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的弯曲试验方法分为静弯试验和动弯试验。

静弯试验是将金属材料制作成一定尺寸和形状的试样,在测试机上施加静态加载作用力,使其在跨度中弯曲,测量与控制加载力和试样变形,从而得到金属材料的抗弯强度、弯曲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

动弯试验则是在金属材料试样上施加动态加载,如冲击加载或疲劳加载,使材料在动态载荷作用下发生弯曲,通过测量与控制加载力、位移、时间等参数反映材料的弯曲行为和耐久性能,如材料的动态弯曲寿命、断裂韧性等。

常用的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三点弯曲试验:将试样放在两个支座上,施加力在试样中间点进行弯曲,常用于测量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

2. 四点弯曲试验:将试样放在四个支座上,施加力在试样两个中间点进行弯曲,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材料弯曲性能指标。

3. 悬臂梁弯曲试验:将试样一端固定在支座上,施加力在另一端进行弯曲,适用于测量材料的断裂韧性和弯曲寿命。

以上是常见的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进行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和评估。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金属弯曲试验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主要用于评估材料的弯曲性能。

在弯曲试验中,对金属试样施加一定的外力,在试验过程中记录外力与试样的变形情况,进而得到弯曲试验的结果。

金属弯曲试验通常有三种常见的方法:三点弯曲试验、四点弯曲试验和拉伸弯曲试验。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三种方法。

首先是三点弯曲试验。

这是最常用的弯曲试验方法之一。

试验中将金属试样放在两个支撑点之间,然后在试样的中央位置施加一个垂直负载。

在测试过程中,通过测量试样的变形和逐渐增大的载荷,可以获得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参数。

接下来是四点弯曲试验。

四点弯曲试验相比于三点弯曲试验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支撑点,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金属材料的弯曲性能。

试验中,金属试样同样被放置在两个支撑点之间,但在中央位置施加两个对称的负载。

这种试验方法可以减小试样在支撑点处的剪切力,更好地模拟真实应力状态。

最后是拉伸弯曲试验。

这种试验方法要求试样同时承受拉伸和弯曲载荷。

试验中,金属试样被夹在两个拉伸夹具之间并施加拉力,同时在试样两端施加弯曲载荷。

这种试验方法能够同时测试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特别适用于某些工程应用中需要同时考虑这两种载荷的材料。

无论是哪种方法,进行金属弯曲试验需要考虑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是试样的准备。

试样的尺寸和形状对试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其次是加载方式。

试样通常是静态加载,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动态加载。

然后是试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

通过合适的传感器和测量设备,及时记录载荷和试样变形等数据,以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和力学性能参数。

在执行金属弯曲试验时,还需注意一些实验操作细节。

例如避免试样与夹具之间的摩擦影响试验结果,做好试样和载荷的对齐工作,确保试样受力均匀等。

此外,还应根据试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试验速度,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金属弯曲试验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能够准确评估材料的弯曲性能。

GB232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GB232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GB232–88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l‎S O 7438–1985《金属材料–弯曲试验》。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试验原理、试样、试验设备、试验程序及试‎验结果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检验金属材料‎承受规定弯曲‎角度的弯曲变‎形性能。

2 引用标准GB 2975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3 试验原理将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放‎置于弯曲装置‎上,以规定直径的‎弯心将试样弯‎曲到所要求的‎角度后,卸除试验力检‎查试样承受变‎形性能。

4 符号和名称弯曲试验中使‎用的符号和名‎称如下表和图‎1、图2所示。

5 试验设备5.1弯曲试验可‎在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上进‎行。

试验机应具备‎下列装置。

5.1.1应有足够硬‎度的支承辊,其长度应大于‎试样的宽度或‎直径。

支辊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5.1.2具有不同直‎径的弯心,弯心直径由有‎关标准规定,其宽度应大于‎试样的宽度或‎直径,弯心应有足够‎的硬度。

