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药品;红磷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氧气有助燃性;空气中还有4/5体积的气体不可燃烧,也不助燃也不溶于水4、原理:5、实验误差分析(1)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集气瓶(装置)还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2)测得氧气含量大于1/5A、实验前没有关闭止水夹或没有夹紧,气体受热后膨胀从导管逸出B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盖紧瓶盖(瓶内气体逸出)思考:可否换用木炭、铁等物质?答:不能用木炭燃烧产生了气体,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硫代替红磷,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瓶内压强不能减小6、为什么选择红磷。

而不用其他物质呢?红磷燃烧产生的是固体,而不是气体,并且只消耗氧气7、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白烟,防止污染空气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举例: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冰水共存物等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举例:溶液、合金、海水、湖泊水、盐水、糖水等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2、稀有气体:霓虹灯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1
❖ [P29讨论] ❖ (5)实验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
① 不能支持燃烧; ② 不易溶于水; ③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1
❖ 3、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
氮气 氧气
78% 21% 主要成分
空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0.94%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1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 的组成。
2、初步认识 纯净物和混合 物的概念。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1
❖ 一、空气的组成 ❖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探究: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1
❖ 拉瓦锡实验现象: 部分银白色液体变成红色粉末,容器里空气的体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1
❖ [课内训练]
❖ 1、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B ) A、4﹕1 B、1﹕4 C、1﹕5 D、4﹕5
❖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D ) A、新鲜的空气 B、澄清石灰水 C、矿泉水 D、液氧
❖ 3、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 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积差不多减少了1/5。另加热得到的红色粉末,得到的 气体体积与空气体积减少量相等。
❖ 拉瓦锡实验结论: 空气由氧气(O2)和氮气(N2)组成,其中氧气占空气
体积的1/5。
汞 + 氧气 Hg O2
氧化汞 HgO
氧化汞 HgO
汞 + 氧气 Hg O2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1
❖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 ❖ [实验2—1] ①装置不能漏气。 ②瓶中先加少量水,为了使 反应后的温度迅速降低,还 能吸收生成的有害的白烟。 ③红磷应足量,使空气中氧 气充分反应。 ④点燃红磷后应立即入瓶塞紧瓶塞。 ⑤冷却后再打开夹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第一节空气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口8+02兽=2口8。

和2HgO=^=2Hg+O2幺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4P+5O 2-2P2O5【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杳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等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 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 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 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 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气体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四、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定义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笔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 2HgO2Hg+O2↑二、模拟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原理】用红磷与空气反应,消耗瓶内氧气使气压减少,通过测定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得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因为生成的P2O5有腐蚀性,实验在通风橱中进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黄色火焰,放热;②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倒吸进入集气瓶中,水位上升约占原来空气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4P+5O22P2O5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1.实验成功的关键:a红磷稍过量。

(目的:为了完全消耗瓶内氧气)b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2.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有一部分水残留在导管中测量结果偏小。

3.待红磷熄灭、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A熄灭——红磷熄灭,说明氧气已消耗完;B冷却——红磷燃烧放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过早打开测量结果偏小。

4.在集气瓶底装水的目的:吸收有腐蚀性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并加快集气瓶冷却。

5.不能用铁或铝代替红磷,铁、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此实验要求生成物是固体不能是气体。

木炭和硫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了CO2、SO2气体,气体体积不变,气压不变,不能产生气压差;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因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6.此实验还可以证明氮气的哪些性质?a.难溶于水(物理性质)b.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7.实验完毕发现水位上升少于原来空气体积的1/5,其原因是:a、.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未消耗完;b、.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未待红磷熄灭冷却过早打开弹簧夹;d、.玻璃导管预先未装满水,试验后其中残留了一定量的水。

第二单元主要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主要知识点归纳

第⼆单元主要知识点归纳第⼆单元我们周围的空⽓课题1 空⽓⼀.空⽓是⼀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123、氧⽓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不活泼?),所以很多物质都能和氧⽓起反应,甚⾄能在氧⽓中燃烧。

4、氮⽓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不活泼?),所以很多情况下可以⽤氮⽓作其他物质的保护⽓,⽤来隔绝氧⽓或空⽓,防⽌其他物质由于和反应⽽变质。

5、稀有⽓体包括、、、、等⼏种⽓体,稀有⽓体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很不活泼?),它们(⼀般/绝对)不跟其他物质发⽣化学反应,过去⼈们曾把它们叫做⽓体。

因此稀有⽓体也可以做⽓。

6、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和是否等。

7.写出空⽓的组成测定实验中红磷和氧⽓反应的⽂字表达式:⼆.空⽓保护:15、空⽓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有两⼤类:它们是和,其中,有害⽓体⼀般是指、和这三种⽓体。

16、现在全世界出现的三⼤环境问题是、和。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中⽓体的浓度升⾼引起的;臭氧层空洞主要是由于冰箱等设备中释放出来的⽓体散发到⾼空中造成的;⽽酸⾬是由于⼯⼚和汽车尾⽓释放出来的和⽓体溶解于⾬⽔中形成的。

17、空⽓污染的危害:①严重损害的健康,②影响的⽣长,③破坏平衡;④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和等。

