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第18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8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导语: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指名背诵。

)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相当有画面感。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三首古诗也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我们先来听一听,想一想它们又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

3.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学习任务二初读古诗三首,检测预习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②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③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读正确。

◆着重正音:九曲(qū) 浪淘风簸(bǒ) 南朝(cháo) 净无苔(tái) 畦(qí) 绕(rào) 闼(tà)◆着重辨形:“簸”要注意下部左边的“其”,最后一点要小。

“绕”中“尧”是声旁,有一首“尧字歌”可以用于辨字:尧字歌用水浇,用火烧;手儿挠,尾巴翘;日出东方天刚晓,左边绞丝弯弯绕。

骁勇善战骑上马,丰衣足食才富饶。

(3)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

(4)齐读,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学生再读三首古诗,边读边想,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

画出自己觉得好或难以理解的字词。

学习任务三初读《浪淘沙》,了解诗意1.播放视频资料,感受黄河的气势,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对三首古诗有了大致的印象后,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黄河颂(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黄河颂(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5黄河颂
【朗读诗歌,揣摩情感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感情豪迈,格调高昂的诗歌,诗中饱含者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诵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研读课文内容上,让学生交流、讨论、合作、质疑,使学生在合作互助的基础上,动起来,成为课堂钻研知识、领悟情感的主体。

素材积累:
关于黄河的诗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黄河之水天上来》 教学设计 新教版(汉语)-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黄河之水天上来》 教学设计 新教版(汉语)-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六课黄河之水天上来第一课时讲解词语教学目标:学生要掌握“倘若,比作,得天独厚,拦截,奔腾,地动山摇,缭绕,狭窄,震耳欲聋,泛滥,记载,流离失所,吃力,坚硬,抖擞,轰鸣,颤动,踪迹皆无”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用“倘若,比作,得天独厚,拦截,奔腾,地动山摇,缭绕,狭窄,震耳欲聋,泛滥,记载,流离失所,吃力,坚硬,抖擞,轰鸣,颤动,踪迹皆无”等词语造句。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学好词语,打好基础的教育。

重点: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

难点:掌握词语的同,近,反义思。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教学目标。

④讲解词语,重点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

⑥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词语。

③重点词语造句。

1.倘若:如果, 是否, 即使, 假设◆倘若有机会,我会来看你的。

2.比作: 使相似,比喻,当作。

◆他把他的书比作他的朋友。

3.得天独厚:独具特别优越的天然条件。

泛指所处的环境具有的条件特别好。

◆良好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为企业发展的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4.拦截: 阻拦;阻断;◆通过这种方法,你将拦截大量垃圾。

5.奔腾:疾驰, 飞奔。

◆在奔腾不息的时间长河里,你是独一无二的。

6.地动山摇: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

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感受着你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心中地动山摇。

7.缭绕: 一圈圈向上飘起,环绕。

◆让缭绕在你四周的都是爱你和鼓舞你的人。

8.狭窄: 狭小;窄小(多用于形容细小的长条的物品、景物等)◆我必须和另外三个人公用我的办公室,所以我们的空间很狭窄。

9.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那是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实在是太近了。

10.泛滥: 水向四处漫流◆长江泛滥平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湿地之一。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古诗三首
单元数
课型
授课
时间
课时数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
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四、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前两首诗词:
背诵、默写、说体会。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
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四、积累诗句,迁移诗境
1.读《书湖阴先生壁》的其他四句诗。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2.指导理解诗句: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惊醒了我的午觉。一梦醒来,我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默写6个一类生字,会认识6个二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借助课外资料和工具书,通过学习,正确理解三首诗的大概意思。

3.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借助课外资料和工具书,通过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爱国豪情。

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铺垫渲染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唐宋那战火纷飞的时代,一起走进诗人的心灵,感受他的情怀。

二、整体诵读古诗三首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rèn yuè jì tì cháng xiāng mó yí wū仞岳蓟涕裳襄摩遗巫仞——指导读准前鼻音遗——遣摩——磨:区别音、形、意3.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

三、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1.《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之作。

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表达了唐代诗人杜甫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四、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从军行》。

1.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2.解诗题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

一起轻声读读题目,谁读懂了?(从军就是参军,标题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3.铺垫渲染以往我们学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1.反复诵读,赏析诗歌凝练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感受诗中黄河的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细心揣摩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1课时◆活动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1.古往今来,有很多描绘黄河的诗词,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2.师引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播放黄河画面,边播放,教师边深情朗诵)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

