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某公司电力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某公司电力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一、引言某公司电力信息系统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控电力设备、实现智能化调度和优化资源配置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确保该电力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制定本建设规范,以确保系统建设过程中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执行。
二、管理与运维1. 项目管理•系统建设期间,建议采用敏捷开发方法,明确项目的里程碑和关键节点,并定期进行项目评审和变更管理。
•系统建设过程中,应配置专门的项目经理,负责统筹协调项目各方资源,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完成。
2. 系统运维•定期进行系统巡检,包括硬件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以及软件系统的更新和性能优化。
•建立系统故障和事件管理机制,及时响应和处理系统故障和异常事件。
•建立系统备份和恢复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安全管理1. 网络安全•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应安装最新的安全补丁,并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
•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应建立防火墙,控制访问权限和数据流量。
•配置网络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实时监测网络安全事件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数据安全•数据库应定期备份,并且备份数据要存储在与主机分离的地点,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对于重要的敏感数据,应采用加密技术进行保护,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四、系统性能与容量规划1. 硬件规划•选择具备足够性能和扩展性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
•保证硬件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稳定,合理规划硬件设备的数量和布局。
2. 软件规划•选择稳定可靠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根据系统需求进行合理的软件功能规划,避免功能冗余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五、系统监控与报警1. 监控系统•建立完善的系统监控体系,包括硬件设备的状态监测、软件系统的性能监测和业务流程的监控等。
•实时分析监控数据,发现和解决系统问题,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2. 报警系统•配置系统报警机制,对关键性故障和异常事件进行实时报警,以便及时响应和处理。
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管理规范

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二期(以下简称系统)的建设工作,保障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充分发挥系统的管理、服务和决策支撑作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系统是“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加强幼儿信息日常管理、机构动态监管和学前教育项目管理等提供数据服务,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管理信息化,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第三条系统所指学前教育机构的范围为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取得办园许可证的各类幼儿园及小学附设幼儿园和学前班。
第四条系统主要实现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幼儿学籍动态管理、幼儿园日常业务监管,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项目资金使用和实施进展动态监测。
第五条系统分为“两级建设、五级应用”。
“两级建设”指在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署系统。
“五级应用”指教育部、省级、地市级、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前教育机构五级.第六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级系统建设的组织领导,并确定技术支持单位。
技术支持单位具体负责系统建设部署、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
第七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技术支持单位、使用本系统的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和相关单位。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八条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系统建设部署和运行维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完成系统运行环境准备、部署运行、系统应用、项目管理、督导检查等工作。
第九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承担系统的技术支持工作,并对各地系统部署、运行维护、技术培训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具体职责是:(一)负责系统开发和部署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
(二)承担教育部级系统运行环境的建设与维护等工作。
(三)检查教育部级系统日常运行情况,诊断与排除系统软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应用软件等)故障.(四)负责指导地方各级系统性能优化、升级。
(五)承担系统应用的技术培训。
(六)承担系统应用接口、拓展应用等方面的组织研发.(七)按照国家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要求,做好系统安全检查和维护工作。
管线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规范-成都

