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列表法巧解初中数学应用题
浅谈用列表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技巧

浅谈用列表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技巧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列出方程,关键是要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为解决这类问题,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列表法。
利用列表法我们很容易将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举例如下:一、行程问题例:A,B两地相距60千米,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骑自行车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比乙多行2千米,经过2小时相遇。
问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表格中呈现路程、速度、时间三要素及甲、乙两对象:步骤1:将已有信息填入表格步骤2:要将表中剩下的量都表示出来,该设什么为未知数步骤3:从题目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优点:应用题文字较多,在读题时有时会漏掉条件,有时会看错条件,遇到行程问题,在仔细读题前先将表格呈现,然后再边读题边填表,读起题目来更有针对性。
二、工程问题例:甲每天生产某种零件80个,甲生产3天后,乙也加入生产同一种零件,再经过5天,两人共生产这种零件940个。
问乙每天生产这种零件多少个?等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表格中呈现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要素及甲、乙两对象方法同行程问题三、得分问题例:在“科学与艺术”知识竞赛的预选赛种共有20道题,对于每一道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扣5分,总得分不少于80分者通过预选赛。
育才中学25名学生通过了预选赛,他们分别可能答对了多少道题?等量关系:单得分×数量=总得分表格中呈现单得分、数量、总得分三要素及答对和答错或不答两对象四、调配问题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23人,乙处植树的有17人,现调20人去支援,使甲处植树的人数是乙处植树的人数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分析:前面提到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得分问题,其中的关系量有着天然存在的等量关系式,但是调配问题,没有固定的等量关系,但表格中肯定要罗列调配前和调配后各地的数量。
反思:(1)列表的作用:为了帮助读题。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列表法解应用题

小试牛刀
7.小华将勤工俭学挣得的100元钱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
到期后取出50元来购买学习用品,剩下的50元和应得
的利息又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若存款的年利率
又下调到原来的一半,这样到期后可得本息和63元,
求第一次存款的年利率(不计利息税).
解:设第一次存款的年利率是x,
[100(1+x)-50]×(1+1 x)=63. 解得,x1= 110,x2=-2153(舍去),
2a (1 1 m) 32
3x(1-m)
注意格式,力求规范. 记住:是分步得分哦! Nhomakorabea 小结:
1、对于大多数应用题,都可以用列表法来求解,列
表的关键是分清本题要研究那些量之间的关系,
并理清时间的先后顺序 2、应用列表格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应用题的思 路,变抽象为形象,变混乱为清晰。把量与量之间的 关系非常直观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x= 110=10%.
步骤规范, 该得的分, 一分不丢!
答:第一次存款的年利率(不计利息税)是 10%.
挑战自我
8. 某农科所在a亩试验田中种植A,B两种蔬菜 进行品种改良试验.已知:目前A,B两种蔬 菜亩产量之比为2:3 .第一次试验时,原计划 两种蔬菜种植面积相同,采收后两种蔬菜总产 量为7.5吨.实际上A,B两种蔬菜种植面积之 比为1:2 .
(一)
百里洲中学 周传中
学习目标
1、通过列表练习,提高同学们收集整 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列表训练,增强同学们战胜应 用题的自信心。
旧知回顾:
1、在100元的基础上增长10%,达到 110
元,连续两次增长,增长率均为10%,将
达到 121 元。
中考数学:利用列表法解“每每”问题

