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市一等奖

合集下载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掌握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除读出情感外,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重点难点1、强调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为重点;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多媒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诗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读1、听读:明确读音和句读(多媒体)欣赏:课文录音及画面,要求仔细听,并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2、朗读:学生齐读和个人读相结合(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

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三、学1、自由朗读,对照课本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句,并相互讨论。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理解(学生不提不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概述:朱元思书作为一本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部书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瑰丽的艺术风格,对中国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朱元思书》的知识和文化背景,设计一份优质的课堂教案,对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朱元思书》,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解读《朱元思书》中的隐含意义和思想。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设计合理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朱元思书》中场景的图片,启发学生对这部作品的初步认识,引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

2.学习和理解《朱元思书》的背景和作品内容:(1)介绍朱元思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以及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2)详细讲解《朱元思书》的内容,包括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艺术风格等。

(3)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对《朱元思书》中的隐含意义和传世价值进行思考和解读。

3.分析《朱元思书》中的艺术表现手法:(1)讲解《朱元思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如夸张、对偶、意象等。

并通过具体实例的解析,使学生理解这些手法对作品的艺术效果产生的影响。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视觉、听觉和意象描写,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感受和理解《朱元思书》的美。

4.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1)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诗歌篇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炼每篇诗歌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2)小组展示和互评,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表达能力。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1、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属山水小品,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

本文是一篇美文,课文中有大量的美资源,如语言美、结构美、景点美和情感美。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使人读后有悠然神往之感。

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是不可多得的一篇优秀骈文。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习文言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而在课前对学生所作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是文言文语言过于拗口,不同于现代文来得平白。

根据以上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定位在吟诵上,力图让学生通过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规范和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同时,也是自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过渡实践,力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一定方法,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生活中运用语文。

因此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主要安排吟诵课文、品析美文加上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课文的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设计本文属山水小品,类似于上学期学过的郦道元的《三峡》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因此,我由陶弘景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导入,诱发学生对过去所学的写山水的诗句回忆,激发学生阅读课文、走进富春江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吟诵课文,赏美丽风光在学生兴趣被激发之后,适时地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在此环节中,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听课文范读的形式,并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辨文言文的句读和重音。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放声自读,体验朗读的'乐趣,然后再一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同学个别朗读------在经过多次的接触文本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感知课文,为后面的语言品味垫定扎实的基础。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文从题目看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是一篇写景美文。

文章形声兼备,虚实相间,动静互见,骈散相间,艺术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1、朗读训练:读中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并背诵。

2、能力训练:调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拓延本文的意境,品味作者景物描写的艺术处理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能力。

3、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4、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

【教学建议】《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

阅读此文令人悠然神往,仿佛也置身于其中领略山水之美。

故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通过读去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要做好读的指导。

其次,就是要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意境美及作者写景的心境与写作特色。

至于文中的难点讲清字面意思即可,不必刻意求深。

本文可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自读。

【教案设计】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学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市一等奖_共3页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市一等奖_共3页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朱元思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

首先,我说一说对教材的分析。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可以感受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与朱元思书》作为山水小品文中的精品,学生在欣赏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之中,还能学习古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情景交融的畅达。

通过此文对学生欣赏后面写景类古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对第六单元中的几篇描写山水的文言文更具有指导作用。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的确立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深入领会关键的词语。

对文章的感知有整体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是:1、反复朗读,欣赏文中景2、细心品味,感悟文中情 教学难点是: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说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课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课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课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难点】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生学习活动概要】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互助学习,理解文意──学习提问,理清思路──自由朗读,感受语言──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诵读全文过程及要求:激兴入课──教师范读──明示目标──学生对照课下注解给生字注音──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齐读。

