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课程设计报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高大上?但是别担心,咱们今天就轻松聊聊这个话题,让你感觉像是在喝茶聊天一样。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跟朋友们围坐在一起,聊聊那些电气工程的小秘密。
电气工程其实就像是给生活加了点“电”,让一切都动起来。
咱们从电的来源说起,电啊,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你想啊,咱们家里每个插座里都有电,想用的时候就用,真是方便。
不过,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用的,背后可是有一大堆科学原理和技术支撑。
说到自动化,这又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
现代社会到处都是智能设备,从你早上醒来用的咖啡机,到晚上躺在沙发上看电视,都是自动化的成果。
想想看,这些设备可不是自顾自工作的,它们需要电气工程师的巧手和智慧。
就像是魔术师,给这些无生命的东西注入了灵魂。
自动化的系统就像是一个精密的舞蹈,每一个步骤都要恰到好处,才能让整个表演流畅。
你要是把一个环节搞错了,哎呀,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再说说课程设计,这可是个大头。
每个学生都得在这方面下点功夫,才能在未来的职场上站稳脚跟。
设计一份电气工程的课程作业,就像是给自己的未来打基础。
这其中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实践经验。
比如说,设计一个自动化控制系统,首先得了解每个组件的功能,然后才能把它们组合起来,嘿,这可真像是在拼乐高啊!不过,你拼得好不好,不仅看你的想象力,还得看你的动手能力。
做项目的时候,团队合作也是很重要的。
你想啊,光靠一个人是没法搞定所有事情的,大家各显神通,才能把项目做得妥妥的。
就像玩团建游戏,有的人负责搭建框架,有的人负责调试系统,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拿到高分。
这时候,沟通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
说话要清楚,听别人说话也得专心,免得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而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挑战是避免不了的。
总有那么几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设计出现了问题,或者某个电路根本就不通。
嘿,那时候可别着急,想办法解决就行。
灵光一现的创意就能让你豁然开朗。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课程设计任务书(综合实践)

信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一个实际工程的设计,巩固和加深对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技术与经济全面考虑问题的观点;初步学习工程经济的计算方法等。
因此,课程设计是专业课程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环节。
设计题目1:220kV降压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1、设计任务根据电力系统规划需新建一座220kV终端变电站。
该站建成后与A、B、C三个220kV电网系统相连并供给110、10kV近区用户供电。
2、原始资料2.1 按照规划要求该所有220kV、110kV和10kV 三个电压等级。
本期投产2台变压器预留1台变压器的扩建间隔220kV出线7回其中备用2回110kV出线10回其中备用2回10kV出线14回其中备用2回。
2.2 根据规划本所与系统的连接方式为220kV侧与A及C系统各通过2回架空线路相连与B系统通过1回架空线路相连A与B及B与C之间各有1回架空线路联络。
2.3系统阻抗220kV侧电源A、B、C三个系统容量分别为SA2000MVASB1500MVASC4000MVA系统阻抗标幺值分别为XA 0.3XB 0.4XC 0.2各电抗均以各电源容量为基值计算的标幺值110及10kV侧没有电源。
2.4 110kV侧负荷主要为工厂和地区变电站最大负荷约231MW功率因数cosφ0.9-0.8负荷同时率为0.8其中I、II级负荷占8510kV侧总负荷为12.4MW 功率因数cosφ0.9-0.8负荷同时率为0.7Ⅰ、Ⅱ级负荷占70最大一回出线负荷为2500kW所用负荷为400kVAⅠ、Ⅱ级负荷占50。
2.5 220kV和110kV侧出线主保护动作时间为0.2s后备保护时间为2s变压器主保护动作时间为0.2s后备保护时间为1s220kV和110kV侧断路器燃弧时间按0.05s考虑。
2.6 本站拟建地区位于山坡上南面靠丘陵东西北地势平坦、地质构造稳定、土壤电阻率为 1.5×102欧·米。
电气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目的

电气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目的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基本概念,理解电路原理及电气设备的工作方式。
2. 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设计电气控制系统的方法。
3. 引导学生掌握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电气CAD软件绘制电气图纸的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电气工程仿真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气工程事业,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气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独立完成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2. 能够熟练运用电气CAD软件绘制电气图纸。
3.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电气工程仿真分析。
4.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5. 关注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气工程基本概念与电路原理:介绍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电路分析方法等,对应教材第一章。
2. 电气工程设计流程与方法:讲解电气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应教材第二章。
3.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安装:学习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设备选型、安装调试方法等,对应教材第三章。
4. 电气工程图纸绘制:教授电气CAD软件的使用方法,训练学生绘制电气图纸,对应教材第四章。
