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移动教案电子教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案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第1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目标要求] 1.知道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状态将会被打破。
2.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结果以及有关的解释。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
1.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探究实验原理:Cr2O2-7+H2O 2CrO2-4+2H+橙色黄色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 mL 0.1 molL-1K2Cr2O7溶液。
②向一支试管中滴加1 molL-1HNO3溶液,观察并记录溶液的颜色。
③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1 molL-1NaOH溶液,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步骤滴加1 molL-1 HNO3溶液滴加1 molL-NaOH 溶液溶液颜色溶液橙色加深溶液黄色加深实验结论:增加H+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橙色加深;增加OH-的浓度,减小H+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黄色加深。
基本规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但是压强改变,对于有气体参与而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系数不变的反应来说,平衡不移动。
3.温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探究实验原理:Co2++4Cl- CoCl2-4 ΔH0粉红色蓝色实验步骤:取3支试管,向其中各加入适量CoCl2的盐酸溶液,将试管分别置于热水、冰水和室温下。
实验现象及结论:溶液的颜色平衡移动的方向室温粉红色平衡不移动热水溶液蓝色加深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冰水溶液粉红色加深降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基本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着放热方向移动。
4.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课时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Le Chatelier原理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
教学重点: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Le Chatelier原理的运用教学难点:平衡移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教学准备:幻灯片、平衡反应的实验器材、化学品、平衡反应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实验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衡反应,平衡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二、讲解(15分钟)1.讲解平衡反应的概念和平衡常数的定义。
2.讲解如何计算平衡常数。
3.介绍Le Chatelier原理,讲解平衡移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进行平衡反应的实验操作。
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平衡常数。
四、讨论(10分钟)1.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平衡移动的原因。
2.运用Le Chatelier原理,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
五、练习(10分钟)1.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平衡反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Le Chatelier原理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Le Chatelier原理的运用,提高了他们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能够预测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浓度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浓度变化预测。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浓度、如何预测浓度变化。
教学准备:投影仪、幻灯片、试管、实验物质、平衡常数计算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有关化学平衡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平衡的概念以及为什么需要研究化学平衡。
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 讲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演示如何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浓度。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观察一种平衡反应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2. 实验二: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浓度,并预测浓度变化。
四、讨论(10分钟)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讨论化学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和预测。
五、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复习。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在实验中自行设计平衡反应实验,并计算平衡常数。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化学平衡对工业生产的重要性,并展示相关实例。
