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疗法第一讲》PPT课件
合集下载
耳针疗法1课件

2.耳郭背面
3.耳根
耳轮
对耳轮
耳舟
三角窝
耳垂
耳屏
屏上切迹
屏间切迹
耳甲艇
耳甲腔
耳郭表面解剖
二 三பைடு நூலகம்
四
二轮:耳轮、对耳轮 二屏:耳屏、对耳屏 二根:上耳根、下耳根 三个切迹:屏上、屏间、屏轮 三个脚:耳轮脚、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 四个凹窝:三角窝、耳舟、 耳甲艇、耳甲腔 一个耳轮结节 四个一 一个外耳道口 一个耳背沟 一个耳垂
耳针疗法
耳 针 疗 法
耳针疗法
概念:耳针疗法,是指用针 剌等方法剌激耳穴,以防治疾 病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耳穴的 望诊,压诊,电测等还可用于 诊断疾病。
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2000年前《阴阳十一脉灸经》记述“耳脉”。
《内径》对耳与经脉、经筋、经别的关系作了较详细
的阐述: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经别入 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前、至 耳上 角。六阴经虽不直接如耳,但都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 而与耳有联系。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 之所聚也。” 耳与脏腑的关系密切,《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 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难经•四十难》说: “肺主声,令耳闻声。”《证治准绳》说“肾为耳窍 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厘正按摩要述》进一步将 耳廓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曰“耳珠属肾,耳轮属脾, 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 这些均说明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是息息相关的。
上,纤维的密度随动脉的管径变小而减少。静脉管壁上只有稀疏 的纤维分布,在动、静脉管吻合支上纤维分布最多,在动脉、静 脉之间有纵横交错互相连接。(这为耳廓点刺放血提供了理论依 据)
脊髓颈2、3、4节躯体神经 脑神经 交感神经。
耳针疗法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耳针疗法
10
1.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也是人体各部分的 生理、病理变化在耳廓上的反应点 2. 耳穴在临床上,除用各种方法刺激耳穴进行治疗疾 病,外还可以从耳穴的望诊、电测定等,观察异其常
耳穴运用
变化以协助诊断疾病。
3. 耳穴的适应证广,运用方便,为医师和患者都乐于 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 4. 在针刺麻醉领域中,应用耳针麻醉占有高比重地位。
耳 ”。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救卒死而目闭者,捣薤汁灌之
“ 取耳中孔上横梁(现今的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寒暑疫毒 ”。
耳针疗法 5
一、耳与经络的关系
耳与经络关系密切,早在2000多年前的医学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就记述了
“ 耳脉 ”。
《内经-灵枢》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阐述。手太阳、 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 前、至耳上角。
耳针疗法 9
1. 人体经脉,五脏六腑皆有络于耳者,因此耳部和
结论
全身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为运用耳部