2 日期应采用公历纪元,时间应采用北京时间。
五、主要内容
关于管线数据内容和质量要求(5.4条) 5.4.1明确了管线数据分类:管线点数据、管线线数据、管线 面数据以及管线辅助数据、管线注记数据和管线元数据。 5.4.2明确了管线数据内容:管线空间数据、空间关系数据和 属性数据。对相关的内容作了规定。
数据分层:按管线要素的点、线、面、辅助点、辅助 线和注记等不同数据类型,综合管沟(廊)可按点、线结构 进行区分。
图层命名:按“管线小类+数据类型”的方式组合。
五、主要内容
1)以对应管线小类中文拼音首 字母缩写表示管线小类,以对应数 据类型英文首字母或与中文拼音首 字母缩写混合表示数据类型
2)以煤气管线为例
CH/T 1036-2015
管线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李维功 2015.10.16
测绘行业标准 《管线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CH/T 1036-2015)
目录
一、编制背景 二、编制依据 三、编制原则 四、特点 五、主要内容解读
一、编制背景
对策建议 1、完善管线数据标准 2、建立管线信息交换与服务标准 3、完善管线信息系统标准
5.8 安全与保密管理
管线信息系统建设应进行数据库的安全与保密设计,并建 立严格的安全运行与保密管理制度。管线数据信息安全等级
保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22239的相关规定。
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信建息设息系、系统社统根会据 生安其活全在中国的等家重级安要保全程、度护经,基济遭
编写制订本标准,于2014年6月完成。
一、编制背景
一、编制背景
编写组织: 主编单位: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参编单位:厦门精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北 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 测工程有限公司、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下管线勘测工程院、深圳市市政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 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武汉科岛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南京市测绘勘察研 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地质测绘院、山东中基地 理信息监理有限公司、山东正元数字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 技工程有限公司
DB33_T 2115-2018监狱安全防范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ICS 13.310A 91ICS 13.310 A90DB33监狱安全防范信息系统建设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prison security protection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2018-04-12发布 2018-05-12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系统建设 (4)4.1 总体要求 (4)4.2 视频监控系统 (5)4.3 报警系统 (10)4.4 指挥调度系统 (13)4.5 出入口控制系统 (15)4.6 安检系统 (16)4.7 电子巡查系统 (17)4.8 智能管控系统 (17)4.9 联防协防系统 (18)4.10 安防集成平台 (18)4.11 应急指挥管理系统 (19)4.12 指挥中心 (19)4.13 分控平台 (20)4.14 管控点 (20)5 信息安全 (20)6 其它 (20)6.1 辅助机房和设备间 (20)6.2 防雷接地 (21)6.3 综合布线 (21)6.4 供配电 (21)6.5 消防 (21)7 系统验收 (21)I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监狱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监狱管理局、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省第二监狱、浙江省乔司监狱、浙江省十里丰监狱、浙江省金华监狱、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浙江省超维建筑设计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倪平、杨振兴、戴磊、孙刚锋、唐加极、孙培梁、孙宏、杨春、方建丰、陈沛然、谭鸣、余燕卿、童元桂、吴万春、袁汝钢。
IIDB33/T 2115—2018监狱安全防范信息系统建设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狱安全防范信息系统的技术术语和定义、设计基本要求、施工技术要求及验收要求。
信息(软件)系统建设规范(版)

信息(软件)系统建设规范(版)信息(软件)系统建设规范(版)信息(软件)系统建设是现代企业和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企业的高效运转提供了保障。
然而,由于信息(软件)系统建设涉及的技术和流程繁杂复杂,缺乏规范性的建设往往会导致系统的低效和不可靠。
为了提高信息(软件)系统建设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介绍一些规范性要求和建议。
一、需求分析与规划任何信息(软件)系统建设的第一步都是进行需求分析和规划。
在这个阶段,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1. 明确业务需求:需要准确地了解业务流程、数据需求以及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具体要求,以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确定系统规模:根据业务需求和预算,确定系统的规模,包括用户数量、数据量和应用范围等。
3. 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时间节点和里程碑,合理安排资源和人力,并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二、架构设计与开发信息(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开发决定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在这个阶段,建议遵循以下规范:1. 选择合适的开发框架和工具:根据系统需求和团队技术能力,选择适合的开发框架和工具,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2. 模块化开发: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模块进行开发,每个模块负责特定功能,方便后续扩展和维护。
3. 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用户界面需要简洁明了,易于使用和导航,充分考虑用户体验和响应速度。
