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应穿插渗透

合集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写作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写作教学
和写作风 马牛 不相 及 的两个方 面 , 甚至 在 课表 上把 课堂 区分 为
语文 和作 文 。这 实 际是在 潜意 识 中对语 文教 学 的误读 。 其 实 , 文才 是学 生作文 最 常用 , 直接 、 丰 富 、 典 型、 课 最 最 最
几 种主题 来 。借 助于课 文 教学 , 让学生 联想 , 中我们 都 我又 在雨 有 哪些情 思 ? 痛苦 的 , 福 的, 幸 快乐 的 , 的 , 学生 感悟生 活 。 悲伤 让
初 中学 生 受 年龄 的 限制 , 阅历 的 制约 , 对生 活 的理 解较 少 。 这样 , 写 作上 要求 学生 感 悟生 活 . 在 实际上 是有 些难 度 , 是 不 不
我喜 欢 独 自一个 在夜 里倾 听 细 雨的 声 音 , 开 台灯 , 色 打 黄
的灯 光 洒上 一 片温 暖 , 泡上一 杯香 茗 , 细地 品 , 细 静静 地 听 ……
问题 , 我们 教 师要 转 变观 念 , 清 阅读 教 学 和写作 教 学 的关 理
系 。 正把作 文教 学融 人到 阅读教 学 中去 。使 写作 知识 从课 文 真 中来 , 到作 文 中去 , 而不是 通 过 一周 挤 出一两 节 课孤 立地 去 进
叶圣 陶说 : “ 阅读 是 吸收。 写作是 倾 吐, 吐 能否 合 于法度 , 倾 显 然与 吸收有 密切 的联系 。” 阅读教 学要 成 为学 生语 文 审美 能力 提 升 的源 泉 。阅读 的基 础越深 厚 写 作 的根 基就 越 牢 固, 就 潜力 越 大 。学 生从 阅读 中懂得 , 鉴赏 , 验 审美 是 真正 的美 , 去 去体 在 阅读 课堂 的字斟 句酌 中发 出感 叹 :这个 词 , 句式 太好 了” “ 这个 。 在实 际 的 阅读 教学 中 , 们 常 用 “ 于读 书, 于作 文 ” 强 化 我 劳 逸 来 读书 的重要 性 。 课文 是学 生首 要读 的 , 阅读 的主体 。 是 我们 应充 分从课 文 的讲授 中去 品味语 文 的魅 力 ,不把 课文 当成任 务 , 而 是 写作 教师 的高效 教学 资源 。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这 样 的 名字 , 哪 一种植 物 给 自己 留下 了深 刻 的 印象 等 。学 生争着回答 : 哈 哈 树能 发 出哈 哈 大 笑 的 声 音 , 蜡 烛树 的树
枝 能 点着 , 醉草 中含 有酒 精 , 捕 蝇 草 能捉 虫 子 , 水 笛 荷 能发
出清脆 柔和 的笛 声 。此 时 , 我出 示各 种植物 的 图片 , 并 让学
具 体 的法 宝 。
篇 的 基本 方法 就显 得非 常重 要 。
常 见 的文 章结构 有并 列 式 、 总分 式 、 对 照式 、 递 进式 等 。
老舍先生写的《 猫》 就属于并列式。文章先写了“ 猫的
性 格 实在 有些 古怪 ” , 然 后写猫 “ 满月 的 时候 更可 爱” 。在 写 猫的性格古怪时 , 他 写 了猫 既 贪 玩 又 尽 职 , 既 温 柔 可 亲又 声 不吭 , 既 胆 小又 勇猛 。这篇 文 章 语言 幽 默 , 结构严谨 , 是 学 生学 习谋 篇布 局的 好例 子 。
习作讲坛
在 阅读教学 中渗透作 文教 学
河南洛 阳 市吉利 区实验 小学 ( 4 / 1 0 0 0 ) 权
写 作是 语文 教学 的重 点 ,也是 难点 。如 何突 破这 一难 点 呢 ?从读 写结 合人 手 , 在 阅读 教学 中渗 透作 文教 学 。


