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ABS制动防抱死系统毕业论文

汽车ABS制动防抱死系统毕业论文
汽车ABS制动防抱死系统毕业论文

目录

一、电控防抱死系统的发展及分类…………………………………………………

1

1、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1

2、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分类……………………………………

3

二、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6

1、ABS的基本组成…………………………………………………………

6

2、传感器 (6)

3、电子控制单元(ECU) (7)

4、执行器 (8)

5、ABS警示装置……………………………………………………………

10

三、博世(BOSCH)ABS系统制动调节过程……………………………………

10

1、常规制动(ABS不工作)时 (10)

2、ABS工作时………………………………………………………………

10

四、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检修 (11)

1、检修ABS的注意事项……………………………………………………

11

2、ABS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

12

3、ABS主要部件的检修………………………………………………………

12

五、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13)

1、故障案例一:雷克萨斯RX300 多功能车ABS故障…………………

13

2、故障案例二:桑塔纳2000GSI 轿车ABS故障………………………

14

3、故障案例三:别克君威轿车ABS故障………………………………

15

六、结束语 (16)

七、参考文献 (17)

汽车ABS的结构与检修

摘要:本文介绍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发展及分类,解释了系统基本组成与其工作原理,并对博世ABS系统的控制过程作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检修ABS的一些注意事项,最后选取了日常维修工作中比较典型的几个故障案例进行评述,希望能为广大维修人员提供点帮助。

关键词: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案例分析。

ABS(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以获得最好的制动效果。

一、电控防抱死系统的发展及分类

1、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基于制动防抱理论的制动系统首先是应用于火车和飞机上。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BOSCH)申请一项电液控制的ABS装置专利,促进了ABS 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上开始使用ABS始于1950年代中期福特汽车公司,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这种ABS装置控制部分采用机械式,结构复杂,功能相对单一,只有在特定车辆和工况下防抱死才有效,因此制动效果并不理想。机械结构复杂使ABS装置的可靠性差、控制精度低、价格偏高。ABS技术在汽车上的推广应用举步艰难。直到7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为ABS技术在汽车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ABS控制部分采用了电子控制,其

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显著提高,制动效果也明显改善,同时其体积逐步变小,质量逐步减轻,控制与诊断功能不断增强,价格也逐渐降低。这段时期许多家公司都相继研制了形式多样的ABS装置。

进入90年代后,ABS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控制精度、控制功能不断完善。现在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ABS技术,ABS装置已成为汽车的必要装备。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ABS装置制造商主要有:德国博世公司(BOSCH),欧、美、日、韩国车采用最多;美国德科公司(DELCO),美国通用及韩国大宇汽车采用;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美国克莱斯勒汽车采用;还有德国戴维斯公司(TEVES)、德国瓦布科(WABCO)、美国凯尔西海斯公(KELSEYHAYES)等,这些公司的ABS产品都在广泛地应用,而且还在不断发展、更新和换代。

近年来,ABS技术在我国也正在推广和应用,1999年我国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中已把装用ABS作为强制性法规。此后一汽大众、二汽富康、上海大众、重庆长安、上海通用等均开始采用ABS技术,但这些ABS装置我国均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国内液压ABS技术含量与国外虽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内丰富的人力资源配合下,相信国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在ABS技术某些领域赶超国际水平。

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动态和高档轿车的实际应用表明,ABS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

1)ABS和驱动防滑控制装置ASR一体化。ABS以防止车轮抱死为目的,ASR是防止车轮过分滑转,ABS是为了缓解制动,ASR是为了施加制动。由于二者技术上较接近,且都能在低附着地面上充分体现它们的作用,所以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2)动态稳定控制系统VDC(或电子稳定控制ESP)。VDC主要在ABS/ASR基础上解决汽车转向行驶时的方向稳定性问题。

3)ABS/ASR与自动巡航系统(ACC)集成。

4)减小体积,降低重量。

5)随着ABS与新一代制动系统的结合,如电子液压制动EHB、电子机械制动EMB,使得ABS有了更快的的响应速度,更好的控制效果,而且更容易与其它电子系统集成。

6)在ABS系统中嵌入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BD)构成了ABS+EBD 系统。EBD的功能就是在汽车开始制动压力调节之前,高速计算出汽车四个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力大小,然后调节车轮与附着力的匹配,进一步提高车辆制动时的稳定性,同时尽可能地缩短制动距离。

2、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分类

1)按控制方式分可分为单参数控制和双参数控制(ABS)

(1)单参数控制(ABS)

它以控制车轮的角减速度为对象,控制车轮的制动力,实现防抱死制动,其结构主要由轮速传感器、控制器(电脑)及电磁阀组成。

(2)双参数控制(ABS)

双参数控制的ABS,由车速传感器(测速雷达)、轮速传感器、控制装

置(电脑)和执行机构组成。其工作原理是车速传感器和轮速传感器,分别将车速和轮速信号输入电脑,由电脑计算出实际滑移率,并与理想滑移率15%—20%作比较,再通过电磁阀增减制动器的制动力。

