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研究诊治新进展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探析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探析【摘要】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果:该病病因尚不明确,然而与乳腺导管扩张及阻塞有直接关系,细针穿刺学、b超及病理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方法,疾病主要分为肿块型、慢性瘘管型及急性脓肿型,通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患者均痊愈。
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病情复杂,临床诊治难度较大,易反复,因此临床治疗要针对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18—01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临床常见成人乳腺炎性病症,是由导管感染、先天性乳头内线、排泄不畅等导致乳晕下大乳管内扁平上皮阻塞或化生,大量细菌侵入输入管并大量繁殖而引起[1]。
非妊娠、哺乳期中青年妇女是多发人群,病情复杂且隐匿、疾病反复发作,因此临床诊治难度较大,治疗若不及时可导致病情长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疾病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女性健康。
笔者对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46岁,平均年龄(37.4±2.8)岁,病程12天-7年,平均病程(2.39±6.35)年,其中已婚46例,未婚10例,有哺乳史35例,未哺乳21例,患病部位:左侧27例,右侧24例,双侧5例。
1.2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疼痛、瘘管及发热等症状,具体构成比见表一:1.3临床分型乳房肿块型:乳房无痛或者出现轻微痛肿块,肿块局部皮肤未出现明显炎性表现,未出现全身症状,对患者乳房肿块进行体检时发现肿块边界清晰,局部出现轻微或者不明显压痛。
乳腺微创旋切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12月第20卷第17期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主要手段,患者术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合理有效的康复措施对促进患者骨折康复有着极为重要意义[9~10]。
本研究对患者采用中医分阶段康复治疗联合西医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足部对线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主要是由于常规西医治疗能够预防感染出现,并快速消除骨折部位的肿胀,促进康复;中医分阶段康复治疗会根据治疗时期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其中桃红四物汤能够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有效减轻患者治疗初期的疼痛感,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续骨活血汤能够起到合营生新、接骨续筋的作用,促使骨折部位新骨生成,促进骨折愈合;舒筋活血汤能够起到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强筋健骨的作用,促进病情康复,使身体机能迅速恢复;中药外部熏洗可以促进关节功能良好恢复。
综上所述,胫骨Pilon骨折患者接受中医分阶段康复治疗联合西医康复治疗,能够提高疾病治疗优良率,减少疼痛,促患肢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杨士勇,彭建刚,孙岩岩,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Pilon骨折28例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4):567-569,580.[2]李冬冬.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对比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31-32.[3]李峰,庞争取,张修春.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Pilon骨折疗效及对下肢功能康复的影响[J].临床外科杂志, 2018,26(5):377-381.[4]马继海,万春友,张涛,等.非超踝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22):2022-2026.[5]王和鸣,黄桂成.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学出版社,2012.163-191.[6]曹辉,陶海,赵迎春,等.胫骨远端内侧、前内侧入路微创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对比[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0):3032-3034,3037.[7]熊庆广,王永清,张庆杰,等.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35(7):720-726. [8]梁刚,戴传强,张耀,等.三种手术方式治疗Ⅱ、Ⅲ型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4(4):1459-1463.[9]戴醒明,杨效宁,孙一公,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疗效比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32):6320-6323,6353.[10]马量,马秀玲.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联合加味正骨紫金丹治疗胫骨Pilon骨折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7,37(3):459-461. %%%%%%%%%%%%%%%%%%%%%%%%%%%%%%%%%%%%%%%%%%%%%%%%%%%%%%%%%%%%%%%%(收稿日期:2019-12-11)乳腺微创旋切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观察郑育民1李成宜2(1福建省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普外科福州350015;2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乳腺外科福安355099)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微创旋切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
非哺乳期乳腺炎120例诊治分析

类 : 1 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肿 块 型 :4例 , 块 多 有压 痛 、 肿 等炎 () 7 肿 红 性 表 现 , 前 经抗生 素 治疗 后肿 块缩 小或 疼 痛减轻 。 术 其中3 0例 形成 脓 肿 , 0例行 脓 液 细菌 培 养 , 1 8例无 细 菌生 长 , 例 为粪肠球 菌 , 1 为星 座链 球菌 , 1 另 例 未 做厌 氧菌培养 。( ) 2 无痛性 肿块 型 :0例 , 2 多位 于外周
维普资讯
中 国 f 医学 临床
20 0 8年 4月 第 1 5卷 第 2期
C ii l d a J un l f hn ,0 8 Vo 1 , o 2 l c i l o ra o ia 2 0 . 1 5 N . n a Me c C .
