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科技写作课程教学改革_叶俊伟

合集下载

创新作文能力的培养

创新作文能力的培养

创新作文能力的培养(论坛精华帖)山东淄博临淄敬仲一中史永明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国家教育部长陈至力也说:“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

”那么,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也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作为语文教育重要形式和写作教学,“教师不是实验者,而是学生作文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学生不会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也不会天生具有创新能力,传统的作文教学很难启发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设法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启发和素材,如看图画、读书、听音乐、看戏剧、讨论等等,以唤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创作欲望,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探索创新作文教学的新路。

笔者就作文的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命题开启思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它能使学生神思飞扬,产生无穷的联想、想象,开启学生创作的思路。

首先,题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能写的,经过选择才能定下题目来。

”(叶圣陶语)其次,题目须刻意求新、求异、求活。

“出作文题目一定要为学生着想,钻进学生内的心里去考虑,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

”如:《记一件小事》、《假日见闻》、《我的妈妈》与《我第一次——》、《难忘的——》、《烛光里的微笑》;再如:《我的铅笔盒》、《电脑的功用》、《我的新发明》与《小河的眼泪》、《站在月球上想到的》、《人类能够自由飞翔吗》。

笔者将创造性作文简单分为以下几类:1、仿写、改写、扩写、续写、补写,如将古诗《买炭翁》改写成记叙文;续写《狐狸和乌鸦》、《孔已己》、《我的叔叔于勒》、《故乡》、缩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等。

关注细节,提升实效——信息技术助力习作教学的一点尝试

关注细节,提升实效——信息技术助力习作教学的一点尝试

关注细节,提升实效——信息技术助力习作教学的一点尝试发表时间:2019-01-24T11:13:47.5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0期作者:黄雄飞李菊[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受到冲击,高速发展的时代呼唤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辅助作文评改教学,有利于激发写作热情,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路学校237005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受到冲击,高速发展的时代呼唤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辅助作文评改教学,有利于激发写作热情,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习作评改整体典型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很多老师重指导轻评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最能突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写作教学中又强调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

这就明确强调了在作文教学中,在重视作文指导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学生作文评改的要求,应把作文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

下面结合自己执教的一节课例,谈谈提高习作评改教学实效的一点尝试。

一、关注习惯,呈现奖项,激发习作热情1.学习习惯评价。

多媒体可以展示学生习作时的写字姿势及习作页面,引导学生时刻注意培养写字的良好习惯。

当一张张坐姿端正的书写照片展现在屏幕上时,孩子们无不在心里默默地下决心:我也要这样书写!作文的完整性及不同文体的格式,通过多媒体呈现细节,可以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尤其在习作入门阶段,评改习作时展示完整的习作,标识出文题、开头、经过、结尾等,应直观,明确。

应用文习作评改时,用屏幕展示习作,方便纠正格式错误,直观的呈现对于帮助学生养成完整习作及规范格式的习惯尤为便捷。

2.设立奖项,品尝成功的喜悦。

我在《给自己取名字》这堂习作评改课中,设立了“最佳书写奖”。

规范书写的教育应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习作教学也不例外。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验收打分表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验收打分表
附件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验收打分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考察内容
指标评价
满分
得分
师德学风
立德树人,为人师表
学生评教反馈,学校、学院教务部门的日常考核意见
10
治学态度,科学精神
校学术委员会意见、同行口碑和学术声誉,是否勇于挑战前沿、急需、有难度的问题
教学工作与
人才培养
承担的教学任务
承担的本科生、硕士生教学工作量,指导研究生情况
总分:
100
40
科研工作质量与成效
学术型:
1)标志性研究成果(高水平论文、代表性著作)及同行评价,获高层次学术奖励情况
2)最重要1项科研项目完成情况、专家意见和价值意义
应用型:
1)技术、产品创新在行业产业界的影响和用户认可,牵头制定的专利、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的影响力
2)完成பைடு நூலகம்事业单位委托科研项目、决策咨询服务情况和经济社会效益
30
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成效
主持、参与的教改项目,编写的教材,获得教学奖励,指导学生参加创新竞赛情况,指导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
科研工作支撑人才培养
科研成果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和贡献(研究生论文与科研工作的结合度,所开课程与科研工作的结合度)
创新研究与
社会服务
承担的科技任务
主持的科研计划项目,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授权的发明专利。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验收打分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考察内容指标评价满分得分师德学风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学生评教反馈学校学院教务部门的日常考核意见10治学态度科学精神校学术委员会意见同行口碑和学术声誉是否勇于挑战前沿急需有难度的问题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承担的教学任务承担的本科生硕士生教学工作量指导研究生情况30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成效主持参与的教改项目编写的教材获得教学奖励指导学生参加创新竞赛情况指导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科研工作支撑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和贡献研究生论文与科研工作的结合度所开课程与科研工作的结合度创新研究与社会服务承担的科技任务主持的科研计划项目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授权的发明专利