利用列表法解“每每”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商店、超市、专卖店等关于商品处理的信息,这种信息中有一些蕴含“每增加(或降低),就降低(或增加)”类问题,我们姑且称之谓“每每”问题,这是一种源于生活实际的问题,常常成为中考命题的素材之一,对于这类问题可借助表格来分析,它能帮助我们很快理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下面以中考题为例加以说明.例1小丽为校合唱队购买某种服装时,商店经理给出了如下优惠条件:如果一次性购买不超过10件,单价为80元;如果一次性购买多于10件,那么每增加1件,购买的所有服装的单价降低2元,但单价不得低于50元按此优惠条件,小丽一次性购买这种服装付了1200元,请问她购买了多少件这种服装?分析设小丽一次性购买了x件这种服装,根据题意列出表格:由一次性购买不超过10件总付款额800元<1200元,可知购买的件数多于10件,根据“数量×单价=总付款额”建立方程解答.解∵10×80=800元<1200元,∴小丽购买的件数多于10件,设小丽购买了x件这种服装(x≥10),根据题意,得x[80-2(x-10)]=1200.解得x1=20,x2=30.当x=20时,80-2(20-10)=60>50,符合题意;当x=30时,80-2(30-10)=40<50,不合题意,舍去.答:小丽购买了20件这种服装.点评本题是“每增加…,就降低…”的问题,由每增加1件,服装的单价降低2元,且小丽购买了x 件这种服装,可知增加的服装是(x -10)件,而不是x 件,这样服装的单价就降低了(x -10)元,此时服装的单价为[80-2(x -10)]元,例2山西特产专卖店销售核桃,其进价为每千克40元,按每千克60元出售,平均每天可售出100千克,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单价每降低2元,则平均每天的销售可增加20千克.若该专卖店销售这种核桃要想平均每天获利2240元,请回答:(1)每千克核桃应降价多少元?(2)在平均每天获利不变的情况下,为尽可能让利于顾客,赢得市场,该店应按原售价的几折出售?分析(1)设每千克核桃应降价x 元,根据题意列出表格:根据“销售量×(售价-进价)=总利润,即销售量×每件利润=总利润”建立方程即可.(2)根据(1)问的结果判断下降的费用,再求出此时的销售单价即可确定几折,解(1)设每千克核桃应降价x 元.根据题意,得(60-x -40)(100+2x ×20)=2240.整理得x 2-10x +24=0,解得x 1-4,x 2=6.故每千克核桃应降价4元或6元;(2)由(1)可知每千克核桃可降价4元或6元.因为要尽可能让利于顾客,所以每千克核桃应降价6元,此时,售价为:60-6=54(元),5460 100%=90%.所以该店应按原售价的九折出售.点评本题是“每降低…,就增加…”类问题,由单价每降低2元,平均每天的销售可增加20千克,即(单价每降低1元,平均每天的销售可增加10千克),可知降低x元,销售量增加10x,此时的销售量为(100+10x).例3某公司投资新建了一商场,共有商铺30间,据预测,当每间的年租金定为10万元时,可全部租出,每间的年租金每增加5000元,少租出商铺1间.该公司要为租出的商铺每间每年交各种费用1万元,未租出的商铺每间每年交各种费用5000元,(1)当每间商铺的年租金定为13万元时,能租出多少间?(2)当每间商铺的年租金定为多少万元时,该公司的年收益(收益=租金-各种费用)为275万元?分析(1)直接根据题意,先求出增加的租金是6个5000,从而计算出租出多少间.(2)设每间商铺的年租金增加x万元,根据题意列出表格:再根据“租金-各种费用=收益”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1)∵(130000-100000)÷5000=6.∴能租出30-6=24(间);(2)设每间商铺的年租金增加x万元,由题意,得()30103010.50.50.50.5x x x x ⎛⎫⎛⎫-⨯+--⨯-⨯ ⎪ ⎝⎭⎝⎭=275,即2x 2-11x +5=0,解之得x 1=5,x 2=0.5.∴5+10=15万元,0.5+10=10.5万元,所以每间商铺的年租金定为10.5万元或15万元.点评本题也是“每增加…,就降低…”类问题,由每间的年租金每增加5000元,少租出商铺1间,即(每间的年租金每增加1万元,将少租出商铺10.5间),可知每间商铺的年租金增加x 万元,将少租出0.5x 间,实际租出(30-0.5x )间,此题要注意单位统一,否则会出现错解.例4某商店购进600个旅游纪念品,进价为每个6元.第一周以每个10元的价格售出200个,第二周若按每个10元的价格销售仍可售出200个,但商店为了适当增加销量,决定降价销售(根据市场调查,单价每降低1元,可多售出50个,但售价不得低于进价),单价降低x 元销售,销售一周后,商店对剩余旅游纪念品清仓处理,以每个4元的价格全部售出,如果这批旅游纪念品共获利1250元,问第二周每个旅游纪念品的销售价格为多少元?分析题中的关系如下表:根据“第一周利润+第二周利润+两周后利润=总利润”建立方程即可,解由题意,得200×(10-6)+(10-x -6)(200+50x)+(4-6)[600-200-(200+50x)]=1250.整理得x2-2x+1=0,解得:x1=x2=1,∴10-1=9.所以第二周的销售价格为9元.点评本题中的数量关系较复杂,通过表格分析,既能避免错误,又能化繁为简,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解题速度.。
巧用列表法解分式方程应用题

巧用列表法解分式方程应用题摘要: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是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之所以难,因为初中的应用题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学生缺乏生活、生产经验,解题有些困难,产生了畏惧心理;另一方面题目长,经常看到后面忘记了前面的,数量多且关系复杂,看完题目头脑一片混乱。
