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民间的传统乐器都是什么样子的
伽倻琴——精选推荐

伽倻琴简介:伽倻琴,又称朝鲜筝,是朝鲜族弹拨弦鸣乐器。
朝鲜语称嘎呀高。
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伽倻琴已有1500多年历史,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中国汉筝制成。
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基本和筝基本一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
既可以独奏、重奏、合奏,还可以弹唱。
起源与发展:据《三国史记》记载:“伽倻国嘉实王制十二弦琴。
以象十二月之律。
乃命于勒制其曲。
”“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
......伽倻琴,虽与筝制度小异,而大概似之。
”伽倻国的乐士于勒携琴带着弟子尼文,到了新罗,受到了真兴王的欢迎和礼遇。
真兴王把于勒安置在国原,乃派遣大奈麻注知、阶古、大舍万德等受业于勒门下,以传其业。
伽倻琴到新罗以后得到发展,成为新罗大乐,为以后的宫廷乐奠定了巩固地位。
到了八世纪左右(或更早些时间),伽倻琴从新罗国传到日本,日本奈良的正仓院至今还收藏着三台伽倻琴(即新罗琴)。
因为,伽倻琴是从新罗传到日本,同时又用于新罗乐,因此,日本把伽倻琴称之为新罗琴。
到十九世纪末,伽倻琴音乐出现了高峰,这是伽倻琴艺术的转折时期。
音乐从缓慢的宫廷乐,逐渐转变为轻快而活泼的散调,原来流传的伽倻琴,因不适合演奏散调的快音而改制成散调伽倻琴,流传至今。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延边地区的伽倻琴音乐,有更新的发展,从民间流传,发展为专业人材的培养。
构成:古代的伽倻琴,琴体是用独木刳成槽,琴尾呈羊角状,不加底板,因而音量较小又缺乏表现力;现在朝鲜族人民使用的伽倻琴,是经过若干世纪的流传改进并吸收其他民族乐器的优点而制成的。
由于有底板而形成共鸣箱,显著增强了音量和丰富了音色。
伽倻琴由琴框、面板、底板、琴柱和琴弦构成。
琴身长约152厘米、宽17~21厘米。
琴框是长方形的边框,右为琴首,左为琴尾,上西蒙以呈拱形的薄水面板,采用长白山生长的纹细质松、易于振动的鱼鳞松或梧桐木制作,琴底有底板和琴脚,底板用栗木、琴框和琴柱使用红木或花梨木等质地较硬的木料制作琴首一端有凸起的岳山支弦,张有13条琴弦。
韩国传统乐器

•
四物
大锣(铜锣):징 长 鼓 :장구 小锣(京锣):꽹과리 鼓(低音鼓):북
寓意
风 바람/풍
雨 비 雷 천둥/우레
• • • •
云 구름
大锣
小锣
鼓
长鼓
传统乐器
• 国有大量的乐器,其中有一部分是由古代中 国流传过去并经演化而来,如唐笛、奚琴、 伽耶琴等,现在一共有60种不同的乐器保存 在国立国乐院。其中十五种已经不再使用, 这或者是因为音乐的风尚发生了变化,或者 是因为同宫廷有关的仪式不复存在。其余45 种乐器现在都在演奏,虽然演奏的频繁程度 不同。
牙筝 아쟁
奚琴 해금
大笒(长笛) 대금
笛子 피리
唐笛 소금
洞箫 퉁소
短箫 단소
太平箫 태평소
座鼓
좌고
喇叭
나팔
螺角
나각
编磬
편경
编钟
편종
감사합니다!