关于培养青海高校大学生科技写作能力的思考

关于培养青海高校大学生科技写作能力的思考

关于培养青海高校大学生科技写作能力的思考作者:吴艳芳唐显兵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26期吴艳芳1 唐显兵2(1.青海大学化工学院; 2.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 810016)摘要:本文论述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总结了当前青海大学学生的科技写作现状并分析了原因,从学校部门和教师两方面,提出了为培养学生科技写作能力各自需采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科技写作科研措施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9(b)-0180-01写作技能是每一位大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科技写作既培养了大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早在1985年,原国家教委就在《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草案)》中把科技写作列入了高等工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体系,这足见国家对这一工作的重视。

而且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高校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途径。

1 青海大学学生科技写作现状及原因分析青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曾对该院2006、2007、2008届毕业生作了一次工作检查,其结果表明:该院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整体不高,抄袭作假问题严重,不同程度上存在毕业论文选题内容不当,毕业生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不牢等问题,其他院系毕业生在做毕业设计时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此外,低年级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也同样令人担忧,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活跃,写不出一篇简单的课外调研报告、实习报告,而且很多学生都感到撰写论文困难,很少有学生能在本科阶段发表论文。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学校并没有把科技写作提高到教学的高度上来。

青海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是青海本地的学生,他们原本就基础差,文化底子薄,而且学校从学生入校后没有给他们进行科技写作系统的训练,只给他们开设了大学语文等人文类课程,这些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社会知识及文化素质起了较好的作用,但与理工类课程缺乏明显的切合点。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标准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标准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类别:职业拓展课课程编码:205111023 学分:1适用专业:宠物养护与驯导学时:20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2022年4月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负责人签字):审定日期:2022年4月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和定位《科技论文写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拓展课。

本课程开设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常见科技论文书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所见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论文。

同时,为今后工作中进行论文写作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对论文写作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本课程共开设1学时,其中实践 20学时。

二、课程基本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畜牧兽医学及宠物美容训导等学科写作的基本分类。

了解病例报告、病例分析、调查报告、科技实验报告、宠物方面相关论文、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了解相关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案设计。

掌握毕业论文的实施步骤与撰写方法。

掌握毕业实习的主要任务与要求。

(二)技能目标掌握相关学科写作基本理论和写作技巧。

具备文献检索能力。

具备论文设计、资料收集整理、论文写作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意识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教学内容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针对性、先进性、代表性、实用性。

课程内容依据临床常用的诊疗方法,对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及时规划、设计扩充相关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从业的综合能力。

农科大学生“科技写作”课程内容优化改革探索

农科大学生“科技写作”课程内容优化改革探索

农科大学生“科技写作”课程内容优化改革探索作者:吉雪花庞胜群郑群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0年第3期吉雪花庞胜群郑群摘要:文章以石河子大学为例,对农科专业本科生“科技写作”课程原教学内容与优化后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着重对优化内容、优化原因、目的、作用及实施效果做了详细介绍,旨在阐明“科技写作”课程内容优化改革的必要性。

优化后的课程以科技论文与学位论文为主,精简后的内容有助于更系统、深入地讲解农业科技文体各环节的技巧,在有限的学时内使课程内容更集中、更有针对性,强化课程通用性与专业性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科技论文工具课的作用。

关键词:科技写作;课程内容;农科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3-0025-02一、“科技写作”课程目标“科技写作”是面向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大学生开设的旨在提高学生各类科技文体写作能力的课程[1-2]。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主要科技文体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方法,重点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科技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环节和注意事项。

使学生能够根据本学科的要求点进行文献搜集、阅读和分析,掌握中文文章的撰写技能,以适应毕业论文和今后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需要。

二、“科技写作”课程存在的问题(一)学时少,内容多而杂“科技写作”是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大四本科生的选修课,共24学时。

原大纲中共有8章内容,除了学位论文、毕业论文外还要讲述科技新闻、科技说明书、科普文章的写法。

短短的24学时无法将上述知识点一一讲透。

(二)内容针对性不强,知识点不细按原大纲上课,学生反映很多内容没必要上。

如学生觉得科技新闻、科技报道、产品说明书等文体可以不讲,这类文体对本专业学生帮助不大。

学生最需要的是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

只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需求,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

(三)科技文体种类多,深度不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反映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差[3-4],很多学生不明白摘要该写什么,怎么写;有些学生把材料方法写进了前言;更有许多学生分不清什么是结果、什么是结论;讨论包含哪些内容。

一流本科专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一流本科专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收稿时间]2021-07-13[基金项目]江西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20B2ZZ08)。

