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热态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影响捣固焦炉焦炭热性能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影响捣固焦炉焦炭热性能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影响捣固焦炉焦炭热性能的因素及改进措施炼铁过程中,焦炭既作为燃料为冶炼过程提供热源,又作为主要的还原剂。

为了维护高炉料柱的透气性,使高炉能够正常运行,需要焦炭有一定的块度和强度。

通常意义上的冷强度指标已不足以全面评价高炉用焦炭的质量,更主要的是对焦炭在高炉中抗劣化能力(热反应性)的评价。

XX焦化制气厂新建成的两座捣固焦炉分别于2007年7月和2008年6月投产,捣固焦炉在扩大炼焦煤资源的同时,能够改善焦炭的冷强度,但焦炭的热性能波动大,为使焦炭反应性(CRI )和反应后强度(CSR)满足1350m3高炉的要求,我们对影响焦炭热性能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试验,通过优化配煤方案,改进配煤系统的操作和控制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焦炭质量。

1 原料煤状况我厂的煤源主要来自云南省曲靖、富源、宣威,贵州省的盘县和四川攀枝花等地,供煤点相对较多,煤的质量不稳定。

由于煤本身具有复杂的组成结构和理化性质,即使同一变质程度的煤,甚至同一矿井煤的性质也不完全一样;其次是洗煤厂认识到工业分析数据的可加和性,利用高挥发及低挥发煤种进行比例配合,以达到炼焦用煤的挥发分指标,故仅用工业分析已不能准确判断来煤质量的真实性,只有经过煤镜质组反射率数据分析及直方图分布,以区分人为混煤和自然变质程度煤种,才能真实、准确反映出煤的本质,其准确性是其他方法无以替代的。

对各系列洗精煤进行镜质组反射率试验,其质量指标(2008年1~8月加权平均值)见表1。

我厂的1/3焦煤中的茨门沟和盘江两个煤种属单种煤,煤质相对较好,最大胶质层厚度Y分别为22. 9mm和22. lmm, 粘结指数G分别为87. 4和90. 1,其次是羊场煤,胶质层厚度为20. 7mm, 粘结指数为87. 0。

而补木煤、恩圭2 5号焦煤和攀罗15号焦煤属复杂混煤,煤质相对差。

2 影响焦炭热性能的因素2.1 原料煤质量原料煤是影响焦炭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煤的变质程度、煤中杂质影响、煤的结焦性能等。

焦炭热性质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焦炭热性质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法与日本新 日铁相同, 应用的是块焦测定法 , 都是使实验 室条件更 接 近高 炉情况。即在 l0 o 10C恒定 温度 下用 纯 C 与直 径 2 m 块 O 0m
焦 反 应 , 应 气 流 量 5 / i, 应 时 间 为 反 L rn 反 a 10 i, 样 重 20 , 反 应 后 失 重 百 分 数 2 rn 试 a 0g 以 作 为反 应性 指 数 ( R ) C I 。反 应 后 的焦 炭 在直 径 10 m、 70 m 的 I型转 鼓 中 以 2 3 r 长 0r a a 0转/
炭粉 化 是 造成 炉 内透 气 性 、 液 性 恶 化 的根 透 源 。这 种情 况 在 大 喷 煤 条 件 下 更 为 严 重 , 因 为大 喷煤 后 , 风 口回旋 区煤粉 大量 燃烧 , 在 造 成 风 口 内气 氛 中 O 相 对 缺 乏 , 炭 燃 烧 减 焦 少, 而溶 损反 应 量 大大增 加且 停 留 时间延 长 。 因此 , 同质 量 的焦 炭 用 于 高 炉 大 喷 煤 条 件 相 的冶 炼 时 , 炭 的粉 化大 大增 加 。 焦 焦炭 在 高炉 下部 粉 化 的本 质 是焦 炭在 高
维普资讯
焦炭热性质影 响 因素分析研 究
技 术 中心

