种。

张华云先生曾作《潮汕功夫茶歌》一首云:闽粤地相接,姻亚不断绝。

五娘适陈三,荔枝为作伐。

闽茶显粤东,溪茗铁观音,嫩芽化齑粉,条索窈窕褐。

一斤四十泡,三杯无余缺。

潮人无贵贱,嗜茶辄成癖。

和、爱、精、洁、思,茶道无与敌。

水、火、器、烹、饮,茶气极精辟。

薄锅沸清泉,泥炉炽榄核。

罐推孟臣小,杯取若深洁。

西湖处女泉,桑浦龙泉液。

四指动飞轮,涤器净且热。

柔条围细末,首冲去浮沫。

关羽巡城流,韩信点兵滴。

罐干茶云熟,饮尽不见屑。

一冲号为皮,流香四座溢。

二三冲为肉,芬芳留齿颊。

四冲已云极,清风生两腋。

脑海骋奇思,胃肠清宿食。

匪独疗干渴,夏兴冬不息。

不可一日无,百邪俱辟易。

潮人多远游,四海留踪迹。

偶逢故乡人,同作他乡客。

共品三两杯,互通乡消息。

乡思起芒鲈,乡情如胶漆。

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

昔人开其端,历代有增益。

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泽。

工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工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

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工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

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年第二学期《岭南文化与<岭南文库>选读》科目
考查卷
专业:历史学班级:历史09-1 任课教师:XXX
姓名:XXX 学号:0XX 成绩:
岭南文化之潮州工夫茶
潮州功夫茶,是指流传于潮汕一带的饮茶习惯,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

在潮汕城乡,饭后空闲、工作之余,人们围坐在一起,细细品味工夫茶,话家常,交朋友。

对客人示敬,气氛融洽亲切。

茶的品饮,不仅是解渴的生理需要,也是满足人体健康、健美的需求;还是一种显示高雅修养的艺术活动。

泡茶要掌握“茶美、水好、器宜、艺精”的要旨,壶添品饮情趣,茗增壶饮价值,好似红花绿叶,相映生辉。

用茶、取水、掌火、茶具、冲泡程式是冲泡潮州工夫茶的技艺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的。

潮州功夫茶,已成为当前研究潮汕文化的重要内容。

饮功夫茶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际礼尚,因而产生了许多礼俗。

潮汕人爱喝茶这其中便有着潮汕人的好客心理。

早在明朝中期,饮茶之风就已经遍及潮汕地区,从城市到农村,从有钱人家到普通家庭,几乎家家都摆设有一套功夫茶具。

无论家居自饮、客来礼敬、拜祖祭神或是婚丧嫁娶,处处可以看见茶的踪迹。

喝功夫茶是潮汕人的风俗,以茶待客,更是潮汕人的优良传统之一,暗合了功夫茶道“和、敬、精、乐”的文化精髓。

“寒夜客来茶当酒”,对来客敬茶以示礼仪,共诉相聚的喜悦,是茶道的基础,也是好客心理的一种体现。

功夫茶顾名思义,一是花时间,二是讲究本领。

所谓的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功夫茶在全国可谓最精致、最考究、最著名的茶道,是茶文化的高峰。

功夫茶很讲究选茶、用水、茶具、冲法和品味。

茶叶要形、味、色俱佳;烹茶用水要求洁净、甘醇,以山泉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盛茶器皿以江苏宜兴的朱砂泥制品为佳;瓷杯要选用细白透亮的精美小杯;泡茶讲究“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手艺;品茶讲究色、香、味外,还讲究“喉底韵味”。

而饮茶程式、礼仪更是繁复。

比如茶冲出来后,一般是冲茶者自己不先喝,请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且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的一盅,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盅,还有如果喝茶的过程,来了尊贵的客人,就得
撤换茶叶重新冲茶。

潮汕平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结合起来,演化成一种雅致、儒气的潮汕文化。

早在北宋,就已经有有关潮州茶事的最早记录,那时潮汕已经在宴席间有品茶的程序了。

从烧炭、洗杯到沏茶、喝茶,每道工序都体现了“仁爱致祥”的儒家气息。

饮功夫茶不是以解渴为惟一目的,它繁琐的技艺、程序包涵了自然生活的情趣,是一种艺术化的品饮。

功夫茶浓而不腻、淡而悠远的清香,淳朴天然,令人在品茗过程中心神清净,一种享受生活的感觉油然而生。

潮汕人爱喝茶也暗含着当地人的个性特质,这从很多谚语中就能体现出来一敬一请之间,潮汕人的温文儒雅展现无遗。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之外,还得先敬客人后敬自家人。

待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强宾压主,响杯擦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擦.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潮汕地区地少人多,特殊的地理因素多少培养了他们拼搏精细的特点。

精巧的生产方式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潮汕人的细腻心灵,因此功夫茶精巧茶具的使用和冲泡程序的讲究,又与潮汕人细腻的心理相吻合。

潮汕功夫茶,从茶叶的采制,茶具的选配,到用水、候汤、冲饮,都非常有学问,细腻讲究,正好反映潮汕人精细的性格特征。

此外,潮汕人有很强烈的文化认同感,那些闯荡四方的潮汕生意人更是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这种“潮汕情结”。

