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院感细菌培养操作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院感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于检测医疗机构中细菌感染的方法。

它通过培养和鉴定细菌样本,可以匡助医疗机构监测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一、实验室准备1. 实验室应具备洁净、无菌的工作环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包括琼脂、营养琼脂、血琼脂、大肠埃希菌选择性琼脂等。

3. 准备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实验器材。

二、样本采集和处理1. 从医疗机构中采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相关样本,如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样本污染。

3. 对于血液样本,应先进行血液培养,以便检测细菌感染的情况。

三、细菌培养1. 将样本分别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上,包括营养琼脂、血琼脂等。

2. 根据需要,可以添加抗生素或者选择性培养基,以筛选特定的细菌。

3. 将接种好的培养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普通在37摄氏度下培养。

4. 定期观察培养皿中的细菌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的数量、形态和颜色等特征。

四、细菌鉴定1. 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其他特征,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

2. 采用进一步的鉴定方法,如生化试验、药敏试验等,确定细菌的种属和特性。

3. 可以利用鉴定试纸、试剂盒等快速鉴定方法,加快鉴定的速度和准确性。

五、数据分析和报告1. 对于每一个样本,记录细菌的种类、数量和鉴定结果。

2. 分析细菌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评估院内感染的风险。

3. 根据实验结果,及时向医疗机构提供报告和建议,匡助制定感染控制措施。

六、质量控制1. 定期进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包括培养基的质量检测、实验操作的准确性验证等。

2. 参加外部质量评估,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院感细菌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方法,可以匡助医疗机构监测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风险。

通过严格的实验室准备、样本采集和处理、细菌培养、鉴定以及数据分析和报告,可以提供准确的细菌感染情况和建议,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院感细菌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医疗机构中的细菌感染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细菌培养的标准格式,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步骤、结果和讨论等内容。

一、实验目的院感细菌培养的目的是检测医疗机构中的细菌感染情况,为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培养和鉴定细菌,可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和数量,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培养基:如血琼脂、肠道培养基等。

- 细菌培养物:来自医疗机构中的患者标本,如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

- 培养皿:如琼脂平板、斜面琼脂培养物等。

- 培养箱:用于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 培养皿标签、标本袋等。

2. 实验方法:- 标本采集:按照规范的标本采集程序,采集来自患者的标本。

- 标本处理:将标本送至实验室后,进行初步处理,如离心、过滤等。

- 细菌分离:将处理后的标本取少量涂布于培养皿上,采用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

- 培养条件: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箱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进行培养。

- 细菌鉴定:根据细菌的形态、生理特性和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定。

- 结果记录:记录培养皿上出现的细菌种类和数量。

- 结果解读:根据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判断感染的程度和类型。

- 讨论和建议: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相应的感染控制建议。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培养皿、培养箱等实验材料。

- 检查培养基和培养箱的质量和消毒情况。

- 校准培养箱的温度和湿度。

- 检查实验室的无菌条件和消毒情况。

2. 标本采集和处理:- 按照规范的标本采集程序,采集来自患者的标本。

- 将标本送至实验室后,进行初步处理,如离心、过滤等。

3. 细菌分离和培养:- 取少量处理后的标本,用无菌的匀涂棒均匀涂布于培养皿上。

- 使用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如血琼脂培养基、肠道培养基等。

- 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箱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进行培养。