彭陈 辉

焦 炭与 c 2 0 的溶损反应是焦 炭在 高炉 下部 粉化 的根本原 因 , 反应 性 和反应 后 强 度是 其
焦炭 热性 质的重要指标 。影 响焦炭热性质 的主要 因素是煤 的变质 程度 、 粘结 性 、 分 以及 煤 灰
通 过 国 内外 广 泛 的 研 究 剖 析 , 致 认 为 一 煤 中的灰分 是独 立 于煤 化 度决 定焦 炭 热性 质 的一个 独立 变量 。 煤 中 的 无 机 组 分 , 即煤 灰

焦炭热性能检测各因素影响及对策

焦炭热性能检测各因素影响及对策

焦炭热性能检测各因素影响及对策摘要:在当前高炉环境中,对焦炭的应用性能进行评价,主要是看焦炭反应性CRI及反应强度CSR,实际表现出的价值作用在逐步提高。

为了对焦炭热性能检测各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本篇文章以国标GB/T4000-2008焦炭反应性及反应之后强度测定为指导,综合了试样最初制备、恒温区控制等不同方面,进而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了我中心在用KF100-3B测定装置实际应用案例,对检测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如何有效控制等进行了介绍,对于检测结果再现性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焦炭热性能;检测;各影响因素;对策分析在当前社会发展推动下,我国高炉生产大型化成为了一个基本的前进趋势,焦炭是最为主要的料柱骨架,其实际性能表现至关重要,随着经验总结的深入,对于焦炭性能如何进行有效评价的相关指标也更加完善。

和冷态强度的耐磨指标(M10)等相比,焦炭热性能最符合焦炭在大型化高炉中的使用特性。

通过实践来看,由于焦炭热性能试样性状的复杂性、检测周期较长等,很难对再现性进行有效保障。

在查阅和研究相关平行试验基础上,对焦炭热性能检测过程中的各项影响参数进行了全面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各影响因素,对如何进行有效应对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1基本内容概述1.1检测过程的介绍以国标GB/T4000-2008标准为参照,在对焦炭反应性以及反应后具体强度的测定上,需要选择直径大于或者等于25毫米且重量为20千克的焦炭,将泡焦等杂质内容清除,破碎等之后剩余10千克,在对薄片等进行清除后,缩分剩余2千克,分两次经I型焦炭机械强度测定转鼓50R,再次筛取+23毫米以上焦块200±0.5g装入到焦炉中[1]。

为了保障试验的质量,需要选择控温加热炉,这样可以提高试验精准度,确保反应时间不低于2小时,之后在氮气(2L/min)作用下将焦炉进行冷却直到与室温平衡,残余重量比就是焦炭反应性,在反应完成后将焦块放置到I型转鼓并以20R/min速度共转30min,旋转600R,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对反应后强度进行有效计算。

焦炭热态强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焦炭热态强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焦炭热态强度与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钢铁工业也在逐步稳固发展,而焦炭作为钢铁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骨架、还原剂和热源的作用,随着高炉的大型化,焦炭热态性能对高炉的运转,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炼焦行业中对焦炭热态性能也是越来越重视,而焦炭的质量相对来说就尤为重要。

本文对焦炭热态强度与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可以为整个行业乃至社会提供借鉴和帮助。

标签:焦炭;热态性能;影响因素;分析与探讨在整个炼焦行业当中,将焦炭的冷态强度作为衡量焦炭质量非常重要的标准这是长久以来的习惯。

但是,近年来随着高炉的大型化我们发现,焦炭热态强度性能对于高炉的高效率的运行和其他的一些方面更为重要,对于其影响也更为明显,由此本文通过对焦炭热态性能强度与影响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并提出措施,为行业生产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依据。

