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动研究

合集下载

教育研究方法 7 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 7 教育行动研究
③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察,是反思、修订计划和进行下一步的前提条件;
④反思,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反思这一环节包括整理和描述、评价解释和写出研究报告;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在总体上,行动研究的过程是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
①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订总体计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的方案;
②行动,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观察和反思;
4.优点:克服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弊端;有利于突破科学实验的种种限制,比较简单易行,容易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有利于改进学校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和社会的沟通;
5.缺点:适用于小规模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利于宏观的理论的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不能对研究的外部效度做过高要求;需要教师对教育科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需要教师对工作保持敏感,具有积极主动性和负责任的态度;
七.教育行动研究
(一)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1.产生与发展:①柯立尔进行了最早的行动研究尝试;②勒温把行动研究描述成一个螺旋状逐步行进的过程(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将它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③考瑞在1953年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中,第一个将行动研究引入教育研究之中;
2.含义:就是教育实践工作的参与者和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共同合作,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特点:有学者把行动研究归纳为三项主要特征:为行动而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由行动者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总之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以解决教育行动研究者;研究过程注重协同合作;问题的解决具有及时性和立即应用性;

10第十章_教育行动研究法

10第十章_教育行动研究法
(1)行动是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采取的步骤
(2)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一同行动 (3)重视根据情况变化调整行动
⒊ 观察
(1)观察是行动者对本人行动的记录观察,或是他人 的观察 (2)观察主要指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 特点的观察
⒋ 反思
反思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 旋圈的中介。 (1)整理和描述 (2)评价解释 (3)写研究报告
实验条件控制松缓
2.反馈的及时性
3.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 4.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二)行动研究法的局限性
可靠性差 代表性差 客观性差
第二节 教育行动研究法的操作
一、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
⒈计划
(1)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
(2)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具体行动步骤
(3)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
⒉ 行动
1.行动研究克服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 的弊端
2.行动研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行动研究可行性较强
二、教育行动研究层次水平的提高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与进修,提高理论思维的水平 2.克服“专业个人主义” 3.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技术 4.强化自我反思与批判意识
思考题: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优缺点) 中小学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 试比较教育行动研究和教育实验研究 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
5.取样 实验研究:强调随机抽样。
行动研究:学生或教师可作为研究对象。
6.设计 实验研究:有较严密研究计划,控制无 关变量。
行动研究:按一般方式设计研究程序; 灵活调整研究计划。对条件控制和降低误 差要求不高。
7.测量 实验研究:精选有效的测量工具。 行动研究:不需对测量工具严格检验,参与者 通过咨询者的协助开展工作。

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
Βιβλιοθήκη 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对教育教 学现象(自身行动所涉及的范围)进行研究,在“撰写行 动计划——实施行动计划——进行行动反思——改进自身 行动的循环研究中,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
研究活动。

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教育科研的一种范式,是一种教育研


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
江风
教育行动研究

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 为什么要开展教育行动研究 怎样开展教育行动研究
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就是实践者为了改进工作质量,将研究者和实践
者、研究过程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自
主的反思性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活动 。

基本特征: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对教育教
学现象(自身行动所涉及的范围)进行研究,在“撰写行 动计划——实施行动计划——进行行动反思——改进自身 行动的循环研究中,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 研究活动。

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教育科研的一种
范式,是一种教育研究的方法。
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

怎样开展教育行动研究


撰写研究方案
写下3-5个你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其重要性、迫切性依次排列这些问题,选出你要研究 的问题9 将问题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写下具体的研究对象(班级,学生) 写下具体的研究时间(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写下参与研究的人员 陈述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何操作 陈述必要的准备工作,或者需要具备的条件



撰写研究报告

第九章教育行动研究法

第九章教育行动研究法

第九章教育⾏动研究法第九章教育⾏动研究法“⾏动”和“研究”,在西⽅社会科学⼯作者那⾥,是两个⽤以说明由不同的⼈从事的不同性质的活动的概念。

“⾏动”主要指实践者、实际⼯作者的实践活动和实际⼯作;“研究”则主要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作者、学者专家对⼈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科学的探索。

最早把这两个词结合起来,表述为“⾏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本世纪三四⼗年代的事情。