25 7
・
论著 ・
非 哺 乳 期 乳 腺 炎 1 0例 诊 治 分 析 2
顾 斐 邹 强
摘 要 目的 : 总结 非哺 乳期 乳 腺 炎 的诊 治 经 验 , 高 对 该 疾 病 的认 识 和 诊 治 水 平 。 方 法 : 2 0  ̄2 0 提 对 0 1 0 5年 收 治 的 10例 非 哺 2 乳期 乳腺 炎 的 临床 资 料 作 回顾 分 析 。结 果 : 组 中确 诊 为 非 哺 乳 期 乳 腺 炎 9 全 4例 , 诊 为 乳 腺 癌 1 误 7例 、 腺 纤 维 腺 瘤 5例 、 乳 乳 腺 囊肿 4例 , 诊 率 2 . 。 非 哺 乳期 乳 腺 炎 有 效 的 治疗 方 法是 手 术 。 结 论 : 泌 物 潴 留 、 管 扩 张 、 管 炎和 慢 性 肉 芽 肿 性 误 17 分 导 乳
地塞米松联合庆大霉素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究

地塞米松联合庆大霉素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究发布时间:2022-05-26T07:53:09.9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6期作者:于海跃田一鸣通讯作者刘卫华李海超[导读]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庆大霉素的联合应用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于海跃田一鸣通讯作者刘卫华李海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怀柔妇幼保健院北京 101400作者简介:于海跃,男,1992年6月,籍贯:北京市怀柔区,汉族,硕士研究生,目前职称: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乳腺外科田一鸣,男,1993年2月,籍贯:北京市怀柔区,汉族,本科,目前职称: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乳腺外科刘卫华,女,1983年12月,籍贯:北京市怀柔区,汉族,硕士研究生,目前职称: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乳腺外科李海超,男,1990年9月,籍贯:北京市密云区,汉族,本科,目前职称: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乳腺外科【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庆大霉素的联合应用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9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地塞米松联合庆大霉素)和对照组(庆大霉素)各45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78%>82.22%,χ2=4.44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0<13.33%,χ2=4.464)以及治疗后的白介素-6(IL-6)水平[(21.85±2.08)ρ /ng·L-1<(28.49±2.36)ρ /ng·L-1,t=14.15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39.61±4.33)ρ /ng·L-1<(51.25±5.26)ρ/ng·L-1,t=11.464]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地塞米松与庆大霉素的联合应用,可以获得良好的应用疗效,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及体会 - 最新

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标准
(一)与激素治疗相关的特定疗效评价
• 1.激素无效:经相当于泼尼松0.75mg/kg/d(泼尼松30-60mg/d或 甲基泼尼松龙20mg/d)治疗超过2-4周,疾病仍无缓解。 • 2.激素依赖:①虽能保持疾病缓解,但激素治疗6周后,不能减量 至维持剂量(泼尼松5mg/d或甲基泼尼松龙2-4mg/d;②在停用激 素3个月内复发。
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 共识解读及体会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 刁岩
特点、分类
• 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是一组发生在女 性非哺乳期、病因不明、良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 包括: • 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MDE) /导管周围乳腺 炎(periductal mastitis,PDM); • 肉芽肿性小叶乳 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 • 近年来该病发 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亚裔最多。临床上误诊为浆 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癌等疾病。 • PDM 与 GM 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但治疗方案不同。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
• 病因:病因不明,有以下危险因素。 • MDE/PDM发病 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乳管阻塞、细菌感染、吸烟 史(包括二手烟)、乳头内陷等。 • 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是仍然倾向GLM是一类自身免疫相关的疾 病(乳汁相关),其发生还与泌乳因 素、感染因素(尤其是 kroppenstetii棒状杆菌感染)相关,其他可能的因素还包括创伤、 体内激素水平、口服避孕药物、 种族差异等。
非哺乳期乳腺炎: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 炎症指标,IgG、IgM、IgA,抗核抗体谱等免疫指 标,催乳素(PRL)等内分泌指标,风湿系列,肿 瘤坏死因子,细胞因子等。 • 细菌学检查:有脓肿的行脓液细菌培养。棒状杆菌 (24小时有氧羊血琼脂培养)。 • 个人体会: 血常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 IgM、IL-6会在急性期增高。自身抗体全套一般正常。
