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平《寻找战马墓》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上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练习(9)

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上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练习(9)1、揣摩语言总的方法是联系语境。
因为语境时时处处干涉语言表达。
语境,是运用语言的环境,包括外部语境(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和内部语境(如文章中心、上下文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外部语境是什么?语境决定的本文语言特点是什么?答:2、下面的加线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悼(dao)念空(kōng)白肤(fu)浅豁(huo)然开朗B、嫉(ji)恨意识(shi) 驱逐(zhu) 卓(zhuo)有成效C、诽(fěi)谤诅咒(zhou) 立即(ji) 忠(zhōng)心爱戴D、闭塞(se) 估量(liang) 勒(le)令纷繁芜(wǔ)杂3、按要求完成语法练习。
(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①指出这个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中心语。
②“欧美”是“战斗着的”的定语,还是“战斗着的无产阶级”的定语?(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①指出句子的主语和状语。
②指出“为”的宾语。
③指出全句宾语的中心语。
4、阅读全文,找出提示全文论述中心的语句是()A、当代最伟大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B、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C、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该是很够了。
D、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谭堂练习及能力训练1、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1)指出这段话的修辞手法,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句中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背离事实的一项是()A、破折号起停顿作用,表示恩格斯不想说出马克思逝世的消息但又不得不说的矛盾。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
马是人类最早驯(xùn)化的动物之一,无论在游牧文明还是农耕文明中,马都是先民不可缺少的帮手。
黄色的马为“骠”,黑色的马为“骊”,青黑色的马为“骐”,枣红色的马为“骅”,黑鬃黑尾的红色马为“骝”,黑色白蹄的马为“骓”……仅从根据颜色命名就可窥(kuī)见关于马的文化何其丰富。
民间的养马之道、马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关于马的民俗习惯等等,相关知识,灿若【甲】(晨星/星河)。
千金买马骨的国君,自比“ 老骥伏砺,志在千里”的曹操,以马姓为奖赏的赵惠文王……人们爱马,因为好马好比良才,因为老马存有壮心,因为兵强马壮就是实力。
马革裹尸的马援,木牛流马的诸葛,青丝白马的侯景……冷兵器时代,人与马组成了最具威摄力的军事力量,朝代总是在马蹄下更替,几千年的刀光剑影中,没有任何动物像马这样深入地影响着人类历史。
随着岁月的【乙】(流转/流逝)和沉积,马从具象的物体,慢慢衍生出了抽象的文化:寻觅“ A (千里马)”般的人才,期待“ B (青梅竹马)”的爱情,鄙夷“ C (溜须拍马)”的谄(xiàn)媚,羡慕“ D (厉兵秣马)”的境界,【丙】(不耻/ 不齿)“寒蝉仗马”的怯(què)懦;马也架起了中国与外域沟通的桥梁,从东汉白马自西域驮来佛经,到当今骑士文化占据荧屏…… 。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不正确的是()A.驯(xùn)化威摄力B.窥(kuī)见衍生C.谄(xiàn)媚老骥伏砺D.怯(què)懦刀光剑影【2】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晨星流转不耻B.星河流转不齿C.星河流逝不耻D.晨星流转不齿【3】填入A.B.C.D四处熟语或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A.千里马 B.青梅竹马 C.溜须拍马 D.厉兵秣马【4】"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即战士牺牲于战场。