5.2厚度不大于‎4m m的试样‎,可在虎钳上进‎行弯曲试验,弯心直径按有‎关标准规定。

6 试样6.1试验时用圆‎形、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横截面的试‎样。

弯曲外表面不‎得有划痕。

方形和长方形‎试样的棱边应‎锉圆,其半径不应大‎于2mm。

6.2试样加工时‎,应去除剪切或‎火焰切割等形‎成的影响区域‎。

6.3圆形或多边‎形横截面的材‎料作弯曲试验‎时,如果圆形横截‎面直径或多边‎形横截面的内‎切圆直径不大‎于35mm,试样与材料的‎横截面相同。

若试验机能量‎允许时,直径不大于5‎0mm的材料‎亦可用全截面‎的试样进行试‎验。

当材料的直径‎大于35mm‎,则加工成直径‎为25mm的‎试样,或如图3加工‎成试样。

并保留一侧原‎表面。

弯曲试验时,原表面应位于‎弯曲的外侧。

6.4当有关标准‎未作具体规定‎时,板材厚度不大‎于3mm,试样宽度为2‎0±5mm。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2023最新国标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2023最新国标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测定金属材料承受弯曲塑性变形能力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金属材料相关产品文件规定的试样的弯曲试验,但不适用于金属管材和金属焊接接头的弯曲试验,金属管材和金属焊接接头的弯曲试验由其它文件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75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2975-2018,ISO377:2017,MOD)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说明本文件使用的符号和说明见表1及图1、图2、图3和图C.1。

表1符号和说明符号说明单位a试样厚度或直径(或多边形横截面内切圆直径)mmb试样宽度mml1试验前支辊中心轴所在水平面与弯曲压头中心轴所在水平面之间的间距mmD弯曲压头直径mmf弯曲压头的移动距离mmLode角参数,例如应变路径方向—l tp试样长度mml2支辊间距离mmη三向因子—l3支辊中心轴所在垂直面与弯曲压头中心轴所在垂直面之间的间距mmr s支辊半径mmr i试样弯曲后的弯曲半径mmα弯曲角度°5原理弯曲试验是以圆形、方形、矩形或多边形横截面试样在弯曲装置上经受弯曲塑性变形,不改变加力方向,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

弯曲试验时,试样两臂的轴线保持在垂直于弯曲轴的平面内。

如在弯曲180°角的弯曲试验中,按照相关产品文件的要求,可以将试样弯曲至两臂直接接触或相互平行且相距规定距离,可使用垫块控制规定距离。

图1配有两个支辊和一个弯曲压头的支辊式弯曲装置图2配有一个V 型模具和一个弯曲压头的弯曲装置D/2D20t po D 20o D2☆标引序号说明:1——虎钳;2——弯曲压头。

图3虎钳式弯曲装置6试验设备6.1一般要求弯曲试验应在配备下列弯曲装置之一的试验机或压力机上完成:a)配有两个支辊和一个弯曲压头的支辊式弯曲装置,见图1;b)配有一个V 型模具和一个弯曲压头的V 型模具式弯曲装置,见图2;c)虎钳式弯曲装置,见图3。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程序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程序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金属材料弯曲试验程序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适用于金属材料相关产品标准规定试样的弯曲试验,测定其弯曲塑性变形能力,但不适用金属管材和金属焊接接头的弯曲试验。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试验设备应在配备下列弯曲装置之一的试验机或压力机上完成试验。

a)支辊式弯曲装置;b)V形模具式弯曲装置;c)虎钳式弯曲装置;d)翻板式弯曲装置;金属材料弯曲试验:试样1、试验使用圆形、方形、矩形或多边形横截面的试样样坯的切取位置和方向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如未具体规定,对于钢产品,应按照GB/T 2975的要求试样应通过机加工去除由于剪切或火焰切割等影响了材料性能的部分。

