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一-学案导学粤教版必修1学案 第2单元传记 单元写作学案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5课 华罗庚学案 粤教版必修1

第5课 华罗庚 学习目标 1.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学习他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
2.分析倒叙、引用诗词和讲故事的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怠.慢( ) ②金瓯.( ) ③褒.奖( ) ④追溯.( ) ⑤商榷.( ) ⑥置若罔.闻( ) ⑦出类拔萃.( ) ⑧撰.写( ) 答案 ①dài ②ōu ③bāo ④sù ⑤què ⑥wǎnɡ ⑦cuì ⑧zhuàn (2)多音字①埋⎩⎪⎨⎪⎧ 埋.头( )埋.怨( ) ②尽⎩⎪⎨⎪⎧ 尽.管( )尽.力( ) ③角⎩⎪⎨⎪⎧ 三角.( )角.色( ) ④蔓⎩⎪⎨⎪⎧蔓.延( )瓜蔓.( ) 答案 ①mái/mán ②j ǐn/jìn ③jiǎo/jué ④màn/wàn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畔( )衅( ) (2)⎩⎪⎨⎪⎧ 赫( )郝( ) (3)⎩⎪⎨⎪⎧ 蜚( )斐( )答案(1)江畔/挑衅(2)显赫/姓郝(3)蜚声/斐然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莫名其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深入浅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获至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置若罔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出类拔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散文两篇》

《散文两篇》教案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作家?李清照冰心张爱玲二、冰心简介冰心(1900~1999)现当代著名作家。
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在福州出生。
幼年即广泛接触古今中外文学,参加过五四运动,到美国留过学,游历过世界各地,也留下了许多作品。
提倡爱的哲学,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文学老人。
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小说:《两个家庭》散文:《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附录:冰心的相册三、朗读课文四、自读课文,分组讨论交流:文中你最有感触、最有共鸣的句子?文中你最不理解的句子?文中你最欣赏的句子?五、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思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如何?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高中语文新课标粤教版必修1全册教案

高中语文新课标粤教版必修1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认识自我”教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做好高中新阶段学习的思想准备。
2、结合各课特点,学习议论文、散文的一般写法。
3、学习语言。
4、教法上注意: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适用343教学法。
*单元导语讨论:1、为什么“认识自我”是世上最大的难题?用书上的话回答。
2、为什么说“高中时期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参考阅读第一课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朱光潜教案一:◆目标要点学法1.知识与能力:把握本文词语的音形义和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充分理解“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和在现实中的意义,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生阅读,质疑,讨论,鉴赏评价,通过课外相关阅读和写作等手段,课内外衔接一体,提高自我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认识高度。
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与自己的惰性和现实的困难做斗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从而锻炼出强大的自我意志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识记理解积累字音叨(tāo)天席不暇(xiá)暖长沮(jū)渣滓(zǐ)桀溺(jiénì)夤(yín)缘淫佚(yì)蹶(jué)倒字形洗练—提炼—凝练—锤炼惰性—隋朝缴械—激动蹶倒—撅断—噘嘴—猖獗席不暇暖—瑕不掩瑜—假戏真做—遐迩闻名词义叨天:沾光,受到好处;附丽:依附,附着。
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淫佚:放纵。
渣滓:①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②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因循苟且:不思创新,做事马虎。
蹶倒:摔倒,比喻失败或挫折。
敷衍:应付了事。
席不暇暖: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
形容奔走忙碌,没有坐定的时间。
谁以易之:谁去改革它。
易:改变。
粤教版-语文-高一粤教必修1文档第一单元单元写作导学案

训练目标学习自述文的写作特点及技法,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回忆性的文学类自述文章。
自述文是用第一人称真实地讲述自己的经历、爱好,阐述自己的思想、理念,抒发自己的感受、情绪的记述性文章,是人们借以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的重要文体之一。
自述文常见的有两种类型:1.文学型自述文。
文学型自述文就是通常所说的自述散文。
