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说阅读二轮复习:传统文化专练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文学常识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文学常识(8)1、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韵文体裁,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传”是指人物传记。
C.《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以国分类,各自成策,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尖锐复杂的兼并斗争和谋臣策士往来游说的言行。
D.《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
所谓“年号”,即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
B.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的是有联系的,如杜甫,字子美,“甫”与“子美”的意思十分相近;而有的却毫无联系,如白居易,字乐天。
C.“江州司马青衫湿”中,“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借指失意的官员。
D.“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中国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演出等事务。
3、下列诗句中的加粗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 )A.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唐·陈陶)B.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
(唐·李商隐)C.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
(宋·曹勋)D.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
(宋·林光朝)4、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位称呼。
B.“郎中”本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针对提升三传统文化大趋势语言交际需“得体”教案[京津鲁琼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针对提升三传统文化大趋势语言交际需“得体”教案[京津鲁琼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25cff1168884868762d6c0.png)
针对提升三传统文化大趋势,语言交际需“得体”——高考得体题备考方略聚焦热点,了解语言得体“五思考”“语言得体”的考查,主要有:在具体语境中考查谦辞、敬辞的误用问题;考查说话是否注意分寸,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心理等;转述如何做到清晰、得体;设定情境,按要求写一段话;拟写请柬、广告语、欢迎语、留言条、邀请函、求职信等。
多为主观性试题。
2017、2018年高考全国卷连续两年都对“语言得体”进行了考查,分别从谦敬得当和语体得当角度设题,考查形式既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简答题。
一、用语要看对象要充分考虑陈述对象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气质、爱好甚至禁忌等。
针对不同的陈述对象,同一个内容说话的语气、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
在高考考题中,对用语对象的考查主要有三种:谦敬辞的使用、语言的转述、拟写宣传提示语等。
1.谨防谦敬不当语言要得体,首先要明确句子陈述的对象及其身份,进而考虑该用敬辞还是谦辞。
谨记敬称的词语只能用于对方,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己方。
如果把握不准,谦敬失当,就会闹出笑话。
简而言之,可以把谦敬辞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冠以“家”字,如家父、家慈、家兄;向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字,如舍弟、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时,则冠以“令”字,如令尊、令郎等。