高中语文大题精做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new)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
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
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
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
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
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
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
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
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
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
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
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
申平《摔跤》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摔跤申平大沙滩上正有一伙人在摔跤,显然不是一般的人,沙滩旁停着几辆小汽车。
午后,阳光强烈,农民都歇了,沙滩周围异常宁静。
于是,这伙有身份的人才敢如此放浪形骸。
摔跤的主意是张头儿出的,刚才车子经过大沙滩的时候,他的心猛跳了一下,一段遥远而又清晰的记忆跃入脑际,他不由叫了一声:“停车,快停车!”他打开车门走到海边,心一下子醉了。
多美的大沙滩啊!白如银,平如镜,软如垫,连八十老翁见了,也想上去打个滚儿。
大沙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猛地一下子扑在上面,就像孩子扑进了母亲的怀抱。
他惬意地打了两个滚儿,真想吼上一嗓子“来,过来,咱们摔个跤吧!”张头儿冲着陆续走出车门的人喊叫,他看见所有的人好像一下被定了格,接着又面面相觑。
显然,他们都以为他喝多了或得了精神病。
他哈哈大笑起来:“我说你们哪,当官都当傻了!难道咱就会整天开会训人?你们看,多好的沙滩啊。
来吧,轻松一下!”大家一齐松了口气,又不约而同地转动脖颈看一看周围,这才迈着琴琴巧章于向张头儿走来。
张头儿一下子扔掉了西装,又甩掉皮鞋,朝手心啐口唾沫,搓搓,挥着手臂叫阵:“来,今天我当擂主,有种的,上!”太精彩了,一行人全不是对手,张头儿觉得并没怎么用劲已经摔倒了几个,其中一位局长不摔自倒,四脚朝天倒在沙滩上说:“我摔不过你,认熊行吧?”张头儿心中便有几分不快,同时又有几分疑惑:怎么都不敢跟我动真格的呢?他慢慢捡起西装往身上穿,眼睛直愣愣地望着远处。
他的脸忽然泛起光辉来,重新甩掉西服,大踏步往沙滩边上走去。
世上难道真有同样的生活场景重复发生吗?真的,眼前的情景千真万确与三十年前一模一样:那个牵着牛站在沙滩旁的壮小伙子,不就是当年的自己吗?而自己不正是当年的县委孟书记吗?只不过是时间不同、人物角色不同罢了,他加快脚步走过去。
小伙子壮得像头牛,酱色的胸膛在阳光下微微起伏。
“伙计。
”张头儿喊道,他清楚地记得当年孟书记就是这么叫他的。
《绝地之音》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绝地之音》高中阅读题及答案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共21分)绝地之音马步升那年秋天,我随导师踏上了徒步考察长城的征程。
进入陕甘宁蒙一带,我的心整日被强烈的震撼着。
那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呵,大沟横断,小沟交错,沟中有沟,原本平展开阔的黄土高原被洪水切割成狰狞的黄土林。
我们背负考察工具,和采集到的秦汉边卒使用过的遗物标本,整日跋涉在这无边无际的黄土迷宫中。
晚秋的朔风走涧窜谷,刮得干枯的黄土崖面一片乱叫如蝉呜。
在这典型的黄土沟壑地形里,惟一标志我们方向的是长城。
细心看,有条高约二三米的土垒顺山脊沿若隐若现、时断时续蜿蜒伸展。
