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大林寺桃花》《稻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大林寺桃花》这首古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诗中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大林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significance。

2.2 诗文朗读与翻译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大林寺桃花》这首古诗。

教师解释诗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第三章:诗歌意象分析3.1 桃花的意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桃花的描写,如开放的时间、颜色等。

学生通过讨论,表达自己对桃花意象的感受和联想。

3.2 山的意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山的描写,如高远、壮丽等。

学生通过讨论,表达自己对山意象的感受和联想。

第四章:修辞手法解析4.1 对仗与排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排比修辞手法,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效果和美感。

4.2 象征与比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象征和比喻修辞手法,如桃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第五章:创作与表达5.1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桃花或山为题材,创作一首小诗。

学生通过写作,培养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2 分享与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并展开讨论。

教师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第六章: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6.1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朗读,体验诗中描绘的桃花盛开的美景。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景象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6.2 价值观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如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循环。

大林寺桃花教案

大林寺桃花教案

《大林寺桃花》古诗吟诵教学王明芳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2.吟诵古诗,感受汉字美。

3.让孩子初步认识“入声字”,掌握入声字的发音规则,知道诵读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的读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让孩子初步认识“入声字”,掌握入声字的发音规则,知道诵读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的读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年级三年级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了解创作背景1.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诗人,大家猜猜看,他是谁?2.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3.复习原来学过白居易的诗。

师:我们在以前也学过白居易的诗,你还记得是那些吗?生:草。

师:你能背一背吗?不错,我们大家都来背一背。

师:还有吗?(指名读)师:池上。

我们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师:本学期,我们也学了一首《忆江南》,来吧,我们来背一背。

你能用吟诵的方法背背吗?师:非常不错。

白居易在任左拾遗时,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其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在江州任司马时的一天,白居易邀了自己的朋友到江西庐山香炉峰的大林寺游玩,看到了大林寺桃花开得非常艳丽,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给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正字音1.正字音。

大家请看“菲”字,怎么记住它?你知道芳菲是什么吗?(板书:芳菲)第二个带拼音的字是“恨”,我们一起读三遍。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鄂教版三年级下册)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鄂教版三年级下册)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鄂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认识3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 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阅读积累白居易的《琵琶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现在我们来个比赛,看谁的古诗背得多。

2、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寺菲觅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

三、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

3、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四、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1、学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

2、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3、多种形式朗读比赛。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资料: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

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

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

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诵读:大林寺桃花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诵读:大林寺桃花
传授难点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仔细。感受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传授准备
课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发言导入,引入情境
1、同砚们,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我们并不陌生,你们读过他的哪些古诗呢?
2、本日,让我们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起登上庐山香炉峰去游览大林寺,欣赏那里的桃花。
3、指名读诗题。(师简介诗背景。)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诵读:大林寺桃花
课题
古诗诵读:大林寺桃花
总课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
传授目标
知识与技术: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历程与要领:领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情绪态度与代价观:感受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传授重点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仔细。感受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读后谈谈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再请生评价,读得好在哪里,从他的朗读中你领会到什么?
5、你所有的感受和理解都融入诗中,用你所喜欢的表达方法有感情地朗诵出来,恣意地读读古诗吧!
6、师边评价生读古诗,边渗透古诗的诗意,让学生在读中领会。
四、熟读成诵,自主发挥
1、同砚们都读得特殊纵情,请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吟诵一下。
2、生用不同的方法(摇头晃脑式、模仿诗人、邀请小伙伴方法)吟诵古诗。
3、师小结。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
大林寺桃花
芳菲尽
人间四月
桃花始
二、自主学习,熟读古诗
1、请娴熟地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评。
3、指名读古诗,请同砚们仔细听他的字音都读准了没有,请生评一评。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教案:古诗《大林寺桃花》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导入(10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古诗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2. 出示一幅描绘桃花盛开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桃花的认知与感受,并引发对桃花诗歌的好奇。

活动二:理解诗词内涵(15分钟)
1. 阅读古诗《大林寺桃花》,鼓励学生跟读和思考诗词中的意境与感情。

2. 分组合作,讨论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解读。

活动三:感悟与表达(20分钟)
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桃花的感受与想法,鼓励他们描述桃花的美丽与生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将桃花与自身的经历、心情或其他事物进行联想,写下自己的桃花诗句或小段落。

3. 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讨论和欣赏。

活动四:综合拓展(15分钟)
1. 阅读其他描写春天或花朵的古诗,比较其与《大林寺桃花》的共同之处与区别。

2. 邀请学生观看相关桃花的图片或视频,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桃
花的认知与感受。

3. 提出挑战: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赋有象征意义的花卉,自主查找相关古诗或现代诗歌进行分享。

活动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学生展示小组总结,并进行全班交流,分享对于桃花诗词的新认识与理解。

3. 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困惑,教师进行点拨或解答。

教案结束。

注:本教案中没有包含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大林寺桃花》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会认 3 个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说明初步理解古诗粗心。

4、指引学生初步感悟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峰回路转又一春”的思想境界。

教课准备:春光图片;白居易的其余诗作。

教课时数:一课时教课过程:一、情境导入,简介背景。

1、导入诗题,解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春季吗?那我们一同去踏春吧!(播放春光图)师:春光美吗?我们以前学了许多描绘春光的诗句,看到这些光景大家想到了哪些诗句呢?(指名吟诵)师:同学们会背的诗句可真许多哇!今日,我们还将学到一首描绘春光的诗。

(出示诗题,读题)师:从诗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解题)师:看来,简单易懂的题目会让人一下子理解其中的内容呢!2、导入诗人,简介诗的背景。

