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线公园_纽约_纽约州_美国
公共空间景观案例

公共空间景观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交、休闲和美感需求,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本文将介绍几个成功的公共空间景观案例,以展示它们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1. 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 纽约市,美国高线公园是纽约市的一个受人欢迎的公共空间景观,位于曼哈顿的西边。
这个公园是在一条废弃的铁路线上建造的,经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将废弃的铁路转变为一个独特的、线性的公园。
高线公园的景观设计融合了植物、景观艺术和城市家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和社交的空间。
公园中有绿地、花园、座椅、露天剧场和美术展览等设施,吸引了当地居民和游客。
高线公园的成功在于它的创新设计和功能性。
通过将废弃的铁路线转变为公园,不仅提供了一个美丽的景观,还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吸引力。
公园的设计还考虑了可持续性,采用了可回收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高线公园的成功案例表明,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可以为城市带来多重价值,不仅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清华大学园林景观 - 北京,中国清华大学园林景观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公共空间景观案例。
作为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学,清华大学的园林景观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和美学价值。
校园内的花园、池塘和建筑物都被精心设计和布局,形成了一个和谐、宜人的环境。
清华大学园林景观的设计注重了空间的利用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园林中的景观元素融合了传统的中国园林设计和现代的规划理念,创造出一个平衡和谐的空间。
园林中的植物选择和布局考虑了四季变化和生态保护的原则,营造出一个独特的氛围和景观。
清华大学园林景观的成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现代城市规划的需求。
3. 温哥华市中心公园 - 温哥华,加拿大温哥华市中心公园是加拿大一座著名的公共空间景观,位于温哥华市中心的一个开阔区域。
国外公共空间改造案例

国外公共空间改造案例咱来唠唠国外那些超酷的公共空间改造案例。
一、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1. 前身状况。
这高线啊,以前就是个废弃的铁路。
想象一下,那铁轨就那么孤零零地废弃在那,周围杂草丛生,就像一个被城市遗忘的角落。
附近的居民可能每次路过都得皱皱眉头,这地方又破又乱,还占着一块不小的地儿,简直就是城市里的一块“伤疤”。
2. 改造思路。
后来呢,有一帮超有创意的人就想啊,这铁轨能不能变成个特别的地方呢?于是他们就打算把这个废弃铁路改造成一个空中花园。
这个想法可太妙了,就像给城市里废弃的东西来了个大变身。
3. 改造后的效果。
现在的高线公园那可不得了。
走在上面,就像走在一个悬浮在城市半空的绿色走廊里。
两边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有娇艳的花朵在风中摇曳,还有翠绿的灌木像一个个小卫士。
人们可以在这儿散步、慢跑或者干脆坐在长椅上晒太阳,看看下面繁华的街道。
而且这里还经常举办一些艺术展览啊,小型音乐会啥的。
就这么个以前没人要的破铁路,现在成了纽约的一个超级网红打卡地,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慕名而来。
二、哥本哈根超级线性公园(Superkilen)1. 当地需求与背景。
哥本哈根有这么个地方,那是个多种族聚居的区域。
以前啊,这个地方没啥特色,各个族群之间也好像有点隔阂。
当地政府就琢磨着,怎么能让这个地方变得有活力,还能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的交流呢?2. 改造创意。
他们就搞了个超级线性公园。
这个公园可太有个性了。
他们从全世界各地收集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来装饰这个公园。
比如说,从摩洛哥运来了彩色的瓷砖,在公园里铺成了超美的图案,就像把摩洛哥的神秘风情直接搬到了哥本哈根。
还有从中国弄来的健身器材,中国那种传统的石制健身器材放在公园里,又实用又有特色。
3. 对社区的影响。
这公园一建成啊,整个社区都变了样。
不同种族的人都爱到这儿来玩。
小孩子们在那些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奇特设施上玩耍,大人们就坐在旁边聊天。
就像一个大熔炉,把不同的文化都融合在了一起。
园建工程经典案例分享

园建工程经典案例分享小伙伴们!今天来给大家分享几个超有趣的园建工程案例,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一、纽约高线公园。
这个高线公园可不得了,就像城市里的一条绿色空中走廊。
以前啊,那就是一条废弃的铁路线,在纽约高楼大厦之间孤独又破败地躺着。
但是呢,一些超有创意的设计师就想:“这铁路线可不能就这么荒废着呀。
”于是,他们就脑洞大开,把它打造成了一个线性的公园。
他们在上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从本地的野花野草到那些造型奇特的小灌木。