这类自述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某些人生经历,或个性特征,或感情波涛,或人生思考,让他人借此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让自己借此认识生活、了解人生。
如《我很重要》、《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2.实用型自述文。
这类自述文的写作有很强的实用目的,包括个人简历、自荐信、述职报告、申请书、工作总结等,它们侧重于真实地、概括地、简要地记叙说明自己的经历、特长或所做的工作等,也比较注重对自己的评价。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今圣贤对话的乐趣……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
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本借鉴佳作赏读亮点评析我的青春阅读手册无情的时光已悄悄带走了我的童年,带走了我的自由,带走名师评语作者以手机为阅读途径,写出了自己对阅读的挚爱。
一般情况下,把大把时间用在手机上的都是一些所谓的“坏”学生,但写出来这么精彩的文章的作者,竟然是用手机来读名著,并且读得如此兴趣盎然,选材立意颇有个性。
文中以阅读席慕蓉的散文为基础内容,运用大量细腻的细节描写构设情境,并将自己置身于散文中,跟随着席慕蓉来到花园牵手美丽的花儿、来到海边听涛声……一切的描写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学案 第2单元单元写作传记写作

训练目标掌握传记的写作特点及技法,写一篇传记类文章。
人物传记是专门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分类:传记分他传和自传,而他传又包括一般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两种。
1.一般性传记。
以记述史实为主的一种传记,可分为小传、评传、合传等形式,内容上除了记述人物的主要经历外,还可以有简要的评论;也有的侧重记述人一生中几件典型的事情。
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传”或“传略”;记述简略、篇幅较短的,叫“小传”。
2.文学性传记。
用较多的文学手段来写人物传记,即在描述人物思想、感情、生活、性格时,使用一定的形象化的技巧,所以又称传记文学。
这种传记不仅具有史料价值,也具有文学价值。
文学性传记从内容上又可分为两类:写人的一生和写一段人生。
3.自传。
作者自述生平的文章。
这类传记往往把自己一生的经历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
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籍贯、家庭、爱好和主要经历,还可以写出自己的理想、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一般传记要求具有以下特点:真实性,文学类传记不排斥虚构成分,但必须达到艺术真实;概括性,选材要典型,不需面面俱到;通俗性,语言要简明平实,要求能被读者接受。
传记在高考作文中极少涉及,但在考场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传记类的文章。
这些文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记,而是用传记手法写的作文。
这些作文往往是“代他人立言”,就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但其中的“我”却不是作者本人。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
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本借鉴佳作赏读亮点评析陈抖擞二三事(1)陈抖擞年方二十,说高不高,说帅不帅,说富那是一定不富。
号称一米七五的身高,平时驼着背,四舍五入买一送一,估计也就一米七。
戴着朴素的金丝眼镜,乍看之下略添几分书生意气。
粤教版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传记一单元说明1.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单元在内容上承续着“认识自我”而来。
在确定自我意识的思考过程中,在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道路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借鉴他人的成败教训。
阅读学习传记作品有助于我们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较为细致深入地走进他人的生命世界,并由此反省自己,尝试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过去,理性的分析自己的长短,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思考传主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了解不同的传记文体的特点,学会写传记文。
2.单元的内容与结构(1)阅读的两个层次本单元包括三篇“基本阅读”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华罗庚》、《罗曼?罗兰》;另有两篇“扩展阅读”文章:描写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和爱因斯坦的《我的回顾》。
这几篇传记文的传主有着不同的国籍、身份、精神品性和历史成就。
从文体上说,这些文章包括了“他传”和“自传”,每篇传记文都有着不同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可以把重点放在三篇“基本阅读”课文上,将两篇“扩展阅读”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补充说明。
(2)表达交流活动本单元的活动课是“人物访谈,学写传记”和“关注自我,学写自传”。
这是根据传记文的课堂学习需要而展开的活动。
同学们在课文里所学到的传记文的不同观察角度和多种写法,可以作为描写现实生活人物的指导和借鉴,以便为不同个性特征的人选择不同的传记写法,或者尝试着为同一个人采取不同的写作方式。
同学们在体悟教科书所选的传记文中传主的精神品行和历史成就时,可以反观自我,可以评说他人,从而深化个人的思考,磨练自己的眼力。
已知宇宙里最为丰富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最为复杂的生命是人的生命。
一个人生活的最高目标之一,是尽可能地开掘个人的生命价值。
