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课时找质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找质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找质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找质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倍数与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这一内容的学习,既可以巩固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又为后续学习分解质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质数与合数,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中体会质数与合数的特点。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
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整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并且对倍数与因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理解。
同时,学生在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时,可能会出现错误,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
教三、教学目标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认识质数与合数,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活动,经历找质数与合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在判断质数与合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教学难点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的本质。
教五、教法学法法学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发现质数与合数的特点。
讲练结合法: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及时进行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学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合作交流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共同提高。
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小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这些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大家动手试一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5课时 找质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5课时找质数|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3单元第5课时,主要内容是找质数。
在这一课时中,学生将通过探索,理解质数的含义,并学会找出一个范围内的所有质数。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质数的含义,教学重点是学会找出一个范围内的所有质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教学PPT以及一份质数列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学生讲一个关于质数的故事,引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质数的含义:接着,我会用PPT展示质数的定义,并通过例子让学生理解质数的概念。
3. 找质数: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找出一个给定范围内的所有质数,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筛选。
4. 例题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适时地出示一些找质数的例题,并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找质数。
5.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质数的定义和找质数的方法,我会设计如下的板书: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自然数。
找质数的方法:1. 先列出给定范围内的所有自然数;2. 筛选出只有两个因数的数;3. 剩下的就是质数。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找出20以内的所有质数。
答案:2, 3, 5, 7, 11, 13, 17, 19。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质数的定义和找质数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去探索更多的质数,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二、讲解质数的含义三、找质数在学生理解了质数的定义后,我会让他们分组,每组找出一个给定范围内的所有质数。
这个环节是我教学中的难点。
因为找质数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方法,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比较困难。
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筛选。
《找质数》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找质数》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找质数》篇1【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的第5节“找质数”。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3,5的倍数特征以及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奠定基础。
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结合具体活动,认识、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并能运用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通过教材提供具体的操作材料,实现了学生活动式课堂的学习生活,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有利于教师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体,以合作学习为学习形式,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感受探索的过程。
首先让学生感觉到有不同类的存在,分类的标准是因数的个数,在活动中感受因数个数不同,把数分为不同种类的数,是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找到因数个数的特征,并把因数个数作为分类的标准,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分析】为了了解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做了一个前测,调查问卷是这样的:下面的数学名词,按你知道的程度画符号。
结果显示: 10人根本没听说过“质数”这个词,15人听说过,但不是很明白。
其余16人认为自己已经知道质数是怎么回事了,9人认为自己非常理解。
所以在质数合数概念呈现之后,我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问题,给出1~20个数,让学生重新认识这些数,并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这个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时空,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实现自己的学习过程,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辨析中,明确概念、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1.通过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因数个数是自然数分类的标准,理解和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2.通过操作活动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情推理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了解质数研究的历史和学生感受多个角度认识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北师大5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找质数

北师大5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找质数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质数的概念,能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1.质数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教学难点:1.质数与合数的区分。
2.100以内质数的查找方法。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哥德巴赫猜想”吗?这个猜想与质数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质数。
2.提问:什么是质数?你们能举个例子吗?二、新课讲解1.讲解质数的概念: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叫做质数。
2.举例说明:2、3、5、7、11等都是质数。
3.讲解判断质数的方法:排除1和合数;用2到这个数-1的所有自然数去试除,如果都不能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质数。
4.学生练习判断质数:让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判断一些数是否为质数。
三、找出100以内的质数1.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可以把100以内的自然数写成表格,然后逐个判断是否为质数。
2.学生分组合作:每组发一张表格,让学生在表格中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质数的概念、判断方法以及100以内的质数。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后,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找出200以内的质数。
2.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亮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清晰,举例生动,易于学生理解。
3.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不足: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后作业讲解不够详细。
2.部分学生对于质数与合数的区分仍存在困惑。
改进措施:1.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时间。
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解决学生的疑问。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环节“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数是我们经常用的吗?比如1、教师提问:2、3、4……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数有什么特别的性质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种特别的数——质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5:找质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5:找质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单元-5:找质数》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质数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各种方法找出一定范围内的质数。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质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在学习质数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特殊情况的理解存在困难,如2是质数吗?1是质数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质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定范围内的质数。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质数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2.能够找出一定范围内的质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质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数学概念。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掌握质数的判断方法。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质数的定义、判断方法、实例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质数和合数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判断。