沿着高线走,你就像穿梭在一个空中花园里。
而且,这里还保留了一些铁轨的元素,比如那些生锈的铁轨,不但不显得破旧,反而有一种工业风的美感,和周围的绿色植物搭配起来,简直酷毙了。
这里还设置了很多休息区,那些长椅的设计也很贴心,有的可以让你舒服地躺着看蓝天白云,有的就在最佳观景位置,可以俯瞰整个纽约的街景。
高线公园建成后啊,一下子就成了纽约的热门景点,周边的地价都跟着涨了起来,还带动了整个社区的活力呢。
二、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新加坡这个滨海湾花园,那简直就是一个植物的梦幻王国。
一到那儿,你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未来世界的植物园。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巨大的超级树。
这些超级树可不是普通的树哦,它们是由混凝土和金属框架打造而成的,高度有十几层楼高呢。
超级树的外表覆盖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远远看去,就像一棵棵巨大的绿色圣诞树。
而且啊,这些超级树可不仅仅是用来观赏的,它们还具有环保功能。
树顶的那些叶子形状的结构,其实是太阳能板,可以收集能量。
在滨海湾花园里,还有两个巨大的植物冷室。
一个冷室模拟的是地中海气候,里面种满了各种仙人掌和多肉植物,那些仙人掌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人的手臂,有的像小塔。
另一个冷室则是云雾林,一走进去,就像走进了一个云雾缭绕的仙境。
里面有一个超级大的瀑布,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周围全是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
这里的植物都是精心布置的,仿佛每一棵植物都在讲述着一个关于生命和自然的故事。
三、苏州园林。
国内外公共人居环境设计的优秀案例

国内外公共人居环境设计的优秀案例那我先来说几个国外的优秀公共人居环境设计案例哈。
一、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1. 背景与设计理念。
这地方以前就是个废弃的铁路高架线,就那么荒废着,像个城市的伤疤似的。
后来有一帮超有创意的人,他们就想啊,为啥不把这个破铁路变成一个超级酷的公园呢?于是就有了高线公园的概念。
他们的理念就是在城市的半空中打造一个绿色的、供人休闲放松的线性空间。
2. 设计特色。
这个公园保留了很多原来铁路的元素,像铁轨啊、枕木啥的。
但是在这些旧元素上,又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走在里面,你就感觉像是在一个漂浮在城市上空的大花园里漫步。
而且啊,它沿途还有很多艺术装置、小亭子供人休息,甚至还有一些可以看风景的瞭望台。
你能一边看着纽约的高楼大厦,一边享受着周围的绿色植物带来的清新感。
这里还经常举办一些艺术展览、小型音乐会之类的活动,就像是城市里的一个空中文化乐园。
二、哥本哈根的超级线性公园(Superkilen)1. 背景与设计理念。
哥本哈根这城市一直都很注重环保和公共空间的创新。
超级线性公园的想法呢,就是想把不同文化的元素都融合到一个公园里。
这个公园所在的区域是个多元文化社区,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设计师就想通过这个公园来展示不同文化的魅力,让大家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2. 设计特色。
这个公园那叫一个五彩斑斓啊!它从世界各地收集了各种东西来装点这个公园。
有从摩洛哥运来的喷泉,有来自中国的霓虹灯,还有巴西的马赛克瓷砖啥的。
而且公园里的功能区域也很多样,有儿童游乐区,有健身区,还有供人野餐的草地。
不同的区域用不同颜色和风格的元素来区分,就像一个巨大的、充满惊喜的文化大杂烩。
不管你是老人还是小孩,不管你来自哪个国家,到了这里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三、国内的优秀案例。
一、成都太古里。
1. 背景与设计理念。
成都啊,是个特别悠闲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太古里的设计就巧妙地把现代商业和传统川西建筑风格融合到了一起。
深度解析3期美国高线公园HighLinePark

深度解析3期美国⾼线公园HighLinePark⾼线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个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
原是1930年修建的⼀条连接⾁类加⼯区和三⼗四街的哈德逊港⼝的铁路货运专⽤线,后于1980年功成⾝退,⼀度⾯临拆迁危险。
在纽约FHL组织的⼤⼒保护下,在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和Diller Scofidio Renfro设计下,⾼线终于存活了下来,并建成了独具特⾊的空中花园⾛廊,为纽约赢得了巨⼤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典范。
这条⾼架路从纽约市⾁库区直通到曼哈顿西城区的第30⼤街,总长约2.4公⾥,沿途可欣赏美景和哈德逊河,还能经过⼀些地标性建筑,⽐如⾃由⼥神像和帝国⼤厦、洛克菲勒中⼼等。
⾼架铁道距离地⾯30英尺(约9.1⽶),铁道最宽处有60英尺(约18.3⽶)。
2006年4⽉,⾼线⼀期景观⼯程开⼯。
2009年6⽉9⽇,⼯程第⼀段(南⼤街-西第⼆⼗街)向公众开放。
2011年6⽉8⽇,⼯程第⼆段(西第⼆⼗街-西第三⼗街)对公众开放。
2014年9⽉20⽇,⼯程第三段(最后⼀段)正式向市民开放⼀期⼯程⾼线公园⼀期占地2.88英亩,全长0.5英⾥。
它从Gansevoort街区开始,⼀直到西20街,共跨越9个街区。
设计师将“发现⾼架铁路之美”确定为设计主题,已经回收了⼀些曾经⾄关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