五味消毒饮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五味消毒饮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五味消毒饮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的疗效。
研究选择符合条件的病例进行分组,采用五味消毒饮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和并发症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五味消毒饮在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部分指出五味消毒饮在该患者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临床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为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乳腺炎、脓肿、乳腺炎脓肿、手术后、五味消毒饮、疗效观察、并发症、统计分析、应用前景、临床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的红肿疼痛、局部温度升高等症状。
乳腺炎通常会发生在哺乳期妇女中,但也有一部分非哺乳期妇女出现乳腺炎的情况。
乳腺炎严重的情况下,可引起乳腺脓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的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排脓、抗生素治疗等。
传统治疗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治疗周期长等问题。
寻找一种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五味消毒饮在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中的疗效,评估其在促进患者康复和减轻患者痛苦方面的作用。
通过观察疗效,分析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和经验。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为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率。
为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五味消毒饮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方案,为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方法和途径,促进疾病的康复与预防。
1.3 研究意义乳腺炎是乳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局部胀痛、红肿、乳头溢脓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诊治分析(附26例)

【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 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 回顾性分析 2 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 6
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结果 : 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 方式治疗 , 2 治愈率 9 %。结论 : 2 非 哺乳期乳腺炎是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的一组疾病 , 好发于乳晕周 围 , 易复 发, 应根 据不同临床类型选择 合适 的
o s y rt s e t e a ay i , l ia n ah lgc l a f 6 n n—lcain ma t i p t n s r n y e . - d :B er p ci n lss ci c a d p too ia t o o o v n l da 2 a tt si s ai t ea a z d Re o t e we l s i T e t i ain sw r r ae t i ee ts r ia t o s a d 9 % o e r u e . Co c u i n: ut s: w n y s p t t e e t td wi d f rn u gc me d , 2 x e e h l h n ft m wee c r d h n l so No n—lc t g ma t i sa g o p o i a e t o lx ci ia nf s t n , n t c aa tr t s w r a i a t i si si ru f s s sw h c mpe l c ma i t i s a d i h r ce i i e e e sl a n t d e i n l eao s sc y
非哺乳期乳腺炎还有一种少见类型叫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1idiopathicgranulomatousmastitis它是一种少见的局限于乳腺小叶的良性肉芽肿性病变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瘤样肉芽肿等
非哺乳期乳腺炎170例临床诊治分析

t l t i s , 2 1 c a s e s h a d c o n  ̄l " v a t i v e t r e a t me n t , o f wh i c h 1 2 C B , S e . S w e r e c u r e d b y c o r l s  ̄ l " v a t l v e t r e a t me n t , 9 c a s e s h a d o p e at r i o n t r e a t me n t f o r t h e
] i n n a n D i s t r i c t o fT mn 'j i n C A t y , r l ' a n j l n 3 0 0 3 5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l l n i e a l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l f l O l l — l a c t a t i o n m a s t i t i a . Me t h o d 1 7 0 c a s e s o f l t l o n —l a e t a -
