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钢铁长城》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钢铁长城》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团结力量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历史发展脉络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国防建设、军事科技等方面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钢铁长城”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国家安全中的地位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他们主动关注和思考这些问题。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 “钢铁长城”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国家安全中的地位。
2.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历史背景。
3.国防建设对国家发展、国家地位的影响。
4.学生在课堂讨论、练习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简要回顾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国防建设的发展脉络。
2.详细讲解“钢铁长城”的内涵,包括其军事、科技、工业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3.介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如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航母等,并分析这些成就背后的历史原因。
3.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收集有关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成就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要求手抄报内容丰富、设计美观,能够体现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
4.结合课堂讨论,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回答:
a.请谈谈你对我国国防建设的认识。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 钢铁长城 教案

第14课钢铁长城教案第周第课时课题第14课钢铁长城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发展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发展2、分析: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3、通过对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从而体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以及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关系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二次备课1、知识网络梳理2、典型例题识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部队成立于什么时期?装备如何?图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准备接受检阅的中国人民炮兵部队图二 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时,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通过天安门达标检测:(1)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海军不包括()A 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2)李红同学参见“我国国防建设知识竞赛”,抽到以下题目:1971年由我国自行研制,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的舰只是什么?她应选择()A、巡航舰B、导弹驱逐舰C、太仓舰D、核潜艇(3)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的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现阶段我国海军构成主要是()①水面舰艇部队②潜艇部队③海军航空兵部队④海军陆战队⑤航空母舰部队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4)汶川大地震是对人民军队的一次考验,大灾难再次证明了人民军队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建设成就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20世纪5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B、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驱逐舰C、海军装备了我国自行制造的核潜艇D、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5)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是在()A、1970年B、1971年C、1974年D、1976年(6)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是()A、我国自行研制出导弹驱逐舰B、空军部队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C、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D、我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7)现在我国导弹部队装备的核武器中不包括()A、核潜艇B、中程导弹C、远程导弹D、洲际导弹(8)下列关于我国空军的说法,正确的是()A、1957年中国组建了自己的空军B、空军刚刚组建就面临越南战争的考验C、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D、空军建立之初,飞机全部从国外购买(9)一次军事演习中,雷达兵报告在我国南海上空发现敌导弹,指挥员下令发生导弹在空中拦截,通讯员应该把这项命令传达给()A、海军陆战队B、导弹部队C、海军航空兵D、特种部队。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附反思

第14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钢铁长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4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新中国的国防和外交,具体分为3课内容:钢铁长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外交的新发展。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国防建设的巨大成就。
通过学习人民军队的艰难发展历程,来感悟现代化军队中科技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信念。
认识到我国国防力量犹如一条“钢铁长城”,从而增添民族自豪感。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校地处城关,学校设施比较完善,多数家庭条件优越,学生中网虫众多,具备了网络学习探究的基本条件;而初二年的学生对军事武器很感兴趣,也有自己的见解,但对我国的国防建设特别是发展历程了解甚少,这就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充足动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使学生具有与人合作的意识及对历史现象进行研究的初步意识。
但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两个常见问题:学生在互联网上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料,经常是不懂得取舍,有的还比较片面。
所以,教师要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史实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认识;第二,学生看完课件听完解说后,还是停留在感性的零散的思想层面,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了解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引导学生分析国防建设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的关系等理性思维。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核心思路是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课内容,体现时代气息。
我提前2周布置预习任务。
把每班同学都基本上以小组为单位分成4组(允许个别同学自由组合),分别负责寻找人民陆军、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史实,并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陆军课本没有,但为了分组方便,同时他也是人民解放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也进行简要介绍。
教师事先提供几点要求:以几个时间段为线索(基本上分建立初期、70年代的发展和新时期的飞跃三个阶段);要结合课本的知识点;内容简洁而有代表性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钢铁长城》教案

人教版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钢铁长城一.初中历史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八年级两班共有学生103人,从学生总体学习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待进步和提高;但也有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上进心较强。
要抓住学生的上进心理积极正确培养,达到良好的学习教育效果。
三.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师生互动等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演示有关资料,让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找出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2.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会从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11、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战斗力。
(2)培养学生从各种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实施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阅读课文,观看图片资料、音像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得知识。
(2)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演示人民海军、空军发展的历程,进行不同时期的国力、军事力量的对比,在比较中体会国家的强大与国防力量增强的关系,提高通过比较掌握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国防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与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2(2)认识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而使学生树立国防意识,激励同学们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奋发努力,报效祖国。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钢铁长城》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钢铁长城》精品教案[内容分析]:1.课程内容标准: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2.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的第一课,属于新教材增加的内容。
粗看似乎相对独立,实际上本课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新政权巩固、社会主义探索和改革开放,及后两课外交取得巨大成就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学习本课,首先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国防力量的增强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
其次,有利于认识国防的重要性,加强和平时期的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
[学情分析]:1.男生对军事有较多的了解,少数男生甚至是军事发烧友,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2.女生对军事武器装备兴趣不大,知之甚少,需要努力调动她们的学习兴趣。
[设计思想]:1.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参与探究中掌握知识。
2.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教师本人对军事有较浓厚的兴趣,军事知识丰富,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人民海军的建立和三大舰队、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海军的多兵种和现代化、人民空军的诞生和现代化、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强大战斗力。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课外查找军事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新旧中国海防的差异及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3.通过设计和辩论各自的军事设计,训练学生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人民海军、陆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体会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
2.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3.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钢铁长城》教案01

