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C电池检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即来料质量控制,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IQC检验的标准操作流程,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于所有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IQC检验。

三、检验要求1. 检验项目:根据产品要求和技术规范,确定需要检验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外观、尺寸、材料成份、性能等。

2. 检验方法: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如目测、测量、化学分析、机械性能测试等。

3. 检验设备:确保使用的检验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并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

4. 检验标准:明确检验项目的合格标准,包括上下限、容许偏差等,以便判断检验结果的合格与否。

5. 检验样本:根据统计学原理,确定检验样本的数量和抽样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6. 检验记录:准确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包括样本编号、检验日期、检验员等信息,以备后续跟踪和分析。

四、检验流程1. 来料接收:接收供应商送达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并进行验收。

检查外包装完好性,确认送货单与实际货物一致。

2. 样本抽取:根据抽样计划,从接收的货物中抽取样本进行检验。

3. 外观检验:对样本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表面缺陷、色泽、气味等方面的评估。

4. 尺寸检验: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对样本进行尺寸测量,确保尺寸符合要求。

5. 材料成份检验:根据产品要求,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对样本进行成份分析,确保材料成份符合要求。

6. 性能测试:根据产品要求,使用相应的测试设备对样本进行性能测试,如强度测试、耐磨性测试等。

7. 检验结果判定:根据检验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确定样本是否合格。

8. 检验报告:根据检验结果,生成检验报告,包括样本信息、检验结果、不合格项等内容。

9. 不合格处理:对不合格样本进行分类和处理,如退货、返修等,并记录处理结果。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1. 概述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检验是对进货物料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以确保IQC检验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检验流程2.1 收货2.1.1 收货人员应核对送货单与实际收货物料的数量和规格是否一致。

2.1.2 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有无湿热、霉变等情况。

2.1.3 检查货物标识是否清晰可读,有无错误或模糊。

2.1.4 记录收货时间、送货人员信息以及外包装的状况。

2.2 样品抽取2.2.1 根据采购量和供应商的信誉度,按照抽样标准确定抽样数量。

2.2.2 从收货的物料中随机抽取样品,并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2.3 将样品标识清晰,并记录样品的抽取时间和位置。

2.3 检验项目2.3.1 根据物料的特性和要求,确定相应的检验项目。

2.3.2 检验项目可以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等。

2.3.3 确定每个检验项目的检验标准和接受标准。

2.4 检验操作2.4.1 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工具。

2.4.2 严格按照检验项目的操作规程进行检验操作。

2.4.3 记录检验结果,包括合格、不合格和待定。

2.5 检验判定2.5.1 根据检验结果和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判定。

2.5.2 如果样品符合所有的检验标准,则判定为合格。

2.5.3 如果样品不符合任何一个检验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2.5.4 如果样品部分符合检验标准,需要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和判定。

2.6 处理不合格物料2.6.1 不合格物料应进行标识,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提供详细的不合格报告。

2.6.2 根据供应商的要求和公司的政策,处理不合格物料,可以进行退货、返修或报废等操作。

3. 数据记录和报告3.1 所有的检验结果和操作记录都应进行准确的数据记录。

3.2 数据记录应包括样品的信息、检验项目和结果、检验员的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3.3 根据需要,生成检验报告,并存档以备查阅。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标题:IQC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是指对进货物料的质量进行检验和控制的过程。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是对IQC检验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标准和要求进行详细说明的文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IQC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点。

一、检验前准备1.1 确定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规格要求和标准,确定检验项目和标准。

1.2 准备检验工具:准备好各类检验工具,如卡尺、量规、显微镜等。

1.3 制定检验计划:根据产品的重要性和风险程度,制定检验计划,确定检验频率和数量。

二、检验过程2.1 取样检验:按照检验计划,从批次中随机取样进行检验。

2.2 检验项目:根据检验标准,逐项检验产品的外观、尺寸、性能等。

2.3 记录结果:记录每一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包括合格、不合格等信息。

三、不合格处理3.1 判定标准: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

3.2 处理流程:将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标记,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3 追溯分析: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四、合格品处理4.1 标识合格品:将合格品进行标识,确保在后续生产过程中被正确使用。

4.2 存储保管:合格品应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存储和保管,避免受到损坏。

4.3 反馈信息:将合格品的信息反馈给供应商,以便供应商进行质量改进。

五、记录与报告5.1 记录维护:及时更新检验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2 报告编制:根据检验结果编制检验报告,包括合格率、不合格率等信息。

5.3 信息传递:将检验报告传递给相关部门,以便他们进行后续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工作。