1 焦炭热态性能焦炭作为高炉炼铁工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燃料,近年来随着高炉的喷吹燃料技术发展和进步,行业中焦炭的质量显的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发现焦比却不断下降,我们会发现焦炭的质量对高炉冶炼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也可以这样说焦炭的质量在高炉炼铁工艺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焦炭也成为限制阻碍高炉生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用于高炉冶炼的焦炭通常都需要去满足成分、粒度和强度等三个方面的质量要求,比如固定C含量高、灰分低、有害元素的含量低,粒度为40~60mm并且需要均匀,冷强度高等一些质量上的要求。

为了可以保证焦炭在炉内的温度和气氛条件下的抗破碎和磨损的能力,还必须要求焦炭具有一定的热强度和较弱的反应性。

而焦炭的热强度是可以看出其焦炭热态性能的一个机械强度的指标。

它表现焦炭在使用环境的温度和气氛下,同时经受热应力和机械力时,抵抗破碎和磨损的能力。

2 焦炭热态强度与影响因素我们了解到影响焦炭热态强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通过我们的一些试验,再经过分析焦炭反应性以及反应后强度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角度去研究焦炭热态强度的影响因素,我们发现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它们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性,并且焦炭的气孔结构、显微组分和碱金属对焦炭热态强度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焦炭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焦炭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焦炭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摘要:作为高炉主要的骨架材料,焦炭的热性能对日益强化的高炉生产起到了较大影响作用,为了提高高炉的耐热属性和其生产效率,必须对焦炭的热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焦炭热性能的影响因素,为相关单位进一步提高高炉的耐热性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焦炭;热性能;影响因素引言焦炭在高炉中具有热源、还原剂、渗透剂和料柱骨架等作用,焦炭中低于1%的碳随高炉煤气逸出,其余全部消耗在高炉中,大致比例为风口燃烧55%~65%,料线与风口间碳熔反应25%~35%,生铁渗透7%~10%,其他元素还原反应及损失2%~3%。

近年来随着高炉冶炼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炉容积大型化、高风温技术以及鼓风富氧喷煤技术的迅猛发展,焦炭作为高炉内料柱骨架,保证炉内透气、透液的作用更为突出。

焦炭质量特别是焦炭CRI及CSR对高炉冶炼有极大的影响,成为限制高炉稳定、均衡、优质、高效生产铁水的关键性因素。

1、影响焦炭热性质的主要因素1.1、原料煤性质对焦炭反应性产生的影响原料煤的变质程度、杂质含量以及结焦性能等会对焦炭反应性起到重要影响。

原料煤变质程度不同,其炼制焦炭的反应性也不尽相同。

在烟煤中,一般来说,低变质程度煤炼制的焦炭具有较高的反应性,煤的变质程度越高,所得焦炭的反应性越低,一旦煤的变质程度与贫煤接近时,其焦炭的反应性则会呈现上升情况。

实践表明,在1000℃的条件下,对变质程度不同的煤炭进行焦炭反应性试验,无论是哪种反应气体,其反应性均与煤变质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呈现大致相同的规律,只有氢反应具有较大的离散程度。

而在炼焦煤的范围内,其镜质组的最大平均反射率与焦炭反应性关系极为紧密,相关系数超出0.95。

1.2、煤炭中的部分矿物质则具有负催化作用或者不发生化学作用负催化作用是指对焦炭的熔损反应起到阻碍作用的矿物质,这种矿物质的存在会有效抑制焦炭反应的活性,例如煤炭中所含有的Si以及B等元素,对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性有着较强的遏制作用。

研究影响焦炭热反应强度数据的因素

研究影响焦炭热反应强度数据的因素

研究影响焦炭热反应强度数据的因素摘要:近年来,钢铁行业随着炼铁高炉大型化以及喷煤技术的应用,普遍认为焦炭在焦炉中的骨架作用尤为重要,越发重视焦炭热态指标数据的优劣,本文重点通过标准执行制样方法、设备差异、标准研究等因素进行探索研究,弄清楚数据结果重现性差的原因,从而使焦炭热性能数据能够真实反应焦炭质量。

关键词:钢铁行业;热反应;焦炭质量;真实;重现性差1 制样方法对焦炭热反应数据的影响2021年12月龙钢公司正式投用全自动焦炭颗粒制球机,以制球机代替手工制样作为结算报出数据,结束了长达5年的手工制样模式。