2、试样表面不得有划痕和损伤。

方形、矩形和多边形横截面试样的棱边应倒圆,倒圆半径不超过试样厚度的1/10。

棱边倒圆时不应形成影响试验结果的横向毛刺、伤痕或刻痕。

3、试样宽度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如未具体规定,试样宽度应按照如下要求:a) 当产品宽度不大于20mm时,试样宽度为原产品宽度;b)当产品宽度大于20mm,厚度小于3mm时,试样宽度为20mm5mm;厚度不小于3mm时,试样宽度在20~50 mm之间。

4、试样厚度或直径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如未具体规定.应按照以下要求。

1)对于板材、带材和型材.产品厚度不大于25mm时.试样厚度应为原产品的厚度:产品厚度大于25mm时,试样厚度可以机加工减薄至不小于25mm,并应保留一侧原表面。

弯曲试验时试样保留的原表面应位于受拉变形一侧。

2)直径或多边形横截面内切圆直径不大于50mm的产品,其试样横截面应为产品的横截面。

如试验设备能力不足,对于直径或多边形横截面内切圆直径超过30~50 mm的产品,可以按照将其机加工成横截面内切圆直径为不小于25mm的试样。

直径或多边形横截面内切圆直径大于50mm的产品,应将其机加工成横截面内切圆直径为不小于25mm的试样。

试验时,试样未经机加工的原表面应置于受拉变形的一侧,除作另有规定,钢筋类产品均以其全截面进行试验。

17,新《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学习试题

17,新《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学习试题

新《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学习试题
1、由于虎钳左端面的位置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虎钳左端面不能达到或者超过弯曲压头。

2.矩形试样的棱边要求:试样表面不得有划痕和损伤。

方形、矩形和多边形横截面试样的棱边应倒圆,倒圆半径不能超过以下数值:当试样厚度小于10mm,倒圆半径不能超过;当试样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且小于50mm,倒圆半径不能超过;当试样厚度不小于50mm,倒圆半径不能超过。

3.试样厚度要求:当试样直径(圆形横截面)或内切圆直径(多边形截面)不大于的产品,其试样横截面应为产品的横截面。

4.试验一般在10℃-35℃的室温范围内进行。

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

5.弯曲试验时,应当缓慢施加弯曲力,以使材料能够自由的进行塑性变形。

当发生争议时,试验速率应为。

6.试验结果评定:试验弯曲后不使用放大仪器观察,试样弯曲表面
应评定为合格。

材料弯曲实验报告

材料弯曲实验报告

材料弯曲实验报告引言弯曲实验是材料力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施加力使材料发生弯曲变形,从而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实验旨在探究材料的弯曲行为,并分析其与材料的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实验装置与材料本次实验使用的主要装置为一台弯曲试验机,其包括一个加载系统和一个记录和读取弯曲力的力传感器。

我们选取了常见的金属材料——钢板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装置调整至合适的工作状态,确保其能够稳定运行,并保证实验材料的质量和尺寸符合要求。

2.安装实验材料:将待测试的钢板固定在弯曲试验机上,并确保其固定牢固。

3.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加载系统的初始位置、载荷速度以及加载方式等实验参数。

4.开始实验:启动弯曲试验机,加载系统会开始施加力对实验材料进行弯曲。

同时,力传感器将持续记录所施加的力大小。

5.读取数据:实验过程中,及时读取并记录所施加的力大小和相应的位移值。

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记录和处理。

6.结束实验:当实验材料发生破坏或达到预设的弯曲程度时,停止加载系统的运动,并记录最终弯曲力和位移数值。

7.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通过绘制弯曲力-位移曲线和弯曲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材料的弯曲性能。

实验数据与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记录了实验材料在不同载荷下的弯曲力-位移数据,并绘制了相应的力-位移曲线。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1. 随着加载力的增加,材料的位移也随之增加,但增速逐渐减缓,呈现出一种非线性关系。

2. 在一定范围内,弯曲力和位移呈正相关,即加载力越大,位移越大。

3. 当材料弯曲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材料发生破坏的情况。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材料的弯曲行为以及材料力学性能的相关因素。

