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

湖北省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
湖北省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

湖北省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的SWOT战略分析

地理与旅游学院

摘要:应用SWOT矩阵分析法对湖北随州市专用汽车企业实施资源整合战略进行分析,基于专用汽车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实施资源整合能起到降低成本、提高研发能力和资源充分

利用的作用。针对国外先进技术带来的挑战,提出人才合作、加大信息投入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专用汽车资源整合 SWOT分析

1 随州市专用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专用汽车是随州的支柱产业,随州市专用汽车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百七十多家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销售企业,其中拥有国家资质的整车生产企业就有十七家之多,可生产六十二个类别三百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和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随州生产的罐式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其中油罐车产销量

1.5万辆,位居全国第一;环卫车产销量1.1万辆,位居全国第一;平头车身年产销量

2.5万辆,位居全国第一;钢制车轮年产销量228万只,位居全国第一;自卸车年产销量1.8万辆,位居国内三强;车轿铸造件年产销量9.2万吨,位居国内五强。

2008年3月2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授予神农故里湖北省随州市“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

1.1 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产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目前全市具有国家公告内资质的专用车企业由原来的“楚风”,“驰乐”、“天风”3家发展到17家:湖北大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湖北新楚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随州专汽、航天双龙公司、齐星公司、华威公司、楚胜公司、力神公司、程力公司、合力公司、新中绿公司、成龙威公司、江南公司、东正公司、东特公司等17家,其中新楚风公司是随州唯一具有汽车整车、汽车底盘、客车及专用改

装车的企业,目前随州市委市政府正在通过对该企业及相关企业的整合,将新楚风公司打造成随州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2 专用汽车生产厂家众多,规模良莠不齐

目前,我市专用车生产企业还有一部分为私营企业,表现出制造规模小、布局散乱、生产能力差的特征,从而造成资金资源严重浪费、无序竞争、效益低下的落后状况。所以,我市发展专用汽车产业要优化结构,整合生产能力。

2 随州市专用汽车市场SW0T战略分析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劣势),O代表opportunity(机遇),T代表threat(威胁)(在本文中可理解为“挑战”),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专用汽车市场进行资源整合时,按照竞争战略的思想,应是专用汽车企业“能够做的”(即本身的优势和劣势)和“可能做的”(即资源整合带来的机会和挑战)之间的有机组合。

2.1 优势

“十二五”时期,随州专用汽车业面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汽车产业作为随州第一大经济支柱产业,其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

2.1.1 汽车文化积淀厚重,产业氛围良好

50多年来形成的汽车文化已深深根植于随州人心中,融入到了随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汽车历史文化的积淀,培植了肥沃的土壤,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形成了随州人割舍不断的汽车情结。

2.1.2 专用汽车资源聚集,产业配套齐全

1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200多家注册专业销售公司,8000余名营销人员遍布全国各地;产业配套齐全,上下游产业链较为完整;拥有全国最为完备

的专汽产品生产体系,涵盖了专用汽车的各种类型,为客户提供了充分的选择空间。2010年12月16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协议,省部联手科学合理引导专用汽车产业资源向随州聚集,奠定了随州专用汽车产业集聚的新优势。

2.1.3 区位交通市场人才,产业环境优越

随州地处“汉十”汽车走廊的中间,是湖北汽车走廊的重要节点,4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3条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捷,得天独厚;市场发育成熟,市场网络覆盖全国;专技人才丰富,储备充足;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广泛借智借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2.1.4 新兴城市亟待发展,产业成本浓缩

随州作为新兴城市,在汇率、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原材料成本、库存成本、固定设备成本、经常性开支和税收等因素综合起来发挥作用,使随州专用汽车和零部件的制造和装配总成本浓缩,出现明显的价格优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随州专汽产业仍具备一定的制造成本优势。

2.2 劣势

2.2.1区域竞争明显加剧

专用汽车产业带有很强的区域性和联动性,因此成为近年各地竞相发展的重点产业。除湖北随州、湖北十堰、吉林长春、山东梁山四大专用汽车传统基地外,辽宁、河南、上海、河北、湖南、福建、重庆等地也相继挂牌设立专用汽车产业基地,专用汽车企业遍布全国,区域竞争明显加剧。如辽宁铁岭投资12亿元打造全国最大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园区规划占地22平方公里,设计专用汽车年生产能力50万辆,经济规模过千亿。各地政府鼓励发展专用汽车产业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专用车行业处于发展上升期,空前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对社会资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二是国外专用汽车制造产业看好中国专用车市场前景、制造能力和低成本优势,开始向我国转移;三是专用车已成为多种高新技术和专用装置的载体,对相关行业具有较强的带

动力;四是专用汽车产业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带有很强的区域性,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拉动力。

2.2.2 产品政策逐渐趋紧

2009年6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对专用汽车行业管理作出新的规定:一是对新增或基本情况有变化的企业按照新的准入管理规则实施准入。从目前情况看,新增专用汽车企业几无可能,进入专用汽车行业或者异地生产,只能实施兼并重组。二是规定特种作业车或特种消防车生产企业,在生产特种作业车或特种消防车产品一年后,方可申请生产特种作业车底盘的许可。三是鼓励并逐步推行汽车整车(含底盘)生产企业对采用本企业产品进行后续制造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和专用汽车产品实施统一管理。从国家专汽产业政策和世界专汽发展趋势来看,国内专用汽车产业将长期处于繁荣发展的阶段。

2.3 机遇

历史经验表明,大危机、大挑战、大变局中往往也蕴藏着发展的大机遇。应看到随州专用汽车产业目前正处在扩大规模和提高质效的爬坡上行阶段,既要稳步实现汽车产业的总量扩张,又要兼顾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看到已有优势时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面对不利环境时要善于化危为机、变不利为动力;抓住机遇主动出击,促进随州专用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

