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理论基础 辅导讲义

合集下载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19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想,主张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接受教育,培养他们的自然本能和兴趣,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自然环境成为教育的主要场所,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然本能和兴趣,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使他们成为自信、独立、积极进取的人。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期,是哲学家、教育家卢梭先生提出的。

他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平等、本真的,而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使得人变得虚伪、不自由,因此他主张恢复人类本能,回归自然状态。

这种思想在后来的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1.强调自然环境:自然主义教育认为教育应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让学生接触到自然的景观和事物,才能真正了解世界的本来面貌。

2.以观察和体验为主要教学方法: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应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来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单纯的灌输或说教。

3.重视学生的兴趣和本能:自然主义教育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本能和兴趣,教育应该顺应这些本能和兴趣,而不是削弱或抹杀它们。

4.注重学生的健康与发展:自然主义教育认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教育的基础,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教育和环境条件,使他们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探索,在各个地方都有代表性的学校或教育机构采用了这一教育模式。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自然主义教育实践:1.蒙台梭利教育法: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于1907年发明了一种以观察、实践为主要教学方法的教育法,这一教育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关注,被誉为自然主义教育的代表之一。

2.森林幼儿园:森林幼儿园是一种以自然为教室的教育模式,将幼儿园设在森林里,让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体验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勇气、创造力和环保意识。

3.草原教育:位于内蒙古草原上的世界第一家草原教育基地,采用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体验草原的文化、历史和生态。

彰显自然教育思想的机制、特点和本质--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彰显自然教育思想的机制、特点和本质--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彰显自然教育思想的机制、特点和本质--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
思想的理论基础
刘黎明
【期刊名称】《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29)1
【摘要】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性善论、自然权利和自然状态学说、经验论哲学、心理学,它们制约着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机制、特点、本质和规律,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呈现出丰富的意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页数】8页(P50-57)
【作者】刘黎明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9
【相关文献】
1.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欧洲新教育思想的影响 [J], 刘黎明;邵子英
2.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是人文的学问 [J], 刘黎明
3.教育为何并如何重归自然\r——评《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J], 于书娟
4.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J], 毕珊萍
5.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巡礼——评《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史》 [J], 杨婕;吴路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然主义教育思潮

自然主义教育思潮

(二)儿童发展分期
• 亚里士多德 0~7岁 植物灵魂

7~14岁 动物灵魂

14~21岁 理性灵魂
• 夸美纽斯

婴儿期(春);儿童期(夏) 少年期(秋);青年期(冬)
• 卢梭
0-2岁的婴儿期;2-12儿童期

12-15岁少年期;15-20岁青春期
• 福禄培尔 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
(三)课程论
第六节 自然主义教育思潮
• 一、自然主义教育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启蒙思想具有直接影响

(三)封建主义教育与天主教教育的没落
二、自然主义教育的发展过程
• (一)萌芽阶段——亚里士多德

灵魂论:人的自然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 (二)提出阶段——人文主义教育家

“师法自然”;尊重儿童的本性

反对体罚

五、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与意义
第一,为教育理论科学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第二,确立了儿童的主体性地位
第三,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教学原则体系和
各科教学法体系,为教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第四,直接影响到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
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
存在的不足:

教育环境自然化;自然知识
• (三)形成阶段——夸美纽斯、卢梭

夸美纽斯:概括和总结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理论化
• (四)发展阶段——裴斯泰洛奇、福禄培尔、第斯多惠

自然主义教育的实践和科学化
三、自然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

灵魂论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理论基础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理论基础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理论基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注重自然的教育理念,它提倡教育应该以自然界为基础,以自然的时序、规律和法则为依据,培养人们的自然观念、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生态性和实践性,它对当代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自然哲学、进化论和生态学。

自然哲学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主要观点是宇宙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各种存在以其独特的方式以适应自然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自然哲学认为,人类应该从自然中受到启示,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进化论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提出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原则。

这种进化原则是自然构建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进化论认为,生命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生物种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主要归因于适应性选择。

因此,要培养健全的环保意识和永续发展思维,需要通过遵循自然法则来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学也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它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实践的重要领域。