结论:IQC检验作业指导书是对IQC检验过程的规范和指导,能够匡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遵循IQC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能够有效地控制进货物料的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来料质量控制)是指对进货物料进行质量检验的过程,旨在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IQC检验人员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以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保检验设备和工具的准备就绪,包括检验仪器、量具、试剂等。

b. 确认检验样本的数量和要求,以及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c. 检查检验记录表格,确保填写正确的信息。

2. 样品接收与标识a. 检查来料是否完好无损,包括外包装是否破损、密封是否完好等。

b. 根据公司的标识要求,为每一个样品分配惟一的标识码,并在检验记录表格上进行记录。

3. 外观检查a. 根据产品的外观标准,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方面。

b.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和评估,如显微镜、光源等。

4. 尺寸和分量检查a. 根据产品的尺寸和分量标准,使用适当的量具进行测量和称重。

b. 将测量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确保样品符合要求。

5. 功能性检查a. 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性测试,如开关测试、电气性能测试等。

b. 使用适当的测试设备和方法,记录测试结果并与标准进行比较。

6. 包装检查a. 检查产品的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包括包装材料的完整性、标识的准确性等。

b. 根据公司的要求,对包装进行开箱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7. 检验记录和报告a. 在检验过程中,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信息,包括样品标识、检验日期、检验人员等。

b. 根据公司的要求,生成检验报告,并将其归档保存。

三、数据分析和改进措施1. 数据分析a. 定期对IQC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识别供应商和材料的质量趋势。

b.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评估供应商的绩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改进措施a.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包括供应商培训、材料替代、工艺改进等。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是指对进货物料进行的质量控制检验,旨在确保进货物料的质量符合预期标准。

本文档旨在提供IQC检验作业的详细指导,包括检验流程、检验标准、检验方法等内容。

二、检验流程1. 检验准备阶段在进行IQC检验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检验项目和标准:根据进货物料的特性和要求,明确需要检验的项目和相应的标准。

- 准备检验设备和工具: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工具,如测量仪器、试验设备等。

- 制定检验计划:根据进货物料的数量和紧急程度,制定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的时间和地点。

2. 检验执行阶段在进行IQC检验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接收进货物料:将进货物料送至指定的检验区域,确保物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样品抽取:根据抽样方案,从进货物料中抽取代表性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 检验项目执行:根据检验项目和标准,对样品进行相应的检验,如尺寸测量、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等。

- 记录检验结果: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包括样品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内容。

- 处理不合格物料: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物料,根据供应商商议的方式进行处理,如退货、返修等。

3. 检验报告编制阶段在完成IQC检验后,需要编制检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样品信息:记录样品的基本信息,如批次号、供应商信息等。

- 检验项目和标准:列出检验项目和相应的标准要求,确保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 检验结果:将每一个检验项目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合格、不合格等。

- 备注:对于特殊情况或者异常情况,进行相应的备注说明。

- 签名和日期:检验人员和审核人员对检验报告进行签名,并标注日期。

三、检验标准1. 外观检查标准- 表面光洁度:根据物料的要求和标准,对表面的光洁度进行评估,如无划痕、无污染等。

- 外观缺陷:对物料表面的缺陷进行检查,如凹陷、划痕、气泡等。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IQC检验作业指导书是一份重要的文件,用于指导质量控制人员进行进货检验。

它包含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方法,以确保进货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本文将分析IQC 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结构,详细阐述其中的五个大点,并总结其重要性和应用。

正文内容:1. 检验标准1.1 产品规格:详细描述了进货产品的外观、尺寸、材料、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1.2 功能性测试:包括对产品功能的检验,例如电器产品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测试。

1.3 安全性测试:针对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进行安全性能的检验,如电器产品的漏电保护功能测试。

1.4 包装要求:包括产品包装材料、标识、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2. 检验方法2.1 外观检查:通过目视检查产品的外观,包括外观缺陷、损坏、污染等方面的评估。

2.2 测量检验: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对产品的尺寸、重量等进行准确的测量。

2.3 功能性测试方法: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采用合适的测试设备和方法进行功能性能的验证。

2.4 安全性测试方法: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和方法,对产品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如使用电流表对电器产品的漏电保护功能进行测试。

2.5 包装检验方法:对产品的包装材料、标识、保护等进行检查和评估。

3. 检验记录3.1 检验项目记录:详细记录每个检验项目的结果,包括合格、不合格、待定等。

3.2 检验数据记录:记录每个检验项目的具体数值和测量数据,以备查证和分析。

3.3 异常处理记录:记录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情况,包括退货、返修、报废等。

