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在阿坝概述
红军长征中的小故事经典

红军长征中的小故事经典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一些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也有很多,为此,店铺分享了4个长征中的小故事,仅供参考。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1:披着袈裟当红军人物小传:天宝,藏族,原名桑吉悦希,1935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是最早的藏族党员之一。
“天宝”是毛泽东给他取的汉族名。
在四川省,天宝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当过喇嘛,当过红军,当过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的党委书记,而且他的汉名还是毛主席亲自取的。
1917年2月,天宝出生在四川省马尔康县党坝乡,原名叫桑吉悦希,这个乡是藏族聚居区,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男孩都要送进寺院当喇嘛,藏语叫“扎巴”。
桑吉悦希有三兄弟,他是老大,很小的时候就进寺院当了喇嘛。
党坝乡位于阿坝地区东南部,交通十分不便,平时很少有外地人来。
桑吉悦希所在的寺院很小,只有22个喇嘛,没有活佛,桑吉等小喇嘛跟着老喇嘛学藏文、经文。
如果不是红军的到来,桑吉也许就会当一辈子喇嘛。
天赐良机,1935年,红四方面军撤出川陕苏区,转移到阿坝地区一带,等待同中央红军会师。
“方头圆脑”,“灭族灭教”,“共产共妻”……国民党散布的谣言,在藏民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他们对红军误会重重,纷纷逃到山上藏了起来。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桑吉胆子大,加上又是喇嘛,就想留下来看护寺院。
老喇嘛心里没有底,还是让桑吉随大家躲上山去。
藏民们在树林的掩护下,偷偷观察着红军,看他们到底有没有三头六臂。
有比较才有鉴别,他们发现这支队伍和国民党兵截然不同:不进寺院,不住民房,对藏民态度友好,尽管言语不通,也笑嘻嘻打着手势想同藏民交流,还把土司头人的东西分给穷人。
胆子大些的年轻人,蹑手蹑脚摸下山,慢慢试着接触红军。
他们惊奇地发现,同国民党宣传的恰恰相反,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打土豪,分田地,处处为穷人着想。
渐渐,红军受到了藏民的欢迎,有的送茶水,有的送鸡蛋,有的强烈要求参加红军。
红军长征历史事件介绍_红军长征历史事件讲解

红军长征历史事件介绍_红军长征历史事件讲解红军长征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和奇迹,是中华儿女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
红军长征所留下的遗产是我国重要的红色文化遗产,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红军长征历史事件讲解,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红军长征历史事件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1-2] “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8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3] 。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瑞金云石山(长征第一山)出发地。
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
长征雪山营救旁白

长征雪山营救旁白一、背景介绍长征雪山营救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发生在1935年至1936年间。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被国民党军队追击,不得不进行长征逃离。
途中,红军遇到了严峻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阻击,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二、营救行动展开1. 雪山困境长征途中,红军遭遇了巨大的困难。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在四川省阿坝地区遭遇到大雪封山。
由于缺乏衣物和食品,红军士兵们面临着严寒和饥饿的折磨。
同时,国民党军队也紧追不舍,在雪山上设置了重重防线。
2. 营救计划制定面对如此困境,红军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制定了一项艰巨而危险的营救计划。
他们派遣精锐部队前往雪山,与被困士兵会合,并进行营救行动。
3. 营救行动展开营救行动开始后,红军士兵们经历了艰苦的进军。
他们不仅要应对严寒、缺氧等自然环境的挑战,还要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猛烈阻击。
然而,红军士兵们毫不退缩,奋勇向前,不畏艰险。
4. 营救成功经过数日的奋战,红军最终成功地营救出被困的同志。
他们用自己的衣物和食品为被困士兵提供帮助,并协助他们穿越雪山。
在红军的帮助下,被困士兵们安全脱离了雪山困境。
三、营救旁白长征雪山营救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
在那漫长而寒冷的夜晚里,红军领导人和士兵们用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