未来10年,中国汽车的增量依然很高。但当全国汽车年产销量达到了3000万辆时,就会趋向平稳的“微增长”时代。商用车的增势会持续更长时间。“大陆货”卡车,将逐步被功能细分的专用车代替,专用车功能会越来越精细化,如海鲜冷藏车、矿山救援车、低温槽车等,发达国家专用车已有近万种。

随州抓住了全球汽车大工业的脉动,致力于产业基础打造、产业集中度提升,成为全国专汽行业的佼佼者,并当之无愧地扛回了“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牌子,这为十二五“建设湖北汽车强省、打造万亿元大产业”做出了、并将继续做出重大贡献。现在产品竞争力还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明显提高。随州专用汽车产业能够做得更好,到2020年年产汽车30万辆、产值1000亿元的发展目标,很科学、很

前瞻。与乘用车相比,商用车的出口优势尤其明显,所以随州专汽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

2.4 挑战

2011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拐点。由于产能过剩,未来5年左右,汽车行业洗牌是必然,企业重组将会以市场为主导。另外,发动机、自动变速箱、安全气囊等重要零部件,目前主要控制在外国人手中,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树立自主创新品牌,这是中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基础条件。

2.4.1 汽车产业协作联动仍有待加强

湖北省是我国传统的汽车产业大省,武汉—随州—襄阳—十堰“湖北汽车长廊”闻名全国。作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在这条“汽车长廊”上举足轻重。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汽车产业链也比较完整。虽然湖北汽车长廊产业集群分工较为明确,但上、中、下游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未能建立完全意义上的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关系;虽然湖北汽车长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自我配套加工体系,但根据用户要求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的现象较为普遍,产、学、研联合开发的长效互动机制尚未形成。2.4.2 专用汽车的特色仍有待突出。

“汉随襄十”四地都涉及专用汽车制造,产品涵盖了厢式汽车、罐式汽车、专用自卸车、起重举升车、仓栅式汽车、特种结构汽车等六大种类。四地都以罐式汽车与专用自卸汽车生产厂家的数量居多。其中:(1)随州是中国最大的罐式车生产基地,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比较优势明显;(2)十堰的自卸车厂家众多,优势最为显著;(3)仓栅式汽车细分种类全覆盖,四地发展较为均衡,各地优势不明显;(4)特种结构汽车生产种类均偏少,发展空间较大;(5)起重举升车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普遍偏弱。

2.4.3 零部件的上装部分亟待提升

汽车零部件分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汽车上装等五个系别,“汉随襄十”均有所涉及。四地比较,襄阳零部件生产实力突出,该市从事整车和零部件研发、试验和制造的企业逾200家,已成为东风汽车公司轻型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等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总成的主要生产基地。就五类汽车零部件而言,

传动系与行驶系零配件生产厂家均相对较多,随州汽车零部件生产主要集中在车桥等铸造件方面,传动系和行驶系零部件还具备部分产能。在供应随州专用汽车配套的上装零部件方面生产实力薄弱。

3 加快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的相关建议

3.1 明确发展思路,做强专用汽车产业

按照省政府确立的“做强汽车产业,做大机械产业,加快发展优势产业”的思路,以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重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速度与结构、效益、后劲相统一。在结构调整方面,力争在优势产品、重大技术装备和高精尖加工能力上取得突破。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从整体上提高随州市汽车工业的竞争实力。在技术创新方面,建立健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工程化体系,组织相关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协同开发,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知名牌。大力采用先进装备,推广先进工艺,加快推进随州机械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在资产重组方面,打破条块分割,大力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企业。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促进产学研联合,引导机械汽车产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聚集,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重点突出的机械汽车产业集群。到2010年,力争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打造东风专汽车、湖北齐星、双龙、大力、楚威等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市场上有较大影响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3.2 加强组织协调,实行分类指导

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高规格、高权威性的汽车产业发展指导协调机构,赋予权责,分类指导、组织协调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为汽车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做强龙头企业。以东风随州专用汽车公司现有的3万辆专用汽车底盘生产线为基础,完善配套设施,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应变能力,大力发展多品种、多规格汽车底盘生产能力,到2010年,达到5-6万辆,能够基本满足本市改装汽车生产需要。二是做大专用车企业。实施汽车产业的调整和重组,形成以东风随州专用车公司、华威公司、双龙公司、大力公司、力神公司为主,较为规范的专、特汽车改装厂,要重点发展一批规模适度、市场适应能力强的专用汽车制造企业,

在全市构建既能体现市场竞争机制,又利于全市规范管理的专用车、改装车生产格局;抓住国家实行汽车产业重组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随州汽车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联合、挂靠、整合,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化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抓住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标志—雪铁龙汽车公司扩大合作后生产能力扩大的机遇,加强随州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东汽公司的配套合作;以齐星公司为龙头,以楚威公司、全力公司为依托,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汽车车身、车桥、车轮、座椅、汽车铸件、汽车灯具、工程覆盖件等产品。

3.3 突出改装特色,实施品牌战略

上世纪70年代,丰田汽车与其他日本厂商一样,只知道追随美国式的“计划规模生产方式”,大量生产相同的产品,与此时的随州改装汽车有着类似情况。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建议市委市政府实行“随州品牌发展支持事业”,在突出改装特色的大方向下,面向汽车企业,募集和挑选具有随州文化特点和地域特点品牌,并采用政府拿一点、企业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式,筹措品牌研发、宣传和推广资金,积极开拓品牌市场。同时,市委市政府还要“大员上阵”,利用会议、各类商业、非商业性的活动亲自出面,为随州汽车品牌作宣传。各企业家要有坚定的技术和品牌自信。当然由于自主品牌的宣传费用较高,定价就会高于其他产品。大批量生产为的是降低成本,高价格则可以确保大量资金被投入到质量检查、流通渠道建设、广告以及新产品的研发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4 实施人才战略,推进技术创新