第⼀节教育⾏动研究法概述⼀、“⾏动研究”⼀词有两个来源⼀是1933—1945年间,柯⽴尔曾与同事共同研究如何改善印第安⼈与⾮印第安⼈之间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研究的结果必须能为实践者付诸实⽤,并利⽤⾃⼰的经验进⾏检验,因⽽它⿎励实践者参与研究。

他把这种实践者在⾏动中为解决⾃⾝问题⽽参与进⾏的研究,称为“⾏动研究”。

⼆是40年代,美国社会⼼理学家勒温曾与他的学⽣⼀道,试图深⼊地研究⼈际关系,以提⾼⼈际关系的质量。

勒温⼯作的⼀个重要⽅⾯,是关注社会冲突的实践背景,很多⼯作是与犹太⼈或⿊⼈合作进⾏的。

这些实践者以研究者的姿态,在研究中积极地反思和改变⾃⼰的境遇。

1946年,勒温把这种结合了实际⼯作者智慧和能⼒的研究称之为“⾏动研究”,并指出了⾏动研究的⼏个特征:参与、民主、对社会知识及社会变化同时具有的贡献。

它还对“⾏动研究”本⾝进⾏了思考,⽤“计划”、“发现事实”或“监察”、“实施”、“评价”等字眼,把⾏动研究描述成⼀个螺旋状逐步⾏进的过程。

后来的学者把这⼀过程明确地解释为计划——⾏动——观察——反思——计划。

⾏动研究是诞⽣于社会活动领域的,它对于社会活动具有极为独特的价值。

教育活动是⼀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因⽽⾏动研究得到教育研究的很⼤关注。

经哥伦⽐亚⼤学师范学院前院长考瑞等⼈的倡导,⾏动研究于50年代进⼊了美国教育科研领域,运⽤范围⽇益扩⼤。

考瑞在1953年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动研究》⼀书中,第⼀个系统地将⾏动研究定义到教育中来,提出“所有教育上的研究⼯作,经由应⽤研究成果的⼈来担任,其研究结果才不致⽩费。

10 教育行动研究

10 教育行动研究
第10讲
教育行动研究
• 本章主要内容: – 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涵义 • 指教育实践者(主要是教师)在实践情境中进行 探究和反思,从而解决教育问题、改进教育工作、 提高行动质量的过程。
• 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育实践者本身为主体的,可 以有研究者的参与和指导,也可以由实践者独立 或合作展开;是以实践者在教育情境中遇到的具 体问题为对象的;是以这些问题的解决、教育工 作的改进和行动质量的提高为直接目的的。
•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 为行动而研究。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 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 在行动中研究。 • 由行动者研究。 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而不是外来 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 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
•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高危简答题) • 1、适应性和灵活性——行动研究简便易行,较适合 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 学教师采用。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 • • • 计划 行动 观察 反思
• 1)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 订“总体计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计划。“计划” 是行动研究,也是理智的工作过程的第一环节。 • 2)行动,就是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 负责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在行动中,要按计 划、有控制地进行变革。在变革中促进工作的改 进,包括认识的改进和行动所在环境的改进。要 考虑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行动调整。
• 3)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 动者的特点的考察。“观察”是反思、修订计划 和进行下一步的前提条件。
• 4)反思,是一综合使用——在较成功的行动 研究中,可汇集多种研究方法的作用。理想的行 动研究法应是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灵活和合理的 并用。

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

•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 • 1.易于应用 • 2.简便易行 • 3.出成果快 •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局限性
• 四、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 • (一)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 (二)凸显了教师是研究的主人 • (三)提升专业的自我发展意识
• 五、教育行动研究的类型 • (一)独立式行动研究 • (二)小组式行动研究 • (三)协作式行动研究
第二节 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
• 一、四环节模式 • (一)计划 • (二)行动 • (三)观察 • (四)反思
• 二、六步骤模式 • (一)预诊 • (二)收集分析资料 • (三)拟定总体计划 • (四)制定具体计划 • (五)行动 • (六)总结评价
•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 • (一)确立课题 • (二)搜集资料 • (三)拟定行动计划
• (四)实施行动 • (五)总结反思 • (六)评价效果
• 四、撰写教育行动研究报告
同步训练
• 1.结合一个案例,分析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特征。 • 2.教育行动研究的类型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 3.论述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 • 4.结合在幼儿园中的实习生活,确定一个行动研究课题,设计行动研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
学习目标
• 1.掌握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和特征,明确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与局限
性。
• 2.明确幼儿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 • 3.了解教育行动研究的类型。 • 4.了解四环节模式、六步骤模式的含义,初步掌握行动研究的基本步
骤。
• 5.能够初步撰写教育行动研究报告。
第一节 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究方案。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 •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征