红军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制定了营救计划,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毅然决然地前往雪山与被困士兵会合。
他们深知这是一次危险的行动,但他们坚信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保护和拯救更多的同志。
红军士兵们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
大雪封山使得他们缺乏衣物和食品,严寒和饥饿让他们身心俱疲。
然而,在艰苦的环境下,红军士兵们并没有放弃希望。
他们相互携手,互相鼓励,在寒风中咬紧牙关前行。
国民党军队对红军进行了猛烈的阻击。
红军士兵们在雪山上奋勇作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同志争取时间和空间。
虽然敌人强大,但红军士兵们坚守阵地,不畏艰险。
经过数日的奋战,红军终于成功地营救出被困的同志。
红色文化在阿坝州的小故事

红色文化在阿坝州的小故事在阿坝州呀,有这么一座桥,当地的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它为“红军桥”。
那时候,红军来到阿坝州这片土地。
这儿山高路险,河流湍急。
有一条河就横在了红军战士们前进的道路上。
那河水呀,像个调皮的小怪兽,又深又急,没个桥根本过不去。
可是当地物资匮乏,要造一座桥谈何容易。
这时候,咱阿坝州的乡亲们就站出来了。
有一位老木匠,那手艺可是顶呱呱。
他带着一群年轻人,砍来树木,准备造桥。
刚开始的时候,困难重重。
这木材呀,有的太重,几个人都抬不动;有的又太弯,根本不好搭。
可是老木匠一点都没灰心,他就像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嘴里喊着号子,手上比划着,指挥大家把木材一点点加工。
红军战士们也没闲着,他们帮着搬木材,和乡亲们一起干活。
战士们一边干活,一边给乡亲们讲外面的世界,讲革命的道理。
那时候,欢声笑语和着河水的奔腾声,倒像是一场特殊的交响乐。
桥建起来了。
红军战士们顺利地过了桥,继续踏上征程。
而这座桥,就留在了那里,见证着红军与阿坝州人民的深厚情谊。
从那以后,阿坝州的老百姓们就把这座桥叫做“红军桥”。
老人们经常坐在桥头,给小孩子们讲红军的故事,就像这桥上的石板一样,这些故事也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阿坝州的红军故事里,还有个和干粮有关的事儿。
当时红军在阿坝州行军,粮食那是相当紧张。
有一支红军小队伍来到了一个小村子。
村子里的藏族同胞们一开始还有点害怕,毕竟不了解红军。
可是红军战士们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帮着村民挑水、打扫院子。
慢慢的,村民们就和红军战士亲近起来了。
有一天,一位藏族阿妈看到战士们吃的干粮都快没了,心里可着急了。
她就把家里仅有的一点青稞面拿了出来,想给战士们做干粮。
可是这点青稞面只够做很少的干粮。
这时候,村里的其他人家知道了,纷纷把自家的青稞面、牦牛肉干拿了出来。
一个小姑娘,她把自己偷偷藏起来舍不得吃的几个小果子也拿了出来,红着脸递给红军战士。
战士们都特别感动,不肯要。
小姑娘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说:“叔叔,你们吃了这个,就有力气打坏人了。
长征精神在雪山草地行中的具体体现

长征精神在雪山草地行中的具体体现作者:王欣媛来源:《前线》2016年第12期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离开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随后,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相继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在红军长征经过的众多地区中,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自治州)是最能体现长征特点与精神的地区。
阿坝自治州以雪山草地而闻名。
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红军相继进入阿坝,在阿坝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等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行军。
阿坝自治州有四个“最”之称:红军长征停留时间最长的地区(1年零4个月)、红军长征途中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最多的地区、红军长征时期最艰苦的一段行军历程(爬雪山、过草地)、红军长征时期党内斗争最激烈(粉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活动)的地区。
在雪山草地的征途中,红军战士凭借着强大的理想信念,以英勇顽强、不惧牺牲的无畏精神与坚强意志,完成了这次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远征,使长征成为20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永载史册。
信念坚定,英勇无畏阿坝自治州属于高原季风气候,但因受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从气候来看,高原地区的显著特点是空气稀薄,容易缺氧。
以夹金山为例。
1935年,当地群众对夹金山的恶劣环境进行了如下描述:“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更不可攀,要想翻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夹金山海拔4000米以上,6月的时候还飘着飞雪。
除了面对陡峭的山势,红军战士还要经历严寒和缺衣少食的痛苦。