必须重视技术创新,而要实现技术创新,又必须以人才为支撑。既要重视培养、使用本地人才,也要鼓励企业利用外脑,引进人才,还要引导企业坚持走与科研院所联合之路,加强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对企业家和科技人员要有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其活力和创造力。要构建创业平台,营造创业环境,使本地人才留得住,外地人才进得来。加快科研中心建设,不断增强持续发展后劲,以技术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5 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力度支持

一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金融部门而言,重点抓好三个方面:首先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功能。国有商业银行要设立中小企业信贷服务部门,并对其贷款规模实行切块管理,同时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建立科学的贷款责任制度,逐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重;中央银行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企业的再贷款、再贴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投入。其次要培育

中小企业信用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再次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建立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或机构。担保基金应在政府的资助下,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减少行政干预,分散政策性风险。二是积极转变观念,调整经营思路,加大对汽车工业的有效信贷投入。各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工业活、经济活”、“经济活,金融活”的观念,充分认识汽车工业发展的潜力及其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抓住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改善金融服务,加大对工业的有效投入,增强随州汽车工业发展后劲。三是鼓励创办民营企业商会,建立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创办民间互助基金会,聚积和引导民间投资。

专用车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专用车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2015年05月05日 2015年,受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全面执行柴油车国Ⅳ排放标准,环保标准进入执行最严厉时期,加上春节放假,需求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专用车产销量同比遭遇双下降,其中产量下降近10个百分点,销量下降超过50个百分点。 ● 专用车细分市场行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细分,我国专用车行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除传统的专用车企业之外,新加盟者越来越多,如主机厂(整车企业)、重型机械行业、新增的专用车企业等,而且后来者的市场呈现迅速漫延之势,如2015年1~2月份统计到的销量在百辆以上的主机厂的合计销量已经占到期间专用车市场总销量的62.52%;机械行业如中联重科、徐州工程机械和三一重工合计市场份额达到5.30%。 另一方面,为了做大做强专用车,主机厂纷纷把具有产品、地理位置双优势的专用车企业收入翼下,如东风、中国重汽等,从而实现产品成本的最低化。 ● 专用车行业产品、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首先,目前我国专用车产品主要以运输类为主,如厢式运输车、仓栅式运输车,两种车型的总销量占到专用车总销量的70%左右;工程建设类专用车为辅,目前该类车型在全国专用车总销量的占比在5%以上;最近几年,专用用途的专用车不断涌现,但销量相对较低,如抑尘车、除霾车、地震排列车、固井车、防暴车、压裂车、氮气发生车等。 其次,我国在专用车生产上缺少品牌和技术。主要体现在发动机技术、产品结构上。可喜的是国内企业已经在与海外发达国家开展合作,且目前处于技术引进和消化阶段,并正在走向海外,如东莞市永强与意大利VE公司就新能源全地形特种汽车技术的合作;东风与德国史密斯在半挂车上的合作;冰熊与美国皇冠芝加哥和贝雅两大公司在冷藏车技术上的合作;华晨与与葡萄牙卡伊卡诺就机场摆 渡车等开展的合作,目前华晨的机场摆渡车相继走向尼日利亚、葡萄牙、伊朗等国。 第三,我国正在成为专用车的研发和制造中心,而且专用车产品结构将发生变化。如工程类专用车由于建设任务的完成需求将减少,与人们生产密切相关的专用车和物流运输将成为主力;由此将引导专用车企业逐渐分为产量大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和产量小但技术含量很高的企业两大类。专用车企业数量也将有所减少。

浅谈襄阳、随州汽车产业

浅谈襄阳、随州汽车产业 ——以科技创新发展为例【摘要】我国汽车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全球主要的汽车生产大国,但是与产能快速增长极为不相称的是,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差,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还很薄弱,而多年来实施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结果是市场让出去了,但技术却没有换回来。通过实践检验,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关键字】汽车产业技术自主创新 前言 本文首先通过对目前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必要性,随后通过对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企业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的自主创新战略。 一、襄、随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随州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在国家和湖北省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历经4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专用汽车四大生产基地之一。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市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18家,较“十五”期末的57家增长了1.07倍,年均增长率15.66%。汽车产业成为随州第一个产值过“百亿”的产业。“十一五”期末全市专用汽车产量7万辆,较“十五”期末的1.37万辆增长了4.11倍,年均增长38.57%;“十一五”期末全市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51.34亿元,较“十五”期末的36.51亿元增长了3.15倍,年均增长32.89%;“十一五”期末全市汽车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2.11亿元,较“十五”期末的35.08亿元增长了3.34倍,年均增长34.10%;“十一五”期末全市汽车产业实现利税11.51亿元,较“十五”期末的1.47亿元增长了6.83倍,年均增长50.92%;“十一五”期末全市汽车产业出口14300万美元,较“十五”期末的184万美元增长了76.7倍,年均增长238.84%(见表1)。至“十一五”期末,

重型专用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重型专用汽车市场进展趋势分析 1 专用汽车进展现状 我国专用汽车的应用尽管较早,但全面进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比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通过20余年,我国专用汽车进展专门快,已成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运输与作业装备,同时有着良好的进展前景。 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在运管部门登记注册的货运车辆为924.6万辆,平均吨位只有3.39t。载货车中,一般载货汽车占90%以上I一般载货车中,大于8t的重型车占了整个运输车辆的32%,集装