板书设计:化学平衡- 概念及影响因素平衡常数- 计算方法- 反应物浓度计算- 浓度变化预测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巩固化学平衡理论知识。
2. 准备下节课参与化学平衡实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实验操作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学习化学平衡的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要及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回顾上节课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进行回顾,引出本节课内容。
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化学平衡的移动:(板书)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板书)3、移动的方向:由v正和v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正=V逆,平衡不移动。
②若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结果:新条件下的新平衡考点/易错点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师:我们先通过速率-时间图从理论上来分析反应物→生成物(1)增大反应物浓度,教师带着学生绘制图形并且解释和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2)分别叫三位同学上黑板绘制减小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的速率-时间图,其余同学在学案上完成相关任务。
(3)放映幻灯片检查黑板上同学所画是否正确,下面同学自查。
教师:(板书)总结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①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②减小生成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③增大生成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逆方向移动④减小反应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学生阅读实验2-5并根据以上理论知识填写表格教师放映实验相关视频,学生自查考点/易错点3勒夏特列原理:教师和学生一起再次分析上述结论总结出:增大一种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减小这种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
减小一种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增大这种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
导入:引入勒夏特列原理。
早在1888年,法国科学家勒夏特列就发现了这其中的规律,并总结出著名的勒夏特列原理,也叫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或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①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这种改变,不是“消除”这种改变②勒夏特列原理适用于任何动态平衡体系(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沉淀平衡、水解平衡等),未平衡状态不能用此来分析③平衡移动原理只能用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但不能用来判断建立平衡所需时间。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设计案例-最新教育文档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设计案例1.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选修4》第2章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的内容,在《必修2》第2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中我们就已经了解了可逆反应就化学平衡状态,在《选修4》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已经了解到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已知达到平衡状态的本质基础上,要打破平衡状态,必然就会联想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来改变平横状态,从而达到新的平衡,产生的各物质的量变化的结果,从而导出研究化学平衡移动对生活生产的重要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对教材和教参的解读,通过书本实验―呈现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方法,最后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在习题中强化训练,往往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只会在一段时间内会用,过段时间对此概念就会处于很模糊的状态。
2..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a.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b.能通过图像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指出化学平衡状态。
c.理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和平衡常数的应用。
d.通过K-Q■关系分析浓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用实验验证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e.通过K-Q■关系分析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推出结论。
