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优质课一等奖共20页文档

合集下载

虽有嘉肴教学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虽有嘉肴教学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第3页
朗诵
——体会韵律美。(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
虽有嘉肴 1、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fú]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3、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
第12页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利用类比。为了叙述“教学相长”道理,首先以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叙述。 ③引用叙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叙述 更有说服力。
第13页
补充
对比、类比差异
第14页
对比、类比差异
对比
类比
特征
比较事物 是相反、相正确
比较事物 是相同、类似
目标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差异
展现事物间共性
举例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理。
第15页
总结
虽有佳肴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相关文学常识,积累 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了解教与学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相互促进。
第2页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 经典著作,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选 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zhuàn]。是 五经之一。
其中《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 上最早一篇专门叙述教育和教学问题论 著。

《虽有嘉肴》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

《虽有嘉肴》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
选取《诗经》中一些与饮食相关的诗篇,与课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时代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观念和表达方式。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美食主题
选择一两篇现代文学作品,如汪曾祺的《五味》、唐鲁孙的《中国吃》等,与 课文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受现代文学中的美食主题和表达方式。
现代社会中“佳肴”的意义
01
佳肴与生活质量
角色扮演:模拟古代宴会场景
场景布置
教师提供古代宴会场景的 描述和道具,学生分组进 行场景布置。
角色分配
每组学生分别扮演主人、 宾客、厨师等角色,模拟 古代宴会的场景。
表演与互动
学生按照角色设定进行表 演,展示古代宴会的礼仪 、饮食文化等方面。
分享交流:各组展示讨论成果
小组报告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向全班 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包括对“ 佳肴”的理解、古代宴会场景的
阐述佳肴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人们对佳肴 的追求和品味,引导学生思考佳肴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03
02
佳肴与文化传承
探讨佳肴作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在现代社会 中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 和传承意识。
佳肴与跨文化交流
分析佳肴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佳肴特色和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 流能力。
鼓励与期望
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期 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力和自信心。
谢谢聆听
《虽有嘉肴》公开课 优质课ppt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虽有嘉肴》简介
01
《虽有嘉肴》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散文,通过描述美食之 美,引申出对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虽有佳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虽有佳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课堂练习〔难点稳固〕六、难点稳固
1.对本课知识点进展脉络梳理。

讲解: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引用?兑命?的话“学学半〞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文章中最能够表达学习重要性的句子是“教学相长〞和“学学半。


2.讨论:作者是怎么论述教与学的关系的?〔举手答复〕
明确: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最后引用?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自由发言:在生活中如何通过“教学相长〞让自己的学习得到提高?〔自由讨论,举手答复〕教师举例如:“教学相长〞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方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响。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说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说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小结
?虽有佳肴?用“教学相长〞说明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

我们在学习中可以与同学合作交流,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方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如果他能明白,说明自己也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我们就应“知困〞而“自强〞,继续学习。

所以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虽有嘉肴》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x(2024)

《虽有嘉肴》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x(2024)

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 力和合作精神。
6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2024/1/30
7
教材分析与选用
01
02
03
教材版本
选用人教版《虽有嘉肴》 课文,该版本注重传统文 化传承,内容详实,适合 中学生阅读。
2024/1/30
教学内容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句式结构、文化背景等,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 涵。
革提供有力支撑。
追求卓越教学品质
教师需要追求卓越的教学品质,关 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意见,不 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
效果和质量。
2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1/30
27
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 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
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将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打破学科壁 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应用
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将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 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促进教育 教学的现代化。
2024/1/30
21
激励机制完善
01
02
03
04
目标激励
设定明确的团队和个人目标, 通过目标导向激发教师的积极
性和创造力。
物质激励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机 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贡
献给予相应的物质回报。
精神激励
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等方 式,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成就
感,提高工作热情。
发展激励
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和晋 升机会,鼓励教师不断追求进

部编语文八下《22虽有嘉肴》[吴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语文八下《22虽有嘉肴》[吴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1 22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天津市微山路中学吴娜2018年6月【学习目标】1.诵读训练,积累文言字词。

