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服务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售后服务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售后服务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售后服务)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民政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直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直接面向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直接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保障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温江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要重视民政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壹、温江民政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壹)发展机遇

成均被确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壹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温江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壹是民政事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被融入发展战略和发展实践的核心,城乡统筹发展需要更加关心弱势群众的基本利益,民政事业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发展民政事业的制度保障更加有力。城乡统筹强化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政府职能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的转变,有利于政府加强对民政事业发展的统筹管理。

三是民政事业的改革动力得到更大激发。随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将深刻触动和转变传统的民政事业发展观念,进壹步推动民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拓宽民政事业的发展途径。

(二)主要挑战

随着社会阶层结构、社会人口结构、社会组织结构以及社会需求结构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民政事业发展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需要应对好壹系列的挑战。

壹是应对社会群体结构变化的挑战。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贫富悬殊相对明显,失业和失地人员、城乡低保户等社会弱势群体日益引起关注。我区现有城市低保2149户、4245人,农村低保2027户、4677人,仍有708户、737人的农村五保户以及低收入家庭、因病因学返贫的困难家庭和因突发性意外造成临时困难的家庭,切实为这些困难弱势群体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权益保障,任务十分迫切而艰巨。

二是应对社会人口结构发展变化的挑战。我区于2000年就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截止2006年底,全区60岁之上人口数为53343人,占我区总人口数的15.0%,且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其中城区60岁之上老年人口数为22357人,占城区人口数的11.4%。我区城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正于逐步弱化,低收入老人生活照料问题突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亟待完善。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经济市场化、农村城市化和消费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既形成对老年福利事业的巨大需求,也给养老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

三是应对社会组织结构变化的挑战。随着社会转型,温江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如失业人员、待安置的大学毕业生、自由职业者以及退休

人员等。将“社会人”变成“组织人”需要大量的具有中介和社会服务功能性质的民间组织,目前社会结构体系中具备这种功能的组织载体不够。

四是应对社会需求多样化的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大量社会事务正于回归社会。面对日益复杂的生活需求、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民政工作适应转变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仍有待提高。

二、温江民政事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壹)发展目标

到2017年,全区城乡壹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基层民主健全,社区功能完善,老年福利水平明显提高,拥军优抚安置保障扎实有力,社会福利事业多元化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民间组织发展规范有序,区划地名、婚丧等社会事务管理水平进壹步提高,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得到有力保障,民主政治权利得到切实维护,社会福利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民政法制建设更为加强、财力保障更加有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基本形成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相适应的的民政工作格局和运作体系。

(二)主要措施

(壹)建立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保障新格局。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综合性、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壹是进壹步发挥民政部门的主管职能,依托社会

救助信息“壹口上下”平台建设,实现救助事务网络化处理和救助信息的资源化运作,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协调、协同和协作,提高社会救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二是坚持政府救济和社会救助相结合,定期救助和临时救助相结合,资金救助、实物帮助和互助服务相结合,根据救助对象家庭结构、困难程度、劳动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深化实施“分类救助”,实现“应保尽保”,落实“应帮即帮”;三是通过资源和政策的有机整合,使救助覆盖面从绝对贫困家庭逐步扩大到低收入困难家庭,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质量得到进壹步改善;四是扎实开展社会援助活动,积极筹集社会援助资金,认真开展社会救助活动。五是继续开展以政府出钱买服务的办法对参加社区、村或街道、镇公益劳动的低保对象给予壹定经济补助,改善低保对象生活水平。六是积极会同区劳动部门、用人企业开展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行业技术技能培训,培养低保、困难人员就业自强观念,力争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技能,切实为低保、困难人员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收入打造良好的平台。

(二)建立执政基础坚强巩固、政府管理规范有序、居民自治充满生机、社会化机制发育完善的基层政权建设新格局。按照“区域规划最佳、设施配置最优、服务效率最高、资源效益最大”的要求,努力建成“综合协调、管理有序、服务优质、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壹是科学界定社区,进壹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合理整合各部门资源和优势,推进形成职能明确、责权利统壹的社区建设组织体系和资源统筹、综合协调、灵活反应的社区建设和管理模式。二是加快社区功能发育和完善居民自治,逐步推进社区建设实体化和社区管理网格化。三是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充实社会服务设施,努力开发社区公共服务功能,推进社区服务专业化、市场化,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努力创建环境优美、

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四是全面推进居(村)民自治,规范和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居(村)务公开,完善村委会直选,有序推进居委会直选。

(三)建立优抚安置、双拥工作“双向促进、共同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拥军优属工作的法制化、社会化进程,充分发挥双拥工作平台作用,促进军政团结,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壹是探索新型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阶层开展拥军活动的路子,扩大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础。二是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完善抚恤补助优待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积极为优抚对象办实事,重点解决优抚对象生活、医疗、住房等问题。三是从有利于征兵、有利于优抚、有利于安置出发,继续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拓宽退役士兵安置渠道,鼓励和引导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走市场化道路。四是切实落实好军队离退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不断提高服务管理工作社会化程度。五是加强烈士陵园的维护和管理,发挥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作用。