“植物—建筑”计划将植物和建筑材料混合起来,适当改变它们之间的⽐例,来改变植物和⾏⼈之间的关系,以适应野⽣环境、⽂化、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等不同需求。
与哈德逊河的流速形成鲜明的对⽐,新的⾼线景观的特点是慢和分散,它是⼀处保护⾼线铁路奇特、野性特点的理想空间。
设⽴⼀个新的步⾏系统,由线性的⽔泥和⽊板连接⽽成,特制的锥形边界线似乎是在允许⽔的⾃由流动;并且将有机绿⾊植物和硬质材料混合进⾏应⽤,创造了⼀个散漫的,令⼈沉浸其中的结构。
将景观慢下来,提升它的延续性,使⼈感觉置⾝在⼀个压⼒较⼩的空间。
作品赏析-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

高架草坪
WE ARE THE ONE DIFFIERRENT
高线二期工程中强调了空间设计和种 植的独特性,其中位于23街的高架 草坪值得我们分析。
节点设计
23街入口
23街作为二期工程中的一部分,融合了历史仓库、 住宅大楼和新建建筑。尺度显得更具亲和力,更 为饱满,更加私密,给人一种脱离大城市而更专 注于社区的感觉。入口的设计拥有典型的现代感, 走上去,仿佛从繁忙都市进入了公园般的社区。
整体分为三段,全长2.4公里,总面积6英亩: 第一段:从Gansvoort街到二十街的一段(共九个街区,约 占总长的三分之一); 第二段:从二十街到三十街的第二段; 第三段:从十大道的三十街到哈德逊河及三十四街,将与规 划中的“哈德逊庭院”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河滨开放空间相融 合,形成全新的哈德逊河畔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总结评价
设计的优点与评价
AON ONE
01
改变了步行道与植被的常 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 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 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 出多样的空间体验。
AON ONE 02
硬性的铺装和软性的种植 体系相互渗透,营造出不 同的表面形态,为使用者 带来了不同的身心体验。
AON ONE 04
AON ONE 03
23街的草坪是高线公园里唯一 的一块草坪,面积为4900平方 英尺,在这里可以欣赏曼哈顿 的天际线和周围河道的美景。
草坪本身提供了独特的游憩 空间,可坐可躺,踏实和平 和,是绝佳的散心之所。
高架草坪是由一个拱形、轻型的步行桥上,材质是由 钢铁和木头制成的,草坪的最北端向上“卷起”,把 台阶座椅上的参观 者抬升到几英尺高的空中,这种 立体空间感让这个草坪变得充满灵气。
纽约高线公园
New York High Line Park
纽约高线公园TheHighLine

公园的设计注重可持续 性,采用雨水收集、节 能照明等环保措施。
02 纽约高线公园的生态和环 境
公园内的植物种类和景观设计
植物种类
纽约高线公园内种植了多种植物,包括多年生植物、一年生 植物、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这些植物不仅为公园增添 了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还为公园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
景观设计
公园的景观设计独具匠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和植被,将自 然与人工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富有野趣和艺术感的景观。同 时,公园还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使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 观特色。
公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空气质量改善
公园内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 氧气,有助于改善周边地区的空
气质量。
噪音和尘土减少
公园的植被和墙体设计有效吸收和 隔绝噪音,减少周边地区的尘土污 染。
由于公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周边 地区的商业活动也得到了促进, 为当地商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进一步推动了社区经济的发展。
公园作为文化和艺术活动的场所
举办音乐会和演出
纽约高线公园经常举办各 种音乐会、演出和文化活 动,吸引了大批文化艺术 爱好者前来观赏。
艺术装置和展览
公园内经常展示各种艺术 装置和展览,为游客提供 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 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高线公园与周边建筑和社区紧密相连, 成为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和公共空间。
公园拥有独特的景观和视野,提供了 一个俯瞰曼哈顿和哈德逊河的视角。
公园的设计和建筑风格
01
高线公园采用了简约、现 代的设计风格,与周围的 老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02
03
04
公园的步道采用了旧铁 轨改造而成,保留了历 史的痕迹。
高线公园的植被以本地 植物为主,营造出自然、 生态的氛围。
生态公共艺术案例

生态公共艺术案例:纽约高线公园1. 背景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是美国纽约市的一座城市公园,位于曼哈顿西部的切尔西区。
该公园建在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上,总长2.33英里(约3.7公里)。