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饱经沧桑,与她的儿女们共同经历过苦难与抗争。

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的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活动二:反复朗诵,读出诗韵师: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形式。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这样才能感受诗歌语言的声韵美。

让我们一起来反复诵读诗歌。

1.探究:请同学们初步朗读诗歌,并结合历史创作背景,谈谈该如何朗读本篇诗歌。

明确:(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部编版初中语文-《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Megan第一课时1. 情景导入。

可以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共鸣。

也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对黄河的了解,教师顺势导入课文。

2. 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 学生识记生字词。

4. 朗读,进行方法指导:把握感情、语调、重音。

先齐读,再进一步感悟。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诗歌中强烈的情感,获得直接的感性体验,有条件的可结合配乐完成朗读。

明确:感情基调是激昂、豪迈。

提示:(1)“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望”应该拖长一点。

后面的4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掀”“奔”“劈”要重读,读得快一点,并且这4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2)3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3)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要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第二课时1.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每组推荐一名学生,检查朗读情况。

2. 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可以通过这样两个步骤:(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歌词内容。

教师应注意题目中包含的两个深浅不同的层次。

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

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2)结合时代背景,根据诗歌内容,概括黄河精神: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

明确: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人们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家园,保卫祖国。

第05课 黄河颂(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05课  黄河颂(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05课黄河颂(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5课黄河颂教学目标:1.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文章中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提升学生欣赏品位。

3.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体会直接抒情的效果,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文章中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学会做批注,提升学生欣赏品位。

2.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体会直接抒情的效果。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单元提示语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pǔsù]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níng jù]力。

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应注重涵泳[hán yǒng]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fēn wéi]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

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2.“黄河”诗句黄河孕育了华夏五千年文明,书写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是我们祖国伟大的母亲河!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诸多文人雅士看到黄河激情满怀,或高声赞叹着黄河,深情歌唱着黄河,竭力描绘着黄河。

从你积累的古诗句中,说一说有哪些关于“黄河”的古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杜甫《黄河二首》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黄河》(第一课时)教课方案
地理 ( 星球地图第一版社 )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兴业县城隍镇一中苏翠柳
一、教课目的设计
1、知识与技术
认识黄河的源流概略,理解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原由和下游“地上河”
的成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
经过资料和数据的剖析,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综合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材内容及要点、难点剖析
本课教材文字、图表与活动资料有机联合,环绕黄河的源流概略、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睁开。

第一课时重视黄河泥沙的根源与危害。

第二课时重视黄河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课重难点:黄河的源流概略,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原由和下游“地上河”的
成因。

在教课中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想,运用议论法、研究等方法以及多媒体教课课件逐个打破重难点,力求达到最理想的教课成效三、教课对象剖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必定的地理学习技术和修养,加之上一课已学习了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学生已掌握了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所以本课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很难。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议论、研究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达成对《黄河》第一课时
有关知识的有效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教课策略
及教法设计
教课时充分利用教材供给的图表资料和有关数据进行活动研究、多媒体课件协助教课,利用问题教课法、议论、合作等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活跃学生思想,调换讲堂氛围,最后达成这节课的有效学习目的。

五、教课媒体设计
本课采纳多媒体教课课件协助教课,依据讲堂教课需要合时运用,课件交互性强,应用灵巧,能使这节课达到最优化的教课成效。

六、教课过程设计与剖析
教课过程
一、创建情形,引入新课
导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孕育了黄河两岸光芒绚烂的文化,是中国的母亲河。

今日,让我们一同走进黄河,感觉黄河。

[课件动向播放:黄河奔跑视频配抒怀诗朗读]
二、预习发问
预习课文,依据你对黄河的初步认识,提出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问题。

三、问题研究
1.小组合作
(1)你知道黄河的起源地和注入的大海吗?
(2)你能说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吗?它们分别属
于哪个省级行政区划?
(3)黄河干流流经哪些省区?
(4)黄河干流沿途有哪些有名的高原与平原?
[课件演示:黄河流域图、黄河流经省区图、中国地形图]2.[发问]剖析下边数据,你知道黄河为何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了吗?
设计企图及多
媒体应用剖析
让学生感觉到黄河雄伟澎湃的气概,进而对黄河产生了浓重的学习兴趣。

设计企图:
学生踊跃讲话,讲堂氛围特别活跃。

小组合作研究的
形式,培育了学
生的自主参加和
合作意识。

几幅地图能够依据教课需要随时调用,方便灵巧,培育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为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黄河的源流概略供给了信息,成效很好。

