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中国_先污染_后治理_问题的研究_孙韬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互关系的初步评价的开题报告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互关系的初步评价的开题报告
本文旨在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框架,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环
境污染相互关系进行初步评价。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指出,环境污染
水平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先升高后降低的一种曲线形态。
在国家经济快速
增长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长期的忽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我国的经济
增长与环境污染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本文将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主要理论框架,通过对我国历年的GDP和环境污染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探讨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
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
展方向做出初步建议。
本文预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研究背景:阐述环境问题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环境库
兹涅茨曲线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研究成果。
2. 相关理论:介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基本概念、演化过程以
及在国内外的应用研究情况。
3. 数据处理与方法:详细介绍我国GDP和环境污染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以及应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分析的相关方法和流程。
4. 实证分析:通过对我国历年GDP和环境污染数据的分析,绘制出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曲线图,并探讨其中的关系和意义。
5. 结论与建议:总结本文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并对我国未来环境治
理工作提出一些初步建议和方向。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能够深入剖析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相互关系,为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同时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和借鉴。
中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比较和启示

能环 保 国 家 之 一 。 E本 的 经 济 发 展 和 环 境 保 护 的 双 赢 t 重 要 的 参 考 价 值 。 本 文应 用 环 境 库 兹 涅 茨 曲 线 理 论 ,通 过 对 中 国 和 日本 两 国 的 人 口 ,GDP,环 境 污 染 物 质 ( 化 物 和 氮 硫
纭 。 美 国经 济学 家 库 兹 涅 茨 ( un t 15 )在 5 kzes 9 5 0年 代
提 出一 个 假 说 即 在 经 济 成 长 的 过 程 里 , 随 着 人 均 收 入
的增 大 ,收 入 差 距 先 是 扩 大 再 逐 渐 缩 小 ,这 一 人 均 收
下 至 企 业 整 个 E本 社 会 制 定 和 推 行 节 能 对 策 。 今 天 , t
时 ,发 生 在 7 0年代 的两 次 石 油 危 机 也 促 进 了上 至 政 府
1 关 于 环境 库 兹涅 茨 曲线
经 济 发 展 和 环 境 保 护 之 间 的 关 系 一 直 是 经 济 学 者 和环 境学 者 们 关 注 的 焦 点 。 持 续 的 经 济 发 展 会 给 环 境 造 成 重 大 的损 害 还 是 有 助 于 改 善 生 态 环 境 一 直 众 说 纷
( .日本 国立琦 玉大 学经济 科学研 究所 2 中 国人 民大 学环境 学 院 ,北 京 ,10 7 1 . 08 2
【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发展;环境问 ;中国;日 题 本
中图分类号 :X 9 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2 8 (06 2—00 —0 6 3 8 X 2 0 )0 09 3 文 中所 用 人 口 ,GDP,能 源 的 数 据 分 别 引 自 中 国 国家 统 计 局 发 行 的 《 国 统 计 年 鉴 》 各 年 版 和 E 本 总 中 t 务省 统 计 局 发 行 的 《E本 统 计 年 鉴 》 各 年 版 。 中 国和 t E本 的硫 化 物 和 氮 氧 化 物 排 放 量 的 数 据 根 据 E本 琦玉 t t
基于库兹涅茨理论的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库兹涅茨理论的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并考虑了人口密度、环保政策、贸易开放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在内的其他因素对SO2排放量的影响,选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1年这8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指标S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与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同,我国人均GDP与人均SO2排放量存在倒N型关系。
并结合控制变量对环境作用的正负效应提出了有助于降低SO2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的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库兹涅茨曲线一、理论模型为了探究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关系,我们检验中国人均GDP与人均S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
国际上根据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产生的计量模型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模型,这类模型不含有对数形式;另一类是基于面板数据分析的模型,这类模型含有对数形式,而且加入了GDP以外的影响因素。
由于我们的实证研究是基于2004―2011年共8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我们选择面板数据分析模型作为理论模型基础。
除此之外,我们在模型中加入5种控制变量,包括人口密度、环保政策、贸易开放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
我们实证研究的理论模型如下:其中SO2 it代表第i个省在第t年的二氧化硫人均排放量;gdpcapitait代表第i个省在第t年的人均GDP;popdensityit代表第i个省在第t年的人口密度;invit为第i个省在第t年的环保政策,用治理废气投资占GDP比重表示;tradeit为第i个省在第t年的贸易开放度,用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重表示;rdit为第i个省在第t年的技术进步,由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重表示;firstit代表第i个省在第t年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secondit代表第i个省在第t年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基于库兹涅茨曲线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