生态学是系统地研究生物、环境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强调生物在环境中的相互依赖和影响,以及生态系统的不断变化。

因此,教育应该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中的各种生态过程和生物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培养学生生态保护、环保意识和永续发展能力。

以上三个理论基础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注入了科学性、生态性和实践性的元素,使教育更加科学、实践、自然和生态。

在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中,教育者应该将这些理论融入到具体教学过程中,例如通过野外教学、展览、垃圾分类和水资源管理等生态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环境、切实保护自然,追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总之,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倡教育应当以自然界为基础,以自然的时序、规律和法则为依据,培养人们的自然观念、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经验教育理论及其现实价值 教育资料

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经验教育理论及其现实价值 教育资料

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经验教育理论及其现实价值西方自然教育家在推进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育的经验,建构了经验教育理论。

这种理论对指导我们的经验教学,建构经验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经验教育理论基本内容之阐释(一)感官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基础和源泉感官教育发端于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哲学家培根是西方自然主义经验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他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感官是儿童获取知识的源泉和基础。

17世纪的夸美纽斯在继承人文主义者,特别是培根感觉论的基础上,把感官教育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认为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经过感官认知的事物,就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记住。

18世纪的卢梭对感官教育作了更为系统的阐述。

受“感觉实在论”的影响,卢梭认为,感官是获得知识的门户,知识是通过儿童的感知得以形成的,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

卢梭观点的提出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1―12岁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

在卢梭看来,这个时期的儿童处在“理性的睡眠”期。

这意味着他们缺乏理解和判断的能力,缺乏真正的记忆。

“消极教育”意在保护儿童先天二是实施“消极教育”的需要。

.的善性和理智的发展。

这恰恰要通过感官教育才能实现。

为此,这个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儿童的感官,为理智的发展奠基。

自然主义教育家都把感性教育看成是理性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理性教育的开展依赖于感性教育。

裴斯泰洛齐强调,思维能力是从客观物体给我们造成的感觉印象中开始的,感官接触物体唤起了它们内部固有东西的自我发展。

可见,理性教育依赖于感性教育。

要用事物感觉印象的简明解释来充实孩子们的思想,教会孩子们描绘他们周围的事物,表达他们的观念并掌握这些观念,因为孩子们开始对那些已经获得了的感觉印象有了清晰的意识。

反过来,理性和精神世界同样会对感性教育产生影响。

杜威也论述了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的辩证关系。

他认为,一方面,经验是儿童形成概念、获得意义的前提。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意义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意义

卢梭的⾃然主义教育理论及意义论述卢梭的⾃然主义教育及意义⾃然教育主义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然教育理论(⼀)、⾃然教育的基本含义卢梭⾃然主义教育的核⼼是“归于⾃然”。

他认为教育应顺从于⼤⾃然的法则,发展⼈的天性。

在教育中更侧重只⼈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的能⼒,他与⼈类的“⾃然状态”⼜是紧密联系在⼀起的:善良的⼈性存在于纯洁的⾃然状态之中。

只因为社会的⽂明特别是城市的⽂明才是⼈性扭曲、罪恶丛⽣,因此,只有“归于⾃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的天性。

所以他从⼉童所受的多⽅⾯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然”,他说每个⼈都是有⾃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但⾃然的教育⼈⼒不能控制所以⽆法使⾃然的教育事物的和⼈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者像⾃然的教育趋于⼀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必须使⼈的教育与物的教育配合⾃然的教育,以⾃然教育为主轴,使⼈的教育和物的教育,围绕它⽽秩序,以⼉童的内在⾃然为依据,通过恰当的教育,使⼉童的⾝⼼得以顺利的发展。

可见,卢梭的⾃然教育集中表现在对⼈的⾃然本性的充分肯定和培养⾃然⼈性、理想⼈格⽅⾯,主张以⾃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接近⾃然,取法⾃然,返回⾃然,归顺⾃然。

他提出教育应遵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童在⾃⾝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须成⼈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环境、防范不良影响。