作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体十论根据,因而创立了 耳针疗法。
2. 耳针和耳穴是在针灸学术基本理论指导下,逐渐
发展起来的。 3. 为便于国际间的研究学习交流,讲义所述耳穴名 称和定位标准皆根据: 《耳穴名称与部位国家标准方案》。
耳针疗法 4
耳针疗法
耳穴治病历代悠久,有医学文献记载以耳治病
《灵枢-五邪》 “ 邪在肝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
《灵枢-厥病》
《灵枢-师传》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 耳聋无闻,取耳中 ”(听宫 、角孙)
10
1.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也是人体各部分的 生理、病理变化在耳廓上的反应点 2. 耳穴在临床上,除用各种方法刺激耳穴进行治疗疾 病,外还可以从耳穴的望诊、电测定等,观察异其常
耳穴运用
变化以协助诊断疾病。
3. 耳穴的适应证广,运用方便,为医师和患者都乐于 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 4. 在针刺麻醉领域中,应用耳针麻醉占有高比重地位。
耳 ”。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救卒死而目闭者,捣薤汁灌之
“ 取耳中孔上横梁(现今的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寒暑疫毒 ”。
耳针疗法 5
一、耳与经络的关系
耳与经络关系密切,早在2000多年前的医学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就记述了
“ 耳脉 ”。
《内经-灵枢》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阐述。手太阳、 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 前、至耳上角。
耳针疗法 9
1. 人体经脉,五脏六腑皆有络于耳者,因此耳部和
结论
全身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为运用耳部
作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体十论根据,因而创立了 耳针疗法。
2. 耳针和耳穴是在针灸学术基本理论指导下,逐渐
发展起来的。 3. 为便于国际间的研究学习交流,讲义所述耳穴名 称和定位标准皆根据: 《耳穴名称与部位国家标准方案》。
耳针疗法 4
耳针疗法
耳穴治病历代悠久,有医学文献记载以耳治病
《灵枢-五邪》 “ 邪在肝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
《灵枢-厥病》
《灵枢-师传》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 耳聋无闻,取耳中 ”(听宫 、角孙)
《耳针疗法分析》PPT课件

(七)汗法——外感
(八)清法——热证
20
1、内科病证 2、外科病证 3、妇科病证 4、儿科病证 5、骨伤科病证 6、五官科病证
推拿的适应症
21
推拿的禁忌症
1、烫伤与溃疡性皮炎; 2、外伤出血、骨折及截瘫早期、内脏损伤等 3、出血性疾病; 4、一些感染性疾病; 5、一些急性传染病; 6、肿瘤及脓毒血症。
本法常与揉法配合使用。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处的
穴位; 掌按法适用于背腰和四肢。 具有通经活络、缓解痉挛、
调理关节的功能。
28
揉法
以手指、鱼际、掌根 及手掌,在病人的某 一部位或穴位做轻揉 和缓的旋转揉动。
适用于头面、胸腹背、 四肢。
具有疏通经络、消肿 散结、化瘀止痛、调 中和胃的功效。
26
拿法
以大拇指与其他四指 中的任意一指或几指 相对,提拿起身体的 某一部位或穴位,一 拿一放地交替进行。
适用于颈项、肩背和 四肢。
其功能为开窍醒神、 祛风散寒、舒筋通络 等。
27
按法
用指腹或手掌着力于身体 的某一部位或穴位,向下 压之,并在该处保持一定 的压力停留片刻,随之稍 加揉动。
6
对耳轮体,对耳 轮上、下脚—— 躯干和下肢
耳舟——上肢
7
耳甲腔
肺、心、气管、 三焦、内分泌
心肺疾病、内 分泌失调疾病
8
耳甲艇 消化和泌尿系统脏器
消化和泌尿系统疾病
9
三角窝法适应症
1、疼痛性病证 2、慢性炎症性病证 3、神经内分泌紊乱性病证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证
禁忌症
孕妇腰腹部!
39
下面那些情况可用拔罐法?