基于库兹涅茨曲线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作者:郑预诺来源:《报刊荟萃(下)》2018年第06期摘要:本文使用1992-2015年经济增长与典型工业污染物排放数据,建立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计量模型,结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探讨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废水污染指标为倒“N”型,现阶段处于EKC曲线的左半部分;工业废气污染指标为倒“U”型,现阶段处于倒“U”型的右半部分;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指标为倒“L”型。
工业废气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从影响我国环境质量的因素中寻找突破EKC拐点的发展路径,是我国当下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关键。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库兹涅茨曲线环境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
按照这一发展目标和理念,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理应相辅相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工业化的逐步推进,资源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常呈现出两难格局。
为探讨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具体关系,本文选取199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三类指标的时序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人均GDP和污染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究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EKC特征,以期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做出深入的、有价值的探索,为制定环境政策和掌握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一定依据。
一、数据选取和计量模型选择(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数据包括:除西藏自治区、香港、澳门及台湾之外的我国1992-2015年的原始数据。
在选取数据时需要注意:跨越不同发展阶段且具有一定长度的时间序列数据;有一定代表性的环境经济指标。
基于以上要求,本文使用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三种指标表征我国环境污染程度;使用历年人均GDP表征我国的经济发展。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具体应用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具体应用从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签署到2005 年《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从2007 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被认为是超过恐怖主义、阿以冲突、伊拉克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庄贵阳,2007),再到2009 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一个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呼吁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其目标就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脱钩发展。
因此,如何处理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关系成为低碳经济研究领域中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已宣布到2020 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我国而言,深入研究该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为此,国内外学者用Grossman and Krueger(1991)开创性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研究了两者间的关系。
下面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中国碳排放等相关问题进行一项简单研究。
(一)总量比较从实际GDP 和碳排放的总量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呈现出三大“俱乐部”。
其中,东部地区的实际GDP 和碳排放总量都高于其他地区,是第一俱乐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是第二和第三俱乐部。
(二)均量的人均比较从实际 GDP 和碳排放的均量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也呈现出三大“俱乐部”。
东部地区仍然是第一俱乐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仍然是第二和第三俱乐部。
从人均量可以看出,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均 GDP 增加的同时,人均碳排放也在增长,然而,在西部地区中,人均 GDP 并未明显增加,但是人均碳排放却出现显著的增长。
(三)碳排放弹性的区域比较从图 5 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弹性在 1990—2007 年间经历了 1990—1998 年的持续下降阶段,而后是 1999—2007 年的一个倒 U 型阶段。
中部地区也经历了 1990—1998 年的持续下降阶段,而后经历了 1999—2002 年,以及 2003—2007 年两个倒 U 型阶段。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及研究的批评综论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及研究的批评综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和赫尔曼·道兹共同提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模型。
该曲线模型描述了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关系;而随着经济发展进一步,由于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和技术进步的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逐渐出现负相关关系。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在提出之初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但在过去几十年里,其受到了许多批评和争议。
首先,该曲线模型基于一项隐含的假设,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同步进行的。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会忽视环境保护。
这导致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同时增长,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所描述的情况不符。
其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特殊问题。
这些国家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往往遭遇到资源瓶颈、环境变化和社会压力等挑战,因此,单纯依靠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抽象模型很难解释这些国家的实际情况。
此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也没有考虑到不同国家在环境保护和技术进步方面的差异。
由于不同国家的政策和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在不同国家间产生差异。
另一个批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观点是其缺乏预测性。