5. 电气工程仿真分析:介绍专业软件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仿真分析实践,对应教材第五章。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是电气工程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详细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一、课程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模块:电路理论与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力系统与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电机与拖动、电气测量与仪器等。
这些模块旨在全面涵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电路分析、电磁场理论、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理论等;2. 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电气实验和测量;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电路理论与分析:包括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分析方法、交流电路分析、数字电路等内容;2. 电磁场与电磁波:包括电磁场基本理论、电磁波传播、电磁辐射等内容;3. 电力系统与电力电子:包括电力系统基本理论、电力传输与配电、电力电子技术等内容;4. 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包括控制系统基本理论、控制系统设计、自动化仪表与调节等内容;5. 电机与拖动:包括电机基本原理、电机控制技术、电机拖动系统等内容;6. 电气测量与仪器:包括电气测量基本理论、电气测量仪器、电能计量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3. 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论文写作:通过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5. 课外实践:通过参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实践活动和实习,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设计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涵盖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
其中,实验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
本文将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目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提高对于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工程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内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电路实验:电路分析、电子器件测试、模拟电路设计等;2.自动控制实验:自动调节、可编程序控制等;3.电力电子实验:强电实验、中小功率电力电子实验;4.计算机网络实验:局域网建设、网络通信协议、通信安全等。
具体实验内容可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在实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了解实验内容要求、设备操作方法、实验过程掌控以及实验数据处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方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前自学:学生在实验前需要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要求,从资料中做足计划,保证实验的顺利性。
2.实验操作:在设备操作上,学生需要根据说明书操作设备,正确接线,注意安全,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把握实验过程中数据采集和记录,同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找解决方法。
3.分析和报告:根据实验数据,学生需要分析实验结果,写出正确的结论,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获取工程学科的体验。
制作实验报告文档,通过书面的方式来表达实验过程及分析结果。
总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在技术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严谨的实验操作,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也能够加深对于该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南大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

南大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摘要:1.课程设计的概述2.南大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3.课程设计的目标和意义4.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5.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6.课程设计的评价标准7.课程设计的成果展示正文:一、课程设计的概述课程设计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南大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是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进行的一项实践性教学活动。
二、南大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南大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课程设计的目标和意义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它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提升自身能力。
四、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具体来说,包括电气设备的设计与选型、电气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等。
五、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确定设计题目、制定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编写设计报告、进行设计答辩等。
六、课程设计的评价标准课程设计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设计计算的准确性、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和设计答辩的表现力等。
七、课程设计的成果展示课程设计的成果主要体现在设计报告和设计答辩上。