应用题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较高要求。
关键词:分式分程列表法解应用题列表法,顾名思义就是借助于列出表格的形式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
有些应用题的条件较多,错综复杂,不易理清脉络,我们可以根据题意画出表格,把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隐蔽条件和所求问题一一填入表格中,这样就很容易看出数量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
画出表格后,在排列条件时要写清事物的简称,如数、量(包括单位)及其它等量对应关系;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一定要能分析出各量都与哪个量之间关系多,就将此量设为未知数,其它各量用这个未知数表示出来,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有很多典型的应用题,通常有三个基本关系:“ab=c”型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
这类应用题用列表法分析很适用。
掌握了这种方法,你会发现解决这类应用题将会轻而易举,不在话下。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吧!一、行程问题分析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距目的地6千米和1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甲、乙的速度比是3:4,结果甲比乙提前20分到达目的地。
求甲、乙的速度。
分析:数量关系为“路程=速度×时间”,本题中的条件关系较多,不利于理清,因此可以采用列表法来帮助分析整理。
首先列一个三行四列的表格,然后找到三个关键量“路程”、“速度”、“时间”,将其填入第一行的后三个空格中,再找到两种分类,“甲”、“乙”填入第一列的下两个空格中,再把对应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空格,根据题目设适当的未知数。
因为甲、乙的速度比是3:4,所以最好设甲的速度为3x千米/时,则乙的速度为4x千米/时。
借助列表巧解中考方案设计问题

借助列表巧解中考方案设计问题132214 吉林省永吉二中 高云峰 为了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最近几年中考题中出现了一类方案设计问题。
这类问题条件多且分散,阅读量大,有一定难度,令很多考生望而却步。
如果能将问题中所涉及的量列表加以整理、分析,并把相应的代数式一一列举出来,问题便简化了,现举例如下。
一、不等式(组)型例1(2007怀化)2007年我市某县筹备20周年县庆,园林部门决定利用现有的3490盆甲种花卉和2950盆乙种花卉搭配A 、B 两种园艺造型共50个摆放在迎宾大道两侧,已知搭配一个A 种造型需甲种花卉80盆、乙种花卉40盆,搭配一个B 种造型需甲种花卉50盆、乙种花卉90盆。
(1)某校九年级(1)班课外活动小组承接了这个园艺造型搭配方案的设计,问符合题意的搭配方案有几种?请你帮助设计出来。
(2)若搭配一个A 种造型的成本是800元,搭配一个B 种造型的成本是960元,试说明(1)中哪种方案成本最低?最低成本是多少元? 解析:(1)设搭配A 种造型x 个,则B 种造型为(50-x )个,可列表:由上表,得80x+50(50-x )≤349040x+90(50-x )≤2950解得 : 31≤x ≤33 ,因为x 是整数,所以x 可取31,32,33,所以可设计三种搭配案:①A 种造型31个,B 种造型19个;②A 种造型32个,B 种造型18个;③A 种造型33个,B 种造型17个。
(2)由于B 种造型的成本高于A 种造型的成本,所以B 种造型越少,成本越低,故应选择方案③成本最低,最低成本为33×800+17×960=42720(元)。
例2(2008 哈尔滨)荣昌公司要将本公司100吨货物运往某地销售, A 型(x 个) B 型(50-x )个 总量 甲种(盆) 80x 50(50-x )3490 乙种(盆) 40x 90(50-x )2950经与春晨运输公司协商,计划租用甲、乙两种型号的汽车共6辆,用这6辆汽车一次将货物全部运走,其中每辆甲型汽车最多能装该种货物16吨,每辆乙型汽车最多能装该种货物18吨。
列表法解初中常见应用题

课例研究新教师教学在现行的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现如今教育的重点及趋势。
可是,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水平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可是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却没有跟上。
这在数学教学中体现较为明显。
例如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效果都没有新思想,只是如是的照搬老师的解题方法和格式。
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往往只会照搬老师讲过的方法,被动的完成;可是,对一同一类型的不同问题,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就不能独立完成了。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针对应用题进行有效的教学呢?一、理解什么是未知数学生都知道,初中应用题都要设未知数进行解题。