3.计数器: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计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这些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通过实例引入质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质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质数的概念。
同时,解释2是质数,1不是质数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找出一定范围内的质数。
每组负责一个范围内的质数查找,并记录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学生找出的质数,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这些数是质数。
引导学生通过判断方法来验证质数。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质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找质数(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找质数(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在数学教学中,质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也会出现有关质数的知识点。
除了掌握质数的定义和性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找质数的方法。
本篇教学设计主要面向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旨在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出一个数是否为质数,并且能够掌握找质数的常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道质数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一个数是否为质数;3.掌握找质数的常用方法;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内容1.质数的定义和性质;2.找质数的方法;3.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从质数的定义和性质入手,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质数的概念。
质数的定义质数指的是只能被1和自己整除的自然数。
例如,2、3、5、7、11等数字都是质数。
质数的性质•质数大于1;•质数没有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的因数;•除了2以外的质数都是奇数;•一个合数(除了1和其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可以分解成几个质数的乘积,而这几个质数是唯一的。
2. 学习找质数的方法方法一:试除法试除法是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找质数方法。
对于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不能被2~(n-1)之间的任何一个自然数整除,那么n就是质数。
例如,如果要判断23是否为质数,则最好的方法是将23除以2~22之间的每一个自然数,一旦发现有一个数能整除23,就可以停止计算了。
方法二: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是一种比试除法更快捷、更有效的方法。
我们可以先找到一个小于该数的质数,然后把这个数与这个质数相除,如果商仍是质数,则继续循环这个过程,直到商不是质数为止。
例如,如果要分解24的质因数,首先找到最小的质数2,将24除以2,得到12,继续将12分解成3×4,4分解成2×2,因此24的质因数就是2×2×2×3。
这个过程也叫做因数分解。
3. 练习题1.按照试除法判断下列整数是否为质数:13、24、31、45、53、61;2.用分解质因数法分解出下列自然数的质因数式:36、72、89、121。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质数公开课教学设计.doc.

问题导学
一、请写出下列这些数的所有因数。
1618
2426
请你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二、我来试一试:
通过预习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
三、通过预习请举出几个质数和合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我的问题: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10页的内容,用颜色笔在导学案和课本上进行标注。
3、一个三位数,百位上是最小的质数,十位上是最小的合数,个位上是10以内最大的合数。我是
4、两个数的和是20,积是91,这两个数可能是
教师评价:你得了()颗★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内容:质数和合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大家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收获与
叫做质数。
叫做合数。
探究点二:下面那些数是合数?那些数是质数?
2 15 9 31 49 57 64
说说你的方法?
自我评价:我得了()颗★
组内评价:你得了()颗★
展示提升
1是质数还是合数?
达标测评
一、独立思考下面各数,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
2,4,7,10,11,15
质数:合数:
二、判断。
1、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2、因为3是质数,所以3没有因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找质数》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学生姓名
执教人
使用时间
编号
班级
课题
《找质数》
课型
学习
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找质数》(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 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实验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优化教学组织: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提高课堂组织的紧凑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全面评价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培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质数的基本概念、特点、案例分析等。
强调质数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质数。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质数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1. 质数的定义:质数是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 实践操作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计算、画图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展示质数的定义和找质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 教师准备一些质数和非质数的例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质数的定义。
2. 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质数的定义和找质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② 质数的特点和应用:
- 质数有无限多个,且质数之间没有最大值。
- 质数在密码学、信息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RSA加密算法就是基于质数分解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第5课时找质数
[教学内容]
找质数(第39-40页)
[教学目标]
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3、知道100以内的质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与合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小正方形若干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找因数”,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找因数的方法有哪几种?
拼长方形和想乘法算式。
今天我们一起来形容找质数的方法。
二、讲授新知
1、用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拼法。
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拼一拼,边拼边填写书上的表格。
2、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小正方形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为什么?”
3、揭示质数、合数的意义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发现特征,并把几个自然数分类,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有的数的因数就只有两个,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因数是1和它本身,而有的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
总结概念: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从概念出发理解“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三、应用概念,讨论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1、尝试判断:
2、8、9、1
3、51、37、91、52 是质数还是合数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组织交流“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归纳方法:
数,这个数就是质数。
四、巩固应用
第1题:用“筛法”找100以内的质数。
引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地操作、观察和交流,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介绍这种方法是两千多年前希腊数学家提出的研究质数的方法,称为“筛法”。
现在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种操作方法可以编成程序让计算机进行操作。
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第2题:
本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探索规律。
第(1)、(2)题,学生会发现这些质数都分布在第1列和第5列,为什么?
引导观察:因为2,4,6列除2外,其他数都是2的倍数,这些数除1和本身外还有2这个因数,所以不是质数。
第3列的数除1和本身外还有3这个因数,所以不是质数。
第(3)题理由:用6除一个大于6的自然数,如果余数是0、2、4,这个数肯定是2的倍数;如果余数是3,这个数肯定是3的倍数。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找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就叫合数。
一个数只有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