然而,即使在此艰难面前,红军战士依然没有被吓倒。
他们以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踏上了这座“死亡之山”。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终于成功翻越了夹金山。
美国作家索尔兹伯尼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对于大多数红军战士来说,翻越夹金山是长征开始以来最艰苦的一天,其艰苦程度超过湘江战役,超过翻越五岭,超过四渡赤水,比起只有少数人参战的抢渡金沙,飞夺泸定桥来,更是艰苦得多。
关于红军长征故事

关于红军长征故事长征,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次史无前例、无与伦比的壮举。
那你知道红军长征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红军长征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红军长征故事:长征中的巾帼英雄六十一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开始长征。
在这支铁流劲旅里,有一支特殊的队伍——30名红军女战士。
她们的非凡经历和行动,向世人表明了中国女性的坚强和伟大。
1935年10月的一天,我们来不及做什么准备就匆匆出发了,离开了革命红都瑞金,离开了那深深依恋的土地和人民。
我们噙泪而别,踟蹰而行,一步三回头,深情地凝望那为之流血牺牲、奋斗多年的根据地。
刚出发时,我和王泉媛、钟月林、危秀英、陈慧清、李桂英、刘彩香等几名女同志分在卫生部。
贺子珍、康克清、邓颖超、蔡畅等是一些首长的夫人,她们另在一起。
共计有30名女同志。
当时叫战略转移,卫生部带的物品较多,有药箱、担架,连X光机也带出来了,行动非常的迟缓。
由于我们转移属隐蔽行动,白天不能走,只能夜间行进。
天公也不作美,连下阴雨,衣服湿透,道路泥泞,常常摔倒,只能在泥水里连滚带爬。
走了一个多月,来到了湘桂边境。
由于战事频仍,伤员越来越多,我又被调到担架连任政治战士,负责抬运和照顾伤员。
一次,我们在翻越一座大山时,遇到敌人飞机的轰炸,一个抬担架的民夫吓跑了。
我看到一副担架孤零零地放在路边,另一个民夫在担架旁急得不知所措。
而担架上是一位胸部负伤的团级干部。
不能扔下伤员。
我忘记了自己体弱有病,抬起担架就走。
山很陡,我只得跪着爬行,膝盖磕破了,肩膀磨出了血,火辣辣的疼,但不能停下,落下队伍是很危险的。
下了山之后,我却再也支持不住了,大口大口地吐起血来。
民夫和担架上的伤员再也看不下去了,说:“女人干不得这个,还是找个男人来。
”但荒天野地,去哪里找男人?我吐完血,抬起担架继续追赶队伍。
在长征路上,像我一样抬担架的,还有好几个女同志。
照顾伤员也是一件很难办的事。
红军长征在阿坝概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蒋介石先后发动五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时间 第一次反 1930年 “围剿” 12月
反“围剿” 敌军 指挥者
策略
“撒开两手,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并 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 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 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歼
结果
10万
阿坝州委党校红军长征精神研究室、文化教研室讲师
张旭敏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 国主义企图独吞整个中国,中华民族 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 族大义为重,提出停止内战、建立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然而,国民 长征 党蒋介石置民族危亡于不顾,顽固地 坚持其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 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 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 苏区。
•
期间召开了9次政治局会议,翻越了8座海拔在 4000米以上的大小雪山,3次穿越了人迹罕至的 沼泽草地,经历了数十次大小战斗。全州有9个县 114个乡镇被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小金两河会 会议旧址、马尔康卓克基会议旧址、红原瓦切红 军长征纪念遗址、若尔盖巴西会议旧址、松潘川 主寺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已被列为全国100个红 色旅游经典景区,“雪山草地”列为全国12个经 典红色旅游区域。“雪山草地”成为阿坝州的响 亮名片。
二、主要会议
1.两河口会议 2.卓克基政治局常委会议 3.黑水芦花会议 4.沙窝政治局会议 5.毛儿盖政治局会议 6.巴西会议
两河口政治局扩大会议
为了统一战略思想,1935年6月 26日在四川省懋功两河口召开两河 口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 德、周恩来、张闻天、张国焘、王 稼祥、博古、刘少奇、凯丰、邓发, 以及刘伯承、彭德怀、聂荣臻、林 彪、林伯渠、李富春16人。 会议一致通过了周恩来的报告 提出的战略方针(即确定懋功会师 后一、四方面军的向北进攻的战略 方针)。并责成张闻天为中央政治 局起草一个《关于一、四方面军会 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
