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谱指数(B..
脑电双频指数bis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人机交互
通过脑电双频指数,实现人机交互,开发更为智能的设备和 应用。
脑机接口
利用脑电双频指数作为通讯接口,实现人脑与计算机或其他 设备的直接信息交流,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03
脑电双频指数与其他神经生理指标的比 较
脑电双频指数与心率变异性的比较
脑电双频指数和心率变异性都是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反映个体的应激和 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Bis是基于脑电信号的频率和功率谱分析得出的,可以反映大 脑神经元的电活动,从而评估个体的疲劳、觉醒或应激状态 。
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Bis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基础研究、算法开发、仪 器研制和临床应用等。
Bis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临床医学、航空航天、 军事、自动化驾驶等领域,用于监测和评估个体的疲劳、 觉醒或应激状态,提高工作质量和安全性。
3
脑电双频指数的监测可用于指导麻醉和镇静药 物的合理使用,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 发生。
对脑电双频指数应用前景的展望
脑电双频指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以应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疾病的 病人,以及不同类型手术的麻醉。
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探讨脑 电双频指数与其他生理信号的关系,
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价值。
脑电双频指数和心率变异性在反映自主神经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脑电 双频指数在反映应激反应方面更为敏感。
脑电双频指数与皮电反应的比较
皮电反应是一种生理指标,通过测量皮肤电阻变化来评估个 体的情绪和认知状态。
脑电双频指数在反映情绪和认知方面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
脑电双频指数与其他神经生理指标的比较
02
脑电双频指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脑电双频指数(BIS)检测 ppt课件

1
LEAD
3 2 1
2
IM PE D A N C E k
5 3 6
3
STATUS
PASS PASS PASS
B IS
M A IN MENU
SENSOR
OK
CHECK
Opens NRT
SPECTRA SETUP
RESUME
BIS
DISPLAY:
BIS SPECTRA
S M O O T H IN G :
伪迹的片段加以 识别并予以去除
3.对该指数进行 修饰,用以反应 在原始波形中被 抑制的EEG信号
的数量
2.BIS插件通过 结合与麻醉效果 相关的EEG特点 来计算双频指数
7
相比传统镇静评分系统,BIS更 A充分具利用优EE势G信息
与麻醉状态的镇静 睡眠有良好相关性
D可提供无创、 客观、持续的
意识水平监测
BIS LIMITS
B IS
M A IN MENU
M A IN
BIS HIGH
BIS LOW
MENU
LIM IT
LIM IT
0
PREVIOUS
MENU
Opens NRT
Opens submenu
SPECTRA SETUP
RESUME
BIS
DISPLAY:
BIS SPECTRA
S M O O T H IN G :
M A IN MENU
PREVIOUS MENU
SPECTRA: DSA
UPDATE RATE: 30 SEC.
FREQ RANGE: 15 Hz
PWR SCALE: .0625 - 4
B IS
脑电双频指数BIS

汇报人:
2023-11-30
目录
• BIS基本概念与原理 • BIS监测设备与方法 • 临床应用中BIS指导意义 • BIS在各类手术中应用实例分析 • BIS监测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提高BIS监测效果,保障患者
安全
01
BIS基本概念与原理
BIS定义及作用
定义
脑电双频指数(BIS)是一种用于监测麻醉深度的脑电 图参数,通过处理原始脑电图信号,提取其中的双频指 数,反映大脑皮层的兴奋或抑制状态。
镇静深度评估及调整策略
01
镇静深度评估
BIS可实时监测患者镇静深度,帮助医生判断患者 是否处于适宜镇静状态,避免镇静不足或过度。
02
调整策略
根据BIS监测结果,医生可及时调整镇静药物剂量 ,确保患者维持稳定、安全的镇静水平。
肌松效果判断及优化方案
肌松效果判断
BIS可反映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协助医生判断肌松 药物效果,确保手术过程中肌松充分、有效。
心脏外科手术中BIS应用案例分享
评估心肌保护效果
在心脏外科手术中,BIS可用于评 估心肌保护效果,以确保手术过 程中患者心脏功能得到最大程度
的保护。
指导液体管理
根据BIS监测结果,医生可以调整 患者的液体管理策略,以维持稳定 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减少术后并发症
BIS监测有助于减少心脏外科手术后 的并发症,如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等。
并发症预防
分享预防和处理BIS监测 相关并发症的经验,保障 患者安全。
患者配合度
探讨提高患者对BIS监测 的配合度,确保监测顺利 进行。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关注BIS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如多模态监测等。
脑电双频指数bis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脑电双频指数(BIS)监 测
技术简介
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 ral index , BIS) 是将脑电图的功率和频率经双频分析作出的 混合信息拟合成一个最佳数字,用0~100 分度表示
Your company slogan
BIS在国外的应用概况
BIS(脑电双频指数)是2019年被美国 FDA批准作为惟一用于检测麻醉效果的手 段 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麻醉深度监测和意识状 态的评价,指导ICU病房的镇静用药、镇静 评分、控制镇静深度,预判及判断脑死亡、 评价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
Your company slogan
BIS在国内的应用概况
BIS监测技术是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点专 科可选技术项目 已经在部分三级医院手术室和ICU开展,技 术成熟,并获得相关部门认可,有收费标准。
Your company slogan
BIS 与 EEG 有何不同?