尽管该理论可以描述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但无法预测在未来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具体关系。
最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忽视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不仅仅是增长数字的提高,还应该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公正和人类福祉。
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以经济指标为导向,更应该关注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福祉。
总的来说,尽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在描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但其假设和模型的缺陷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我国环境污染的趋势分析

中国环境污染 的趋势分析
环境库兹涅茨
经济起飞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 不下,工业 COD 排放量有所下降,个别 曲线分析说明,人均 GDP 达到一定水平
展有关。随着工业化加速和经济的腾 年份又有小幅回升。1997年,我国人均 后,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状况会发
飞,企业规模偏小,生产工艺和技术水 GDP仅为6 048元人民币,远小于世界人 生好转,但倒 U 形污染曲线是那些最成
在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这必 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规范外资的政策。 施,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将有助于
平低,以外延扩张为主,物耗、能耗均 均 GDP2 000 美元时(1975年美元)的水 功的文明走过的道路,这一道路形成的
很高,自然资源消费增长弹性系数大都 平。这说明我国通过产业、行业结构调 背后,蕴藏着大量的经济、社会和技术
超过 1,“三废”产生量和排放量迅速增 整,通过“关、停、禁,并、转、改”, 变化,曲线的下降需要一定的条件。从
有能够持续下去,但总体上,技术进步并 入的限制与壁垒有所减少,外商投资企 染行业的投资。
促进全要素生产率逐步提高是基本趋势。 业开始逐渐在关键性产业加大投资,而
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和外资引进部
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看,有利于 这些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有利于优化 门理性的增长,我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
环境质量的改善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 我国的产业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二是 资方面会进一步考虑防止负效应的措
0.1691
—
1 154
—
718
高。主要是因为当
1992
0.2043
—
1 211
—
711
前我国的技术水平
1993
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国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

经济论坛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国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杨明(济南大学,山东济南250002)摘要: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世界各国开始关注人类活动与环境之前的交互效应。
环境是各个国家谋求发展的空间和资源载体,且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是描述经济活动与环境污染之间交互关系的经典理论,该理论也极大地应用到了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领域,并被众多的学者所验证。
本文在此基础上采用库兹涅茨曲线理论验证城镇化与环境污染之间呈明显的倒“N”形,且发现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均呈正向关系,并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城镇化;经济增长;EKC理论1引言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正是经济转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同工业化和信息化一样,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必须要深刻地认识到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是我国继出口、消费和投资之后的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辆马车。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城镇化的发展也能够推动工业的发展,两者相依相存。
城镇化实质上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自然历史过程,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成果喜人,从1997年至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为从17.9%上升至57.35%,平均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城乡差距拉大、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
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导致城镇地区人口过多、生活环境和质量下降,亟待要求转变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各地区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经济和技术的溢出效应,优化产业格局,促进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
2文献回顾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社会形态,而经济增长是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国外的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发展初期时开始着手于研究经济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实证研究中环境退化指标和经济增长指标之间出 现了四种关系 : 倒 U 形关系 、 同步关系 、U 形关系和 N 形关系 ( 见图 1) 。 研究者对每种关系都进行了相 应的理论解释 ( 见表 1) 。
图 1 环境压力与经 济发展之间的四种关系
2 不同形状 E K C 的理论解释
2. 1 倒 “U ”型 ( 1) 经 济结 构 。 多数 研 究者 ( L o p e z , 1994 G r o s s m a n-K r u e g e r , 1995 A g r a s , 1999
[ 22]
;R o l d a n ,
( 2001) 等从贸易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E K C 。 污染 企业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从高收入国家转 移到低收入国家 , 使发达国家环境质量好转而到发 展中国家环境质量破坏更进一步破坏 , 即 “环境倾 销”
[ 16]
等人在以 S O K C 时发 2 浓度为环境退化指标研究 E 现 S O 形关系 , 而与经济活动空间 2 浓度与收入呈 U 强度 ( 单位面积的经济活动 ) 呈倒 U 形关系 。 2. 4 “N ”形关系 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呈 N 形关系 , 是 “重组假 说 ”所描述的情况 。 重组假说认为环境压力和经济 增长分离状态不会长期持续下去 , 经济发展达到一 定水平后会重新组合 。 B r u y n 和 o p s c h o o r ( 1997) 年代末在研究 E K C 的过程中发现了环境压力和经济发展重组的可能 。 总的环境压力不但依赖物质强度而且依赖经济增长 率 。 随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 很有可能抵消物质强度 的减少 , 从而出现重新组合的现象 。 出现这种关系 一般 是经 济与 政 策方 面 的影 响 , F r i e d l 和 G e t z n e r ( 2003) 的研究均有类似结论 。 · 149·