(四)建立政府管理、社会监督、民间组织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新格局。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且重的方针,形成和温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民间组织发展体系和法制健全、行为规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民间组织管理体系。壹是按照分类推进的原则,积极培育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各类社会团体,大力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基本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民间组织发展机制。二是强化对民间组织的日常监管,健全完善民间组织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民间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和能力建设,形成网络健全、运转协调、行政高效、监督有力的监管系统。三是推进

民间组织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民间组织评估系统,加大对民间组织的制度和道德制约制度,促进民间组织的社会公信度和影响力。

(五)建立社会福利社会化新格局。加快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逐步形成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福利格局。壹是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拓展社区照料服务模式,着力构建居家养老生活照料、社区紧急援助和医疗卫生保健三张服务网,初步实现“老年人生活照料有人帮、紧急援助有人应、健康保健有人管”。二是加大城市福利机构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改造维修力度,于城区建壹所综合性、多功能的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解决城市孤、老、残、幼等民政对象的生活问题。三是加大力度扶持社会力量参和社会福利事业,以“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为主要形式,发动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多种形式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和设施,加快温江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四是坚持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方向,引导老年人和全社会参和,弘扬尊老敬老的风尚。五是推进老龄工作重心下移,加强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整合,培育为老服务民间组织,提高社区老年工作水平。

(六)建立起运转协调、高效灵活、管理和服务功能有机结合的社会行政管理新格局。适应现代社会管理和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事务管理改革,发挥婚姻、收养、殡葬等民政业务于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壹是加强行政区划管理工作,适时作好区划调整工作;完善地名设标工作,突出做好地名数据库和地名电子信息化工作;巩固勘界工作成果,健全勘界档案,依法保护界桩。二是规范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管理工作,抓好婚姻登记的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依法做好收养登记管理,建立健全收养登记档案,促进收

养工作稳步发展。三是深化殡葬改革,强化殡葬管理,优化殡葬服务,加强殡葬市场的管理,探索“以墓养林”、“以林促墓”等新的殡葬改革方式。四是加强民政福利企业管理,维护好、发展好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五是进壹步规范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温江民政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壹)加大民政财政投入,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民政事业费于区级财政预算中的比例,加大政府对灾害救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和特困户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投入力度;适时提高民政对象的救济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强对村(居)民自治、社区建设、区划地名、婚姻登记、儿童收养、民间组织登记等事业设立专项资金给予保障;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依法进入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领域,募集社会资金、建立救灾、慈善等基金,完善社会互助的动员机制;探索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重点的公共支出政策,形成长效的公益性、福利性社会服务支出内容。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投入社会福利领域,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赠和社会互助的动员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筹资模式。加强民政经费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民政事业保障能力。

(二)加强民政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民政对象的保障和服务能力。全面统筹规划城乡社区福利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婚姻登记站、救助管理站、殡葬管理所等为民服务项目,加大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提高民政对象的保障和服务能力。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民政电

子政务,努力推行“网上办事”,完善温江区社会救助平台,建立温江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地名数据库、最低生活保障和优待抚恤等民政业务基础数据库,完善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使用、共享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实现民政业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三)健全民政政策法规建设,提高民政部门依法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的水平。加强民政部门法律培训和法制教育工作,做到学法懂法、依法办事,帮助民政干部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民政部门的地方立法工作,争取人大和政府法制部门的支持,制订和修订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双拥、民间组织发展、城乡居民自治、村(居)务公开、慈善捐助、流浪儿童救助管理、行政区划管理、行政区域界限管理、殡葬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推进民政部门依法行政工作,实行执法人员岗前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依法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的水平。

(四)深化民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民政事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积极探索民政管理体制创新,按照“存量转换机制、增量转变方式”的思路,加快推进民政事业社会化改革,进壹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和”的民政工作机制。科学界定民政事业的政府职责和市场领域,大力推进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和管办分离,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民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全面履行制定政策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职能,提高民政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理顺机构编制,加强民政组织机构尤其是基层组织机构(镇街民政办)建设,于人员编制、经费及办公设施方面加大保障力度,确保各项民政工作任务于基层得到全面落实。多渠道、多元化促进民政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机制,多

方筹措民政事业发展建设资金,推进民政事业布局结构调整。根据不同民政事业特点,实施分类管理,深化民政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转变民政事业的增长方式,改变政府包办社会事务的做法,不断扩大社会参和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增强民政事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成功范例