传记是直接、多层面、显性和隐性地表现人的世界、人的生命的最基本的方式之一,是求索人类价值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传记文的阅读、学习和写作,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与人们终生相关的活动。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传记单元写作粤教必修1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传记单元写作粤教必修1【名师一号】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传记单元写作粤教必修1技法点拨传记文的写作一、传记的类型(一)从传记的叙述者来分1.自传自己叙述本人的生平经历即为自传.这一类传记可长可短,短的诸如鲁迅的《自传》不到900字,而《从文自传》《曹禺自述》《卓别林自传》长达几万言到几十万言。
由于自述者的志趣和身份的不同,自传的内容和写法也不拘一格。
有的只按时序概述个人的简历或仅选取能代表自己水平的几件事略加陈述,有的在广阔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下展开,不仅详述个人身世,也常涉及周围人世变迁。
从一个人的自传中能够反射出社会历史的面貌,成为时代的镜子,这是杰作的标志。
2.他传为别人的生平经历作传就属他传。
从古留传下来的他传居多。
这是一批宝贵的人类精神财富.无论是英雄豪杰,还是奸雄丑类的传记,对于同代及后代人都会产生巨大效益,优秀的传记是时代和人类的镜子,成为时代的镜子,这是杰作的标志。
(二)从篇幅长短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三)从笔法上可分为历史传记和文学传记。
历史传记以选取人物的历史资料的准确性为立传原则.文学传记虽然要求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但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可作一定艺术加工.(四)从内容和取材上分为外传(别传)和评传。
外传(别传)多记载本传以外的补充材料,多载佚闻趣事,缺乏妙趣横生的笔法也就失去了外传(别传)的风味了。
评传的根基还是传,只是要对记载的一个人的生平、思想、事业的历程进行深入全面的评论,评述性是其写作特色。
二、传记的写作要求优秀的人物传记作品,特别是文学传记,传主要具有立体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种立体感的获得,主要取决于人物的形象化和个性化.(一)传记人物的形象化强调事件的具体性和可感性,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人物就会“活〞起来。
例如《居里夫人传》中描写发现镭的那个片断:“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略带蓝色的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看哪……看哪’这个青年妇人低声说着.她很谨慎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草面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那些激光,转向那射线的神秘,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烈地望着,她又采取了一小时前在她那睡着了的小孩的床头所采取的姿势。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传记第8课我的回顾学案粤教版必修1

第8课我的回顾◎诗海拾贝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赏析】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自小刺头深草里”描写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淹没在“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描写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
“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生长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最后两句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
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毫无意义。
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
然而世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
联系杜荀鹤的身世看,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语林撷英爱因斯坦名言1.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2.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3.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4.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5.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6.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7.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
8.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9.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10.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11.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
◎作者卡片爱因斯坦在67岁的时候,应一位编辑的邀请写了一篇《自述》。
课文即选自这篇《自述》。
爱因斯坦把自述当成讣告来写,开篇语就是“我已经67岁了,坐在这里,为的是要写点类似自己的讣告那样的东西”。
与那些叙写自己一生中科学之外的事件的自传不同,爱因斯坦几乎只谈到自己的科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写作学案训练目标掌握传记的写作特点及技法,为自己或他人写一篇传记。
人物传记是专门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分类:传记分他传和自传,而他传又包括一般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两种。
1.一般性传记。
以记述史实为主的一种传记,可分为小传、评传、合传等形式,内容上除了记述人物的主要经历外,还可以有简要的评论;也有侧重记人一生中几件典型的事情。