被称为“消极教育”(⼆)、⾃然教育的培养⽬标卢梭在《爱弥⼉》中表⽰,然教育的最终培养⽬标是“⾃然⼈”。

他认为,由于⾃然状态与专制制度的对⽴,所以培“养⾃然⼈”与培养公民是两个对⽴的⽬的,因此不能同时教育这两种⼈。

具体的公民和⾃然⼈的对⽴主要表现在:(1)⾃然⼈是能独⽴⾃主的⼈,他能独⾃体现出⾃⼰的价值,⽽公民的⼀切仰赖与专制社会,失去⾃⾝独特价值。

(2)在⾃然的秩序中,所有⼈都是平等的;⽽社会中,公民⽯油等级的。

(3)⾃然⼈是⾃由的⼈,他是⽆所不宜的、⽆所不能的,⽽公民在社会中常常是某种专业化的职业⼈,他被困于他的职业⽽失去⾃由。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简介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参考课件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简介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参考课件
➢自然人又是自由的人,他是无所不宜 、无所不能的
➢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人,他靠自己 的劳动所得为生
总结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震撼了当时的整 个欧洲,影响了当时的教育理论的进一步 发展,即使在现在世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也存在着巨大影响。
其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当然不可避免 的存在着局限性,既有一些落后的、相互 矛盾的和主观臆测的东西,也有某些以偏 概全的推论。
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简介•卢Fra bibliotek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 反对封建教育,培养“自然人”
a)教育要顺应自然,适应人的身心发展 b)教育要注重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 c)教育要重视实践的作用
• 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学以致用 • 反对教条主义,注重行以求知
➢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他能独自 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 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总结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总结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总结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强调自然环境和自然法则对人类教育的重要影响的教育理念。

它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并通过自然的方式来培养和发展个体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在自然主义教育中,教育者扮演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自然世界,并通过亲身经验来发现和学习。

首先,自然主义教育强调自然环境带来的教育价值。

它认为自然世界是一个无尽的学习场所,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通过观察和探索自然,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例如,在户外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自然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

教育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

学生可以自主决定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并通过研究和实践来深入了解。

同时,教育者也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取得进步。

此外,自然主义教育强调通过亲身经验来学习。

它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体验,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际操作和体验机会,以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

例如,在生态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和实验来学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原理。

最后,自然主义教育鼓励学生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它认为自然世界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创新的源泉,学生应该从中获得启发,并将这种创造力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通过自然主义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观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

总的来说,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自然环境和自然法则对人类教育的重要影响。

它通过尊重和理解自然世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在自然主义教育中,教育者扮演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亲身经验,帮助他们成为独立、有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理论基础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针对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残害人性和违反自然的弊端,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原则:教育要“顺应自然”。

他强调,“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卢梭所提出的自然教育原则,是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紧密相联的。

《爱弥尔》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在他看来,人类由于上帝的恩赐,生而秉赋自由、理性和良心。

自由、理性和良心构成了人的善良的天性。

显然,善是人人相同的,并不因人的贵贱而异。

人之罪恶,是后天残害所致,并非天性之过。

卢梭的性善论体现在教育上,便要求教育脱离社会文化的樊笼而使人天性得到自由发展,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

”卢梭把教育归于三种来源,即“天性”、“人为”和“事物”。

他说:“我们身体器官和机能的内在发育,是天性的教育;我们通过努力来促成这种教育,是人为的教育。

我们由环境经验所获得的则是事物的教育。

”又说,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天性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在某些方面能够为我们所决定;只有人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

为使这三种教育配合协调,“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必须以“天性”教育为主轴,围绕着它旋转。

因此,我们要永远以本能作为教育的指引。

二、“自然人”与“自由人”从自然教育原则出发,卢梭明确提出,自然教育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

这种“自然人”是身心调和发达、体脑两健、良心畅旺、能力强盛的新人。

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

他不依从于任何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不受传统束缚,能适应各种客观发展变化的需要。

因此,他也是自由人。

形象地说,这种人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又有农夫或运动员的身手。

卢梭笔下的“爱弥尔”就是这种“自然人”与“自由人”的典型。

曾有人指责卢梭的自然人是脱离社会茹毛饮血的野蛮人,这种人是与公民相对立的。

其实,并非如此。

卢梭认为,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既不是一个回到原始社会的无文化的人,也不是一个脱离现实的野蛮人。