高线公园的建设旨在将这条废弃铁路改造成一个独特的城市绿地,以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并促进城市生态的恢复和发展。
2. 过程2.1 规划阶段高线公园的规划始于1999年,由两位市民Joshua David和Robert Hammond发起。
他们组建了一个非营利组织Friends of the High Line,致力于将这条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一个公共空间。
该组织与纽约市政府合作,共同制定了高线公园的规划方案。
规划过程中,设计师团队考虑到了保护和恢复该地区的自然生态,并将其纳入公园设计中。
他们采用了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包括使用本地植物、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恢复等。
2.2 建设阶段高线公园的建设于2006年开始,历时8年。
在建设过程中,设计师和工程师团队密切合作,共同解决了许多技术和工程上的挑战。
他们在保留原有的铁路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升级。
在生态方面,设计团队注重保护和恢复当地的植物和生物多样性。
他们选择了适应城市环境的本地植物,并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和种植。
同时,他们还增加了绿地面积,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和食物源,以吸引和滋养各种鸟类和昆虫。
2.3 完工阶段高线公园于2014年完工,并于同年对公众开放。
公园的开放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它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城市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居民。
公园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成果也得到了认可。
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管理,公园成功地创造了一个生态系统,为城市提供了清洁的空气、水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项生态服务。
3. 结果纽约高线公园的建设和运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为城市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休闲娱乐空间,还促进了城市生态的恢复和发展。
首先,高线公园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城市景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rategy of “agri-tecture”combines organic and threefold: first the paving system, built from linear
building materials into a blend of changing proportions concrete planks with open joints, specially tapered
(100% hard) to richly vegetated biotopes (100% soft), where time seems less pressing. Long stairways,
with a variety of experiential gradients in between. meandering pathways, and hidden niches encourage
3
4
5
6 34
切尔西草场
第 10 大道广场
北部支线 历史性保留
切尔西市场
南部支线
迪勒 - 冯弗斯腾伯格 日光甲板与水景
高线卫生间
14 街入口 华盛顿草场
冈斯福特林地 冈斯福特楼梯
冈斯福特广场
7 世界建筑 2010/01
Inspired by the melancholic,“ found”beauty of
9
10
生态城市主义 /ECOLOGICAL URBANISM
35
软表面 硬表面ຫໍສະໝຸດ 典型铺板转变:剖面变细
铺板体系
转变:平面变细
转变:平面+剖面变细
转变:弯曲
深坑
平原
桥
土丘
坡道
架桥
苔藓地
湿 /Wet
高草地
干 /Dry 湿地
湿 /Wet 林地灌木
湿 / 平均
混杂四季草地 干 / 平均
早期林地
Wet/Average
vital piece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the design aims to and linearity, its straight-forward pragmatism, its
re-fit this industrial conveyance into a post-industrial emergent properties with wild plant-life-meadows,
the new High Line landscape is marked by slowness, a textural effect of immersion, strolling“ within”
distraction and an other-worldliness that preserves rather than feeling distanced from. The selection and
as a new public space. This notion underpins the typical manicured landscape, and representative of
overall strategy-the invention of a new paving and the extreme conditions and shallow rooting depth.
