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复术中即时扩张术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扩张器的使用方法

扩张器的使用方法

扩张器的使用方法扩张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扩大人体的组织或器官。

它可以用于多种医疗领域,如外科手术、内窥镜检查、产科手术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扩张器的使用方法。

首先,使用扩张器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医生和护士需要检查扩张器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确保没有破损或者污染。

同时,也需要准备好其他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设备。

在手术开始之前,病人需要接受麻醉。

麻醉方式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可以是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或者表面麻醉。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是通过考虑手术的类型、持续时间以及病人的健康状况来确定的。

当病人进入麻醉状态后,医生可以开始使用扩张器。

在手术中,扩张器的目的是扩大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空间,以便医生进行操作。

扩张器可以是手动的,也可以是电动的。

在手动扩张器的使用中,医生会将扩张器小心地插入病人的体内。

在插入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伤害,以及准确地掌握插入的深度。

一旦扩张器插入到位,医生会操纵扩张器,逐渐扩大器械的尺寸,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扩张器的角度和深度,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在电动扩张器的使用中,医生会将扩张器插入病人的体内,然后通过电源来控制扩张器的运动。

这种扩张器通常具有更加精确和稳定的控制系统,可以提供更好的手术效果。

医生只需根据需要调整电动扩张器的参数和设置,然后观察手术部位的变化。

无论是手动扩张器还是电动扩张器,医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病人的病情和反应。

如果病人出现任何异常症状或者不适感,医生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并与团队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和配合。

使用扩张器的过程中,医生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

需要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与其他医疗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作。

此外,在手术结束后,医生和护士还需要对扩张器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下次使用之前扩张器的卫生安全。

总之,扩张器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器械,能够在手术中起到扩大组织和器官空间的作用。

医生在使用扩张器时需要准备充分,并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皮肤扩张术治疗瘢痕的应用体会

皮肤扩张术治疗瘢痕的应用体会

56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 .22CHI NA FOREI GN M EDI CAL TREATM ENT交流园地因烧伤、机械损伤、感染、肿瘤切除等往往造成瘢痕组织增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及功能,是整复治疗中的难点。

由于皮肤质地的差异,用游离皮肤移植及远位皮瓣修复,一般难以满足外形及功能的要求,而利用瘢痕邻近正常皮肤组织扩张后修复瘢痕切除区,是比较理想的修复方法之一。

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皮肤扩张术修复瘢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2例,37个扩张部位,男15例,女7例。

年龄11~50岁。

病因及部位:面颈部烧伤瘢痕9例,四肢烧伤瘢痕挛缩6例,机械损伤致瘢痕性秃发5例,躯干部血管瘤切除后瘢痕增生2例。

37个扩张部位中,头部8个,面颈部14个,四肢11个,躯干部4个。

切除瘢痕面积30~280c m 2。

单个扩张器容量50~600m L 。

1.2手术方法手术分为两期,Ⅰ期手术置入扩张器,根据瘢痕的部位及修复时预计需要的皮肤面积,选择扩张器大小、形状及数量,手术切口一般位于瘢痕侧方的正常皮肤上。

在皮下、深筋膜下、肌层深面或帽状腱膜下[1]潜行分离,范围应大于扩张囊0.5~1c m ,分离完成后用湿盐水纱布填塞压迫止血5m i n,取出纱布严格止血,将经检查无破损及渗漏的扩张器在囊腔内展平,注射壶外置,切口分层缝合,缝合时可用钝性器械轻推扩张器,避免被针尖刺破,在囊腔内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术后72h 内无活动性出血可拔除。

术中向扩张器内注射占扩张器容量10%左右的生理盐水。

术后10~12d 拆线开始注水,颈部采用常规扩张法,4~6d 注水1次,每次约10%~15%扩张器容量,其它部位采用快速扩张[2]法,每天注水1次,每次约8%~10%扩张器容量。

Ⅱ期手术为扩张皮瓣转移,在达到预期扩张要求后,经原切口取出扩张器,解剖分离皮瓣蒂部,剥除部分纤维囊壁,舒展皮瓣,根据皮瓣大小及形状,全部或部分切除瘢痕组织,创面用扩张皮瓣覆盖。