这一带的长城在修筑时,充分利用了天然地形,因高而置险,因险和置塞,因沟而开堑,因堑而起垒,千百年来,由于洪水冲刷,原来较为和缓的沟壑现多为绝壁危沟,有些区段的长城高悬于数十米、甚至百米的沟崖之上,使残存的一线土垒,倒显得格外威风壮观。
面前又是一条大沟。
夕阳仍然漂在那面沟坡上。
一眼望不见边沿的沟坡破碎而陡直。
有一块平地,满沟坡只有块平地。
那是一块什么样的平地呵,沟坡向沟底延伸,突然被沟内冲出来的洪水迎面斩断,在面前划出一道深达百米的危崖,山坡上涌下来的洪水则从两面切割下来,各自形成危崖,中间只留下两亩见方的一块平地,岌岌悬于三面陡崖之上,余下的,面如一根细绳拴在山体之上。
距平台不远有两棵山椿树,树下有几孔土窑洞,一群鸡,一条大黑狗,几头猪,还有几头大骡子在树下或站或卧。
山坡罗平缓处,铺展着有耕种痕迹的山坡地。
平台上正在打碾庄稼。
一头大骡子拉着碌碡在场内不紧不慢地转刚儿,一个人一手牵绳缰,一手场皮鞭,皮鞭并不往下抽,只绕在空中,偶尔鞭梢一抖,啪地一声,那声音就沿着三面沟崖哗啦啦传出去,很远很远,直到听不见任何声响,还觉得有一股声音驰向遥远。
那人拉着骡子转在r崖边,阳光依然洒下来,远远看去,人和骡和碌碡好似在空中行走。
我的心跳起来,人或骡只要走歪步……那人高扬起手臂,鞭梢也张扬起来,骡子和碌碡也欢乐了几分。
战马出征归来阅读题及答案

战马出征归来阅读题及答案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部:统率B.与王素党结避祸党:同伙的人,党徒C.商稔公,知贼不敌稔:熟悉D.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为:因为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3分)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③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④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A.①⑤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④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
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
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率兵击贼,壮烈牺牲。
C.王桢遇难后,朋友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
后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到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3分)(2)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3分)参考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A小题4:(1)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里吗?”(3分)(2)而王某心思在马上,不按它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
(3分)分析:小题1:党”在这里是“勾结”的意思。
小题2:①④⑥为他人对马的议论评价小题3:“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表述有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
关键字为(1)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申平小说(含解析)

小说专题训练------申平小说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狼涎申平这个故事的开头有点俗:有个叫锅扣的农民,有一年他进山抓了一只狼崽,带回家里养着,一直把它养大,并且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温温。
温温长大以后,左邻右舍都有点害怕。
他们提醒锅扣,说狼毕竟是狼,本性难改,一不小心就会生出事端来,建议他打死算了。
但是温温却偏偏温顺得像只绵羊,使锅扣根本找不到应该打死它的理由。
而且有天夜里,温温一声不响咬翻了进锅扣家偷牛的贼人,立了大功,锅扣就更舍不得打死温温了。
这年夏天的一个中午,锅扣在家中赤裸上身午睡,醒来时忽然发现枕旁的席上有一摊黏液,闻一闻,有点腥臭,他一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擦掉以后,也没在意。
第二天午睡之后,又发现了一摊这样的东西,锅扣便开始警惕起来。