4. 规范编码和文档:采用标准的编码规范,编写清晰易懂的注释,编制完整的开发文档,便于后续维护和团队合作。
三、测试与验收信息(软件)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测试和验收是保证系统质量的关键环节。
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在开发过程中,及时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确保各个模块的功能正常。
2. 冒烟测试与回归测试:在系统开发完成后,进行冒烟测试和回归测试,验证系统是否满足需求,并排除可能存在的问题。
3. 用户参与测试:邀请用户参与测试和验收过程,确保系统满足用户需求,并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
信息化系统建设规范

华南理工大学信息化系统建设规范第一章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规范第一条学校建设的所有信息化系统必须符合《教育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中对一类高校(985、211高校)主要信息系统建议等级要求,并通过相应级别的等级保护测试。
第二条性能指标:门户网站类系统支持5000人以上并发访问,管理类系统支持2000人以上并发访问,访问平均延时小于3秒,最大延时不超过30秒;系统安全、稳定,保证每周7×24小时运行;存储系统:满足需求,运行稳定,易于扩充;支持负载均衡、可扩展;支持远程管理。
第三条信息标准: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产生、存放、使用,使数据真正实现共享。
信息编码采用《华南理工大学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信息分类编码规格》,提供满足《华南理工大学管理信息共享数据模型》的数据访问接口。
集成规范采用J2EE应用标准,建立用户管理规范,易于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应用集成。
第四条系统架构:采用WEB服务器/认证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四层结构。
第五条网络安全: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必须进行信息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安全隔离,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采取不同强度的安全保密方式,包括数据加密存储/传输、数字证书、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和存取控制;采用防火墙、入侵监测和安全审计技术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防病毒、防攻击的系统安全体系。
建立系统、应用、存储三级备份体系结构,可采用第三方软件提高备份和灾难恢复能力;建立服务器群集,实现负载均衡,保证系统的不间断运行。
第二章基础设施规范第六条基础设施定义:信息应用系统的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服务器、个人计算机、网络及其他设备等)、计算机软件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应用平台等)和网络基础设施。
第七条建设要求:安全、性能指标符合第一章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规范要求,功能满足管理业务的需要,扩充性强;符合ISO标准,主流产品或者与主流产品兼容,产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质量有保障。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规范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规范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规范是指在组织内建立和实施一套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以保护组织的信息资产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丢失等威胁。
以下是一个详细精确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规范的建议:1. 制定信息安全政策:组织应制定一份明确的信息安全政策,包括组织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信息安全目标、责任分工、信息安全管理流程等内容。
2. 进行风险评估:组织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面临的各种威胁和风险。
评估结果将用于确定信息安全控制措施的优先级和实施计划。
3. 建立信息资产清单:对组织的信息资产进行分类和标识,并建立一份信息资产清单,包括信息资产的名称、所有者、价值、位置等信息。
4. 实施访问控制:建立适当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可以访问和使用信息资产。
这可以包括身份验证、授权、权限管理等措施。
5. 加强网络安全:建立网络安全控制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安全审计等,以保护网络免受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6. 加密和数据保护: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并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7. 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建立一套安全审计机制,对信息系统和操作进行定期审计,以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问题和漏洞。
8. 培训和意识提升:组织应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减少人为失误导致的安全问题。
9.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建立一套应急响应机制,包括灾难恢复计划、事件响应流程等,以应对各种安全事件和紧急情况。
10. 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信息安全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以不断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规范可能因组织的规模、行业特点和法规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施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规范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定制。
信息化系统建设规范文件