f.通过△G=-RTlnK △G=△H-T△S来推到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在用实验验证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体会改变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的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发现问题,理论分析,提出方案,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和逻辑推理思维,通过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运用了理论指导实际的科学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利用K-Q■关系分析外界因素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2)教学难点: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对化学平衡移动的情况分析4.教学过程设计环节1.情景引入,生活实际现象的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问题驱动]炎热的夏季为何从冰箱里拿出的冰镇啤酒打开会冒出大量的气泡,从化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与该现象的联系。
第九章优秀教案43化学平衡移动

个人采集整理仅供参照学习教案 43化学均衡挪动[ 考大纲求 ]1.认识化学均衡成立地过程,理解化学均衡常数地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均衡常数进行简单地计算.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均衡地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3.认识化学均衡地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地重要作用.知识点一化学均衡地挪动1.观点达到均衡状态地反响在条件改变后,均衡状态被损坏地过程.2.过程3.均衡挪动方向与反响速率地关系(1) v 正 ____v 逆,均衡向正反响方向挪动.(2) v 正 ____v 逆,均衡不挪动 .(3) v 正 ____v 逆,均衡向逆反响方向挪动.4.均衡挪动会陪伴着哪些变化(1) 反响速率地变化(惹起均衡挪动地本质,但反响速率变化也可能均衡不挪动),主要看v 正与 v 逆能否相等,假如v 正≠ v 逆,则均衡必定要发生挪动,假如v 正、v 逆同时改变,但始终保持相等,则均衡不挪动.(3)各组分百分含量地变化 .(4)均匀相对分子质量地变化 .(5)颜色地变化 (颜色变化,均衡不必定发生挪动).(6)混淆气体密度地变化 .(7)转变率地变化 .(8)温度地变化 .问题思考1.化学均衡挪动地本质是什么?2 .某一可逆反响,必定条件下达到了均衡,①若化学反响速率改变,均衡必定发生挪动吗?②若均衡发生挪动,化学反响速率必定改变吗?3.惰性气体能否影响化学均衡地挪动?4.改变条件,均衡向正反响方向挪动,原料地转变率必定提升吗?知识点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均衡地影响1.外界条件对化学均衡地影响在必定条件下, aA(g) + bB(g) mC(g)H<0 达到了均衡状态,若其余条件不变,改变以下条件对均衡地影响以下:(1)浓度①增大 A 地浓度或减小 C 地浓度,均衡向________方向挪动;②增大 C 地浓度或减小 A 地浓度,均衡向________方向挪动 .(2)压强①若 a+ b≠ m增大压强,均衡向______________地方向挪动;减小压强,均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地方向挪动;②若 a+ b= m改变压强,均衡____挪动 .(3)温度高升温度,均衡向____________方向挪动;降低温度,均衡向____________方向挪动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因其能同样倍数地改变正、逆反响速率,均衡____挪动 .2.勒夏特列原理(1)内容假如改变影响均衡地条件之一(如 ________、 ________ 或 ________) ,均衡将向着能够____________ 地方向挪动 .(2)合用①该原理合用于化学均衡、溶解均衡、电离均衡、水解均衡等动向均衡.②这类减弱其实不可以除去外界条件地变化.问题思考5.改变外界条件惹起均衡挪动,均衡挪动对条件地改变有什么影响?一、化学均衡挪动原理地应用1.调控反响:依据影响化学反响速率和均衡地条件以及化学均衡挪动原理,可调控工业反响使之效益最大化 .如合成氨工业中加入催化剂提升反响速率,温度控制在500℃左右,既考虑了反响速率又兼备了催化剂地活性地最正确温度,充入过度N 2以提升 H2地转变率等 .2.判状态:由压强地改变,依据均衡挪动地方向,能够判断反响物或生成物地状态.3.判系数:由压强地改变,依据均衡挪动地方向,能够判断方程式中某气体物质地计量数或反响物和生成物之间地计量数地大小关系.4 .判 H:由温度地改变,依据化学均衡挪动地方向,能够判断正反响或逆反响是吸热反响仍是放热反响 .典例导悟1(2009 ·四川理综, 13)在一体积可变地密闭容器中,加入必定量地X 、 Y ,发生反响mX(g)nY(g)H = QkJ·mol -1.反响达到均衡时,Y地物质地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地关系以下表所示:124100 1.000.750.53200 1.200.900.63300 1.30 1.000.70以下说法正确地是()A. m>nB. Q<0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 地质量分数减少D.体积不变,温度高升,均衡向逆反响方向移悦耳课记录:二、化学均衡地计算模板1.化学反响中地各物质地平权衡、开端量及转变量之间地关系是什么?转变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地化学计量数有没关系?2.什么是转变率?3.相关化学均衡计算地一般步骤和解题模式各是什么?典例导悟2(2011 深·圳模拟 )反响 2A(g) + B(g) 3C(g),开端时按5∶ 2 地体积比将 A 、B 两气体混淆后,充入一体积不变地密闭容器中,在恒定温度下使其反响,达到均衡时混淆气体中 C 地体积分数为60%.求:(1)A 、 B 地转变率分别为:αA=________,α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均衡混淆气体地均匀相对分子质量(设 A 地相对分子质量为M A, B 地相对分子质量为 M B ): __________.(3)均衡时压强与开端对比,有何变化?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三、由化学均衡常数判断化学均衡挪动地方向1.借助均衡常数,能够判断一个化学反响能否达到化学均衡状态关于可逆反响aA(g) + bB(g)cC(g) + dD(g) ,在必定温度下地随意时辰,反响物与生成物浓度有以下关系:c dc C c D2.利用 K 可判断反响地热效应若高升温度,K 值增大,则正反响为________ 反响;若高升温度,K 值减小,则正反响为________ 反响 .典例导悟3(2008 ·宁夏理综, 25)已知可逆反响:M(g)+N(g) P(g) +Q(g)H>0,请回答以下问题:(1) 在某温度下,反响物地开端浓度分别为: c(M) = 1mol ·L-1, c(N) = 2.4mol ·L-1;达到均衡后, M 地转变率为 60%,此时 N 地转变率为 ________;(2)若反响温度高升, M 地转变率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 若反响温度不变,反响物地开端浓度分别为:c(M) = 4mol ·L-1, c(N) = amol·L -1;达到均衡后, c(P)= 2mol·L-1, a= ________;(4)若反响温度不变,反响物地开端浓度为:c(M) = c(N) =bmol ·L-1,达到均衡后, M 地转变率为 ________.变式操练 [2010 ·天津理综- 10(4)] 已知反响2CH 3OH(g)CH3 OCH 3(g) +H 2O(g) 某温度下地均衡常数为 400.