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渗透

合集下载

阅读教学对写作教学的指导初探

阅读教学对写作教学的指导初探


千个哈姆莱 特 ” 终归是 “ 一个 哈姆
体性能动性可言, 何谈个性化阅读乃至创造 中来 , 展开无拘无束 的谈话 , 师以高度 而教
性 阅读 呢?
莱特 ” 而 不是 其 他 的什 么 什 么人 。这 一 个 ,
阅读 是我们所 提倡的 , 但我们 不能牵强附 2“ . 乱创造” 现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 的意见 , 就可收到预期 的教育效果。” 会 , 意地 标 新 立 异 , 意 地 “ 造 ” 而 违 刻 刻 创 , 化行为”“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但并不意 , 在这种 氛围和条 件下 , 才更有利 于师 背 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在阅读教学 中, 当学 味着创造性阅读可以随便发挥 , 在不理解文 生对话 、 生生对话 、 本对话 , 会产 生真 生 才 生偏读时误读时 , 师应正确引导 , 将文本的 本的情况下“ 乱创造 ” 如《 。 狐狸与乌鸦》 正 的对 话 。 中, 价值取向与创造性阅读协调起来。 生 认 为 狐狸 能骗 得 乌鸦 的 肉说 明狐 狸 很 聪 2“ 透 教 材 ” 吃 。教师 只有 对 文 本熟 悉 , 总 之 , 有 把 握 好 这 些 最基 本 的要 素 , 只 明、 于察言观色。 善 令人吃惊的是这些似是 对 学 生 了解 , 能 针 对 教 材 的 特 点 和 学 生 才 创造 性 阅读 才 是 有本 之 木 , 源 之 水 。 有 而 非 的 观 点被 老 师们 认 为 是 “ 特 的见 解 ” 认 知 水 平 的高 低 , 造 性 地 设 计 教 学 、 独 创 实施 而 这种被 老师 表扬 的现 象超 出了上课 的 教学 , 利用 质疑 、 激趣 、 创设情境 、 拓展等等
原意。
的机智 引导并且参 加到谈话里 , 发表 自己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不少学生都害怕写作文,每每遇到作文便眉头紧皱,抓耳挠腮。

按理说,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丰富的情感,那写作时,他们的童心、童趣哪里去了?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学生以童真来认识现实生活,他们充满幻想,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则要求他们将这些感性的认识用充满理性的逻辑语言表达出来。

这就需要在地面与大树之间搭好一把登高的梯子。

搭“梯子”的重任自然落在了教师的身上。

“梯子”搭好了,学生自然能爬上大树,习作之果自然唾手可得。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搭好学生作文的“梯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抓住课文插图,搭起学生通向习作的“梯子”课文中的插图直观、形象,是对课文的二度创作。

教者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对插图进行想象、描写,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写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如学习了课文《菩萨兵》后,我将挂图悬挂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性写话练习。

有一位学生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藏胞们看到红军把他们的田都种好了,把土地整治得平平整整的时候,都留下了感激的泪水,一下子拥上去。

一位老奶奶说:“谢谢,你们真是一个个活菩萨!”一位老爷爷说:“对不起,我们错怪你们了,我们不分青红皂白的就躲进了森林,差点丢了命。

啊,太险了!有幸还能碰到你们这些‘活菩萨’,请你们今天在我们这里住一夜吧,我以茶代酒干一杯吧!”“不用了,我们还得赶路呢,”朱总司令说,“我们不是菩萨,帮老百姓种田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只做了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老百姓等于帮助我们自己,我们是一家人啊!”朱总司令喝了一杯茶就走了,走之前还说:“告辞了,有缘再见,我会再来看你们的。