4. 细菌鉴定:- 根据培养皿上出现的细菌形态、生理特性和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定。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教材教学课件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教材教学课件
形态不够清晰。
液体稀释法
01
02
03
操作步骤
将待测样品进行系列稀释, 选择适宜稀释度的菌液接 种到液体培养基中,放入 恒温摇床中振荡培养。
注意事项
稀释过程中要确保无菌操 作,选择合适的稀释度以 避免菌液过浓或过稀。
优缺点
液体稀释法适用于细菌计 数和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 敏感性,但操作相对繁琐。
其他特殊培养方法
常见污染来源及预防措施
污染来源
空气、水、培养基、操作工具等
预防措施
定期清洁消毒实验室、使用无菌操作技术、选用优质培养基和试剂等
02 常规细菌培养方法
平板划线法
操作步骤
在无菌操作台上,用接种环沾取少量菌 液,在平板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然后 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注意事项
优缺点
平板划线法简单易行,但划线区域容 易干燥,影响细菌生长。
BSL-1级
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非致病性球菌、杆菌等。要求实验室具 备基本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如门禁系统、生物安全柜等。
BSL-2级
适用于对人类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如流感病毒、沙门氏菌等。要求实验室 除满足BSL-1级要求外,还需具备更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如负压实验室、高效过滤 排风装置等。
手卫生规范培训和宣传推广
手卫生规范
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等操作规范。
培训和宣传推广
通过培训、宣传海报、宣传视频等多种形式,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促进手卫生规范的落实。 同时,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手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06 实验室安全与废弃物处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划分及要求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院感细菌培养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对院内感染相关的细菌进行培养和鉴定的过程。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感染的疾病。

细菌培养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技术,通过培养细菌样本,可以确定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为医疗机构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一、培养基的准备1.1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根据需要培养的细菌种类和目的,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营养琼脂、大肠杆菌肉汤、血琼脂等。

1.2 培养基的制备:按照培养基的使用说明书,准确称取相应的培养基粉末,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或者生理盐水,充分搅拌溶解,然后进行高压灭菌。

二、样本的采集和处理2.1 样本的采集:根据需要进行细菌培养的部位和类型,采集相应的样本。

常见的样本包括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等。

2.2 样本的处理:将采集到的样本转移到无菌容器中,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处理。

根据样本的特点,可以进行离心、稀释等处理,以获得合适的培养物。

三、细菌的培养和鉴定3.1 培养:将处理后的样本接种到已经准备好的培养基上。

根据细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氧气含量等。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3.2 鉴定:根据培养结果,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等特征,并进行初步鉴定。

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进行革兰氏染色等常见的鉴定方法。

对于需要进一步鉴定的细菌,可以进行生化试验、份子生物学检测等。

四、结果的分析和报告4.1 菌落计数:根据培养结果,对菌落进行计数。

可以使用计数板、显微镜等工具,将菌落的数量进行统计。

4.2 结果的分析:根据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结果的分析。

判断是否存在院内感染相关的细菌,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4.3 报告的编写:将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样本信息、培养结果、鉴定结果等内容。

报告应准确、清晰,并按照医疗机构的规定进行格式的规范。

五、质控措施5.1 培养基的质控:定期对所使用的培养基进行质控,包括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效果等。

《细菌的培养方法》课件

《细菌的培养方法》课件
《细菌的培养方法》PPT 课件
细菌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本课件将介绍细菌培养的各种方法和技 巧,以及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条件和控制。
培养基的选择
培养基的种类和配方
了解不同种类和配方的培养基,选择适合特定细菌的培养基。
不同细菌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
掌握不同细菌所需的营养成分,为其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3
接种
学习不同接种方法,将细菌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生长。
4
培养箱的使用
了解培养箱的操作和使用技巧,提供稳定的培养环境。
常见细菌的培养方法
普通细菌的培养
介绍培养常见细菌的 方法和技巧,如大肠 杆菌等。
必需营养物细菌 的培养
了解必需营养物细菌 的培养方法,满足其 特殊的营养需求。
厌氧菌的培养
掌握培养厌氧菌的技 术,为其提供合适的 生长环境。
培养技术
1 纯培养
学习如何进行细菌的纯培养,以获得纯净的 细菌培养物进行研究。
2 混合培养
了解混合培养技术,用于培养多种细菌共存 的环境。
3 原代培养
学习如何进行原代培养,从样品中分离出单 个细菌菌落进行培养。
4 经过子代培养
掌握细菌的连续培养方法,保持菌株的稳定 性和可用性。
培养条件的控制
温度
难以培养细菌的 培养
解决难以培养细菌的 挑战,探索新的培养 方法和技术。