箱大件运输车、罐装车及冷藏车等专用汽车辆,仅占5%左右。5%的专用汽车中,老旧车占了25%。 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资料,近年来,我国专用汽车年销量为:2000年29.52万辆、2001年33.27万辆、2002年48.52万辆、2003年44.54万辆,2004年近50万辆。2003年,我国共生产各种专用汽车291778辆,其中自卸车87740辆、箱式专用汽车64075辆、牵引汽车46470辆、罐式专用汽车33094辆、特种结构专用汽车15444辆。2003年,我国公告的专用汽车企业551家(最新资料2004年为517家),其中按产量划分100辆规模以内企业189家、300辆以内317家、1000辆以上104家、2000辆以上59家专用汽车销量要紧集中在自御车、厢式车、牵引车和罐式车方面;其中专用载货车生产企业有400多家。据汽车公告目录等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专用汽车品种约1700个,专用汽车已占商用车年产量的20%-25%。 专用汽车呈现出向厢式化、重型化、智能化、高档化、多极化进展的趋势,其中表现比较明显的是:一般物资运输箱式化,专用汽车运

随州专用汽车市场分析

一、随州专用汽车发展的四大优势 随州专用汽车市场的优势:一个产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有他的优势所在,该产业本身具有的优势或者外部环境给予的支持都能更好的出尽该产业的迅猛发展,要获得这些优势,该产业本身必须有发展潜力和先进性,不然是不会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的。 随州作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其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同时代动了相关行业,先不说该产业本身具有什么优势,仅从随州政府这些年来给予的支持力度就可以一窥端倪。下面让我们来分下一下随州专用汽车发展到底具有哪些优势条件: 1、政策支持,金融危机过程中我国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为汽车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政策对汽车产业的支持,十二五计划期间,西部开发、振兴东北、新农村建设、汽车下乡、传统制造业转型等等都为专用汽车行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2、文化优势,文化积淀厚重,产业氛围好,多年来形成的汽车文化深入人心。 3、良好投资环境,汽车底盘零部件配套企业齐全,专用汽车公司齐聚,专汽销售人员遍布全国,专汽产品齐全,专汽之都名声在外,客户选择更多。 4、地理位置优势,东有武汉,西有十堰,都是汽车工业重地,随州处在二者之间,是湖北汽车走廊的重要节点,4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3条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捷,得天独厚;市场发育较成熟,市场网络覆盖全国。 https://www.360docs.net/doc/3515647208.html,/qzc/news65.html 二、专用汽车发展怪圈 随着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普及,各种专用汽车车生产厂家也如雨后春笋般增加,乍一看此行业是如火如荼,其实个中辛酸只有一些同行业人士才能体会。 提到专用汽车的发展,作为目前已发展为"专用汽车之都"的随州就不得不谈一下了,随州位于中部崛起的湖北,但是从整个湖北经济来看,随州过去一直以轻工业为主,很少有重工业企业落户随州,这与当时的交通和技术以及政府发展方向有关。但是随着近些年交通的改善、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对于地区产业发展关注的提高,作为重工业的专用车改装行业开始渐渐在随州出现并发展。 大家都知道,在市场需求一定的情况下,竞争是必然的,这时候,一个企业

吉利汽车SWOT分析

应用技术学院课程大作业说明书 课程名称:汽车营销学 课程代码: 题目:吉利汽车SWOT分析 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号: 开始时间:年月日 完成时间:年月日 课程大作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

吉利汽车SWOT分析 一、吉利公司 简介 集团目前拥有员工8000名,2002年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421位、“浙江省100强”第28位。2003年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拥有台州临海、宁波、台州路桥、上海四大整车制造基地;2010年3月28日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吉利·豪情、吉利·美日系列经济车型,美人豹,华普三大子品牌系列;两厢、三厢经济型轿车、都市跑车等七个汽车品种。吉利控股集团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为己任,为让更多的老百姓早一日拥有汽车,早一日享受快乐人生而不懈努力。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含沃尔沃),连续九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七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二、优势 吉利集团总部设在杭州,目前在浙江宁波、临海、路桥、上海、兰州、湘潭等地建有六个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变速器的生产能力。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美人豹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整

车产品;吉利汽车集团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700多家品牌4S店和近千个服务网点;在海外建有近200个销售服务网点;投资数千万元建立国内一流的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快捷服务。截至2014年底,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超过350万辆,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品牌优势: 吉利从1998年第一辆豪情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在这12年中,吉利是最能折腾的一个汽车厂家。首先是控股国润,借壳在香港上市成功;其次,还成立了吉利大学来培养汽车人才;最后收购英国锰铜公司,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以及最近炒的最火的收购沃尔沃 ,都是吉利的大手笔,吉利收购沃尔沃大功告成,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成功收购国外豪华汽车企业和品牌第一宗,也是中国踏上汽车强国之路的重要一步。 在这12年中,前7年,可以说吉利完全是在利用低价获得的市场的初步认可,但是在05年,吉利推出自由舰,金刚,以及远景后,就逐步开始停产定位低端的美日,豪情以及优利欧。在吉利内部,被称作是用“新三样”替代“老三样”,这是吉利“向上发展”的战略转型。

中英文文献翻译—专用车市场现状分析及趋势研究

附录 附录A 外文资料 A. marke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research trend A. is half hanged tractor, dump truck, car, tank car, van,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hoisting lift car, store house bar car, and other special vehicles. From abroa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r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uto specialty. In the 20th century 70, 80 time,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specialized automobile vehicles is 50% of the quantities, now has been increased to 80 %. China's current below 25 %. China has joined the WTO, developing automobile industry is facing a great challenge, special vehic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affected is inevitab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China will need a lot of special automobile, therefore the tenth-five period in China will be truly special development into "fast track" Special automobile market analysis In recent years, China's special automobile industry. In 1990, the production of specialized automobile enterprises about 500, 2000, has 756 home auto production enterprise of total 884 85.5 per cent. In 1998, our special automobile production of 14.95 million vehicles, the total of the auto production, 1999 respectively 21.2% 17.41 million vehicles and achieve 17.28 million vehicles. In 2001, and special markets are almost the entire automotive market occupation deodorants. Currently our special automobile market has the following five basic features: (1)special-purpose automobile production and demand truly reflects many varieties, small batch. Special automobile refitti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has many varieties, seriation, pluralism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eriods, market, adjus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different products production scale. This feature in cars and ordinary greatly vehicle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box truck, traction semi-trailer, etc, in demand more than tipper, alone can reach up to 10 million, most special vehicle demand to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ars only cars, and some even several dozens or car.