18、空⽓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加强监测;改善状况;使⽤能源;积极等。

三.纯净物、混合物5.纯净物是由种物质组成的如氧⽓( )、氮⽓( )、⼆氧化碳( )、五氧化⼆磷()和⽔()等是纯净物。

每⼀种纯净物都有⼀个唯⼀的化学符号来表⽰,反过来,能⽤⼀个化学符号来表⽰的都是纯净物。

6.混合物是由种或种物质混合⽽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反应,各⾃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如空⽓是由氮⽓和氧⽓等组成的混合物,其中的氧⽓和氮⽓之间没有发⽣反应,能各⾃保持原来的性质。

7.如何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少含有两种纯净物,每⼀种纯净物有⾃⼰的化学式,因此混合物⼀般不能⽤⼀个化学式表⽰。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 现象:产生白烟,集气瓶中的水上升约1/5体积.(2)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3) 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红磷要过量;②容器要密封,不漏气;③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①红磷量不足,氧气未耗尽;②装置漏气;③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原因:①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

②止水夹未夹紧,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从导管口逸出。

(6)该实验的不足之处:①红磷被点燃后再伸入集气瓶内,使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

②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会污染空气。

③导管内的空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7)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氧气用途: (1) 供给呼吸<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航空等〉2 氮气用途:(1) 作保护气(如汽车安全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2化学性质不活泼.(2) 制硝酸和化肥。

(3)冷冻麻醉(4)制造低温环境。

3 稀有气体用途:(1)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作保护气(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

三、保护空气1 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空气中的有害气体:CO 、 SO2、 NO2等。

2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破坏,酸雨。

3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④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知识清单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知识清单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01 思维导图02 考点速记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组成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2.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原理: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体减少,密闭容器中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后,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

(压入的水的体积=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2)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②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被吸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的1/5。

(3)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反应表达式: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P + O2点燃→P2O5(5)注意事项:①红磷必须足量。

(若红磷的量过少则氧气没有耗尽,导致测量结果偏小)②待集气瓶(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瓶内剩余气体仍然膨胀,剩余气体体积偏大,使得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偏少,导致测量结果偏小)③装置气密性良好。

(外面空气漏进来,导致测量结果偏小)④要先夹紧橡皮管,然后再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立即塞紧瓶塞。

(伸入过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或未夹紧弹簧夹,导致燃烧时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测量结果偏大)(6)误差分析:实测<真实,可能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实测>真实,可能原因:弹簧夹未夹或未夹紧;点燃红磷伸入过慢。

(7)试剂选择:①可否换用木炭、蜡烛等物质?不能,因为木炭或蜡烛燃烧会产生气体,造成瓶内气压几乎不变)。

②可否换用铁丝?不能,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③可否换用镁?不能,镁能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都发生反应。

试剂选择: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燃烧后的生成物为固体或液体(体积忽略不计)。

(8)集气瓶中水的作用:①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固体)②吸热加快降温。

(9)瓶中剩余的主要气体是:氮气(化学性质:不可燃不助燃;物理性质:难溶于水)拓展1:实验装置的改进(1)改进原因:①实验时在容器外点燃红磷,燃烧产物会污染环境,将燃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时,空气受热膨胀逸出,会使得测量结果偏大,因此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知识网络及知识点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知识网络及知识点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知识网络及知识点【知识网络】装置组成及含量-氧气含量的测定药品操作混合物---空气各成分主要用途-宝贵资源误差分析污染及保护物质分离物理性质性质化学性质)纯净物--- 氧气制法(以后学)烟尘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需要记忆的知识点】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成分O2 N2 CO2 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21% 78% 0.03% 0.94% 0.03%(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原因: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P2O5固体,导致瓶内压强降低,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

e、结论:空气中O2约占1/5体积;(还能发现O2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体积,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空气是混合物等)f、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3、常见气体的用途: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周围的空气(一)
空气的组成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结论:
1.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实验2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
红磷在密闭装置中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物质。

由于反应消耗氧气,导致瓶内外产生压强差,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水会流入集气瓶内。

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五等分
4.用弹簧夹夹紧导管
5.点燃红磷,迅速把点燃的红磷伸进集气瓶内,塞紧瓶塞
6.燃烧结束至瓶内温度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红磷燃烧的注意事项:
反应物的选择:反应物要求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使内外瓶产生压强差。

不选择硫和碳:硫和碳虽然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但是均生成气体。

内外没有明显的压强差,所以不能用作反应物。

不选择铁:铁在空气中不发生反应
不选择镁:镁不仅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会导致实际进水的量大于1/5,所以不选择镁带。

误差分析:
实际结果小于1/5:
装置漏气(装置气密性差)、红磷的量不足(所以这个实验要求红磷的量要稍微多一些)、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瓶内温度较高,瓶内大气压高于外界,会使进水的速度变慢)
实际结果大于1/5:
红磷点燃后没有迅速插入集气瓶内(红磷伸进瓶口,气体受热膨胀,赶走了部分空气)、点燃红磷前,没有夹紧弹簧夹(部分空气沿导管逸出)
空气的成分:
按照体积分数来分:氧气21%,氮气78%,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冰水混合物、纯氧。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

氮气:
制造硝酸和氮肥的原料、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体(焊接金属、食物包装中充氮气作防腐剂)
稀有气体(惰性气体):
化学性质不活泼,作光电源(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