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成功范例 ——来自东岭集团(村)的调查报告 从不足万元家底的黑白铁皮加工铺,到拥有80多亿元资产、1、6万名员工的陕西最大民企、?中国500强企业?;从人均不到3分地、靠种菜卖菜过日子的穷村,到以新型工业、物流贸易为依托的?西部第一村?、?中国第四村?……脍炙人口的东岭传奇早已蜚声国内外,进入?十二五?、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启动之时,人们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东岭集团(村)。 前不久,中央党校?中国小康村科学发展与战略转型?课题组,在对东岭集团实地调研之后,认为?东岭是西部地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和典型,其思路值得研读,其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金台区委、政府领导、支持下,在西秦硬汉、全国劳模李黑记带领下,东岭集团(村)在缺乏先例的情况下,敢为人先,投石问路,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的路子,以新型工业、物流贸易为支撑,打造、延伸产业链。一方面,通过安置就业,解决失地农民生计难题,又为国企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无业人员建造职业平台。集团员工队伍由几十、几百、几千发展壮大到1.6万人;另一方面,以工促农,共同发展,

以东岭集团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工业反哺农业,改变祖祖辈辈的习俗,培养新时代的农民。 (一) 东岭村95%以上的劳力都在企业上班,东岭集团下属五大总公司、40多个生产、经营单位,以有色金属冶炼、物流贸易为主导产业。从2000年以来,企业10年间总收入由10亿元增长到200多亿元,利税由3000多万元增长到1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由千人增长到上万人。2010年东岭集团实现总收入232亿元,比上年增加24亿元,同比增长了11.4%,创全市企业和全省民营企业之最,上缴税金6.4亿,比上年增加1.2亿,同比增长了20%,蝉联全省民营企业纳税第一名;全年项目投资15.7亿元,冶炼公司余热发电、略钢公司60万吨转炉连铸以及20多万平米地产开发等项目相继完成;全年完成外贸收入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亿美元,同比增长40%,贸易总额名列宝鸡第一、全省前列。 物流贸易、有色冶炼、矿业开发、金融投资、地产开发五大支柱产业,如同五路?高铁?,相得益彰,联合发力,将东岭集团带入行业前列: 一路?高铁?钢铁物流产业:占据东岭集团产业的半壁江山,在全国拥有 23家分公司,与国内 20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密切合作,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近 120亿元。 二路?高铁?有色冶炼产业:以有色冶炼、焦化、钢铁为主的大工业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既是企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经

