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中策划_关键时刻怎能感冒
策划界风云人物

策划界风云人物叶茂中简介在策划界,叶茂中素有“鬼才”之称。
“鬼才”叶茂中惯于从没有“市”的地方“造市”,从没有“路”的地方“拓路”。
他极其擅长企业整体的营销策划和广告运动策划,如实力派演员一样,“片约”不断,总有接不完的活儿。
97年中国最佳营销策划案例奖的获得者、98年中国十大营销经典案例策划金奖的获得者、2000年中国企业十大著名策划案例奖的获得者、擅长企业的整体营销策划和品牌整合设计,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动作体系。
其专著有《广告人手记》、《转身看策划》、《圣象品牌整合策划纪实》、《新策划理念》。
199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策划人、2000年被评为中国企业十大策划家。
宁怀远简介宁怀远:中国著名创新战略策划家,中国策划研究院副院长。
同时还担任“延安城市形象工程委员会”项目策划组长,企业发展战略中心主任,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客座教授等诸多社会工作。
宁怀远应邀为团中央“彩虹工程”、省政府、上海飞翔集团、北京商品经济学院、中国轻工出版社、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永安保险、金华集团、明威集团、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三百多家企事业单位做了专题企业战略演讲。
所到之外,深受欢迎;十年来,他应邀为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多家企业做了咨询诊断。
他先后为高新地产、百事特集团、飞翔集团、华康集团、红叶集团、永安保险、中国国际服装城、通洛集团、裕华集团、交大科技园、非晶科技、亨泰集团、西部绿舟、协和集团、世经机构、“空军一号”、“华夏第一狼滩”等数百家企业做了创新战略策划。
宁怀远策划了陕西卫视大型经济评论栏目“经济生活点评”,并策划推出了西部第一档金融栏目“金融时间”同时策划了国内第一档精品节目“新财智头等仓”。
宁怀远以高尚的人格、独到的见解,战略的眼光和卓有成效的策划与创新,赢得了政府、企业和同仁的广泛认同与高度重视。
被誉为策划界的“西部王”。
他的策划业绩先后被国内一类刊物多次推为封面人物,个人业绩被收入《世纪丰碑》和《影响中国策划业的21个人》(西部唯一),各互联网门户网站纷纷追踪报道,上百家媒体分别专访和报道过其策划业绩。
叶茂中策划的广告语

1.与叶茂中策划,让您的品牌腾飞!
2.打造品牌,选择叶茂中策划,绝对不会后悔!
3.叶茂中策划,为您量身定制最具创意的广告方案!
4.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选择叶茂中策划是明智之选!
5.高效、专业、创新,叶茂中策划帮助您实现营销目标!
6.让您的品牌散发无限魅力,只需一次合作叶茂中策划!
7.想要精准定位目标客户?选择叶茂中策划,我们了解您的需求!
8.叶茂中策划,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广告解决方案!
9.与叶茂中策划合作,让您的品牌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10.创意无限,效果显著,只有叶茂中策划能做到这一点!
11.您的成功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在叶茂中策划我们永远为您服务!
12.只要选择叶茂中策划,您的广告就会引发市场的热潮!
13.叶茂中策划,为您打造令人难以忘怀的品牌形象!
14.与叶茂中策划合作,让您的广告效果倍增!
15.想要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叶茂中策划帮您一臂之力!
16.只有叶茂中策划能够将您的品牌推向更高的高度!
17.品牌塑造,从叶茂中策划开始,成功从此不再遥远!
18.选择叶茂中策划,为您的品牌注入无限活力与创意!
19.叶茂中策划,让您的广告成为市场焦点!