细菌培养的实际应用
探索细菌培养在科学研究、医学和工业中的实际应 用。
细菌培养的限制和进展
讨论细菌培养所面临的限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和 创新。
了解细菌对温度的适 应性,并控制培养环 境的温度以促进生长。
pH值
掌握细菌生长所需的 最适pH范围,并调节 培养基的酸碱度。

院感细菌培养操作

院感细菌培养操作

1.目的: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较集中,抵抗力低的人群密集的地方,加之化疗、放疗等手段的采用,影响病人免疫机能下降,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耐药菌株增多,菌群失调,以及先进医疗仪器广泛应用等原因,增加消毒灭菌的难度,致使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医疗实践的严重障碍,直接影响医疗效果。

进一步规范院内感染监测标本的程序,更好、更快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设备、试剂与材料VITEK 2 compact鉴定药敏分析系统VITEK 32鉴定药敏分析系统美国FORMAⅡ级生物安全柜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恒温培养箱各种培养基革兰氏染色液触酶试剂氧化酶试剂移液器无菌吸嘴3.院感标本采集3.1空气的采样3.1.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3.1.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1.3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三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3.1.4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

3.2物体表面采样3.2.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3.2.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则取100cm2。

3.2.3采样方法用5×5 cm2的标准来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无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支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3.3医护人员手采样3.3.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3.3.2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枝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 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和分析细菌的生长、代谢和遗传特性。

院感细菌培养是指在医疗机构中采集和培养的与院内感染相关的细菌。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细菌培养的标准格式,包括材料和方法、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一、材料和方法:1. 材料:- 高纯度琼脂糖培养基- 纯化水- 细菌菌株样本- 无菌培养皿- 无菌吸管- 灭菌铁针2. 方法:- 准备琼脂糖培养基:按照说明书将适量的琼脂糖溶解于纯化水中,并加热至彻底溶解,然后将溶液分装至无菌培养皿中。

- 样本采集:从疑似院感患者的感染部位采集样本,使用无菌吸管将样本转移到无菌培养皿中。

- 培养基接种:使用无菌铁针将样本均匀涂抹在琼脂糖培养基表面。

-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皿倒置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37摄氏度,并保持恒湿环境。

- 培养时间:根据细菌的生长特性和实验目的,培养时间可设定为24小时至72小时。

- 观察和记录:在培养过程中,观察细菌的形态、颜色和数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台面,穿戴好实验室必要的防护设备,如实验手套和口罩。

2. 准备琼脂糖培养基:按照上述方法准备好琼脂糖培养基,并分装至无菌培养皿中。

3. 样本采集:使用无菌吸管采集疑似院感患者的样本,将样本转移到无菌培养皿中。

4. 培养基接种:使用无菌铁针将样本均匀涂抹在琼脂糖培养基表面。

5.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皿倒置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37摄氏度,湿度保持在适宜范围。

6. 培养时间:根据实验目的和细菌的生长特性,设定适当的培养时间,通常为24小时至72小时。

7. 观察和记录:在培养过程中,定期观察细菌的形态、颜色和数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8.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和数量,进行初步的结果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院感细菌。

9.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关于院感细菌的结论,为后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三、结果分析: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根据细菌的形态、颜色和数量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院感细菌。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院感细菌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医疗机构内的细菌感染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细菌培养的标准格式,包括材料和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内容。

一、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培养基: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

- 样本:从医疗机构内采集的临床标本,如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

2. 实验仪器:- 培养皿:用于接种和培养细菌的平底玻璃或者塑料培养皿。

- 灭菌器:用于灭菌培养器具和培养基。

- 培养箱:用于维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 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菌形态和结构。

3. 实验步骤:1) 样本采集:从临床标本中采集适量样本,注意避免外界污染。

2) 样本处理:将样本转移到无菌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3) 接种培养基:取一定量的稀释后的样本,均匀涂布在含有琼脂的培养基表面。

4) 培养条件: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箱中,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5) 培养时间:根据不同的细菌种类,培养时间可在24小时至数天之间。