学校关注民生、服务发展承诺书

学校关注民生、服务发展承诺书 为深入贯彻降实2010年全县教育系统创建“关注民生、服务进展”群众最中意学校的方案精神,遵照镇中心校活动方案,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建设,规范我校的办学行为,保障家长及孩子的权益别受到侵害,办好人民中意的优质教育,特答应如下: 1、仔细贯彻降实《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教、和谐进展。2、坚持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积极营造崇尚师德的良好氛围,保证学生身心健康进展。 3、恪守职业道德,敬业爱生,说求奉献,尊重学生的人格,别打骂、体罚和侮辱学生。4、仔细推行校务公开制度,严格执行财务治理制度,为每一位任课教师做好服务工作。5、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收费政策,坚持收费公示制度。 6、坚定禁止教师、学校收费办班补课现象。 7、规范代办服务行为,学校代办服务项目严格按县教育局规定的要求、程序和办法执行。8、仔细降实政府的扶贫救困政策,外来人员子女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9、仔细对待家长和服务对象的来访,仔细答复和办理各类问、投诉,做到件件有着降,事事有结果。 10、自觉同意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监督,自觉同意上级主管教育、财政、物价各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超市员工学习心得 连锁经营中每家新店在开业之初都会遇到因为对新消费群体的需求无法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而造成商品组合欠佳、形象宣传含糊、顾客认知率较低等事情,在这时假如别进行及时、系统、有效的引导认知工作,便会使企业走进一具被业内人士适应上称之为的“雾境营销”的误区。 区域消费水平的差别、消费者所处文化氛围的别同等原因,势必造成消费群在认知同意新进入者时行为表现方面的别同。特别是在当地同类产业并别处于衰降期时,目标顾客群的认知速度与效果会成为直接妨碍新进入者拓展当地市场的重要因素。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那么,这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让顾客知道。在做顾客认知初期工作时想要让目标人群概念性的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就必须寻准当地要紧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作为引导认知的切入点,以目标顾客所熟知的事物作为暗式的参照物,如此再经过隐义性和技巧性的外部宣传工作使消费者产生强烈的比较和挑选的意识。“别怕别识货,就怕货比货”,有比较挑选基础上的购物行为将会促使消费者最终向忠诚顾客转变。但该认知层给顾客的仅仅是经过感官而获知的表面信息,并别能决定认知工作的理性化走向。 让顾客知道。知道认知时期是顾客经过比较后由“试试看”购买型向“反复”购买型过渡的重要阶段。在那个时刻里我们应该充分运用整体的形象整合系统为顾客提供更为完善的购物过程。这个地方的形象整合别单单指开业之初店面整体的装修、媒体的宣传等单一性的工作更要紧的是以什么来保证顾客购物过程中的最大中意度。要经过尽可能多的渠道在顾客、职员中进行企业文化的潜移默化和妨碍,将简单的购销关系向一具脉络分明的有机共同体演变。使顾客知道我们是“以担社会责任为先,以为顾客服务为主”的新型企业,我们所要的第一追求别是利润,而是有更广大的空间与机会能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中意的服务。 让顾客信任。全面质量治理是企业进展的生命线,也是建立顾客信任的唯一途径。以“品质论英雄”是商家营销的要紧手段和线索,质量品质、服务品质、等等都已成贯通所有工作的主线,这些方方面面工作绝别能为某个时刻段的促销而造势,要真正成为对消费者负责的一具个郑重的答应。让顾客100%中意的质量治理作为哺育忠诚顾客的基石性工作必须从开业伊始就进行精密的操作,从严格要求、按流程操作到全方位的监督检查,要做到有形式、更要有内容有涵义。惟独如此才干经的起实践者和时刻的检验,才干让顾客产生信赖和忠诚。 让顾客喜欢。一具人要想被众人所同意和信任那么具有亲和力是他必须的条件。在客观现实中这种亲和力别单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同样也存有一种潜在的同时在妨碍运营因素中有着举脚轻重作用的亲和力。它源自于职员的全力以赴、企业对公益事业的关注、社区关系的融洽,甚至于部分治理者的人格魅力等。因为这诸多因素的存在因此我们在对待顾客的每次光顾时都别应只当成是一次简单机械的销售过程,企业行为的良好展示算是靠这看似单纯的一次又一次。我们惟独充分利用和把握好每一次接触或服务顾客的机会,才干让他们去感觉我们给其带来的“超值”。日积月累中潜在的亲和力自然会被挖掘出并成为企业与目标顾客间坚固的桥梁与纽带。 让顾客回味。从消费行为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会发觉:每一位顾客在单项行为结束后,都会确信自己的相关挑选与决定是明智而正确的,都可不能去贬低、否认自己的决定。这是因为每个人在自己的行为评价中都存有对自我认可性的依靠和自我否认性的排斥。据此,我们应制造更多的情景让顾客回味并知道:是我们企业的与众别同让他有更多的理由去确信自己的行为,以我们的品牌为荣耀在同一群体中得到更多的赞许和认同。如此以来,别但充分满脚了消费者的自我认可性,并且也给我们带来了超出任何宣传效果的-----口碑效应。 在新型竞争营运环境下,多少商家在歇斯底里的高喊“钞票越来越难赚了,顾客越来越看别透了,借我们一双慧眼吧!”。事实上别是消费者变复杂了,而是企业没有把自己真正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十三课 关注改善民生 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十三课关注改善民生教案 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主题关注改善民生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民生的基本内容,了解改善民生的途径。 [2]思想教育目标:善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职业技能教学点:掌握“五险一金”内涵。 教学难点:社会保障体系。 教学重点:民生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情景导学法。 教学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总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设备:黑板\教室\粉笔,也可兼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及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结合预习、板书、图片、故事、提问、讨论等进行课堂讲解。 课前布置:让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板书备注 清点人数: 对学生上课实到情况进行清点、登记,严格考勤。 复习提问: [1]联合国成立于哪年?133页 [2]联合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33页 [3]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有哪些? [4]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36页 预习新课4分钟 讲解新课: 第13课关注改善民生 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一方面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另一方面又关系人民的生产生活。因为教育有多方面的功能: 1.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现代化建设需要人,需要有才能有文化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参与。列宁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没有文化的劳动者是很难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只适合自然经济时代,农耕时代,无法从事现代化建设。 2.教育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国际竞争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的落脚点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从哪些来,从教育培养来,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自学成才也是一种教育,即自我教育。 3.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 教育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了,社会风气、社会经济、社会文明都会得到全面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中央党校地厅班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专题第七课题组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指出了方向,拉开了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序幕。8年来,成都、重庆等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在探索中快速推进。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都在积极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课题组在调查研究当中对此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从增幅来看,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有关数据显示,城镇居民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103%,增加额高达8703元;而农村居民2009年人均纯收入比2003年仅增长96%,增加2531元。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23倍,2009年则扩大到3.33倍。青海省2003—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732元增加到12692元,增长了88%;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17元增加到3346元,仅增长84%;收入差别从4915元扩大到9346元,差距越来越大。 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功能压力加大。有关数据显示,进城农民工由2004年的1亿增加至2008年的1.4亿,年均增长10%,2006、2007、2008年增幅分别为11%、14.5%、15.1%,农村人口流动呈加快趋势。同时,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2007、2008、2009年分别新增大学毕业生495万、559万和611万,2010年预计新增700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加之城市提供就业机会的增速较慢,城市功能面临着进城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双重压力的考验。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很 可能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落后。目前,在教育、医疗、培训、就业等方面,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由于基础教育薄弱、师资队伍素质偏低等,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普遍比较落后。2009年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总数达3114亿元,其中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拨款为990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以县域经济为抓手,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加快工业化,推进城镇化,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为此,必须把握以下原则: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为根本途径;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基本手段;坚持以党和政府为统筹主体。统筹城乡发展不仅需要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更需要构建新的制度框架。具体讲,重点要构建“五个体系”。一要构建适度倾斜的收入分配体系;二要构建联动互促的产业发展体系;三要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体系;四要构建公正平等的社会保障体系;五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 ——选自省委副书记陶武先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牟绪珩(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统筹城乡发展要解决现实问题。一是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同时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改革,保护农民的权益。二是重视解决负担不公的问题,减少城乡差别,维护社会公平。三是重视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认真清理拖欠农民工资,加强生产安全保护。四是县域经济要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撑,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体,对这些企业要给予更多重视和政策上的扶持。 杜光辉(南充市市长):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南充市70%以上人口是农民,“三农”问题不解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要受影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要大力构建县域经济的产业支撑体系,认真研究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务开发,要在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多元推进,实现城乡互动。 吴果行(省交通厅厅长):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结合我们自身的工作,交通厅将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增加农村公路的投入,2004年拟增加到5.25亿元,是2002年的10倍;二是继续做好“绿色通道”的工作,让农副产品免费快捷通行;三是拟在2004年补助农村建设小码头320个;四是新建农村车站241个;五是拟对边远乡村班车进行扶持,新增通乡班车120个,新增通村班车1668个。 谢维勤(省财政厅副厅长):统筹城乡发展要深化农村发展,今年中央出台许多改革措施,对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当前一是要落实好粮食直补的政策,二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要尽快把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得到实惠。 黄忠鑫(省供销社主任):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农业讲农业,而是要从城乡结合上创新发展思路。要发展小城镇,推进工业化,促进城市经济拉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要逐步走专业化,规模化路子,发展带状经济、块状经济;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带领千家万户农民闯市场。 张胜明(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要把食品工业作为城乡经济共同的支撑点和结合点,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建议恢复省政府饮料食品领导小组,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使食品工业成为一大优势产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统筹区域经济建设全面小康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区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之间互补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和有序竞争的合力,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我们统筹区域发展,要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二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合理规划区域布局;三是必须切实加强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比较发达的地区快速发展的势头,又要扶持发展滞后