除此之外,常见的谦辞还有“小”(小女)、“拙”(拙见)、“鄙”(鄙见)、“寒”(寒舍)、“愚”(愚见)等。
敬辞还有“贵”(贵庚)、“大”(大作)、“高”(高见)、“贤”(贤弟)、“尊”(尊姓)、“光”(光临)、“拜”(拜托)、“赐”(赐教)、“雅”(雅正)、“惠”(惠顾)等。
(2017·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浙江专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 专题限时集训25 文化经典阅读 含答案

专题限时集训(二十五)文化经典阅读(建议用时:40分钟)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由是观之,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
近日雅慕此道,刻欲追踪元人、[]注者尽多,而究意作者寥寥,未闻绝唱,其故维何。
止因词曲一道,但有前书堪读,配飨若士并无成法可宗。
暗室无灯,有眼皆同瞽目,无怪乎觅途不得。
问津无人,半途而废者居多,差毫厘而谬千里者,亦复不少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若士:汤显祖,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若士。
(1)“由是观之,填词非末技”中的“词”是指________。
(2分)(2)作者在这一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表述)(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戏曲(2分)(2)戏曲并非雕虫小技,而是与史传、诗文同源而不同流的文体,要想成功创作也十分不易。
(3分)【参考译文】由此看来,戏曲并非雕虫小技,而是与史传、诗文同源而不同流的文体。
近来酷爱戏曲,刻意学习元代作家、想和汤显祖并驾齐驱的人有很多,但是毕竟写的人寥寥无几,也没有听说什么出色的作品。
这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在戏曲创作方面,只有前人的作品可以借鉴,并没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
就像黑暗的房子里没有灯,睁着眼睛也像瞎子一样。
这就难怪找不到路,问不到人,很多人只好半途而废。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人,也并不少。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①②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诛之,则不可胜诛;不。
穆公邹与鲁閧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 张瑞作品精选精练

张瑞作品精选精练贺兰山上的华夏之纹贺兰山的岩画大名鼎鼎,当然首先因了贺兰山本身的传奇。
据说贺兰就是那个神话里的“不周山”,故事里的共工与颛顼争斗,共工不管不顾地拿自己的头朝山上撞,山被撞坏了,自此“不周”。
当然这是外话了。
贺兰山岩画的有名,更主要的是因了那画的内质,有一种浩浩洪荒的高古气质。
初看上去潦草一些,似涂鸦一般,细究了来,又恰有一份性情的真率活泼。
岩画的内容,随心所欲,丝毫不遮遮掩掩;形式上具有一种童年思维的清澈透明,性灵毕现;岩画彰显的态度,又自有一份虔敬恭正,万物从中一体。
这就真的是好,是贴近了生命和心灵本源的好,从中可以发现我们民族文化与思维上的某些特质。
贺兰山岩画类似于那种黑白连环画,其重心不在对形象的塑造,而在对线条的迷恋。
这种对形式的追求与迷恋,体现的是一种表意的思维特质,所以,贺兰山岩画呈现出强烈的装饰化倾向,形式化、纹样化、规整化成为其突出特征。
这在贺兰山岩画的动物题材中,有着淋漓的体现。
岩画里的牛多是轮廓,兀自站着的,低头抵角的,一律安静沉默,不动声色,身形却不合比例地瘦下去、瘦下去,把壮硕与牛气都收敛了起来,提炼得只剩了..一个形体,一个牛的概念或符号。
一只虎卧在一块方形的岩石上,身上斑驳的花纹夸张地凸显着,却并不虎气,甚至有点乖觉。
豹亦是如此,仿佛是墓碑前的石雕,抑或剪纸画上的图样,总之,绝不青面獠牙,不会让人产生畏惧。
当然,最具形式感的是羊。
那些好看的羊角被缭绕的线条极力夸张,以致后来羊角替代了羊本身,再后来“羊”干脆就成了“美”。
看“美”的字形就知道了,他们对羊角之美的那份痴迷简直就是登峰造极。
在这里,绘画的功用性似乎可以漠视,形式上的美却得到用力的表现。
刻画者思维里强烈的审美化倾向,以及对美的表达的理性与通透,让人感到惊奇。
他们对美的那种创造能力,甚至先于物质与技..术的创造能力,最先蓬勃发展了起来。