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CH 3OH,反响到某时辰时测得各组分地浓度以下:物质CH 3OH CH 3OCH3H2O浓度 /(mol ·L-1)0.440.60.6(1)比较此时正、逆反响速率地大小:v 正________v 逆(填“ >”、“ <”或“=” ).(2) 若加入 CH3OH 后,经 10min 反响达到均衡,此时c(CH 3OH) = ________________;该时间内反响速率 v(CH 3OH) = ________________.题组一化学均衡挪动1.判断正误(1) 必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速反响速率并提升反响物地均衡转变率() (2010·江苏- 8C)(2) “ 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原由是 )2NO 2(g)N2O4(g)H<0(红棕色 )(无色 )()(2010·北京理综- 10B)(3) 右图中曲线表示反响2SO2(g)+ O2(g)2SO3(g)H<0 正、逆反响地均衡常数K 随温度地变化()(2010 ·天津理综- 6B)2. (2011 ·建理综,福 12)25℃时,在含有Pb2+、 Sn2+地某溶液中,加入过度金属锡(Sn),发生反响: Sn(s)+ Pb2+ (aq)Sn2+ (aq)+2+2+)变化关系以下图 .以下判断正确地是 ()Pb(s),系统中 c(Pb)和 c(SnA .往均衡系统中加入金属铅后,2+c(Pb)增大B .往均衡系统中加入少许Sn(NO 3)2固体后, c(Pb2+)变小C.高升温度,均衡系统中 c(Pb2+ )增大,说明该反响 H>0 D . 25℃时,该反响地均衡常数 K= 2.2题组二化学均衡地图象3. (2011 安徽理综,·2-2-9)电镀废液中 Cr2O7可经过以下反响转变成铬黄(PbCrO 4): Cr2O7(aq)+ 2Pb2+ (aq)+H 2O(l)2PbCrO 4(s)+2H + (aq)H<0该反响达均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地反响条件,以下表示图正确地是() 4. (2011 ·苏,江 10)以下图示与对应地表达符合地是()A .图 1 表示某吸热反响分别在有、无催化剂地状况下反响过程中地能量变化--B .图 2 表示 0.1000mol L·1NaOH 溶液滴定 20.00mL0.1000mol L·1CH3COOH 溶液所获得地滴定曲线C.图 3 表示 KNO 3地溶解度曲线,图中 a 点表示地溶液是80℃时 KNO 3地不饱和溶液D .图 4 表示某可逆反响生成物地量随反响时间变化地曲线,由图知t 时反响物转变率最大题组一化学均衡地挪动1. (2011 ·京崇文模拟北 )将 1molH 2(g)和 2molI 2(g) 置于 2L 密闭容器中,在必定温度下发生反响:H2(g) + I2(g)2HI(g)H <0,并达到均衡, HI 地体积分数 w(HI) 随时间变化如图(Ⅱ )所示 .若改变反响条件, w (HI) 地变化曲线如图 (Ⅰ )所示,则改变地条件可能是 ()A.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合催化剂B .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1molN 2C.恒容条件下,高升温度D .恒温恒容条件下,再充入1molH 2(g)和 2molI 2 (g)2 . (2011 扬·州调研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响:aA(g)cC(g) + dD(g) ,反响达到均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本来地一半,当再次达到均衡时, D 地浓度为原均衡地 1.8 倍,以下表达正确地是()A . A 地转变率变小B.均衡向正反响方向挪动C. D 地体积分数变大D. a>c+ d3. (2011 ·西四校联考陕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以下反响: L(s) + aG(g)=== bR(g). 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响地影响如右图所示,此中压强 p 1<p 2,由此可判断 ( )A .正反响为放热反响B .化学方程式中地计量数 a>bC . G 地转变率随温度高升而减小D .增大压强,容器内气体质量不变4.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 - - B 三种气体 .必定条件0.15mol L ·1 A 、 0.05mol L · 1C 和必定量地下发生反响,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1]. [t 0 时 c(B) 未画出, t 1 时增大到 0.05 mol ·L 图乙为 t 2 时辰后改变反响条件,均衡系统中正、逆反响速率随时间变化地状况 .(1) 若 t 4 时改变地条件为减小压强,则-1B 地开端物质地量浓度为 ________mol L · .(2) 若 t 5 时改变地条件是升温,此时v 正 >v 逆 ,若 A 地物质地量减少 0.03mol 时,容器与 外界地热互换总量为 akJ ,写出该反响地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若 t 1 = 15s , 则 t 0 ~ t 1 阶 段 以 C 地 浓 度 变 化 表 示 地 平 均 反 应 速 率 为 v(C) =-1 -1,A 地转变率为 ________.________mol ·L ·s(4) t 3 时改变地某一反响条件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序号 ). A .使用催化剂B .增大压强C.增大反响物浓度题组二化学均衡地计算5. (2011 ·郑州月考 )将等物质地量地F2和 ClF 混淆,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响:F2(g) +ClF(g) ClF 3(g)H<0. 以下表达中正确地是()A .恒温恒容时,当ClF 转变 40%时,容器内陆压强为初始时地0.8 倍B .若 c(F2)∶c(ClF) ∶c(ClF 3) =1∶ 1∶ 1, 则反响必定达到均衡状态C.达到均衡后,若增大容器体积,则正反响速率减小,逆反响速率增大,均衡左移D.均衡后再降低温度,保持恒容,达到新地均衡,则混淆气体地均匀摩尔质量减小6 .同样温度下,体积均为0.25L地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响:N2(g) +3H2 (g) 2NH 3(g)H=- 92.6kJ mol·-1.实验测得开端、均衡时地相关数据如表所示:容器开端时各物质地物质地量/mol达到均衡时体编号N2H 2NH 3系能量地变化①130放出能量:23. 15kJ②0.9 2.70.2放出热量: Q 以下表达错误地是 ()A.容器①、②中反响地均衡常数相等B .均衡时,两个容器中 NH3地体积分数均为1 7C.容器②中达到均衡时放出地热量Q= 23.15kJD .若容器①体积为 0.5L ,则均衡时放出地热量 <23.15kJ题号12356答案7.现往 1L地容器中通入 CO2、H 2各 2mol. 在必定条件下让其发生反响:CO2+ H2CO+ H2O,回答以下问题:1mol ·L-1. 该条件下均衡常数(1) 在 830℃条件下,反响达到均衡时CO2地浓度为K1=________.800℃ .已知该条件下地均衡常数K = 0.81,能够推(2) 在 (1)基础上,把系统地温度降至2知均衡时c(H 2O)= ________________( 保存 2 位有效数字 ).(3)该可逆反响地正反响为 ________反响 (填“吸热”或“放热” ).