3.4 检验员签名:检验员在检验作业指导书上签名确认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检验设备和工具4.1 测量工具:包括尺子、千分尺、天平等用于测量尺寸、重量等的工具。

4.2 功能性测试设备: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测试设备,如电压表、电流表等。

4.3 安全性测试设备: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如漏电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等。

4.4 包装检验工具:包括外观检查用的放大镜、光源等工具。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IQC检验作业指导书是一份重要的文件,用于指导质量控制部门进行进货检验。

它的编制是为了确保所进货物的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并帮助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本文将详细阐述IQC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

正文内容:1. 检验准则1.1 检验标准的确定: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确定适当的检验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公司内部标准。

1.2 检验项目的确定:根据产品的特性,确定需要检验的项目,包括尺寸、外观、性能等。

1.3 检验方法的选择: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如目视检查、测量、试验等。

2. 检验设备与环境2.1 检验设备的准备:确定所需的检验设备,并确保其有效性和准确性。

包括测量工具、试验设备等。

2.2 检验环境的要求:确保检验环境符合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有些产品可能对环境要求更为严格,需要特殊的条件。

3. 检验样本的选择3.1 样本数量的确定:根据产品的特性和批次的大小,确定适当的样本数量,以保证统计结果的可靠性。

3.2 样本的选择方法:选择样本时要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4. 检验流程4.1 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检验设备的状态、校准情况,准备检验记录表格等。

4.2 检验过程的执行:按照检验标准和方法,对样本进行检验,并记录结果。

4.3 异常处理:如果发现样品不符合要求,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重新检验、退货等。

5. 检验结果的处理5.1 合格品的处理:对于合格的样品,按照公司的规定进行入库或发货。

5.2 不合格品的处理:对于不合格的样品,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记录,以便后续的改进和追溯。

5.3 数据分析和统计:对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以了解产品质量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质量改进。

6. 检验报告和记录6.1 检验报告的编制:根据检验结果,编制检验报告,包括样品信息、检验项目、结果和结论等。

镍氢电池检验作业指导书

镍氢电池检验作业指导书
5.3.4整组电池内阻值:单节电池内阻*电池节数-导线的内阻值(并参考上述规定的允许损耗值)
5.3.5南华目前使用的电池主要为AA、AAA、SC、D系列的电池,如D8000电池暂参照AA电池标准检测。
5.4外观:
5.4.1所有来料电池外箱包装必须符合订单要求,不允许有破损或标识错误或不清;
5.4.2所有电池外套的喷印内容必须符合订单要求,不允许有喷印错误喷反,外套断裂等不良现象。
5.5生产日期:
5.5.1所有镍氢电池标注的生产日期纳入重点管制;
5.5.2生产日期管制:检验日期-标注生产日期≤1个月
5.5.3未标准生产日期的电池作退料处理。
5.6检验数量:
5.6.1每批次检验20pcs。
5.7包装:
5.7.1外包装不可潮湿、油污、重压,电池整齐摆放。
6.检验仪器:
6.1使用电池内阻检测仪器
5.3内阻:
5.3.1标有AA的镍氢电池,单节电池内阻值参考标准为20mΩ±5 mΩ(22 mΩ/cell以内的为优级电池)
5.3.2标有AAA的镍氢电池,单节电池内阻值参考标准为30mΩ±5 mΩ(32 mΩ/cell以内的为优级电池)
5.3.3标有SC的镍氢电池,单节电池内阻值参考标准为10mΩ±2 mΩ、(8 mΩ/cell以内的为优级电池)
4.3. MA:(Major)严重缺陷,也称主要缺陷---指产品功能缺陷,影响使用或装配。
4.4. MI:(Minor)轻微缺陷,也称次要缺陷---不影响产品使用的轻微外观不良的缺陷。
4.5允收水准(AQL)
4.5.1严重缺点(CR):0
4.5.2主要缺点(MA):0.4
4.5.3次要缺点(MI):0.65
1.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池检验规范文件编号:QC-QW-****-2012/A编制:审核:批准:深圳市雄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二)2012年*月*日发布2012年*月*日实施(四号)文件修订记录(小三)版本号生成日期作者修订内容2012/A/0 2012-04-19类别文件编号:QC-WQ-***-2012/A01.0目的为确保公司所购材料的质量,以及规范品检员的作业,特制定本检验规范。

2.0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常用电池CR2032、CR2430(锂-二氧化锰扣式电池);R03、R6型锌-锰干电池;LR03、LR6型碱性锌-锰干电池的进货及库存检验。