因此,他强调说:“虽然是我想把他培养成一个自然人,但不能因此就一定要把他成为一个野蛮人,一定要把他赶到森林中去。

”在他看来,“自然人”并不是一个孤独的人,而是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并能够尽到社会成员的职责。

在理性的社会制度中,每个人既能很好地发展自己的天性,又能把自己看作是社会的一分子。

这样的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公民。

自然人更不是无以为业或依靠家产为生的懒汉。

卢梭愤然职责不劳而获的人是流氓。

自然人应该要能够独立生活,养成从事劳动的能力。

无疑,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资产阶级或手工业者的化身。

第三节自然教育分期理论卢梭指出,“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适当的完善的程度,都有它特有的成熟时期”。

根据人的自然发展的进程和不同年龄时期身心的特点,他把自然教育划分为四个时期:一、婴儿期(出生至2岁)卢梭认为:“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

”*在这一时期,教育主要是体育。

其任务在于通过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增强儿童的体质。

卢梭认为,强健的身体是一切事业的基础,是个人幸福的源泉,也是个人智慧的工具。

他说:“如果你想培养你的学生的智慧,就应当先培养受他的智慧所支配的体力。

”*婴儿期的体育应该顺应自然,通过合理的饮食、衣着、睡眠和游戏,实施正确的教育。

在儿童身体的养护方面,卢梭提出自己的主张,例如,为儿童提供适宜于他们发育的环境,如注意儿童对于食物的自然选择能力,保持儿童的自然口味;使儿童穿宽松的衣服,让他们的身体和四肢绝对自由;保证婴儿足够的睡眠时间等。

在儿童身体锻炼方面,卢梭主张应该使儿童在锻炼中养成抵抗疾病的能力,反对娇生惯养。

他说:“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

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

”二、儿童期(2至12岁)这一时期是“理性睡眠时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

卢梭认为,由于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发展了,他们的感觉能力也发展了。

因此,这时可以开始对他们进行感觉教育,使他们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在感觉教育中,卢梭主张,首先是发展触觉,因为触觉不仅能提供事物的形象和表面,而且比其他的感觉更为可靠;其次是发展视觉,最后发展听觉。

但听觉的发展应该注意与语言的发展联系起来。

卢梭认为,由于儿童的理智还处在睡眠状态,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儿童不要直接进行理性教育,不要强迫他们去读书。

在他看来,当儿童根本不喜欢读书的时候,读书对他是没有用处的。

因此,宁可让儿童一个字也不识,也不要使他为了学到这一些学问而把其他有用的东西都牺牲了,如果儿童自己学会了读书,唯一可读的书就是(鲁滨逊漂流记》。

卢梭认为这本书对自然教育论述得很精彩。

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在感觉教育与知识学习的关系上,卢梭把它们完全分割开来,显然是片面和错误的。

在道德教育上,他认为,儿童在12岁以前对一些道德观念不能理解,因此不能对他们进行道德说教。

教育手段中最好的方法是使儿童服从于自然法则,结合具体事例使他们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受到教育。

当儿童犯了错误和过失后,不必直接去制止他们或处罚他们,而让他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

这就是“自然后果法”。

卢梭强调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例如,儿童打碎了窗上的玻璃,不必立刻惩罚他,也不必马上配上新的玻璃,而宁可让他受寒着凉。

这样,他就会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及其后果,并加以改正。

三、青年期(12至15岁)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能力最强的时期,也是生命中最珍贵的时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

卢梭认为,已经受到良好的体育和感觉教育的儿童具备了接受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因为他们的身体和感觉器官得到了发展,他们的感觉经验得到了积累,并激发了寻求知识的好奇心。

根据自然发展的顺序,“现在是到了工作、教育和学习的时期了”。

在他看来,智育的任务并不在于教给儿童一大堆知识,而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

在智育的内容上,儿童不能学习一切东西,只应学习应该学习的东西。

他说:“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不仅不能知道所有的一切事物,甚至连别人已知的那一点点事物他也不可能完全都知道。

