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 闲 农 业 与 乡 村 旅 游

合集下载

城乡居民旅游模式比较分析

城乡居民旅游模式比较分析
8、出 游 时 间 不 同 。农 民 的 闲 暇 时 间 和 一 般 旅 游 者 的 闲 暇时间有很大的区别, 农忙时节一般集中在夏秋, 农闲集 中 在 冬 季 , 城 里 人 一 般 选 择 双 休 日 、“黄 金 周 ”出 游,而 农 民 却基本上选择农闲时节,农民出游与城里人正好错开时间。 因此如果能科学地开发农民旅游市场, 则会使旅游市场更 加繁荣。
商务营销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7 年 3 月号
城乡居民旅游模式比较分析
翟红华 ( 南京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4)
摘 要: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出门旅游的农民消费者人数逐年增多, 农民 旅游已具备一定数量规模。但农民旅游与城市旅游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关键词: 农民旅游; 城市旅游; 差距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4428( 2007) 03- 50- 02
9、出游人员 多 。 农 民 的 家 族 一 般 较 大 , 旅 游 时 通 常 喜
- 50 -
2007 年 3 月号
市场周刊·பைடு நூலகம்论研究
商务营销
欢一起出游, 全家出动, 人员较多。而城市家庭通常规模较 小, 双休日、黄金周出游 时 多 是 三 口 之 家 , 平 常 的 旅 游 多 是 出差商务旅游。
旅游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消费行为, 近年来, 随着农民 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出门转转, 见见世面的想法, 在相当 一 部 分 已 经 富 裕 的 农 民 心 中 产 生 。农 民 旅 游 在 各 地 悄 然 升 温。外出旅游已经不是城市人的专属, 越来越多的农民朋 友们正加入到浩浩荡荡的旅游大军队伍中来。资料显示, 2004 年 我 国 农 村 居 民 的 国 内 旅 游 出 游 人 次 为 6.43 亿 , 比 2003 年 增 长 23.89%, 农 民 旅 游 消 费 为 1351.67 亿 元 , 比 2003 年增长 30.19%, 是自有旅 游 统 计 以 来 , 农 村 居 民 旅 游 增长最快的时期。从我国人口构成来看, 总人口的 80.5%是 农民, 这就决定了农民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不容轻视的最大 群体。但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 乡镇一级根本没 有。旅行社开发的旅游产品也是针对城里人设计的, 现有 旅游产品在供给内容 、价 格 和 网 络 三 大 方 面 都 很 难 与 农 民 旅游的特殊需求相接。农村旅游市场目前一直处于"有人 无市"的状况, 这是因为未能认识到城乡居民旅游模式的差 异而出现的尴尬。

观光休闲与农业产业规划园区建设探讨——以北京_梨树沟休闲农业园_为例

观光休闲与农业产业规划园区建设探讨——以北京_梨树沟休闲农业园_为例
的溢宣种粪,讣膨独特,j}有现货‘,性川价值,内
部l-蛋腱小无I:栽培 m体种植杜式栽培水培
滴滩等新掣紫ff.0l进农4k新-;^利一进{i腱小。 (3】农产-n加I。M划l剖^山的人林‘l二产压. 乜括舟种来树、林l?种矾-{-怔鲋、盘川龋以胜一m科 农业产品.除n为特色旅游,乩外.n^u接待阮 缱粜品分选、包装加¨.f一棚r辑产睡内展优势 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 一,国家与各地方政府都大力推广扶持。旅游业已 经从传统观光旅游模式逐步向生态、休闲旅游模式 转变。农村休闲农业旅游,也逐渐成为旅游产业中 的重要一环,具备了生态与休闲的产业特点,是当 前我国大力推广的旅游模式之一,特别是优美的自 然景观与朴素的民俗生活相结合的部分旅游景区景 点,更是在市场上具有先天的优势。 梨树沟景区,具备了比较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朴 素生态的农村生活这双重优势,符合整个旅游产业 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具有发展的大潜力。
设’_艘造。配 台棚应的土题
为度假洒”i目rn
地.以建设拽口 或者联排式f‘
尻骶密窿建筑
为主,旨住曲游客提供’#卷休闲的住商服务。
嚣观,r人以诗情画意之感。
#植{%
(4)户外运动甚地:由北京c},,、外运动爱好者 提供蜒金骐乐邬为丰旨,为游客聚会休闲娱乐提
供场新。
选择税赏价fA转高适台奉地生长的特邑植物 和农作物.适’’引进吲内外优良品种。rE意体现科 学,自然、忱蔓的配植原圳.形成植物群落观赏艘 果,并且有一定的食用与经济价值.做刊观赏、食 用与创收的统一链条。
吨。
l麟地:是梨花淘≈}K内啦探址的功能
眦为总邬牡地.作为大型企性堆补定
t假的场所。 、特点1肚指n j;火功能医的依照地 &¨的观兜器J1L,Jt:,tl打:源于占诗 "描写.分制挫计。椭城E门”。梨 潦风啦““晴嗜沽戎”。梨花溪川。 A址^遗嚣观.以膻“现嚣,F台”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地围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优化区域布局、创新工作机制、促进资源整合、拓展功能内涵、培育产业品牌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于拓展农业多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现将北京、江苏、浙江、重庆、天津的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如下。