2)控制通道

对能够独立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的制动管路称为控制通道。独立控制是指某个车轮的制动压力占用一个控制通道可以单独进行调节;一同控制是指两个车轮的制动压力是一同进行调节的。高选原则一同控制是指保证附着力较大的车轮不发生制动抱死或驱动防滑为原则进行制动压力调节;反之,称为低选原则一同控制。

按控制通道数分可以分为:四通道ABS系统、三通道ABS系统、双通道ABS系统与单通道ABS系统。

(1)四通道ABS系统(如图1)

图1 四通道四传感器ABS

(a)双制动管路前后布置(b)双制动管路对角布置

①组成:四个轮速传感器,在通往四个车轮制动分泵的管路中,各设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分别对各个车轮进行独立控制。

②优点:附着系数利用率高,制动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个车轮的最大附着力。

③适用:汽车左右两侧车轮附着系数相近的路面,不仅可以获得良好

的方向稳定性和方向操纵能力,而且可以得到最短的制动距离。

④缺点:如果汽车左右轮附着力相差较大,如:行驶在附着系数对分的路面上或汽车两侧垂直载荷相差较大时,制动时两个车轮的地面制动力就相差较大,因此会产生横摆力矩,使车身向制动力较大的一侧跑偏,不能保持汽车按预定方向行驶,会影响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一般驾驶员修正有些困难。

⑤结论:在具有驱动防滑转(ASR)功能时采用四通道式。

(2)三通道ABS系统(如图2)

图2 三通道ABS

(a)三通道四传感器ABS(对角布置)(b)三通道四传感器ABS(前后布置)

(c)三通道三传感器ABS

①结构:四个轮速传感器或三个轮速传感器。一般三通道ABS是对两前轮进行独立控制,两后轮按低选原则进行一同控制,也称它为混合控制。

②图2-(a)所示适用前轮驱动汽车及按对角布置的双管路制动系统。该系统中虽然在通往四个车轮制动分泵(轮缸)的制动管路中,各设置一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但两个后轮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却是由电子控制器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的,因此,实际上仍然是三通道ABS。

③图2-(b)(c)所示适用后轮驱动汽车及按前后布置的双管路制动系统。在通往两后轮制动分泵(轮缸)的制动总管路中,只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以便对两后轮制动分泵的制动压力进行一同控制。由于三通道ABS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论文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摘要 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ABS)是在传统制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在制动时自动调节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充分利用道路附着力,提高制动方向稳定性和操纵稳定性,从而获得最大制动力且缩短制动距离,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电一体化安全装置。 本文根据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汽车单轮运动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制动过程中的运动情况。采用基于车轮滑移率的防抱控制理论,根据车速、轮速来计算车轮滑移率。以MSP430F149单片机为核心,完成了输入电路、输出驱动电路及故障诊断等电路设计,阐述了ABS系统软件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完成了ABS检测软件、控制软件的设计。 课题所完成的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己通过模拟试验台的基本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合理可行,软件所采用的控制策略正确、有效,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改善了汽车制动系统性能,基本能够满足汽车安全制动的需要。 本文对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并在Matlab/Simulink 的环境下,对汽车常规制动系统和基于 PID 控制器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进行了仿真,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PID 控制器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和方向操纵性。 关键词: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滑移率;控制策略;单片机;建模;仿真; 第一章绪论 1.1 防抱死制动系统概述 1.1.1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产生

当汽车以较高的车速在表面潮湿或有冰雪的路面上紧急制动时,很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危险的情况:车尾在制动的过程中偏离行进的方向,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汽车旋转掉头,汽车失去方向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侧滑;另一种情况是在制动过程中驾驶员控制不了汽车的行驶方向,即汽车失去方向可操纵性,若在弯道制动,汽车会沿路边滑出或闯入对面车道,即便是直线制动,也会因为失去对方向的控制而无法避让对面的障碍物。产生这些危险状况的原因在于汽车的车轮在制动过程中产生抱死现象,此时,车轮相对于路面的运动不再是滚动,而是滑动,路面作用在轮胎上的侧滑摩擦力和纵向制动力变得很小,路面越滑,车轮越容易出现抱死现象;同时汽车制动的初速度越高,车轮抱死所产生的危险性也越大。这将导致汽车可能会出现下面三种情况: ① 制动距离变长 ②方向稳定性变差,出现侧滑现象,严重时出现旋转掉头 ③ 方向操纵性丧失,驾驶员不能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是一种主动安全装置,它在制动过程中根据“车辆一路面”状况,采用电子控制方式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力矩来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的目的。即在汽车制动时使车轮的纵向处于附着系数的峰值,同时使其侧向也保持着较高的附着系数,防止车轮抱死滑拖,提高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转向控制能力和缩短制动距离,使制动更为安全有效。 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道路行车密度的增大、以及人们对汽车行驶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理所当然是最应受到关注的问题。影响汽车安全性的因素很多,诸如汽车的制动性、操纵性、行驶的稳定性、抵御外界影响(碰撞、擦挂等)的能力等都影响汽车的安全性。统计资料显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大约10%的事故是由于车辆在制动瞬间偏离预定轨道或甩尾造成的.因此完善制动性能是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措施。 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汽车的制动性还应包括汽车能在一定坡度的坡道上长时间停车不动的性能. 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由下列三个方面来评价: 1.制动效能 在一定车速行驶时,采取制动措施后能使之停下的距离己相应的制动减速制动距离