气管炎 哮喘 胃肠炎 胆囊炎 腰腿痛 孕妇
《耳针疗法》课件

需要专业培训
耳针疗法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掌握正确的操作 技巧和理论知识。
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与药物治疗比较
耳针疗法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副作 用少的优点,但治疗效果可能不如药 物治疗迅速和显著。
与针灸比较
耳针疗法与传统的针灸疗法相比,具 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但针 灸疗法对于一些复杂病症的治疗效果 可能更为显著。
。
03
新生儿黄疸。
04
小儿营养不良。
五官科疾病
眼科疾病 耳科疾病 鼻科疾病
如近视、远视、青光眼等。 如中耳炎、耳鸣等。 如鼻炎、鼻窦炎等。
04
耳针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操作简便
耳针疗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 的设备和工具,方便在家庭和社
区中实施。
副作用少
与药物治疗相比,耳针疗法通常 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安全性较高
05
耳针疗法的科研进展与未来 展望
科研进展
耳针疗法的理论基础研究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耳针疗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经络理论、脏腑理论等,进一步 揭示了耳针疗法的科学内涵。
临床实践研究
大量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耳针疗法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如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 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耳针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如失眠、焦虑 、抑郁等。
THANKS
临床应用拓展
进一步拓展耳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 ,探索其在更多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 应用价值。在现代 Nhomakorabea学中的应用
疼痛性疾病治疗
耳针疗法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如头痛、颈肩痛 、腰腿痛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治疗
耳针疗法在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如糖尿病、甲 状腺功能亢进等。
耳穴PPT课件

❖ [主治] 落枕,颈椎 病。
❖ 4.三角窝穴位
❖ [穴名] 神门
神门
❖ [定位] 在三角窝 后1/3的上部, 即三角窝4区。
❖ [主治] 失眠、多 梦、各种痛症, 咳嗽,哮喘,眩 晕,高血压,过 敏性疾病,戒断 综合症。
❖ [穴名] 内生殖器
❖ [定位] 在三角窝 前1/3的下部,即
三角窝2区。
据《内经》、《难经》等书记载,耳与五脏 均有生理功能上的联系。《厘正按摩要术》进 一步将耳廓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曰“耳珠属 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 背玉楼属肝。”说明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是 息息相关的。
(三)耳廓与神经的关系
耳廓是外耳的组成部分,主要由弹性纤维软骨, 软骨膜,韧带,退化了的耳肌,以及覆盖在最外层 的皮下组织和皮肤所组成,耳廓皮下有极为丰富的 神经分布,其中脊神经有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 小神经,多分布在耳垂、耳轮、耳舟和对耳轮区。
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 2.耳廓背面
❖ 耳轮背面 耳轮背部 的平坦部分。
❖ 耳舟隆起 耳舟在耳 背呈现的隆起。
❖ 对耳轮上脚沟 对耳轮上 脚在耳背呈现的凹
沟。
❖ 对耳轮下脚沟 对耳轮下 脚在耳背呈现的凹
沟。
❖ 耳轮脚沟 耳轮脚在 耳背呈现的凹沟。
❖ 3.耳根
❖ 上耳根 耳廓与头 部相连的最上部。
一、耳针作用原理
❖ (一)耳与经脉的关系 ❖ 手太阳:其支者,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 足太阳:其支者,从巅入耳上角。 ❖ 手少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
主人,前交颊。 ❖ 足少阳:从而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 足阳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
(2)耳与脏腑的联系
❖ 4.三角窝穴位
❖ [穴名] 神门
神门
❖ [定位] 在三角窝 后1/3的上部, 即三角窝4区。
❖ [主治] 失眠、多 梦、各种痛症, 咳嗽,哮喘,眩 晕,高血压,过 敏性疾病,戒断 综合症。