可是,为什么要设这个未知数,有许多学生只是机械的知道要设元,不能对这个已设的未知数进行应用。
未知数设完了,不是让我们去求出吗?如何应用?其实,当你设完了这个未知数,题目给也就多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已知条件”了。
这个“已知条件”就是你设的这个未知数。
例1: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再打8折销售,售价为240元,那么,这件商品的成本是多少?面对这个应用题,学生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设成本为x 元。
可是,设元后,学生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了,费尽了心思。
可是,如果注意到,当设成本为x 元后,也就是说成本是一个“已知量”了。
换句话说,把题目中的未知量成本用字母x 来表示,也就是说“成本就知道了”。
那么,根据题意,标价就是(1+40%)x 元,实际的售价是打完8折后的价格也就是0.8•(1+40%)x 元,因售价为240元也就是0.8•(1+40%)x=240,那么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二、掌握和充分使用好已设的未知数这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了,当能掌握设元,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时,如何正确并充分的使用这个“已知条件”,从而轻松、准确的解应用题就是关键了。
通过列表法就可以充分掌握和使用设元得到的这个重要的“已知量”来轻松的解决应用题了。
用列表法巧解方案题

用列表法巧解方案题运用列表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可以直观看出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便于列出不等式(组),现举例如下:1、某童装厂,现有甲种布料38米,乙种布料26米,现计划用这种布料生产L.M两种型号的童装共50套。
已知做一套L型号的童装需用甲种布料0.5米,乙种布料1米,可获利45元,做一套M型号的童装需用甲种布料0.9米,乙种布料0.2米,可获利30元。
设生产L型号的童装套数为x套,用这些布料生产两种型号的童装所获得利润为y(元)。
(1 ) 生产L.M两种型号的服装,有几种方案?(2)写出y(元)关于x(套)的关系式。
(3)该厂生产的这批童装中,当L型号的童装为多少套时,能使该厂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解:设生产L型号的童装套数为x套0.5X+0.9(50-X)≤38X+0.2(50-X)≤26解这个不等式组的17.5≤x≤20∵x为正整数∴x=18、19、20(2)y=45x+30(50-x)即:y=15x+1500(3)当x=18时 y=1770当x=19时 y=1785当x=20时 y=1800∴该厂生产的这批童装中,当L型号的童装为20套时,能使该厂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1800元。
2、绵阳市“全国文明村”江油白玉村果农王灿收获枇杷20吨,桃子12吨。
现计划租用甲、乙两种货车共8辆将这批水果全部运往外地销售。
已知一辆甲种货车可装枇杷4吨和桃子1吨,一辆乙种货车可装枇杷和桃子各2吨。
(1)王灿如何安排甲、乙两种货车可一次性地运到销售地?有几种方案?(2)若甲种货车每辆要付运输费300元,乙种货车每辆要付运输费240元,则果农王灿应选择哪种方案,使运输费最少?最少运费是多少?分析:解此类题时需认真审题,根据题意建立恰当的不等式组,然后确定它的整数解即可。
解:(1)设安排甲种货车x辆,则安排乙种货车(8-x)辆根据题意,得 4x+2(8-x)≥20X+2(8-x)≥12解此不等式组,得2≤x≤4因为x是正整数所以x可取的值为2,3,4.(2)方案一所需运费:300×2+240×6=2040(元)方案二所需运费:300×3+240×5=2100(元)方案三所需运费:300×4+240×4=2160(元)所以王灿应选择方案一可使运费最少,最少运费是2040元。
2021中考数学复习微专题《利用列表法解“每每”问题》

利用列表法解“每每”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商店、超市、专卖店等关于商品处理的信息,这种信息中有一些蕴含“每增加(或降低),就降低(或增加)”类问题,我们姑且称之谓“每每”问题,这是一种源于生活实际的问题,常常成为中考命题的素材之一,对于这类问题可借助表格来分析,它能帮助我们很快理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下面以中考题为例加以说明.例1小丽为校合唱队购买某种服装时,商店经理给出了如下优惠条件:如果一次性购买不超过10件,单价为80元;如果一次性购买多于10件,那么每增加1件,购买的所有服装的单价降低2元,但单价不得低于50元按此优惠条件,小丽一次性购买这种服装付了1200元,请问她购买了多少件这种服装?分析设小丽一次性购买了x件这种服装,根据题意列出表格:由一次性购买不超过10件总付款额800元<1200元,可知购买的件数多于10件,根据“数量×单价=总付款额”建立方程解答.