6) 细菌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皿中的细菌形态和结构。

二、结果和讨论1. 结果记录:- 细菌种类:根据细菌形态和结构,记录不同细菌种类的存在与否。

- 细菌数量:根据培养皿上的菌落数目,记录不同细菌的数量。

- 细菌特征:观察细菌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记录细菌的特点。

2. 结果分析:- 细菌感染情况:根据细菌种类和数量,分析医疗机构内的细菌感染情况。

- 感染源追踪:通过比对细菌特征,追踪细菌感染的可能源头。

- 细菌耐药性:对细菌进行进一步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评估细菌的耐药性。

3. 讨论和建议:- 细菌感染控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相应的细菌感染控制措施和建议。

- 抗生素使用策略:根据细菌耐药性测试结果,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策略。

- 实验改进:根据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实验改进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材料和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内容,我们可以准确记录和分析医疗机构内的细菌感染情况。

这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较集中,抵抗力低的人群密集的地方,加之化疗、放疗等手段的采用,影响病人免疫机能下降,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耐药菌株增多,菌群失调,以及先进医疗仪器广泛应用等原因,增加消毒灭菌的难度,致使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医疗实践的严重障碍,直接影响医疗效果。

进一步规范院内感染监测标本的程序,更好、更快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设备、试剂与材料2.1 VITEK 2 compact鉴定药敏分析系统2.2 VITEK 32鉴定药敏分析系统2.3美国FORMAⅡ级生物安全柜2.4显微镜1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2.5酒精灯2.6接种环2.7恒温培养箱2.8各种培养基2.9 革兰氏染色液2.10触酶试剂2.11氧化酶试剂2.12移液器2.13无菌吸嘴3.院感标本采集3.1空气的采样3.1.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2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3.1.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1.3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三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3.1.4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

3.2物体表面采样3.2.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3.2.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则取100cm2。

3.2.3采样方法用5×5 cm2的标准来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无菌规格3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支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3.3医护人员手采样3.3.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3.3.2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枝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 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4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检。

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计算。

3.4医疗用品采样3.4.1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3.4.2采样方法右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用品,如输液(血)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取其中的一部分放培养液中培养。

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3.5使用中消毒剂的采集3.5.1采样时间采取使用中的消毒剂。

3.5.2采样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注5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射器抽取1ml被检样品,加入10ml稀释液混匀。

(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灭菌生长盐水;对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于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对于醛类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0.3%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3%(w/v)吐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的残效作用。

)3.6内镜的采样3.6.1咽喉镜、支纤镜用10ml戊二醛中和液冲洗内镜后,送检实验室。

3.6.2胃镜、消化镜、宫腔镜用10ml0.1%6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硫代硫酸钠中和液冲洗内镜后,送检实验室。

3.6.3鼻咽镜、过氧化氢消毒的腔镜类用10ml生理盐水中和液冲洗内镜后,送检实验室。

3.7透析液的采样用灭菌的空试管取透析液10ml送检。

4.院感标本的运送及交接签收4.1标本的采集4.1.1空气标本的采集由临床科室负责完成,标本采集完毕,由临床各科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标本安全送回实验室。

4.1.2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内镜等由院感科负责组织采样,在规定时间内将标本安全送达实验室。

7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4.2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4.3标本收回实验室后,将标本的信息登记在“院感监测登记本”上。

4.4微生物室工作人员的验收根据微生物室院感标本拒收标准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将拒收,立即退回给送检人员,指出问题,告知标本重取,所有拒收标本均需在《标本拒收记录本》上登记。

拒收情况如下:4.4.1空气培养平板数目击者不正确(房间小于30平方米做3个平板培养,房间大于30平方米做5个平板培养)。

4.4.2未注明标本采集科别、来源和培养目8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的。

4.4.3标本明显受污染。

5.检测步骤见本文件末面流程图5.1空气标本的检测5.1.1细菌室收到标本后,将标本编写当日日期,用平板压住验单,直接放入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

5.1.2有菌生长,则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检出。

5.1.3结果计算及菌落换算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50000N/AT,式中A——平板面积,cm2;T——平板暴露时间,min;N——平均菌落数,cfu/平皿。