2.小组译读课文,合作理解内容。

(重点)3.联系实际品读课文,理解写法和论述的道理。

(难点)【学情】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一般,文言积累较少,文言语感较差,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种方式的朗读,达到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的目的。

【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课前预习】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戴圣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书法欣赏:老师创作的书法《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篇。

2.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明确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译读课文,合作理解内容。

(重点)3.品读课文,理解写法和论述的道理。

(难点)二、初读课文预习检测(一)资料助读1.课文节选自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_______________的论著。

《礼记》又叫《》。

与《》《》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了修身做人的准则。

2.《礼记》______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____________(作者)编撰。

_______,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字次君,世称__________,西汉梁国人。

(二)字音检测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yuè)命学(xiào )学半三、诵读课文疏通文意(一)读出停顿。

2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部编语文八下《22虽有嘉肴》吴老师市一等奖

部编语文八下《22虽有嘉肴》吴老师市一等奖

部编语文八下《22虽有嘉肴》吴老师市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该文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一个嘉肴的传说,寓意着“教学相长”的道理。

文章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学习的过程和教学的方法,强调了教与学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2. 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对话的形式,体会作者运用寓言故事阐述道理的方法。

3. 能够领悟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难点: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对话的形式,体会作者运用寓言故事阐述道理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道美味的嘉肴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嘉肴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的寓意。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对话的形式,体会作者运用寓言故事阐述道理的方法。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典型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嘉肴的传说通过一个嘉肴的传说,寓意着“教学相长”的道理课文结构分析寓言故事对话形式阐述道理重点词语与句式示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概括课文《虽有嘉肴》的故事情节。

答案: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嘉肴的传说,通过一个人品尝嘉肴的经历,寓意着“教学相长”的道理。

《虽有佳肴》优质课教学一等奖

《虽有佳肴》优质课教学一等奖

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
经历去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但七年级的 学生有强烈的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另外,七年级的学生正 处青春期,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 达个人观点的愿望。所以,本节课我会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 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 的点拔以及引导。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翻译课文,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教与学的关系。 难点教学方法 诵读法
〔同学们,我们通过刚刚几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对课文内容根本掌握了, 接下来,我们再齐读一遍以熟悉内容〕 〔三〕理解文意----划分文章构造层次,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跟着教师对文章段落进展划分,理解每一个段落想要表达的意思,弄明白 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2.梳理文章层次之后,再次熟读课文,注意断句,有感情的朗读。 读完后,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个问题: 〔四〕研讨----到达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这 一目标 【提出问题】1、你觉得课文哪句话是在下结论?〔你能否找到文章的中心观 点句?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这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旨在把握短文核 心观点〕 【明确】教学相长也。师归纳----“教学相长〞的本意是指教师自身的学习 是一种学习,他教诲别人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学习。由于这两种学习活动的 相互推动,才使得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提倡一方面必须向书本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发现自己在知识积累上的缺陷和缺乏,使自己不断进步,这是 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 己还有给学生讲不明白的问题,即“知困〞,才能不断勉励自己,提高自身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9〕学学半〔教;学习〕
〔刚刚我们掌握了重点字词的意思,现在我们来翻译短文,我们把任务分

2024年度《虽有嘉肴》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2024年度《虽有嘉肴》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示范
通过举例、模拟等方式,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 章中的知识点和技巧,提 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0
03
CATALOGUE
互动环节设计与实践
2024/3/23
11
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01
分组并确定小组长,确 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 论。
2024/3/23
02
提供讨论主题和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 内涵。
《虽有嘉肴》优质课一等 奖课件
2024/3/23
1
CATALOGUE
目 录
2024/3/23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互动环节设计与实践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课堂活动与成果展示 • 课程反思与改进建议
2
2024/3/23
01
CATALOGUE
课程背景与目标
3
《虽有嘉肴》背景介绍
对于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授课方 式,如增加互动环节、引入实际案例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
2024/3/23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 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5
展望未来,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设计
教师可以在未来的课程设计中,更加 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从学生的角 度出发,设计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课 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写作特点
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善于运用比喻 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说服 力和感染力。
2024/3/23
9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示范等
讲解
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 式进行详细解释,帮助学 生理解文章内容。
2024/3/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