”这段话,不但抓住了人物的对话描写,而且能透过不同身份人物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充分表现出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迁移课文写法,搭起学生通向习作的“梯子”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将课文的结构方式、写法特点等向学生进行渗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并巧妙地进行迁移、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这 样 的 名字 , 哪 一种植 物 给 自己 留下 了深 刻 的 印象 等 。学 生争着回答 : 哈 哈 树能 发 出哈 哈 大 笑 的 声 音 , 蜡 烛树 的树
枝 能 点着 , 醉草 中含 有酒 精 , 捕 蝇 草 能捉 虫 子 , 水 笛 荷 能发
出清脆 柔和 的笛 声 。此 时 , 我出 示各 种植物 的 图片 , 并 让学
具 体 的法 宝 。
篇 的 基本 方法 就显 得非 常重 要 。
常 见 的文 章结构 有并 列 式 、 总分 式 、 对 照式 、 递 进式 等 。
老舍先生写的《 猫》 就属于并列式。文章先写了“ 猫的
性 格 实在 有些 古怪 ” , 然 后写猫 “ 满月 的 时候 更可 爱” 。在 写 猫的性格古怪时 , 他 写 了猫 既 贪 玩 又 尽 职 , 既 温 柔 可 亲又 声 不吭 , 既 胆 小又 勇猛 。这篇 文 章 语言 幽 默 , 结构严谨 , 是 学 生学 习谋 篇布 局的 好例 子 。
习作讲坛
在 阅读教学 中渗透作 文教 学
河南洛 阳 市吉利 区实验 小学 ( 4 / 1 0 0 0 ) 权
写 作是 语文 教学 的重 点 ,也是 难点 。如 何突 破这 一难 点 呢 ?从读 写结 合人 手 , 在 阅读 教学 中渗 透作 文教 学 。


皇家 园林 。 再写 这 皇家 园林遭 到 了 英法 联 军 的任 意抢 掠和 破坏 , 最 后 被 一场 大 火烧 尽 … …两 部分 内容对 比 来写 不 仅 写 出 了我 国 劳动 人 民 的智 慧 , 也 写 出 了清 朝政 府 的腐 败 无 能, 激 发 了人 们 对 英法 联 军 、 清 政府 的愤 怒 , 从 而 增强 责任

如何将习作指导渗透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

如何将习作指导渗透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
j ox ex n・ 学 额 提 ■ i u i t a na 教
阅 教 0 将 习作 掐 导 渗 透 于低 年 级 读 学 中 何
江苏省吴江市青 云中心小 学 沈 爱芳
如何指导学 生写好作文 , 一直是语 文教学 中的一 个重要课题 。 我们 的写作教学 , 往往走 人一个误 区 , 就 是许 多老师认为写作 文是小学高年 级 的事情 , 忽视 了 在低 年级 阶段 写作教 学 的主 战场—— 阅读教 学 中渗 透写作教学 。 其实正如盖楼一样 , 基是基础 , 地 一个能 在小学 高年级写 出优 秀作 文 的学生 , 往往离不开低 年 级时 的 日积 月累。 如何将写作指导渗 透到低 年级的 阅 读教学 中呢?下面笔者结 合多年 的教学 实践 , 谈谈 自 己的观点 。 积 累是 写作的前 提 古人云 : 读书破 万卷 , “ 下笔如有 神 。” 一语道 破 了 阅读 是写作 的基础 。郭 沫若也说 : 胸藏万 汇凭 吞 “ 吐, 笔有千钧任翕 张。” 这就告诉我们 , 累是 写作的 积

