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样本
(整理)威海市桥头镇总体规划.

威海市桥头镇总体规划桥头镇人民政府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零零八年十二月第一部分文本精品文档目录第1章总则............................................................. - 1 -第2章镇域规划......................................................... - 1 -第3章镇区规划......................................................... - 3 -第4章绿地系统规划..................................................... - 4 -第5章基础设施规划..................................................... - 5 -第6章环境卫生设施、环境保护规划....................................... - 6 -第7章镇区防灾规划..................................................... - 8 -第8章近期建设规划.................................................... - 10 -第9章远景规划........................................................ - 10 -第10章总体规划实施建议............................................... - 10 -附表:.................................................................... - 11 -第1章总则第1条规划适用范围为了促进桥头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桥头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桥头镇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威海城总体规划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威海市人民政府2016年9月i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4)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4)第二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6)第三节城市规模 (6)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区域协调战略 (8)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 (9)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4)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18)第五节市域海岸带保护规划 (22)第六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23)第七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25)第八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29)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1)第一节空间布局 (31)第二节居住用地 (35)第三节公共设施用地 (37)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42)ii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45)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49)第七节城市交通 (51)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58)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66)第十节环境保护 (69)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70)第十二节海岸线保护与利用 (74)第十三节旧城更新 (75)第十四节地下空间 (77)第五章规划实施 (81)第六章附则 (83)附表2-1 城市发展指标体系表 (84)附表3-1 市域风景名胜区一览表 (86)附表3-2 市域城镇等级与规模结构表 (86)附表3-3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表 (87)附表3-4 市域海岸带重点管制区强制性管制导则表 (88)附表3-5 市域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91)附表4-1 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98)附表4-2 中心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100)iii附表4-3 中心城区全国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一览表 (103)附表4-4 中心城区规划骨架道路一览表 (107)附表4-5 中心城区规划主要公园一览表 (109)iv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威海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指导威海市的城市建设和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编制《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df

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第三章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第四章商业设施布局规划第五章文化设施布局规划第六章体育运动设施布局规划第七章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第八章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第九章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各项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一致,对威海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为未来公共设施谋划、预留足够的承载空间,控制和引导区域内的各项建设,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6、《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9、《山东省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0、《威海市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1、《威海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12、《威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1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16、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1994]第25号);1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号);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19、十一部委转发关于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决议;20、《威海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计划》;21、《威海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讨论稿);22、《威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2003年12月);23、《威海市体育事业战略发展规划》;24、《威海市群众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25、《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2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27、国家、省、市有关公共体育设施法规、文件、规范;2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29、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3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3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32、《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33、《威海市“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34、《省、地、县图书馆定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5、《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36、《省、市群众艺术馆、县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7、《青少年宫管理工作条例》;38、《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送审稿);39、《档案馆建设标准》;40、《公共博物馆建设用地指标》(讨论稿);4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021年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欧阳光明(2021.03.07)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第三章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第四章商业设施布局规划第五章文化设施布局规划第六章体育运动设施布局规划第七章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第八章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第九章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各项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一致,对威海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为未来公共设施谋划、预留足够的承载空间,控制和引导区域内的各项建设,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6、《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9、《山东省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0、《威海市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1、《威海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12、《威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1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16、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1994]第25号);1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号);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19、十一部委转发关于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决议;20、《威海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计划》;21、《威海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讨论稿);22、《威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2003年12月);23、《威海市体育事业战略发展规划》;24、《威海市群众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25、《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2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27、国家、省、市有关公共体育设施法规、文件、规范;2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29、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3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3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32、《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33、《威海市“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34、《省、地、县图书馆定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5、《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36、《省、市群众艺术馆、县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7、《青少年宫管理工作条例》;38、《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送审稿);39、《档案馆建设标准》;40、《公共博物馆建设用地指标》(讨论稿);4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乳山市总体规划文本