1、北京:开展营销活动,实现乡村旅游有效供给(1)整合资源、节庆营销2013年,北京市农委整合郊区特色农产品资源,推出了“休闲农业季”系列活动(包括北京草莓季、樱桃季、花季、香草季、瓜季、鲜桃季等),并编写了《香草天空》、《北京瓜顶呱呱》、《京郊如此多娇》等主题宣传册,策划设计了《北京樱桃地图》等系列特色农产品地图,制作了《北京休闲农业季》2013笔记本,推出了约l000张精美图片,深受游客欢迎。

这些活动以季为周期,以京郊特色、优质农产品为旅游吸物物,贯穿全年,带动市民到郊区采摘、休闲,把农村产业与休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郊区各区(县)还结合各自特点,举办了农耕节、美食节、采摘节、登山节、赏花节、滑雪节等宣传推介活动,累计有150多项。

(2)虚拟社区、网络营销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发展,针对青少年等特定消费群体,通过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开展营销,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出了“农田观光使者”招募、农田观光使者采风、农田观光博客大赛等活动,吸引了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一批博主参加,发表大量农田观光主题博文,经过多次转发、评论,吸引了市民的眼球。

从2011年开始,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举办了多期“凤凰乡村游、大美体验客”活动,大量网友在到京郊旅游观光、品尝京郊美食、体验农事活动时进行编辑、制作,并通过网络新媒体实时发布图文信息和游记,让潜在的旅游者获得了直观、即时、有用的信息。

2、江苏:加强功能拓展,延伸特色产业链在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突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规模畜禽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注重农业功能的拓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培育特色产业。

北京密云区 民宿产业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

北京密云区 民宿产业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

602021.21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境游”的热度已日渐消散,城市“周边游”逐步兴起。

乡村旅游和特色民宿成了不少城里人的新宠,并日益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新引擎。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

北京市密云区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规模小、基础差。

1995年,新城子镇遥桥峪村借助云岫谷景区的开发,成为北京市第一个民俗旅游村。

历经30年发展,密云区旅游新业态不断丰富,目前全区旅游景区达42家,星级宾馆和规模酒店30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近2万人。

2016-2020年,全区乡村旅游累积接待游客3500.8万人次,年均700.16万人次,累积实现乡村旅游收入41.01亿元,年均8.2亿元。

民宿为乡村旅游赋能近年来,密云区统筹规划布局、优化民宿发展环境,推动民宿资源升级改造,为乡村旅游产业全面发展注入活力。

打造精品,盘活闲置。

近年来,密云区通过政策引导、营销推广、个性化培训等全方位培育,打造出老友季、云上、画田山居等“一宅一味”特色精品民宿品牌108个,精品民宿院落262个,共有客房1200间,床位2102个,从业人员465人;培育星级民俗村26个、星级民俗户1475户。

不仅盘活了农村的闲置资产,还引入了餐饮、文创、有机农业等多样化产业,产业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新兴旅游业态得到有效拓展。

带动就业,增收致富。

密云区鼓励支持农民参与民宿的创办和经营管理,不但为农民提供创业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农副产品销售。