全自动焦炭颗粒制球机投用前,龙钢化验室实施了5种方案,经过100组机制手制比对数据,最终将两种制样方式的热反应数据平均偏差控制在1%以内,远低于国标要求,完成了业界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也彻底打破了传统上对全自动焦炭颗粒制球机的偏见,认为制球机制备的样品比手工样品数据要向好。

在制球机投用前本化验室结算数据主要以手工制样方式为主,以4台冲压式焦炭制球设备(HXZY-B)为主,工作原理为机械模拟人工敲制样品,其成品与手工方式敲制的样品形状一致。

为验证该冲压制样设备与手工制样一致,本实验室通过手工制样及冲压制样方法进行数据比对工作。

冲压式制球机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化验室较少,虽然属于机械制样,但是其原理又是模拟传统人工制样方式,制球成型样貌与手工制样几乎没有区别,主要目的是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目前龙钢化验室运行4台,已全面启用该设备代替人工敲制样品,投用前,经过大量数据比对工作,大样各留20公斤,一份用于传统手工制样,一份用冲压式制球机进行制备,数据汇总如表1所示:表1 手工制样与冲压制球机数据比对共计分析7组数据,涉及4家焦炭,为龙钢公司进购三种质量特征的焦炭,具有代表性。

总体数据与原分析数据相比较平均偏差反应性为0.3%,反应后强度0.2%,符合率达到100%,证明该制样方法较传统手工制样方法一致,可以代替手工制样方式。

影响焦炭热性能指标的测定因素

影响焦炭热性能指标的测定因素
强 度 。在 焦 炭 热性 能 检测 过 程 中制 样 、反 应 温 度
气, 流量控 制在 2L rn / i。冷却 至 10℃ 以下 对反应 a 0 后样 品称 重 , 品再 经 I型转 鼓 以 2 mn的转速 样 0r i / 转 6O转后 取 出 , 取 大 于 1 l 的试 样 并 称 重 , O 筛 0n l n 记 录并 计算 出样 品 的 C IC R R 、S 。
作者简介: 王成林 (9 2一) 男 ,9 6年毕业于鞍山钢铁 学院煤化工 17 , 19 专业 。工程师 , 主要从事理化检测工作 。
46
根据 国 标 G / 40 B T00—20 08的要 求 , 制 样 时 在
莱钢 科技

2 1 年 4月 01
定要去 掉细 长条 焦 和 薄 片状 焦 , 留较 厚 片 状 焦 保
1 3 计 算 方法 . 1 3 1 焦炭 反应 性 ( R ), .. CI 焦 炭 的反应性 是 以损失 的焦 炭质 量 占反 应前 焦 炭总 质量 的百分数 表示 : C / =( R% m—m1/ ) m×10 …… ……… … ( ) 0 1 ( ) 中: 1式 m一焦 炭试样 质量 , ; g m。 一反 应后残 余 焦炭质 量 , g 13 2 反应后 强度 ( S .. C R)
莱钢 科技
第 2期 ( 总第 1 2期 ) 5
影 响 焦 炭 热 性 能 指 标 的 测 定 因素
王成林 ,吕 霞 , 王航 民, 董丙成 , 西忠 李 ( 术 中心) 技

要: 分析 了在 测定 焦炭 热性能 过程 中制样 、 温度 、 二氧 化碳 等对 测定 结果 的影响 , 出 了实 指
4 12 水分 的影厚 片 状 焦 和 较粗 条 状 焦 用 手 工修 整成 颗粒状 焦 炭 , 样 才 能 保证 焦 炭 样 品表 面 这