生民之初,似乎杀戮、血腥、恐惧、死亡、无助才是生活的主体,何以我们祖先的眼光与视角,会超越蛮力、凶猛,而积淀出这样一份从容与安雅?他们执着一念地把那些与自己相依的动物、相伴的植物,印刻在石上,是怀着对美怎样的痴迷呢?对美的追求与表达本来就是人的灵性的体现。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守住乡愁留住根)(含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守住乡愁留住根)(建议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现以文化人。
尊重人格。
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
《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
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伦理含义:“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核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
彬彬有礼是尊重他人,也是自尊自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这就需要将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塑造人品。
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对己主要是克己,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
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应不断修身,以臻于至善之境。
儒家经典《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即“新民”,教人去恶从善、弃旧图新。
由个人、家庭到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公宽信敏惠,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
2020高考语文浙江大二轮专题训练四文化经典阅读(26张)

5.孔子熟悉教育对象,对“柴”“参”“师”“由”等弟子的品评都很中肯。在所 学课文关于“闻斯行诸”一问两答的对话中,孔子对冉有、子路的评价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 材料二: 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史记·孔子世家》)
1.材料一中,“沐浴而朝”说明孔子对陈成子弑君一事的________。反复申说“不 敢不告”,反映了孔子________的心情。(2分)
参考译文 颜渊、季路侍立于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 子路说:“愿把自己的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享,即使用坏了也不悔恨。” 颜渊说:“愿不自夸长处,也不自夸功劳。” 子路说:“希望听一听先生的志向。” 孔子说:“对老者,使他们安逸;对朋友,信任他们;对年轻人,关心他们。”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14题。(6分)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
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16题。(6分)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 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然不同乎
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 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异也。(清·刘宝楠《论语正义》)
【小说阅读专题】传统文化题材小说专练一(2练)

【⼩说阅读专题】传统⽂化题材⼩说专练⼀(2练)【江西省九校2021-2022学年⾼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试卷】(三)⽂学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15分)阅读下⾯的⽂字,完成7~9题。
陈公弼与苏东坡申平苏东坡刚⼊官场时,并不叫苏东坡。
他本名苏轼,另外还有⼀个雅号,叫作苏贤良。
那年他⾦榜⾼中,名动京师,正在⾃我陶醉时,却不料被派到既偏⼜穷的陕西凤翔府,当了个⼩⼩的签判(秘书)。
那天早上,东坡和往⽇⼀样上班,但见他⾝着锦袍,⾜蹬快靴,昂⾸⾛路,⼀副与众不同的模样。
路遇同事,那个亲切的称呼便在⽿边响起:“苏贤良,你早!”突然听见⼀声断喝,宛如狮吼:“住⼝,什么苏贤良!⼀个⼩⼩的签判,也敢妄称贤良。
”东坡扭头,见是⼀个⿊脸壮汉,别看个⼦⼩,眼睛却不⼩,⽬光凶狠,令⼈望⽽⽣畏。
他⽴即认出来了,这是新任知府陈公弼,昨天他们已经见过⾯了。
