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知识点归纳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一、1~5的认识
从前往后数:1、2、3、4、5 。
从后往前数:5、4、3、2、1 。
知识点二、比多少
在1、2、3、4、5中,后面的数比前面的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小。
如果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用大于号“>”表示。
例如3比1大,写作:3>1,读作:三大于一。
如果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用小于号“<”表示。
例如1比3小,写作:1<3,读作:一小于三。
写“>”和“<”要注意: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如果两个数大小一样,用等号“=”表示。
例如1和1相等,写作:1=1,读作:一等于一。
知识点三、第几
物体的排列顺序可以用“第几”来表示。
从1开始数数,数到几是那个物体,那么它的排列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和“几个”是不同的。
“第几”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顺序,而“几个”表示的是物体的多少。
知识点四、分与合
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计算加法的时候,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数一共有多少个,那么得数就是多少。
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计算减法的时候,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再数剩下的部分是多少,那么得数就是多少。
知识点五、0
0表示“没有”的意思,也可以表示“起点”的意思。
0读作:零。
写0的时候要注意:从上往下、从左往右写,起笔和收笔的地方要相连。
任何数加上0都得原数,任何数减去0也得原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0 。
数学知识点一年级加减法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知识点一年级加减法基础知识点总结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加减法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数学概念之一。
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知识点,孩子们就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总结一年级加减法的基础知识点,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加法基础知识点1. 加法原理:加法就是把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一个总数。
例如:2 +3 = 5,表示把2和3相加得到5。
加法满足交换律,即a + b = b + a。
例如:2 + 3 = 3 + 2。
2. 加法算式与加法运算符:加法运算可以用算式表示,使用加号(+)作为运算符。
例如:2 +3 = 5,表示将2和3相加得到5。
3. 加法术语:- 加数:参与加法运算的数值,如2 + 3中的2和3是加数。
- 和:加法运算的结果,如2 + 3 = 5中的5是和。
4. 加法的应用:加法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总数、两个物体的合并数量等。
例如:有2个苹果和3个橙子,总共有多少个水果?2 +3 = 5,表示总共有5个水果。
二、减法基础知识点1. 减法原理:减法是指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得到一个差。
例如:5 - 2 = 3,表示从5中减去2,得到3。
减法不满足交换律,即a - b ≠ b - a。
例如:5 - 2 ≠ 2 - 5。
2. 减法算式与减法运算符:减法运算可以用算式表示,使用减号(-)作为运算符。
例如:5 - 2 = 3,表示从5中减去2,得到3。
3. 减法术语:- 被减数:参与减法运算的数值,如5 - 2中的5是被减数。
- 减数:减去的数值,如5 - 2中的2是减数。
- 差:减法运算的结果,如5 - 2 = 3中的3是差。
4. 减法的应用:减法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剩余数量、比较两个数量的差异等。
例如:有5个苹果,拿走2个苹果后,剩下多少个苹果?5 - 2 = 3,表示剩下3个苹果。
三、加减法混合运算在一年级,孩子们开始学习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即将加法和减法结合起来进行计算。
通过解决简单的问题,孩子们能够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2、长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如图: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 能滚动。如图: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 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 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 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一、 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 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 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 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知识点总结加减法知识点: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了,但还是有部分同学不熟练,经常出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练习。
2.加法:将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什么方法?加法就是将两个数合并在一起,需要将两个数相加。
例:2和3合并,用加法表示是2+3=5。
3.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例:已知6+2=8,求另一个数8是多少?用加法表示是8-6=2。
加减法技巧:1.两位数相加,如果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则结果为0。
如:3+(-7)=(-7)+3=0。
2.数字之间没有大数的接触和小数的重叠时,用笔练习会更快更准确。
3.如果两位数相加,最大的一个加数和最小的一个加数之间的差只有4,则可以采用熟记口诀进行运算:几减几等于几减几等于几减几等于几。
比如口诀:“七八五十八”,就是把“七八五十八”分成两段(或三段),有6个数,(七十五十八是前三位)第二个八,先加第二个八上的七;8+7=15,减上面的第一个八上的三;所以八十七减去七八五十八就等于15减3。
其余的都类推即可。
也可以总结成几个字的口诀“三七进,二八出”。
加减法易错点:1.数字混淆:数字之间的变化容易混淆,需要加强练习和区分。
2.符号错误:加减号容易看错,需要加强符号意识的培养。
3.运算顺序: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需要注意题目中的运算符号。
4.忘记进位或退位:对于进位和退位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忘记。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知识点,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练习,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2.引导孩子观察题目中的细节,如数字的变化、符号的使用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题意。
3.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4.对于孩子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他们逐步克服困难,提高运算能力。