谢谢观赏 (๑•̀ㅂ•́)✧و
代表
• • • • • • • • • • 伽倻琴 가야금 玄鹤琴(玄琴) 거문고 牙筝 아쟁 奚琴 해금 大笒(长笛) 대금 笛子 피리 唐笛 소금 洞箫 퉁소 短箫 단소 太平箫 태평소
• • • • •
座鼓 喇叭 螺角 编磬 编钟
좌고 나팔 나각 편경 편종
伽倻琴 가야금
玄鹤琴(玄琴) 거문고
朝鲜族杖鼓的起源、形制与演奏方法研究

2020-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族文艺朝鲜族杖鼓的起源、形制与演奏方法研究杜晨歌(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吉林延吉133000)摘要:杖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细腰鼓类乐器,后来东传高丽,成为了朝鲜族中最具重要性的打击乐器。
如今的朝鲜族杖鼓已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区,尤其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受人们的欢迎。
在朝鲜族乐器中,杖鼓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位的,它的演奏方式独特,是朝鲜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门民族艺术文化。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朝鲜族杖鼓进行梳理分析与研究。
关于朝鲜族杖鼓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来源于中国的远古时期,另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印度的细腰鼓。
它分别是由梧桐木,马皮、牛皮以及竹木等共同制成的。
朝鲜族杖鼓的演奏方式一般是将其横挂于胸前边舞边奏或置于木架上演奏。
关键词:朝鲜族杖鼓;起源;形制;演奏方法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128-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95一、前言朝鲜族杖鼓在高丽文宗时期就已经流入朝鲜了,是朝鲜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器之一。
它的音色通透有力,形制古朴精致,应用广泛,表演形式丰富,是朝鲜族音乐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根植于朝鲜族文化之中,渗透着民族审美特色与民族精神文化,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朝鲜族杖鼓的起源、形制与演奏方法进行了梳理、分析与研究。
希望为今后朝鲜族杖鼓的发展以及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行性建议。
二、朝鲜族杖鼓的起源(一)杖鼓起源于中国古代细腰鼓朝鲜族杖鼓也可称为“长鼓”,它起源于古代细腰鼓。
他最早的形象可见于云冈窟北魏壁画和雕刻之中。
①这一点在宋代陈《乐书》中也可以被找到。
“细腰鼓”,不是一种乐器的具体名称,而是指具有“广首纤腹”的特点。
杖鼓就沿袭了这个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的形制特征。
伽倻琴 指法

伽倻琴,在韩文中又被称为伽耶琴或假里伽琴,是朝鲜半岛传统的拨弦乐器之一。
据历史记载,伽倻琴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五世纪左右的新罗时期,它最初是由被称为伽倻的海盗部落发明的。
伽倻琴在朝鲜半岛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外形和音色被广泛认为是韩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伽倻琴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民间流传,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祭祀活动的重要乐器。
在伽倻琴的发展历程中,其独特的外形和音色不断得到改进和优化,例如在高丽时期,伽倻琴的演奏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较为完善的伽倻琴演奏技巧和风格。
总的来说,伽倻琴的历史和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罗时期,它最初由海盗部落发明,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最终成为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伽倻琴的历史和发展历程,反映了朝鲜半岛人民对音乐和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伽倻琴是朝鲜族的传统乐器,它有二十一根琴弦,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弹奏。
在演奏中,这几个手指的弹奏位置非常重要。
右手的拇指通常放在琴弦上的第一个品位(琴颈上的凸起)上,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则放在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品位上。
左手的按弦指法则可以通过按、滑、挑等方式来控制琴弦的振动。
左手的拇指通常放在琴弦上的第七个品位上,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则放在第六、第五和第四个品位上。
在演奏过程中,左手需要通过按压琴弦的方式来改变音高,从而产生出不同的音符。
需要注意的是,伽倻琴的琴弦数量较多,每根琴弦的音高是不同的,因此在演奏时需要特别注意音准和节奏。
同时,演奏伽倻琴时需要注意放松身体,保持手型的稳定,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伽倻琴的音色和表现力。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探究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探究朝鲜族打击乐杖鼓是朝鲜民族的传统打击乐器,被视为是最古老、最原始的打击乐器之一。
它是朝鲜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而又深厚的艺术内涵吸引了众多听众的关注。
