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然界的水复习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教案《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复习目标:1.识记电解水实验的反应、检验、结论、水的化学性质2.了解水的污染和防治,水的净化3.记住分子与原子的定义、特点4.掌握氢气的性质和制法知识要点:一、水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通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2H2O=== 2H2↑+ O2↑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 2 :1质量比 1 :8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F.产生误差的原因:是生成的H2 和O2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化学式的含义 H2O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通电2、水的化学性质(1)通电分解2H2O=== 2H2↑+O2↑(2)水可遇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3)水可遇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3、水的污染:(1)水资源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最多的元素是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2)水污染A、水污染物:①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②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①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②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③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件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件

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是我 国的基本国策,下列措施可以有力的控制 水污染的是:①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②增 设园林广场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 污水集中处理,净化后再排放⑤抑制水中 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⑥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⑦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含量, 防止形成酸雨.( C ) (A)①②③⑤ (B)②③⑥⑤ (C)①④⑥⑦ (D)①③④⑤
2、过滤
一贴: 漏斗角度和滤 纸角度相一致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接触: 烧杯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滤纸三层处 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
思考一:
在过滤实验中,有些同学得到的 液体仍然是浑浊的,请你分析一下 可能的原因。 (1) 滤纸破损 (2)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 仪器不干净
(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看右图所示,观察几 分钟,有什么现象?这 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 .
烧杯中的溶液会发生变 解释 . 化吗? 结论: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气溶于水生成氨 水使酚酞变成红色。
3、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4、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
2H2O
来源广泛,发热量高,没有污染
物质的简单分类
物 质
Fe 纯 单质 O2 N2 S 净 物 化 氧化物 合 物 H2O2 CO2 Fe3O4 Al2O3 KMnO4 K2MnO4 NaOH FeCl2 Al2(SO4)3 AgNO3 混 空气 糖水 澄清的石灰水 大理石 合 合金 稀硫酸 物
1、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3.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为了不再走先污 染后治理的路,如果你是位总设计师,你 能提出哪些具体措施? 在南水北调的沿途两岸,工厂“三废” 严禁超标排放,两岸多植树、种草, 严禁随意排放污水和不合理施用化 肥农药。必要时,可采用管道送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复习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复习教案
3.从考查能力上看,注重考查学生对图表资料的 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
「,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1)水的三态*,数量最大,分布次之
i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体类型:海洋水、和大气水,其中最主要的是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2节流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
重视改进农业
提高工业用水的
、考点突破:
考点一水循环的类型、作用及人类活动施加的影响
昆仑站。下图为“南极地区自然物质运动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南极地区水循环
A.比较活跃,气候湿润B•地表径流环节缺失
C.①环节使陆地的淡水得到补充D.⑤环节使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
【典例导入】3.(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
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 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卜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 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考点二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在我国的分布
【典例导入】2.(2011安徽文综)下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甲 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期;季风气候区,夏秋汛期,冬春枯水期
L2 1i jl«B4]b IJ IJJ
KI'l3D恤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复习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复习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基础知识回顾:1、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____色____味的____体,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_。

水在______时密度最大,是____________。

2、水在通电条件下会分解生成______和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少量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在电解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两者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

水的电解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

3、水的净化方法按净化程度由低到高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净水过程中常加入明矾或活性炭,这是利用它们的___________。

活性炭不仅能除去水中的__________杂质,还能___________杂质,除去__________________。

5、过滤操作中用的主要仪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要点:一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后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教案新部编本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南阳市第二十二中学苏国平教学内容: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1课时。

教学分析:本单元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情景。

因此,本单元的特点是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内容之中。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从社会学角度认识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二是一些化学基本概念;三是几项化学实验操作。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对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已有一定的认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已基本形成;对过滤、蒸馏等实验操作要点也有所掌握。

教学目的:(1)将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2)巩固已学知识;(3)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意识。

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析、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已学知识。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意识。

教学过程: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已学了不少与水有关的知识,对微观世界的分子和原子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温故而知新。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标,通过小组讨论或者复习课本来梳理本单元知识,并以知识树或者图表等方法在纸上画下你们小组的疏理结果,看哪些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自然界的水 复习