信息化系统建设规范文件The Standardization Document for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serves as a guiding principle for organizations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efficient and secure information systems. It outlines the key elements and processes involved in system development, deployment, and management, ensuring that the systems align with the organization's strategic goals and comply with regulatory requirements.信息化系统建设规范文件是组织建立和维护高效、安全信息化系统的指导原则。
该文件概述了系统开发、部署和管理所涉及的关键要素和流程,确保系统符合组织的战略目标并遵守监管要求。
The document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a comprehensive planning phase, which involves identifying the organization's information needs, assessing existing systems, and defining the desired system capabilities. It also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stablishing clear project scopes, objectives, and milestones to ensure smooth execution.规范文件强调了全面规划阶段的重要性,包括识别组织的信息需求、评估现有系统以及定义期望的系统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一、信息系统建设目标规范医院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使之符合国家相关信息管理规范,满足医院业务增长的需要,保障医院持续、快速发展。
二、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流程(一)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流程框图1、机房规划与系统设计包括:机房场地规划、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供电、防雷、接地设计、机房环境设计、综合布线设计,网络系统设计、通讯系统设计。
2、机房基础建设包括:综合布线、通信线路申请、机房专项设备建设、设备选型与购置。
3、安装与调试包括:设备验收、通信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安装与调试。
4、系统验收包括:系统试运行、文档整理与验收准备、验收、文档保存。
(二)机房场地规划与系统设计1、机房场地规划的基本要求:避开易发生火灾和危险程度高的区域。
避开有有害气体来源以及存放腐蚀、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
避开低洼、潮湿、落雷区域。
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
避开强震动源和强噪音源。
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机房位置应尽可能处于医院场地的中心。
如果由于客观原因,上述某种条件不能满足,应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2、医院的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⑴可靠性:应尽可能的采用成熟的技术和设备,以减少技术风险。
⑵扩展性:系统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扩展性,以满足今后业务发展的需求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同时避免一次性投资太大。
⑶安全性:系统的总体设计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能,防范和化解技术风险。
⑷先进性和合理性的有机结合:在系统总体设计时必须考虑信息系统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和现状,实现先进性和合理性的有机结合,既要消除应用瓶颈,又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关键处,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⑸开放性:系统建设应遵循有关国际标准,网络设备选型时应确认既具有广泛的厂商与标准的支持又符合网络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并能获得良好的技术支持。
3、医院的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包括对计算机网络、机房环境、设备选型、系统防雷、综合布线、通信系统、供配电系统、消防系统、安全防盗等方面的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
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报电脑中心,电脑中心总经理按照医院文件《医院大宗电子设备购置及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办法》组织实施。
(三)机房环境设计1、新建医院的机房面积一般不少于60平方米,机房位置应尽可能处于医院场地的中心。
机房场地应符合国家《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2、机房的操作间与设备间应采用透明隔断作分隔,布局应有良好的人机工作环境,设备间的空调功率应满足系统运行的要求。
3、机房内对各种线路引入点应采取密封措施以防鼠患。
4、机房应单设UPS电源室,将UPS与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隔离。
5、机房内应配备应急照明、消防等器材。
6、机房必须加装防盗门。
(四)供电、防雷、接地设计1、机房的供电系统应独立于其它的供电系统,市电的供电质量应符合标准。
2、机房应配备单独的配电柜,有条件的应采用双路供电,其容量应有一定的富余量。
3、机房应配备UPS,其容量应足以保证在市电供应中断后,关键设备仍能正常工作,并有主、备UPS切换措施。
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自备足够容量的发电机。
4、电源系统一般采用C级防雷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B级防雷器。
5、应对DDN线、天线馈线和委托电话线等采取防雷措施,安装防雷保护器,防雷器的反应时间最好小于10钠秒。
6、医院的机房一定要采用防静电地板,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钢筋地网。
7、医院的地线应充分考虑防雷、防静电、防电磁等要求。
机房应采用独立的直流地、交流工作地和防雷保护地,直流地和防雷保护地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0米。