关注民生、服务发展最佳最差评议活动汇报材料

“关注民生、服务发展”最佳最差评议活动汇报材料 按照海伦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实施的部署要求,我们东方红小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下面,就把我们的做法向各位领导、同志们做以简要汇报。 一.抓根本,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行风建设永恒的主题。我校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来抓,促进了行风的根本好转。具体措施 1、强化宣传。贯彻落实绥化市教育局制定的《关于规范教师行为的“七不准”规定》及海伦市教育局关于《规范教师行为的“十条禁令”》的规定,学校要细化师德师风建设条例,把师德师风建设的宣传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贯穿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学习宣传有关文件精神,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有关规定入脑入心。 2、强化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我教育活动,在教职工中认真组织学习政治理论、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等内容。结合暑期学习和年度考核工作,开展“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为主题的自查自纠活动,每一个教职工逐条对照“十条禁令”及学校师德细则,认真、彻底地检查和深刻反省自己的从教行为,并写出自查报告,学校要认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状况的自查,深入剖析师德师风问题的根源,认真查找工作中的疏漏和差距,拟定师德师风实施办法和自查报告。 3、强化领导。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使师德师风建设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健全激励机制,对师德高尚、业绩卓着的教职工予以表彰和重奖,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示范作用;健全考核机制,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标准,把师德师风的行为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作为教师职务晋升、评优选模的重要依据。 4、强化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认真实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完善教师选拔任用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范恒山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演讲 范恒山 ? 2012-06-13 16:37:22 来源:解放日报2012年6月3日 人物小传:范恒山,经济学博士,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参与许多重大文件的起草,主持了大量重要发展改革、区域发展规划和专项方案的制定,以及一些重大理论与政策课题的研究,多项研究成果获奖。兼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教授。著、编、译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区域政策的不断细化、实化和差别化,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十二五”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区域发展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国家将着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阶段特点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距较大,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区域政策进一步细化、实化、差别化,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各个地方的发展问题。 自觉地、系统地研究制定区域政策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举措。大体说,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是国家通过调整工业布局来推进沿海与内地均衡发展的时期。为了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基础薄弱、沿海与内地布局畸轻畸重的格局,同时,基于当时特殊的国际政治环境,国家提出了调整沿海内地工业布局的战略举措,并通过这一布局调整来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代表性的论断是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两个必须”: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根据这一战略思想,国家投资明显向内地倾斜。这个转变有力地推进了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使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布局极不平衡的格局得到初步改观,直到现在,内地的发展仍在倚赖这个基础。理论界一般称这一阶段为生产力均衡布局或区域均衡发展阶段。 从改革开放初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沿海地区率先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考虑到当时沿海的综合条件较好,在区域发展方面采取了让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的战略举措。在这方面,代表性的论述是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和“两个大局”观。经过努力,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起来,而沿海地区的发展又从整体上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理论界通常把这一阶段称为梯度推进或不均衡发展战略阶段。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阶段。在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出现了地区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为此,从“九五”时期开始,中央把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放到了党和国家工作的突出位置,并陆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1999年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2006年又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至此,中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战略体系。这个体系的具体内容非常丰富,简单说就是“四句话”,即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及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来、后来我们所概括的“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一般称为“四大板块”战略。在这一总体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区域发展的状况逐渐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东中西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开始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逐渐增强。理论界把这一阶段叫做促进协调或趋向协调发展阶段。 但是,对于地域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我国来说,四大板块的划分从地理空间尺度来看仍然偏大,有必要根据实际情