古北水镇等18家文旅企业共提供了400余个就业岗位,有效提升了农民就业质量,拓宽了增收门路。

协同发展,促进融合。

密云区大力推进“旅游+”融合发展。

强化文旅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丰富乡村文化旅游业态;深化农旅融合,打造日光系列、金叵罗、古北口等旅游田园综合体及密云生态旅游采摘园等农旅融合产品;推进体旅融合,结合密云生态马拉松赛事,策划密云“精品住宿+骑行”旅游线路,推进体育与旅游的同步发展。

乡 村 旅 游

乡 村 旅 游


1992年英国官方统计以人造景点为主的旅游景点英国有 5552个,其中农场景点186个,葡萄园81个,乡村公园209 个,共476个,达人造景点的十分之一。 1995年农场景点、主题公园、工业旅游景点成为英国 最受欢迎的三大类景点。 2001年针对英国农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英国于大选 后将原农业、渔业及食品部改为环境、食品和农业事务部。 每年拨款支持农村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建设。这使 得田庄生态、基础设施得以很大改善,为乡村旅游发展提 供良好发展空间。
•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 初始阶段:上世纪80年代 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到21世纪初 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 活、看农家景”,与大自然亲近为主题的“华夏城乡游”, 乡村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发展起来。 2001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列为本年 的工作重点,在全国推行农业旅游示范点。 2005年1月公布了首批全国工农业旅游306个示范点名单, 其中农业示范点就有203个,2006年底达359个。 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该年度宣传主题为“2006中国乡 村游”,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 发展口号。
2007年国家旅游局又确定了“2007.中国和谐城乡游” 的主题,进一步丰富、深化和延展了“2006.中国乡村游” 的内涵,3月,国家旅游局联合农业部下发“国家旅游 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协 调全国乡村旅游工作的开展。2007年是乡村旅游步入大 发展、快速发展轨道的一年。 据测算,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 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五一”、 “十一”和春节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 村旅游的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 村旅游市场。

发展休闲农业大有可为

发展休闲农业大有可为
“ 土壤 上 的加 工 ” 业 , 产 不仅 仅 能 够 出产
切文 明 的基石 ,因为 人类 赖 以生存 的
基 本条 件总 离 不开 五谷 杂粮 ,而 五谷 杂
粮 来 自于农 业 , 以 , 所 农业 是 一个 永恒 的
朝 阳产 业 , 论是 讲 “ 无 民以食 为 天” 还 是 , 说 “ 饭 问题 了不 得 ” 农业 的基 础 地 位 吃 , 永远 不 能动 摇 ,尤其 是像 我 国这样 一 个
展 生机 , 闲旅 游就是 其 中之一 。 休 刚才大
家都 已经 看 到 了 ,农 业 不仅具 有 农产 品 生产 加 工 的物质 价值 ,还 具 有不 少观赏 体 魄 、 发身 心机 能 的健 康 价 值 , 等 。 激 等 股股 不竭 的泉 源 ,具 有无 限 的发展潜 力 , 得我 们用 韧劲 去久久 地挖 掘。 值 发 展休 闲农业 与 乡村旅 游 ,这是 一 篇值 得 琢磨 的 大文章 , 内容 非 常丰 富 , 要
意识 、 井 田 ” “ 意识 、耦 耕 ” “ 意 识 等 。只 要人们 慢 慢地 接 受
更多 的现 代文 明 因子 ,并把
展考察 调研 ,这些 活动 很 有 生气 , 取得 了较 好 的效 果 。 也 记 得 在前 年 ,我 曾随 大家 一
起 ,先后 到过 省蚕 桑茶 叶研 究所( 凤凰 沟 风 景 区 ) 萍 乡 、 杜仲 公 司等地 调研 ,感 受 非
发展 休 闲农 业大 有 可 为
江西 省政协 副 主席 刘 晓庄
近 年来 ,我 省 农业 界 别 的 政 协 委 员 们 就 如 何 发 展 “ 代农 业和 生态 农业 ” 现 等相 关 内容 ,在 省 内不 少地 方 开
关键 在 于 观 念 的不 断 更新 。

”农家乐”在农闲时期有什么活动安排?

”农家乐”在农闲时期有什么活动安排?