(4) 在 (1)基础上,压缩容器体积至0.5L. 该条件下地均衡常数为K 3.则 K 3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 1,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组三综合研究8.N O是一种新式硝化剂,其性质和制备遇到人们地关注.25(1)N 2 O5与苯发生硝化反响生成地硝基苯地构造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必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N O5可发生以下反响:2N O(g)4NO2(g)+ O(g)2252 H >0N2①反响达到均衡后,若再通入必定量氮气,则O5地转变率将 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②下表为反响在T1温度下地部分实验数据:t/s-050010005.00 3.52 2.48c(N 2O5)/mol L·1③在 T2温度下,反响-11000s 时测得 NO 2地浓度为 4.98mol L·,则 T2________ T1.(3)以下图装置可用于制备 N 2O5,则 N 2O5在电解池地 ________区生成,其电极反响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 43 化学均衡挪动【课前准备区】知识点一3. (1)> (2) =(3)<知识点二1. (1) ①正反响②逆反响(2)①气体体积减吝啬体体积增大②不(3)吸热反响放热反响(4)不2. (1) 温度压强浓度减弱这类改变问题思虑1.外界条件影响了反响速率,使得v 正≠ v 逆,均衡将发生挪动.2 . (1)①不必定,如反响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地反响,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速率发生变化,但均衡不挪动 .②必定,化学均衡挪动地根来源因就是外界条件改变,使v 正≠v 逆才发生挪动地 .3.“惰性”气体对化学均衡地影响①恒温、恒容条件充入惰性气体系统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响气体地分压不变―→系统中各反响成原均衡系统――→分地浓度不变―→均衡不挪动.②恒温、恒压条件充入惰性气体原均衡系统――→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响气体地分压减小―→系统中各反响成分地浓度同倍数减小 (等效于减压 )4.不要把均衡向正反响方向挪动与原料转变率地提升等同起来,当反响物总量不变时,均衡向正反响方向挪动,反响物转变率提升;当增大一种反响物地浓度,使均衡向正反应方向挪动时,只会使其余地反响物地转变率提升.5 . (1)均衡挪动地结果只好减弱 (不行能抵消 ) 外界条件地变化,如高升温度时,均衡向着吸热反响方向挪动;增添反响物浓度,均衡向反响物浓度减小地方向挪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地方向挪动等.(2) 这类“减弱”其实不可以抵消外界条件地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类变化.如:①若将系统温度从50℃高升到80℃,则化学均衡向吸热反响方向挪动,达到新地均衡状态时 50℃ <T<80 ℃;②若对系统 N2(g) +3H 2(g)2NH3(g)加压,比如从30MPa加压到 60MPa,化学均衡向气态物质数减小地方向挪动,达到新地均衡时30MPa< p<60MPa ;③若增大均衡系统 Fe3++ 3SCN -Fe(SCN) 3中 Fe3+地浓度,比如由0.01mol ·L-1增至-0.01mol ·L -1<c(Fe3+)<0.02mol-0.02mol L·1,则在新均衡状态下,L·1.【讲堂活动区】二、 1.①反响物: n(平 )= n( 始)-n(变 );生成物: n(平)= n(始 )+n(变 ).②各物质地转变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响物转变地物质地量或浓度、体积2.转变率=×100%.3. (1) 一般步骤①写出相关化学均衡地反响方程式.②确立各物质地开端量、转变量、平权衡.③依据已知条件成立等式关系进行解答.(2)模式如 mA(g) + nB(g) pC(g) + qD(g) ,令 A 、B 开端物质地量分别为amol 、 bmol,达到平衡后耗费 A 地物质地量为 mxmol.mA(g) +nB(g) pC(g) + qD(g)开端 /mol ab0 0变化 /mol mxnxpxqx均衡 /mol a-mxb- nxpxqx三、 1.正 >化学均衡状态=逆 <2.吸热放热典例导悟1. C[ 温度不变时 (假定 100 ℃条件下 ),体积是 1 L 时, Y 地物质地量为 1 mol,体积为-1mol ,体积为 4 L 时, Y 地物质地量为0.53 2 L 时, Y 地物质地量为 0.75 mol ·L ×2 L = 1.5-1Y 地物质地量越小, Y 地质量分数越mol ·L ×4 L = 2.12 mol ,说明体积越小,压强越大,小,均衡向生成X 地方向进行, m<n, A 项错误, C 项正确;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Y 地物质地量浓度越大,说明高升温度,均衡向生成Y 地方向挪动,则Q>0, B、 D 项错误 .]5M A+2M B2. (1)56%70% (2) M =7(3) 不变分析 (1)2A(g) + B(g) 3C(g)开端量 520变化量 2xx3x平权衡 5-2x2- x3x3x由已知得 × 100% =60%x = 1.45- 2x + 2- x + 3x 2× 1.4所以 αA =× 100%=56%αB = 12.4× 100% =70%(2) 总质量、整体积保持不变,则恒温下,均衡后地混淆气体均匀相对分子质量即为 A 、 B 两气体混淆时地均匀相对分子质量.(3) 反响 2A(g) + B(g)3C(g) 中两边气体总系数相等,反响前后气体地总地物质地量不变,则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压强不变 .(2) 因为该反响地H>0 ,即该反响为吸热反响,所以高升温度,均衡右移, M 地转变率增大 .(3) 依据 (1) 可求出各均衡浓度:-1 -1c(M) = 0.4 mol L · c(N) = 1.8 mol L ·- 1=-1 c(P)= 0.6 mol L · c(Q) 0.6 mol L ·所以化学均衡常数 K = c P ·c Qc M ·c N-1·L -10.6mol L · × 0.6mol=1 =- 1- 1·L 20.4mol L · × 1.8mol 因为温度不变,所以 K 不变,达到均衡后c(P)= 2mol ·L-1c(Q) = 2mol ·L-1-1 - 1c(M) = 2 mol L · c(N) = (a - 2)mol ·Lc P ·c Q 2mol ·L - 1× 2mol ·L -11 K = c M ·c N = 2mol ·L -1× a -2 mol ·L -1= 2 解得 a = 6(4) 设 M 地转变率为 x ,则达到均衡后各物质地均衡浓度分别为:-1c(N) = b(1 -1c(M) = b(1-x)mol L · -x)mol ·Lc(P)= bxmol ·L -1c(Q) = bxmol ·L -1K = c P ·c Qc M ·c Nbxmol ·L - 1·bx mol ·L -11=b 1-x mol ·L-1·b 1- x mol ·L -1=2解得 x = 41%变式操练(1)> (2)0.04mol -1-1- 1L ·0.16mol L · ·min 【课后练习区】 高考集训1. (1)× (2)√ (3) √分析 (1) 催化剂能加速反响速率,但不可以影响均衡挪动,故不可以提升反响物地均衡转变率 .2 . D[ 系统中有过度地锡且金属开朗性: Sn>Pb ,向均衡系统中加入铅后, c(Pb 2+) 不变, A 错误;加入少许 Sn(NO 3 2 固体, c(Sn 2+ )增大,均衡逆向挪动, 2+)增大, B 错) c(Pb 误;升温使c(Pb 2 +)增大,说明均衡逆向挪动,H <0,正反响为放热反响, C 错误;由化学2+ - 1K = c Sn0.22mol L ·方程式和图中数据得均衡常数2+ == 2.2, D 正确 .]