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1935年6月中旬,在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从四川宝兴进入阿坝州,横穿阿坝州出境,历时3个月。
途中,翻越夹金山、梦笔山、垭口山、仓德山和打鼓山等5座海拔在4000多米以上的高原雪山。
红二方面军从滇西进入甘孜地区之后,沿途也翻越数座大雪山后进入阿坝州,横穿阿坝州北部出境。
红四方面军在阿坝州的雪山草地中更是几番辗转,往返进退,历经无数艰难险阻。
红军翻越数座大雪山后,8月进入川西北草地。
川西北草地方圆数百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
红军被迫避开被敌人已占领的大道,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草地前进。
由于地理环境恶劣,昼夜温差惊人,加上食物饮水严重缺乏,不少红军战士在茫茫草地献出宝贵的生命。
经过六天六夜的行军,红军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走过茫茫“魔毯”草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的路线图
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5.10)
过雪山、 草地 飞夺 强渡 大渡河 巧渡
泸定桥
四渡
赤水 强渡
遵义会议
(1935.1) 放弃去湘西 渡过 中央革命根据地
金沙江
乌江
改道贵州
湘江
(1934.10)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 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 和部队共86859人,分别自福建 的长汀、宁化,江西的瑞金、 雩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 大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 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二、主要会议
1.两河口会议 2.卓克基政治局常委会议 3.黑水芦花会议 4.沙窝政治局会议 5.毛儿盖政治局会议 6.巴西会议
两河口政治局扩大会议
为了统一战略思想,1935年6月 26日在四川省懋功两河口召开两河 口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 德、周恩来、张闻天、张国焘、王 稼祥、博古、刘少奇、凯丰、邓发, 以及刘伯承、彭德怀、聂荣臻、林 彪、林伯渠、李富春16人。 会议一致通过了周恩来的报告 提出的战略方针(即确定懋功会师 后一、四方面军的向北进攻的战略 方针)。并责成张闻天为中央政治 局起草一个《关于一、四方面军会 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利
胜利 胜利 胜利
第二次反 1931年4 20万 月 “围剿” 第三次反 1931年6 30万 “围剿” 月7月间 第四次反 1932年 底 “围剿” 30多 个师
第五次反 1933年 “围剿” 10月
100 万
王 明
“左”倾冒险主义,城市 中心论,在城市全线出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蒋介石先后发动五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时间 第一次反 1930年 “围剿” 12月
反“围剿” 敌军 指挥者
策略
“撒开两手,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并 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 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 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歼
结果
10万
9月8日晚在周恩来住处牙弄村召开非正式 会议。周、毛、张闻天、博古、王稼祥、陈昌 浩、徐向前7人参加会议。会议决定发报要张国 焘执行中央北上的方针,并通过了由毛泽东拟 的电文。 9月9日深夜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与会者 一致认为,要张北上已不可能,决定采取果断 措施先行北上,并由毛泽东起草《中央为执行 北上方针告同志书》并于9.10凌晨发布。
失败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六安人
长征的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 败 由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全面否定了毛泽东
为红军提出和制定的、被斗争实践一再证明是正确的 战略战术原则,提出了一整套所谓“新的战略战术”, 实行所谓“正规战”和“短促突击”,致使中央苏区 第五次反“围剿”持续一年之久最终失败,被迫进行 战略转移。
茂 县
土 门
墩 上
北川
丹巴
夹金山
宝兴一带
(三)红二方面军的行动路线
• 红二方面军从滇西进入甘孜地区,用了 1个多月时间自西向北走出了大片沼泽的茫 茫草地,沿途也翻越了数座大雪山后,横 穿阿坝州北部出境。
岷县 腊子口
巴西
班佑 班玛 鱼托 色达 壤塘 阿坝 查理寺
亚克夏山 芦花 毛尔盖 沙窝
包座
甘孜 炉霍 道孚 丹巴
阿坝州委党校红军长征精神研究室、文化教研室讲师
张旭敏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 国主义企图独吞整个中国,中华民族 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 族大义为重,提出停止内战、建立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然而,国民 长征 党蒋介石置民族危亡于不顾,顽固地 坚持其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 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 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 苏区。