6、教育行动研究

6、教育行动研究
(一)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1.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行动研究的缘起与发展:美国的柯利尔;20世纪30年代后 勒 温的研究,50年代被广泛介绍到教育领域;70年代得到了很大 的发展。斯滕豪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施瓦布提出课程探究 的 “实践模式”;舍恩提出的“反思的实践者”,等。 英国课程理论家斯滕蒙斯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教师当成 为研究者”。同时他也认为,所有的课程研究和设计都是建立在 课堂研究的基础上,而课堂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工 作。当教师能够自觉地考察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够理解并改善自 己的教学行为,把那些激动人心的口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为, 教师才能成为真正的研究者。由此,我们深感行动研究法对教师 乃至对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有着舍此便别无选择的作用和 意义。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划、实施与反思三个环节 计划阶段主要完成的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 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行动即对行动的观察(观察、访 谈与问卷、个人资料收集与记录) 反思是在评价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 问题界定是否明确 行动的操作定义是否清楚 研究计划是否周详 研究者是否执行计划 资料收集与记录是否详尽无疑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如何 资料的分析与解释是否慎重恰当
2.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 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 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师和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 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 的教育研究活动。 3.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研究目的独特(为行动而研究)。研究主体和客体 统一(研究主体就是实践工作者,同时也是研究的应用 者)。研究过程螺旋上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 的过程)。研究情境的特定(以实践工作者所处的工作情 境为研究背景)。 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课件—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课件—教育行动研究
第八章 教育行动研究
• 第一节 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 第二节 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 • 第三节 教育行动研究案例及评析
第一节 教育行动研究法概述
• 一、教育行动研究产生的背景 •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的定义 •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 四、教育行动研究的的类型
一、教育行动研究产生的背景
• (一) 开端 • 约翰·考利尔 • 结果为实践服务,鼓励实践者积极参与 • (二)引入社会科学 • 库尔特·勒温
(二)按参与者的差异进行分类 • 1.单个教师 •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协作型 • 3.学校范围内
第二节 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
•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五种基本模式 • (一)勒温行动研究模式 • (二)凯米斯行动研究模式
(三)埃利奥特行动研究模式
• (四)艾伯特行动研究模式 • (五)麦柯南 ( McKernan )行动研究模式
• 强调行动与研究的密切关系
一、教育行动研究产生的背景
• (三)引入教育领域
•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贺里斯曼-林肯所,院长 考瑞
• 理论基础、特点、实施原则和步骤
• (四)挫折 • 缺乏科学性,称不上真正意义的研究 • 是否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育行动研究产生的背景
• (五)国内 • 始于1982年
• 2、在行动中研究 • in action
• 3、由行动者研究 • by actor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 1.研究目的——“解决实践问题” • for action • 2.研究主体——“教育实践者” • by actor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 1.研究目的——“解决实践问题” • 2.研究主体——“教育实践者” • 3.研究情景——“具有生态性” • 4.研究方式——“边行动边研究” • 5.研究过程——“系统性、开放性” • 6.研究方法——“广泛的兼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行动研究文献综述摘要:理论性研究确实实践来支持,慢慢地,行动研究占了主流。

本文主要从教育行动研究的概念、过程以及近五年的研究现状等方面出发,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理。

一、教学行动研究概念在凯米斯那里,“行动研究乃是社会情境中的实践者为了提高他们实践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提升他们对实践的理解,改善他们所处的社会情境而进行的自我反思的探究形式。

”刘良华则认为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者(主要是教师群体)系统而公开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其特征是参与、改进、系统、公开。

二、行动研究的过程(一)勒温。

中心是围绕展开,下面的步骤使得“基本主题”逐步清晰化:第一步就是用简便的方式仔细地考察这个目标,不断地在情境中“探察”( reconnaissance)或“收集证据”( fact-finding );第二步是执行已经确定下来的“总体计划”;第三步是“观察”( fact-findings )行动的过程;第四步重新设计一个计划、执行和侦察(或观察)的进程,以便评价第二步的执行效果,为第三步的设计提供理性基础,并对“总体计划”作出可能的修改。