- 1c Pb 0.10mol L ·3 . A[ 该反响地正反响为放热反响,温度高升,均衡逆向挪动,均衡常数减小,A 正确; pH 增大, H + 浓度减小,均衡正向挪动, Cr 2 2- 地转变率高升, B 错误;温度高升,正7O 反响速率增大, C 错误;增大2+地物质地量浓度,均衡正向挪动,2 Pb Cr 2O 7-地物质地量减小,D 错误 .]4.C[A错,因为图中所示地反响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应当是放热反响;B 错,因为醋酸属于弱酸,曲线地起点对应地pH 数值应在1 和2 之间; C 对,因为从图中简单读出 该温度下地溶质还没有达到饱和溶液所需要地量;D 错,因为 “生成物地最大批 ”和 “反响物地最大转变率 ”属于两个观点、两个表示法.]考点集训1 . C[ 催化剂只好加速反响速率,而不会使均衡发生挪动, A 项错;恒压条件下充入N 2,体积增大,反响物浓度减小,反响速率降低, B 项错;原反响是放热反响,温度高升,反响速率加速,均衡向逆反响方向挪动,C 项正确;按原比率充入 H 2 和 I 2 ,反响速率加 快,但均衡转变率不变,D 项错.]2. A[ 若均衡不发生挪动,改变体积后 D 地浓度应变成本来地 2 倍,此刻变成 1.8 倍说 明均衡向左挪动,故 A 地转变率变小, D 地体积分数减小, a<c + d.]3 .B[ 温度高升, G 地体积分数减小,转变率增大,均衡向正反响方向挪动,说明正反 应为吸热反响, A 、 C 项错;压强增大, G 地体积分数减小,均衡向正反响方向挪动,说明 a>b ,B 项正确; L 是固体,均衡挪动将惹起气体质量地改变,D 项错.]4. (1)0.02 (2)3A(g)2C(g)+ B(g)H =+ 100akJ ·mol -1(3)0.00460%(4)AB分析 (1)t 4 时,减小压强, v 正、 v 逆 以同样倍数降落,说明反响前后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由 A 、C 浓度变化曲线知,到t1时, A 、 C 地浓度变化量分别为-1,c(A) = 0.15- 0.06= 0.09 mol L·c(C)=0.11- 0.05= 0.06 mol L·-1,即 A 、C 地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09∶ 0.06 = 3∶ 2,故反响式为3A(g)2C(g) +B(g) ,则 B 地开端浓度为 0.05- 0.03= 0.02mol ·L-1.(2)因升温, v 正 >v 逆,均衡正向进行,故此反响为吸热反响,其热化学反响式为3A(g) 2C(g) + B(g)H=+ 100a kJ mol·-1.-1- 0.05 mol L·-10.11 mol L·(3) v(C) =15 s=0.004 mol L·-1·s-10.15- 0.06α(A) =× 100% = 60%.0.15(4) 乙图中 t3时辰 v 正、 v 逆以同样倍数增大,故应是增大压强或加入催化剂.5. A[ 设 F 和 ClF 地物质地量均为1mol ,2F (g) +ClF(g)ClF (g)23开始 (mol) 110反响均衡p末=n末=0.6+0.6+0.4= 0.8, A 项正确;不一样条件下地均衡,转变率不一样,反响物与产p初 n初1+ 1物地比率不一样,故 B 项错;增大概积,正、逆反响速率都减小, C 项错;降温,均衡向正反应方向挪动, D 项错 .]6. C-1 (3) 吸热 (4) 等于均衡常数只与温度相关7. (1)1 (2)0.95mol L·8. (1)-1-1③ <(或小于 )(2)①不变② 0.00296mol L· ·s-+(3) 阳极 N 2O4+2HNO 3-2e ===2N 2O5+ 2H分析此题综合考察硝化、化学均衡、化学反响速率地计算、电解等化学基来源理.(1)硝基苯是硝基代替苯环上地氢原子获得地产物,构造简式为(2)恒容密闭容器中 N2O5分解达到均衡后,再通入氮气,各物质地浓度均不变,所以平衡不挪动 .T1温度下25- 1- 1 -500s 内 N O地分解速率= (5- 3.52) mol L · /500 s= 0.002 96 mol L ··s1000 s 内 N2O5-1-1在 T2温度下 NO2地浓, 1地分解速率= (5- 2.48)/1000 =0.00252mol L· ·s .度为-1, N2O5地分解速率= (4.98 2)/1000÷=0.00249mol-1-1,速率减小,所以4.98mol ·L L· ·sT小于 T. 2119/20个人采集整理仅供参照学习20/20。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教案概述:这个移动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的概念。
通过使用移动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探索化学平衡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并学会如何计算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
此外,教案还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教案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和概念。
2. 掌握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的计算方法。
3. 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4. 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教学资源:1. 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2. 化学平衡的教科书或在线学习资源3.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4. 实验记录表和数据分析工具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 使用移动设备展示一段关于化学平衡的视频或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化学平衡的思考。
- 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例如:“你认为什么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平衡?”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 知识探索:- 学生使用移动设备阅读相关教科书或在线学习资源,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的计算方法。
-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提出问题。
3. 实验探究:-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个关于化学平衡的实验,例如酸碱中和反应。