20.信任叶茂中策划,让我们共同开启广告新时代!。
叶茂中_李光斗_徐大伟_广告三杰

叶茂中_李光斗_徐大伟_广告三杰策划三雄:叶茂中阳刚如火,善于广告定位,堪称策划之霸。
李光斗时尚如风,擅长品牌优化,堪称策划之儒。
徐大伟挥洒如雨,热心公益事业,堪称策划之侠。
叶茂中:经典广告语:地球人都知道——北极绒保暖内衣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柒牌男装洗洗更健康——妇炎洁关键时刻怎能感冒——海王银得菲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武汉红金龙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白沙烟大红鹰新时代的精神——大红鹰烟职业转行叶茂中被称为中国广告策划界的“奇人”。
生长于江苏泰州的他,自幼喜爱美术,第一份工作是在当地的电视台谋生。
叶茂中人生的转机来自于一则电视广告。
职业过程1990年,泰州电视台承担了“春兰空调”电影胶片广告的拍摄,虽然对此一窍不通,叶茂中仍接下了这一任务。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叶茂中说:“艺高人胆大属于正常,我应该是那种艺小人胆大的少数人。
”叶茂中通过上海科学电影制片厂的同乡完成了这一“可遇而不可求的任务”。
春兰空调的这则“1棒打进6个台球的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播了5年,叶茂中凭此踏上了专业广告人之路,而此前,他还从未想过,广告也能成为一种职业。
100多个。
”叶茂中为其策划:“将产品和品牌集中到存在庞大市场需求,却没有行业巨头的维生素糖果上,媒体投放立足于最强势媒体集中轰炸。
”厂商采纳后,2003年销售额一举突破了8亿元。
李光斗:个人经历李光斗自1990年开始从事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工作,先后担任伊利集团、蒙牛乳业、广日电梯、民生药业、古越龙山、招商银行、长虹、德尔惠、喜临门集团等全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常年品牌战略和营销广告顾问,亲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品牌发展的历程,具有丰富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荣获中国策划业杰出功勋奖。
李光斗出身于市场营销第一线,参与并策动了中国VCD和乳业营销大战,被评为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风云人物,并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EMBA品牌学特聘教授。
李光斗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任复旦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1988年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大专辩论会,荣获冠军。
【经营管理】关键时刻怎能感冒

【经营管理】关键时刻怎能感冒------ 海王银得菲广告创作纪实专门多情况在某一时刻最需要的可能确实是一种坚持。
坚持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
海王银得菲的蓝色箭头因为我们的坚持而得以存在。
今天看到海王银得菲的蓝色箭头在电视、在报纸、在街头、在卖场的货架上冲锋陷阵,专门感叹当时的一种坚持。
谁讲坚持没有"快"感?搏命生涯,快!快!快!这一段时刻过着几乎搏命的生活。
事实搏命专门不行,专门对躯体不利。
但当赶活和搏命几乎成为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时,后悔已来不及。
这是做广告人必须付出的代价。
偶然碰到一些广告界的朋友,见面会咨询:"叶茂中,你如何还在搏命?"这让我专门不行意思,因为他这句话让我感到搏命是某种能力不够而不得不使用的手段。