扩张器在乳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应用讲解

扩张器在乳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应用讲解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扩张器在乳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应用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曾昂一、乳房形态及应用解剖熟练掌握乳房及其周围解剖学结构是取得理想扩张及再造效果的基础。

根据乳房前突长度,可将乳房形态分为4型:(1)圆盘形。

乳房前突的长度小于基底周围半径。

(2)半球形。

乳房前突的长度等于乳房基底周围半径。

(3)圆锥形。

乳房前突的长度大于乳房基底周围半径。

(4)悬垂形。

乳房前突长度更大,呈下垂状态。

从美学观点看,半球形最漂亮。

乳房位于胸前浅筋膜内。

其位置上缘平第二肋或肋间,卜缘平第六肋或肋间,内侧缘达胸骨旁线,外侧缘至腋前线,其深面为胸大肌、前锯肌、腹外斜肌腱膜、胸肌筋膜以及腹直肌鞘上部的表面。

乳腺腺体大部分在胸大肌浅面,较大乳房外侧的腺体可超过胸大肌外缘前锯肌表面。

胸大肌为一厚扇形肌,其自锁骨内侧、胸骨及上6个肋骨、腹直肌前鞘,止于肱骨大结节棘,胸大肌的深面为胸小肌和前锯肌,有一层疏松组织相隔,这层组织易于分离,成为胸大肌下埋置乳房扩张器的理想部位。

二、扩张设备可供选用的扩张设备有两种。

一种为注射壶和扩张囊分离类型;一种为注射壶和扩张囊一体类型。

前者更为常用,而后者也逐渐开始普及。

后者的注射壶位于扩张囊的表面,通常在体表即可触及,壶底设计有钢制底盘防止损伤扩张囊。

壶-囊一体型扩张器不需再分离额外的隧道或腔穴,从而可减少手术的创伤,降低手术的并发症。

同时由于注射壶的位置固定,可避免出现注射壶扭转、打折等并发症。

同乳房假体一样,乳房扩张器也有毛面和光面、圆形和解剖形之分。

应用毛面解剖形扩张器的初衷是将乳房区域软组织按其所需扩张,尤其是乳房下极扩张得更加充分。

但长期的临床随访发现结果并不满意。

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仍为光面圆形扩张器。

三、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患者是否能接受扩张器植入方法的乳房再造,取决于其乳房区皮肤软组织质量、肌肉的状况及自体软组织瓣的可能供区。

颜色正常、质地柔软的乳房区皮肤是接受扩张治疗的最好的适应证。

即时扩张皮瓣修复四肢小面积皮肤缺损

即时扩张皮瓣修复四肢小面积皮肤缺损

外伤所致的缺损:缺损周围皮肤无明显肿胀及撕 脱、污染及碾压等(伤后不超过3h或受伤1周后) 感染坏死伤口:达植皮创面要求 体表肿瘤所致缺损:要求无远处转移

病例资料




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 年龄20~65岁 上肢10例,下肢22例 皮肤缺损原因:外伤10例,感染12例,肿瘤及瘢 痕切除9例,胫骨钢板外露1例 缺损面积2cm×3cm~4cm×12cm 缺损致手术时间(肿瘤及瘢痕切除所致缺损除 外):1h~2个月。

简易测压装置示意图

维持30~45min后回抽部 分生理盐水,5~10min后, 重新注生理盐水至皮肤如 上外观,如此反复扩张1~ 3次后,取出简易扩张器。

扩张后皮瓣设计:根据受区的部位、形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围 和供区的部位、扩张后等情况设计皮瓣。(本组推 进皮瓣27例,旋转皮瓣5例)。
修复:沿原切口取出简易扩张器,修整皮瓣,彻 底止血,按上述设计进行修复。
⑦扩张部位深层要有骨组织衬托,以保证皮肤软组 织的有效扩张; ⑧建议扩张时尽量监测压力,注射泵维持在 40kPa以内为佳(本组简易的扩张器较难准确掌握,仅 依我们上述的皮肤扩张的外观、硬度维持时间为宜); ⑨宜选择硬膜外阻滞或臂丛阻滞麻醉下施行手术, 局部麻醉下,患者因扩张疼痛难以耐受。