EEG 是一种信号, BIS 是对它的解释 BIS 是对 EEG信号进行处理的结果 EEG 是在头皮上测得的大脑皮层电活动的图
BIS LIMITS
BIS TRENDS
Opens submenu
SENSOR CHECK
BIS RANGES
BIS SETUP
SPEED: 25
Your company slogan
BIS Setup Sub-menu
EEG W AVEFORM
(优选)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临床应用(人员掌握情况)
我科人员均已熟练掌握BIS监测的准备、设施、监测、 分析应用指导临床麻醉
向上级医院学习、交流获得指导和支持(南京军区总医 院杨建军教授)。
目前我院已开展30余例各类BIS监测
BIS临床应用(军区总院杨教授指导)
我院现有设备两套(与现有监护仪配套)
BIS临床应用(在我院的应用情况)
手术患者的BIS值范围: BIS监测提供了一种可靠、客 观的麻醉深度分析依据,可以为麻醉医师个体化管理提 供指导,降低了麻醉风险。用BIS监测可以减慢丙泊酚 的给药速度,减少药量,显著地改善恢复质量BIS值控 制在45~60之间
ARDS患者的BIS值范围:60~70
BIS临床应用(减少麻醉剂使用量)
(优选)脑电双频谱指数
技术简介
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 ral index , BIS)
(BIS)是将脑电图(EEG)的功率和频率经 分析得出的混合信息拟合成的一个数字,用0 ~100表示。数值越大,患者越趋于清醒。 BIS能反映大脑皮质的功能状况,已被认为是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的敏感,准确的客观指标
利用BIS可能达到最佳麻醉深度。 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目前也有一些资料表明,麻
醉剂可能存在神经毒性作用,特别是对发育中的大脑。 衰老的神经元或缺血神经元也易受麻醉剂毒性作用影响。
BIS临床应用(苏醒加快)
许多研究证实应用BIS可加快苏醒速度表现在拔管时间 缩短。
如在麻醉最后15minBIS维持在60-75,拔管时间会进 一步缩短。
BIS可监测吸入及静脉麻醉(除氯胺酮)深度 无BIS:间接指标: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动,流
泪,出汗。 有BIS:可根据BIS值来调整麻醉剂的用量
脑电双频指数(BIS)与围术期脑保护

脑电双频指数(BIS)与围术期脑保护背景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高龄手术增加,如何减少浅麻醉造成高度应激反应,睡眠不当的麻醉造成术中知晓,过深麻醉造成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早期死亡率增高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来自美国的多中心研究结果与以前澳大利亚、瑞典所报道的知晓发生率相似, 研究一致的结果表明知晓在手术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每1000例中就有1到2例发生术中知晓. 产科和心脏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较高。
Phillips等报道,700例心脏手术患者中,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为1.1%。
英格兰一项近期研究报道,常规外科手术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为0.2%。
而麻醉药物应用不当造成另一结果是麻醉药的毒性反应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增加Aβ的生成,影响神经细胞的增值分化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因此临床中尽可能简化麻醉方案,根据病人个体需求,采用最低的合理有效的麻醉剂量和麻醉浓度。
为避免临床麻醉过深过浅、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监测设备,在临床上将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1996年10月,由 Aspect Medical Systems 公司发明的一种 EEG参数,双频谱指数(BIS)被FDA批准应用于临床,BIS能够测定麻醉药对大脑的作用,特别是麻醉的催眠部分。
围术期脑保护麻醉管理措施1.调控血糖水平,避免高血糖加重脑缺血组织损伤,影响神经功能。
2 合理液体管理,控制血压。
术中补液以晶体为主,胶体扩容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依赖内源性压力反射调节机制稳定血液动力学以及正确合理应用正性肌力药物3.维持正常碳酸浓度或中度低碳酸血症,避免碱血症引起脑缺血。
4.力求做到精确麻醉,术中实施麻醉深度监测,并能根据手术需要准确把握和调整麻醉深浅,能在术后能让患者及时苏醒。
通过对病人脑电信号的监控来实施,并配以测算病人的睡眠深度,肌松程度,镇痛效果。
优于血压,心率等间接指标监控,创造稳定的病人条件, 提供安全舒适感受。