焦炭热性能的影响因素探讨

焦炭热性能的影响因素探讨
收 稿 日期 :2 0 0 O 0 6— l— 9 作 者 简 介 :张 文 成 (9 2一) 17 ,男 .工 程 师
热性能是考核焦炭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梅 l 山生产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指标 ,讨论影响
焦炭 质量 的几 个 因素 。
1 试 验 方 法
() 1 试验样品。试验样品全部为生产焦炭 ,取 自煤焦站转鼓房。
tetema rp r fc k , w i h od srn tsM4 a d M o o eh v oo vo srlt nh p h h r lp o e y o o e t h l tec l te gh o n t fc k a e n b iu eai s i e o o
维普资讯
20 0 6年 5月 第3 7牲 笫 3l l ; I





F e & Ch mla nl e ul e e lP I 1 s
焦炭热性能 的影响 因素探讨
张・ 成 任 学延 陆永 亮 ( '
( 宝钢集团梅 山钢铁公司,南京 20 3 ) 109
Ma . 0 6 y2 0
F e & Ch mia rc se ul e e lPo e ss
蟛 嚣瞎 丑 . Vo. 7 No 3 13
2 ●

() 2 试验设备。采用北京科技大学研制焦炭反 应性 自动测定系统 ,试验 自 动控制反应时间和记录
失重 曲线 ,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 () 3 试验方法 。参照 G / 0 0 96《 B T4 0 —19 焦炭 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的试验方法》。
c k n q ai n e fc a ln , t e rs l h w ta o e ah c n e t v lt e matr a d o e a d u ly id x o o l be d h eu t s o h tc k s o tn, oai t n t s l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00. 0
3
200. 0
4
200. 0
147. 3 156. 7 139. 7 161. 1
26. 4 21. 7 30. 2 19. 5
200. 0 200. 0 200. 0 200. 0
92. 3 96. 8 77. 9 107. 6
53. 9 51. 6 61. 1 46. 2
其反应性大幅度增加, 使焦炭质量急剧恶化。 这主要是碱金属在 C + CO 2= 2CO 的反应中 起了正催化作用, 提高了反应速率, 使得反 应速度加快, 反应性大幅提高而出现了上述 结果。
再次, 为了对焦炭的热态性能有更深认 识, 本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对焦炭的光学 组织与焦炭热态性能的关系作了考究。表 3 列举了我国某些钢厂焦炭的光学组织与反应 性。
从表 3 可知, 焦炭的光学组织结构与焦 炭的反应性关系密切。各光学组织的反应性 按各向同性组织、丝质组织、破片组织、细 镶嵌状组织、粗粒镶嵌状组织、纤维状组织 依次减弱。焦炭中各向同性与细粒镶嵌组分
·4 1·
第 4 期 煤质技术 2002 年 7 月
厂名
武钢 鞍钢 宝钢 太钢 包钢
各向同性
1. 0 12. 5 16. 4
1. 5 1. 1
表 3 国内某些钢厂焦 炭的光学组织与反应性( % )
细镶嵌
焦炭的光学组织
粗镶嵌
纤维状
叶片状
丝质破片
0. 6 12. 3
9. 3 2. 3 4. 2
6. 5 24. 7 10. 6 11. 1 22. 0
61. 3 18. 8 32. 2 51. 5 43. 1
10. 5 4. 0 5. 9 8. 16 25. 5 24. 9
CR I
28. 2 33. 9 35. 9 29. 3 29. 5
采用高压操作, 减少碱金属气化量; 采 用富氧、喷吹技术降低炉缸温度, 降低燃烧
等; !缩短炉料在炉内时间, 减少碱金属的 累积量; ∀ 严格控制高炉操作温度, 使其在 小范围内波动。