❖ [穴名] 内生殖器
❖ [定位] 在三角窝 前1/3的下部,即
三角窝2区。
据《内经》、《难经》等书记载,耳与五脏 均有生理功能上的联系。《厘正按摩要术》进 一步将耳廓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曰“耳珠属 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 背玉楼属肝。”说明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是 息息相关的。
(三)耳廓与神经的关系
耳廓是外耳的组成部分,主要由弹性纤维软骨, 软骨膜,韧带,退化了的耳肌,以及覆盖在最外层 的皮下组织和皮肤所组成,耳廓皮下有极为丰富的 神经分布,其中脊神经有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 小神经,多分布在耳垂、耳轮、耳舟和对耳轮区。
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 2.耳廓背面
❖ 耳轮背面 耳轮背部 的平坦部分。
❖ 耳舟隆起 耳舟在耳 背呈现的隆起。
❖ 对耳轮上脚沟 对耳轮上 脚在耳背呈现的凹
沟。
❖ 对耳轮下脚沟 对耳轮下 脚在耳背呈现的凹
沟。
❖ 耳轮脚沟 耳轮脚在 耳背呈现的凹沟。
❖ 3.耳根
❖ 上耳根 耳廓与头 部相连的最上部。
一、耳针作用原理
❖ (一)耳与经脉的关系 ❖ 手太阳:其支者,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 足太阳:其支者,从巅入耳上角。 ❖ 手少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
主人,前交颊。 ❖ 足少阳:从而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 足阳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
(2)耳与脏腑的联系
耳穴疗法讲课课件

Slide 37
耳轮结节
耳轮脚
耳轮尾
耳轮是耳廓最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在耳轮的外上方,有 一个不太明显,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称为“耳轮结节”(达尔 文结节);耳轮的下缘末端,与耳垂交界处称为“耳轮尾”;耳 轮深入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为“耳轮脚。”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便秘、腹泻、 脱肛、痔疮
Slide 44
尿
道
(HX—— 3)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45
主 治 作 用
在直肠上方的耳轮处, 即耳轮3区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38
耳轮与人体部位的对应关系不太明显。除耳轮脚处分布有“耳中”穴 外,在耳轮上还有“直肠”、“尿道”、“外生殖器”、“肛门”、 “耳尖”、“结节”以及“轮1”、“轮2”、“轮3”、“轮4”,共计
11个穴位。通常将耳轮分为12个区,来确定耳轮穴位的位置。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5
(八)三角窝——对耳轮上 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 窝。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6
(九)耳舟——对耳轮与 耳轮之间的凹沟。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21
(十四)轮屏切迹——对耳 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22
(十五)耳甲——是由对 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 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 成凹窝。
耳穴疗法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三、小儿益智 耳尖 肾 心 脾 皮质下 每日按压2次,每次20~30下 四、小儿肥胖 大肠 小肠 喷门 外鼻(饥点) 三焦 内分泌 脾 肺 每次选4~5穴 每日按压2次,每次20~30下
五、考试综合征 心 脾 皮质下 枕 神门 每日按压2次,每次20~30下 六、小儿生长痛 肾 缘中 膝 髋 踝 每日按压3~5次,每次2分钟
Ear Acupuncture Therapy
教学目标
1.掌握耳穴疗法的定义 2.掌握6个常用耳穴的定位 3.熟悉耳穴疗法的实施程序及注意事项 4.了解耳穴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概述】
一、定义 指在耳廓穴位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 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经络联系 手三阳、足少阳经脉、经别入耳中,足阳明、 足太阳-耳前、耳上角。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 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 耳而为听 《灵枢 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研究显示 刺激相应耳穴可诱发循经感传