我因此看他一眼,心想:这小子装得不搏命似的,可能比谁都搏命。
在广告界,我还确实少见不搏命就能够把广告做好的,要不他一定是个天才。
天才一百万人当中才有两、三个,他难道确实是,真让人仰慕。
此刻已是凌晨3点30分,因为某件事没有处理完,我不得不坚持一边在电话机旁等候,一边借这张白纸和笔写点感受,以便应付阵阵困意的突击。
生活当中专门多事都能够应付,但广告不能应付。
哪怕是赶一件专门急的活,哪怕是在不可能的时刻里完成,你也必须拿出好活。
在广告播出后,没有人明白你是在多么专门的条件下完成的,观众在看广告片时分不清哪支花时刻长哪支花时刻短,他只会反应好依旧不行。
甚至企业也会不记得,他给了你多么少的时刻让你去制造奇迹。
因此现在就考查广告人的爆发力强不强了。
2001年春节前,一个人去西安参加莹朴防脱洗发水的上市促销活动。
因为漫天大雪,中午的飞机下午四点才飞起来。
刚下飞机,接到海王高锦民先生的电话:PPA事件给感冒药市场制造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机会,企业临时决定要上春节套播,能否在5天内赶出两支海王银得菲的广告片?天哪,5天出两支广告片,创意在哪里?创意在哪里?立马打电话给公司创作人员,十万火急出创意。
叶茂中策划海王金樽创作纪实模板

叶茂中策划海王金樽创作纪实叶茂中策划----------------------第二天舒服一点------海王金樽创作纪实现在有一颗子弹, 是瞄准一只鸟将其击落呢, 还是对着一群鸟放一枪, 惊飞所有的鸟呢? 广告诉求应该精确而尖锐, 不要指望打动所有的人, 只要打动目标消费群就行。
牛刀小试--价格策略: 好东西就要吊起胃口来卖当金樽第一次映入我们的眼帘之后, 多年的市场经验告诉我们: 这是个好东西。
果然, 经过进一步的广泛求证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的亲身体验, 证实了金樽对于醒酒护肝确实很有效果, 特别是减轻醉酒后的痛苦这一方面。
就是这么一个产品, 零售价居然只有十几块钱, 还沉甸甸的一包。
拿着这个产品, 真有一种论斤卖的感觉。
经过研究, 我们决定采用以价值为基础结合消费者心理的定价策略。
"包装重新设计, 价格提高, 份量减半! "我们扔下这个建议, 就急匆匆地投入到了市场之中。
两个月后, 我们回到海王来商讨金樽的推广方案, 海王的人惊喜地告诉我们, 金樽在没投任何广告的情况下, 只是改了包装和价格, 在广东这两个月内销量就翻了三番。
行业危机--消费者用看贼的眼光来审视保健品的保健品市场, 降到了多年以来的最低点。
保健品曾有过年销售总额500亿的辉煌, 但在却缩水到了只有它的40%。
这也难怪, 经历过"三株常德事件", 买过不少大大小小的"包治百病"或"彻底除根"的"良药", 又被一些大规模的且丝毫谈不上赏心悦目的广告轰炸得逃无可逃, 老百姓对保健品实在"感冒"不起来。
这也是中国市场的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一方面人们的保健意识在提高, 另一方面老百姓对保健品越来越不认帐, 保健品市场逐渐萎缩。
由信任危机引发的后果还有:宣传成本的大幅度攀升。
由于消费者的不信任, 企业必须花更大的力气去说服消费者, 花样层出不穷, 有的玩概念, 有的拼命灌输功能, 有的促销活动漫天飞等等。
叶茂中的八大策划理论

叶茂中的八大策划理论叶茂中的八大策划理论版块,涉及人文、营销、甚至还涉及自己的做人和个性。
叶茂中的八大理论是:用势理论、空杯理论、"八十脚,二十脑"理论、知敌理论、点穴理论、人本理论、3 0秒定江山理论、零和游戏理论。
用势理论"所谓造势,在于有风可捕,有影可捉;借势在于烘云托月,借日生辉;融势在于集合趋势,蔚成大势;攻势在于主动出击,一领风流;守势在于扬长避短,积极防御;经营势在于携群'势'之威,震撼市场,缔造营销佳绩。
势与经营成功结合,便是胜利的前奏。
"他滔滔不绝地说着,似乎很引以为豪。
叶茂中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就在于他把用势理论玩儿得炉火纯青。
三年来,他共出了三本书,《广告人手记》、《转身看策划》、《圣象品牌整合策划纪实》。