( 3) 焦炭光学组织对焦炭反应性有良好 相关。而对光学组织影响最大的是煤的变质 程度。因而在炼焦过程中可调整入炉煤的配 比, 以便达到煤的最佳组合, 从而提高焦炭 的热态性能。此外, 加热速度、维温时间和 炼焦准备工艺对焦炭光学组织的形成也有一 定影响, 可提高加热速度延长维温时间以降 低焦炭的反应性。
来稿的刊登, 我部采取需交纳相应版面费的通行做法, 但作者所在单位须有订刊的。 ·42·
为煤气的流动提供了必要通路。CSR 和 CRI 差的焦炭, 对软熔带的透气性和受风量有不
利影响, 因而会影响高炉利用系数。另一方
面, CSR 和 CRI 差的焦炭会使风口回旋区和 软熔带变形, 形成无法渗透的死铁层, 从而
促使上升的煤气流和滴入炉缸的液体向边缘
流动。这些因素会使炉腹、风口回旋区和炉
缸等部位的炉墙热负荷增大, 最终有可能导 致炉缸烧穿, 一代炉役缩短。因而, 焦炭的
1 引 言
三钢自配加无烟煤炼焦以来, 焦炭的冶 金焦率、冶金焦合格率均有大幅度提高。特 别是焦炭的冷态强度有了明显改善。但是, 焦 炭的热态性能却未相应提高。本文对同种焦 炭的冷热态强度进行测试分析并着重对焦炭 的热态性能进行实验, 从而确定焦炭热态性 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继而探讨 提高焦炭质量的办法。
CSR
58. 7 45. 7 52. 8 61. 5 55. 7
之和与焦炭反应性有良好相关。
1 h, 再浸泡 1 d 后, 放入 170~180℃的烘箱
最后, 本实验对碱金属对焦炭的热态性 中烘干 2 h, 其余步骤与未浸泡 N a2CO 3 相
能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测试。过程如下: 取制 同。试验数据如表 4。
参考文献
1 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试验方法 , G B/ T 4000 - 1996.
2 叶聿萌 . 碱金属对高炉冶金焦炭的危害 . 2001. 3 煤气工程 . 1999.
( 收稿日期: 2002- 05- 18)
稿件从正式受理之日到刊出的出版周期, 我部已压到最低。出于理解和好意, 欢迎急需 刊出科技论文的作者与我部联系;
2 实验内容
2. 1 实验样品
取自本厂配加无烟煤以来不同时期所炼 的焦炭。 2. 2 实验原理
称取一定量的焦炭, 置于反应器中, 在 ( 1 100±5) ℃时与 CO 2 反应 2 h 后, 以焦炭 质 量损失 的百 分数 表示 焦炭 反应 性
( CRI, % ) 反应后的焦炭, 经Ⅰ型转鼓试验后, 大
56. 4
3
81. 8
6. 8
33. 4
51. 8
4
81. 4
7. 2
31. 6
51. 9
5
81. 8
6. 8
32. 1
55. 2
6
81. 6
7. 0
32. 4
50. 2
7
81. 8
6. 6
35. 9
41. 1
8
82. 3
6. 5
31. 0
54. 8
9
81. 4
7. 0
29. 9
54. 5
从实验数据看, 焦炭的热态强度优于其 冷态强度的, 必定优越。反之, 冷态强度合 格, 其热态强度却不一定达标。而 CSR 和 CRI 是表示焦炭在高温下发生碎裂的两个重 要指标。在软熔带, 由于含铁炉料软化和熔 化后会发生相的变化, 使位于其间的焦炭层
实 验按 GB/ T 4000- 1996 焦炭 反应 性 及反应后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取制好的试样 每份 200. 0 g 装入反应器内, 再放入加热炉 中。等温度升到 400℃时, 通 N 2 保护; 待炉 温升至 1 100℃恒温后, 改通 CO 2 ( 含量大于 98% ) , 流量为 5 L / min, 反应 2 h; 然后改通 N 2 保护并把反应器从加热炉中取出。冷却至 室温, 称量并计算焦炭的反应性。
57. 6 55. 3 54. 4 53. 2 48. 0