”农家乐”在农闲时期有什么活动安排?农家乐是近年来在乡村地区迅速兴起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为游客提供了体验农村生活的机会。

在农闲时期,农家乐主人会精心安排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让游客感受到淳朴的农家生活和丰收的喜悦。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农家乐在农闲时期常见的活动安排。

一、品味传统农耕1. 田园采摘:游客可以亲自到农田里采摘各种时令水果、蔬菜,体验采摘的乐趣。

在田间地头,可以欣赏到青翠的蔬菜、丰硕的果实,还能亲自动手采摘,感受到土地的恩泽。

2. 农耕体验:农家离不开劳作。

在农闲时期,游客可以参与种植农作物的工作,体验插秧、耕地、浇水等耕作过程,感受到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和乐趣。

亲手插秧、播种的过程中,亲近土地,体验自然的力量,让人眼界大开。

3. 养殖体验:在农家乐中,还有很多农家自己养殖的动物,如鸡、鸭、鹅等。

游客可以亲自投喂小动物,体验喂养的乐趣,了解动物养殖的基本常识。

这不仅能增加游客对农业生产的了解,还能促进与动物的亲密接触,感受到动植物与人的共生关系。

二、参与民俗文化1. 传统手工艺制作:农家乐中常有传统手工制作活动,如手工编织、制作面食、糕点等。

游客可以亲自动手学习制作各种传统手工艺品,了解传统手工艺的技巧和工艺,领略到乡村手工艺的魅力。

2. 乡村民俗游戏:农家乐中的民俗游戏是一种古老但不失乐趣的活动,如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等。

游客可以参与其中,感受到民俗游戏的欢乐氛围,并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 农民文化展览:游客还可以参观农户的农民文化展览,了解农民的生活习俗、饮食文化和传统乡土技艺。

这些展览会通过图片、实物和展板等形式展示,让游客进一步了解当地的农民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三、亲近自然环境1. 乡村观光游:游客可以参加乡村的观光游活动,欣赏到田园风光、溪水流淌、花海绽放的美景。

在这片净土里,游客可以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释放心灵,感受到农闲时期的宁静和祥和。

2. 农家自然主题活动:在农家乐中,还会开展一些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主题活动,如生态骑行、徒步穿越等。

乡村游憩

乡村游憩

第六章乡村游憩第一节乡村游憩概述第二节乡村游憩资源与设施第三节乡村游憩模式第四节乡村游憩规划发展战略第六章乡村游憩第一节乡村游憩概述一、乡村游憩与乡村游憩系统1、乡村游憩乡村游憩是开发者通过利用农业资源:(农业生产资源,农民生活资源,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环境)与设施等而开展的满足游憩者愉悦身心、休闲娱乐强身健体、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促进交往等多样化游憩需求的活动。

第一节乡村游憩概述一、乡村游憩与乡村游憩系统2、乡村游憩系统由农业资源要素、乡村地域要素、乡村环境要素、乡村设施要素和乡村人文生态要素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二、乡村游憩系统的组成乡村游憩系统的结构是由乡村游憩地域环境系统、乡村游憩行为系统、乡村游憩供给系统和乡村游憩支持系统组成。

二、乡村游憩系统的组成1、乡村游憩空间结构系统(1)乡村游憩空间结构系统构成乡村游憩活动的游憩者、吸引物(空间结构划分为散点状、线状和面状空间结构类型。

)(由乡村游憩设施、乡村游憩环境、乡村游憩资源等共同形成)及它们的连接路径三者之间的空间区位关系所形成,这种空间体系具有某种特定的结构与功能。

1、乡村游憩空间结构系统(1)乡村游憩空间结构系统构成(2)乡村游憩空间结构系统的组成要素①景观要素是游憩者参与游憩活动的吸引性要素。

自然景观要素半自然景观要素人造景观要素①景观要素自然景观要素:大自然自身所形成的富于多样性和变化性的景观,最具原始性和生态性,如山林草木、鸟语花香、泉水溪流、日出日落等。

半自然景观要素:在自然景观要素的基础上通过施加各种人工活动而形成的新的景观要素,如农田、茶园、耕地景观等。

人造景观要素: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完全由人工建筑的各类景观要素,如农家旅舍、乡间小道、农具展览馆、石凳石桌、农家餐厅等。

②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要素形成了由土地资源要素、水资源要素、气候资源要素、生物资源要素等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一要维持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游憩项目邀请专业机构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保证乡村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无公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第一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知识过去,一提旅游,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名山大川,文物古迹,著名城市。