游离扩张腔隙:缺损缘两侧皮下潜行,沿缺损缘 取2~3cm小切口,在皮下浅筋膜下层钝、锐性结 合分离,并充分止血。
埋置简易扩张器:放置平整,全层缝合切口。

注水扩张:呈橘皮样;变白;硬如前额 压力:注射泵压力在35~40kPa(此时已阻断了皮 肤微血管或血管网动脉端血流) 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宜超过1h)

[试题]快速康复

[试题]快速康复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临床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使患者术后数周的机体功能下降过程缩短为数天,很快就可康复出院。

它是一系列基于循证医学的有效措施的组合应用而产生协同的结果。

这些措施包括3个方面内容: (1)术前准备方法的改进。

(2)术中更好的麻醉及微创外科技术以减少手术的应激。

(3)强化术后康复治疗,包括止痛、早期下床活动及早进食等。

丹麦Hvidovre 大学医院胃肠外科医生Henrik Kehlet是快速康复外科早期的倡导者及实践者,10年前就率先提出了此概念,并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探索其可行性及优越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2]。

之后欧美多国也采取了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和措施,他们最成功的典范就是结直肠手术的快速康复外科治疗[3]。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也引进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效果和经验。

现对这方面作如下综述。

1 术前准备方法的改进1.1 术前宣教在施行快速康复外科时,一些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与传统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如术前2 h口服碳水化合物、不再常规留置胃管和尿管、早期口服进食及下床活动、出院时间可能提前等[4]。

因此除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与手术相关的医学知识外,还要进行快速康复计划的宣教,使其有心理准备、减少焦虑和紧张,并取得配合。

1.2 术前胃肠道准备传统的做法是:非结直肠手术者需术前禁食12 h,术前8 h禁饮。

结直肠手术者要求更高,包括术前3 d严格流质饮食,口服抗生素,术前12 h禁食,口服泻药洗肠,术前8 h禁饮,术前晚及术晨再分别予清洁灌肠。

目的是保证肠道清洁,预防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的发生。

但研究结果显示:这样做不仅没有益处,相反还可能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

口服强泻药和灌肠可导致或加重术前脱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机械性灌肠还有可能导致肠道肿瘤细胞的播散和转移[5, 6]。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B超引导整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B超引导整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121 -*基金项目:安顺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安市科医[2020] 78号)①安顺市妇幼保健院 贵州 安顺 561000通信作者:窦艳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B超引导整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陈权① 窦艳①【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B 超引导整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 12月安顺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小儿肠套叠患儿220例,根据选用普通补液和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分为两组,各11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B 超引导整复治疗,对照组患儿灌肠前0.5 h 静脉补液后灌肠,研究组患儿灌肠前0.5 h 静脉滴注0.6~2.0 mg/kg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后灌肠。

比较两组B 超引导整复效果,比较两组复位压力、复位时间。

结果:研究组B 超引导整复首次成功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复位压力低于对照组,复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灌肠复位前静脉滴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B 超引导整复治疗中,能够极大降低患儿手术率,提高首次整复成功率,减少复位时间,患儿复位压力更小。