他通过写书为自己造势。
"我写书没有赚到钱,但我也写。
现在写,以后也写。
很多人是通过书了解我,然后找我来做策划?quot;他认为写作有三大好处:第一、完成对自身学习的提高。
"话可以随便说,但书却不能随便写。
要弄准,就得学习,提高自己。
"第二、可以发表,再汇编成书,既可以带来一定的知名度,又可以有稿费买啤酒喝。
第三、把自己零碎的思想有条理地整理出来,永葆大脑的"青春和活力"。
空杯理论他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向一个高僧问道,高僧请他坐下便一言不发,开始给他倒水,水慢慢充满了杯子。
高僧视若无睹,继续倒水。
水已经溢出杯子,高僧照倒不误。
这个人心里不由哀叹,到底年岁不饶人,高僧也会耳聋眼花。
高僧依然一言不发,继续往杯中倒水,水一直在溢。
终于,这个人站起来,向高僧道了谢,便恭辞而去。
他已明白了所要问的道:装满了水的杯子是不可能再装进新的水的,只有空杯的心理,才能够接受新的东西。
这就是叶茂中推崇的空杯理论。
所以他总爱说"open"--打开,打开心胸,打开头脑,将整个人开放。
从伟人名人智慧语言看产品设计

数博网站: 从伟人名人智慧语言看产品设计数博软件产品部伟大的领袖人物、卓越的思想家、成功的实践者、行业领军人物……,他们所站的高度,涉猎的广度都非我们常人所及,从他们的语录和言行中吸取智慧和灵感,可以使我们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这也许是简单的模拟造句,但思想的深刻却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值得我们所有做产品设计生产的人深思。
收集这些名人的成功经验和智慧语言,可以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邓小平(中国改革总设计师)对产品来说:不管是高科技产品还是低科技产品,能抓住市场就是好产品。
(成功范例:高科技产品:苹果iPhone手机,普通产品:可口可乐饮料。
)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对产品来说:市场才是硬道理。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摘自毛泽东选集》对产品来说:在我们产品设计制造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产品,必须是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
这就是说,将用户的产品需求(分散的无系统的需求)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产品需求),又到用户中去作广告宣传解释,化为用户需要的产品,使用户坚持使用下去,见之于适合用户的产品,并在用户使用中考验这些需求是否正确。
然后再从用户中集中起来,再到用户中坚持下去。
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产品生产过程。
我们不提“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也不提“苏维埃加电气化就是共产主义”。
我们不提这个口号,有片面性。
是否就不电气化?一样的电气化,而且更化的厉害些。
策划大师叶茂中揭秘中小企业做品牌失败的

网易财经5月21日报道2009广东省中小企业服务日5月21 - 22日在东莞举行。
网易财经作为协办方之一做论坛的现场报道。
策划大师叶茂中在论坛上认为,品牌的定位并不是宣传产品,关键是挖掘出产品理念。
为什么很多企业忙了半天,品牌没有立起来?因为,他们把品牌的定位和宣传产品混为一谈!而他们根本是两回事。
以下为叶茂中演讲全文:叶茂中:非常感谢大家!我有点紧张,千万别介意。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只猫,每天晚上出去找女朋友,上窜下跳,嗷嗷乱叫,为了找它的女朋友却影响了很多邻居的休息,这个邻居就跟猫的主人讲,“能不能麻烦你们家把那个猫给阉了,省的它整天半夜出去,叫的森的慌”?过了几天,邻居就问这个主人,“你们家的猫阉了吗”?那个主人说:“阉了,因为说你们都嫌烦所以给阉了”,“阉了他还出去吗”,“出去,每天晚上都出去”,邻居都特别不解,说:“你这个猫都阉了,它还出去干什么”,主人讲:“猫说出去帮别的猫当顾问,搞策划;自己不行了,但可以帮别人顾问去”。