川西北草原,历史上一直为松潘所辖, 故有松潘草地之称。地处四川、甘肃、青 海三省结合部,面积35600多平方公里,主 要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草原地势平坦, 一望无际,系以游牧为主的藏族聚居地。 海拔从3500米至4000米左右,属典型的丘 状高原。由于排水不良,潴水而成的湖星 罗棋布,形成了大片的沼泽。经年水草, 盘根错节,结络而成片片草甸覆于沼泽之 面。草地气候甚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摄 氏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巴西会议
1935年8月29日至9月2日,前敌指挥部和 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两次政治局会议,统称 “巴西会议”(班佑寺会议)。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巴西班佑寺院 大经堂内召开常委会议,史称“班佑寺中央政 治局常委会议”。会议着重研究教育与宣传问 题。9月2日,前敌总指挥部和党中央在班佑寺 院大经堂内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班佑 寺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一方面军 工作方针问题,毛泽东就这一问题作了报告,强 调了加强一、四方面军的团结和统一行动的重 要意义。
两河口会议 ·旧址
卓克基政治局常委会议
1935年7月1日,毛泽东、周恩来、朱 德等率中央机关翻越长征期间的第二 座大雪山——梦笔山后,来到马尔康 县卓克基镇。
卓克基会议 旧址
7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等中央领导在此召开了政治局常委 会议,确定以卓克基地区为总后方,还讨论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指出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解放被压迫的各民族,建立自由选举的革命政府,并积 极帮助一切革命的民族。
卓克基
三个方面军过阿坝路线总图
巴西
班佑 班玛 鱼托 色达 壤塘 阿坝 查理寺
亚克夏山 芦花 毛尔盖 沙窝
岷县 腊子口
包座
甘孜 炉霍 道孚 丹巴
卓克基 两河口
理 县 汶 川 茂 县
土 门
墩 上
北川
懋功
夹金山 硗碛
夹金山又名“甲金山”,藏语称为 “甲几”,夹金为译音,意为很高很陡的 意思。位于小金县东南,属邛崃山脉,横 亘于小金县达维乡与雅安地区宝兴县之间。 这里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嶂,危 岩耸突,峭壁如削。从雅安的天、芦、宝 地带进入川西北地区,就只有翻越夹金山 这条山路才能通过。夹金山海拔4114米, 终年积雪,山上通行地段多在四千米左右, 处于雪线之上。
•
期间召开了9次政治局会议,翻越了8座海拔在 4000米以上的大小雪山,3次穿越了人迹罕至的 沼泽草地,经历了数十次大小战斗。全州有9个县 114个乡镇被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小金两河会 会议旧址、马尔康卓克基会议旧址、红原瓦切红 军长征纪念遗址、若尔盖巴西会议旧址、松潘川 主寺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已被列为全国100个红 色旅游经典景区,“雪山草地”列为全国12个经 典红色旅游区域。“雪山草地”成为阿坝州的响 亮名片。
中共中央长征长征时召开“巴西会 议”——班佑寺
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 红军三大主力 一、二、四方面 军于1936年10 月在陕甘革命根 据地的甘肃会宁 胜利会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谢谢观赏
周恩来
博古,原名秦邦宪,江苏无锡人
李德,原名奥托 ·布劳恩,共 产国际派驻中共的军事顾问。
会议
• 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二万五千余里。 其中: • 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 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 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 个月零3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 、甘肃、陕西8省,行程一万六千里。 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 ,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八千余里。 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 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近万余里 。是长征历经的最艰苦、最悲壮的行程。
一、行动路线
(一)红一方面军的行动路线
岷县 腊子口
巴西
班佑 包座
毛尔盖 沙窝 亚克夏山 芦花
卓克基 两河口
懋功
夹金山 硗碛
到达陕北的红1方面军一部
(二)红四方面军的行动路线
• 三次穿越草地
岷县 腊子口
巴西
白 河
班佑
包座
阿坝
毛尔盖 沙窝 亚克夏山 芦花
卓克基 绥靖、 崇化
懋功
两河口
理 县
汶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