【关键词】 复位压力 B 超引导整复 空气灌肠整复 小儿肠套叠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 doi:10.14033/ki.cfmr.2024.02.0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4)02-0121-05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Raceanisodamine Hydrochloride in B-ultrasound Guided Rectification of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CHEN Quan, DOU Ya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4, 22(2): 121-12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Raceanisodamine Hydrochloride in B-ultrasound guided rectification of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Method: A total of 220 children with intussuscep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Surgery of Anshu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20 to December 2021,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election of ordinary rehydration solution and Raceanisodamine Hydrochloride, 110 cases in each group. B-ultrasound guided rectification treatment was given to the children in both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of children received intravenous fluid infusion and enema 0.5 h before enema, while the study group of children received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0.6-2.0 mg/kg Raceanisodamine Hydrochloride and enema 0.5 h before enema. The results of B-ultrasound guided rectific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reset pressure and reset ti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first success rate of B-ultrasound guided rectific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5.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3.6%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reduction pressu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duction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Raceanisodamine Hydrochloride before enema reduction can greatly reduce the surgical rate of children with intussusception B-ultrasound guided rectification treatment,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first rectification, reduce the reduction time, and reduce the reduction pressure of children. [Key words] Reduction pressure B-ultrasound guided rectification Air enema recovery Children intussusception Raceanisodamine Hydrochloride First-author's address: Anshu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Anshun 561000, China 肠套叠是一种绞窄性肠梗阻,属于一种急腹症疾病,在临床婴幼儿中较为多发[1]。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1/262第一篇物理治疗 (8)第一章功能评定 (8)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 (8)一、姿势 (8)二、身高与体重 (9)三、肢体长度和围度 (9)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一、四肢关节 (10)二、脊柱关节 (11)第三节肌力评定 (12)一、徒手肌力评定 (12)二、等速肌力评定 (14)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 (15)四、肌肉耐力评定 (16)第四节肌张力评定 (16)一、手法评定 (16)二、仪器评定 (18)第五节感觉评定 (19)一、浅感觉 (19)二、深感觉 (20)三、复合感觉 (20)第六节平衡评定 (21)一、临床观察 (21)二、量表评定 (22)三、仪器评定 (24)第七节协调评定 (24)一、上肢 (24)二、下肢 (25)第八节步行评定 (26)一、步行能力 (26)二、步态分析 (26)第九节心血管评定 (28)一、心率 (28)二、血压 (29)三、心电分级运动试验 (30)四、简易运动试验技术 (31)第十节呼吸评定 (32)一、通气功能 (32)二、代谢当量 (34)三、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34)第十一节疼痛评定 (35)一、压力测痛法 (36)4/262第六节热疗法 (124)一、石蜡疗法 (124)二、湿热袋敷疗法 (125)三、泥疗法 (126)第七节压力疗法 (126)一、正负压疗法 (126)二、负压疗法 (127)三、正压顺序循环疗法 (128)第八节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129)第二篇作业治疗 (131)第一章作业评定 (131)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31)一、作业需求 (131)二、日常生活活动 (132)三、工作 (133)四、生存质量 (135)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36)一、手功能 (136)二、知觉功能 (138)三、认知功能 (146)第三节物理环境 (149)一、家居和社区环境 (149)二、工作环境 (150)第二章作业治疗 (152)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52)一、日常生活活动 (152)二、娱乐与休闲活动 (156)三、职业康复 (157)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62)一、功能性作业活动 (162)二、手功能 (167)三、知觉功能 (173)四、认知功能 (177)第三节环境改造与辅助 (178)一、自助具适配 (178)二、助行器使用 (179)三、轮椅选择与使用 (181)四、环境适应与改造 (184)第四节矫形器制作与使用 (185)一、矫形器制作 (185)二、矫形器使用 (186)三、压力衣制作与使用 (187)5/262第三篇言语治疗 (188)第一章听力障碍 (188)第一节评定技术 (189)一、主观测听 (189)二、客观测听 (190)第二节治疗技术 (190)一、声音察觉训练 (190)二、声音辨别训练 (191)三、声音识别训练 (191)四、声音理解训练 (192)五、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应用技术 (192)第二章失语症 (192)第一节评定技术 (192)一、失语症 (192)二、口面失用症 (196)三、言语失用症 (197)第二节治疗技术 (198)一、听理解治疗技术 (198)二、阅读理解治疗技术 (200)三、言语表达治疗技术 (201)四、书写表达治疗技术 (203)五、实用交流能力技术 (204)六、辅助交流技术 (204)第三章构音障碍 (207)第一节评定技术 (207)一、呼吸评定 (207)二、喉功能评定 (208)三、口唇评定 (209)四、下颌评定 (210)五、软腭评定 (211)六、舌评定 (212)七、反射评定 (214)八、言语评定 (215)第二节治疗技术 (216)一、舌感觉运动技术 (216)二、口唇感觉运动技术 (217)三、下颌运动技术 (218)四、软腭感觉运动技术 (219)五、声带运动技术 (220)六、呼吸训练技术 (220)七、发音训练技术 (221)八、语调音量训练技术 (222)6/262九、交流辅助系统应用技术 (222)第四章吞咽障碍 (223)第一节评定技术 (224)一、口面部评定 (224)二、吞咽功能评定 (225)三、摄食吞咽评定 (227)四、吞咽失用评定 (229)五、录像吞钡造影检查 (229)第二节治疗技术 (231)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 (231)二、咳嗽训练 (232)三、门德尔松手法 (233)四、屏气吞咽训练 (234)五、吞咽反射促通技术 (234)六、电疗 (235)七、球囊扩张技术 (235)八、进食训练 (236)第五章发声障碍 (238)第一节评定技术 (238)一、发声的客观评定 (238)二、声质的评定 (239)第二节发声训练治疗技术 (239)一、基础发声训练 (239)二、发声矫治训练 (240)第六章口吃 (242)第一节评定技术 (242)一、儿童口吃评定 (242)二、成人口吃评定 (243)第二节治疗技术 (244)一、儿童口吃治疗 (244)二、成人口吃治疗 (245)第七章唇腭裂 (247)第一节评定技术 (247)一、器官结构及功能评定 (247)二、语音评定 (248)第二节治疗技术 (249)一、发声异常训练 (249)二、腭咽闭合不全训练 (250)三、构音训练 (251)第八章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252)7/262第一节评定技术 (252)一、物体操作评定 (252)二、语言发育能力评定 (253)三、语言发育相关能力评定 (254)四、交流态度评定 (255)第二节治疗技术 (256)一、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 (256)二、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训练 (256)三、事物的符号理解训练 (257)四、词句及句子主要成分理解训练 (258)五、句子及语法规则的理解训练 (259)第九章孤独症语言障碍 (260)第一节评定技术 (260)第二节治疗技术 (260)一、孤独症语言交流训练 (260)二、孤独症治疗技术对语言的影响 (262)8/262第一篇第一章物理治疗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大面积烧伤患者疤痕皮肤扩张术应用