2018年专用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专用车行业发展情 况分析报告

第一节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5) 第一节政策法规 (5) 第二节汽车行业热点分析 (10) 第二章2017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2) 第一节汽车工业经营情况 (22)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增幅回落 (22) 二、利润总额增速趋缓,增幅下降 (23)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 (24) 四、亏损企业家数有所增加 (25) 五、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资金增长较快 (26) 第二节全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情况 (26) 一、汽车商品进口情况分析 (27) 二、汽车商品出口情况分析 (31) 第三章2017年专用车发展综述 (37) 第一节专用车行业发展概况 (37) 第二节专用车行业市场分析 (38) 第四章2017年专用车行业细分产品市场发展情况 (41) 第一节厢式车 (43) 第二节普通自卸车 (45) 第三节仓栅式汽车 (46) 第四节半挂车 (48) 第五节罐式车 (50) 第六节专用自卸车 (51) 第七节特种结构车 (53) 第八节起重举升汽车 (54) 第九节专用车底盘 (56) 第十节新能源专用车 (59) 第五章2018年专用车市场发展态势 (62) 第一节专用车市场发展特点 (62) 一、行业竞争加剧 (62) 二、普通货车专用化率提高 (62) 三、买方市场已经形成,行业竞争加剧 (62) 四、作业类产品需求将被进一步释放 (62) 第二节专用车市场发展趋势 (63) 一、产品结构趋势 (63) 二、市场行情趋势 (63) 三、客户群体需求趋势 (63)

表1 2017年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变动情况 (22) 表2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23) 表3 2017年汽车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变动情况 (23) 表4 2017年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情况 (24) 表 5 2017年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变动情况 (25) 表 6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5) 表7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亏损额情况 (26) 表8 2013~2017年专用车八大类产品产量统计 (39) 表9 2017年厢式车行业年产量前十企业情况统计 (43) 表10 2017年厢式专用车主要车型产量情况统计 (44) 表11 2017年普通自卸车行业年产量前十企业情况统计 (45) 表12 2017年仓栅式汽车行业年产量前十企业情况统计 (47) 表13 2017年仓栅式汽车主要车型产量情况统计 (47) 表14 2017年半挂车行业年产量前十企业情况统计 (48) 表15 2017年半挂车主要车型产量情况统计 (49) 表16 2017年罐式汽车行业年产量前十企业情况统计 (50) 表17 2017年罐式车主要车型产量情况统计 (51) 表18 2017年专用自卸车行业年产量前十企业情况统计 (52) 表19 2017年专用自卸车主要车型产量情况统计 (52) 表20 2017年特种结构车行业年产量前十企业情况统计 (53) 表21 2017年特种结构车主要车型产量情况统计 (54) 表22 2017年起重举升汽车行业年产量前十企业情况统计 (55) 表23 2017年起重举升车主要车型产量情况统计 (55) 表24 2017年专用车底盘分品牌统计 (56) 表25 2017年专用车底盘分产品统计 (57) 表26 2017年专用车底盘分企业统计 (57) 表27 2017年各企业专用车底盘改装产品统计 (58) 表28 2017年新能源专用车生产月度生产情况统计 (60)

湖北省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

湖北省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的SWOT战略分析 地理与旅游学院 摘要:应用SWOT矩阵分析法对湖北随州市专用汽车企业实施资源整合战略进行分析,基于专用汽车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实施资源整合能起到降低成本、提高研发能力和资源充分 利用的作用。针对国外先进技术带来的挑战,提出人才合作、加大信息投入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专用汽车资源整合 SWOT分析 1 随州市专用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专用汽车是随州的支柱产业,随州市专用汽车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百七十多家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销售企业,其中拥有国家资质的整车生产企业就有十七家之多,可生产六十二个类别三百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和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随州生产的罐式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其中油罐车产销量 1.5万辆,位居全国第一;环卫车产销量1.1万辆,位居全国第一;平头车身年产销量 2.5万辆,位居全国第一;钢制车轮年产销量228万只,位居全国第一;自卸车年产销量1.8万辆,位居国内三强;车轿铸造件年产销量9.2万吨,位居国内五强。 2008年3月2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授予神农故里湖北省随州市“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 1.1 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产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目前全市具有国家公告内资质的专用车企业由原来的“楚风”,“驰乐”、“天风”3家发展到17家:湖北大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湖北新楚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随州专汽、航天双龙公司、齐星公司、华威公司、楚胜公司、力神公司、程力公司、合力公司、新中绿公司、成龙威公司、江南公司、东正公司、东特公司等17家,其中新楚风公司是随州唯一具有汽车整车、汽车底盘、客车及专用改

重型专用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重型专用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重型专用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专用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专用汽车的应用虽然较早,但全面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比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经过20余年,我国专用汽车发展很快,已成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运输与作业装备,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在运管部门登记注册的货运车辆为924.6万辆,平均吨位只有3.39t。载货车中,普通载货汽车占90%以上I普通载货车中,大于8t的重型车占了整个运输车辆的32%,集装箱大件运输车、罐装车及冷藏车等专用汽车辆,仅占5%左右。5%的专用汽车中,老旧车占了25%。