心 理状 态 , 恰似于无声处 昕 晾雷 。 《 色的鱼 钩 》 如 金 一 文, 鱼钩 已生锈 , 为什么称是 “ 金色 ”的 , 抓住 “ 生锈 ” 与 “ 色” 金 两个词 语巧设悬念 , 布下空 白 , 发学生 主 激 动研 究课 文 。 2突破难 点留 “ 白”。 . 空 文章反 映客观事物具有典 型 性 , 以艺术 的省略是不 可少 的 。教师必须根 据语 所 言 的 “ 离效应 ” 偏 功能 , 在课文 的难点关键处 , 激活学 生 想象力 , 进行 补 白和艺术再 创造 , 文章 在更 高意 使 义 上充实 、 升华 。如 《 董存瑞 舍身炸 暗堡 》 一文 , 在牺 牲 的刹那 间 , 只写董存 瑞 “ 抬头 望远 方 ”, 不作 铺 垫 。 当时董存 瑞看到了什么?想 到 了什么?如果董存瑞不 “ 身” 炸掉 暗堡吗? 舍 能 此处必须 留下 空 白, 让学 生填 补 , 能更 好地理解课文 。 才 3 比迁移 留 “ 白” 有 比较 才有鉴别。教材无 . 对 空 。 非是 个例子 , 向学生 提供 了练 习语言 的情境 。 《 它 我 的战友邱少 云 》 文两处用 到 了 “ ”, 一 才 一个 形容慢 , 个形容 快 , 这一慢一快 的 “ 白”, 师如能加 以引 空 教 导 比较 , 才” 的艺术 空 白 自然得到悟解 了。 “ 字 4 . 利用结尾 留 “ 白”。 空 一篇好文章 , 常会使人觉 得言虽尽 , 而意不 尽。 的写人记事 的课文不 写结 局 , 有 留下 艺术空 白 , 让读 者去 思考 , 富有感 人 的艺 术魅 更 力。 《 如 凡卡 》 一文 , 结尾只写 了凡卡做 了一个甜 蜜的 美梦 , 留下 了一 串省 略号 。 我们可引导学生延伸开 去 , 以 《 卡投信 以后 》 《 凡 或 凡卡 的美 梦 》 为题进 行续写 , 让学生体悟作者 留下 的空 白, 出合 乎情理的文章 。 写 导思过程 的 “ 留白”, 要在教 者完全吃透教 材 , 对 教材 的重点 、 难点有 较好 的把握 , 才能 艺术 地驾 驭课 堂, 促进学生 主体 的能动与互动 。还需要教者在 导思 过 程 中适 当设 置空 白: 到重 点 、 讲 难点处 留下 “ 白” 空 给 学生思 考 , 到新 旧知识 连接处 要适 当停顿 , 堂 讲 课 出现 “ 骚动 ”可戛然 而止 ……通过 导思 的 留白 , 学 让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
三、 变换 角度 对 课 文进 行 改 写 训 练
败俱伤 。 ”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 和写作 之间 的紧密关系 。把 阅读 教学和作 文教 学巧妙结合起来 , 在阅读教学 中渗透写作 训练 , 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 感悟 , 更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掌握写作
语 言 风 格 于一 体 的 佳 作 ,是 学 生 学 习 写
二、 利用课 文 的“ 空 白点 ” 进 行 续 写
训 练
还 可以让蒲松龄的《 狼》 开 口说话 , 讲讲它 对付屠户的计策 , 狼 的贪婪狡诈便 一 目了 然; 或把《 桃花源记 》 改成新 闻稿 , 将课堂 变成 《 东方 时空》 或《 焦点访 谈》 的节 目现 场, 以新 闻记 者参观桃 花源 、 采访 村 民的 形式再现课文 内容 , 使原本枯燥的文言文
写训 练
事, 或者 以孑 L 乙己自述的形式讲故事 。教 学《 老王》 后, 可让学生试 以老王为第一人 称, 改写课文 中老 王给 “ 我” 送 香油 、 鸡蛋 这一情节。在《 罗布泊 , } 肖 逝的仙 湖》 一课 的教学 中, 以作者去采访 一位见证 了罗布 泊百年沧桑的世纪老人 的形式 , 用世纪老 人 的 口吻 向人 们述 说 罗 布泊 消逝 的 故

语 文教材 中的许多课文 , 故事情节曲
折生动 , 人物描写 栩栩如生 , 文 字 内 蕴 丰
富深 刻 , 一些情 节 、 语言 、 心 理等 方 面的 “ 空 白” , 给人无 限遐想 , 教师在教 学中可
抓 住 这些 空 白点 对 学 生 进 行 多 角 度 、 多 层
次的续 写训练 。如教学《 皇帝的新装》 时, 可让学 生展 开想象 , 写写骗子做新装时装 模 作样的滑稽 动作或游行 大典结束 皇帝 回到皇宫后 的轩 然大波 ; 教学 《 赫尔 墨斯 和雕像者》 时, 想 象赫尔 墨斯 听 了雕像 者 的话 以后 的神态 、 语言 和动作等 。又如教 学《 孔乙己》 后, 请学生设想孔乙 己用手爬 着“ 走” 出咸亨酒 店 以后 的情 况 , 以“ 走 出 咸 亨酒店 的孔 乙己” 为题续写小说 。教学