-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收集实验数据。
- 学生使用移动设备上的数据分析工具,计算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
4. 知识应用:-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并探究如何改变平衡位置。
- 学生使用移动设备上的模拟软件或在线实验平台,进一步探索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平衡。
5. 总结和评价:- 学生撰写一个关于化学平衡的总结报告,包括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
-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 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的评估。
2. 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评估。
3. 学生总结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评估。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二、化学平衡的移动复习教案(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平衡破坏新条件下的新平衡V正=V逆 V正≠ V逆 V正'=V逆'各组分百分含量:组成百分含量:发生改变保持新的一定保持一定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
如果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了,平衡混合物里各组成物质的百分含量也就随着改变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见后)(三)勒沙特列(化学平衡移动)原理1.: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则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这就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即勒沙特列原理.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浓度增大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压强增大压强(缩小容积)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扩大容积)向气体体积增加的方向移动温度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注意:(1).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反应条件的改变对V正和V逆的影响大小不同,而导致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不相等(见后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图像分析)。
(2).化学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在新条件下使V正和V逆的大小重新达到相等,各组分的百分含量重新达到保持不变。
但速率大小和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与原平衡并不相等。
(3).平衡移动方向判断的主要方法:①根据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大小判断:若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根据生成物或反应物百分含量的变化判断:若反应物含量减小或生成物含量增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反应物含量增加或生成物含量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根据气体平均分子量的变化来判断:当平衡组分全部是气体时,M气体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M气体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主讲人:张军贵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提高归纳思维能力。
3.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加强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化学平衡的定义,特征 【引入】: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方向:由v 正和v 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 正<V 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V 正>V 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 正=V 逆 ,平衡不移动。
【过渡】:哪些条件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正反应速率
2、温度: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4、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观看实验视频)
分析,得出结论: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可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过渡】:这是从实验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们从速率-时间图像上解释:(可让学生画出图像自己解释)。
旧平衡
V 正=V 逆
条件改变
v 正≠v 逆
一段时间后
新平衡 V '正=V '逆
【总结】:1.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只能使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改变生成物的浓度,只能使逆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
2.只要正反应速率在上面,逆反应速率在下面,即V正﹥V逆,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是增大反应物浓度,还是生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减小浓度,新平衡条件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状态。
【练习】
1.工业上制取硫酸的过程中,有一重要的反应: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用过量的空气与成本较高的SO2作用,为什么?