实施精确麻醉带来的益处通过术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实施精确麻醉能够确保手术安全,减少术中知晓发生率,减少麻醉死亡率,减少麻醉药品消耗,减少医患纠纷,减少术后转归时间,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提高医院整体麻醉操作质量。
脑电双频谱指数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现状

BIS值与麻醉深度:BIS值越高,麻醉深度越 浅;BIS值越低,麻醉深度越深。
临床应用:BIS在临床麻醉中用于监测麻醉深 度,指导麻醉药物的用量和调整麻醉方案。
测量方法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是一种通 过测量脑电活动 来评估麻醉深度 的方法。
01
脑电双频谱指 数可以预测麻 醉并发症的发
生
03
脑电双频谱指数 可以指导麻醉剂 量的调整,降低 并发症的发生率
02
脑电双频谱指 数可以监测麻 醉深度,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04
脑电双频谱指数 可以预测麻醉苏 醒时间,提高麻
醉安全性
3
脑电双频谱指数在临 床麻醉中的应用挑战
技术难点
信号采集:脑 电信号微弱, 容易受到干扰
演讲人
目录
壹
脑 电 双 频 谱 指 数 简 介
贰
中脑 的电 应双 用频
谱 指 数 在 临 床 麻 醉
叁
中脑 的电 应双 用频 挑谱 战指
数 在 临 床 麻 醉
肆
中脑 的电 应双 用频 前谱 景指
数 在 临 床 麻 醉
1
脑电双频谱指数 简介
概念及原理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一种通过监测脑电 活动来评估麻醉深度的指标。
安全。
02
预测术后认知功 能障碍:脑电双 频谱指数可以预 测术后认知功能 障碍的发生,有 助于采取预防措 施,降低术后并
发症的风险。
03
评估镇静药物效 果:脑电双频谱 指数可以评估镇 静药物的效果, 为临床用药提供
参考。
脑电双频指数bis

人机交互与智能穿戴设备
人机交互
脑电双频指数可以用于实现基于大脑活动的控制,提高人机 交互的效率和便捷性。
智能穿戴设备
脑电双频指数可以与智能穿戴设备结合,实现健康监测、认 知训练等功能。
04
基于脑电双频指数的特定研究
情绪识别与调节
总结词
准确识别、有效调节
详细描述
脑电双频指数bis能够实时监测大脑的电活动,从而准确地识别出各种情绪状态,如愉悦、悲伤、愤怒等,为 个体提供及时的情绪反馈。同时,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情绪调节训练,脑电双频指数bis还可以帮助个体有效 调节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脑电双频指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目前,脑电双频指数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 究。在研究领域,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以 提高脑电双频指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随着大数据 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脑电双频指数的机器学 习和深度学习算法也在不断发展,为更加精准地评估大脑 状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未来,脑电双频指数将继续在神 经科学、临床医学、心理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 对大脑的认识和应用提供更多的支持。
高灵敏度与实时性技术需求
要点一
总结词
优化算法和硬件设备,提高bis的灵敏度和实时性。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针对现有bis技术在灵敏度和实时性方面的不足,研究 新型的信号处理算法和优化硬件设备。探讨如何提高 bis对微弱信号的捕捉能力和实时反应速度,为实际应 用场景中的快速、准确的脑电信号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和 解决方案。
详细描述
脑电双频指数bis通过对睡眠过程中大脑电活动的监测 和分析,能够实时评估个体的睡眠质量,包括睡眠深度 、睡眠周期、睡眠效率等。同时,脑电双频指数bis还 可以为个体提供针对性的睡眠改善建议和策略,帮助个 体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S监测技术是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点专科可
选技术项目 已经在多数三级医院手术室和ICU开展,技术成 熟,并获得相关部门认可,有收费标准。
BIS在周边医院的应用概况
常州一院,常州二院,溧阳人民医院,已常 规开展手术室和ICU内BIS监测,技术成
熟
我市中医院等其他医院尚未开展此项目
BIS 监测的临床意义