阅读教学中写作训练的有效渗透

阅读教学中写作训练的有效渗透

试论阅读教学中写作训练的有效渗透【摘要】针对学生习作中经常出现的思想肤浅、材料贫乏、技巧欠缺三大问题,遵循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文教学的要求,尝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写作训练,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轻松自然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训练有效渗透【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1-010-01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认为“读写结合是中国语文教学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和语文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这一规律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接受,以往那种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离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

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过于强调两者的联系,而忽略了各自的独立性,甚至出现了一节语文课,前半节是阅读课,后半节是作文课的现象,这无疑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深度。

笔者认为,读写结合应是一方在另一方中的渗透与融合,而不是读与写的简单相加。

本着这一理念,我针对学生习作中经常出现的思想肤浅、材料贫乏、技巧欠缺三大问题,遵循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文教学的要求,尝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写作训练,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轻松自然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阅读教学中灵活设计基于文本、关乎人文的探究性问题,渗透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审题立意能力关键在于加深学生对自我、人生、自然、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远不是用几节作文课向学生作理论讲解就能做到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每篇课文都是进行人文教育的良好平台,要开发和利用好这一平台,老师必须注重在课堂中灵活设计探究性问题。

首先,备课时要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课文,找准最能激发学生情感波澜的诱发点来设计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时,学生对成功充满向往,我适时增加了一个课堂交流活动:对照于加来道的经历,你觉得你具有了哪些使你走向成功的品质?还缺少哪些使你走向成功的因素?对于这类问题,学生乐于讨论探究,而且在以后写“生命的美丽”、“坚守”等话题作文中,能够充分调动由此形成的认识。

浅谈如何将写作指导渗透于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

浅谈如何将写作指导渗透于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
生 年龄小 , 很难把握 课文 中的重 点 , 以选 取课文 中重点 的 所
作, 但读者却感受到 了元元 的心理 , 以我们写作 文的时候 , 所 有时候不用直接写某某 高兴 了, 悲伤 了, 是通过 他的 动 或 而
作来让读者体会到他 的心情 。就这样 , 一个小 小的写作技巧 就在讲读课文 的时候渗透给学生了 。 除了阅读积 累, 还要 在 日常 生活 中养成观 察 、 积累 的好 习惯 , 日常生活 中美 的人 和事储存 起来 。《 把 小学 语文教学 大纲》 出: 作文教学 的内容就是要 让学生 把 自己看 到的 、 指 “ 听到的 、 想到 的有意义 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 要让学生丰 ”
意的话 , 就会发现有些看似平淡 的文章 中往往 蕴藏着一两段 优美的句子 , 这些 句子正是应该值得 我们 重视的好材料 。我 们应该引导学生将这些 背诵 素材通过 背诵的记 忆方式 储存
美 词佳句是背诵 的重点 内容 。在教学中我发现 , 仅仅让学 生
积 累好的词语是一个误区 , 因为许多孩子虽然 能够流利地背 诵大量的成语美词 , 可一写起作文来却 如茶壶煮饺子——倒 不出来。究其 原因 , 不外乎 是违背 了学习语 言的一个 原则 , 那就 是词 语必 须在句 子 中才 能运用 自如。小孩子 学说话 的 时候是从 简单 的词语 开始的, 但是真正说 词语的时间是 十分
出有 用 的写 作 素 材 。 二 、 写是 写 作 的 开端 仿
岁的孩子来说 , 意让他们 背诵 简单 罗列 的词语 , 刻 莫不 如背

些好 的句子更 有效。而课文 是最好 的背诵 材料。每册 语
文书 , 都规定了必须会背诵的篇章, 了这些 , 除 老师们如果 留
茅盾先生说过 ,模仿 可以说 是创造 的第一 步。 ‘ “ 模仿 ’ 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 学习习作方 ” 在 面正是扶床学 步 , 牙牙学 语阶段 。因此 , 低年 级阅读 教学 在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写作指导有效渗透论文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写作指导有效渗透论文

论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写作指导的有效渗透摘要: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额课题内容。