现在,旅游的发展也已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与我们农村密切相关的民俗、民风为载体的旅游开始火爆起来。

既然旅游是眼球经济,旅游能致富,那么,怎样充分利用我们的现有资源发展经济而致富呢?一、什么叫旅游“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

“旅”是旅行,外出,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

二者合起来即旅游。

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我国国内游的时间在6小时以上,距离30公里以上。

二、什么叫旅游资源1、定义所谓旅游资源是指“具有游览、观赏价值的景观、风貌”或“能够吸引旅游者进行各种旅游活动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2、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a.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b.具有可利用性,随着旅游者旅游爱好和习惯的改变,旅游资源的包容范畴不断扩大c.资源的开发能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树立旅游资源的三种意识a.整体意识b.发展意识c.市场意识4、什么是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个整体概念,它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商品等多种要素组合而成。

其特征是旅游服务成为旅游产品构成的主体,其具体展示主要有线路、活动和食宿。

三、什么叫农业旅游1、定义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渔等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

2、农业旅游的基本特点(1)农业特性农业旅游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发其旅游功能的,旅游农业的引人入胜主要是优美的田园风光。

(2)生态特性农业旅游的兴旺也要得益于宁静优美的生态环境、天然的自然景观以及纯朴的乡村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

(3)娱乐特性农业旅游除了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外,还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娱乐性,否则也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

娱乐性主要体现在观光、农业体验、民俗活动等富有农村特色的游乐活动中,而人工游乐设施则适可而止。

四、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根据农业旅游的性质、定位、经营等方面的特点,将农业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分类1、传统观光型农业旅游。

主要以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尽田园乐趣。

2、都市科技型农业旅游以高科技为重要特征,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可以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观光收入,兼顾了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

由计算机控制管理。

3、休闲度假型农业旅游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牧场、果园等,吸引游客前去度假,开展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野味品尝,住宿、度假、游乐等各种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活动。

五、怎样发展农业旅游1、农业旅游发展对社区的经济利益和代价比较2、农业旅游的发展手段(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尤其是区(县)乡(镇)两级政府应该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村面貌的大事来抓,统筹规划指导,给以政策及资金扶持,为本地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2)提高旅游产品档次农业旅游充分表现和突出本地区农村自然景观和农业产业特色,也不能停留在“春天看花,秋天收果”的传统低层次产品上,一定要提高农业旅游产品的层次。

使游客每到一处都有新的意境、新的感受、新的享受。

可参与性,让游客下地干农活,上树摘蔬果,下海捕鱼虾,上马牧牛羊;让小游客了解农业生产过程。

(3)提供优质服务。

必须改善服务设施,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

农业旅游项目大多位于农村或城郊,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传统农村脏、乱、差的局面。

确保在食、住、行方面适应城镇居民对卫生、安全的要求。

(4)多方参与。

上小项目:农家乐小餐馆,小娱乐园,小交通(牛车、羊车、抬轿等)农活小体验、手工作坊等配套项目。

还可以出售农特产品,如,摊煎饼、挖野菜,小游戏等,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二章“农家乐”基础知识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休闲旅游方式。

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了。

而且农家乐周围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紧崩的思绪,因此受到很多城市人的热烈欢迎。

一、起源“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

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旅游大国西班牙把乡村的城堡进行装修改造,用以留宿过往客人,同时,把农场、庄园进行规划,提供骑马、登山、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

以后,乡村旅游在美国、法国、波兰、日本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

国内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

游客参加率最高的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我国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

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是1987年在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

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

二、发展农家乐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

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有的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有的农产品深加工。

农家乐最吸引旅游客的是:消费合理,价格实惠。

三、分类1.农家园林型。

2.花果观赏型。

以春观花、夏尝果旅游,使其旅游收入已经大大超过果品收入。

让人先饱眼福,后饱口福。

开启了山区发家致富的新思路。

3.景区旅舍型。

低档次农家旅舍价格低廉,游客感觉仿佛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风景区,享受景区的自然环境,景区“农家乐”因而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

4.花园客栈型。

把农业用地通过绿化美化,以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和客栈式的管理,使之成为在档次上高于“农家乐”低于度假村的一种休闲娱乐场所。