东坡不由得停下脚步说道:“⼤⼈,卑职这苏贤良的称呼,不是妄称。
我曾经参加过贤良⽅正科的考试,名列优等。
”不料陈公弼听了,⼀双⽜眼⽴刻瞪向他,厉声喝道:“你娃娃还嫩,懂个屁!”从这开始,东坡和陈⿊⼦的战争就打响了。
不但他起草的公⽂动不动就被那厮改得⾯⽬皆⾮,⽽且就连他下乡体察民情,写的有关《差役法》弊端的调查报告,也被陈⿊⼦压起来不做回复。
东坡⼜⽓⼜恨。
这⽇,陈⿊⼦召集开会,苏轼故意缺席,以⽰抗议。
据说陈⿊⼦暴跳如雷,当众宣布,苏轼⽆故不来开会,罚黄铜⼋⽄,以儆效尤。
就连⼀代宗师欧阳修也要让他三分的苏轼,却落到这样⼀介武夫⼿下,整天受这样的窝囊⽓,东坡⼼中充满怨⽓,整⽇借酒浇愁。
这天夜⾥,东坡睡不着觉。
他想起来到凤翔任职之前,当朝宰相韩琦曾经特意接见他,拍着他的肩膀说:“⼩苏啊,你去了好好历练,遇到什么困难,可直接写信给我。
”东坡⽴刻起⾝下地,来到书房,点亮蜡烛,铺好纸砚,奋笔疾书……⾃从给韩琦的信件发出后,东坡再看陈公弼,眼神就有点⼉躲躲闪闪。
他⼼中有不安也有期盼,不安的是这陈⿊⼦毕竟也没把⾃⼰怎么样,你却告了⼈家的⿊状;期盼的是朝廷突然来⼈,宣布陈公弼因不关⼼百姓疾苦,加之打压⼈才⽽被降职。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练习题《论语》文化经典专练练前提示在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中,《论语》无疑是重中之重。
对于这部经典,考前的复习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3)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4)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1.材料(3)中“暴虎冯河”是针对弟子____________而言的,“临事而惧”中的“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答案子路(或季路、仲由)警惕,谨慎2.结合材料,具体谈谈你对孔子“勇”的思想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孔子主张的勇,不只是勇气、勇武,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
②孔子主张仁勇兼备,真正的勇者,因内心有仁德而无所畏惧。
③勇与智结合,要讲谋略,有所畏惧,反对匹夫之勇。
④勇与义统一,认为勇要受到义的约束,否则,勇可能就会成为乱的根源。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2)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3.第(1)则材料中“乐亦在其中”的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处身在吃粗饭,喝凉水,把胳膊弯起来当枕头的清贫环境里,也不改求道的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小说阅读二轮复习:传统文化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棋王(节选)阿城(1)人是越来越多。
后来的人拼命往前挤,挤不进去,就抓住人打听,以为是杀人的告示。
妇女们也抱着孩子们,远远围成一片。
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
(2)王一生坐在场当中,手放在两条腿上,眼睛虚望着,一头一脸都是土。
我给他拍一拍土。
他按住我的手,我觉出他有些抖。
他低低地说:“事情闹大了。
书包你拿着,不管怎么样,书包不能丢。
书包里有……有我妈的无字棋【注】。
”他的瘦脸又干又脏,鼻沟也黑了,头发立着,喉咙一动一动的,两眼黑得吓人。
我知道他拼了,心里有些酸,只说:“保重!”(3)棋开始了。
几千人不再出声儿。
自愿服务的人一会儿紧一会儿慢地传出棋步,外边儿的人就变动着棋子儿。
风吹得八张大纸哗哗地响,棋子儿荡来荡去。
(4)太阳斜斜地照在一切上,烧得耀眼。
前几十排的人都坐下了,仰起头看,后面的人也挤得紧紧的,一个个土眉土眼,头发长长短短吹得飘,再没人动一下,似乎都把命放在棋里搏。
(5)我伸手到王一生书包里去掏摸,捏到一个小布包儿,拽出来一看,上面绣了一只蝙蝠,四边儿都用线做了圈口,针脚很细密。
取出一个棋子,确实很小,在太阳底下竟是半透明的,像是一只眼睛,正柔和地瞧着。
我把它攥在手里。
(6)太阳终于落下去了。
人们仍在看着。
里边儿传出一句王一生的棋步,外面的人就嚷动一下。
专有几个人骑车为在家的冠军传送着棋步。
(7)我看见脚卵很高兴的样子,心里就松开一些,问:“怎么样?我不懂棋。
”脚卵抹抹头发,说:“蛮好,蛮好。
这种阵式,我从来也没有见过,你想想看,九个人与他一个人,九局连环!车轮大战!”(8)有两个人从各自的棋盘前站起来,朝着王一生鞠躬,说:“甘拜下风。
”王一生点点头儿,看了他们的位置一眼。
(9)他仍旧双手扶膝,眼平视着,像是望着极远极远的远处,又像是盯着极近的近处。
喉结许久才动一下。