[ 9] [ 2] [ 7] [ 8]
( 1) 单纯的经济发展不能解决环境问题 。 经济 发展需要消耗自然资源和服务 , 而消耗自然资源和 服务必定会造成环境退化 。 经济规模的增大并不意 ; ; 味着环境的改善 , 而环境改善必须以一定的经济规 模作为基础 。 ( 2) E K C 假说不适用于全球环境指标 。 有研究 者认为 E K C 假说只适用于单个国家的环境压力指 标 , 不适用于全球环境指标
第 35卷第 8 期 2010 年 8 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S C I E N C EA N D MA N A G E ME N T
V o l . 35 N o . 8 A u g .2010
文章编号 : 1674 6139( 2010) 08 0148 04
( S c h o o l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T i a n j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 T i a n j i n 300072,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r e i s a ni n v e r t e d “U ”s h a p e d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d e g r a d a t i o n , w h i c hi s c a l l e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K u z n e t s C u r v e ( E K C ) .E K Ci s o f t e n t a k e n t o e x p l a i n “t r e a t m e n t a f t e r p o l l u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b o t hd e v e l o p i n g c o u n t r i e s a n dd e v e l o p e d c o u n t r i e s . E m p i r i c a l s t u d i e s o f E K Ch a v e s h o w nf o u r d i f f e r e n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 e e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d e g r a d a t i o na n de c o n o m i c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 AC h i n e s e E K Ct o f o r e c a s t C O a n d C O De m i s s i o n s 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 I na s h o r t t e r m , t h ee 2 m i s s i o n s o f C O i l l s t i l l b e i s r i s i n g w h i l et h e e m i s s i o n s o f w a t e r w a s t e C O Dw i l l b ei ns t a b l e s t a t u s . 2 w K e yw o r d s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k u z n e t s c u r v e ;t r e a t m e n t a f t e r p o l l u t i o n ; C O ;C O D 2
收稿日期 : 2010 01 -18 作者简介 : 孙韬 ( 1981 ) , 男 , 天津 人 , 博士研 究生 , 主 要研究方向 为 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 。 曾参与 《天津市水污染物排放 总量 控制技术与方法研究报告 》与 《海 河流域天 津市水污染 防 治 “ 十一五 ”规划 》的编制工作 。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 中国 “先污染 , 后治理 ”问题的研究
孙韬 , 张宏伟 , 王媛 , 王晨婉
( 天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天津 300072)
摘 要 : 研究表明 , 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之间经常呈现 倒 “ U ”型 曲线关 系 , 许 多学者 将其定 义为环 境库兹 涅茨 曲线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K u z n e t sC u r v e s , E K C ) , 并将 其运用到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 “先污染 , 后治理 ”的 发展 模式的解释之中 , 但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本身 并不完善 。 利用现有数据 建立了针 对 C O O D 2 和 水污染物 C 排放量的中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同时对其未来走势进行预测 , 得出结论 : 近期内 C O 排放量会随着经济的 2 发展持续增加 ; 而 C O D的排放量已经趋于稳定 , 只会有略微增加 。 关键词 :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先污染后治理 ; C O C O D 2; 中图分类号 : X22 文献标识 码 : A
1 导论
G r o s s m a n 和 K r u e g e r ( 1991 ) 研究了 S O 微尘 2、 和悬浮颗粒三种环境质量指标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 发现三种污染物都与收入呈倒 U 形关系 。 1995 年 [ 2] G r o s s m a n 和 K r u e g e r 首次对人均收入与环境退化 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 , 与此同时 , 他们也最早提出了 关于 E K C 的最重要的假设之一 : E K C 并非是不可避 免的 ,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发展的历 史以及使用新技术 、 新能源来避免伴随着经济发展
[ 21]
;P a n a y o t o u , 1997
[ 10]
; L i n d m a r k , 2002
) 从 经济结构的改
变解释 E K C 现象 : 在经济起飞阶段 , 第二产业比例 加重 , 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 当 主要经济活动从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转向低污染高 产出的服务业 、 信息业时 , 生产对环境资源的压力降 低; 环境破坏和经济发展呈现倒 U 形曲线关系 。 ( 2) 科技进步 。 S e l d e na n dS o n g , ( 1994 ) ; P a s c h e ,( 2002) 等认为科技进步提高了能源和资 源的利用效率 , 在相同的产出下 , 资源的损耗和产生 的污染都少了 。 ( 3) 国际贸易 。 C o p e l a n da n dT a y l o r ,( 1994) ; R o t h m a n(1998 ) ;S u r i , (1998 )
[ 15] [ 13] [ 14] [ 12] [ 11] [ 5]
。
( 3) 经济发展尚未到分离阶段 。 在实证研究中 发现转折点 超出收入数据范围 或者没有出现 转折 点 , 可能是经济发展尚未到分离阶段 , 环境压力和经 济增长还在同步增长 。 2. 3 “U ”形关系 在实证研究中出现了环境指标随收入的增加先 下降到一定水平而后逐渐升高的情况 , 也就是说环 境压力和经济增长呈 U形关系 。 这主要 是受到经 济活动与政策的 影响 。 比如 K a u f m a n n , ( 1998 )
A p p r o a c ho n“T r e a t m e n t a f t e r P o l l u t i o n ” B a s e do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K u z n e t s C u r v e o f C h i n a
S u nT a o , Z h a n gH o n g w e i , Wa n g Y u a n , Wa n g C h e n w a n
[ 6] [ 2] [ 5] [ 4]
·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