(二)凯米斯程序。

也就是现在常用的行动研究的过程: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无限循环。

(三)怀特海方案。

分为五个步骤:问题—方案—行动—评价—调整。

(四)科里和塔芭等人的“步骤”受了杜威的“反思性思维的个阶段”的影响:即暗示一问题—假设一推理—-行动检验。

(五)博格。

将行动研究的过程设定为7个步骤:1.确定问题;2.选择方案;3.确定研究的参与者;4.收集资料;5.分析资料;6.解释和应用结论;7.报告研究结果。

(六)我国也有学者将行动研究的过程描写为: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拟定计划;4.收集资料;5.批判与修正;6.式行与考验;7.提出报告。

三、文献综述(一)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论知识窦瑾、高忠、王泽农在《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之必要性与有效性》一文中主要阐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价值以及开展教育行动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五点:第一,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师,对象是学校遇到的教育问题;第二,教育行动研究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过程的结合,边行动边研究,边研究边行动;第三,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和开放的循环研究;第四,教育行动研究重视教师、理论工作者、专家和工作伙伴以及学生和家长的合作;第五,教育行动研究的问题或对象具有情境特定性。

教育行动研究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育行动研究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解决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解,进而学会教育、改善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教育行动研究引起的中小学教师发展是多方面的;第三,教育行动研究在促进中小学教师发展的同时也促进着学生的发展;第四,教育行动研究引起专业研究人员多方面的发展。

最后,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下:第一,加强理论学习;第二,有意识地培养问题意识;第三,养成随时收集资料并分析其价值的习惯;第四,重视评鉴和再认识;第五,.争取合作、交流与援助。

李雪、陈亚萍在《试论教育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一文中主要研究了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幼儿教师专业化内涵、教育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通过教育行动研究可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一,提升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促进其专业化发展;第二,唤起幼儿教师的主体意识,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三,提高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行动研究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有五点:第一,促进自身发展的需求;第二,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1.发现问题;2.筛选问题;3。

问题归因;4.制定行动方案;5.评估与反思;第三,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第四,提高科研实践能力;第五,加强同伴间的互助。

陈红兵在《中小学教育行动研究的元分析》一文中如是说,行动研究作为实践者的自我研究,被视为弥合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之间鸿沟的一条可行途径。

他主要对1997年到2011年发表的有关中小学教育的195篇行动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分析维度包括研究主体、研究问题、研究过程的动态生成、研究成效的证据支持。

通过研究主要发现以下四个问题:第一,近45%报告没有对研究主体做出基本的必要说明,主体身份模糊或隐去;第二,绝大多数报告呈现了比较清晰的研究问题和目的,六成以上的问题来自自身教育实践或具体实际问题的反思;第三,约80%论文呈现了非常或比较详细的行动研究方案。

但仅有约28%呈现了两轮以上的行动过程及反思;第四,近四成提供了充分细致的研究成效数据证据,而有18%论文基本上没有提供必要数据,在数据缺失情况下得出结论。

张莹,冯虹在《行动研究走向“反思”之路———对国外相关文献的述评》一文对国外行动研究近 5 年的文献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国外行动研究的优势:1.理论研究在质量上高于国内;2.实践研究更接近行动研究的真实内涵;3.政府、研究者与教师之间的合作良好,教师参与度高。

同时也指出了国外行动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理论研究徘徊不前、实践研究范围较广,信效度需要提升。

在这个基础之上,总结出了行动研究的发展趋势:行动研究指导教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行动研究强调参与者关系的建立及合作;运用行动研究发现新问题;行动研究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重视过程反思。

最后也说到了行动研究存在的问题:要清晰认识行动研究的内涵与外延;研究问题的选择要慎重;注重行动研究的理论性;建立良好关系。

王玉国、袁桂林在《教育行动研究的伦理议题》一文中觉得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实务工作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协同合作进行的研究。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伦理议题,研究伦理问题涉及教育行动研究问题的确定、研究立场的选择、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研究知识的生产以及研究结论的解释等各个方面。