[作者简介]黄山(1983—),男,河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田生态。

[摘要]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重在创新型卓越人才的培养。

科技论文写作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对潜在科学问题的敏感性和判别力。

因此,科技论文写作训练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

课程组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目前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采用了几种教学新模式,以期提高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一流本科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一流专业;科技论文;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03-0062-03教育部提出:在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即“双万计划”)。

“双万计划”旨在提高我国本科专业教育水平,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能力。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我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备受关注。

教育部要求,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主要以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为主,尤其是要培养其科技创新能力。

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水平[1]。

科技论文写作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对潜在科学问题的敏感性和判别力[2]。

而这些能力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素养,良好的写作能力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学术交流。

因此,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学术论文写作训练备受重视,是创新性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虽在本科教学中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学生由于缺少科研实践经历,且文献阅读较少,无法接受科技论文写作的系统训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很多本科毕业论文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欠佳[3]。

改革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性人才(浙江万里学院).

改革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性人才(浙江万里学院).
能力培养复合的同时,重心下移,专业知识与行业应用 结合,文理复合,理工复合,基础与专业为行业服务, 重视对学生自我学习延伸性知识(学科前沿知识)的引导 内容设计方法:阶段性、跳跃式;问题化、任务型;综 合化,发散型;经典定理反思与研究前沿畅想的结合
二、探索
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操作能力为目标,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基础-综合-应用渐进式的“一体化、分模块、 多
质疑精神与批 判性思维如何
培养???
学习方法是教育本质
质疑是科学的生命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一、思考
毕业生主体是面向就业的地方性本科院 校,是否应设置与行业能力需求相对接 的能力培养通道??
结语: 本科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内容与方式的改革
二、探索——围绕创新能力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重构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训练创新思维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育人理念的实现方式
创新能力怎么培养?
一、思考
教育创新与创新性人才培养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让学生学什么? 怎么学?
教学内容+方法
保证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
转变
能力培养
理论知识学习只是能力成长的载体:渔与鱼
教学主体 以教为主
融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的“自主式”实验教学方法 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实验教学过程,实行“开放式” 实验项目管理
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综合应用的“项目化”实践训练方法 以增强社会适应性与行业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校企结合式”创业教
育方法
二、探索
3.创新评价方法,激励能力成长
评价是指挥棒!评价是方向盘! 学习评价标准设计原则:学生自学能力成长 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2期(总第112期)[作者简介]叶俊伟(1979-),男,讲师,博士;何晓芳(1979-),女,讲师,博士;宁桂玲(1958-),女,教授,博士。

*大连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基金资助。

基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科技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叶俊伟,何晓芳2,宁桂玲1(大连理工大学1.化工学院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2.人文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12)[摘要]科技写作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掌握信息能力和科技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通过对科技写作的发展和现状分析,阐述了科技写作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写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实践措施。

[关键词]人才培养;科技写作;作用;课程建设Reform in the W riting Course Construction forScience and T echnology in T raining H ig h -quality Innovative T alentsYe Junw ei,He Xiaof ang,Ning GuilingAbstract:W riting course has g r eat sig nificance for colleg e students in the dev elo pment o f skills in creativ e t hinking ,infor matio n mastering and essay w rit ing.T he pa per analy zes the develo pment and status of the w r iting co ur se,descr ibes its impor tance in tr aining high -quality innovat ive talents and proposes the ne -cessity o f st rengthening the wr iting course constructio n in univ ersit ies.T he results of explo rations hav e been intro duced and a number o f sug gestions ar e put fo rw ard in the paper.Key words:T alents training ;W rit ing skills for science and techno log y;Course const ruction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指出,科学研究有三个阶段,首先是开拓,其次是完成,第三是发表。

我国著名科学家卢嘉锡也指出,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达的人,不算是一个真正的科技工作者。

科技文体写作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达方式和进行科技交流的重要载体,良好的科技写作能力是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

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大背景下,很多高等理工科学校都开设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课程)))科技写作课。

科技写作课程对于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培养学生掌握信息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后32续学习有极大好处,有助于将学生的单一专业知识学习引向更为广阔的科学层面。

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科技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具备良好的科技写作能力是时代的需要和要求。

因此,加强科技写作课程的建设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结合近年来讲授科技写作课程的实践和体会,就高校科技写作课程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科技写作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早在上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钱学森、周培源、苏步青等老一辈的科学家都曾呼吁加强科技人员的文字表达能力培训,建议在高等学校设立科技写作课,科技写作教育逐渐受到关注。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开设了科技写作课,其中调查的34所/9850工程建设的高校均开设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科技写作课程。

但课程本身的重要性与意义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院校把这一课程列为选修课或者考察课,学时数都压缩在30学时左右。