城乡统筹发展论文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等,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本文从几个方面从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因,形势,方法等解读了统筹城乡发展。 关键词:经济环境,二元结构,整体统一 正文 1 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 从一般的道理上讲,乃是因为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高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因此,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城乡统筹不能简单理解为工厂下乡,让城市不容的工厂搬到乡下去;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农民工进城,让农民变居民。还是要从解放生产力的高度,去重新认识生产力要素的配置。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去认识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去认识新技术在城乡的推广,去认识社会资金在城乡的重新配置。还是要从改革生产关系的高度去重新看待农民工进城和城市人下乡。 2 现在的经济环境 统筹城乡规划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要想了解经济现象,首先要了解经济环境 2.1从国际形势看 21世纪的经济环境和过去的最大不同在于以下五点: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中国也很严重;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问题;居民支配收入比例上的变化;来自全球化的经济竞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分离(政权有国界,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这些变化对战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1世纪虚拟经济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趋势;21世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知识型工作者。 2.2从国内形势看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即人口密度大;人口基数大导致了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导致资源稀缺;中国疆土辽阔导致地域差异,造成了人文差异大;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导致公民法律意识淡薄;不完善相对固化的经济体制;财富流通的地域化不均衡;逐年上升的失业率是个严重的问题;虽然已经有很多的城市进行城乡改革,但是城镇密集化程度高,城市发展过程相对缓慢;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公民法律意识淡薄。 2.3再从国内产业现状看 中国的多数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常见的误区有: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期发展规划;照搬西方经济模式,忽视国情差异;只顾自身利益,不顾行业发展前景。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一)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一) 摘要: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县域规模。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更迫使我们认识到,原有二元体制架构下建立的城乡关系,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另外,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等问题,都进一步证明单纯靠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靠分散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经济多年内需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讲,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一方面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工农、城乡互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另一方面就在于实施和完善推进城镇化,从而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由此也大大地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也就是说一方面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但另一方面只有扩大城市,才能发展城市。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一、城市化发展现状 以吉林省为例,改革开放前期,吉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均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却相对缓慢,2008年全省农村人口14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4%,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320万。也就是说还有一半多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二元结构分割现象较严重。其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不仅低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唐等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判断吉林省还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重工业占较大比重,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城市难以大量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阻碍了城市化的步伐。二是小城镇发展较为缓慢。吉林省的城市规模结构以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基础薄弱,制约了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三是吸引外资能力不强。 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就全国而言,在未来的10多年中,全国将有3.5亿农村居民离开农村,到城市定居,使城市人口从今天不足6亿增加到10亿,使我国成为有2/3城市人口的国家。新迁入城市的人口将主要分布在8个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的超级城市,和15个人口数量处于500—1000万的大城市中。另外,到2025年,全国至少会出现221个人口数量超过百万的城市。这一新的城市化进程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到2025年城市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目前的25%上升到33%。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是城市化推动了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未来20年也将是继续这样。满足城市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全国需要新建170个交通枢纽,需要新建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亿平方米的500万栋楼房,其中5万栋楼房的楼层超过30层。吉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从束缚他们的土地中解放出来,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像吉林省这样一个拥有2700多万人口的省份,又有着像长春、吉林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要让更多的农民经过培训,从黑土地当中走出来,进入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因此,有必要使城市化水平至少提高到70%以上。目前,长春市城镇人口(不含所辖县、区)358.1万,驻长高校学生约50万,合计408.1万人。3年内应该达到500万,7年内达到700万,到2020年实现900万,这样,将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长春。每个市(州)再发展到50—100万,这就有500~900万,再加上40多个县,农村人口就基本上转移到城