我讲这个故事,其实也是想表明我自己的一个态度,你们千万不要认为说搞企划的人很厉害!其实,搞企划是因为不行,才搞企划的。
你们才是最厉害的!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一个题目叫:横向营销思维,突破竞争。
因为我们经常会注意到,你在家里看的书,你的对手也在看。
你是这样想的,你的对手也这样想。
那么我们如何突破思维的框框呢?我们知道,品牌基业长青的秘诀在于四个关键要素:1、伟大的产品创意。
2、意义深远的有效定位。
就是说,它找到这个定位,能持续很久的时间。
3、持续强势的营销活动,就是不断地有营销活动推广。
4、数量客观的成功广告。
我不知道后面看得清吗?这个看得清吗?(播放PPT)你们觉得好看吗?你们觉得这个人长得漂亮吗?(还可以啊!)我有一次问一个企业家,你就说一下到底漂亮不漂亮?他说,还可以吧,一般吧。
(播放另一张PPT)你们觉得他漂亮吗?漂亮!这两个人是一个人!(众笑)一个是包装之前,一个是包装之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时刻怎能感冒------ 海王银得菲广告创作纪实很多事情在某一时刻最需要的可能就是一种坚持。
坚持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
海王银得菲的蓝色箭头因为我们的坚持而得以存在。
今天看到海王银得菲的蓝色箭头在电视、在报纸、在街头、在卖场的货架上冲锋陷阵,特别感慨当时的一种坚持。
谁说坚持没有"快"感?搏命生涯,快!快!快!这一段时间过着几乎搏命的日子。
事实搏命很不好,尤其对身体不利。
但当赶活和搏命几乎成为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时,后悔已来不及。
这是做广告人必须付出的代价。
偶尔碰到一些广告界的朋友,见面会问:"叶茂中,你怎么还在搏命?"这让我很不好意思,因为他这句话让我感到搏命是某种能力不够而不得不使用的手段。
我于是看他一眼,心想:这小子装得不搏命似的,可能比谁都搏命。
在广告界,我还真的少见不搏命就可以把广告做好的,要不他一定是个天才。
天才一百万人当中才有两、三个,他居然就是,真让人羡慕。
此刻已是凌晨3点30分,因为某件事没有处理完,我不得不坚持一边在电话机旁等候,一边借这张白纸和笔写点感受,以便对付阵阵困意的袭击。
生活当中很多事都可以对付,但广告不能对付。
哪怕是赶一件非常急的活,哪怕是在不可能的时间里完成,你也必须拿出好活。
在广告播出后,没有人知道你是在多么非常的条件下完成的,观众在看广告片时分不清哪支花时间长哪支花时间短,他只会反应好还是不好。
甚至企业也会忘记,他给了你多么少的时间让你去创造奇迹。
所以此时就考验广告人的爆发力强不强了。
2001年春节前,一个人去西安参加莹朴防脱洗发水的上市促销活动。
因为漫天大雪,中午的飞机下午四点才飞起来。
刚下飞机,接到海王高锦民先生的电话:PPA事件给感冒药市场创造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机会,企业临时决定要上春节套播,能否在5天内赶出两支海王银得菲的广告片?天哪,5天出两支广告片,创意在哪里?创意在哪里?立马打电话给公司创作人员,十万火急出创意。
安排好莹朴的事,急急忙忙赶早班飞机往北京去。
偏偏又遇大雪飞机延误,只得坐在候机室里和公司开电话会议。
意识中就听见一个声音不停地催促:快,快,快!创意,创意,今天就必须出创意!下午赶到公司,海王药业的蔡总已在公司等候,大家一起讨论,定下《生日篇》和《中奖篇》两支创意。
当晚,制作人员开会讨论,分头准备。
老蔡则带着创意分镜稿准备第二天去药监局审批。
夜里,我又亲自和高锦民沟通创意,他再向远在澳大利亚的海王张思民总裁汇报,一切都在分秒必争地进行。
连续几天忙得昏天黑地,不辨东西。