皇家 园林 。 再写 这 皇家 园林遭 到 了 英法 联 军 的任 意抢 掠和 破坏 , 最 后 被 一场 大 火烧 尽 … …两 部分 内容对 比 来写 不 仅 写 出 了我 国 劳动 人 民 的智 慧 , 也 写 出 了清 朝政 府 的腐 败 无 能, 激 发 了人 们 对 英法 联 军 、 清 政府 的愤 怒 , 从 而 增强 责任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
三、 变换 角度 对 课 文进 行 改 写 训 练
败俱伤 。 ”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 和写作 之间 的紧密关系 。把 阅读 教学和作 文教 学巧妙结合起来 , 在阅读教学 中渗透写作 训练 , 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 感悟 , 更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掌握写作
语 言 风 格 于一 体 的 佳 作 ,是 学 生 学 习 写
二、 利用课 文 的“ 空 白点 ” 进 行 续 写
训 练
还 可以让蒲松龄的《 狼》 开 口说话 , 讲讲它 对付屠户的计策 , 狼 的贪婪狡诈便 一 目了 然; 或把《 桃花源记 》 改成新 闻稿 , 将课堂 变成 《 东方 时空》 或《 焦点访 谈》 的节 目现 场, 以新 闻记 者参观桃 花源 、 采访 村 民的 形式再现课文 内容 , 使原本枯燥的文言文
写训 练
事, 或者 以孑 L 乙己自述的形式讲故事 。教 学《 老王》 后, 可让学生试 以老王为第一人 称, 改写课文 中老 王给 “ 我” 送 香油 、 鸡蛋 这一情节。在《 罗布泊 , } 肖 逝的仙 湖》 一课 的教学 中, 以作者去采访 一位见证 了罗布 泊百年沧桑的世纪老人 的形式 , 用世纪老 人 的 口吻 向人 们述 说 罗 布泊 消逝 的 故

语 文教材 中的许多课文 , 故事情节曲
折生动 , 人物描写 栩栩如生 , 文 字 内 蕴 丰
富深 刻 , 一些情 节 、 语言 、 心 理等 方 面的 “ 空 白” , 给人无 限遐想 , 教师在教 学中可
抓 住 这些 空 白点 对 学 生 进 行 多 角 度 、 多 层
次的续 写训练 。如教学《 皇帝的新装》 时, 可让学 生展 开想象 , 写写骗子做新装时装 模 作样的滑稽 动作或游行 大典结束 皇帝 回到皇宫后 的轩 然大波 ; 教学 《 赫尔 墨斯 和雕像者》 时, 想 象赫尔 墨斯 听 了雕像 者 的话 以后 的神态 、 语言 和动作等 。又如教 学《 孔乙己》 后, 请学生设想孔乙 己用手爬 着“ 走” 出咸亨酒 店 以后 的情 况 , 以“ 走 出 咸 亨酒店 的孔 乙己” 为题续写小说 。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 应该适当学科渗透

语文阅读教学 应该适当学科渗透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适当学科渗透一、语文阅读教学该不该进行学科渗透2010年3月12日,在《故乡》的授课过程中,我提问有关“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时间,全班支支吾吾,令我吃惊;再问“辛亥革命与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又有何关系?”时,全班更是鸦雀无声,令我心酸。

于是我领学生开始史海钩沉:“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而七十五年前的今天,孙中山逝世。

忘了孙中山的忌日事小,忘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可就事大了!”《故乡》所折射的是辛亥革命爆发前后的旧中国。

正是那个动荡不安、变革反复的旧社会,才诱导了千千万万闰土、杨二嫂们悲惨命运的发生。

如果对于辛亥革命历史陌生甚至漠视,那么这将严重影响到我们对于《故乡》人物性格、文章主旨等教学重难点的准确突破和深刻理解。

任何文学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打上了特定的历史烙印,《故乡》也不例外。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善用“历史”这把钥匙,去打开尘封已久的文学记忆。