可是在我们的写作指导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很多老师都将写作指导当作是小学高年级才需要涉及的教学内容,忽视了低年级阶段的教学写作业是同样重要。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渗透进写作教学,这就像是要盖一栋房子,低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好比是地基,只有将地基打好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才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高年级的优秀作文离不开从低年级的日积月累。

本文就主要对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写作指导的有效渗透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教学写作指导渗透在小学教学中,提起作文,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就会觉得这是高年级老师的事,可是若是在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中慢慢渗透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拍样他们的写作兴趣,等到高年级时就能偶水到渠成。

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渗透方法1.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小学生平时都不太注重身边的人和事,更别说仔细观察,即使是观察也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走马观花。

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孩子们去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把在阅读中学习到的基本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让学生逐渐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教授《猫》这篇课文的时候,作者很细致的抓住了猫的一些特征来进行描述。

在讲课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抓住了猫的什么特征,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这些特征的,在经过讨论之后,学生明白对于观察到的内容并不是每一项都需要进行描述,而是只要抓住其中的重点,找出与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写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定的顺序。

以作者的观察方法来检验自己的观察是否有抓住重点,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学会有效的观察方法。

2.积累写作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所强调的不正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是告诉我们写作的前提是要有素材的积累,想要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学到更多的写作技巧,那就需要不懈的累积。

写作是属于一种创造性活动,厚积而薄发,积累的素材多了,才会有写作的灵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渗透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忽视阅读教学对写作指导渗透的这一现象,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有机结合的意义与做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
在语文学习中,作文占据了半壁江山;在考试中,作文亦可以说占了半边天。

但是,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专门的独立的作文课又往往很少。

很多学生写出的文章语言枯燥干涩,内容单调乏味,没有什么章法技法可言。

怎么改变这种现状?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课文阅读带动写作,在阅读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延伸开去,自然而然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作个链接,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作文对于学生而言,便不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中获得间接经验
说到作文教学之难,有人归纳为当今中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生的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和思想情感贫乏。

对于这种说法,我较为赞同。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验的缺乏决定了他们知识情感上的单调。

但是,经验有两种来源,可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需要亲自经历和体验,而间接经验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书本中、媒体中、交流中,尤其是从课文的学习中获得。

因为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课本里有生活的百态,这是学生摄取写作素材的采集库;有人生情感的百态,是学生思索人生,体悟真善美的好处所。

这些都是有用的宝贝,而我们的学生却往往视而不见。

所以我们应该在阅读课中引导学生挖掘挖掘课本里的素材宝藏,获取更多的间接经验。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①在阅读中吸收的东西多了,丰富了,充实了,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倾吐出五彩缤纷的花朵。

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课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引导学生体悟课本内容并由此延伸至生活的广阔海洋,这样学生的生活就不再是单调的黑白,而呈现了缤纷色彩。

教师可以多问几个‚课文关注了生活的什么方面?‛‚从这篇文章你体悟到了什么?‛‚你的生活里是否有相似的场景,是否有想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呢?‛也就是说,
1
学生首先要‚读出自己‛,‚读到自己‛。

‚读出自己‛和‚读到自己‛指的是通过阅读文本而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经历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②说穿了,所谓‚读到自己‛,就是我们常说的‚把自己摆进去‛。

有一类课文,学生是很容易读到‚自己‛的,例如粤教版的《我与地坛》、《碗花糕》和《项脊轩志》等等。

从课文中,学生相对比较容易被课文的景、情、人、事所感染,因而不知不觉使自己成为课文中的一个‚角色‛。

但有的课文所表现的内容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因而学生往往无动于衷,‚进入不了角色‛,这时更需要教师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搭桥‛。

那么,如何搭桥牵线呢?
笔者在执教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陶渊明的情感,设计一个‚读出自己‛的环节:读文章要读出自己,要找到共鸣,文章一二段中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感触,有了共鸣,说说你的体会?有学生说到‚‘恨晨光之熹微’表达了陶渊明归去的急切心情,就如放假乘车回家时因为想家‘恨车速太慢了!’‛;有学生说读到‚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的体验,‚一次黄昏时分,自己因为心情不是很好到屋子后面的山坡走走,哪知却被傍晚美妙的景色和略显静谧的氛围吸引住了,陶醉于此久久不肯回去,独自享受那一份宁静与自得。