汽车维修论文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文件论文题目:桑塔纳轿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及检修桑塔纳轿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及检修桑塔纳轿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系部汽车工程系专业_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_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姓名:张鹏班级:08241 学号:37 完成期限:2011 年11 月8 日至2011 年 5 月25 日指导教师___杨洪庆___职称:副教授杨副教授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目录一、概述......................................................................................................................................... 4 二、ABS 组成及工作原理 (5) (一)ABS 的组成 (5) (二)ABS 的主要部件结构工作原理 (6) (一)ECU 的基本结构 (10) (二)ECU 的工作原理..................................................................................................... 12 三、常见故障诊断分析 (17) (一)打开点火开关,ABS 故障灯常亮不灭.............................................................. 17 (二)行车中ABS 故障灯亮起.......................................................................................... 18 (三)ABS 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18 四、小结....................................................................................................................................... 19 参考文献 (20) Page 2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定义、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同时还介绍ABS 系统的电子控制部分的组成和原理,轮速传感器,液压控制装置的组成和原理;并能进行控制电路的分析。In this paper, automobile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definition,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analysis, but also introduced the ABS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part of the composition and theory, wheel speed sensor,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of the composition and theory; and analysis of control circuits. Explained. 关键词:系统、组成、原理、关键词:ABS 系统、组成、原理、控制电路(关键词英文)Page 3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一、概述1906 年ABS 首次被授予专利,1936 年博世注册了一项防止机动车辆车轮抱死的“机械”专利。所有的早期设计都有着同样的问题:因过于复杂而容易导致失败,并且它们运作太慢。1947 年世界上第一套ABS 系统首次应用于B-47 轰炸机上。Teldix 公司在1964 年开始研究这个项目,其ABS 研究很快被博世全部接管。两年内,首批ABS 测试车辆已具有缩短制动距离的功能。转弯时车辆转向性和稳定性也被保证,但当时应用的大约1000 个模拟部件和安全开关,这意味着被称为ABS 1 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还不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需要改进。博世在电子发动机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技术,数字技术和集成电路(ICs)的到来使电子部件的数量降低到140 个。1968 年ABS 开始研究应用于汽车上。1975 年由于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121 款的通过,许多重型卡车和公共汽车装备了ABS,但由于制动系统的许多技术问题和卡车行业的反对,在1978 年撤消了这一标准。同年博世作为世界上首家推出电子控制功能的ABS 系统的公司,将这套ABS 2 的系统开始安装作为选配配置,并装配在梅赛德斯-奔驰S 级车上,然后很快又配备在了宝马7 系列豪华轿车上。在这一时期之后美国对ABS 的进一步研究和设计工作减少了,可是欧洲和日本的制造厂家继续精心研制ABS。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由于进口美国的汽车装备有ABS,美国汽车制造厂对美国汽车市场上的ABS 显示出新的兴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汽车行车安全的强烈要求,ABS 装置在世界汽车行业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1987 年美国大约3%的汽车装备有非常可靠的ABS。在随后的时间里,研发者集中于简化系统。1989 在年,博世的工程师成功地将一个混合的控制单元直接附在了液压模块上。这样他们就无需连接控制单元和液压模块的线束,也无需接插件,所以

汽车点火系统常见故障诊断和维修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点火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 班级 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教学系汽车工程系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发展 (4) 第二章点火系统的分类及结构 (5) 2.1点火系统的分类 (5) 2.2点火系统的结构........... . (6) 第三章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诊断及维修 (7) 3.1点火系统常见故障 (7) 3.2点火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7) 第四章点火系统的维护 (9) 4.1 主要容 (9) 4.2 点火正时的检查与调整 (10) 4.3点火器的检修 (12) 4.4点火正时的检查与调整 (12) 摘要 “汽车”这一名词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我国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车型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后,给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增加了一定难度。 在现代汽油发动机中,气缸的可燃混合气是采用高压电火花点燃的。为了在气缸中产生高压电火花,必须采用专门的点火装置,即点火系统。点火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所以,点火系统是发动机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发动机许多常见故障都是点火时刻不准引起的,因此,在实际维修过程中,有很大比例的发动机故障是由于点火系统的故障引起的。 汽车点火系统工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在汽车维修过程中,点火系统故障率相对较高。因此,本篇论文通过介绍常见的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并提出修理方法。汽车点火系统是点燃式发动机为了正常工作,按照各缸点火次序,定时地供给火花塞以足够高能量的高压电(大约15000~30000V),使火花塞产生足够强的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能够按时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发动机点火系。为了适应发动机的工作,要求点火系能按照发动机的点火次序,在一定的时刻,供给火花塞以足够能量的高压电,使其两极间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使发动机做功。