固定 按压 整理
注意事项
1.同毫针的注意事项
2.严格消毒
因耳廓结构特殊,血循差易 感染一旦感染轻者可外涂碘 伏或2.5%碘酒;重者加用抗 生素
3.肢体活动障碍患者耳针留针期间配合活动肢体
常见病的治疗取穴
一、小儿发热 耳尖 神门 大肠 肺 皮质下 每日按压3~5次,每次2分钟 二、小儿遗尿 膀胱 尿道 肾 皮质下 每日按压3次,每次30下
下脚端(交感): 定位:对耳轮下脚与对
耳轮内侧交界处。 主治:消化、循环系统
失调,痛经。
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子宫(精宫): 定位:三角窝耳轮内侧
缘的中点。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
痛经、遗精等。
中医护理技术之耳针法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症:
3
耳针法可以缓解腰
椎间盘突出症引起
的腰部疼痛、麻木
等症状。
关节炎:耳针法可
4
以缓解关节炎引起
的关节疼痛、肿胀
等症状。
肌肉疼痛:耳针法
5
可以缓解肌肉疼痛、
紧张等症状。
神经痛:耳针法可
6
以缓解神经痛引起
的疼痛、麻木等症
状。
耳针法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耳针法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调整
A
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失眠的
02
耳针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 应用:如胃炎、肠炎、便秘
等
03
耳针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 应用:如感冒、咳嗽、哮喘
等
04
耳针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 应用:如失眠、焦虑、抑郁
等
05
耳针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如湿疹、皮炎、痤疮等
06
耳针法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如疲劳、眩晕、耳鸣等
耳 针 进法 展的 研 究
耳针法的现代研究
现代医学对耳针法的研究:从解剖学、生理学、病 理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
耳针法的临床应用:在疼痛、失眠、焦虑、抑郁等 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耳针法的作用机理: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调节神经、 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功能
耳针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和科 学研究,证明耳针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耳针法的发展趋势
适度刺激:根据患者情况, 选择适当的刺激强度和频率
观察反应:操作过程中,密 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 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
避免感染:操作后,保持 耳部清洁,避免感染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了解 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耳针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PPT
28
(三)对耳轮穴位 13区14穴
耳轮分为13区
对耳轮上脚分为上、中、下3 等分,
下1/3为对耳轮5区,
中l/3为对耳轮4区;
再将上1/3分为上、下2等 分,
下1/2为对耳轮3区,
再将上1/2分为前后2等分,
后1/2为对耳轮2区,
前1/2为对耳轮1区。
医学PPT
29
(三)对耳轮穴位 13区14穴
医学PPT
3
一、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
耳与经络的联系
《灵枢·口问》:耳为宗脉之所聚 手阳明别络入耳中 足阳明经上耳前 手太阳经入耳中 足太阳的支脉至耳上角
医学PPT
4
手少阳经从耳后出耳上角,支脉入耳中
足少阳经下耳后,支脉至耳中,出耳前
——手足三阳都联系耳部,阴经则通过经 别合于阳经而与耳廓相通
手太阳经筋亦“入耳中”
——耳部与全身经络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 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 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医学PPT
5
耳与脏腑的联系
《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 耳能闻五音矣。”
《难经·四十难》说:“肺主声,令耳闻 声。”
《证治准绳》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 耳窍之客。”
对耳轮下脚分为前、中、后3等分,