师: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的,有人记得他的诗吗?(指名吟诗)师:白居易的诗题材宽泛,形式多样,语言平常易通。

相传他写《大林寺桃花》以前以前担当朝庭重要职务,但因为冒犯了一些有势力的人,而被贬职,贬到当时的江州担当一个很小的职务——司马。

当时,他心情愁闷,登庐山游大林寺花径园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出示诗句)二、借助说明,认识粗心。

1、读准、读通诗句。

(1)借助注音,正确、流畅朗诵古诗。

(2)指名读诗,纠正字的发音。

过渡:那诗人究竟写了什么呢?请大家借助说明理解一下古诗粗心,在小组内说一说吧!2、认识古诗粗心。

( 1 )借助说明,在小组内沟通诗意。

( 2 )沟通反应。

(你们读懂了什么?一个词、一行诗、一句话都能够。

)(3 )师小结:同学们借助说明和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诗意理解得不错。

此刻,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一同去感觉吧!三、入情入境,感悟诗境。

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绽放。

想象一下,诗人从山下到达山上的大林寺,可能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情景,感觉到什么?1、指引学生想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绽放”的画面。

(画面协助)师:相关于山寺来说,“人间”是指——山下其他地方,而此时看到大林寺的桃花后,山寺在诗人眼里忧如就是——人间仙境。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2]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2]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读准多音字“转”。

2.掌握几种关联词的用法。

3.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教学难点:发现并写出身边的美景三、教学准备1.搜集阅读古诗相关资料2.找一找身边的春天美景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这是哪个季节?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春天的诗?3.揭题:《大林寺桃花》【板书】(二)读诗文1.初读全诗,正确识读多音字:“转”2.划分节奏读一读3.①认识白居易(生平,诗多,诗魔,“白居不易”故事)②诗类型(以下两种最多)讽喻:反映国事民生,体现社会黑暗闲适:抒发情感,多与美景有关③再读诗句,判断属于哪一类型,说说你体会到的情感4.诗作背景(三)诗文解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农历四月(今年四月一日,农历二月廿六),春末夏初1.对比,体会情绪转变芳菲尽:叹息始盛开:惊喜(尝试读一读)2.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温差。

*高处不胜寒(苏轼)试用关联词:因为山里地势高,气温低,所以桃花开得迟。

桃花开得迟,是因为山里地势高,气温低。

因为今天下雨了,所以课间活动取消了。

,是因为。

因为,所以。

,是因为。

3.反复读,读出情绪的转折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自读第二句,体会情绪转折(对比)2.恨:怨恨(喜爱春天)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这样喜爱春天,可是它却归去了以为它没有了,却突然发现原来它躲到这里来了。

4.再读诗句(读出对比)(四)情感体验1.人间:大林寺山下的平地(对比:山寺)①为什么称为“人间”?对应“仙境”,突出山寺景色的美除了是景色上的仙境,对于诗人来说,也是他生活中的一重仙境②背景介绍:人生低谷,怀才不遇读《琵琶行》选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体会其中情感。

(情绪低落,不仅觉得山下的春天已归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归去。

)③再读诗句,读出对比,说说你的感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词《大林寺桃花》课程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词《大林寺桃花》课程教案

《大林寺桃花》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林寺桃花》,并背诵全诗。

2. 学生能够通过注释和教师的引导,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白居易描绘的春天景色。

3.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全诗。

2. 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大林寺桃花》的原文、注释、译文及相关的图片。

2. 录音设备,播放古诗朗读的示范音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春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并提问:“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2. 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关于春天的古诗,如《春晓》、《草》等,并一起背诵。

3. 引出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大林寺桃花》。

”二、初读古诗1. 教师出示《大林寺桃花》的原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 播放示范音频,让学生模仿朗读,注意语调、停顿和重音。

3. 学生自由朗读,互相交流,纠正发音和语调。

三、理解诗意1. 教师出示古诗的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2. 引导学生逐句分析古诗,理解诗人白居易描绘的大林寺桃花的美丽景色。

3. 小组讨论: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四、深入探究1. 教师提问:“为什么诗人会在这个时候看到桃花呢?这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春天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 教师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感情朗读1.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尝试将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到朗读中。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诗句的情感。

六、背诵古诗1. 学生自由背诵古诗,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2. 举行小型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七、课堂小结1. 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古诗的魅力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诵读《大林寺桃花》《稻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古诗,知道作者。

2.能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能流利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录音、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大林寺桃花》
1.出示古诗,师范读
2.简介白居易,背诵白居易的古诗
3.小组学习
(1)读通全诗,读得正确
(2)理解诗意
4.大组交流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意:农历四月,庐山脚下落红满地,浓绿深深——温柔的春天悄悄地离去了。

我登上香炉峰顶的大林寺,那巍峨庄严的寺墙内,竟然会有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那灼灼似火的花朵映衬着杏黄色的院墙,荡漾着浓浓的春意。


正在感叹归去的春天无处可寻,想不到可爱的春天,却调皮地东躲西藏,偷偷地跑到这深山的古寺中来了!
(3)齐读古诗
5.试背诵
二.学习《稻田》
1.出示古诗,师范读
2.小组学习
(1)读通全诗,读得正确
(2)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意:春天的江南水乡,充满了绿色的盎然生机。

碧绿的春水涨满了春前的池塘,极目望去,田野上肥壮的稻秧无边无际地向天边延伸,仿佛与低垂的云脚连成了一片。

更有那浑身洁白、宛如片片雪白的鹭鸶,破云如雾,来到了精美无比的画屏般的江南水乡嬉戏飞翔。

(3)齐读古诗
4.背诵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