即平皿上1个菌落等于空气中菌落数为157 cfu/m3 ,9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如果标本为3个点时换算=平皿上的菌落数×157÷点数。

5.2物体表面样本检测5.2.1细菌室收到标本后,将标本编号,振摇80次后,吸500ul于普通琼脂平板中,把平板摇均匀,放入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

5.2.2有菌生长,则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检出,如为儿科、爱婴区、新生儿科、儿科ICU 的标本时,还要排除沙门氏菌的检出。

5.2.3结果计算及菌落换算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 m2)=平皿上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A)/采样面积(cm2)。

采样液稀释倍数即是采集液总量与接种的10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采集液量之比值,即平皿上1个菌落等到于物体表面上菌落数为0.2cfu/cm2。

5.3医护人员手样本检测5.3.1将标本编号,振摇80次后,吸500ul 于普通琼脂平板中,如为儿科、爱婴区、新生儿科、儿科ICU 的标本时,加做一个HE平板,以监测沙门氏菌的检出。

把平板摇均匀,放入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

5.3.2有菌生长,则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检出。

5.3.3结果计算及菌落换算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 m2)=平皿上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A)/30×2(cm2),即平皿上1个菌落等到于物体表面上菌落数为11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0.33cfu/cm2。

5.4灭菌或一次性医疗用品样本检测5.4.1样本采集完成后,接种于肉汤培养基,置35℃培养箱培养7天,每天观察一次,培养基有混浊则转种普通平板继续培养,观察最后结果。

5.4.2有菌生长,则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结果报告是否检出细菌。

5.5使用中消毒剂5.5.1细菌室收到标本后,将标本编号,振摇80次后,吸500ul于普通琼脂平板中,如为儿科、爱婴区、新生儿科、儿科ICU 的标本时,加做一个HE平板,以监测沙门氏菌的检出。

把平板摇均匀,放入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

另接种于1个沙保劳培养基,置28℃培养12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箱培养7天,每天观察一次,观察最后结果。

5.5.2有菌生长,则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结果报告是否检出细菌及真菌。

5.5.3结果计算及菌落换算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cfu/ ml )=平皿上菌落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A)/采样体积(1ml),即平皿上1个菌落等于消毒剂中菌落数为10 cfu/ ml。

5.6灭菌效果监测5.6.1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嗜热脂肪芽胞杆菌菌片,放于溴甲酚紫蛋白胨水指示剂中,标本送检后,把里面的玻璃压碎,置于56℃培养箱培养48小时,如指示剂颜色为紫色,说明无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生长;如指示剂颜色为黄色则说明有嗜13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热脂肪芽胞杆菌生长。

5.6.2气体灭菌效果监测采用枯草芽胞杆菌菌片,放于溴甲酚紫蛋白胨水指示剂中,标本送检后,置于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如指示剂颜色为紫色,说明无枯草芽胞杆菌生长;如指示剂颜色为黄色则说明有芽枯草胞杆菌生长。

5.7内镜标本检测5.7.1将标本编号,用旋涡器充分震荡(振摇80次),取0.5ml,加入直径9CM的普通琼脂平板上,把平板摇均匀,放入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后计数,观察结果。

5.7.2有菌生长,则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检出。

5.7.3结果计算及菌落换算细菌菌落数/14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镜=平皿菌落数×205.8透析液样本检测5.8.1将标本编号,振摇80次后,吸200ul 于普通琼脂平板中,反平板摇均匀,放入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

5.8.2有菌生长,则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检出。

5.8.3结果计算:透析液细菌菌落总数=平皿菌落数×56.质量控制6.1做好培养基及样本采集液的质量控制,确保其无菌以及适宜于细菌的生长。

6.2标本采集严格按照采集要求进行。

15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6.3做好培养箱的温度控制。

7.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见下表16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17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7.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

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18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得检出沙门氏菌。

7.3医疗用品卫生标准7.3.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7.3.2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 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7.3.3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100 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