中、前2/3为对耳轮6区
后1/3为对耳轮7区
将对耳轮体从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 至轮屏切迹分为5等分,再沿对耳轮 耳甲缘将对耳轮体分为前1/4和后3 /4两部分
前上2/5为对耳轮8区
后上2/5为对耳轮9区
前中2/5为对耳轮10区
后中2/5为对耳轮11区
前下1/5为对耳轮12区
医学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
耳穴的分布规律
医学PPT
20
四、耳穴部位和主治
医学PPT
21
医学PPT
22
对耳轮 上脚
对耳轮 下脚、 体
耳甲
对耳屏
三角窝
耳轮 耳舟
耳垂
医学PPT
23
(一)耳轮穴位 12区 11穴
耳轮脚为耳轮1区。 耳轮脚切迹到对耳轮下脚上缘为耳 轮2区、3区、4区; 对耳轮下脚上缘到对耳轮上脚前缘 之间的耳轮为耳轮5区; 对耳轮上脚前缘到耳尖之间的耳轮 为耳轮6区; 耳尖到耳轮结节上缘为耳轮7区; 耳轮结节上缘到耳轮结节下缘为耳 轮8区。 耳轮结节下缘至轮垂切迹之间的耳 轮分为4等分,自上而下依次为耳 轮9区、10区、11区和12区。
医学PPT
24
耳中Ear center
[部位] 在耳轮脚处, 即耳轮1区。
[主治] 呃逆、荨麻 疹、皮肤瘙痒症、 小儿遗尿、咯血、 出血性疾病。
别名:膈
医学PPT
25
耳尖Ear Apex
[部位] 在耳廓向前对
折的上部尖端处,即 耳轮6区、7区交界处。 [主治]发热、高血压、 眼病、肝阳上亢诸症
医学PPT
后下l/5为对耳轮13区
医学PPT
30
(三)对耳轮穴位 13区14穴
交感Sympathetic Nerve
[部位] 在对耳轮下脚末端 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 耳轮6区前端。
[主治]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引起的诸种病症(失眠、
多汗、内脏器官神经官能
症及性功能障碍等);内
脏绞痛症(心绞痛、肾绞
痛、胆绞痛等);无脉症、
医学PPT
32
(四)三角窝穴位 5区5穴
神门Ear Shenmen
[部位] 在三角窝后1 /3的上部,即三角 窝4区。 [主治] 神志病、痛 症、炎症、神经痛、 高血压、过敏性疾病 及戒断综合征
医学PPT
33
(五)耳屏穴位 4区9穴
耳屏分成4区 耳屏外侧面分为上、下2等 分 上部为耳屏1区 下部为耳屏2区 将耳屏内侧面分上、下2等 分 上部为耳屏3区 下部为耳屏4区
脉管炎、肢端动脉痉挛
医学等PPT 。。
31
(四)三角窝穴位 5区5穴
三角窝由耳轮内缘至对耳轮上、 下脚分叉处分为前、中、后3等 分
中l/3为三角窝3区
再将前l/3分为上、中、下3等 分
上1/3为三角窝l区
中、下2/3 为三角窝2区
再将后1/3分为上、下2等分
上1/2为三角窝4区
下1/2为三角窝5区
医学PPT
1
概述
耳针定义(auricular acupuncture) 在耳廓穴位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进
行刺激,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医学PPT
2
耳针的特点
1.适应症广、疗效确切 内、外、妇、儿、五官、皮 肤、内分泌、神经、骨伤等 各科疾病 2.应用方便、简单易学 耳穴贴压法 3.副作用少,使用安全
•耳轮
•耳舟
•对耳轮--上脚
•
--下脚
•三角窝
•耳甲--耳甲艇
• --耳甲腔
•耳屏
•对耳屏
•耳垂
医学PPT
13
耳廓
前面观
医学PPT
14
耳廓表面解剖
医学PPT
15
耳廓的神经、血管与淋巴
耳廓的神经分布极为丰富。
其中脊神经有来自颈丛的耳大神 经和枕小神经,脑神经有来自三叉神 经分支的耳颞神经、面神经耳支、迷 走神经分支和舌咽神经分支合成的耳 支及来自颈动脉丛的交感神经。
医学PPT
16
耳廓的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 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在耳廓深部 沿软骨膜行走。
耳廓的淋巴多成网状,主要流入耳 郭周围的淋巴结。
医学PPT
17
三、耳穴的分布
医学PPT
18
耳穴分布规律:倒置胎儿形
与头面对应的穴位----耳垂 与上肢对应的穴位----耳舟 与躯干下肢对应的穴位--对耳 轮、对耳轮上、下脚 与内脏对应的穴位------耳甲 其中消化系统环绕耳轮脚顺序 排列
医学PPT
6
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二、耳廓表面解剖
医学PPT
8
耳廓的解剖
耳廓由软骨、皮肤与肌肉占据大部分, 除耳垂外,均由弹性软骨支撑耳廓外形。 皮下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与淋巴。
但与其他器管不同的是:耳廓所分布的 血管均比较细小,血循相对较差,故遭 遇感染时,极易形成软骨膜炎,造成软 骨的液化坏死而致毁容。
26
(二)耳舟穴位:6区6穴
将耳舟分为6等分, 自上而下依次为 耳舟1区、2区、 3区、4区、5区、 6区。
医学PPT
27
(二)耳舟穴位:6区6穴
风溪Wind Stream
[部位] 在耳轮结节 前方,指区与腕区 之间,即耳舟1区、 2区交界处。 1、2 区之间
[主治] 风证(皮肤 病、外感、眩晕、 过敏性鼻炎等
医学PPT
9
医学PPT
10
医学PPT
11
耳廓的形态
耳郭是外耳的组成 部分,依附在头的两侧, 位于下颌窝和颞骨、乳 突之间,呈垂直方向生 长。上端正好与眉端和 枕外粗隆的连线相切, 表面凹凸不平,凹面向 前向外(下称耳前),凸 面朝后朝内(下称耳背), 左右对称。
医学PPT
12
2耳廓的结构:
耳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