直流地的接地电阻应小于2欧姆,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姆。
(五)综合布线设计1、根据医院的场地特点,确定信息点的数目和位置,线槽、桥架、管道等铺设方式及规格型号的选型,并绘制出《布线系统图》,应选用性能优良的布线产品,并保证布线产品有15年以上的质保期。
2、强、弱电分别走线,相隔距离不得少于50CM。
3、连接工作站和配线架的双绞线暗埋。
4、工作站、配线架和交换机对应连接关系应一目了然,建立《工作站--配线架--交换机连接对应表》。
5、线缆铺设在线槽及管路内,采用暗埋或吊顶的方式进行安装,布线应符合《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六)网络系统设计1、采用VLAN方式或硬件方式隔离内外网络。
2、千兆网作骨干,百兆交换到桌面,并采用千兆以太网通道技术。
3、交易服务器可用NT CLUSTER作系统热备份,行情服务器可采用NOVMATE2000作系统热备份。
(七)通讯系统要求1、医院必须有专线与医院数据中心或片区数据分中心相连,并采用拨号备份。
2、双向卫星小站、无形席位报盘,并用单向卫星小站接收行情。
3、业务电话、电话委托、远程委托的数量由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三、信息系统基础建设(一)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1、综合布线系统由电脑中心根据医院文件《医院大宗电子设备购置及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办法》采用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医院的有关人员和医院的信息技术人员组成现场指挥小组到现场组织、管理、监督施工,以确保严格按设计标准施工,并对装修单位和布线单位进行协调,确保高质量按期完工。
2、综合布线系统完工以后,医院有关人员会同布线系统施工单位对线路进行测试、验收,不合格的地方应及时更改。
验收结束以后,应提交完整的验收报告和文档,验收报告和文档包括各楼层《信息点水平布线示意图》、《大楼垂直布线示意图》、《配线架连接对应表》、各个信息点的各项《参数测试报告》、《实际安装平面图》、《实际布线平面图》、详细的《标签方案》、《操作及维护手册》,并由布线单位提供厂方15年《质保证书》。
(二)通信系统建设1、通信线路申请包括卫星通信系统、DDN专线、机房业务电话、中继线、电话联选。
相关线路的铺设应与综合布线匹配进行,并考虑线路的防火、防雷措施。
2、派专人与当地的电信营运商联系申请DDN专线、机房业务电话、中继线、电话联选等。
3、交易所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流程如下:(三)机房专项设备建设1、机房应设有专用可靠的供电线路,条件许可时可采用双路供电,且供电设备的容量应有一定的余量。
供电电源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GB2887。
2、从电源室到计算机电源系统的分电盘使用的电缆应符合GB232标准,且载流量少于50%,分电盘应设置在计算机房内,并采取防触电措施。
从分电盘到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设备的电缆应为耐燃铜芯屏蔽电缆。
3、UPS可采用梅兰日兰或爱克赛产品,如条件许可,医院可自备发电机,发电机采用医院指定产品,容量应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如果医院自备发电机,其UPS的时延不少于1小时,如果医院没有自备发电机,其UPS的时延不少于4小时。
4、机房应设有空调,条件许可,可采用两台专用空调设备互为备份,空调设备的功率应有一定的余量。
5、机房内严禁使用地毯等易燃物品。
6、机房应配有必要的消防设备。
7、机房应配有应急照明装置,应急照明装置应放在显眼位置。
(四)设备选型与购置设备选型与购置按照医院文件《医院大宗电子设备购置及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办法》执行。
(五)安装与调试系统建设后期,相关综合布线系统、机房建设基本完成,所购设备陆续到位,系统建设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安装调试的主要内容如下:1、所购设备的开箱验机、拷机及验收。
2、系统供电、UPS的调试。
3、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
4、交易所通信系统的安装调试。
5、其它邮电通信线路的调试。
6、行情接收、报盘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7、有盘工作站及无盘工作站的安装与调试。
8、相关应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9、安装与调试时,医院信息技术人员必须现场监督,参与调试,并作好调试记录。
(六)系统验收1、验收准备:包括模拟数据的准备、并向电脑中心提出验收申请。
2、电脑中心接到验收申请后,依照医院文件《医院大宗电子设备购置及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办法》组织验收工作小组进行验收。
3、全网模拟操作,使用模拟数据进行测试。
4、模拟运行正常以后,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安排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试运行。
5、试运行成功以后,提供相应的验收报告。
6、对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所有技术文档进行分类整理并归档。
(七)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参考方案根据医院业务发展目标和现有技术条件,拟定几种医院(包括服务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仅供参考)。
四、医院的搬迁与改造(一)医院的改造1、医院信息系统的改造以不影响交易为前提,信息系统的改造应安排在节假日进行。
2、医院电脑部向电脑中心和经纪业务管理部提出改造申请,批准后,电脑中心组织专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设计医院信息系统的改造方案,并联系有关的系统集成商。
3、医院电脑部作好重要数据与系统的备份工作。
4、根据医院信息系统改造的具体内容,医院电脑部应事先与相关部门(如物业、电讯、供电等部门)取得联系,保证信息系统的改造顺利进行。
5、改造完毕后,应进行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成功后,恢复重要数据,确保开市后系统正常运行。
6、更改相应的技术资料,并存档。
7、机房的改造应以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标准为参考。
(二)医院的搬迁1、医院信息系统的搬迁以不影响交易为前提。
2、医院电脑部应制定周密的搬迁计划和系统恢复计划,作好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并配合其它部门作好客户分流工作。
3、新机房的建设规范参见第一节内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基本流程)。
本制度由电脑中心负责修订和解释。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医院验收文档》(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