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综合课程设计报告书

潍坊学院专业课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系部: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学号_2015年12月19 日1 PLC传送带控制设计目录1. 1 设计任务与要求1.1.2 PLC传送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1.3 PLC传送带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1.4 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性设计1.5 PLC控制系统的调试1.6 设计小结1.7 参考文献2 PWM 变频器-电动机系统仿真设计8.2.1设计任务要求2.2 PWM变频器-电动机系统的工作原理2.3 PWM变频器-异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仿真2.4设计小结.14.2.5参考文献.14.3基于组态王的双容液位控制系统设计163.1设计任务与要求 1.63.2总体设计方案.16.3.3现场控制系统的设计173.4上位机监控系统 1.83.5远程监控客户端的设计 2.3.6联机调试.................................................................................................................................. 24 ............3.7小结 ........................................................................................................................................... 2.4. ............3.8参考文献.................................................................................................................................. 25 ............ 4工厂供电应用设计............................................................................................................................... 25 ............4.1 设计任务与要求254.2 问题分析26.4.3 小结304.4参考文献.................................................................................................................................. 30 ............1 PLC传送带控制设计1.1设计任务与要求1、控制要求:(1)逆物流方向顺序启动按下启动按钮SB1后,振铃10s,传送带3起动,经过6秒,传送带2起动,再经过6秒,传送带1起动,同时开启了漏斗闸门(丫=0N),启动完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引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当今科技领域中至关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涉及到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工业、能源、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于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育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文一、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电路理论:电气工程的基础,研究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电路设计、模拟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数字逻辑电路:研究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等。
信号与系统:研究信号的传输和处理,以及系统的稳定性、线性性等方面的知识。
电磁场理论:研究电磁场的基本原理、电磁波的传播和辐射等。
二、自动化技术课程控制理论:研究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稳定性分析、最优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过程控制:涉及生产过程中的参数控制、自动化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计算机控制: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智能控制:研究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自动化仪表与装置:涉及自动化仪表的原理、选型、安装等方面的知识。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计算机原理:研究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数据结构与算法:研究数据的存储和操作方法,以及高效的算法设计。
操作系统:研究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计算机网络:研究网络的组成和协议,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软件工程:研究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四、实践环节与实验课程基础实验: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专业实验:结合专业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通过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实习与实训:深入企业或实验室,了解实际生产和研发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毕业设计:完成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毕业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专业选修课程与拓展课程电力系统分析:研究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行原理,以及电力市场的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格式可编辑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题目发电厂主接线及线路电流保护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通过这个具体的课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工程实际问题,学习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和设计计算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关于工业建设中的政策观念和经济技术观念,扩大知识领域,提高学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计内容:
1.发电厂主接线方案的选择和主变型式的确定。
2.继电保护方式选择和整定的计算。
3.绘图
4.整理说明书及计算书
为满足某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要,经系统规划设计论证,新建做发电厂,发电厂与系统连接情况如下图
一、建设规模
1此发电厂安装3台发电机,额定电压为10.5kv
2发电厂升压至110kv和35kv后接入电网
3各电压侧出线回路数:110kv侧6回,35kv侧2回
二、主要参数
1发电机阻抗XG1=15Ω,XG2=10Ω,XG3=10Ω
2线路参数L1=L2=L3=60km、LBC=50km,L CD=30km,L DE=20km,线路阻抗0.4Ω/km
3.可靠系数KⅠrel=1.2 ,KⅡrel=KⅢrel =1.15,K st =1.5,K re=0.85
4.负荷电流I BC·Lmax =300A,I CD·Lmax =200A,I DE·Lmax=150A
5.发电机最多三台运行,最少一台运行,线路最多三条运行,最少一条运行。
设计计算书
原始材料分析
一、拟定主接线方案
1确定主变型式
相对单相变压器来说,三相变压器经济性能好、占地少、损耗也小。
因此在我国33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只要不受制造和运输条件
限制,都尽量采用三相变压器。
对于主变压器的110~500kv侧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对于主变压器6~35kv侧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T1、T2:假设选取SFSL1-10000/110YN,yn,d11
T3 假设选取SFL7-8000/110 10/110 YN、d11
参考资料:
一些地方将35kv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变压器称为主变压器例如SZSF11-11000 110/10.5
发电机与主变之间连接导线的形式一般是封闭母线,有铜牌和铝排两种形式,一般铝排多些。
中性点直接接地一般用于100kv以上的电力系统中;在我国10~66kv电网均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以保证在单相接地故障时,能带故障运行2h。
2选择各侧接线方式
G1、G2通过两台三绕组变压器分别送入35kv和110kv电网G3采用单元接线将电能直接送入110kv系统
35kv侧仅有两回出线,采用内桥接线可以满足供电要求,以后有发展可以方便过渡成其他接线.。
110kv侧电压等级较高,出线回路数比较多为六条,采用双母线带旁路接线,并设有专门的旁路断路器,各出线回路参与旁路,因此检修这些出线断路器就可以不停电,而从发电机进入110kv母线的进线回路,考虑故障几率较小,就没有参加旁路。
二、继电保护方式的选择与整定:
1DL处的保护方式及相应的I dz、k lm t dz
1DL一般指编号为1的断路器的简称
通过对BC线路上的短路电流、瞬时动作电流、限时动作电流、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瞬时保护的范围、灵敏系数等参数计算,确定继电保护方式的选择与整定。
主接线图
继电器保护原理接线图
展开接线图
交流电流回路过
流回路直流操作回路
跳闸
回路
信号回路备注:KA电流继电器
KT时间继电器
KS信号继电器
YT跳闸线圈
KM接触器
对以上方案进行系统的评估,110kV侧电压等级较高,出线回路数比较多,采用双母线带旁路接线,双母线接线有以下几点优点:供电可靠,通过两组母线隔离开关的倒换操作可以轮流检修一组母线而不致使供电中断,一组母线故障后,能迅速恢复供电,检修任一回路的母线隔离开关,只停该回路。
调度灵活,各个电源可以任意分配到某一组母线上,能灵活地适应系统中各种运行方式调度和潮流变化的需要。
扩建方便,向双母线的左右任何一个方向扩建,均不影响两组母线的电源和负荷均匀分配,不会引起原有回路的停电,当有双回架空线路时,可以顺序布置,以致连接不同的母线段时,不会如单母线分为那样导致出线交叉跨越。
便于试验,当个别回路要单独进行试验时,可将该回路分开,单独接至一组母线上。
双母带旁路除具有以上优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就是在进出线断路器检修时(包括其保护装置的检修和调试)不中断对用户的供电。
35kv侧仅有两回出线,采用内桥接线可以满足供电要求,桥型接线适合于具有两进两出回路的发电厂,它有接线简单清楚、使用电器少,造价低,比较容易发展为单母线或双母线接线。
1DL处使用三段式电流保护,即瞬时电流速度按保护和限时电流速度按保护作为BC线路相间短路的主保护,定时限过作为电流速度按保护线路相间短路的近后备和相邻线路的远后备,可靠性高。
总的来说,上述方案在供电可靠性、运行经济性方面都比较合理。
结论:
经过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主变型式的确定,电气主接线方式的选择,继电保护方式的选择和整定,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电气主接线具有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2. 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具有可靠性、速动性、选择性以及高灵敏性的优点,完全可作为大机组的保护配置。
3. 电气设备完全满足主接线的要求。
计算:
当发电机一台运行,线路一条运行时:
X Smax=15+60*0.4=39Ω
当发电机三台运行,线路三条运行时:X Smin=15‖10‖10+24‖24‖24=11.75Ω
线路BC、CD、DE阻抗分别为X BC=50*0.4=20Ω、X CD=30*0.4=12Ω、X DE=20*0.4=8Ω
Ⅰ段
BC上C点发生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时,短路电流为:
I(3)fB=110/3/(11.75+20)=2.0KA= I(3)fBmax
I(2)fB =110/3/(39+20)*3/2=0.932KA= I(2)fBmin
BC的瞬时电流速断的动作电流:
IⅠop1=KⅠrel I(3)fBmax=2.4KA
最小保护范围:
l min(%)=1/X AB(3/2*Ep/IⅠop1- X Smax)=1/20*(3/2*110/3/2.4-39)=
-0.804∉[0.15,0.2],不符合保护要求,需增加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Ⅱ段
CD上D点发生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时,短路电流为:
I(3)fC=110/3/(11.75+32)=1.452KA= I(3)fCmax
I(2)fC=110/3/(39+32)*3/2=0.775KA= I(2)fCmin
CD的瞬时电流速断的动作电流:
IⅠop2=KⅠrel I(3)fCmax=1.7424KA
BC的限时电流速断的动作电流:
IⅡop1= KⅡrel IⅠop2=2.0037KA
灵敏系数:
K s= I(2)fBmin/ IⅡop1=0.932/2.00376=0.465∉[1.3,1.5], 不符合保护要求,需增加定时限过电流速断保护。
Ⅲ段
定时限过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IⅢop1>I LBmax=300A,
IⅢop1= KⅢrel K st/K re*I Lmax=300*1.5*1.15/0.85=608.824A
K S= I(2)fBmin/ IⅢop1=932A/608.824A=1.531≥1.2
综上所述,1DL处的继电保护方式为三段式电流保护。
t1=0s
=t1t=0.5s
t
2
t
= t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