“独在异乡为异客”.远游的海外潮人总会珍藏着功夫茶具和上好的茶叶,见是家乡来的客人,一定会以茶相待。

看来,一杯小小的功夫茶中,竟蕴含着如此多的潮汕文化、心理因素在里面,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翁辉东先生的《潮州茶经·工夫茶》中概括“工夫茶”中的“工夫”有三种主要的内涵: 茶人的素养、茶艺的造诣以及冲泡的空闲时间。

种茶制茶得下苦功夫, 泡茶冲茶要有好功夫, 品茶饮茶得有闲工夫。

无怪乎人们说, 没有工夫就莫饮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还表现出潮汕地区浓烈的重友谊、讲礼仪的民俗美。

潮汕地区的男女老少, 都以饮工夫茶为乐。

饮用工夫茶作为潮汕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已经成为潮汕地区广泛而普遍的一种风俗活动。

以茶会友, 亲朋相聚, 都以饮茶形式来完成, “和、敬、乐”的品茶精神贯穿其中, 集中体现潮汕地区重友谊、讲礼仪的特点。

翁辉东的著作中曾这样记载京省人士莅潮后对潮汕人饮工夫茶的观感: “潮人习尚风雅, 举措高超, 无论嘉会盛宴, 闲处寂居, 商店工场, 下至街边路侧, 豆棚瓜下, 每于百忙当中, 抑可闲情逸致, 无不借此泥炉砂铫, 挈杯提壶, 长斟短酌, 以度此快活的人生。

”可见, 对于潮汕人来讲, 品茶不仅是生活的需要。

潮州工夫茶的文化内涵
( 一) 礼人
潮州工夫茶中, 礼人这种传统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

饮茶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 杯托为“地”、杯盖为“天”, 杯子为“人”。

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

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 这种拿杯手法则被称为“三才合一”, 如果仅用杯子喝茶, 而杯托、杯盖都放在茶桌上, 这种手法称为“唯我独尊”。

对茶的认识上, 古人认为茶是天涵之, 地栽之, 人育之的灵物。

对于茶, 天地有涵栽之功而人有培育之功, 人的功劳最大。

( 二) 忘我
潮州工夫茶把“静”视为“四谛”之一。

“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 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至静法门。

潮州工夫茶就是这样, 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

潮州工夫茶提供了入静的法门, 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 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 以“涤除玄鉴”“澄心味象”作为审美观照, 来实现这称之为“坐忘”, 即, 忘掉自己的自身,忘掉自己的聪明。

( 三) 养生
养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

潮州工夫茶特别注重“茶之功”, 即
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能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潮州工夫茶品茶时有很多的规矩: 从养生的目的出发, 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 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 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

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 饮了茶更有精神, 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 增添道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 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

潮州工夫茶实际上是一种讲究茶叶、水质、火候及冲泡技法的茶艺。

冲泡
工夫茶,必须配备上乘的茶叶、精致的茶具好的水和好的火,然后是程式讲究的冲泡方法,才能品尝出其韵味。

潮州工夫茶的所有环节,从选茶、选水到烹茶到品茶,既有一定的科学性,而又无一不体现潮州的民俗文化,体现潮州工夫茶“和、敬、精、乐”的精神。

潮州工夫茶道思想的核心是一个“和”字,这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如:工夫茶的冲罐有单杯至四杯等规格。

一般是:三人用二杯壶,四人用三杯壶,五人以上用四杯壶。

这样,当每一轮茶泡罢,总有一位座客要轮空。

因此在斟完首轮茶之后,小辈必敬长辈,主人要让客人,便成为不成文的品茶规范。

其后,则主客互让、长幼互让,谦让之声不绝于耳,和融气氛充溢茶座“,和敬”的精神得到最充分又非常自然的体现。

关公巡城”,壶在茶壶上跳跃,回环往复将茶洒进杯中;“韩信点兵”则是将仍留在壶中的茶水一滴滴地滴进杯中,两个环节无不服务于茶汤浓淡均匀,没有“厚此薄彼”,没有“尊卑贵贱”。

这是一种对生命升华的深味,也是一种对“人情不如佳茗好,相逢处处一种香”的人性真、善、美的追求
潮州工夫茶代表中国茶文化的最高水平,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工夫茶既是可登大雅之堂的饮茶艺术,又是跳出了狭隘的文人圈、扎根于大众沃壤的民俗。

它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赏,大雅而大俗,这正是它的魅力与生命力之所在。

人们从它身上即可寻求理趣,更可得到愉悦与怡乐。

独特的潮州工夫茶,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形成特色的潮州工夫茶文化。

功夫茶确实是既考究又科学的瀹饮法中的极致,是对《茶经》“精极”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和、敬”之为茶德,古今中外皆同。

客来敬茶,以茶示礼,增进情谊,互爱同乐,是茶德的基础。

但是,这种“和敬”的情调,在普通饮茶法中,只能借助外在形式予以体现,难于融入茶艺本身,但工夫茶既是可登大雅之堂的饮茶艺术,又是跳出了狭隘的文人圈、扎根于大众沃壤的民俗,是潮汕文化的集中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