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资料,近年来,我国专用汽车年销量为:2000年29.52万辆、2001年33.27万辆、2002年48.52万辆、2003年44.54万辆,2004年近50万辆。2003年,我国共生产各种专用汽车291778辆,其中自卸车87740辆、箱式专用汽车64075辆、牵引汽车46470辆、罐式专用汽车33094辆、特种结构专用汽车15444辆。2003年,我国公告的专用汽车企业551家(最新资料2004年为517家),其中按产量划分100辆规模以内企业189家、300辆以内317家、1000辆以上104家、2000辆以上59家专用汽车销量主要集中在自御车、厢式车、牵引车和罐式车方面;其中专用载货车生产企业有400多家。据汽车公告目录等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专用汽车品种约1700个,专用汽车已占商用车年产量的20%-25%。 专用汽车呈现出向厢式化、重型化、智能化、高档化、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其中表现比较明显的是:普通货物运输箱式化,专用汽车运输重型化、列车化,货物运输专业化:特种用途车辆发展迅速,如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为代表的工程建设用车和以清扫车、压缩式垃圾车为代表的城市环卫车辆发展很快。

专用车行业发展及市场需求

专用车行业发展及市场需求趋于产品细分 2011年12月09日 14:51 来源:《时代汽车》杂志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卡车专用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风向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加速,各行各业对专用汽车的需求激增,进入新世纪以后,专用汽车的发展更为迅猛。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卡车专用化率增长了一倍多。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的统计数据,2000年,我国专用车产量只有18.01万辆,占当年卡车总产量的26.93%,2009年,我国生产各类专用车约165万辆,占全年卡车总产量的55.68%。到2010年,我国专用车年产量已连续3年超过150万辆,产品品种多达5000多种。据中国汽车网统计,国内及合资企业生产的各类专用车达40余类700余个品牌2万多种型号。除了自己使用外,中国各专用车企业也在努力开拓海外市场,我国专用汽车产品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相比,在技术先进性、质量稳定性、产品可靠性、检测手段等方面已基本接近,完全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性价比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2009年,我国专用车出口达到12万辆以上,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2011年是“十二五”计划开局的第一年,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尤其是商用车发展将会根据市场需要细分出各种类型的专用车,这对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将是一大利好消息。 发展趋势 第一,地域化趋势明显。从目前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布局看,各类专用汽车厂呈现出按地域集中发展的趋势。吉林长春利用一汽所在地的汽车产业优势,制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五个一”工程。长春提出,要在未来五年新增专用汽车产能10万辆,达到总生产能力15万辆,占全国产量的10%,2012年,专用汽车实现产值80亿元,把长春打造成国内重要的专用汽车制造基地。目前,长春有专用汽车生产企业18户,主要生产自卸车、罐装车、厢式车、城市环卫车、消防车等系列专用汽车产品,为此,长春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门设立4平方公里的专用汽车园区,为专用汽车大发展筑巢引凤。 湖北省是东风汽车的发祥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十堰——武汉汽车走廊,在500公里的公路沿线,串珠式地建设了十堰、襄樊、随州、孝感、武汉等汽车及改装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处于串珠中央的湖北随州市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改装车行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随州专用汽车产业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成为国内专用汽车发展速

重型专用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重型专用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 专用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专用汽车的应用虽然较早,但全面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比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经过20余年,我国专用汽车发展很快,已成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运输与作业装备,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在运管部门登记注册的货运车辆为924.6万辆,平均吨位只有3.39t。载货车中,普通载货汽车占90%以上I普通载货车中,大于8t的重型车占了整个运输车辆的32%,集装箱大件运输车、罐装车及冷藏车等专用汽车辆,仅占5%左右。5%的专用汽车中,老旧车占了25%。

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资料,近年来,我国专用汽车年销量为:2000年29.52万辆、2001年33.27万辆、2002年48.52万辆、2003年44.54万辆,2004年近50万辆。2003年,我国共生产各种专用汽车291778辆,其中自卸车87740辆、箱式专用汽车64075辆、牵引汽车46470辆、罐式专用汽车33094辆、特种结构专用汽车15444辆。2003年,我国公告的专用汽车企业551家(最新资料2004年为517家),其中按产量划分100辆规模以内企业189家、300辆以内317家、1000辆以上104家、2000辆以上59家专用汽车销量主要集中在自御车、厢式车、牵引车和罐式车方面;其中专用载货车生产企业有400多家。据汽车公告目录等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专用汽车品种约1700个,专用汽车已占商用车年产量的20%-25%。 专用汽车呈现出向厢式化、重型化、智能化、高档化、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其中表现比较明显的是:普通货物运输箱式化,专用汽车运输重型化、列车化,货物运输专业化:特种用途车辆发展迅速,如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为代表的工程建设用车和以清扫车、压缩式垃圾车为代表的城市环卫车辆发展很快。