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趋势

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刘鑫华-----20070802036 摘要: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战略决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的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改变我国典型的城乡分割、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城市乡村二元社会结构,以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好许多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城乡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分割;二元结构 统筹城乡地区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保证。只有农村现代化建设保持相应水平,具备保持良好的基础,城镇化才能得以持续稳步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的战略决策问题,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一、城乡统筹的涵义 (一)城乡统筹的概念 城乡统筹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的城市化发展新思维,而选择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时机,则取决于市场机制和现有城市发展水平两大动力系统的完备程度。城乡统筹是一种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注重城乡之间和人际之间公平与和谐的一种发展理念、发展观和政策导向。城乡统筹是一种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注重城乡之间和人际之间公平与和谐的一种发展理念、发展观和政策导向。 (二)城乡统筹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刘易斯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突出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果城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就会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并带来诸多问题。他研究了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提出了工业化带动论。主张以现代部门扩张为主,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互联互动并且循环往复,不仅能推动和促进二元经济转变为一元经济,而且能推动和促进不发达经济转变为发达经济。 二、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 城乡统筹发展,是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突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高度重视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城乡统筹发展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所在。 三、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经济方面 从我国的城乡现状看,城镇和二、三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不强,对农村辐射带动能力明显不足。城乡差距仍然过大,广大农村资金较为匮乏,投入严重不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农村居民消费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持续扩大的趋势,局部地区的城乡贫富差距已经进

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卫生局2011年“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1)

哈尔滨市卫生局文件 哈卫监察发…2011?106号 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卫生局2011年“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区、县(市)卫生局,市直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现将《哈尔滨市卫生局2011年“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评议工作。 附件:哈尔滨市2011年度“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参评部门工作考核办法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卫生纪检评议方案通知 抄送:市纠风办 哈尔滨市卫生局办公室2011年5月6日印发

共印8份哈尔滨市卫生局2011年“关注民生、服务发展” 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按照市纠风办《哈尔滨市2011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哈纠办发[2011]3号)和《哈尔滨市2011年“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工作方案》(哈纠办发[2011]6号)的部署和要求,2011年继续在全市开展“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以下简称“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为保证我局评议活动扎实有效地进行,特制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委全会和省、市纪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以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目的,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提高执法水平、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为实现我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评议对象 评议活动涉及三个层面: (一)由市纠风办统一组织市直相关部门评议活动。分三个组别(执法监督组、综合管理组、社会服务组),共计52个单位。市卫生局参加执法监督组评议。 (二)市纠风办统一组织部分市直执法单位开展“群众满意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平罗县关注民生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注和改善民生,是今年“两会”的中心议题,也是 中共平罗县委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今后我县工作的重点任务。近期, 党校调研组对平罗县关注和改善 民生问题,从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保四个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 一、现实状况 (一教育情况总体良好,基本实现学有所教。一是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85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3所,初级中学 4所,九年制学校14所,小学63所,公办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7所。中小学在校学生39489名,其中,在园幼儿3348名。在职教职工2918名,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13人,本科学历1328人,专科学历1136人,中专学历394人。区、市、县级骨干教师298名。全县学校占地面积212.7万平方米,生均占地6.56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其中楼房面积9.9万平方米,平房面积19万平方米。全县设有 职业教育中心一所(整合了农业广播学校、农机学校、卫 生学校、通源驾校、电大工作站,各类培训中心3个,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13所,村级分校136所。全县基 本形成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 农科教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1998年6月,我县 顺利通过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普九”验收;1999年12月,我县被评为全国“两基” 先进县;2001年又率先在全区通过“两基”复验;2003年12月,平罗县推进“两基” 工作,实施素质教育通过了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的评估验收;2008年 6月,我县顺利通过“两基”国检;2008年11月,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两篇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两篇篇一: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 2月18日-2月21日,通过参加全市城乡统筹工作培训班,使我对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健康和谐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对如何利用农村土地整治推动城镇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就农村土地整合与统筹城乡发展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农村土地整合对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成效显著 农村土地整治攸关18亿亩耕地“红线”,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使命。如何深度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充分发挥闲置土地的作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滁州市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村庄规划整治为突破口,向新农村建设要土地。坚持以村镇规划为抓手,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对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起规划、一起建设,一起更新。按照分类指导、试点先行、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每个示范村根据统一部署都编制了村庄整治建设规划,乡镇编制了村庄布点规划。通过开展村庄规划整治,引导分散居住需要建房的农户就近到中心村建新房,从源头上节约了土地。