这样,课文的教学就不再是与学生生活无关,与他们的写作训练无关的事件了。

可以说关注了课本里的素材,便能生发出学生生活里的无尽素材。

同时,在讲课时,要注意启发学生对课文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

如人教版的《勾践灭吴》这一课,勾践‚卧薪尝胆‛的素材就很值得挖掘。

可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灵活运用好这一材料。

写挫折时可以用、写坚韧时可以用、写忍让时可以用……这就让学生更深层地理解勾践这一人物形象,同时也积累了很好的作文素材,引发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

所以,利用讲读课向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作文素材的传达,不仅生发了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无形中还让他们拥有了一笔可贵的写作财富。

二、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名家名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技巧
我们教材上的文章可谓文质兼美,不仅向学生展现了中外语言大师的深邃思想,
2
也展现了他们表达情感的高超的艺术技巧。

但是为什么学生学了这么多年的名家名作却没有能吸取其中的养分为己所用呢?学生的作文技巧依然处于缺失状态,他们作文的语言仍然如干枯的树枝。

我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教师多年来在阅读教学中,只是就文论文,忽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而导致的后果。

我们通常是将文章从鉴赏的角度进行有条理的分析,但学生只是听,教师教授课文的方法让学生觉得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是与自己的写作实际无缘的、用不上的‚阳春白雪‛。

因此,学生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课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课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如《六国论》一文,是一篇堪为典范的议论文,我们在落实文言字词的基础上,应该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借鉴它的写法。

我认为主要可从结构上和论证方法两方面去渗透:结构很典型,中心论点(两个分论点)——论述第一个分论点——论述第二个分论点——假设论证得出文章主旨,可引导学生写议论文时尽量去模仿运用;另外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也很鲜明,同样可让学生写作时运用这些论证方法去论证自己的观点。

特别是假设论证,我在指导高三学生练习议论文写作时就经常引用《六国论》,并联系学生的习作跟学生说:‚当你在分析事例觉得没话可说时,你就用上假如(如果)去反面假设,得出反面的结论,结果就正好论证了你的观点。

‛后来再写作文,我发现很多学生都用上了这一论证方法,效果非常不错。

作文的技法有很多,我们的教材用成功的作品诠释了成熟的技法,这些不正是学生可学可用的写作宝典吗!课堂上,但凡我们教师能体悟到的写作要旨,就应该适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如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可引导学生关注因事见理、详略有法的写作技巧;在《项脊轩志》的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在感情抒发当中的作用等等。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作品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写作,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心领神会,而且能使学生很灵活地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这对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结合课文情境探讨写作。

也就是说,要从写作的角度来阅读课文,以写作作为切入点来理解课文,指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去阅读,去感知作者选材的艺术性,布局谋篇的技巧和遣词造句的准确、精美等等。

这样,学生就会深入地领悟到名家写作的意趣,学到许多自己较为忽视的写作知识,日后,再动笔写起文章来,就不会那么被动和迷茫了。

3
三、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进行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的大多是名家名篇,课文的词汇量相当丰富,有些课文优美的句子特别多,并且遣词造句相当的准确、精美、生动。

这些时候,就一定不要错过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好机会了。

如人教版《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的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句式整散结合,长短错落,读起来琅琅上口,可以作为仿句的好材料。

通过仿句,有利于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并且,潜移默化之下,学生在写作当中也会用上形式相类似的句子,文采自然会很出色。

当然,名家大师的作品不时会有艺术上的留白,因此,我们还可以以课文的空白为切入点进行写作训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教材所提供的艺术空白,对此加以补充,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

如小说《项链》一文,文末只写到马蒂尔德从贵妇人口中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一事情真相就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那么,马蒂尔德在得知真相之后的表现会怎样?以后她的生活会变得怎样?这种种的问题,在教学中,可适时地让学生来续写。

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因此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样的方法,在日积月累当中形成习惯,就可以逐步克服学生怕写作的不良心理。

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讲读教学重在讲‚如何读‛,作文教学重在教‚如何写‛,在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就是努力将‚会读‛和‚会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于宽松、自由、无形中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①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

②李镇西,《民主与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年。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