从表 2 看, 焦炭反应温度在±5℃范围内 波动。其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基本在误差允 许范围内 ( CRI 及 CSR 的重复性分别为: ≤ 2. 4% , ≤3. 2% ) 。若反应温度超出 1 105℃, 由于 C+ CO 2= 2CO 是增大体积的反应, 属 于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从而使焦炭的反应性呈上升趋势, 反应后强 度呈加速下降趋势。因此, 在高炉操作中, 须 严格控制操作温度, 使其在小范围内波动, 从 而使焦炭的热态性能相对稳定。
( 收稿日期: 2002- 03- 20)
第 4 期 煤质技术 2002 年 7 月
热电偶、N 2 、CO 2 钢瓶各 1 瓶、Ⅰ型转鼓等。 2. 4 试样的制备
按 GB1997 规定的取样方法, 按比例取 大于 25 mm 焦炭 20 kg , 弃去泡焦和炉头焦。 用鄂式破碎机破碎、混匀、缩分出 10 kg, 用 圆孔 筛 25 mm、 21 m m 筛 取 21~ 25 mm 焦块作为试样。将制好的试样放入干燥 箱, 在 170~180℃温度下烘干 2 h, 取出焦炭 冷却至室温, 待用。 2. 5 实验方法
4 结 论
( 1) 本文对同种焦炭冷、热态强度进行 对比。实验表明, 热态强度好的焦炭, 其冷 态强度必定好; 而冷态强度好的焦炭, 其热 态强度不一定好。焦炭的冷、热态之间的相 关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 2) 反应温度、碱金属对焦炭的热态性 能有极大影响。特别是碱金属对焦炭的热态 性能影响尤其大。因而, 在生产中应从以下 几方面入手: 减少入炉料中的碱金属含量;
3 数据与分析
首先, 为了探索焦炭的冷态强度和热态 强度间是否有内在联系, 本试验对同种焦炭 分别测试了 M 40、M 10、CRI、CSR, 实验数据 见表 1。
表 1 同种焦炭冷热 态强度对照( % )
M 40
M 10
C RI
C SR
1
82. 2
6. 2
26. 2
63. 4
2
81. 8
7. 0
29. 7
热态指标比焦炭的冷态指标更重要。
其次, 为了探索反应温度对焦炭热态性 能的影响, 本实验对同种焦在不同温度下做
了多炉次的测试, 其数据如下表 2。
表 2 温度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
反应温度( ℃)
CRI( % )
CSR( % )
1 090 1 095 1 100 1 105 1 115
28. 8 29. 0 30. 5 31. 7 39. 1
出的试样放入 5% 的 N a2CO 3 水溶液中煮沸
从表 4 可知: 经过碱金属处理的焦炭,
表 4 碱金属对 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
焦炭序号
反应前质量 ( g)
未浸泡 N a2CO 3 反应后质量 ( g)
反应性 (%)
反应前质量 ( g)
浸泡 N a2CO 3 反应后质量 ( g)
反应性 (%)
1
200. 0
第 4 期 煤质技术 2002 年 7 月
焦炭热态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处 吴兰香
摘 要 本文综述碱金属、反应温度及焦炭结构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程度并对同 一焦炭的冷、热态性能进行对比。 关键词 焦炭 冷态强度 热态强度
于 10 mm 粒级焦炭占反应后焦炭的质量百 分数, 表示反应后强度 ( CSR, % ) 。 2. 3 主要实验设备
鄂式破碎机、加热炉、反应器 ( 可通 N 2、 CO 2) 、Q U JO -1 块焦反应监控仪、铂铑- 铂
结果不准。
12 避 免主观 因素 影响
目前, 所测温度大都是目视判断。而煤 灰的 4 个特征熔融温度主要是根据试样形态 变化判断, 尺寸变化只是个参考因素。因此, 目视观察有一定误差。另外, 由于煤灰为混 合物, 灰的组成不同, 受热时的形态变化也 各异。有时还会产生一些特殊变化, 如起泡、 膨胀、缩小、弯曲又变直、突然消失等, 给 结果的判断增加困难。实际上, 标准中给出 的图例, 是一般图例, 试验者应根据经验正 确判断温度。现在国内又生产出用摄像机并 通过显示屏观察灰锥变化的仪器。这些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