解∵10×80=800元<1200元,∴小丽购买的件数多于10件,设小丽购买了x件这种服装(x≥10),根据题意,得x[80-2(x-10)]=1200.解得x1=20,x2=30.当x=20时,80-2(20-10)=60>50,符合题意;当x=30时,80-2(30-10)=40<50,不合题意,舍去.答:小丽购买了20件这种服装.点评本题是“每增加…,就降低…”的问题,由每增加1件,服装的单价降低2元,且小丽购买了x 件这种服装,可知增加的服装是(x -10)件,而不是x 件,这样服装的单价就降低了(x -10)元,此时服装的单价为[80-2(x -10)]元,例2山西特产专卖店销售核桃,其进价为每千克40元,按每千克60元出售,平均每天可售出100千克,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单价每降低2元,则平均每天的销售可增加20千克.若该专卖店销售这种核桃要想平均每天获利2240元,请回答:(1)每千克核桃应降价多少元?(2)在平均每天获利不变的情况下,为尽可能让利于顾客,赢得市场,该店应按原售价的几折出售?分析(1)设每千克核桃应降价x 元,根据题意列出表格:根据“销售量×(售价-进价)=总利润,即销售量×每件利润=总利润”建立方程即可.(2)根据(1)问的结果判断下降的费用,再求出此时的销售单价即可确定几折,解(1)设每千克核桃应降价x 元.根据题意,得(60-x -40)(100+2x ×20)=2240.整理得x 2-10x +24=0,解得x 1-4,x 2=6.故每千克核桃应降价4元或6元;(2)由(1)可知每千克核桃可降价4元或6元.因为要尽可能让利于顾客,所以每千克核桃应降价6元,此时,售价为:60-6=54(元),5460⨯100%=90%.所以该店应按原售价的九折出售.点评本题是“每降低…,就增加…”类问题,由单价每降低2元,平均每天的销售可增加20千克,即(单价每降低1元,平均每天的销售可增加10千克),可知降低x 元,销售量增加10x ,此时的销售量为(100+10x).例3某公司投资新建了一商场,共有商铺30间,据预测,当每间的年租金定为10万元时,可全部租出,每间的年租金每增加5000元,少租出商铺1间.该公司要为租出的商铺每间每年交各种费用1万元,未租出的商铺每间每年交各种费用5000元,(1)当每间商铺的年租金定为13万元时,能租出多少间?(2)当每间商铺的年租金定为多少万元时,该公司的年收益(收益=租金-各种费用)为275万元?分析(1)直接根据题意,先求出增加的租金是6个5000,从而计算出租出多少间.(2)设每间商铺的年租金增加x 万元,根据题意列出表格:再根据“租金-各种费用=收益”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1)∵(130000-100000)÷5000=6.∴能租出30-6=24(间);(2)设每间商铺的年租金增加x 万元,由题意,得()30103010.50.50.50.5x x x x ⎛⎫⎛⎫-⨯+--⨯-⨯ ⎪ ⎝⎭⎝⎭=275,即2x 2-11x +5=0,解之得x 1=5,x 2=0.5.∴5+10=15万元,0.5+10=10.5万元,所以每间商铺的年租金定为10.5万元或15万元.点评本题也是“每增加…,就降低…”类问题,由每间的年租金每增加5000元,少租出商铺1间,即(每间的年租金每增加1万元,将少租出商铺10.5间),可知每间商铺的年租金增加x 万元,将少租出0.5x 间,实际租出(30-0.5x )间,此题要注意单位统一,否则会出现错解.例4某商店购进600个旅游纪念品,进价为每个6元.第一周以每个10元的价格售出200个,第二周若按每个10元的价格销售仍可售出200个,但商店为了适当增加销量,决定降价销售(根据市场调查,单价每降低1元,可多售出50个,但售价不得低于进价),单价降低x 元销售,销售一周后,商店对剩余旅游纪念品清仓处理,以每个4元的价格全部售出,如果这批旅游纪念品共获利1250元,问第二周每个旅游纪念品的销售价格为多少元?分析题中的关系如下表:根据“第一周利润+第二周利润+两周后利润=总利润”建立方程即可,解由题意,得200×(10-6)+(10-x -6)(200+50x)+(4-6)[600-200-(200+50x)]=1250.整理得x2-2x+1=0,解得:x1=x2=1,∴10-1=9.所以第二周的销售价格为9元.点评本题中的数量关系较复杂,通过表格分析,既能避免错误,又能化繁为简,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解题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列表法巧解初中数学应用题
【摘要】用列表法解数学应用题,轻松理清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轻松解决初中数学应用题
【关键词】应用题列表法解决数量关系
对于初中生来说,解应用题是个难点。
之所以难,因为初中的应用题,题目长,经常看到后面忘记了前面的;数量多且关系复杂,看完题目头脑一片混乱……比如七年级下册106页的探究3:如图(图略),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
这家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1000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000元的产品运到b地。
已知公路运价为1.5元∕(吨.千米),铁路运价为1.2元∕(吨.千米),且这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15000元,铁路运费97200元。
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多少元?