汽车销售网站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 (说明书) 题目:汽车销售网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姓名: 编号: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年月日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姓名 ___ _____ 专业 __计算机应用技术__ 任务下达日期 ___ 2013___ 年__ 4___月___3__日 设计(论文)开始日期 _____2013_______年__4___月__10___日 设计(论文)完成日期 _____2013_____年____6____月___12____日 设计论文题目 ________汽车销售网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___________ A.编制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设计专题(毕业论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 张佰慧 _ ______ 系(部)主任 ________ 王德永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第________页 共________页学生姓名:____徐凤芹_____,____计算机应用技术_____ 专业 __ _10_____年级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________汽车销售网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___________ 评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字)年月日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部)主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字)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评语:

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报告书 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方案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 班级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专业汽车维修与检测班级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方案 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所在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填好交指导教师 目录 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方案 (1)

【摘要】 (1) 【关键词】 (1) 1.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发展 (2) 2.点火系统的分类及结构 (3) 2.1点火系统的分类 (3) 传统蓄电池点火系统 (3) 电子点火系统 (3)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3) 磁电机点火系统 (3) 2.1.1传统点火系统 (3) 2.1.2电子点火系统 (4) 2.2点火系统的结构 (4) 2.2.1蓄电池点火系统 (4) 2.2.2有触点电子点火系统 (5) 2.2.3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 (5) 3.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诊断及维修 (5) 3.1点火系统常见故障 (5) 3.2点火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5) 3.2.1点火时间过早故障维修 (5) 3.2.2点火过迟故障维修 (6) 3.2.3火花塞故障维修 (6) 3.2.4发动机回火和放炮故障维修 (6) 3.2.5发动机爆震和过热维修 (6) 3.2.6发动机不能起动 (7) 3.2.7发动机运转不稳定 (7) 3.2.8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大、加速不良 (7) 结论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方案 【摘要】“汽车”这一名词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我国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车型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后,给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增加了一定难度。 在现代汽油发动机中,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是采用高压电火花点燃的。为了在气缸中产生高压电火花,必须采用专门的点火装置,即点火系统。点火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所以,点火系统是发动机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发动机许多常见故障都是点火时刻不准引起的,因此,在实际维修过程中,有很大比例的发动机故障是由于点火系统的故障引起的。 汽车点火系统工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在汽车维修过程中,点火系统故障率相对较高。因此,本篇论文通过介绍常见的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并提出修理方法。汽车点火系统是点燃式发动机为了正常工作,按照各缸点火次序,定时地供给火花塞以足够高能量的高压电(大约15000~30000V),使火花塞产生足够强的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能够按时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发动机点火系。为了适应发动机的工作,要求点火系能按照发动机的点火次序,在一定的时刻,供给火花塞以足够能量的高压电,使其两极间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使发动机做功。 【关键词】火花塞分电器分电器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详解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汽车在制动时,如果车轮抱死滑移,车轮与路面间的侧向附着力将完全消失。如果只是前轮(转向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后轮还在滚动,汽车将失去转向能力。如果只是后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前轮还在滚动,即使受到不大的侧向干扰力,汽车也将产生侧滑(甩尾)现象。这些都极易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因此,汽车在制动时不希望车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是希望车轮制动到边滚边滑的状态。由试验得知,汽车车轮的滑动率在15%~20%时,轮胎与路面间有最大的附着系数。所以为了充分发挥轮胎与路面间的这种潜在的附着能力,目前在大多数车辆上都装备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简称ABS。 一.ABS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常,ABS是在普通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加装车轮速度传感器、ABS电控单元、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及制动控制电路等组成的,如下图1。 制动过程中,ABS电控单元(ECU)3不断地从传感器1和5获取车轮速度信号,并加以处理,分析是否有车轮即将抱死拖滑。 如果没有车轮即将抱死拖滑,制动压力调节装置2不参与工作,制动主缸7和各制动轮缸9相通,制动轮缸中的压力继续增大,此即ABS制动过程中的增压状态。 如果电控单元判断出某个车轮(假设为左前轮)即将抱死拖滑,它即向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发出命令,关闭制动主缸与左前制动轮缸的通道,使左前制动轮缸的压力不再增大,此即ABS制动过程中的保压状态。 若电控单元判断出左前轮仍趋于抱死拖滑状态,它即向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发出命令,打开左前制动轮缸与储液室或储能器(图中未画出)的通道,使左前制动轮缸中的油压降低,此即ABS制动过程中的减压状态。 二.ABS系统的布置形式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JSP的汽车销售系统