片子总算赶出来,先不说理想不理想,光是5天从创意到制作赶出两支片子就不能不算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春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看到该广告,高锦民感慨不已,打电话来:老叶,不容易啊!此刻已是凌晨4:00,事情还没完,我还得等下去,稿子自然也就无法停笔。
但是,啊--欠!对不起,我先得吃两颗海王银得菲。
银得菲呢?我的海王银得菲在哪里?找到"快"的关键仅仅5天的时间,完成了两支广告片的创意与制作,按照常理不可能的事居然被我们给干成了,其实是有很多基础的。
品牌战略的规划,产品定位以及策略性的诉求,早在海王品牌诊断与规划、海王银得菲的市场调研等工作中就已完成。
说到海王银得菲,就不能不说说感冒。
说到感冒,叶茂中自认最有发言权了--因为叶茂中这厮几乎一年到头感冒不断。
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进行了全面周详的感冒药市场调研,毕竟一个叶茂中不能代表所有得过感冒或是有可能得感冒的同志。
感冒药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因为感冒病菌的变异性极强,所以至今未能有效地防疫,所以感冒药就会一直地有需求。
但感冒药也真的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市场,因为蛋糕大了,想吃的人也就多,谁能吃到多少,就看谁的本领有多大,能力有多强。
PPA事件之后,康泰克等一批感冒药巨头退市。
大机会,大悬念,大竞争,一切的可能性都存在。
市场调研报告告诉我们:85%的人一年感冒一次。
也许是因为感冒过于普及,也许是生活中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等着关心,感冒并没有被严肃对待,尤其在中国,感冒了照样上班,照样出差,很少有人因为普通小感冒而请假的,除非是卧床不起的流行性感冒,说穿了。
在国内感冒根本不被大家伙当作真正疾病看待。
一旦感冒了怎么办呢?有两种态度:吃药,或者不吃药。
主张吃药的就要见效快。
如果不在乎快慢,就等上一星期让感冒自然消失呗,吃药干吗?主张不吃药者,认为感冒是芝麻小事,熬熬就过去了。
进一步分析消费者的心理,感冒带给消费者最主要的感受是烦。
第一烦:头疼,鼻塞,脑子转得慢,遇上商务谈判,或其他费脑子的事,那时感冒就变得非常讨厌了。
第二烦:感冒会传染。
自己感冒不要紧,问题是不及时吃药控制,感冒就会接力赛似的传下去,尤其是身边亲近的人。
如果家人遇上考试、谈判之类的大事,那小感冒说不好就会耽误大事情。
第三烦:"鼻涕长流"、"喷嚏雷"弄得自己特没形象,尤其是严肃的会场、浪漫的约会等一些关键场合,不断地擦鼻子,间或来一个嘹亮的喷嚏……那尴尬就甭提了。
总结起来:小感冒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小感冒耽误大事情。
可以说消费者最怕感冒最想躲开感冒的是某些特殊场合。
如此看来,"关键时刻"的感冒是消费者最敏感的点。
而"快"则是感冒药致胜消费者心理的"关键"。
回头研究海王银得菲的产品功能,我们发现海王银得菲治感冒的特点首先就是"快",尤其是针对鼻部症状。
真正天助我也!更准确地说,是海王银得菲正好适应了消费者对感冒药的要求,自个儿成全了自个儿。
OK!海王银得菲的广告诉求就是"快"这个主题了。
下一步就是对"快"这个主题的创意演绎。
关键时刻,快!快!快!如何体现快?直接演泽"快"的特点?抑或间接衬托"快"的感觉?还是抓住"关键时刻"--"关键时刻怎能感冒"--因为是"关键时刻",感冒了才要快治,更要快快治好。
广告是一种现实的商业的艺术,是一种受尽制约的艺术,绝没有天马行空的自由,尤其是药品广告。
不许明示或暗示疗效,不许前后对比,不许出患者,不许这,不许那,光制约的条文就有厚厚的一本。
有人形容广告人是带着枷锁舞蹈,真的就是这样。
我们的"关键时刻怎能感冒"系列广告创意带着枷锁微笑出场:《生日篇》生日蜡烛已经点燃,突然一个喷嚏,蜡烛倒是灭了,蛋糕也给糟蹋了……关键时刻,怎能感冒?!――治感冒快,海王银得菲!《剃头篇》明天有一个重大演出,发型可是塑造形象的关键。
就差最后一点,发型师突然一个喷嚏,全毁了……关键时刻,怎能感冒?!――治感冒快,海王银得菲!《中奖篇》买彩票都买了快一年了,时来运转,今天终于中奖。