乳腺炎 , 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 1 7 0 例非哺乳期乳腺炎采取保守治疗 2 1 例, 其中 1 2 例经 保守治疗痊愈 , 9 例保守 治疗 效果不佳进
行手术治疗 ; 1 5 8例手术 中采取脓肿进行切开引流 4 8例 , 肿块切除术 9 1 例, 瘘管切开扩大引流术 9例 , 瘘管及周 围组织切除术 1 O
例; 术后 随访 3 — 6 个月 1 3 1 例术后痊愈 , 2 7 例复发 , 复发率 1 7 . 0 6 % 。结论 : 非 哺乳期乳腺炎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 手术过程 中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5), 817-823Published Online May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5125New Research Progress of Non-PuerperalMastitisKaidi Zhang, Yong Yang, Yonggao WangDepartment of Breast and Thyroid Surgery, People’s Hospital of Lanling, Linyi ShandongReceived: May 1st, 2020; accepted: May 13th, 2020; published: May 20th, 2020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ed clinical research,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gress of non-puerperal mastitis. Method: Using the method of reviewing with literature, we retrieved and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on non-puerperal mastitis in China and foreign. Results: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clinical studies on non-puerperal mastitis.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put forward a variety of speculations on its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nd there are many attempts in clinical treatment. But there are still divergent views on this type of disease,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not satisfactory. Conclusion: For the non-puerperal mastitis, we have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 it, and also have no standardized and unified treatment. Therefore, we need further research on it.KeywordsMastitis, Non-Puerperal Period, New Progress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研究诊治新进展张开蒂,杨勇,王永高兰陵县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山东临沂收稿日期:2020年5月1日;录用日期:2020年5月13日;发布日期:2020年5月20日摘要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相关临床研究及诊治进展。
方法:应用文献复习的方法,检索关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中外临床研究文献并作综述。
结果:目前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研究众多,中外学者对张开蒂等其病因、发病机制提出了多种推测,在临床治疗上也有许多尝试,但对于该类疾病的观点仍然存在分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结论: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目前尚未明确认识,治疗上尚未规范统一,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乳腺炎,非哺乳期,新进展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 NPM)是一类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目前对于其中绝大多数病变的病因学不明确,均发生于非哺乳期且有妊娠史的女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本病可以是一种局部病变,也可以是全身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因其病理类型复杂多样,临床上容易导致误诊误治。
目前,NPM尚无规范的分类方法,为了方便鉴别和诊疗,通常将NPM分为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 PDM)、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 GM)和特异性乳腺炎,临床上最常见的为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
目前NPM发病原因尚不明确[2],多方面研究考虑为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常伴有细菌感染,少部分研究还显示该病与催乳素分泌失调、吸烟、口服避孕药等原因相关[3][4][5]。
乳腺结核感染、乳腺放线菌病和布鲁菌病、乳腺寄生虫感染、乳腺真菌病和乳腺梅毒感染等特异性乳腺炎,其发病原因和治疗方式相对明确。
本文主要针对PDM和GM的临床诊治研究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实践参考。
2. 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 PDM)PDM在所有乳腺疾病中所占的比例为1.9%~5.0%,其中在乳腺良性疾病中所占比例为的3.2%。
PDM 可见于女性性成熟后的各个年龄段。