淮海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并取得的成果,同时严格遵守校、院毕业设计(论文)的规章制度。 2.本人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以注释和说明。 3.本人承诺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和研究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 4.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2011年6 月12 日

目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汽车销售系统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3) 1.3 课题内容介绍 (3) 1.4 可行性分析 (4) 1.5 论文组织结构介绍 (4) 2 需求分析 (6) 2.1 系统综合需求 (6) 2.2 概念模型 (10) 3 概要设计 (13) 3.1 系统业务流设计 (13) 3.2 数据库设计 (13) 3.3 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 (19) 4详细设计 (22) 4.1订单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22) 4.2 订单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24) 4.3 销售车辆模块设计与实现 (26) 4.4 新闻信息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28) 4.5 置换申请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30) 4.6 备件信息模块设计与实现 (32) 4.7客服中心模块设计与实现 (34) 5 用户手册 (35) 5.1 管理员手册 (35) 5.2 客户手册 (35) 5.3 运行环境简介 (36) 5.4 系统安装手册 (36) 6 系统评价 (37) 6.1 系统特色/优点介绍 (37) 6.2 系统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案 (37) 6.3 毕业设计心得体会 (38) 结论 (39) 致谢 (40) 参考文献 (41)

汽车ABS制动防抱死系统毕业论文

目录 一、电控防抱死系统的发展及分类………………………………………………… 1 1、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1 2、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分类…………………………………… 3 二、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6 1、ABS的基本组成………………………………………………………… 6 2、传感器 (6) 3、电子控制单元(ECU) (7) 4、执行器 (8) 5、ABS警示装置…………………………………………………………… 10 三、博世(BOSCH)ABS系统制动调节过程…………………………………… 10 1、常规制动(ABS不工作)时 (10) 2、ABS工作时……………………………………………………………… 10 四、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检修 (11)

1、检修ABS的注意事项…………………………………………………… 11 2、ABS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 12 3、ABS主要部件的检修……………………………………………………… 12 五、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13) 1、故障案例一:雷克萨斯RX300 多功能车ABS故障………………… 13 2、故障案例二:桑塔纳2000GSI 轿车ABS故障……………………… 14 3、故障案例三:别克君威轿车ABS故障……………………………… 15 六、结束语 (16) 七、参考文献 (17)

汽车ABS的结构与检修 摘要:本文介绍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发展及分类,解释了系统基本组成与其工作原理,并对博世ABS系统的控制过程作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检修ABS的一些注意事项,最后选取了日常维修工作中比较典型的几个故障案例进行评述,希望能为广大维修人员提供点帮助。 关键词: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案例分析。 ABS(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以获得最好的制动效果。 一、电控防抱死系统的发展及分类 1、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基于制动防抱理论的制动系统首先是应用于火车和飞机上。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BOSCH)申请一项电液控制的ABS装置专利,促进了ABS 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上开始使用ABS始于1950年代中期福特汽车公司,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这种ABS装置控制部分采用机械式,结构复杂,功能相对单一,只有在特定车辆和工况下防抱死才有效,因此制动效果并不理想。机械结构复杂使ABS装置的可靠性差、控制精度低、价格偏高。ABS技术在汽车上的推广应用举步艰难。直到7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为ABS技术在汽车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ABS控制部分采用了电子控制,其

ABS系统的维护与检修

前言 ABS(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它能充分发挥轮胎与路面的潜在附着力,最大限度地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以满足行车安全的需要,它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虽然ABS的理论基础早已确立,但鉴于相关工业如电子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可靠性、价格效益比成为ABS发展道路上的两大障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ABS可靠性得以完善,加之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致使制动时车轮抱死拖滑成为行车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为了改善制动性能,保障行车安全,促进了ABS 的使用日益广泛。