乳⼭市总体规划⽂本⽂本⽬录第⼀章总则 (1)第⼆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三章城市性质和规模 (13)第四章中⼼城区空间布局规划 (13)第⼀节⽤地适⽤性评价与发展战略 (13)第⼆节⽤地布局和空间结构 (14)第三节绿地系统规划 (16)第四节公共设施⽤地规划 (20)第五节居住⽤地规划 (23)第六节⼯业⽤地规划 (24)第七节旅游度假⽤地规划 (24)第⼋节对外交通及仓储⽤地规划 (25)第九节道路系统规划 (25)第⼗节总体城市设计与城市整体形象定位 (27)第⼗⼀节环保环卫规划 (29)第五章城市防灾系统⼯程规划 (33)第⼀节消防系统⼯程规划 (33)第⼆节城市抗震系统⼯程规划 (34)第三节城市防空系统与地下空间规划 (35)第四节防灾救护与⽣命线系统规划 (36)第五节城市防洪防潮⼯程规划 (37)第六章市政⼯程设施规划 (37)第⼀节给⽔⼯程规划 (37)第⼆节排⽔⼯程规划 (39)第三节电⼒⼯程规划 (41)第四节电信⼯程规划 (41)第五节供热规划 (42)第六节燃⽓规划 (43)第七节⼯程管线综合规划 (44)第七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44)第⼀节规划期限与规模 (44)第⼆节近期建设重点 (44)第⼋章城市远景规划 (45)第⼀节规划期限 (45)第⼆节城市规模 (45)第三节⽤地布局 (46)第九章城市规划区及空间管制规划 (46)第⼀节规划区范围 (46)第⼆节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规划 (46)第⼗章城市建设管理准则 (48)第⼀节⽤地管理规定 (48)第⼆节建设⼯程管理规定 (49)第⼗⼀章城市规划实施措施 (50)第⼗⼆章附则 (51)附表⼀城市规划建设⽤地平衡表 (52)附表⼆夏村⽼城区规划道路⼀览表 (53)附表三银滩新城区规划道路⼀览表 (57)附表四各类建设⽤地适建范围表 (59)附录 A ⽂本⽤词说明 (61)附录 B 项⽬编制单位及参加⼈员名单 (62)附录C 《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评审意见 (63)第⼀章总则第1条为协调乳⼭市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并为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结合乳⼭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现状和相关部门发展设想,特制定本规划。
来自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本次总体规划的直接研究范围为威海市市域,包括环翠区、荣成市、文登市和乳山市,总面积为5698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为环翠区行政范围〔包括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区”)和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区”)〕,总面积为769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期限近期:2004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第十一条经济发展策略(1)---------(2)---------(3) 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5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35%左右,第一产业比重降到5%以下。
第十七条人口规模1.现状人口规模现状城市建成区总人口8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2.27万人,暂住人口29.73万人。
2.规划人口规模规划城市建成区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为100万人,远期2020年规划人口为130万人,远景2020年以后人口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基础设施按照170万人预留。
第十九条市域总人口1.近期:2010年人口规模335万人,其中,暂住人口为60万人左右;2.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45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为150万人左右。
第二十条市域城市化水平1.近期:2010年达到65%左右;2.远期:2020年达到75%左右。
第二十四条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威海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A”字形格局,包括:“一个主中心,四个副中心、三条发展带、十三个重点镇”。
1. 一个主中心:威海城区为带动全市发展的主中心。
2.四个副中心:文登、荣成、乳山和石岛为带动全市发展的四个副中心。
3. 三条发展轴第三十二条市域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1)市域水资源量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28亿立方米。
全市现状50%、75%、95%保证率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为51800、44500、35900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00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可供水量为5.28亿立方米。
威海港规划