本文将从音色、演奏技巧、表现特点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对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进行探究。
一、音色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音色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清脆明亮: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音色清脆明亮,有着高亢的音色,能够在整个音乐空间中独立显现。
2、锐利尖锐:打击乐器本身就有一种锐利、尖锐的音色特点,而朝鲜族打击乐杖鼓则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鲜明。
其音色可以让人产生一种犀利的刺激感。
3、韵律感强: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音色不单纯是单音的重复,还具有一定的韵律感,这种音色可以建立起复杂的韵律结构,给人以独特的音乐体验。
二、演奏技巧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演奏技巧非常丰富多样,包括节奏、力度、音色的把握等方面。
1、节奏: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节奏变化多样,可以轻柔缓慢,也可以激情奔放。
演奏者需要根据不同的乐曲和节拍,调节自己的演奏速度,从而让音乐更具有韵律感。
2、力度:朝鲜族打击乐杖鼓在演奏时需要掌握好力度,既不能过于强劲,也不能过于柔和。
演奏者需要在演奏过程中随时调节力度,以控制乐器的音量和音色。
3、音色的把握: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音色常常变化,因而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音乐感觉和表现力,准确地把握打击乐器的音色,从而展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
三、表现特点2、舞蹈和音乐的结合:在朝鲜族传统的打击乐器表演中,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
演奏者常常会在表演时跳舞,以更好地展现出打击乐器的韵律感和艺术效果。
3、表情丰富: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演奏者通常会在表演时用眼神、姿态等多种手段来表达乐曲的情感和表现力,以增强观众的感受。
四、文化背景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是朝鲜民族历史上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
在朝鲜族文化中,打击乐器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用于庆祝节日、婚礼、葬礼等各种场合。
【传统文化】朝鲜族传统乐器 朝鲜族乐器细筚篥简介

【传统文化】朝鲜族传统乐器朝鲜族乐器细筚篥简介
细筚篥是在朝鲜族中广为流传的民间乐器,主要流行在中国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
州以及其它朝鲜族聚居地区。
细筚篥的发音宏亮,音色高亢雄健,具有浓郁的朝鲜族特色。
细筚篥的
历史
非常悠久,它的鼻祖是古代筚篥。
细筚篥由管哨和管身两个部分构成,管哨长4厘米,用去掉硬皮的芦苇制成;管身取材于细竹管,全长20至25厘米,直径约1厘米左右,正
面开有7个音孔,背面还有一个高音孔。
细筚篥的演奏方法和大多数吹奏乐器一样,表演时,演奏者要把管身竖起来,嘴里
含着管哨,左手按背面的高音孔和正面上方的3个音孔,右手按正面下方的另外4个音孔。
细筚篥分为高音、中音和双筚篥三个种类。
传统的高音细筚篥只能吹奏一个调式,
后来,乐器制作者在它的第六个音孔的右上角开了一个加键的小孔,使这种乐器的音域
达到了两个半八度,而且还具备了转调的功能。
中音细筚篥和高音细筚篥的功能差不多,不同的是,中音细筚篥比高音细筚篥低一个八度。
和前两者相比,双管细筚篥则是把两支
大小、音高都相同的高音细筚篥并排联接在一起,每支筚篥的管身上都装有管哨。
演奏的
时候,既可以吹奏单管,发出单音,也可以口含两支管哨,吹出同一个高度的两个音。
另外,双管细筚篥还能吹奏出三度、四度和五度的和音,音量也比单管的细筚篥大得多,音
色悠扬清丽,演奏技巧也比较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探究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探究朝鲜族打击乐杖鼓是朝鲜族传统音乐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也是朝鲜族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通过乐器的发声原理、演奏技巧、演奏形式等方面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发声原理是其艺术特点之一。
打击乐是一种通过击打乐器来产生声音的乐器,而杖鼓则是一种使用鼓槌击打鼓面来发出声音的乐器。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通过击打鼓面和鼓边来发出不同音高、音色和音量的声音。
乐手通过控制自己的力度和速度来实现不同的音响效果,使得乐器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演奏技巧也是其艺术特点之一。
打击乐杖鼓在演奏时需要乐手掌握精准的击打力度和节奏感,以确保乐器发出的声音准确无误。
乐手还需要灵活运用鼓棒的不同部位来击打鼓面和鼓边,以实现多样化的音响效果。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还需要乐手掌握一定的身体协调能力,以确保演奏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正确而优美,从而更好地表现乐器的特点和魅力。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演奏形式也是其艺术特点之一。
在朝鲜族音乐中,打击乐杖鼓常常与其他乐器合奏,形成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朝鲜族传统音乐演出中,打击乐杖鼓还常常伴随着舞蹈和歌唱,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表演形式。
这种多样化的演奏形式不仅展示了打击乐杖鼓的多功能性和多样性,也丰富了朝鲜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