第14课钢铁长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分阶段简要讲述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历程。
(2)根据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史实,能够说出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特点,说出科技发展对国防建设的作用。
(3)根据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史实,能够说出人民军队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进而说出“钢铁长城”的含义。
(4)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等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收集、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到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的能力。
(3)通过自由辩论,训练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人民海军、陆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体会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
(2)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3)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1、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
把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定为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能力激活点。
可通过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海军、陆军、空军的图片和数据资料,在课上进行展示和讲解,来完成解决重点的第一步,再通过教师所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直接对比和展示,对现代化军队建设和发展情况的讲解和展示,能够激发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基础上升起爱国主义情感,并能树立为祖国国防力量的壮大贡献自己力量的伟大理想。
2、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教学设计_8

第14课钢铁长城【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概括人民军队的发展特征中,感悟现代化军队中科技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信念。
2.在体验人民军队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时,说出怎样面对考验,取得成功。
3.在探究人民海、空军的建立发展过程中,认识到我国国防力量的加强,犹如形成一条“钢铁长城”,从而增添民族自豪感。
知识与能力1.分阶段简要讲述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历程。
2.根据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史实,能够说出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特点,说出科技发展对国防建设的作用。
3.根据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史实,能够说出人民军队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进而说出“钢铁长城”的含义。
4.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等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体验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2.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主题探究学习的主要环节及注意事项。
3.在分组探究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1.重点: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过程。
2.处理方法:运用问题提示,引导自学,初步建构知识结构;运用新情境中的问题,深化对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历程的理解和掌握。
3.难点:“钢铁长城”的理解、科技在人民军队中的作用和人民军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等的概括。
4.处理方法:运用问题探究的方法,通过解决由浅入深的问题,突破难点;通过创设历史场景,在感受历史发展变化中,突破重点。
课前导学1.运用预习提纲,预习本课课文。
2.收集有关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事迹,准备再现蒋道平空战的短剧。
3.收集有关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图片、材料。
4.复习有关旧中国的国防知识,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
教学渗透通过各个时期各军种装备图片展,感悟科技强军的重要性;阅读相关材料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教学设计1:第14课 钢铁长城

第14课钢铁长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辽宁舰》、《胡锦涛出席交接仪式》教师引导:2012年9月25日上午,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鱼翔浅底”——人民海军展示:《美国建立的岛链图》教师:冷战中至冷战后,为了切实对中国形成进攻遏制态势,美国相继在亚太地区建立了三条海洋岛链。
中国虽然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但却处于“有海无洋”的窘境。
中国将如何冲破岛链,走向“蓝水”?我们首先来了解人民海军的建立情况。
学生:新中国成立前夕,华东军区海军成立,这是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
教师补充: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第一支人民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教师:人民海军建立之初,只有国民党海军起义投诚的几艘舰艇,不仅数量少,而且装备落后。
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学生: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南海舰队。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出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考察和对外出访任务。
1974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大大提升了海军实力。
教师:简介海军装备。
展示图片教师: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学生: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已由水面舰艇部队、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教师:我们接下来通过几张图片,了解海军的四大兵种(教师简介其基本情况)。
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海军的主要兵种及其发展情况。
教师:播放《国庆60周年大阅兵》关于海军的视频片段,了解现代化人民海军的发展情况。
提问: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举例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一名代表回答。
展示:图片《致远舰》、《导弹驱逐舰编队》教师总结: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
如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钢铁长城
教学目标:了解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
掌握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
意识到祖国民族日益强大与军力增长的相互作用,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
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
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对,修筑长城的作用是保卫祖国疆土和安全。
那么在现代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
整,我们也修筑了一条长城,它是什么呢?钢铁长城。
当然他不是真的用钢铁铸造的长城,
那他是指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学习钢铁长城的内容。
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1、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教师强调: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
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2、 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陆续装备到海军部队,还多次远洋航行,圆满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出访外国的任务。
)3 、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不断补充新型舰艇,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
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7页《中国人民海军》出访路线图,感受人民军队的军威。
4、根据67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
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
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
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和导弹部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5、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
(A.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能够装备自制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提升了现代化装备水平。
)
导弹部队的发展
什么是导弹?
(1)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66年周恩来亲自命名“第二炮兵部队”)(2)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核反击)
(3)根据导弹的射程,分为哪些种类?(中程、远程、洲际导弹)
观看《历史地图册》17页“导弹射程示意图”和《导弹小知识》,结合课本70页“自由阅读卡?百万大裁军”,了解“科技强军”的涵义:在新时代里,军队强大主要靠的是科技含量。
总结: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向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有志于此的同学,请登陆网站/newweb/index.htm,了解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情况。
希望在坐的同学中,将来有人进入这所人民军队的高等学府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