伦理问题直接指向教育行动研究的合理性、研究过程的科学性与研究结果(结论)的可靠性。

梁琳在《教育行动研究述评》一文中论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历史发展、内涵、特点之外,还提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分为前期和后期两类,主要论述的是前期的过程明确问题;确立解决这个问题的行动之目标与过程;按设计进行行动,并对行动做记录,收集证据以确认目标实现到什么程度;对有关材料进行整理,概括括出关于行动与目标之间关系的一些一般原则;在实践情境中进一步检验这些原则。

我国台湾省的学者也描述了一个非常操作化的行动研究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搜集资料;批判与修正;试行与检验;提出报告。

无论是哪一种对教育行动研究过程的理解,“计划”、“实施”、与“反思”三个环节总是不可少的。

魏圣楠、李书影在《教育行动研究述评》一文中论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起源、现状。

现状里面提到了样本选择和分析方法,最后也指出了教育行动研究存在的问题:理论研究过多,实践应用太少;研究结果停滞在问题的解决,缺乏进一步理论探讨;一线中小学教师高质量论文过少。

卢立涛、井祥贵在《教育行动研究在中国:审视与反思》一文中主要论述了教育行动研究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引起的反思。

存在的问题是教育行动研究的泛化甚至滥用、教育行动与教育行动研究的混淆、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去理论化”倾向;引起的反思是廓清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规避“唯方法主义”的研究倾向、重视理论及理论思维的价值。

林苑在《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实现教师从经验型到反思型的超越》一文中主要探讨了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及特点,论证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需性和途径——教育行动研究。

并补充了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开展教育行动研究使教师具备了“实践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同时也达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王俊国在《浅析教师与教育行动研究》一文中主要研究了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的步骤、方法与策略。

第一,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的步骤:发现问题;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实施具体计划;研究结果的总体评价。

第二,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方法:专业日志;档案袋。

第三,教师结合本职工作开展行动研究的基本策略:培养问题意识;掌握基本方法;随时搜集资料;亲自参与研究;不断进行反思。

杨文滢在《外语教育行动研究的学术属性与技术规范》一文中主要是在教学学术的视角下阐释外语教育行动研究成果的学术属性,基于国内外教育研究方法论专家的观点,通过行动研究与实验方法的特征比较,厘清对行动研究技术规范性的认识。

而行动研究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手段和工具收集质与量的数据: 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教学观摩、录音录像、教学日志、教师和学生日记、言语报告、照片图片、信件邮件、学生作业、学生测试成绩等。

教师在行动的循环中提取渐次涌现的数据,兼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加以分析和解释,对量的数据允许用描述性统计的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报告。

因此,行动研究的过程与数据分析不是横在教师与研究成果之间的鸿沟,其亲和性有助于教师体验研究的乐趣与成效,获得作为研究者的学术兴趣与信心。

湛利华在《辅导员专业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一文中提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趋势。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学术能力、工作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努力开展行动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促进辅导员的自我完善和提升,推进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案例罗辉在《小学生感恩教育行动研究》一文中主要从最基本的活动开始,调查了解小学生感恩行为的现状。

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对小学生感恩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了养成小学生感恩行为的有效教育策略,帮助和指导学生体会、感知和铭记父母、别人、社会等对自己付出的爱,激发学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积极报答祖国的培养等内在动机,使其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父母、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和良苦用心,能自觉尊重他人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劳动,从而使学生自觉做到在校自觉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刻苦锻炼自己,自信、自立、自强。

陈伟、李宏亮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如何进行教育行动研究》一文中提到“教育行动研究”是目前教育研究中最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文章从化学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对象和过程三个方面对化学教师如何进行教育行动研究进行论述,张双华、朱建斌在《实习支教学生的教育行动研究及其教学反思》一文中主要写了如下内容:对实习支教学生的教学反思不足的现状,在扶贫顶岗支教实习之前对支教学生进行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培训可以教会他们在实习支教期间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对整个教学实践过程进行系统的反思,从而促进实习支教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从教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和谐发展和共同提高,使其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金英、潘凤的《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中实施教育行动研究的调查———以英语专业师范生为例》文章中主要通过对30名参加师范生农村顶岗实习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对其中5人进行访谈,调查了英语师范生在顶岗实习前对教育行动研究的知情情况和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对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