第三天,锅扣假寐,耳朵紧张地捕捉着屋内的动静。
终于听见一阵轻微的声响。
他先是屏着气不作声,过了一会儿,偷偷从眼缝里望过去,却见温温正蹲在他的身旁,一双眼睛贪馋地看着他赤裸的肉体,大嘴张开,舌头伸出,涎水正一点点从舌头上滴落下来……锅扣这一惊可真是非同小可。
他毛发直立,大吼了一声:呔!猛地跃身而起,举起枕头去砸温温。
温温自然也是吃惊不小,它慌忙跳下地,风一样逃出屋去。
在这一瞬间,锅扣下定了打死温温的决心。
但是从这天开始,他却无法再接近温温了。
那家伙也许知道了事情不妙,白天便躲避起来,直到半夜才转回家来;天亮等锅扣起身,它远远望他几眼,便又不知去向。
锅扣决定将其诱杀。
但是此时的温温已显示出它作为狼的智商,它一连几次识破了锅扣往肉和饭里下毒企图毒杀它的阴谋。
此后,它便不再回家了。
几年以后,当锅扣已经把温温渐渐忘了的时候,有一天他出门一个人走夜路,当他走到一处荒凉所在的时候,突然,他觉得两个肩膀一沉,鼻子里也立刻涌进一股腥臭的味道。
锅扣知道坏了——他背上趴着的是狼。
作为山里人,锅扣知道此时绝不能回头,一回头狼就会咬断他的脖子。
惶急间,他两手抓住狼的两只爪子,用力往前拉,头拼命往后顶。
2019-2020学年贵阳市息烽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贵阳市息烽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来的木桶高军1939年冬天,沂蒙山区比往年冷得多。
这样的气候对患有肋膜炎的徐向前来说是很不舒服的。
部队很快就要从东高庄村移防了,一有空闲徐向前总是到老百姓家里多转一转。
这天他和警卫员随意走进了麻其老人家中,老人正坐在被窝里取暖。
麻其想从床上起来,徐向前赶紧上前一步,按住了他:“大爷,够冷的哈。
”徐向前觉得那破被子薄薄的,仅有很少的一点暖意,“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
”说着,他把自己披的大衣脱下来,盖在了麻其的薄被子上面。
警卫员想阻止,徐向前摆手阻止他说下去:“咳,咳,你出去吧,我和大爷说说话。
”麻其心中一热,眼睛有些湿润起来。
徐向前倾着身子,拉着他那粗糙的手与他家长里短地说着话。
麻其看徐向前嘴唇有些发青,想把大衣让他披上。
徐向前用力制止了:“大爷,这是送给你的。
”告辞的时候,麻其还是起来了,徐向前赶紧给他披上大衣,拉了拉领子:“这样会暖和一点,别送了,有空我再来看你……”拐过院子墙角的时候,警卫员突然对徐向前小声说:“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太容易冻实心了,要是……”徐向前摆摆手制止了他,大步向前走去。
这些天天气太冷了,饮马水很快就被冻住了,冻实的冰块倒都倒不出来,非常麻烦,警卫员打的小九九是想要麻其家的木桶,但看到徐向前很坚决地摆了手,知道没有戏了也就打消了这一念头。
可是说来也奇怪,第二天警卫员在大门楼下发现了一只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木桶,他高兴地拿着去井上打满水,提回来就放到了马头前面。
他站在一边,高兴地观察着,马悠闲地喝几口水,偶尔抬起头来看他一眼,温驯的眼睛中好像充满感激之情。
“怎么回事儿?”警卫员转眼一看,是徐向前来了,正用严厉的眼光逼视着自己,食指直直地指着木桶。
“我、我……”警卫员正想解释,被徐向前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我什么我,赶紧给麻大爷送回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寻找战马墓
申平
父亲退休的第二天,就开始收拾行囊,准备进山去寻找战马墓。
妈妈拦不住,就打电话把我叫回来,希望我能帮她阻止父亲的行动。
我对父亲说,爸你疯了,这么大岁数了还要冒险进山去找一堆马骨头。
如果你觉得闲极无聊,可以外出去旅游啊!你可以去世界任何地方,钱我来出。
我还把父亲的行囊藏了起来。
父亲被我缠得没办法,他说:那好吧,我现在把情况给你讲一讲,如果说不服你,那我就不去了。
我坐下来,以嘻笑的神情面对父亲,看他能说出什么天花来。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以忧伤的语调开了头:孩子,当年你奶奶,还有我和你的叔叔、姑姑们也是这样阻止你爷爷的。
你爷爷一生最大的憾事,就是没能进山去寻找战马墓。
他临死的时候,还拉着我的手,断断续续地说着两个词:大榕树、战马墓……
后来,我在你爷爷的回忆录中,才真正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我一直都在后悔当初不应该千方百计地阻拦他。
你爷爷原是第四野战军一个骑兵连的连长,咱家里不是有一张他骑在马上的照片吗?那真是威风凛凛,而且他也是战功赫赫的人啊!后来,骑兵连随军南下,那些驰骋中原的战马,到了南方就有点不适应了。
它们吃草拉稀,身上早已好了的伤口又开始溃烂。
越往南走天气越热,许多战马都病了。
为了不影响行军速度,战士们只好忍痛把病马一匹匹放开,让它们去自寻生路。