唯有走进历史,走进作者,走进作品,我们才能真正触摸到文学的真谛!因此,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应进行适当的教学渗透!二、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进行学科渗透我无法想象连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近代中国耻辱史都不熟悉,还能将《给巴特勒的一封信》《废墟的召唤》等作品理解透彻;我无法想象连台湾海峡两岸50多年的政治关系一窍不通,还能对《致蒋经国先生的信》《乡愁》等作品深刻领会;我也无法想象在缺乏心理学、哲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知识下,还能将诸如《小男孩》《论语》《南州六月荔枝丹》《三峡》等作品解读得十分准确到位…...此外,还有许多客观原因也足以说明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要进行学科渗透的必要性:第一,“文史哲不分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构成我们的语文学习生活。

文学作品里除了语文学科成分居多,其他学科成分也混合在内,它们犹如食物的营养成分,对于我们都是不可或缺的。

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训练的策略研究

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训练的策略研究

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训练的策略研究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忽视阅读教学对写作所产生的指导作用这一现实,从作文教学现状与思考,阅读教学与指导写作有机结合的意义,利用阅读教学渗透作文训练的策略几个方面入手,探究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互动性和渗透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作文训练相互渗透策略“语文”,并不完全就是字典所说的语言+文字。

从教学观点看,“语”,阅读解析,口语演练;“文”,阅读基础上的综合能力——写作运用。

古人曰:学以致用。

然而,实际教学中,我们一直受困于这个老大难问题——作文。

教学中,有人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比作语文教学的两条腿,而“作文教学”这条腿比“阅读教学”这条腿短了一大截。

一、作文教学现状与思考面对现在小学生的作文,每一个语文教师莫不愁上眉头,学生学了那么多文质皆美的课文,积累了那么多好词佳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的作文还是词汇贫乏,病句较多,叙述顺序杂乱,段落不清晰,过程描写不具体、不生动,不会谋篇布局,更别说自主作文做到表情达意了?究其原因,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将作文训练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分割开了。

对于课文,教师逐一钻研,潜心体味:从句段到篇章,从大意到中心,从分析到归纳。

备课不可谓不细,讲析不可谓不精,教师感觉良好,学生有所触悟。

只是可惜,缺了一把火:缺了在“借鉴”上的点拨引导;缺了用范本之“长”联系对照已文之“短”;缺了趁热打铁,及时进行“说文”与扩散思维的训练。

作文训练也只有在一周两节的作文课上,把如何审题、选材、谋篇布局等一股脑儿地传授给学生,干巴巴的,学生听起来如隔靴搔痒并不解决问题,做起作文来还是不知从何,因此,加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联系的研究是必要的。

二、阅读教学与指导写作有机结合产生的积极意义通过对阅读教学的探究,我认为作文训练与阅读教学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体,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的互动关系。

在新课标的感召下,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为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搭建起一个能够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平台,让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比翼齐飞。

写作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写作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018-2019年第8期(总第156期)GUANGJIAO课堂广角写作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苏民锋摘 要: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中,两者的分离,导致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对此,教师应积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推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写作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第五中学,广西 百色 533000)中图分类号:G633.3一、引言新形势下,素质教育不断深入,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种新理念,“读写结合”,主要是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语文素养。

实际上,阅读与写作之间相辅相成,加强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重视写作,同样能引导学生不断阅读。

对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二、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关系1.阅读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深入其中,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人生哲学。

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时,学生能够根据作者对故乡的描述感受作者的情感,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进而引发读者对故乡的思念。

此时,如果教师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在真情实感之下,能够很大程度保障学生作文的优美,避免学生毫无头绪,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1]。

并且,即使没有教师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8-0018-023.培养良好习惯,提升阅读能力阅读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应让学生学会多做学习笔记和写阅读日记。

良好的学习笔记不只简单地写出对于文章肤浅的理解,更应该深入文章,对于文章所表现的思想、语言、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记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以及文章情节走向,有着良好的预见性与理解。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渗透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渗透