总之,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知识点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能掌握。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知识点一、加法基础知识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用于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总和。
在一年级学习加法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加法符号和加法计算规则:加法符号为“+”,表示两个数相加的意思。
例如,3 + 4 = 7。
在加法计算中,两个数相加的结果称为和。
计算时,将被加的数(加数)放在前面,加号后面写上另一个数(被加数),等号后面写上它们的和。
2. 补数概念:在加法计算中,我们可以使用补数的概念来简化计算过程。
补数指的是与某个数相加后等于某个特定的数。
例如,对于加法算式5 + □ = 9,我们可以通过找到补数4,使得4 + 5 = 9,从而得出□=4。
3. 加法交换律:加法具有交换律,即两个数相加的结果与它们的顺序无关。
例如,3 +4 = 4 + 3。
4. 加法进位:当两个个位数相加的和超过9时,需要进行进位。
例如,7 + 8 = 15,我们将1写在十位上,保留5在个位,结果为15。
二、减法基础知识减法是数学中常用的运算之一,用于计算两个数的差。
在一年级学习减法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减法符号和减法计算规则:减法符号为“-”,表示两个数相减的意思。
例如,7 - 4 = 3。
在减法计算中,减号前面的数称为减数,后面的数称为被减数,减法的结果称为差。
2. 减法借位:当个位数不够减时,需要从高位借位,使得减法得以进行。
例如,13 - 5,在个位数处不够减,我们需要从十位数借1,结果为8。
3. 减法归零原则:当个位数被减数小于减数时,该位数归零,并向高位借位。
例如,109 - 8,个位数9减8得1,十位数不够减,归零,并从百位借1,结果为101。
4. 减法和加法的关系:减法可以看作是加法的逆运算,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该数的相反数。
例如,7 - 4 可以看作是 7 + (-4)。
三、加减法综合运用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加法和减法并非孤立的运算,常常需要综合应用。
以下是一些加减法综合运用的例子:1. 简单的综合计算:例如,计算式:3 + 5 - 2 = 6。
精编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知识点

精编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知识点
加减法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摘果子(减法的认识)
知识点:
1、会读写减法算式,能说出减号的意义,理解减法
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理解图意,并根据图意写出减法算式,从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悟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6一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空间与图形
2016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重点之100以内加减法。
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梳理带练习

1-5的认识1-5的基数含义:用1-5表示物体的个数,基数用几个表示,描述数量。
比如一个太阳,一只小狗都是用数字“1”表示。
1-5各数的形状认识与书写:1像小棒,2像鸭子,3像耳朵,4像旗子,5像枰钩。
1-5各数比较大小1、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相同就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等于号,等于号用符号吧表示可写作“=”。
2、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大的在前面、数字小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大于号,大于号用符号表示可写作“>”。
(注意: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3、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小的在前面、数字大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小于号,小于号用符号表示可写作“<”。
(注意: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第几第几是相对的,需要带入具体的方向。
区别几和第几,几表示数量,第几表示位置。
分与合掌握2-5的分与合:5的组成有4种(4和1、1和4、2和3、3和2);4的组成有3种(3和1、1和3、2和2);3的组成有2种(2和1、1和2)。
加法掌握加法的含义与读法:把两个数字合起来在数学上用“+”表示,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用“=”连接。
“+”为加号,“=”为等于号。
比如:3+1=4读作3加1等于4。
减法掌握减法的含义与读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
“-”是减号表示去掉,剩下多少用“=”连接。
比如:4-1=3读作4减1等于3。
认识“0”掌握0的含义与写法:0表示一个也没有;0表示起点;0表示分界线。
重难点知识梳理1-5各数的大小比较,注意区分大于号“>”与小于号”<”的关系。
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
理解序数的概念,用第几表示位置,并且第几是相对的,需要带入具体的方向。
易错点区别几和第几,几为基数概念,表示数量关系,第几为序数概念,表示位置关系。
练习题一.填一填。
(39分)1. 3的前面是(),3的后面是()。
2. 5的前面是(),2的前面是()。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详细知识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详细知识整理一、6~10的数的认知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并认知数字6至10。
这些数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购物、计数还是其他各种场合,我们都会用到它们。
1.数字6:表示有6个单位的数量,如6个苹果、6本书等。
2.数字7:表示有7个单位的数量,同理如7只鸟、7朵花等。
3.数字8:代表8个单位,如8支铅笔、8个小朋友等。
4.数字9:表示9个单位的数量,如9个气球、9个数字等。
5.数字10:是最小的两位数,表示有10个单位的数量,如10个指头、10只蚂蚁等。
二、数的组成与分解数的组成与分解是理解数的重要步骤,对于6~10的数字,我们可以通过分与合的方式加深理解。
1.6的组成:例如,6可以分解为1和5、2和4、3和3等。
2.7的组成:7可以分解为1和6、2和5、3和4等。
3.8的组成:8可以分解为1和7、2和6、3和5、4和4等。
4.9的组成:9可以分解为1和8、2和7、3和6、4和5等。
5.10的组成:10的组成相对特殊,因为它包含1个十位数,如10可以分解为1个十或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等。
三、加法基础加法是数学中的基础运算之一,我们学习6~10的加法时,要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
1.学习加法的初步概念,理解加法的含义,即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2.掌握6~10之间的加法运算,如1+5=6、2+4=6、3+3=6等。
四、减法基础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它帮助我们理解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后的结果。
1.学习减法的初步概念,理解减法的含义,即从一个数中去掉另一个数。
2.掌握6~10之间的减法运算,如6-1=5、7-2=5、8-3=5等。
五加减混合运算在掌握了基础的加法和减法后,我们可以尝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这需要我们根据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进行计算。
六、练习题与测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测试,我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知识点归纳
加减法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