女友跟着激动万分,突然一个喷嚏,彩票消失在萧萧狂风中……关键时刻,怎能感冒?!--治感冒快,海王银得菲!《宝宝篇》使尽浑身解数,终于哄得宝宝入睡,突然一个惊天动地的喷嚏,惊醒了宝宝,哭声顿起……嗨,都是感冒惹的祸!关键时刻,怎能感冒?!――治感冒快,海王银得菲!每个关键时刻均有快治感冒的要求,但并未出现感冒患者形象,一声"啊欠"将感冒情形交待得一清二楚,既表达了感冒药的被需求,又没有任何犯规嫌疑。
每一个情节的设计,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经过反反复复的精心安排,功夫花得不露声色才是最难得。
电视广告的标版由大海波涛、海鸥的鸣叫声和海王"健康成就未来"的口号构成,这是早在品牌战略规划时就已完成的,所以不管是海王银得菲,还是后来我们策划上市的海王金樽、海王银杏叶片、海王牛初乳,其电视广告标版都是一致且成熟的,为海王大族群品牌架构的完成打下了基础。
创意检核创意完成了,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创意检核--检核我们的创意是否符合品牌策略?创意表现是否足够出位?策略表达是否足够清晰?创意检核思考1:我们的创意是否拨动了消费者心中那根敏感的弦?感冒"可怕"的不仅仅是头昏脑胀、喷嚏连天、鼻子堵得透不过气来这些"小小痛苦",因为即使你熬得住,也不一定熬得起。
关键时刻感冒会影响你的形象,破坏你的努力,太多太多的机会也许就被"小小的感冒"给糟蹋了,而且还会传染你的亲友,影响别人。
举个小例子,我们的一个客户金六福的老总吴向东先生在看到海王银得菲《生日篇》的广告后跟我说:以前感冒了从来不吃药,但现在就觉得感冒了影响自己不要紧,影响别人就不好,所以现在感冒了是一定要吃药的。
就消费者沟通层面分析?quot;关键时刻怎能感冒"应该是一个颇具煽动力与触动力的创意点。
创意检核思考2:是否违背品牌战略的大方向?海王的品牌口号是"健康成就未来",海王的品牌宣言认为健康是成就事业、成就幸福、成就人生的基础,健康让一切努力成为可能。
关键时刻,怎能感冒,强调快治感冒的意义,从本质上秉承了海王的品牌精神。
创意检核思考3:创意的延伸空间有多大?今天所做的事更多的是为了明天,我们必须站在2年3年甚至50年后的未来,审视我们今天的每一个品牌动作?quot;关键时刻怎能感冒"这组创意,最大的优势就是为系列广告的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生活中有多少个"关键时刻"呢?太多太多了。
所以被很多人认为几乎是废话的"关键时刻怎能感冒"恰恰是海王银得菲传承创意的一种核心方式,甚至随着时代的改变,"快"的诉求都改变了,这种方式仍然可以永久传承。
我在多次演讲中这样界定创意之间的区别:好创意分两种,一种是可以延伸的,一种是不可以延伸的;大创意就是可以延伸的好创意,小创意就是不可以延伸的好创意。
都是好创意,却有天壤之别。
我们注意到国内很多大企业的广告创作显然是在没有正确和成熟的品牌战略指导下进行的,可以被认为是没有大方向的创作。
很多创意单个看非常杰出,却无法延伸,导致品牌形象无法长期累积,导致消费者对该品牌的知觉联想非常模糊。
所以我们认为建立一个品牌首先应该明确品牌的方向,用策略正确地表现,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最终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明确的品牌联想,这里重复就是关键。
很多品牌正是不懂得如何重复,从而使他们的广告创作成了无主旋律的创作,可惜。
量总是给人一种强势的感觉。
量的塑造通常有两种手段:一是大量的媒介投入,一是系列化的广告表现。
前者靠的是费用的额度及费用使用的技巧,后者则是一种心理战术。
系列化广告能够放大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暗示这个品牌够强够大,无形中增加了品牌的力度。
坚持"快"感5天搏命赶出的海王银得菲广告终于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12家卫视播出了,可我们却越看越觉得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