谋篇 布局 的重 要性
的 课 文 ,就 抓 住 关 键 词 句 去 体 会 法 的 综 合 运 用 进 行 训 练 : 写 作 方
提示 :父亲 ”是 去 干什 么 的? “
如 教 学 茅 盾 的 《 杨 礼 赞 》, 白 这
人 物 形 象 和 情 感 , 多 采 用 修 辞 方 在 他 买 橘 子 的 过 程 中 , 不 会 引 起 篇 文 章 最 大 的 特 点 是 结 构 精 巧 , 会
千篇 一 律 的教 学 模 式 ,又 因任 务
相 对 简 单 , 充 足 的 时 间 , 写 作 “ 的 泪 很 快 地 流 了 下 来 ” 有 使 我 。 训 练落 到 实 处。

提 示 :结 合 课 文 前 几 段 想 想 , ( 以 是 心 理 活 动 ) 么 。 用 一 二 可 什 可
白杨 树 自身 的 “ 美 ” — ( 形 — 力
争 上 游 ) 在 是 不 平 凡 的 实
白杨 树 内在 的 “ 美 ” — ( 神 — 坚
如 教 学 朱 自清 的 《 影 》 文 , 组 排 比 句 填 补 句 中 空 白 处 。 背 一
掘 写 作 源 泉 进 行 “ 文 作 文 ” 教 给 子 一 股 脑 儿 放 在 我 的 皮 大 衣 上 ” 强 不 屈 ) 不 是 平 凡 的 课 , 。 绝
( “ 亲 ” 回 橘 子 后 , 将 橘 5) 父 买 “
“ 美” 景

在 阅 读 教 学 中 给 学 生 引 入 “ ” 想 些 什 么 , 些 什 么 , 些 我 会 做 说
( 北 高原 ) 不 平 凡 的 西 是
写作 源 泉 在 分 析 讲 解 完 课 文 后 , 课 文 中 挖 从

让语文走向高贵

让语文走向高贵

让语文走向高贵【摘要】语文课的教育实际是情感性教育、人文性教育,是要将学生教育成有生活美感的人,一言以蔽之,“高贵”而已。

倘若能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渗透,语文课的“高贵”便有可探索之路。

【关键词】高贵内涵途径渗透一、高贵的内涵“四书”中的《大学》,释其要,大抵是学之大或大之学,即撑大人的主观世界、人格修养和道德境界,知识只不过是完善人格的载体。

以此为参照,语文课的过程应是教导学生成人的过程,即懂得并追求真善美。

(一)教师教学水平求深谓之“高”“高”者,真而有情。

所谓“真”,既是指课堂风格的清切自然,不矫揉造作,也是指课堂内容的独抒己见,不拾人牙慧。

(二)学生气质修养求高谓之“贵”“贵”者,事理通达。

所谓“通”,强调的是悟性,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举一反三”。

所谓“达”,强调的是修养,即王勃所谓“达人知命”。

有了这种追求,语文课至少不会堕落。

二、实现高贵的途径(一)掌握语文教学艺术的核心——情感性、创造性苏灵杨先生认为:“教师之所以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

”刘国正先生也说:“语文教学既要有科学的严谨性,也要有感人的艺术性。

”所以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激发人的情思,引发情感共鸣:或化作几声豪放的笑,或掬一抔同情的泪,或啸出一口长久的叹息……1.情感性——因文施教所谓诗言志、词写情、文显性、小说明是非。

文无定法,教亦无定法,然以无法入无法,正是有法,兴之所至,方能手之足之蹈之舞之。

真性流露,或高昂或沉郁,或慷慨或低徊,均由文而定。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受金圣叹影响,欣赏此文总喜欢将重点放在“雪”的描写上。

将重点放于此显然对林冲这一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体会不深。

施耐庵对林冲来至草料场时所拥有的“物质”交代甚细:一毡笠、一风衣、一白衫、一杆枪、一葫芦,还有一把钥匙。

施耐庵为何要不厌其烦地提醒读者林冲每离开草料场都要关好门、揣好钥匙?因为这是他全部的世界,有了钥匙他才能打开回家团聚的大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应穿插渗透
————————————————————————————————作者:————————————————————————————————日期: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应穿插渗透-作文教学论文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应穿插渗透
江苏江艳
【摘要】“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