2.可逆反应H2O(g) + C(s) CO(g) + H2(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否引起平衡移动?CO的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②加入更多的碳③增加H2浓度
注意:
(1)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2)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是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减小,V(正) 、V(逆)都减小,但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3) 工业上用适当增加相对廉价的反应物或及时分离出生成物的方法提高产量。
(二)、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2 ]:2NO2N2O4△H<0
红棕色无色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注意: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化学平衡,使平衡发生移动
【讲解】:温度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都会产生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同,温度的变化对吸热反应的速率比放热反应的速率影响大。
具体表现在: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增大的倍数不一样,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
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降低的倍数不一样,吸热反应降低的倍数大。
让学生从速率-时间图像上解释。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注意: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化学平衡,使平衡发生移动
【练习】3. 在高温下,反应2HBr H2+Br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
A、保持容积不变,加入HBr(g)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保持容积不变,加入H2(g)
4. 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 + I2 (g) 2HI (g) (正反应放热)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将容器的温度升高,则V(正)
,V(逆)
,混合气体的颜
色,H2的转化率,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三)、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观察PPT中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规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n)有变化可逆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思考】改变压强时对正、逆反应速率有怎么样影响?
【讲解】:对于某些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由于压强的改变引起了浓度的改变,有可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1)、增大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和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讲,由于缩小了体积,气体的浓度增大,
提高了反应速率。
(2)、若两边都有气体,则改变压强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当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同,速率改变倍数
不一样,分子数目多的一侧速率改变倍数大。
当反应前后体积相同时,增大倍数相同。
aA(g)+bB(g) cC(g)
对如下平衡
A(气) + B (气) 2C (气) + D (固)
【讨论】等体反应改变压强时速率—时间图
问题解决: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
①2NO(g) + O2(g) 2NO2(g) ②H2O(g) + CO(g)CO2(g) + H2(g)
③H2O(g) + C(s)CO(g) + H2(g) ④CaCO3(s) CaO(s) + CO2(g)
⑤H2S(g) H2(g) + S(s)
思考:对于反应②和⑤,增大压强时,平衡没有移动,但正逆反应速率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练习】
5、某一温度下,在一带有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2+3H2 = 2NH3达到平衡,若向活塞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容器体积减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若保持该容器的体积不变,向该平衡体系中充入氩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υ正增大、υ逆减少
B.υ正、υ逆均不变
C.平衡不发生移动
D.平衡向右移动
E.υ正、υ逆均增大
【总结】
(1)恒温下,增容等于减压,缩容等于增压
(2)恒温,恒容下,加入“惰气”,总压强增大,各反应气体的浓度不变,υ正、υ逆不变,平衡不移动。
(3) 恒温,恒容下,加入反应气体,总压强增大,应按增大浓度考虑。
(4)恒温,恒容下,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应视为压强的改变。
(5) 恒温,恒压下,加入“惰气”,容器体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浓度同倍数减小,υ正、υ逆均减小,平衡移动以减小压强来判断。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正反
应的活化能降低,逆反应的活化能
也降低,正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增加几倍,逆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
数也增加几倍,正逆反应速率增加
的倍数相等,加催化剂,不能使平
衡发生移动,只影响到达平衡的时
间。
①有催化剂②无催化剂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 1、概念:
2、移动的方向: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