Scofidio + Renfro) 12 种植装置/Planting installation (©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13-16 不同铺板与种植模式/Diverse planking and planting pattern (13 © Timothy Schenck,14.15 © Barrett Doherty,16 © Iwan Baan) 12
Dry/Average
平均/Average
11 植—筑:不同植物体系对应的灵活材料组织系统 /Agri-tecture: a flexible responsive system of material organization where diverse ecologies may grow.(©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and Diller
the strange, wild character of the High Line, yet arrangement of grasses and plants further helps to
doesn’t underestimate its intended use and popularity define a wild, dynamic character, distinct from a
that accommodates the wild, the cultivated, the edges and seams that permit intermingling of plant-
8 intimate, and the social. In stark contrast to the speed life with harder materials. Less a pathway and more a of Hudson River Park, the singular linear experience of combed or furrowed landscape, this intermixing creates
planting system that allows for varying ratios of hard The second strategy is to slow things down, to promote
to soft surface that transition from high use areas a sense of duration and of being in another place,
& Water Feature ( © Barrett Doherty) 5 华盛顿草场/Washington Grassland ( © Iwan Baan) 6 冈斯福特广场/Gansevoort Plaza ( © Barrett Doherty) 7 高线一期平面/High line, section 1, plan (© 2009 Friends of the High Line) 8 切尔西草场/Chelsea Grassland ( © JR in NYC@flickr.com) 9 第10大道广场/10th Avenue Square ( © Barrett Doherty) 10 切尔西草场/Chelsea Grassland ( © Barrett Doherty)
instrument of leisure. By changing the rules of thickets, vines, mosses, flowers-intermixed with
engagement between plant life and pedestrians, our ballast, steel and concrete. Our solution is primarily
32
世界建筑 2010/01
2
在这里,自然收回了一块曾经非常重要的城市基础 设施用地,设计旨在将这条工业运输线转变成后工业时代 的休闲空间,“创造”高线之美。“植—筑”的设计策略通 过改变步行道与植被的常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筑 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 体验:荒野的,文雅的,私密的,公共的。新“高线”景 观独特的线性体验与哈德逊河公园的行色匆匆形成鲜明的 对比,它更加悠然自得、超脱世俗,在保留基地的另类和 野性的同时,体现出一个新型公共空间所应具有的功能性 和大众性。“植—筑”概念是整个设计策略的基础——地 面铺装和种植体系的设计呈现出软硬表面不断变化的比例 关系,从高使用率区域(100% 硬表面)过渡到丰富的植 栽环境(100% 软表面),为使用者带来了丰富的体验。
1 高线,夜景/High Line, night view (© Iwan Baan)
2 地段位置与城市环境/Location, context (© 2009 Friends of the
High Line) 1
生态城市主义 /ECOLOGICAL URBANISM
33
3 切尔西市场入口/Entrance to Chelsea Market ( © Barrett Doherty) 4 迪勒—冯弗斯腾伯格日光甲板与水景/Diller-Von Furstenberg Sundeck
高线公园,纽约,纽约州,美国
THE HIGH LINE, NEW YORK CITY, NEW YORK, USA
城市设计:詹姆斯·科纳 Field Operations 事务所,迪勒·斯科费迪欧 + 伦弗罗事务所 URBAN DESIGN: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Our position has always been to try and respect
the High Line, where nature has reclaimed a once- the character of the High Line itself: its singularity
我们一直致力于尊重高线场地的自身特色:它的单 一性和线性,它简单明了的实用性,它与草地、灌木丛、 藤蔓、苔藓和花卉等野生植被以及与道碴、钢铁和混凝
土的融合性。我们的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 3 个层面:首 先是铺装系统,条状混凝土板为基本单元,它们之间留 有开放式接口,接缝被特别设计成锥形,植物可以从坚 硬的混凝土板之间生长出来。铺装系统的设计与其说是 步道,倒不如说是一种犁田式景观,这种混杂营造出一 种独特的肌理,行人自然地融入其中,毫无旁观者的距 离感。植被的选择和设置不同于传统的修剪式园林,呈 现出一种野性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场地本身极端的环 境特点和浅根植物的特性。第二个策略是让一切放缓, 营造出一种时空无限延展的轻松氛围。悠长的楼梯、蜿 蜒的小路、幽深的环境,使人放缓脚步流连其间。第三 个层面则是比例尺度的精心处理,尽量避免当前追求大 而醒目的趋势,而采用一种更加微妙灵活的手段。公共 空间层叠交替,沿着一条简洁有致的路线呈现出不同的 景观,让人沿途领略到了曼哈顿和哈德逊河的旖旎景 色。□(项琳斐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