自然界的水  复习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
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水 (H2O)、二氧化碳(CO2) 高锰酸钾(KMnO4)、双氧 水(H2O2)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 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 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 化物。
化合物
氧化物 非氧化物(酸碱盐)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空气、溶液、合金
物 质
23-24页
纯净物
注意分 类标准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 广泛的运用。下图是自来水的生产过程示意图。
1、上图过滤池中有活性炭层,活性炭起吸附 作用,该 过程中发生 物理 变化。消毒时,通常通入一定量的氯 气,它与 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实验室配制AgNO3 溶液时不宜使用自来水,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AgNO3 + HCl AgCl + HNO3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理想的净水剂,高铁酸钾中 +6 。 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2 个氢原子和__ 1 个氧原子构成 3.一个水分子由__ 3 个原子核,___ 10 个质子,和它电 的,含有__ 子数相同的粒子有哪些?
CH4 NH3 HF O2- F- NH4+ OH-
Ne
三、水的净化
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 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 用它可以把不溶于水的固 体杂质与水分离出来。
自然界的水 复习
一、自然界中的水
存在
地表、生物体 污染源 :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 水污染 防治 物理方法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水的净化 化学方法 :消毒
爱护水资源 节水、防污 组成 水电解实验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加明矾
氯气或漂白粉
2、硬水和软水
物理变化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提纲复习重点:1.识记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2.掌握水的净化的几种方法,重点掌握过滤的操作技巧。

3.了解硬水和软水并会简单鉴别。

4.了解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及水污染的防护和我国的节水标志。

5.理解物质微观结构中的分子和原子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一、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实质: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产物: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谐音记忆“父亲大”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水的电解实验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负极气体可燃烧,为氢气,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气。

水通电氢气+氧气(分解反应)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

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氧化物。

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二、氢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故氢气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化学性质——可燃性。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氢气燃烧生成了水,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点燃水,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

(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2、分子的基本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温度越高,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自然界的水》复习课件