大面积烧伤患者疤痕皮肤扩张术应用

大面积烧伤患者疤痕皮肤扩张术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总结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供皮区奇缺时受损疤痕皮肤扩张后修复功能部位疤痕切除后创面的应用。

方法:选择邻近浅表疤痕皮下扩张术扩张皮瓣修复术和远位浅表疤痕皮下扩张术扩张游离皮片移植术修复颌颈部及手部、腋窝等功能部位疤痕挛缩畸形。

结果:21例患者中,1例因术后出血移植皮片部分坏死行2次手术后愈合外,20例皮瓣及皮片成活良好,一期愈合,随访17例患者6-24个月,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疤痕皮肤扩张术用于修复大面积烧伤患者功能部位疤痕挛缩畸形效果满意。

【关键词】疤痕皮肤;扩张;修复【中图分类号】r72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094-01大面积烧伤,尤其是80%以上的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损伤严重,加上修复烧伤创面期间供皮区的应用,全身疤痕形成广泛,难以遗存正常皮肤,给后期功能部位的整形手术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我们采用扩张烧伤后较表浅的疤痕皮肤(无明显疤痕增生的浅表性疤痕),修复颌颈部腋窝及双手疤痕挛缩严重畸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5年6月-2010年12月本科收治患者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6岁-58岁。