而国外高校对该类课程普遍给予了充分重视,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已经有105门科技写作正式教学课程,其中10个科目设立了科技写作的博士、硕士学位,目前几乎所有美国高校都开设了科技写作类课程(Wr itng Research Papers),科技写作已经逐渐成为一门学科。

英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很多大学在招收研究生和博士后等科研人员时都把科技写作能力作为重要的衡量要求,很多大公司和企业对有写作特长的毕业生也是优先录取。

由于课程本身在我国未受重视,因此许多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对上科技写作课程兴趣不大,认为自己将来不准备当科学家,何必学那么多科技写作知识,更是有很多学生抱着容易获得学分的目的参加学习。

这样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和科技文章与要求标准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学生缺少创新意识和学术道德标准,论文写作依靠拼凑或是抄袭别人文章,没有体现作者基本的思路和观点;很多学生毕业时不会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写作,不会用严谨规范的语言和符合逻辑的论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已经毕业的学生也有很多仍不知道科技论文怎样构思、写作、投稿、修改和发表,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规范地撰写科技应用文、技术报告、技术合同、专利说明等科技文体。

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没有学习过科技写作规范。

到这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应该在本科阶段加强科技写作的学习。

造成目前这些现象和结果的因素,归结起来可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生认知、授课教师素质和授课方式方法等几个方面。

其中,众多理工科院校中科技写作课程缺少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和互动,更多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表达能力的培养。

科技写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质很强的课程,需要通过信息资料的搜集、论文结构的构思、写作和修改等多个环节的训练来实现教学目的,但是目前由于师资队伍缺乏,教学内容多为单纯的知识讲解,实践环节缺失,教学内容取舍不当,导致教学枯燥干瘪。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切实加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当前理工科院校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二、科技写作课程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科技论文(文体)既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总结,又是学术思想交流的工具,它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简洁性、规范性、创造性、可读性、机密性和有效性的特点。

高等学校开设的科技写作课程,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科技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提高写作技能作为目标,课程不仅涉及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更涉及情报学、逻辑学、自然辩证法等多门学科,是综合性十分强的一门课程。

科技写作课程的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科技写作课程不是单纯的讲解现有知识内容,主要是通过科技论文构思、写作规范、撰写和发表过程的教学,通过一些科技前沿知识和研究进展的介绍,使学生学会用新的视角、新的观念去探求新知识和新事物;通过针对某些问题的讨论和反复推敲,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为将来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性劳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科技写作课程的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如何构建研究思路、如何撰写科技论文、如何快速发表等相关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这里的实践作业可以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炼(针对某一课33基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科技写作课程教学改革题的文献综述),也可以是学生对自己实验研究内容(专业实验或者科学创新实验)的表述分析,还可以是设想,甚至是猜想。

通过完整的课程实践训练,学生不仅在认知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善于创新和研究。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科技写作的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对于增强学生的专业水平、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科技论文的创新性要求作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全面的实验技能,同时由于精细化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研究是未来科学发展的主流,它促使学生既要深入了解学科的前沿领域研究,更要涉猎不同学科的研究内容。

通过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能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学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掌握信息能力的提高,能快速有效的吸取自身需要的知识。

通过对写作过程的实践训练,学生能培养对新现象、新事物的持久兴趣、感知力,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思维模式;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素养、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促进学生不断更新知识科技写作过程是在对已有知识的总结基础上新知识创造表达的过程,这本身就要求作者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

例如,在科技论文写作实践教学环节,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写一篇专业领域的研究综述,而大多研究内容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大量的资料,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这种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不断的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意识,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科技写作课程的训练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后续学习,比如有助于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有助于将来攻读研究生的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造。

通过写作步骤、写作要求和写作语言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良好的科技写作规范,通过文献搜集、论文修改和发表过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多了解学术期刊,并在投稿发表中能有的放矢。

三、科技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和探索科技写作课程的建设程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我们结合课程特点和多年来的授课体会,对课程建设中涉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注重学生思维模式的构筑、加强了基础知识和实践训练的相结合,形成了一些课程特点,促进了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一)提高学生对科技写作课程的认知水平黑格尔曾经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0,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0提高学生对科技写作课程的认识是必要的,只有学生认知到创新能力和科技写作能力是社会对精英人才的首要要求,才会用大力气学习和钻研这门课程。

通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专利申请书、项目申请书、项目总结书、工作计划、演讲稿、简历、推荐信、通知等这些学生生活中接触的写作文体的实例讲解,提高学生的认知。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使用本校教师发表的文章实例、不同院系优秀学生撰写的论文实例和学生成才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身边人的成功经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没有好的思想,就不会获得好的研究成果,没有好的写作能力,就会妨碍成果的发表和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工作上的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