3.0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GB/T8897—1996 原电池总则(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12-13批准1997-11-01实施)GB/T7112—1998 R03、R1、R6、R14、R20型锌-锰干电池LR03、LR1、LR6、LR14、LR20型碱性锌-锰干电池(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12-17批准1999-06-01实施)GB/T2389—1998 锂-二氧化锰扣式电池(国家轻工业局1998-08-17批准1999-05-01实施)GB 2828—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4.0缺陷定义及检验项目、检验工具、检查水平IL、合格质量水平AQL4.1缺陷定义4.1.1严重缺陷——有危害产品使用者或依赖者的生命或安全的缺陷,100%不允许,用CR表示。

4.1.2重要缺陷——严重缺陷以外的缺陷,其结果可能导致依赖者(物)的功能及自身性能无法实现或者不能顺利实现,或对产品的市场销售形象造成影响。

接收标准按AQL值,用MA表示。

4.2 检验项目、工具、检查水平IL、合格质量水平AQL序号检验项目测量设备抽样方法AQL缺陷判定本标准条款1 外形尺寸卡尺正常检验Ⅱ级1 MA 5.1.12 外观和极端目测正常检验Ⅱ级1 MA 5.1.23 开路电压电压表(万用表)正常检验Ⅱ级1 MA 5.24 放电容量测试工装抽选9只电池MA/爆炸CR5.35 耐漏液性能测试工装抽选9只电池MA/爆炸CR5.4★6碱性锌-锰干电池的短路电流电流表(万用表)正常检验Ⅱ级1 MA 5.5表一:检验项目的检查水平Ⅱ、合格质量水平AQL5.0规范要求5.1外形外观5.1.1 外形尺寸: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测量时应防止电池短路。

类别文件编号:QC-WQ-***-2012/A0型号项目Max MinCR2032 直径Ф20.0mm 19.7mm扣式锂电池高度H 3.2mm 2.9mmCR2430 直径Ф24.5mm 24.2mm扣式锂电池高度H 3.0mm 2.7mmR03P 直径Ф10.5mm 9.5mm七号普通电池高度H44.3mm 43.3mmR6P 直径Ф14.5mm 13.5mm五号普通电池高度H50.5mm 49.2mmLR03 直径Ф10.5mm 9.5mm七号碱性电池高度H44.3mm 43.3mmLR6 直径Ф14.5mm 13.5mm五号碱性电池高度H50.5mm 49.2mm表二:电池外形尺寸5.1.2电池外观和极端5.1.2.1电池外观和极端应保持清洁、完整、正极端居中,包装无显著破损,文字图案清晰、无影响使用的锈蚀、污垢、变形和漏液,安装在电池上的极端应始终能形成并保持良好的电接触。

5.1.2.2贮存期(视不同厂家的要求,一般认为12个月)内,电池不应发生气胀、正负极锈蚀、表面不得有影响使用的电解质结晶物。

5.2开路电压5.2.1开路电压及负荷电压,用数字电压表测量时,以数字稳定时的读数为准;用磁性电压表测量时,以电压表指针到达最大值的读数为准。

5.2.2测量仪表的精度应该不大于0.25%,内阻应不小于1MΩ。

型号开路电压误差值CR2032 3V +0.7V CR2430 3V +0.7V R03P 1.5V +0.225V R6P 1.5V +0.225V LR03 1.5V +0.15V LR6 1.5V +0.15V 表三:电池开路电压类别文件编号:QC-WQ-***-2012/A05.3放电容量5.3.1电池放电阶段5.3.1.1初始期5.3.1.1.1制造厂标明的生产日期之后60天内。

放电时间应符合表四的规定。

5.3.1.2贮存期5.3.1.2.1锂-二氧化锰扣式电池在电池贮存12个月后,以最小平均放电时间计,应不低于初始期规定放电容量的98%。

5.3.1.2.2锌-锰干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在贮存12个月后,以最小平均放电时间计,锌-锰干电池应不低于初始期规定放电容量80%,碱性锌-锰干电池应不低于初始期规定放电容量90%。

5.3.2放电条件:开始放电前,电池应在标准温度(20±2)℃,标准相对湿度45%…5%的条件下放置12h以上。

5.3.3放电:按表四的规定放电,直至电池放电终止,放电容量用放电时间来表示。

5.3.4放电容量计算5.3.4.1放电容量为电池开始放电至电池的负荷电压降至终止电压的累计放电时间。

5.3.4.2在放电到达终止电压前后时,一次测得的电压值高于终止电压,而另一次又低于终止电压,则放电容量t 可按下式计算:式中:V n-1 ———到达终止电压前所测得的电压值,V;V n ———终止电压值,V;V n+1 ———到达终止电压后所测得的电压值,V;t1 ———开始放电至V n-1时的累累计放电时间,min或h;t2 ———到达V n+1的时间减去到达V n-1的时间,min或h。