患者均系80%以上的特大面积烧伤后全身广泛疤痕形成,供皮区严重缺乏者。

病史5个月-14年。

严重颌颈部粘连9例;腋窝疤痕粘连7例;手部严重疤痕挛缩畸形5例。

采用邻位疤痕皮肤扩张皮瓣修复颌颈部疤痕粘连7例、腋窝粘连3例;采用疤痕皮肤扩张后游离皮片移植修复颌颈部疤痕粘连2例、腋窝粘连4例、手部挛缩畸形5例8只手。

1.2 方法:手术按照传统的皮肤扩张技术分两期进行:第一期:疤痕皮肤皮下扩张囊置入术。

一般按照传统扩张术选择扩张囊的大小和置入的位置。

根据功能部位疤痕大小及挛缩程度及其他部位皮肤疤痕的分布情况,选择挛缩疤痕临近的或远位较表浅疤痕皮肤预扩张,计划二期手术时选择扩张皮瓣或游离皮片移植,预计后期需要扩张皮肤的大小选择扩张囊的大小,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扩张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复术中即时扩张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一种创面修复的理想方法。

方法:应用制式扩张器或自制简易扩张器进行术中即时扩张,用扩张出的“额外”皮肤修复各种创面。

结果:33例患者的创面全部Ⅰ期缝合,愈合良好,外形满意。

结论:皮肤软组织整复术中即时扩张是修复创面的好方法,美容效果好。

标签:皮肤扩张术;创面;修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由美国的Radovan和Aus-tad医生于1976年发明,临床使用中获得了很大成功,解决了很多医学难题,为创面修复及整形再造手术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在整形外科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Sasaki提出了术中即时皮肤软组织扩张的新观点,我们应用该方法并经技术改进治疗各类患者百余例,对其中的33例进行了随访,随访期1至10年,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33人,男性12例,女性21例,年龄3~33岁,平均21.7岁。

27例为头面部手术,占全部手术的81.8%,躯干部手术6例,占18.2%。

瘢痕24例,占72.7%,秃发6例,占18.2%,毛痣3例,占9.1%。

病变面积最小6cm2,最大28cm2,平均12cm2。

1.2材料:制式扩张器或自制简易扩张器
1.3方法
1.3.1简易扩张器的制作:根据病变大小截取医用橡胶手套的一个或多个指套与去掉针头的头皮针相连,丝线捆绑固定即可。

1.3.2即时皮肤扩张术:向创面或病损一侧或两侧做皮下分离,形成一个腔隙,放入皮肤扩张器,用粗线拉拢缝合或与深部组织固定。

用注射器向扩张器内注入生理盐水,至表面皮肤变白发硬,维持20~30min后抽出部分水,使皮肤恢复血供,3min后重新注水至皮肤变白发硬;如此反复操作至扩张出的“额外”皮肤够用为止。

1.3.3切除病变,用扩张出的“额外”皮肤覆盖创面,分层缝合。

2结果
33例手术全部Ⅰ期关闭伤口,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血肿,皮肤坏死发生。

皮肤感觉正常。

30例伤口瘢痕不明显,3例瘢痕稍宽,但无瘢痕增生。

外观令人满意。

3典型病例
病例1:男性,35岁,外伤导致面部色素沉着2年。

体检见左颧部有一片不规则的色素沉着区,颜色为淡蓝色,面积约10cm2,最宽处约2.5cm,诊断为外伤性文身。

在颧骨的外侧皮下置入1个50ml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第一次注水20ml后皮肤变白,停止注水,维持约20min后抽出5ml水后皮肤颜色恢复正常,重复注水两次后扩张器注满。

取出扩张器后切除病变,分层缝合切口,切口无张力,伤口愈合好。

随访2年伤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

病例2:男性,12岁,左臂烫伤后瘢痕增生3年,伴瘙痒。

瘢痕呈T形,两边长度分别为6cm和4cm,最宽处约2.5cm。

先将瘢痕切除,向创面两侧做皮下分离后置入一个50ml皮肤扩张器,将两侧皮肤用粗线拉拢缝合,反复注水扩张四次后切口皮肤张力减小,取出扩张器,分层缝合皮肤,伤口愈合好,瘢痕不明显。