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向发展现代农业要土地。加大了对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力度,使整理土地达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建成一批高效农业、集约农业、循环农业一体化的高标准农田,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二、农村土地整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深受老百姓欢迎、让广大群众真正受益的大好事、大实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其效应和作用显而易见。 土地整治提高了耕地生产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不仅新增了耕地,更重要的是以土地整治为抓手,改善 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实施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 土地整治优化了用地结构,有利于促进工、农协调发展。我市从高效利用资源的高度,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着力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既保证了工业用地占补平衡的需要,又通过土地整治开发带动农民增收。 土地整治增强了市场流通功能,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近几年,我市在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梳理和深入探讨_百度文库解读

2007年第3期税务与经济No13May15,2007 (总第152期Taxati on and Economy(Serial No1152 经济纵横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梳理和深入探讨 杨立新1,蔡玉胜2 (11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吉林长春,130062;21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0191 [摘要]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新古典主义或者发展经济学都从不同层面上深入探讨了城乡统筹的本质和关键内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深入研究造成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一般和特殊性问题。总结中国城乡发展失衡的内在机理,除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诱致和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生,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实施则固化了二元结构的现状。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不仅要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必须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城市与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 [关键词]城乡统筹;二元结构;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1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339(200703-0056-05 城市和农村的互动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适时推进由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换,是加快推进一个国家整体现代化进程的成功之路。进入21世纪,我国迈入从人均收入1000美元向3000美元递增的关键时期。作为经济和社会结构快速调整的特殊阶段,解决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低下、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尽快扭转城乡不协调发展的状况,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日益成为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所必需。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演进

11理论演进及评析 (1马克思主义的城乡统筹观。马克思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从生产关系的研究中深入剖析了城乡对立的形成和解决城乡对立的根本途径。在对城乡对立状态的形成上,马克思认为“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穿着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现在。”[1]“城市就是这种集中的体现,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2]“由于农业和工业的分离,由于大的生产中心的形成,而农村反而相对孤立化。”[3]关于如何消 除城乡对立,列宁指出,城市优于农村是有了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的一切国家的一般的必然的现象,只有伤感的浪漫主义者才会为这现象悲伤,如果城市的优势是必然的,那么,只有把居民吸引到城市去,才能削弱这种优势的片面性。如果城市必然使自己越居特权地位,使乡村变成从属的、落后的、无助的、闭塞的,那么,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提高乡村居民,使其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因此,最新理论在回答浪漫主义者的反动的怨言和牢骚时指出,正是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生活条件的接近才创造了消灭城乡对立的条件。[4]恩格斯在他的《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出了城乡融合论,“通过消除旧的分工,……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5]可以看出,早在18世纪,经典作家对于城乡差距的形成和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径已经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 [收稿日期]2006-12-06 [作者简介]杨立新(1960-,女,吉林榆树人,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副教 授。 (2新古典主义的城乡统筹观。新古典经济学并不把城乡关系作为它的重要研 究对象。在完全市场竞争和信息充分的严格假定下,它专注于研究资源配置的价格理论,没有考虑城乡差别及其相互关系。[6]乔根森二元结构模型试图在一个纯粹新古典主义框架内探讨工业部门的增长是如何依赖于农业部门的发展的。乔根森认为,

售后服务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售后服务)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民政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直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直接面向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直接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保障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温江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要重视民政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壹、温江民政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壹)发展机遇 成均被确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壹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温江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壹是民政事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被融入发展战略和发展实践的核心,城乡统筹发展需要更加关心弱势群众的基本利益,民政事业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发展民政事业的制度保障更加有力。城乡统筹强化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政府职能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的转变,有利于政府加强对民政事业发展的统筹管理。 三是民政事业的改革动力得到更大激发。随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将深刻触动和转变传统的民政事业发展观念,进壹步推动民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拓宽民政事业的发展途径。

(二)主要挑战 随着社会阶层结构、社会人口结构、社会组织结构以及社会需求结构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民政事业发展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需要应对好壹系列的挑战。 壹是应对社会群体结构变化的挑战。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贫富悬殊相对明显,失业和失地人员、城乡低保户等社会弱势群体日益引起关注。我区现有城市低保2149户、4245人,农村低保2027户、4677人,仍有708户、737人的农村五保户以及低收入家庭、因病因学返贫的困难家庭和因突发性意外造成临时困难的家庭,切实为这些困难弱势群体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权益保障,任务十分迫切而艰巨。 二是应对社会人口结构发展变化的挑战。我区于2000年就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截止2006年底,全区60岁之上人口数为53343人,占我区总人口数的15.0%,且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其中城区60岁之上老年人口数为22357人,占城区人口数的11.4%。我区城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正于逐步弱化,低收入老人生活照料问题突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亟待完善。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经济市场化、农村城市化和消费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既形成对老年福利事业的巨大需求,也给养老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 三是应对社会组织结构变化的挑战。随着社会转型,温江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如失业人员、待安置的大学毕业生、自由职业者以及退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