第一章汽车ABS的概述 一、ABS的历史 制动力调整装置设计思想的提出在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有人获得了这方面的一项专利(具体是谁就不知道了)。五十年代,世界上第一台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 在1950 年问世,首先被应用在航空领域的飞机上,Knorr 公司(位于慕尼黑,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以生产制动系统著称的公司)的防抱制动装置 (ABS) 开始用于火车。当时的纯机械式测试接收记录装置还不能适应汽车技术的较高要求,所以当时的车用ABS起的效果不是很好。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终于得出:“测试车轮转数的传感器以及调节转数的控制仪是实现目标所必不可少的。”这是车用ABS系统研制的重要理论依据! 70年代,奔驰公司开始设想并在新闻界宣称要在轿车、载货车和大客车上使用电控式ABS,但尚无成熟的、大批生产的产品。1978年,奔驰公司首次在S级豪华型轿车上装用了ABS。1984年,开始在S级、SL级轿车和190E汽油喷射汽车上成批装备了ABS。从1992年10月至今,在德国,ABS已属各类轿车的基本装备。 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对汽车安全性提出了强制性要求,20世纪90年代,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了提高汽车安全性,制定了严格的法规。事实证明,ABS的发展和国家的汽车安全法规密切相关。1995年,北美产轿车ABS的装用率达70%,欧洲轿车ABS装用率约为40%。目前,ABS已成为这些国家生产轿车的标准装备. 1999年我国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2676《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中已把装用ABS作为强制性法规。到2005年,国产车辆ABS装车率将达到50%。微车、客车的装车率为20%,也就是说液压制动ABS的需求量将达到75万-81万套;而中、重型载货车,大、中型客车ABS的装车率为100%;气制动ABS需求量为35万-45万套;这样,到2005年国内ABS总需求量为108万-126万套。 我国ABS产品正处于起步阶段,气动ABS相对液压ABS的推广门槛要低一些。一方面气动ABS主要是针对重型车及大客车,这类车型主要由国内生产,且国家强制性法规不是强制要求这部分车辆装用ABS系统。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发起步较早,具有很好的技术基础。液压ABS主要针对轿车,而国内的大部分轿车是以合资为主,其技术话语权主要由外方控制,所以国内ABS系统进入轿车领域难度会更大些。 国内ABS生产厂家,目前估计在10 -20家左右,一般都是仅做气动或仅做液压ABS,

汽车毕业设计题目

汽车毕业设计题目 汽车毕业设计题目怎么选?有哪些题目可以选择呢?下面是由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汽车毕业设计题目,希望能够帮到您! 1.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应用分析 2.微型车怠速不良原因与控制措施 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4.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现状与对策 5.发动机自动熄火的诊断分析 6.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 7.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 8.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 9.现代发动机自诊断系统探讨 10.关于奔驰300SEL型不能着车的故障分析 11.奔驰Sprinter动力不足的检测与维修 12.上海通用别克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3.现代伊兰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4.广本雅阁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16.帕萨特1.8T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17.广本雅阁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18.汽车发动机怠速成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探讨 19.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 20.上海帕萨特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1.论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22.奥迪A6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23.丰田凌志400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24.奥迪A6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5.标致307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6.捷达轿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27.汽车转向盘摆振故障分析 28.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 29.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分 30.汽车的常用转向系统的性能分析 31.汽车变速箱故障故障诊断 32.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33.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 34.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行走系统特点 35.分析国产几种汽车制动系统特点 36.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转向系统特点 37.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38.丰田系列ABS故障诊断方法的探讨 39.通用系列ABS故障诊断探讨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

第七章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 制动防抱死系统功用、基本组成及控制方式 1、ABS功用 制动防抱死系统(简称ABS,Anti-lock Brake System),是汽车上的一种主动安全装置。其作用就是防止汽车制动时车轮抱死拖滑,并把车轮的滑移率保持在Sp左右的一定范围内,以提高汽车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转向控制能力和缩短制动距离,使汽车制动更为安全有效。 ABS的优点: (1)制动时保持方向稳定性(图7-1)。控制车轮滑动率基本在20%附近,有效防止汽车侧 滑、甩尾、调头等现象发生。 图7-1 保持方向稳定性 (2)制动时保持转向控制能力,如图7-2。不会出现汽车前轮抱死产生的方向失控事故。 图7-2 保持转向控制能力

(3)缩短制动距离(松散的沙土和积雪较深的路面除外)(图7-3)。保持制动力在最佳的范围内。 图7-3 缩短制动距离 (4)减少轮胎磨损。车轮保持在既滚又滑的状态,克服车轮抱死造成的轮胎杯型磨损和轮胎面磨损不均匀的缺点。 (5)减少驾驶员紧张情绪。传统制动系统进行制动时,驾驶员往往产生一种紧张情绪,缺乏安全感。 装备ABS 与未装备ABS 汽车相比,各项安全指标的下降百分比见图7-4。 图7-4 安全指标比较 2、ABS 基本组成及控制原理 制动防抱死系统是在常规制动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电子控制系统,一般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器(ECU)和执行器(制动压力调节器)组成(图7-5)。

图7-5 ABS基本组成及控制原理示意图 传感器感受系统控制所需的汽车行驶状态参数,并将运动物理量转换成为电信号。电子控制器根据传感器信号及其内部存储信号,经过计算、比较和判断后,向执行器发出控制指令,同时监控系统的工作状况。执行器则根据ECU的指令,依靠由电磁阀及相应的液压控制阀组成的液压调节系统对制动系统实施增压、保压或减压的操作(图7-6),让车轮始终处于理想的运动状态。 a)增压 b)减压 c)保压 图7-6 ABS工作过程 在制动过程中,ABS只在车速超过一定值时才起作用。ABS具有自诊断功能,并能确保系统出现故障时,常规制动系统仍能正常工作。 ABS的分类 目前ABS的产品很多,其中德国波许公司、戴维斯公司、美国德尔科和本迪克斯公司生