在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音乐表达方面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朝鲜族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传达,而打击乐杖鼓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种乐器,其音乐表达是其重要的艺术特点之一。
打击乐杖鼓通过乐器本身的音色、音量和演奏技巧,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如激昂、欢快、抒情、婉转等。
打击乐杖鼓在表现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也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音乐表达与其他乐器形成对比和衬托,使整个音乐作品更加完整和丰富。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探究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探究朝鲜族是中国土著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他们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音乐艺术传统。
朝鲜族的打击乐杖鼓是一种具有特殊魅力的音乐表演形式。
本文将从音乐特点、节奏形式、表演技巧等方面对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进行探究。
一、音乐特点:1. 富有地域特色: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音乐特点受到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其音乐旋律优美悦耳,富有情感表现力,能够深深触动人们的心灵。
2. 激情四溢:朝鲜族打击乐杖鼓音乐表演富于激情与热情,充满了东北辽阔平原的豪情。
在演奏中,打击乐杖鼓演奏者通过节奏的快慢变化、力度的强弱变化以及不同击打部位的变化等手法,将内心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3. 音乐性与舞蹈性的结合:朝鲜族打击乐杖鼓以其独特的音乐性与舞蹈性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
演奏者不仅仅是击打鼓面,而是通过身体的舞动与鼓音的交融,展现出优美的舞姿和动感的音乐,给观众带来全方位的艺术享受。
二、节奏形式: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节奏形式丰富多样,可以分为快节奏和慢节奏两种。
1. 快节奏:快节奏的鼓乐通常具有强烈的节奏感,演奏时追求速度与力量的结合,给人以冲击力与震撼力。
快节奏的鼓乐常常表达朝鲜族人民的豪情壮志,体现出他们拼搏奋斗的精神。
2. 慢节奏:慢节奏的鼓乐则更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内涵,给人以幽雅和深沉的感受。
慢节奏的鼓乐常常表达出朝鲜族人民对自然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其对情感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三、表演技巧:1. 控制力度:朝鲜族打击乐杖鼓要求演奏者具备良好的控制力度的技巧。
演奏者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氛围来合理掌握击打力度的大小,以达到最佳的音乐表现效果。
2. 舞蹈动作: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演奏者通常会配合舞蹈动作,展示优美的舞姿。
通过舞蹈动作的变化和身体的舞动,演奏者能够更加生动地表现音乐的情感。
3. 灵活运用节奏: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演奏者需要具备对节奏的敏感性和掌握力。
他们可以根据不同乐曲的要求,灵活运用节奏的变化,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表演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朝鲜族民间的传统乐器都是什么样子的
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40 多种,洞箫、短箫、筚篥、唢呐等吹管乐器;奚琴(乡胡)、四弦奚琴、牙筝等拉弦乐器;玄琴(玄鹤琴)、伽倻琴等弹拨乐器和杖鼓(长鼓)、手鼓、架鼓、大锣、大金、小金等打击乐器。
其中伽倻琴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乐器之一。
流传至今的只有伽倻琴、唢呐、洞箫、长鼓、片鼓、横笛、短箫、筚篥等十余种。
长鼓:打击乐器,亦称“扙鼓”。
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朝鲜族地区。
长约70 厘米,鼓身木质呈圆筒形,鼓的两端粗空,鼓面蒙皮,鼓腰细小而中实。
以铁圈为框,系皮条或绳索,可以调整鼓的音高。
演奏时,右手执细竹条敲击,左手敲击鼓的另一面。
两手节奏交错,技法丰富。
在乐队中,将鼓放在演奏者前面的鼓架上,在歌舞中一般将鼓挂在身前。
常用于声乐和舞蹈的演奏。
细筚篥:朝鲜族吹奏乐器。
流行于朝鲜族聚居地区。
用细竹管制成,长约25 厘米,开有8 个按音孔(前7 后1),哨长4 厘米,双簧。
用于独奏和民间歌舞的伴奏。
它的装饰性颤音很具有朝鲜族音乐的特色。
伽倻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拔乐器。
它的形状近似于汉族民乐器古筝。
伽倻琴由共鸣箱、琴弦、琴码三部分组成。
共鸣箱长150 厘米,宽25 厘米、中间厚5 厘米。
质料分别用梧桐树板和桦木板制作。
琴线用蚕丝制作。
共13 根弦,琴弦的两头各固定在琴头和琴尾,在琴头有弦枕。
13 根琴弦用码子支柱,琴头可以左右移动,调节音阶。
伽倻琴富有表演力,是善于表达民族柔和情感的民间乐器。
因此,伽倻琴弹唱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短萧:朝鲜族吹奏乐器。
朝鲜语称“单扫”。
流行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形制如汉族
洞箫,短细,长约35 厘米,传统短萧,上端开一吹孔,管身开五个按音孔,可吹奏五声音阶的曲调。
解放后改革的短萧,开七个按音孔,有的加键,并在吹孔与按音孔间加镶铜插口,可演奏七声音阶的乐曲。
音色柔和高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