生一看题目就显得不耐烦,就放弃了;有冷静一点的,想来想去也理不出头绪;这时引导他们填好课本分析中的表格,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就理顺了,难点就解决了。
用列表法(表格可略去)解应用题,根据题意列出一个表来,把
题目的数字填在相应的表中,就能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理得清清楚楚,再根据相等关系列出等式或方程,难点就解决了!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轻轻松松解决所有初中应用题!对于较长较复杂的题目,列表法更显出其优越性。
下面我通过例题来具体展示怎样用列表法来分析解决应用题的难点。
1.行程问题:
甲乙二人相距6千米,二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小时后相遇;
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3小时可追上乙.问两人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2.工程问题
1﹑某单位整理一批图书,如果由一个人单独做要用60小时。
现先由一部分人用1小时整理,随后增加15人和他们一起又做了2小时,恰好完成整理工作。
假设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那么先安排整理的有多少人?
分析:设先安排整理的有x人
2﹑某市为治理污水,需要铺设一条全长为550米的污水排放管道,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所造成的影响,实际施工时,每天的工作效率比原计划提高了10%,结果提前5天完成这一任务,问原计划每天铺设多少管道?
分析:设原计划每天铺设x米管道。
3.销售问题
1﹑某商店一套服装的进价为200元,若按标价的80%销售,可获利72元,则该服装的标价为多少元?
分析:设该服装标价为x元
售价 - 进价 = 利润
80%x - 200 = 72
2﹑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5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降价措施。
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4件。
若商场平均每天盈利21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分析:设每件衬衫应降价x元
每件利润×销售量 = 总利润
45 20
(45-x)×(20+4x) = 2100
4.调运问题: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贵港市民政局将全市为青海玉树受灾地区捐赠的物资打包成件,其中帐篷和食品共320件,帐篷比食品多80件。
⑴求打包成件的帐篷和食品各为多少件?
⑵现计划租用甲乙两种货车共8辆,一次性将这批物资全部运往受灾地区,已知甲种货车最多可装帐篷40件和食物10
件,乙种货车最多可装帐篷和食品各20件,则民政局安排甲乙两种货车时有几种方案?请你帮助设计出来。
5.搭配问题
今年春节期间,某市举办“花灯迎新春”活动,主办单位决定
利用现有的490盏甲类花灯和2950盏乙类花灯搭配成a、b两种花灯组合造型共50组吊挂在广场四周。
已知搭配一组a种造型需80盏甲类花灯,搭配一组b种造型需50盏甲类花灯和90盏乙类花灯。
问符合题意的搭配方案有几种?请你设计出来。
6.数字问题
某个三位数是它各位数字和的27倍,已知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比十位数字大1,再把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交换位置,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新三位数比原三位数大99,求原来的三位数。
7.浓度问题:用含药30%和75%的两种药水,配制含药50%的防腐药水18kg,两种药水各需取多少?
用列表法解应用题,对于初学者来说,会觉得麻烦,因为初学时,接触的题目较简单,不用列表也能解决。
但如果不从简单的学起,当遇到较难题目时,想列表也不懂得怎样列。
再说用列表法解应用题,由于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非常清楚,所以对于简单的题目,可大大减少出错的机会;对于难题,也能轻松解决。
所以“列表法解应用题”是非常值得所有初中生学习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