(矫正读法)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⑴ 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⑵ 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2、集体交流学习情况。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1、分四人小组边读边疏通文意;2、检查解疑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1、依次探讨以下问题(若前“整体感知”②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⑴ 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先探讨此问)⑵ 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⑶ 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⑷ 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⑸ 第三段分写“山”,除直接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⑹ 你怎样理解“鸢飞……”两句?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独立思考后,创新复述:1、教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与朱元思书-上课优质课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上课优质课一等奖
教师在教育领域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曾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长等职务,对教育教学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工作经历
教师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对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学术研究
教师个人经历
05
课程亮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效果
... function
st core hasst. ...声道 crediting ,一问
core is I th
课程效果
P声道
st诚 16一问 ... ... ...` st IO tax
课程效果
课程效果
C事儿
04
教师风采
严谨认真
教师注重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以身作则,展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 ... I限制 on ()*锭 on ,切实 驮
1
2
3
..., st驮
限制 on
,,... ...
课程效果
\ 1... on ... ...,
课程效果
01
U
02
...
03
... thatU ... ... ... ... is... ...
课程效果
it ...... ,的确,一点儿
课程效果
风趣幽默
教师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性强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风格
全面发展
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与朱元思书》 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 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与朱元思书>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均为写景的佳作,通过描绘山水风光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志向。

《与朱元思书》以简洁而传神的文笔,描绘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能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具备了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但对于一些较难的字词和句子,还需要进一步的讲解和指导。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思考。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如“缥碧”“轩邈”“嘤嘤”等,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能够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3)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体会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培养高尚的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和重点句子。

(2)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1)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感受其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表达。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市一等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朱元思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

首先,我说一说对教材的分析。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可以感受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与朱元思书》作为山水小品文中的精品,学生在欣赏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之中,还能学习古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情景交融的畅达。

通过此文对学生欣赏后面写景类古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对第六单元中的几篇描写山水的文言文更具有指导作用。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的确立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深入领会关键的词语。

对文章的感知有整体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是:1、反复朗读,欣赏文中景 2、细心品味,感悟文中情
教学难点是: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说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三、说学法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上。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八个环节展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恰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是导入新课的要求,还能够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自我需求活动。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富春江山水的影音资料,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中的第一篇文言文。

下面是课文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文言文教学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其中《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描写山水景物的精品,对学生欣赏写景类古诗文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尤其对学习本册教材的第六单元中的几篇描写山水类的美文更具有指导的作用,吴均的这篇经典骈文,不仅让我们体味到作者高雅的志趣,同时还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都是描写山水类的佳作,其中《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着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上承《与朱元思书》下转《岳阳楼记》等文,新教材入选次文,意在继续学习名家描绘山水景物的名篇,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继续欣赏山水游记的优美意境,继续提高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指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文言文的要求,以及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地位、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
1、了解吴均(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正确有感情朗读、诵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文中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和骈散结合的写法。

(学习对景物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理解作者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4、品味优美的写景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游记),又加之本文对第六单元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需重点介绍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入微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熟读成诵感受文中优美的意境确立为教学重点。

由于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确立理解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为教学难点,同时也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以有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采用的教学
方法有:朗读、诵读教学法、资料收集信息整合法、师生立体交流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又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自主合作,发挥想象,养成自主勾画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传统教学设备的不足,达到快速信息整合。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以多媒体展示一幅杭州富春江//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让学生就图片谈感受,初步审美之后设计如下导语进入:富春江的美景堪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南朝吴均早有鉴赏,下面就让我们一同阅览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信。

这竹林茂密、小溪潺潺、潭水清澈、鱼儿游欢的景致哪里寻让我们一同随着柳宗元走进那扑朔迷离的小石潭。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首先,教师范读指导。

然后学生反复朗读,达成诵读的效果之后,再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自主参照注释和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互相监督补充。

然后归结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到课堂,师生再共同讨论解决。

这一设计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3、研读赏析,解决重点
我提出二道问题让学生思考:(1)文章的结构美在哪(2)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个字来写水和山的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1)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作以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理由切近就加以肯定,重在让学生掌握作者是如何通过动静结合、声色融合、详略得当、远近互补来写景的。

进一步感受小石潭的幽静凄美的意境。

进而解决了教学重点。

4、通过质疑,突破难点
我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写给朱元思信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乐——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波动呢
引导学生辨疑,说出自己的体验,这既训练学生对课前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又需要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深入挖掘赏析,经过讨论,教师点拨,最终达成学生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志趣之美(主旨),得到了情感教育,突破了难点。

5、课堂随机问答检测可以是词句释义,也可以是背诵课文。

6、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作引导: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和掌握了哪些知识
重在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总结,,以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然后再教师强调重点。

7、布置作业
以“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为题,用现代书信的格式完成一篇习作。

让学生在文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观设计一段导游词。

(这样的设计意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双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欣赏山水写景的特点,一举多得。


六、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奇山高雅
美景情怀
异水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