4S店汽车销售及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4S店汽车销售及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 与实现

目录 1 引言 (1) 1.1 4S店汽车销售及服务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1) 1.2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1) 2 需求分析 (2) 2.1 4S店汽车销售及服务管理系统功能 (2) 2.2 4S店汽车销售及服务管理系统业务分析 (2) 3 系统设计 (3) 3.1 系统模块设计 (3) 3.1.1 维修管理模块 (4) 3.1.2 销售管理模块 (4) 3.1.3 库存管理模块 (5) 3.1.4 客户管理模块 (6) 3.1.5 系统管理模块 (7) 3.2 系统数据库设计 (8) 6 总结 (10) 6.1系统的总结 (10) 6.2开发过程的总结 (10) 附录 (11)

1 引言 1.1 4S店汽车销售及服务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相对于国外同行来说,我国汽车服务企业的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还相当低。企业信息的传送更多地仍以最原始的图纸传送方式为主,只有少量的信息借助互联网进行传送。 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升汽车服务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总结国外汽车服务企业的发展历程,少走弯路,在提升整个行业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充分采用跨跃式发展的思路。 近年来我国汽车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正在规划和建设之中,管理者也已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对推动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意义,这就为下一步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成果来推动汽车服务业健康高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汽车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汽车销售市场出现了以整车销售(sale)、配件供销(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这四项功能集于一体(简称为4S)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由于许多4S店不分经销的汽车品牌的档次、强弱,不管其投资何时能回收,过份追求毫华、一流,一哄而上建4S店,导致了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给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利润空间的不断压缩,不少4S店已直接面临着生存危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迫在眉睫。 电子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4S店的合理运用,能很好的解决如上问题。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建立,实现了汽车销售、配件供销、服务接待与结算、业务管理等系统的内外联网。加强软件建设,使4S店发挥更大的优势,特别是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的互动功能和管理功能。 汽车销售及服务管理系统在汽车服务企业的合理运用顺应新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汽车服务企业发展趋势的要求,是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过程,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汽车液压防抱死制动系统

汽车液压防抱死制动系统 简介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ling System,简称ABS)是在传统的制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在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系统。它是由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电磁阀或称压力调节器和轮速传感器三部分组成。在车辆紧急制动时,驾驶员脚踩制动踏板的制动压力过大时,轮速传感器及电子控制单元ECU可以检测到车轮有抱死的倾向,此时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电磁阀动作以减小制动压力。当车轮轮速恢复并且轮胎与地面摩擦力有减小趋势时,电控单元控制电磁阀增加控制压力。这样能够使车轮一直处于最佳的制动状态,最有效地利用地面附着力,得到最佳的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 ABS的发展史 在1920年以前,绝大部分汽车仅后轴装用制动器,一方面由于当时车速低,仅后轴装用制动器即可满足要求,另一方面可能与当时汽车结构有关,人们为防止制动时汽车侧倾,故前轴不使用制动器,当然仅后轴使用制动器也易于设计及安装,且价格要低些。1900年人们已通过试验,证明四轮装用制动器是安全的,有利于汽车制动性能的改善,但真正在四轮上均安装制动器是1920年以后的事。为保证车辆在山区行使时,有好的转向性能,制动力分配系数比较小(所谓制动力系数即前轴制动器周缘力与后轴制动器周缘力之比)。这种设计思想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与道路差、车速低的现状有关。 防抱死制动技术属于制动力控制调节技术。制动力的调节从汽车诞生的那一天就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1908年,英国工程师J.E.Francis提出了“铁路车辆车轮抱死滑动控制器”理论。随着车速的提高,制动时后轴先于前轴抱死拖滑的危险愈来愈大,为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进入七十年代,制动力分配系数向大的方向发展,ECE R13中对此有明确的规定。ABS的运作原理看起来简单,但从无到有的过程却经历过不少挫折(中间缺乏关键技术)!1908年英国工程师J.E.Francis提出了“铁路车辆车轮抱死滑动控制器”理论,但却无法将它实用化。接下来的30年中,包括Karl Wessel的“刹车力控制器”、Werner M?hl的“液压刹车安全装置”与Richard Trappe的“车轮抱死防止器”等尝试都宣告失败。在1941年出版的《汽车科技手册》中写到:“到现在为止,任何通过机械装置防止车轮抱死危险的

汽车销售管理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汽车销售管理系统 类别: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上海通用别克ABS故障诊断与排除.论文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通用别克ABS故障诊断与检修 系部现代制造工程系 专业名称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班级汽车 1092 班 姓名吴代强 学号 200911921 指导教师郝孟军 2011年09 月01日