5.3.5负荷电阻:包括外电路所有部分的阻值,精度不低于±0.5%。

5.3.6测试方法:电池型号放电条件最小平均放电时间(初始期)负荷电阻每天放电时间终止电压CR2032 15 KΩ24 h 2.0 V 920 hCR2430 15 KΩ24 h 2.0 V 1300 hR03P 10 Ω 1 h 0.9 V 1.4 hR6P 10 Ω 1 h 0.9 V 4.0 hLR03 10 Ω 1 h 0.9 V 5.0 hLR6 10 Ω 1 h 0.9 V 12 h表四:电池放电测试方法A、检测9只电池。

B、不排除任何结果计算放电时间的平均值。

类别文件编号:QC-WQ-***-2012/A0C、如果平均值等于或大于最小平均放电时间的规定值,而且放电时间小于规定值之80%的电池数不大于1,则认为电池的放电容量符合要求。

D、如果平均值小于规定值和(或)放电时间小于规定值之80%的电池数大于1,则另取9只电池再作检验,并计算平均值。

E、如果第二次检验的平均值等于或大于规定值,并且放电时间小于规定值之80%的电池数不大于1,则认为电池的放电容量符合要求。

F、如果第二次检验的平均值小于规定值和(或)放电时间小于规定值之80%的电池数大于1,则认为电池的放电容量不符合要求,并且不允许再进行检验。

G、在放电检验中,当电池在负荷电压未低于终止电压时发生漏液,则中止漏液电池的放电检验,不计算放电容量平均值,并且不再进行检验。

5.4耐漏液性能5.4.1在要求条件下进行耐漏液性能检验时,电池的任何外表面应无电解质、密封剂或其他内部组分。

5.4.1测试方法:电池型号试验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放电方式负荷电阻或要求CR2032 45℃±2℃75%以下放置30天在5倍放大镜下目视检验CR2430 45℃±2℃75%以下放置30天在5倍放大镜下目视检验R03P 45℃±2℃45%~75%连续放电至0.6V3.9 ΩR6P 20℃±2℃45%~75%连续放电至0.35V3.9 ΩLR03 20℃±2℃45%~75%连续放电48小时20 ΩLR6 20℃±2℃45%~75%连续放电48小时10 Ω表五:电池耐漏液试验方法5.5碱性锌-锰干电池的短路电流测试类别文件编号:QC-WQ-***-2012/A0电池型号温度初始期电流贮存期电池LR03 20℃±2℃4.0 A 3.0 A碱性3号电池LR6 20℃±2℃5.0 A 4.0 A碱性5号电池表六:碱性锌-锰干电池的短路电流6.0其它要求注译6.1电池爆炸定义:电池内任何部分固态物质瞬间排出,被推至离电池25CM以上的距离,称为爆炸。

6.2检验时间:供应新品牌电池时、新供应商首批送货时、电池在生产期/库存期在一年以上、或对电池质量有异议时应进行容量及耐漏液检验;日常进货需对外形外观、开路电压、短路电流等进行检验。

6.3电池包装基本要求6.3.1在来料的时候应向供应商索要电池的生产日期。

6.4电池保管的基本要求6.4.1 贮存电池场所应清洁、干燥、通风凉爽,力求温度不高于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

6.4.2仓库在填写物料卡的时候填上电池的生产日期,并注意保管日期。

6.4.3仓库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电池,防止久存降低质量。

6.5常用碳性电池与碱性电池的标识电池名称IEC型号(国标)美国型号日本型号中国传统叫法直径(mm)高度(mm)备注普通锌锰干电池(碳性电池)R20P D UM-1 1号电池34.2 61.5 数字含意:R、F之后为序列号,之前为串联单体数R14P C UM-2 2号电池26.2 50R6P AA UM-3 5号电池14.5 50.5R03P AAA UM-4 7号电池10.5 44.56F22 9伏叠层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碱性电池)LR20 D AM-1 1号碱性电池34.2 61.5 数字含意:LR之后为序列号,之前为串联单体数LR14 C AM-2 2号碱性电池26.2 50LR6 AA AM-3 5号碱性电池14.5 50.5LR03 AAA AM-4 7号碱性电池10.5 44.56LR61 9伏碱性电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