”*又说:“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学的知识要有用处。

”⑦在教育的方法上,卢梭主张要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独立观察和研究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

他明确提出;“以世界为唯一的书本,以事实为唯一的教训。

”他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启发儿童,青年的自觉性,为此特别重视动机,兴趣和需要在学习中的作用。

他说:“要做到他所知道的东西,不是由于你的告诉而是由于他自己的理解。

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自己去发现那些学问。

”*除知识教育外,卢梭还非常重视劳动教育。

他认为,儿童必须学会劳动,学会从事一种职业。

劳动不仅可以谋生,还能够促进理性的成长,并真接影响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发展。

卢梭认为,最接近于自然的是手工业。

“在所有地位之中,手工艺人最不受命运支配,手工艺者只靠自己的劳动,所以是自由人。

”卢梭理想中的爱弥尔既是劳动者,又是思想家。

这种重视劳动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四,青春期(15至20岁)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信仰教育和性教育。

卢梭认为,当学生具有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和知识,并开始意识到社会关系时,就可以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了。

如何进行道德教育呢?卢梭认为;首先,激发青年自然涌现的善良感情。

为此,他主张让儿童观察人间苦难,使之成为一个心地仁慈、有恻隐之心的人。

其次,发展理性。

通过学习历史和伟人传记,养成良好的判断能力。

再次,卢梭指出,为了培养道德品格,须使青年在行为中接受道德的磨练。

他说,道德的实践给人们的心中带来了人类的爱。

正是因为做了好事,人才变成了好人。

”“社会另外,卢梭主张通过学习寓言来培养青年的道德思想意识。

在信仰教育上,卢梭提倡自然神论。

他反对传统的宗教教育,给儿童输入各种关于上帝的荒诞的观念,强迫儿童记诵宗教教条和模拟礼拜仪式等做法。

他提出真正的宗教是心里的宗教,要求青年凭着良心和理性信奉上帝,甚至主张由受教育者自己选择宗教信仰。

青春期还须进行性教育。

在性教育中,关键是顺从自然的发展,远离一切不正当的诱惑,养成克制情欲的习惯。

第四节女子教育在《爱弥尔》第五卷中,卢梭以女主人公苏菲为例,论述了女子教育问题。

在他看来,女子应当同男子一样接受适合天性的教育。

他认为,男女天生有别,女人生来的天性是取悦和从属男人、生儿育女,增进家庭的幸福,做贤妻良母是自然法则赋于女子的天职,也是自然教育的要求。

因此,女子无须像男子那样去参加社会、政治和学术工作。

如何实施女子教育呢?首先,妇女应当具有强健的体魄。

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促进心智的发展,才能生育健壮的子女,才能使妇女有健康的精神和容颜。

其次,养成妇女温顺的品德。

再次,培养妇女治家的能力。

治家是女子的天职,能尽这种天职,才是理想的妇女。

另外,要重视女子的审美教育。

在审美观上,他崇尚自然、健康。

主张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培养女子审美能力。

这些风格包括优良文雅的风度,美好而不妖艳的容貌。

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是其自然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手工生产对家庭的要求。

针对当时贵族妇女骄奢放荡的生活而言,这种女子教育的要求具有历史进步意见。

从女子解放的角度来说,它具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卢梭是西方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家。

他对封建教育提出了猛烈的抨击,提出了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教育思想。

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且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

第一,他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思想史上由教育适应自然向教育心理学化过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知道,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早就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竭力提倡“教育适应自然”的,对中世纪以来经院主义教育违反儿童天性的做法提出了批判。

卢梭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以性善论为理论依据,系统论证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在封建社会压制人性的情况下,提倡性善论,力导儿童尊重天性无疑有历史进步意义。

在自然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他呼吁培养身心调和发展的自然人和自由人反映了对人的发展合理要求。

在西方教育史上,雅典就有和谐教育的传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们大多提倡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但是不同时期的教育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雅典的自由民是贵族,教育重理性轻实践;人文主义教育强调的是人性从神权中获得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