通用别克ABS故障诊断与检修 指导老师:郝孟军 2009级汽车专业学号 200911921 姓名吴代强 摘要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简称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系统。是利用电子电路自动控制车轮制动力,并可以充分发挥制动器的效能,提高制动减速度和缩短制动距离,且能有效地提高车辆制动地稳定性,放置车辆侧滑和甩尾,减少车祸。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以及故障的诊断和解决方法。主要是针对通用汽车系列的 ABS故障诊断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通用汽车; ABS;故障;诊断方法;探讨

General buick ABS fault diagnosis and maintenance Tutor:Mengjun Hao Professional Car 2009 No.200911921 Name:Daiqiang Wu Abstract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or ABS (Anti-Lock Brake System) System. Is the use of electronic circuits control wheel braking force, and can give full play to brake performance, improve braking by the speed and reduce the braking distance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vehicle braking stability, Placing vehicle skidding and tail flick, reducing traffic accidents; ABS brake system of the existing ordinary braking function, but also to prevent wheel lock so that the car under braking can to ensure that the direction of vehicle braking stability , To prevent skidding and deviation, is currently the most advanced car, braking effect of the best brakes. This paper will detail the Anti-lock brakinystem and the principle of common fault and the fault diagnosis and solution. Is mainly directed against China's production of the Toyota assembly line of ABS fault diagnosis method to explore. Key words:Toyota automobile;Anti-Lock Brake System; Fault;Diagnostic Method;Discussion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目前,ABS已经成为轿车及客车的标准配置。那么什么是ABS?ABS是英文Anti-lock Braking System的缩写,汉语意思为防抱死制动系统。本节介绍ABS的基础知识。 下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车辆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后车辆的运动情况。 当对行驶中车辆进行适当制动时,如果制动力左右对称产生,车辆能够在行驶方向上停止下来。但当左右制动力不对称时,就会发生车辆绕重心旋转的力矩。此时,如果轮胎与地面的侧向反力能阻止旋转力矩的作用,则车辆仍能保持直线行驶,如果轮胎与地面的侧向反力很小,则车辆就有可能出现如图1所示的不规则运动。 图1 车轮抱死后车辆的运动情况 a) 车辆直线行驶车轮抱死时 b) 车辆弯道行驶仅前轮抱死时 c) 车辆弯道行驶 仅后轮抱死时 如图1a)所示,当车辆直线行驶车轮抱死时,车辆出现了制动跑偏或甩尾侧滑的现象。如图1b)所示,当车辆弯道行驶仅前轮抱死时,车辆出现了失去转向能力的现象。如图1c)所示,当车辆弯道行驶仅后轮抱死时,车辆出现了甩尾侧滑的现象。 想一想:制动时车轮的抱死引起了车辆不规则的运动,而车轮是如何抱死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一、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 1.地面制动力(FB) 如图2所示是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制动时,车轮的受力情况。图中忽略了滚动阻力矩和减速时的惯性力矩。 图2 制动时车轮受力分析

Tμ-制动中的摩擦力矩 VF-汽车瞬时速度 FB-地面制动力 G-车轮垂直载 荷 GZ-地面对车轮的反作用力 r-车轮的滚动半径 VR-车轮的圆周速度 FS-侧向 力ω-车轮的角速度α-侧偏角 汽车制动时,由于制动鼓(盘)与制动蹄摩擦片之间的摩擦作用,形成了摩擦力Tμ,此力矩与车轮转动方向相反。车轮在Tμ的作用下给地面一个向前的作用力,与此同时地面给车轮一个与行驶方向相反的切向反作用力FB,这个力就是地面制动力,它是迫使汽车减速或停车的外力。 提示:地面制动力的大小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和轮胎与地面之间的附着力。 2.制动器制动力 当汽车制动时,阻止车轮转动的是制动器摩擦力矩Tμ。将制动器的摩擦力矩Tμ转化为车轮周缘的一个切向力,称其为制动器制动力Fμ。 提示:制动器制动力是由制动器的结构参数决定的,并与制动踏板力成正比。 3.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和附着力的关系 如图3所示为不考虑制动过程中附着系数变化的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以及附着力三者的关系。在制动过程中,车轮的运动只有减速滚动和抱死滑移两种状态。当驾驶员踩制动踏板的力较小,制动摩擦力矩较小时,车轮只作减速滚动,并且随着摩擦力矩的增加,制动器制动力和地面制动力也随之增长,且在车轮未抱死前地面制动力始终等于制动器的制动力。此时,制动器的制动力可全部转化为地面制动力。但地面制动力不可能超过附着力。 图3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和附着力的关系 当制动系液压力(制动踏板力)增大到某一值,地面制动力达到附着力,即地面制动力达到最大值。此时,车轮即开始抱死不转而出现拖滑的现象。当再加大制动系液压力时,制动器制动力随着制动器摩擦力矩的增长仍按直线关系继续上升,但是,地面制动力已不再随制动器制动力的增加而增加。 要想获得好的制动效果,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又要有附着系数较高的路面提供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一、ABS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