威海港规划威海市位于山东省中南部,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是我国滨海旅游城市,威海港又名山东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所辖的威海国际机场。
目前,世界上除中国外拥有直航直飞欧洲航线的航空母舰俄罗斯联邦航空公司以外,世界上同时经营直飞美国、英国、法国等七个国家和地区航线的航司。
截至2015年末,威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8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7万标箱;其中集装箱内支线达到1540标箱。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山东省在港口建设、发展方面的大力支持,威海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威海港作为沿海重要的经济城市港口之一;作为全国沿海开放城市威海市政府实施东拓西进战略后开工建设的港口项目,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十二五”期间,威海市将进一步加强港口规划体系建设;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持续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港口服务水平和效益;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提升发展环境和保障能力。
一、规划思路威海港以国际贸易为主,兼有民用运输和液体运输,是胶东半岛地区重要航空枢纽和沿海重要港口之一。
规划以“水铁联运+水运”为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大型船舶码头设施,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
发挥我市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完善港口功能,加快推进港区的综合开发和升级规划力度,不断提高各港区的服务水平,增强威海市及周边地区对全国乃至世界的辐射能力,努力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对外交通枢纽之一。
在规划思路上,规划确定了以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的“东拓西进”战略,明确了在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要求下,未来5年威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为基础,以保障区域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以完善的航道网为保障,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实施城乡一体化进程;以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新思路、新目标。
以“五个转变”为基本原则大力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进程。
加快港口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步伐。
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增强综合竞争力。
威海城市研究

“一线、多核、多组团 “一线”——指总长157.5公里的市区海岸线,严格 保护海滨地区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岸资源,产业 发展以旅游度假业为主。 “多核”——指规划区内总面积共356.3平方公里, 数量达46座的大小山体绿核,应严格保护,构成威 海山海交融的重要景观特色。 “多组团”--指威海市区“一主五片”的多组团 城市结构模式。 “一主”指以环翠中心区为基础,联合西部城区( 高区)、南部城区(经区)共同发展成为威海主城 区; “五片”指城市外围五个职能组团,包括张村、双 岛科教新区、羊亭、崮山、南部新区
加强高速公路、青烟威荣铁路建设,实现半岛1 加强高速公路、青烟威荣铁路建设,实现半岛1小时生活圈
大学城客运站
高区客运站 经区客运站
草庙子货运站
桥头客运站
城际铁路
加快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建 设,青岛至烟台、威海的 平均用时将缩至1.5、1个 小时,到2020年,青荣城 际铁路上,青岛至烟台的 城际客车将达66对,烟台 至威海达58对、威海到荣 成城际客车58对 。
区位战略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潜力巨 大
威海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
蓝色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 战略
战略机会
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蓝色经济区给山东半岛城市群, 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蓝色经济区给山东半岛城市群,尤其是具有 地缘优势的威海提供了战略支持。作为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 地缘优势的威海提供了战略支持。作为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日韩产业 的加速转移,也给威海市城市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的加速转移,也给威海市城市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产业集群——市区 产业集群——市区 ——
特色旅游度假业集中分布在市区海岸线
三大海水浴场:国际海 水浴场、金沙滩海水浴 场、葡萄滩海水浴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文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威海市规划局
.11
前言
21世纪的中国需要环渤海地区的崛起。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的头两个十年成就了珠三角和长三角, 那么随着环渤海地区的加快发展, 以青岛为核心, 包括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的山东半岛东部可能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教育科研基地、旅游度假地和修造船基地是威海市建设的重点。
规划借助日韩经济向山东半岛大规模转移这一历史机遇, 立足传统工业、特色渔业、农业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基础优势, 争取经过规划引导, 促进威海市加工制造、教育科研、农产品加工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均衡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威海的环境资源优势已经初步得到中国和世界的认可, 但由于经济和城市加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加, 本次规划在合理安排威海长远发展框架的同时, 将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营建作为重要规划内容, 在城市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中, 给予重点解决。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五章城市用地和空间布局规划 (9)
第六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3)
第七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5)
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6)
第九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8)
第十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0)
第十一章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22)
第十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3)
第十三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24)
第十四章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28)
第十五章市区岸线利用规划 (30)
第十六章给水工程规划 (31)
第十七章排水工程规划 (32)
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33)
第十九章通信工程规划 (34)
第二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34)
第二十一章供热工程规划 (35)
第二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36)
第二十三章环境卫生规划 (37)
第二十四章城市消防规划 (38)
第二十五章城市防洪、防潮规划 (39)
第二十六章城市抗震规划 (40)
第二十七章城市人防规划 (41)
第二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41)
第二十九章城市远景规划设想 (43)
第三十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