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传”或“传略”;记述简略、篇幅较短的,叫“小传”。
2.文学性传记。
用较多的文学手段来写人物传记,即在描述人物思想、感情、生活、性格时,使用一定的形象化的技巧,所以又称传记文学。
这种传记不仅具有史料价值,更追求文学价值。
文学性传记从内容上又可分为两类:写人一生的和写一段人生的。
3.自传。
作者自述生平的文章。
这类传记往往把自己一生的经历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
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年、籍贯、家庭、爱好和主要经历,还可以写出自己的理想、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传记的特点:1.真实性。
写传记首先要实事求是,内容真实准确,不夸大或缩小及生搬硬套;其次感情要真,要求作者真诚、坦率,不受拘束,当然文学性传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也允许其中有虚构的成分,不过这种再创造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要达到更高的真实——艺术真实。
2.概括性。
一是对人物要有选择,要选择那些代表性强、事迹丰富和很有性格特点的人来写;二是对人物的事迹要有选择,也就是要选择能够概括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不是面面俱到。
3.通俗性。
就是要求作者在形式表达方面写得简明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语言可以简明、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富于文学色彩。
1.文本借鉴选段一: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
临时总统府设在前清的南京总督衙门内。
孙中山住着一间不大的房间,房里有四把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沙发。
墙上挂着中国大地图和世界大地图。
书桌上除了文具和要处理的公文以外,还摆着一些书籍。
他的房屋外面是客厅,兼做饭厅。
本来黄兴要给他调换房子,他却说:“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无须华丽宫殿。
如无合适的旧房,搭设棚屋也无不可——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节选自《“布衣总统”孙中山》) (1)孙中山先生的住处有什么特点?选取这些小事有什么作用?答:答案特点:并不宽敞华丽,而是简单普通。
作用: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选材精当,充分表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布衣“特征,突出主题。
选段二: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位商人家庭。
父亲华瑞栋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经过商,后来家道败落,回家乡开了一间小杂货铺,靠惨淡的小本经营养活妻子儿女。
……华罗庚小学毕业后,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读书,读初中时就深深地爱上了数学。
……1925年,华罗庚在金坛中学毕业后,进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
(节选自《华罗庚》) (2)这一段叙述采用了什么顺序?传记中还可以采用哪种顺序来叙述?答:答案采用了时间顺序。
传记中还可以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写法来叙述。
选段三:早年在中学时代,由于喜爱音乐,特别是喜爱瓦格纳,使罗兰和克洛岱尔接近起来。
现在使罗兰和休阿列斯渐渐接近起来的也是对音乐的爱好,再加上对莎士比亚的迷恋。
有一次他写道:“正是对莎士比亚的迷恋,成了我们建立长久友谊的原动力。
休阿列斯历尽沧桑,现在依旧像从前一样,是个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
”(节选自《罗曼·罗兰》) (3)文中除了写传主罗曼·罗兰外,还写了休阿列斯和莎士比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答案这是正面叙述与侧面评价相结合的写法。
选择与罗曼·罗兰关系密切的人物来写,突出了罗曼·罗兰对他们的迷恋,揭示了他们对传主产生的重大影响。
选段四:①有一次,厨师在桌上摆上了一套锡制的餐具,孙中山说:“太讲究了,以后不要再拿来。
”(节选自《“布衣总统”孙中山》)②孛罗冷笑:“文天祥,你现在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呀?”“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将相,因国破而遭杀身之祸的,哪一代没有?”天祥亢声说,“我今日忠于大宋王朝,沦为阶下囚,只求速死。
”(节选自《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 (4)这两段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表现了孙中山的简朴,和“平民”相一致。
②形象地表现了孛罗的傲气、狂妄以及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宁死不屈的气节。
人物语言浅显易懂,语言符合人物身份。
2.写法总结(1)精选恰当的事例。
回忆传主的生活经历,从中选择出和写作主题相符合的事例。
也可以适当选取和传主密切相关的人物及事例。
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们,不夸大、不缩小、不编造、不隐匿。
(2)安排好写作顺序。
一般按照时间顺序,也可以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写法。
(3)传记可以创新。
传记内容的三个部分不一定写全,可以选择一个方面作为主要写作重点,淡化其余方面的内容,详略得当,独具特色。
(4)传记中的叙述性语言要朴实、简明,人物语言要浅显易懂,符合传主的身份。
1.病例诊断我的自传①我叫王华,今年16岁,是县实验中学高一的学生。
我出生在农村一个教师家庭,从小天性比较开朗活泼。
也许受家庭的影响,我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知道很多知识,有时和朋友聊天可以聊到忘乎所以,不亦乐乎,从体育到政治,从音乐电影再到电脑游戏等,都成为我的谈资。
②我喜欢体育,小学四年级时就爱上了篮球,上中学后,我对篮球的酷爱并没有收敛,关键是篮球已成为我很好的朋友。
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时,我就一个人在空旷的篮球场上,用一个又一个进球,宣泄着我的不满和愤怒。
③6岁时,我开始了小学生活。