国内罐式专用车市场浅析

国内罐式专用车市场浅析 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罐式汽车的需求增长 随着国家交通运输相关管理政策实施的逐步到位,地区间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逐渐撤销,高效、经济、节能、环保的物流运输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如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将会持续增加,商品流通量会与日俱增,货币流通量及其安全性也会进一步提高,因此,用于物流运输的罐式汽车将会继续成为市场的热点。据初步统计,2011年,我国专用汽车产品超过6000个品种,年产量达到90万辆,占当年载货车产量的60%。未来几年,高速公路运输车辆将会成为市场的主角。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对罐式汽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除要求安全性高、封闭性、减振性好之外,还要求产品能够具备系列化,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点,因此,适于高等级公路运输的重型罐式汽车将成为今后几年市场的热点之一。随着汽车载货吨位的加大,使用柴油发动机的优点更加突出。我国也在大力发展大功率柴油汽车。柴油机不论在经济性能、环保性能上都具有广阔的前景,国外重型运输车已全部采用柴油机,我国罐式汽车的柴油化进程今后必将进一步加快。罐式汽车产品呈现的发展趋势:一是重型化、多轴化趋势;二是轻量化、高技术化发展趋势。 与罐式汽车相关的技术主要有生产技术、设计技术和测试技术,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一是生产技术向柔性化、自动化、专业化以及生产协作配套网络化方面发展。由于市场的国际化,全球竞争要求产品制造过程具有高速度和低成本。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市场需求朝小批量、个性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小而全的企业模式已越来越丧失竞争力,各种形式的合作开发应运而生。二是设计技术向CAD发展,虚拟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CAD技术对开罐式车产品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测试技术向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罐式汽车生产和制造技术的发展,将使得专用汽车测试覆盖范围越来越宽,对测试手段,从传统的计量仪器到各种测试设备,从单一测试到配合测试,从硬件到软件都提出了越来越高和越来越复杂的要求。 一些高新技术已经在罐式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罐式汽车的技术水平。由于罐式汽车的专用装臵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专用性,不论是液压举升装臵、排料卸料装臵、计量测量装臵、机械作业装臵,还是制冷保温装臵、安全防护装臵、自动控制装臵,不论是各类缸、泵、阀、仪表等总成,还是各种罐体等车身结构,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在新形势下对罐车产品的新的要求。因此,加快新产品开发,为市场提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罐式汽车产品是摆在罐式汽车生产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 加大罐式汽车底盘的开发力度,着力追求罐式汽车底盘的适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主要是要消除传统底盘配臵模式的弊端。罐式汽车底盘的开发始终要坚持围绕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使汽车底盘的布臵包括制动系统的布臵、附加装臵的布臵、电器装臵的布臵、燃油箱的布臵更加科学合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 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双方投资比例各为50%。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45万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基于大众、斯柯达两大品牌,公司目前拥有帕萨特、波罗、途安、LAVIDA朗逸、TIGUAN途观和Octavia明锐、Fabia晶锐、Superb昊锐等十大系列产品,覆盖A0级、A级、B级、SUV等不同细分市场。 一、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 1、政治环境分析 (1)小排量汽车解禁 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在2006年一季度,使得奇瑞等厂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中二月份奇瑞的销量达到了两万多辆,在乘用车市场上首次超过一汽大众。对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政府等各种资源,在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汽车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 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做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通过消化和吸收,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墓础;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可以纵观全球整车、零部件制造巨头来选择合作伙伴,站在巨人的臂膀上高水平起步。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的转型,让更节能、更环保的车型进人中国的家庭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各种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正在调整,这也正是国内汽车企业搞自主创新需要利用的后发优势。

专用汽车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我国专用汽车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一、我国专用汽车面临的形势与环境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较为紧迫。全球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持续存在。我国经济依然存在着下行压力,整体经济形势发展走势较为紧迫。投资力度加大与控制并举,存在有向下的压力。消费方面主要体现在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放慢,消费不足仍将继续。今年开始乃至今后三年支持我国经济向上的因素主要是政策效应与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如利率市场化的政策效应会发挥作用。预期金融改革会加快,城镇化改革有实质性的进展,以及进行资源品价格、环境税的改革等。这种经济形势,对专用汽车企业今后五年的发展来说,有利有弊,可以说是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挑战来看,虽然全球经济已经呈现复苏态势,但基础不牢固,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世界的供给和需求的结构都面临调整的压力。所以,发达国家在一些重要领域积极进行战略布局,试图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另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增多,阻碍了出口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财政金融形势变化较大,财政金融领域存在多种隐忧。一是地方融资平台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趋于下降。二是局部地区财政收支矛盾可能加剧。受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加大减税力度、房地产相关税收增幅可能受到回落的影响,加之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增收难度将变得越来越困难。房地产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引发社会矛盾,并挤压其他产业发展空间,通过各种渠道对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也产生不利影响。 应该清醒的看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短期内难以明显缓解。一是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目前工人工资基本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上涨,用工成本高,企业负担加重。二是税负水平较高,企业所缴税费占企业利润总额的50%以上,甚至占营业收入的20%以上,企业难以承受。三是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日益突显。 从机遇上来看,国家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同时,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国有企业推行与实施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中长期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启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市地铁和公共设施、环境治理、网络宽带等领域存在较大投资潜力。二是消费增长保持基本稳定。消费增长降中趋稳,反映了“三公”消费泡沫被挤出、大众网络消费蓬勃兴起的积极一面。三是物价温和上涨、农产品、服务与工业品价格分化。当前,我国物价总体处于温和上涨周期,加上存量货币偏多、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房价上涨、实施水资源和土壤保护计划等,食品、服务和居住类价格总体仍看涨。这种形势,既有利于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相对宽松的宏