(10)我找了点儿凉水来,悄悄走近他,在他跟前一挡,他抖了一下,眼睛刀子似地看了我一下,一会儿才认出是我,干干地笑了一下。
我指指水碗,他接过去,正要喝,一个局号报了棋步。
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
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才咽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
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
(11)忽然人群发一声喊。
我回头一看,原来只剩了一盘,恰是与冠军的那一盘。
盘上只有不多几个子儿。
王一生的黑子儿远远近近地峙在对方棋营格里,后方老帅稳稳地呆着,尚有一“士”伴着。
(12)我的肚子拖长了音儿在响,脚下觉得软了,就拣个地方坐下,仰头看最后的围猎,生怕有什么差池。
(13)人群乱起来,纷纷闪开。
只见一老者由旁人搀着,慢慢走来,嘴嚼动着,上上下下看着八张定局残子。
这就是本届地区冠军。
他看完了棋,跺跺土,昂了头,由人搀进棋场。
众人一拥而起。
我急忙抢进大门,只见老者进了大门,立定,往前看去。
(14)王一生孤身坐在大屋子中央,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
高高的一盏灯照在他脸上,眼晴深陷,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
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
(15)老者咳嗽一下,底气十足。
王一生忽然目光短了,发觉了众人,轻轻地挣了一下,却动不了。
老者向前几步,朗声叫道:“后生,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
这盘棋下到这里,权做赏玩,不知你可愿意言和,给老朽点面子?”(16)王一生再挣了一下,仍起不来。
我急忙过去,托住他的腋下,提他起来。
他的腿仍是坐着的样子,直不了,半空悬着。
我感到手里好像只有几斤的份量,就把他放下,去揉他的双腿、脸和脖子。
半晌,他的身子才软下来,慢慢把嘴张开,又合上,再张开,“啊啊”很久,才鸣呜地说:“和了吧。
”(17)人渐渐散了,王一生还有一些木。
我忽然觉出左手还攥着那个棋子,就张了手给他看。
他呆呆地盯着,似乎不认得,可喉咙里就有了响声,猛然“哇”地一声儿吐出一些粘液,呜呜地说:“妈,儿今天……妈——”【注】王一生的妈妈起初反对王一生下棋,后来同意了。
她捡牙刷把磨了一副无字棋,临死前送给了王一生。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的场面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下文王一生的出场作了铺垫,同时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对故事走向的好奇心。
B. 第(2)自然段加点的“虚”字,形象地表现了王一生此时内心的紧张,也说明对于眼前的棋局他并无太大把握。
C. 第(14)自然段中的“铁铸一个细树桩”,运用比喻的手法,刻画出了此时的王一生全身心沉浸于棋局之中的形象。
D. 小说最后王一生“啊啊”很久,才呜呜地说“和了吧”,表现了他听到老者愿意和局,内心非常高兴,但又竭力掩盖的矛盾心理。
2. 小说中三次写到了“妈妈的无字棋”,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深刻意蕴。
(6分)3. 有人评价这篇小说在艺术表现上“颇得传统文化之真谛”,请结合文本进行赏析。
(6分)【答案】1、D D项,“小说最后王一生‘啊啊’很久,才呜呜地说‘和了吧’,表现了他听到老者愿意和局,内心非常高兴,但又竭力掩盖的矛盾心理”对原文理解有误,王一生有足够实力赢得棋赛,“啊啊”很久表现的是他因过度疲劳而说不出话来。
2. ①“无字棋”三次出现,贯穿始终,寄寓了母子间浓浓的亲情;②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与期待;③寄托着王一生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感激之情。
【详解】小说中三次写到了“妈妈的无字棋”,它贯穿了文章的始终,从王一生交代“我”保管好“妈妈的无字棋”,到文章中间“我”“取出一个棋子,确实很小,在太阳底下竟是半透明的,像是一只眼睛,正柔和地瞧着。
我把它攥在手里”,再到文章结尾“我忽然觉出左手还攥着那个棋子,就张了手给他看”,王一生母子间浓浓的亲情也由“无字棋”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注释“王一生的妈妈起初反对王一生下棋,后来同意了。
她捡牙刷把磨了一副无字棋,临死前送给了王一生”可知,“无字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下棋的理解以及期待他取得成绩的心情;“他低低地说:‘事情闹大了。
书包你拿着,不管怎么样,书包不能丢。
书包里有……有我妈的无字棋。
’”“我忽然觉出左手还攥着那个棋子,就张了手给他看。