发病的平均年龄在34~46岁,其中64%的患者年龄小于40岁[6]。
PDM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考虑可能与其有关的发病原因有:1) 哺乳期局部卫生不良、哺乳障碍和乳汁淤积等;2) 乳腺导管厌氧菌感染;3) 先天性乳腺发育不良、乳头内陷;4) 哺乳期乳腺导管损伤或导管退行性病变;5) 患者自身免疫体质;6) 激素平衡失调或维生素A缺乏;7) 长期吸烟史。
PDM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现有的临床研究考虑主要与乳腺导管扩张及并发导管周围慢性炎症有关。
PDM一般起于乳腺导管局部扩张并伴有乳汁淤积,局部形成慢性炎症,进而炎性病变逐渐向下一级乳腺导管蔓延进展。
在慢性炎症发展过程中,患者常表现为乳房无规律的疼痛,有时乳晕下方可扪及结节,少部分患者可出现乳头凹陷。
乳腺导管内的潴留物导致导管内膜发生局部溃疡,从而可出现乳头溢液,严重者溢液可为血性。
然后乳腺导管内的潴留物通过溃疡渗如导管周围组织,从而导致周围炎症反应,在此病理变化过程中,患者可表现为乳晕下方结节或肿块。
在这一过程中很容易继发厌氧菌或其他细菌感染而形成乳晕下方脓肿,进而感染沿乳腺导管向周围蔓延,并逐渐形成慢性炎症,病程较长者可局部形成窦道或瘘管,迁延不愈。
PDM也称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或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 MDE),由Haagensen [7]于在1956年研究并提出,是发生在非哺乳期妇女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原因为乳张开蒂等晕下方乳管扩张及变形,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病程,病情常反复发作,临床上治疗较为困难。
PDM至今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在临床上主要结合其疾病表现、辅助检查、感染灶细菌培养及病理学等综合分析,并除外GM及特异性乳腺炎后作出诊断。
既往认为PDM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但Rahal等对PDM患者的乳头溢液进行细菌培养研究发现,其阳性率高达85% [8]。
目前多方面研究表明,PDM可能与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
许涛等[9]研究发现,PDM的发生可能与L型结核分支杆菌有关。
而且,目前有许多研究报道应用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PDM,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0][11][12]。
但苏莉[13]对结核性乳腺炎与PDM组织中CD20、CD68进行检测研究,发现其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从而考虑其发生机制可能并不完全相同。
近年来研究发现,由非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14]。
至今已发现150余种非结核分枝杆菌,其中大部分对人体具有机会感染的可能[15]。
PDM的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病灶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和泡沫细胞等浸润[16],从而提示自身免疫因素是PDM的发病的主要原因。
郭双平等[17]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DM病理组织,发现乳腺导管周围、乳腺间质、小叶内及小叶周边均有CD45R0、CD20阳性淋巴细胞的浸润,从而考虑PDM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王华等[18]研究发现,PDM病理组织中ICAM-1蛋白及NF-κBp65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增生及细菌性乳腺炎组织,从而推测PDM的发病机制是乳腺导管在外界炎症的刺激下,导致NF-κBp65蛋白高表达,进而引起局部淋巴细胞浸润导致炎性的发生。
PDM临床症状包括乳房肿块或脓肿(67%~82%)、乳头溢液(33%~57%)、乳腺疼痛(13%)、乳腺瘘管或窦道(8%~9%) [6]。
乳腺肿块一般多发生于乳晕20 mm以内,大部分患者可同时出现乳头凹陷。
在少部分患者中,早期首发症状可为单纯乳头溢液,一般乳头溢液呈乳白色或浆液性,少部分患者可为血液溢液。
随着病情进展,乳腺肿块软化形成局部脓肿,经手术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后形成瘘管或窦道,长期久治不愈。
临床上可将PDM分为4型[6]。
1) 肿块型:最常见,肿块多位于乳晕;2) 脓肿型:慢性病变基础上继发急性感染形成乳晕旁脓肿或亚急性及慢性感染成“冷脓肿”;3) 瘘管或窦道型: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或自行破溃后形成窦道或瘘管,长期不愈;4) 隐匿型: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乳头溢液及无规律的乳房胀痛。
PDM的临床辅助检查以超声为主,根据其病变发展程度,超声图像可分为4型[19]。
1) 单纯导管扩张型:主要表现为乳腺导管呈不同程度的扩张,管腔内出现无回声或低回声,乳腺腺体局部结构紊乱,但无明显乳腺肿块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多显示病灶内和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改变;2) 囊性型:在彩超影像上呈现蜂窝状结构,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并呈无规则聚集,后方回声增强,肿块无明显境界,需与增生性病变的单纯囊肿鉴别;3) 囊实性混合型:乳腺肿物主要表现为混合回声,其内或周围可见液性暗区,少部分肿块可出现后方回声衰减或增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内部血流信号;4) 低回声实质型:乳腺肿物主要表现为低回声,边界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可见分界,但无明显包膜声像,其内回声不均匀,肿块内可见血流信号。
目前,对于PDM的治疗方法主要依据其临床类型及分期决定。
PDM在临床上通常给予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多发窦道及瘘管形成的患者易复发,在治疗上较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