专用汽车发展趋势

“十二五”中国专用汽车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发布日期:2010-12-23 [世华财讯]未来五年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中国专用汽车行业将呈现地域化势头强劲等三大发展趋势。 距经济参考报12月23日报道,对于即将迎来的“十二五”,许多专家表示,未来五年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中国专用汽车行业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地域化势头强劲 在素有汽车城之称的吉林省长春市,汽车早已成为第一支柱产业,然而专用汽车却始终是一个“短板”。目前,长春市专用汽车企业共有18户,年产能五万辆,仅占全国总产量的3%左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长春市未来五年规划新增专用汽车产能10万辆,将长春打造成国内专用汽车制造基地,力争占到全国总产量的10%。 长春打造专用汽车制造基地,是当前中国专用汽车行业呈现地域化趋势的一个缩影。在山东省梁山县、湖北省随州市,这一趋势同样明显。梁山县着力打造“中国挂车(专用车)生产基地”,已经汇聚了各类专用汽车生产企业100多家,形成了从零部件配套到整车集成的产业链条。随州市则定位“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依托几十年来的发展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发展优势。今年前10个月,随州市产销专用汽车超过五万辆,居全国各地首位。 此外,辽宁、宁夏、福建、郑州、天津等地也正在打造自己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很多专家表示,“十二五”期间随着一个个专用汽车生产基地的建成,中国专用汽车地域化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产业集群效应会显著增加。但需要各地方政府警惕的是,在专用汽车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市场秩序容易被一些无资质的小企业搅乱,难以形成有效的集群优势。 集团化趋势明显 与地域化发展相同步,专用汽车行业集团化趋势将会更加明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专用汽车行业已经出现了中集集团这样的“航母级”企业。特别是随着中集收购或控股考格尔、华骏、圣达因等企业,陆续建立新的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基地,目前中集集团已经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地拥有20多个生产基地,成为全球最大的专用汽车(挂车)制造集团。 除了中集这样的后起之秀外,国内汽车行业的传统老牌劲旅———一汽解放、东风、重汽、陕汽等主机厂,也都在专用汽车领域不断拓展业务。去年重汽集团牵手“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华威专用汽车公司,组建重汽华威,发展罐式车;一汽集团经过多年研发,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消防主战车。 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所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秘书长王焕民表示,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发展,中国专用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批特色企业,以中集为代表的专用汽车集团正在逐渐壮大发展,中航、兵器等央企也在加大对专用汽车集团的发展力度。“十二五”期间,专用汽车行业将继续支持和鼓励企业集团化发展。 高科技化将成行业热点 在“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湖北随州,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姻正在成为一种潮流。目前该市已经有90多家专用汽车生产制造企业与全国10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随州市市长刘晓鸣表示,专用汽车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科技的支撑,不断推动专用汽车的高科技化,才是专用汽车之都强盛的动力之源。“合金高性能重型汽车制动器”是当地的全力铸造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研发的一款产品,它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解决了重型汽车制动失效的技术难题,还批量出口到英、美、意、澳等十几个国家。此外,像楚胜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研发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三轴空气气囊悬架半挂运油车”、合力公司与武汉大学研发的“道路监测车”等,都大大提高了国内专用汽车行业相关领域的科技水平。 发生在随州专用汽车基地的这一幕,反映了当前中国专用汽车行业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现状。在梁山,一些专用汽车企业还请来名牌院校的教授成立“院士工作站”,开发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

汽车快修_SWOT分析[1]

第三章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指企业在现下情况下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现对济南睿达汽车服务公司的Swot分析如下: 第一节 S(strengths)优势 据权威部门统计,私人轿车的购买率每年增加,由于小轿车拥有量的增加,从而极大的激活了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汽车快修、美容、养护、装饰装潢蕴含巨大的市场空间,汽车快修美容装饰业是本世纪当之无愧的黄金产业。 睿达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刚刚踏入该行业的新手,自然有他生存的优势。 一、各地政府加大对快修美容保养服务店的扶持力度 由一批年轻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成立的汽车后市场服务公司自然得到了政府与社会的强烈支持,有了政府的支持,专门的快修美容连锁店就有了成功的保障。 二、企业自我生存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 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服务企业的涌现,使得济南睿达汽车服务公司吸收优秀企业的经验并研制自己的生存之道,从而有了与其他企业竞争的优势。 三、市场的需求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时间就是金钱,多数车主希望花费更少的时间获得更优质的服务。而多数快修连锁店能够保证做到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作业,不耽搁车主过多的时间。 随着济南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划的调整,不少大型的维修企业都搬迁或者建在距市中心较远的地方,因此给不少车辆的维修带来的不便。而睿达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优异地理位置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据测算,一辆新车从购入到汽车报废全部花费中,购车费用只占到35%左右,燃油、税费、险费、停车等占到20%,后期维修保养占到45%左右。“买车容易养车难”,不少车主从拥有爱车的那一天起,就不得不算计着这笔不菲的保养、维修费用。而4s店特约服务中心昂贵的服务价格,使不少车主选择既收费低廉又保证质量的快修美容服务中心。 四、制定规范而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及明确的岗位责任制 睿达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是由一批年轻的大学生组建的,因此先进的经营模式与组织结构是睿达的优势所在,另外年轻队伍的创新思维和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也为睿达吸引了不少的客户。 还有睿达先进的维修保养技术、优质的服务态度以及企业的诚信度与知名度

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

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 准入管理规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维护专用汽车和挂车产品市场秩序,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国家主管部门)负责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的准入管理是指国家主管部门对专用汽车和挂车(不包括用于军事目的的或场内使用的车辆产品,以下简称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实施的生产和市场准入行政许可。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专用汽车生产的企业,必须具备相应条件并经过国家主管部门许可后,方能取得专用汽车生产资格。专用汽车产品须经国家主管部门许可后,方可生产、销售。取得准入许可的专用汽车企业和产品由国家主管部门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方式发布。

第五条国家鼓励并逐步推行汽车整车(含底盘)生产企业对采用本企业产品进行后续制造的专用汽车企业和产品实施统一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六条专用汽车企业及产品的准入许可不得转让。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主管部门)按照国家主管部门的委托,承担本行政区域内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准入管理 第八条专用汽车企业及产品准入条件: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章和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规定; (二)具有生产专用汽车产品所必需的关键设备和工艺条件; (三)具备专用汽车产品专用装置(或特种作业车底盘)的设计开发能力和专用性能的实验验证能力; (四)具备相应专用汽车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五)所生产的专用汽车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规定; (六)具备相应专用汽车产品的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 具体要求见附件二《专用汽车和挂车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以下简称《准入条件》)。 对于专业生产特种作业车(含超限车)的企业(且生产纲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