病例3:男性,9岁,额部先天性黑痣9年,初为米粒大小,后逐年增大,就诊时约有6cm2大,因病变距离眉毛较近,为避免眉毛移位准备分次切除,并行术中即时扩张。

在病灶旁边皮下分离出腔隙后放入一个用手套制成的简易扩张器,缝合切口后注水至皮肤发白,维持20min后抽出部分水使皮肤颜色恢复,休息3min后再注水扩张,反复扩张3次后皮肤张力减小,取出扩张器,切除大部分病变,切口无张力缝合,眉毛无移位。

4讨论
4.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一些涉及头面部,甚至体表其他部位的整形手术,患者也都提出术后应达到的美容效果的要求,希望不留痕迹,这就要求我们在关闭创面时尽量减少瘢痕的产生,尽量不用植皮的方法,而皮肤整复术中运用即时扩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通过即时扩张可以降低切口张力,为良好愈合创造条件,减少瘢痕的形成。

4.2当患者因各种原因出现皮肤缺损形成创面时,最简便、最经济、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拉拢缝合。

如果创面较大,不能直接缝合,则需要采取植皮,局部皮瓣、远位皮瓣、皮管、带血管蒂皮瓣等组织移植的方法治疗。

植皮就需要取皮,这就又增加了一个创面,修复效果也难如人意:用局部皮瓣就需要增加附加切口,剥离范围较大,创伤大:远位皮瓣和皮管都存在断蒂的问题,操作烦琐,耗时长:带血管蒂皮瓣需显微外科操作,技术要求高,费用高,风险高。

皮肤软组织即时扩张术,通过皮肤扩张产生出“额外”皮肤,为拉拢缝合创造条件,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附加切口,皮肤质地与受区最接近,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4.3皮肤术中即时扩张较常规的皮肤扩张有很多优点,它的治疗时间短,手术次数少,并发症少,患者的痛苦小,费用少。

因此,如果条件适宜应尽量选择即时扩张术。

对于准备分次切除的病变尤其适用皮肤术中即时扩张,通过扩张可以减少切除的次数,并使切口愈合良好。

就象本文的病例3,如果不经过皮肤
扩张切除病变就需要两次手术,切口瘢痕还需要修整一次;通过皮肤扩张第一次手术就已把大部分病变切除,二次手术时切口张力不会很大,能够达到良好愈合,不需再次手术修整瘢痕,因而减少了手术次数。

4.4术中即时扩张所产生的额外皮肤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周围皮肤的移行蠕变,扩张器对周围组织的挤压以及组织中粘多糖和液体的脱水。

病理学检查光镜下可见表皮层变薄,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偶见弹力纤维断裂。

近些年来,皮肤扩张术的研究工作已经深入到了细胞分子水平,我们相信,随着基础理论的不断完善,必将推动皮肤扩张术进一步发展。

4.5由于术中即时扩张所能产生出的“额外”皮肤是有限的,所以在应用时要选择好适应证。

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营养状况以及术区的局部解剖结构等因素对皮肤的质地都会产生影响,而皮肤扩出量的多少取决于被扩张皮肤的面积、质地以及局部解剖结构和扩张的总时间,所以在估计额外皮肤的扩出量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4.6进行皮肤术中即时扩张时有几点注意事项,如为外伤造成的皮肤缺损,创面一定要做好清创工作,以保证Ⅰ期愈合:溃疡创面要符合关闭条件;准备放置扩张器的部位深层要有骨组织衬托,以保证皮肤软组织的扩张;缝合时要做好减张缝合,这一方面可以减少扩张出的皮肤的回缩,降低切口的张力,另一方面维持皮肤在一定张力下可以促进皮肤软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起到常规皮肤扩张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切口的张力;术后早期术区要加压包扎以外力降低切口张力及维持术区皮肤张力以预防瘢痕增生或增宽。

4.7使用自制的简易扩张器进行扩张有很多优点,首先制造成本低廉,可以为患者节约费用;其次简易扩张器使用灵活,不受病变部位、形状、大小的限制;第三简易扩张器的制作方便、简单,易于推广,可以为广大基层单位使用,社会效益显著。

一个指套制成的简易扩张器至少可以注水300ml,完全可以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