设计企图:利用
表格数据为学生
剖析说明黄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河是中国第二
长河而不是第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流量二大河供给了
(千米)(万平方千米)(亿立方米)依照,经过活动研究,培育了学
长江6300180.99513生综合剖析、解黄河546475.2661决问题的能力。

松花江230855.7762
珠江221445.43338
3、地上“悬河”及成因[课件演示]
成因研究:
含沙量大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升地上河
4、研究黄河中游含沙量大的原由
第一步:出示资料
水文站兰州河口陕县利津含沙量 1.19 6.6737.724.7
(千克 /
米3)
请依照信息判断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上、中、下游哪一河段?该河段流经什么地形区?
第二步:指引学生察看教材开篇设置的“活动”,经过黄河三幅景观图及人物对话的去理解黄河三个河段含沙量的不一样。

研究地上“悬河”的成因是本课时
重难点。

教课时
经过地上河表示图,变抽象为详细,能让学生更
好地理解地上河
的形成,达到预
期的教课成效。

设计企图:充分利用教材供给的丰富的图表资料和有关数据进行活动研究,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综合能力
设计企图:充分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第三步:中游含沙量大的原由
黄土质地松散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植被遭到损坏水土流失
夏天多暴雨
黄河中游含沙量大
[课件演示]
四、设问练习:议一议
1、你以为“跳进黄河洗不清”这句话完整正确吗?
[课件图片演示]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一提到黄河,有人老是满怀深情地称她为“母亲河” ?但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在历史上它多次决堤泛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害。

对此,你有什么见解?
[视频播放:黄河的功与过]
五、练习(见练习设计)
填空题
选择题
着手操作题
[ 多媒体课件演示 ]
六、简结转新
课后研究:
黄河的含沙量这么大,会给人们开发利用黄河带来什么问题?利用教材中的黄
土高原景观图来
剖析,并随时操
作多媒体课件中
的中国地形图来
剖析,帮助学生
加深印象,打破
重难点,并形成
正确的人地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
意识与责任感。

多媒体出示三幅
表现黄河上、中、下游三个河段黄
河水污浊的图片,让学生议论,加
深理解及活跃讲
堂氛围。

视频播放能很好
地让学生感知黄
河的绚烂文化及
历史上曾带来的
灾害。

多媒体着手操作题,让学生真实参加实践活动,讲堂氛围高涨,进而加深了学生对黄河流经省区的空间记忆,成效很好。

设计企图:再次
激发学生的发散
性思想,进一步
培育学生踊跃参
加和研究
育人如同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能力。

[多媒体播放音乐:《黄河颂》]
讲堂将结束时,
播放歌曲:《黄
河颂》,让学生
重温讲堂知识
的同时,达到美
的享受,进一步
培育他们对祖
国大好河山的
热爱。

七、板书设计
黄河
(一)我国第二长河
起源地和注入大海
黄河的源流概略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挨次流经省区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二)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1、地上“悬河”及成因
2、黄河中游含沙量大的原由
(三)中华民族的摇篮
八、练习设计
填空题
1、黄河起源于 _________山,注入 ________,干流约有 _______千米的流程。

2、“九曲黄河万里沙” ,黄河含沙量最大是 _______游,该河段中大批泥沙主要来源于 _________高原。

3、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________高原、 _______高原、 _______平原。

选择题
1、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位于()
A.上游 B.上游和中游之间 C. 中游 D.下游
2、“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描绘的地方是()
A. 青藏高原
B.黄河上游
C.黄河中游
D.黄河下游
3、对于黄河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B. 黄河流经我国的第一、二、三级阶梯
C. 黄河流经四川盆地
D.黄河冬天无冰期
电脑着手操作题
请分别填出黄河流域图中部分省区的名称。

(请按住鼠标拖动名称到对应地点,
达成后可判断,亦可从头答题)
九、教课反省
本课时的教课,我自己以为还算成功,本课时采纳多媒体教课课件协助教课,能依据讲堂教课需要合时运用,应用比较灵巧,能使这节课达到最优化的教课成效。

黄河功与过的视频设计,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讲堂更丰富多彩;此外,
练习设计中的多媒体着手操作题,让学生真实参加实践活动,讲堂氛围高涨,进而加深了学生对黄河流经省区的空间记忆,成效很好。

最值得快乐的是,本节课能依据我的假想,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黄土高原景观图,并随时操作多媒体课件中的中国地形图来议论、剖析,打破重难点,并合理浸
透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责任感。

不足之处: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不够充分,地理知识的迁徙能力还有待
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