由于性格开朗,班主任老师总是在派我做学习委员的同时不忘记给我搭上文娱委员的“美差”,于是在“两职”的夹击之下,我慢慢养成了有计划地做事和学习的习惯。
④在学习上,我也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刚上初中时,我对英语产生了极大的反感情绪,再加上小学时对英语学习的敷衍了事,英语基础不好,初一的英语考试只及格过一次。
期末的时候,更是考了47分(满分100分)。
回去过春节,后果可想而知,在父母的训斥下,在本人知耻而后勇的激励下,硬着头皮将一册书的英语单词在十天内全部背了下来,第二个学期渐渐地喜欢上了英语,成绩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不仅摆脱了“不及格”的尴尬,还能将分数稳定在80分以上。
⑤当然,我可不是一个拘束在学校和家里的孩子,我也很乐意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初二的寒假,我曾有一次在酒店做服务员的经历,虽然只有十天,但其中的艰辛与收获却使我成熟不少,最后我将得到的100元工资全部捐给了汶川灾区,奉献出我的一点爱心。
这就是我,不平凡的我!⑥2007年9月,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学校——振兴中学。
在这里我度过了愉快的初中三年。
这几年,我认识了很多同学,很多老师,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面对突然增加的七门主课,我感到不适应。
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学习习惯,慢慢地适应了初中学习,并从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虽说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但由于我的勤学好问,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的前50名内。
⑦我很喜欢生物,对学习生物兴趣极高,课外阅读了大量的生物科普图书,初三那年还获得过生物奥赛全省一等奖。
⑧我是一名寄宿生,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
我与我的同学朝夕相处,和她们的关系很好。
我们的寝室就像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我们大家就像是亲姊妹一样住在一起,我们的舍长就像我们的妈妈,也许是因为她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照顾大家吧。
1.第①段和第②段开篇就介绍自己的爱好,你觉得合适吗?答:2.你认为第③段的位置该不该调整一下?答:3.第④段叙述了“我”初中厌学英语的经历,你觉得这件事该不该写?为什么?答:4.第⑤段中写“我”的课外实践及爱心捐助,画线的句子可以去掉吗?答:5.第⑥⑦段叙述初中生活经历,能否和第④段的内容合并在一起?答:6.第⑧段在描述“我”的寄宿生活经历时,还描写了其他的同学及舍长,你觉得有必要吗?答:2.升格路径本文介绍了自己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经历,并结合具体事例叙述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收获和感悟,符合自传的文体写作要求。
但本文在结构、取材上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1)结构混乱,层次不清。
如第④⑥⑦段都是属于初中的生活经历,组材时却分裂开,致使内容脱节。
开头两段写个人的爱好,作为自传,放在这里不合适。
(2)取材不当,中心散乱。
例如第⑧段选取寄宿生活并描述其他同学的写法不符合传记写作要求。
传记可以采用侧面描写的写法,但选择的内容必须是和传主关系密切的、且能对传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或事。
升格途径:(1)调整结构,按时间顺序组合材料。
先介绍家庭情况,再按照小学、初中的顺序叙写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
文中描述的个人爱好由于时效性长,能延伸到高中生活,所以叙述个人爱好的三段可以集中安排在后面叙述。
(2)精选材料,去掉寄宿生活的描述,突出主要事例。
(3)结尾增补几句总结性的描述,表明自己对高中生活的认知和感受,既收束全文,也暗示对未来高中生活的展望和信心。
附:升格佳作我的自传我叫王华,今年16岁,是县实验中学高一的学生。
我出生在农村一个教师家庭,从小天性比较开朗活泼。
6岁时,我开始了小学生活。
由于性格开朗,班主任老师总是在派我做学习委员的同时不忘记给我搭上文娱委员的“美差”,于是在“两职”的夹击之下,我慢慢养成了有计划地做事和学习的习惯。
2007年9月,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学校——振兴中学,在这里我度过了愉快的初中生活。
这几年,我认识了很多同学,很多老师,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面对突然增加的七门主课,我感到不适应。
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学习习惯,慢慢地适应了初中学习,并从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虽说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但由于我的勤学好问,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的前50名内。
在学习上,我也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刚上初中时,我对英语产生了极大的反感情绪,再加上小学时对英语学习的敷衍了事,英语基础不好,初一的英语考试只及格过一次。
期末的时候,更是考了47分(满分100分)。
回去过春节,后果可想而知,在父母的训斥下,在本人知耻而后勇的自我激励下,硬着头皮将一册书的英语单词在十天内全部背了下来,第二个学期渐渐地喜欢上了英语,成绩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不仅摆脱了“不及格”的尴尬,还能将分数稳定在80分以上。
当然,我可不是一个拘束在学校和家里的孩子,我也很乐意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初二的寒假,我曾有一次在酒店做服务员的经历,虽然只有十天,但其中的艰辛与收获却使我成熟不少,最后我将得到的100元工资全部捐给了汶川灾区,奉献出我的一点爱心。
也许是受家庭的影响,我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知道很多知识,有时和朋友聊天可以聊到忘乎所以,不亦乐乎,从体育到政治,从音乐电影再到电脑游戏等,都成为我的谈资。
我从小学四年级时就爱上了篮球,进入高中后,我对篮球的酷爱并没有收敛,因为篮球已成为我很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