术是将脑电波(EEG)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来反映认知功能水平。BIS 量化了EEG图 象,量化了麻醉。使用BIS指导麻醉,提 供了客观、安全可靠的监测镇静的方法 可以减少全麻药的使用量、降低对呼吸抑制 的程度、减少影响操作的体动、有效消除 术中知晓、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BIS临床应用(预防和避免术中知晓)
Myles et al
2463例高危患者
BIS指导全麻
常规全麻
发现 术中知晓发生率降低82%
BIS临床应用
BIS可平衡麻醉与血流动力学管理
例如 在没有bis之前,当出现高血压时,可能首先会加深麻 醉,其实此时麻醉并不浅。Bis监测即可轻松判断出高血压 原因,如麻醉足够深,即可使用血管扩张剂治疗。
脑醉科 朱光明 汤定荣 范云霞
简介
麻醉医师一直都在寻找一种可靠,客观,实时的麻醉深 度监测。 大部分麻醉药都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因此麻醉深度 应该在脑电图上表现出来。 BIS把脑电图信息处理成单一的没有单位的数值 (100-0) 是第一个获得美国FDA批准的麻醉深度监测。 但目前还缺少金标准
BIS监测数值意义
BIS数值的临床意义
ICU患者的BIS值范围:BIS是更为即时,客观,量化 的镇静评价指标。通过BIS可望用最小的镇静药物剂量 达到最佳的镇静效果,一般情况下BIS宜控制在70~ 80之间 手术患者的BIS值范围: BIS监测提供了一种可靠、客 观的麻醉深度分析依据,可以为麻醉医师个体化管理提 供指导,降低了麻醉风险。用BIS监测可以减慢丙泊酚 的给药速度,减少药量,显著地改善恢复质量BIS值控 制在45~60之间 ARDS患者的BIS值范围:60~70
BIS临床应用(人员掌握情况)
我科人员均已熟练掌握BIS监测的准备、设施、监测、 分析应用指导临床麻醉 向上级医院学习、交流获得指导和支持(南京军区总医 院杨建军教授)。 目前我院已开展30余例各类BIS监测
BIS临床应用(军区总院杨教授指导)
我院现有设备两套(与现有监护仪配套)
BIS临床应用(在我院的应用情况)
适应症
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镇静肌松剂,评估镇静 深度,指导合理用药,防止镇静过度; 全身麻醉患者评估麻醉深度; 昏迷患者评估。
无痛胃肠镜、无痛分娩麻醉深度检测和指导
禁忌症
本身仅为一监测手段,无任何有创操作
无明显不良反应,无明确禁忌症
BIS监测方法 电极放置 前先用酒精清洁皮肤,干 燥后将BIS监测的4个电 极,分别 放置于前额中心,鼻上 (两内眦连线)5cm,太 阳穴区(眼角和发线之 间),一侧眉弓平行上部, 以上电极以前额中心沿左 侧或右侧均可
BIS临床应用(在我院的应用情况)
BIS临床应用(在我院的应用情况)
BIS临床应用(在我院的应用情况)
BIS临床应用(在我院的应用情况)
BIS临床应用(在我院的应用情况)
BIS临床应用效益
社会效益: BIS监测提供了客观、安全可靠 的监测方法,可以减少全麻药的使用量,有 效消除术中知晓,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提 供了一种可靠、客观的麻醉深度分析依据, 可以为麻醉医师个体化管理提供指导,降低 了麻醉风险。 经济效益:指导合理的全麻用药,减少用药 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有相应的收费标 准
BIS临床应用(缩短PACU停留时间)
Johansen et al发现可缩短PACU停留时间15min。 Gan et al 发现到达PACU,较高比例患者已基本清醒 且定向力恢复,5min时50%患者清醒且定向力恢复。
BIS临床应用(院内无痛术)
在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中的应用
BIS指导丙泊酚麻醉可改善麻醉给药,改善术后恢复, 早清醒节省费用。
利用BIS可能达到最佳麻醉深度。 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目前也有一些资料表明,麻 醉剂可能存在神经毒性作用,特别是对发育中的大脑。 衰老的神经元或缺血神经元也易受麻醉剂毒性作用影响。
BIS临床应用(苏醒加快)
许多研究证实应用BIS可加快苏醒速度表现在拔管时间 缩短。 如在麻醉最后15minBIS维持在60-75,拔管时间会进 一步缩短。
BIS临床应用(减少麻醉剂使用量)
BIS可监测吸入及静脉麻醉(除氯胺酮)深度 无BIS:间接指标: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动,流 泪,出汗。 有BIS:可根据BIS值来调整麻醉剂的用量
BIS临床应用(术中知晓)
术中知晓是指术后对全麻期间所发生的事件可以回忆。 通常伴有无助、恐惧、疼痛感觉。术中知晓常伴有创伤 后应激紊乱。 发生率0.1-0.2%。高危人群可高达1%。
技术简介
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 ral index , BIS)
(BIS)是将脑电图(EEG)的功率和频率经 分析得出的混合信息拟合成的一个数字,用0 ~100表示。数值越大,患者越趋于清醒。 BIS能反映大脑皮质的功能状况,已被认为是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的敏感,准确的客观指标
BIS在国内外的应用概况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