我们发现,加载力对材料的位移和破坏起着重要的影响。

弯曲实验是研究材料弯曲性能的重要手段,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陈永平, 杨丽敏, 刘华, 徐永健. 材料力学实验与材料力学性能评定实验教程[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2.张善民, 严学飞, 袁雷. 材料刚度、强度与韧性综合化分析方法[J]. 材料导报, 2017, 31(15):132-137.3.张政权, 邢吉祥, 吉泽厚. 材料筛选软件[J]. 中国稀土学报, 2018,36(6):594-600.致谢在本次实验中,感谢实验员对实验装置和材料的准备工作和技术支持,以及指导老师对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结果的指导和帮助。

弯曲试验方法 标准

弯曲试验方法 标准

弯曲试验方法标准
弯曲试验是一种测定材料承受弯曲载荷时的力学特性的试验,主要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

根据不同的材料类型和测试标准,弯曲试验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弯曲试验方法和标准:
1.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该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包括试样的形状、尺寸、制备方法和试验步骤等。

该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弯曲性能的测定,包括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等指标。

2. 塑料弯曲试验方法(GB/T:该标准规定了塑料弯曲试验方法的原理、试样形状和尺寸、试验环境、试验步骤和结果处理等。

该标准适用于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包括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等指标。

3. 玻璃弯曲试验方法(GB/T:该标准规定了玻璃弯曲试验方法的原理、试样形状和尺寸、试验环境、试验步骤和结果处理等。

该标准适用于玻璃弯曲性能的测定,包括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等指标。

4. 纸和纸板弯曲试验方法(GB/T:该标准规定了纸和纸板弯曲试验方法的原理、试样形状和尺寸、试验环境、试验步骤和结果处理等。

该标准适用于纸和纸板弯曲性能的测定,包括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等指标。

除了以上常见的弯曲试验方法和标准,还有许多其他针对特定材料的弯曲试验方法和标准,如木材、复合材料、橡胶等。

在进行弯曲试验时,应根据所测材料的类型和测试目的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和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弯曲试验方法的原理、符号、试验设备、试样、试验程序、试验结果评定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相关产品标准规定试样的弯曲试验,测定其弯曲塑性变形能力。

但小适用金属管材和金属焊接接头的弯曲试验。

2 试验设备
应在配备下列弯曲装置之一的试验机或压力机上完成试验。

a)支辊式弯曲装置;
b)V 形模具式弯曲装置;
c)虎钳式弯曲装置;
2.1支辊式弯曲装置
2.1.1 支辊长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

支辊半径应为1-10倍试样厚度支辊应具有足够的硬度。

2.1.2 除非另有规定,支辊间距离应按照式(1)确定:
l= (d + 3a ) ±2
a ( 1 ) 此距离在试验期间应保持不变。

2.1.3 弯曲压头直径应在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

弯曲压头宽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弯曲压头应具有足够的硬度
2.2 V 形模具式弯曲装置
模具的V 形槽其角度应为1800-α。

弯曲角度应在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

弯曲压头的圆角半径为d/2。

模具的支承棱边应倒圆,其倒圆半径应为1~10倍试样厚度。

模具和弯曲压头宽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

弯曲压头应具有足够的硬度。

2.3 虎钳式弯曲装置
装置由虎钳配备足够硬度的弯心组成。

可以配置加力杠杆。

弯心直径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要求,弯心宽度应人于试样宽度或直径。

2.4.3 弯曲压头直径应在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弯曲压头宽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

弯曲压头的压杆其厚度应略小于弯曲压头直径。

弯曲压头应具有足够的硬度。

3 试样
3.1 试验使用圆形、方形、矩形或多边形横截面的试样样坯的切取位置和方向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如未具体规定,对于钢产品,应按照GB/T 2975的要求试样应通过机加工去除由于剪切或火焰切割等影响了材料性能的部分。