”阅读与写作犹如人体的呼吸吐纳一样,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部分.近年来,不少语文教师偏偏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为寻求常识而单纯解读文本,为应付作文考试而编制教学套路。

其实,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可以说是为写作服务的,阅读教学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应当穿插渗透。

关键词阅读写作读与写渗透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不良的倾向,就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严重脱节,阅读教学单独成块,忽视了阅读教学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影响。

虽然有的老师也注意“读写结合”,但不过是在阅读课中加上一些“小练笔”而已。

其实,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上有很多可取之处,完全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优秀范文。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品读鉴赏能力,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那么,怎样将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呢?笔者仅以《珍珠鸟》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做法与思考。

一、读中要有物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如何把一个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写活,如何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讲明白,写具体,需要语文教师在阅读中带领学生去感受、揣摩、思考。

而学生作文的表达能力,同他们积累的词汇、句子的多少是紧密联系的。

他们积累越丰富,作文语言就越生动、出色。

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是一个有
丰富的词汇、句子的仓库,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就会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珍珠鸟》全文不过千字,其中写小珍珠鸟从鸟笼的疏格里钻了出来,来到屋里,随意地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因为“我”不管它,它就落到“我”的书桌上,喝茶、啄笔尖,和“我”越来越近了,这段文字最为动人。

冯骥才先生正是通过细致地观察、以细腻的文字,形象地描绘出珍珠鸟在不同地方活动的情景,使文章内容具体实在,地点转换自然有序,写出了珍珠鸟惹人喜爱。

古人早就指出,读书需“知入知出”。

在上述片断中,“我”抛出“小珍珠鸟活动的场所有哪些变化?”这样的话题,让学生边读边交流,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跟着珍珠鸟经历由“笼子四周”到“屋里”,再到“小桌上”的过程。

不仅是让学生体会到珍珠鸟胆子越来越大,和作者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更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把珍珠鸟在这些地方的活动写具体、写细致了,文章就丰满了。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坚持让学生去发现作者写作的“窍门”,学生就不会为无话可说,言之无物而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了。

二、读中要有序学会写作布局
小学生的习作,颠三倒四、主次不分、没有条理、言之无序是最常见的毛病之一。

我们的教材本身就为学生的有序表达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只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顺序,学生是不难发现写作的“语言密码”的。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中抓住“起先、随后、渐渐地、后来”这几个词语,让学生明白它们是表达时间,以及事情发展过程先后的词语。

然后让学生继续读课文,找一找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学生又找到“先、然后、再”,指导学生把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描写某件事的过程要用上一些表示顺序的词语。

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条理清晰、言之有序。

为了学习运用这
些词语,进行有序地表达,我设计了情境写话练习,在学生的表达中及时纠正“然后”、“后来”等语病。

这样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课标”指出:“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把写作的要求渗透到阅读教学的相关环节,在阅读中“发现”作者写作顺序,在说话写话中练习有序表达,读写结合,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在阅读中孕育“言之有序”的种子。

三、读中要有情体验写作情绪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或显或隐,都有一个“情”字蕴含其中。

教学时,我们应该带领学生披文入情,入情入境。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学生抓住:“一点点挨近、蹦、偏过脸瞧瞧、啄”等几个描写动作的词,引导学生做一做,想象画面,反复比较,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展开了多角度的思考和表达。

在不断地揣摩和有感情地朗读中明白,写人,写动物的活动,准确使用动词,人物、动物会更生动、更形象。

以实现言之有情,情景交融。

苏教版小语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把“读写结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短线”现时结合;二是“长线”历时结合。

让学生把“瞧瞧”换成“看看”体会不同的感受,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学生与“我”产生情感的共鸣,感受到珍珠鸟对“我”的信赖,以及“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这样“短线”的现时结合,“言之有情”的种子便在学生心中悄然落下。

总之,阅读教学在学生自主阅读、品词析句、理解内容、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探寻作者的写作思路,在教材中走一个来回,最终带着作者的语用经验走出教材。

用管建刚老师的话说,就是“孕育学生的‘写作意识’”。

教师要引领学生去关注课文的言语形式,就会在阅读教学中孕育写作的种子。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