《自然界的水》复习课件
鸣声
(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H2O
O2↑+2H2↑
实验结论 2. 单质与化合物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
2. 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
区别 相同点
同种元素
不同种元素
均为纯净物
联系
单质
化合物
举例
氧气 铁 铝
二氧化碳 氯酸钾
答案:C
变式训练
1.下列有关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 C.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1∶2 D.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解析:在正极上产生氧气,在负极上产生氢气,两者的 质量比为8∶1。
答案:C
分子和原子
“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图为广东 消防官兵手提生命探测仪,在废墟中搜索生命的信 号。为搜索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用了许多搜救 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 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
漏斗内壁 漏斗口 滤纸边缘 玻璃棒 三层滤纸 一边 烧杯内壁 5.纯净物
水的组成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B.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水 C.电解水能生成H2和O2,二者体积比为2∶1 D.生活中接触的纯水多,水溶液少
解析:元素是种类概念,不能论个,A项可改为:水是由氢 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或者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 氧原子构成的;纯水是纯净物,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中 可能还含有许多可溶性杂质;生活中接触的纯水少,水溶液多, 如食盐水、雨水、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等均为水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硬水和软水?如何检验硬水和软水? 用肥皂水检验 硬水可以转化为软水吗?
软水起泡沫多,硬水几乎不起泡沫。
硬 水 易 起 浮 渣
第三组问题:水的净化
(1)哪些操作可除去水中的泥沙等不 溶性的固体杂质?
加絮凝剂、沉淀和过滤。 (2)哪一步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用活性炭吸附。 明矾 (3)最常用的絮凝剂是__________。
第二组问题:自然界 的水
水或泉水洗衣 服,放很多肥皂粉,衣服仍洗不干净,为 何? 2、 怎样区分软水和硬水? 你知道硬水还有哪些危害?请举例说明。 3、海水中含量比较高的元素有哪些?主 要含有哪些物质? 4、怎样利用海边的贝壳和盐酸从海水中 提取氯化镁?(反应原理和必要操作)
要防止水被污染:我们应该 (1)________________; 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2)________________; 生活污水应处理后再排放 (3)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三废应经过处理达标之后再排放
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 液为100g,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则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 剂质量为______g。现有5700g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 1 种漂洗方法(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仍残留100g)。 方法一:用5700g清水一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 1/58 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g; 方法二:将5700g清水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三份(每份1900g),分三 次漂洗。
4、溶解在水中的氯气部分能够与水起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1O),次
氯酸能杀死水里的病菌。
重庆主城区的天原化工总厂,于十五日晚发生氯气泄漏事件,十六日发生了 两次爆炸,造成死伤十数人,附近约十五万市民 被迫紧急疏散。据当地传出的 消息说,事发之时,重庆市区上空一度弥漫着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和黄绿色的烟雾, 水厂也因水源面临污染威胁而被迫停产。专家称,天原化工总厂泄露的氯气为剧 毒气体,人吸入浓度为每立方米2.5毫克的氯气时,就会死亡。 ……对化工厂的剩余氯罐进行排氯,以防氯气罐发生更大规模爆炸。通过4根铁 管将氯气排到嘉陵江边的水池中,同时注入碱水,二者融合后,不再构成危害。 1)根据事发时的现象,请推测氯气的物理性质? 2)氯气有毒。氯气泄露时,如果你在现场,你应该采取哪些紧急自救措施? 3)爆炸发生后,重庆市的河水酸碱性如何?为什么?利用所学知识,你有哪 些方法检测出来? 4)为何将剩余氯气排到水池中,同时注入碱水,就不再构成危害。请用所学 化 学原理解释。 假设注入的是氢氧化钠,试着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三组问题:节约 用水 爱护 水资源
上面两幅图说明了什么?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虽然很大,但是大部分是海 缺水 中国是一个______的国家 水,淡水资源很少。
中 国
节约用水 爱护水资源,我们应做到1__________, 防止水污染 2__________。
要节约用水,我们可以:
工业循环用水
作业:
载人飞船必须建立水的循环体系,以保证 宇航员的生活用水并减少飞船的携水量。 请将右图生活污水及人体排泄物图各项用 箭头连接成水的循环体系。(注:氢氧燃 料电池反应产生电能,同时生成水)
氢氧燃料 电池 水的净化 装置 宇航员生 活用水
生活污水及人体 排泄物
过滤 下图所示操作为__________,此操作可 不溶性 除去液体中__________固体。
问:经过上述的沉淀、过滤和吸 附等净化处理后,水变得澄清而 透明了,但所得的水仍然不是 纯净物 __________。为什么?请举一 生活实例来说明。 上述操作除去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水中还有许多溶解的杂质,例如:烧 开水的壶中会出现水垢。
沉淀 吸附 过滤 蒸馏 强调:利用_____、_____、
_____和_____等方法可以净化 蒸馏 水,可降低水硬度的是______。
石英沙 小卵石和_____ 过滤 起主要的_____ 活性炭 作用,_______
起吸附作用。



1、污水处理厂采用了哪些净化方法? 2、在实验室过滤除去废水中的固体杂质,所 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 3、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可以代替滤纸作为过滤 层?你能否举一些生活中利用过滤的例子?
水和常见的溶液 第一部分:水
有关
的问题探究
比一比:看谁写的多
快 准
写出有水参加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有水生成的化合、分解、置换、 复分解反应各一个。
第一组问题:水的组成
试 管 2
试 管1
思考1、与电源负极 相联的试管中产生 O2 ___气体,另一试管 H2 中产生___气体。
1:2 V1:V2≈_______


水的电解实验
2、试管2中气体如 何检验?试管1中气 体如何检验?
氧气能够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
氢气能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
3、该实验说明了哪两个结论?
(1)水是一种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氧化物)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而原 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强调: 1、生物体内都含水;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第1次,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 1/20 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_g。
第2次,再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 1/400 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_g。 第3次,再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 1/8000 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_g。 由以上计算分析,用相同质量的水漂洗衣服,是一次漂洗效果好, 三次 还是将水等分成三份,分三次漂洗效果好?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