3.2 试样表面不得有划痕和损伤。

方形、矩形和多边形横截面试样的棱边应倒圆,倒圆半径不超过以下数值:
----1mm ,当试件厚度小于10mm
----1.5mm 当试件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 且小于50mm
-----3mm 当试件厚度不小于50mm
棱边倒圆时不应形成影响试验结果的横向毛刺、伤痕或刻痕。

3.3 试样宽度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如未具体规定,试样宽度应按照如下要求: a) 当产品宽度不大于20mm 时,试样宽度为原产品宽度;
b )当产品宽度大于20mm,厚度小于3mm 时,试样宽度为20mm ±5mm ;厚度不小于3mm 时,
试样宽度在20~50 mm之间。

3.4 试样厚度或直径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如未具体规定.应按照以下要求。

3.4.1 对于板材、带材和型材.产品厚度不大于25mm时.试样厚度应为原产品的厚度:产品厚度大于25mm时,试样厚度可以机加工减薄至不小于25mm,并应保留一侧原表面。

弯曲试验时试样保留的原表面应位于受拉变形一侧。

3.4.2 直径或多边形横截面内切圆直径不大于30mm的产品,其试样横截面应为原产品的横截面。

如试验设备能力不足,对于直径或多边形横截面内切圆直径超过30~50 mm的产品,可以按照图5将其机加工成横截面内切圆直径为不小于25mm的试样。

直径或多边形横截面内切圆直径大于50mm的产品,应按照图5将其机加工成横截面内切圆直径为不小于
25mm的试样。

试验时,试样未经机加工的原表面应置于受拉变形的一侧,除作另有规定,钢筋类产品均以其全截面进行试验。

3.4.3锻材、铸材和半成品,其试样尺寸应在交货要求或协议中规定
3.4.4非仲裁试验,经协议可以用大于6.3条和6.4条规定的宽度和厚度的试样进行试验3.4.5试样长度应根据试样厚度和所使用的试验设备确定。

采用图1和图4的方法时可以按照式(3)确定:
L=0.5π-(d+α)+ 140 mm (3)
式中:π为圆周率,其值取3.1 。

4试验程序
4.1 试验一般在10-350C的室温范围内进行。

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0C±50C。

4.2 由相关产品标准规定,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完成试验。

a) 试样在图1,图2,图3或图4所给定的条件和在力作用下弯曲至规定的弯曲角度;
b) 试样在力作用下弯曲至两臂相距规定距离且相互平行;
c) 试样在力作用下弯曲至两臂直接接触。

4.3 试样弯曲至规定弯曲角度的试验,应将试样放于两支辊或V形模具或两水平翻板上,试样轴线应与弯曲压头轴线垂直,弯曲压头在两支座之间的中点处对试祥连续施加力使其弯曲.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

如不能直接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应将试样置于两平行压板之间,连续施加力压其两端使进一步弯曲,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

4.4 试样弯曲至1800角两臂相距规定距离且相互平行的试验,采用图1的方法时首先对试样进行初步弯曲(弯曲角度应尽可能大),然后将试样置于两平行压板之间连续施加力压其两端使进一步弯曲,直至两臂平行。

试验时可以加或不加垫块。

除非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垫块厚度等于规定的弯曲压头直径;采用图4的方法时,在力作用下不改变力的方向,弯曲直至达到1800角。

4.5 试样弯曲至两臂直接接触的试验,应首先将试样进行初步弯曲〔弯曲角度应尽可能大,然后将其置于两平行压板之间,连续施加力压其两端使进一步弯曲,直至两臂直接接触。

4.6 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方法进行弯曲试验。

试样一端固定,绕弯心进行弯曲,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

4.7 弯曲试验时,应缓慢施加弯曲力。

5 试验结果评定
5.1 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评定弯曲试验结果。

如朱规定具休要求,弯曲试验后试样弯曲外表面无肉眼可见裂纹应评定为合格。

5.2 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弯曲角度认作为最小值;规定的弯曲半径认作为最大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