他呆呆地盯着,似乎不认得,可喉咙里就有了响声,猛然“哇”地一声儿吐出一些粘液,呜呜地说:‘妈,儿今天……妈——’”,“无字棋”寄托了王一生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3. ①在人物塑造上,关于王一生棋场鏖战一段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王一生身处逆境、困境,精神不颓、志气不衰的品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格追求。
②在情节设计上,小说浓墨重彩表现王一生与九位高手进行“车轮大战”,最后却同意了老者的“求和”,暗寓了中华文化“和为贵”的理念;③在语言风格上,写景状物力求文字简省,刻画人物,语言古朴、简约而含义丰厚,如王一生像“铁铸一个细树桩”,显示了作者对民族语言美学特色的独特把握。
【详解】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内容主旨等角度入手作答。
本题要求分析这篇小说在艺术表现上“颇得传统文化之真谛”,就是从文章各角度分析契合传统文化的内涵。
“颇得传统文化之真谛”在人物塑造上的表现,第14段“王一生孤身坐在大屋子中央,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
高高的一盏灯照在他脸上,眼晴深陷,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
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这段关于王一生棋场鏖战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了身处逆境、困境,但是精神不颓、志气不衰的王一生,具有这种精神品质的王一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人格和尊严的追求。
“颇得传统文化之真谛”在情节结构上的表现,小说用详尽的笔墨写了王一生与九位高手进行“车轮大战”的激烈场面,第12段“忽然人群发一声喊。
我回头一看,原来只剩了一盘,恰是与冠军的那一盘。
盘上只有不多几个子儿。
王一生的黑子儿远远近近地峙在对方棋营格里,后方老帅稳稳地呆着,尚有一‘士’伴着”,他应该是可以赢的,但最后却同意了老者的“求和”,这就暗寓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理念;“颇得传统文化之真谛”也表现在语言风格上,小说写景状物力求文字简约,运用语言古朴简约而意蕴丰富,如刻画人物,王一生像“铁铸一个细树桩”,“老者向前几步,朗声叫道:‘后生,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
这盘棋下到这里,权做赏玩,不知你可愿意言和,给老朽点面子?’”这样的语言风格显示了作者对民族语言美学特色的独特理解、把握和运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题。
(15分)百鸟朝凤(节选)肖江虹晒花节刚过,土庄又热闹了。
人们槐花串似的往焦三爷的院子里跑,扛凳子搬桌子的,遇上闲逛的路人,就有人招呼:“焦三爷传声了!”路上的人一听,一睁眼就怒放了,随即融入队伍,往焦三爷的院里迤逦而来。
土庄人等这个盛况的日子已经很久了。
无双镇的唢呐班每一代都有一个班主,上一代班主把位置腾给下一代是有仪式的,这个仪式叫“传声”,不传别的,就传那首无双镇只有少数人有耳福听到过的《百鸟朝凤》。
接受传声的弟子从此就可以自立门户,纳徒受益了,而且从此就可以有自己的名号。
总之,那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荣耀,他似乎是对一个唢呐艺人人品和艺品最有力的注脚。
这个仪式最吸引人的还不是它的稀有,而是神秘,在仪式开始之前,没有人知道谁是下一代的唢呐王。
人实在太多了,师傅的院子都装不下了,于是屋子周围的树上都满满当当地挂满了人参果。
我和我的一班师兄弟坐在院子正中间,两边是我们的亲人,我父母还有两个妹妹都来了;我的师弟蓝玉坐在我的旁边,他的家人也来了,比我的父母还来得早些。
师傅坐在八仙桌后面。
他一直在闷着头抽烟,很快,师傅的一张脸就不见了,他的半截身子都藏在一片雾障中,像一个踏云的神人。
我竟然生出一些隐约的幻意。
良久,师傅才站起来,四平八稳地杵灭手里的烟袋,对着人群,平伸出双手往下压了压。
喧闹的人群瞬间就安静下来。
“我快要吹不动了,可咱们这山旮旯不能没有唢呐,干够了,干累了,大家伙儿听一段还能解解乏。
所以啊!在咱们这地头唢呐不能断了种。
我寻思了好久,该找一个能把唢呐继续吹下去的人了!”师傅咳嗽了两声,停了停,下面又开始有响声了。
这个时候我偷偷侧目看了看蓝玉,我发现蓝玉也在偷偷的看我,他的嘴角还淌着一些笑。
四目相对,我的脸唰就红了,像是心里某些隐秘的东西被戳穿了似的。
蓝玉的脸没有红,他的脑袋抬得更高了,像一只刚刚得胜的大公鸡。
我就升起一些不快,想还没见底呢,咋知道水底是不是石头?又想想,我的这班师兄弟里,也只有蓝玉最适合了,他人精灵,天分高,也勤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