你们知道吗,骑兵和战马的关系那就是生死与共的战友关系啊,一旦要分开,而且又是永别,那种心情是何等地难受啊!但再难受也没办法,最后就连你爷爷那匹最好的战马黑旋风,也不得不放掉了。
你爷爷抱着马头哭啊,真是肝肠寸断。
最后骑兵连几乎成了步兵连,战士们硬是凭着两只脚板,每天以100多公里的速度往前走。
就在他们走进广东地面、每天在深山老林里穿行的时候,有一天,他们遇上了一桩奇事。
这天他们正在一棵大榕树下休息,前面再次响起了继续行军的号声,这时他们突然听见,后面传来了一阵雷鸣似的脚步声。
当时他们是殿后部队,后面来的会是什么人呢?你爷爷一声令下,战士们立刻做好了战斗准备。
随着脚步声越来越近,战士们的眼睛全都瞪大了。
你们知道他们看到了什么?是一群战马!就是骑兵连陆续放掉的部分战马。
它们在黑旋风的带领下,循着军号声追赶部队来了。
当时的场面你可以想象一下,肯定是感天动地的。
你爷爷在回忆录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一眼看见,黑旋风就跑在马群的前面,就像我过去骑着它带领骑兵连冲锋陷阵一样。
我和战士们
一起呼喊着战马的名字,迎着马群飞跑过去,抱着马脖子哭啊喊啊。
黑旋风打着响鼻,眼中泪光闪闪,它还伸出舌头来舔我的手,看样子真想跟我说说话啊!可是忽然间,黑旋风却慢慢地倒了下去,所有的战马一匹匹都倒了下去。
这时我们才看到,天啊!战马全都骨瘦如柴,身上几乎都烂得露出了骨头,它们就是凭着最后一口气,翻山越岭来追赶部队的啊!它们瞪着的眼睛好像在诉说:就是死,也要死在部队上,死在主人面前!我们的战马,它们是多么勇敢,多么忠诚啊!战士们呼喊着、痛哭着,最后在大榕树下挖了一个大坑,把所有的战马埋在了一起。
我对战士们说:这棵大榕树就是记号,等到全国解放了,我们活下来的人一定要找到这里,为它们重新修墓……
后来你就知道了,你爷爷作为南下干部,就留在了南方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硬是把根扎在了南方的土地上。
开始是忙,接着在非常时期被“靠边站”,等他重新出来工作,身体已经不行了。
这时他就开始张罗进山去找战马墓,但是每一次都被我们给拦住了。
我们打看关心他的旗号,却使一个老战士的毕生愿望一直无法实现。
真是罪过啊!
父亲讲完了,我久久陷在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中不能自拔。
最后我激动地对父亲说:老爸,我现在决定,要陪着您一块进山去,去找战马墓。
如果我们俩一下子没有找到,还有您的孙子,咱们可以一代代地找下去,直到找到为止。
父亲听完,竟然跟我热烈握起手来,他眼含泪花说:好孩子,咱说走就走。
其实,我们不仅是要去完成你爷爷的心愿,也是为了找回更多的东西。
这个你懂的。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4期)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六和第八两段对“我”爷爷和战马黑旋风做了较为细致的描写,是为了借助这两个形象的相互衬托,再现战争年代战争的残酷。
B.一群战马“在黑旋风的带领下,循着军号声追赶部队来了”,在作者眼中,这群战马就是勇敢、忠诚的战士,它们的精神令人动容。
C.小说通过插叙这种写作手法,借父亲之口展现战争的残酷,虽然没有对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进行描写,但战马的形象正是对战争残酷的侧面反映。
D.小说开头部分写“我”想劝阻父亲寻找战马墓,结尾写“我”陪父亲一块进山寻找,从“我”的变化中,揭示出了精神代代相传这一主题。
11.“骑兵和战马的关系那就是生死与共的战友关系啊”,小说怎么体现这种“生死与共”的关系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2.小说结尾写到“也是为了找回更多的东西”,你对“找回更多的东西”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10.A
11.①因战马不适应南方,战士们含泪让它们自寻生路,而当军号声一响,战马便循声而至,含泪与战士们相依相偎,他们彼此难以割舍的泪让人为之动容。
这体现的是一种难以割舍的兄弟般的情怀。
②战士就是战马,战马就是战士,融为一体。
“就是死,也要死在部队上,死在主人面前!”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在诠释勇敢和忠诚,诠释战马精神。
12.①找回的是一种勇敢、忠诚的战马精神。
战马对战士不离不弃,哪怕是死也要死在部队上,死在主人面前。
找回这种战马精神,是爷爷的心愿,也是父亲的心愿。
②找回的是一种代代相传的革命精神。
这种革命精神在当下更有生命力,更具时代特色的意义。
③这样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以更大的想象空间,深化小说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