向现代化谱写上光彩的一笔。

四、发展办法乡村旅游是新兴的朝阳产业,还是尚未规范、管理滞后的市场。

1.组织推动。

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带动、辐射和吸收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的接待和服务。

2.公司推动。

出台优惠政策,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

3.精心规划,强化监管。

注重整体性和连续性,充分考虑地方的自然风貌及特点和文化特性。

监管好每个细枝末节,强化人员的服务素质和水平,提升服务品牌和形象。

4.突出特点和自身优势。

突出地域风情、传统文化优势,挖掘古迹、典故等文化内涵;第三章乡村休闲游体验设计旅游活动的目的是吸引游客重复消费,使旅游地获得持续发展。

因此,一切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不断更新、丰富且多样的游客体验系统,为游客创造一次难忘的经历,是乡村休闲游开发的新模式。

一、视觉设计视觉设计是一个景区最基本的设计,以观为主体。

1、建筑景观。

应该有乡村的特色,要和乡村环境应该和谐统一。

游客休憩区建筑不得超过三层,使休闲农庄有一个美好宁静的田园景色,使游客摆脱城市喧嚣,身心安宁,融入自然。

2、文化景观。

应体现乡村文化特色,茅草房、石磨,各种各样的农具。

绝不可把城市常见的现代主义雕塑照搬到乡村休闲游,如果游客来这里看到的是和城市一样的文化景观, 就体验不到这里的乡村文化。

3、环境景观。

要美化环境,让人置身于一种清新、安静、优美环境之中。

让游客真正感受到环境的震撼力和吸引力,流连忘返,想在这里住下来,生活下去。

4、视线走廊。

在整个游览过程中,要使游客保持一个美好的视线感觉。

无边的小麦,金灿灿大片油菜花,会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甚至是视觉震撼。

二、活动设计1、动手体验。

可以让游客亲手采摘蔬果食用,还可亲自下厨烹调这些新鲜蔬菜,享受纯天然绿色美味。

到茶园采茶学习制茶。

2、农耕体验。

“做一天农民”深度体验活动项目之一,像农民一样耕田、种地,挖红薯、挖花生等,体验农耕的辛劳与乐趣。

3、乡村露天电影。

城市的游客露天看电影,感觉新奇而兴奋,年轻的情侣感觉诗意、浪漫、温馨。

年纪稍大的或是童年在乡下度过的,露天电影勾起了他们一串串的回忆……4、乡村露天看戏。

演出开始,小商小贩也会早早地来到戏场摆摊设点,整个戏场像过节一样热闹。

三、声音设计乡村休闲旅游点不同于一般的景区,乡村的鸡鸣犬吠,鸟叫虫鸣更显出了乡村的宁静。

在农业景区播背景音乐反倒破坏了大自然的宁静。

因此,乡村休闲游的声音设计应为将噪音降到最低,让游客可以听到乡村特有的鸡鸣犬吠,鸟叫虫鸣。

四、嗅觉设计首先要清新,进一步要清香,春有花香,秋有果香。

加强村民和农场内居民环境卫生教育,在鱼塘边种植月季、夜来香、栀子花等能散发香味的花,冲淡鱼腥味,让游客在鱼塘边游赏、垂钓时感觉更舒适、惬意。

五、触觉设计1、亲水。

与清澈得让人陶醉的河水、湖水进行亲密接触。

特别要注意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2、摘菜采果。

让游客去果园亲手采摘水果,触摸那柔软娇嫩的果实时,体验果农丰收的喜悦。

3、全身心的触觉设计。

乡村休闲游可以让游客无论什么时候来,欣赏到的都是花的海洋、菜的世界、瓜果的天地。

在山水田园中欣赏自然风光,在农家小院里感受民俗风情,在收获喜悦中体验现代文明,真正体验“诗意田园,浪漫乡村”。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河北北京调研时指出发展休闲农业是一举多效的事业7月27日至30日,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到河北省和北京市调研休闲农业发展情况。

他指出,发展休闲农业对于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0年8月3日9:30——10:30中国网络电视台访谈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发展休闲农业是一举多效、利国利民的一项事业。

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重要改变,休闲消费无疑会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市场潜力巨大。

休闲农业要本着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以农为本,惠及城乡;规范管理,提升水平的原则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