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
引 言.......................................................................................................................... 1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3 1. 规模结构................................................................................................................ 3 2. 生源地分布............................................................................................................ 6 3. 性别构成情况........................................................................................................ 7 4. 初次就业率............................................................................................................ 8 二、相关分析.............................................................................................................. 9 1. 就业形势分析...................................................................................................... 10 2. 就业区域流向分析.............................................................................................. 12 3. 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15 4. 就业途径分析...................................................................................................... 17 三、毕业生择业重视因素分析................................................................................ 19 四、毕业生薪资水平分析........................................................................................ 20 五、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满意度分析................................................................ 21 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反馈分析.................................................................... 22 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 24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6)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6)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12月目录概要 (1)第一章毕业生基本情况 (3)1.1 毕业生人数 (3)1.2 生源地 (10)1.3 性别 (11)1.4 民族 (12)第二章毕业生就业情况 (14)2.1 毕业生就业整体情况 (14)2.1.1 毕业生分学位就业情况 (14)2.1.2 毕业生分学院就业情况 (15)2.1.3 毕业生分学科分专业就业情况 (16)2.2 签约就业及灵活就业情况 (22)2.2.1 就业单位性质情况 (23)2.2.2 就业地域流向情况 (24)2.2.3 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25)2.3 出国(境)和国内深造情况 (26)2.3.1 本科毕业生出国(境)深造情况 (26)2.3.2 国内升学情况 (27)第三章校园招聘活动情况 (29)3.1 各类招聘会场次及单位数统计 (29)3.2 各类招聘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 (29)3.3 各类招聘会单位行业分布情况 (30)3.4 各类招聘会单位地区分布情况 (31)第四章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评价 (32)4.1 前言 (32)4.2 数据来源 (32)4.2.1 学校调研 (32)4.2.2 省厅调研 (32)4.3 结果 (33)4.3.1 毕业生求职过程评价 (33)4.3.2 毕业生求职结果评价 (35)4.3.3 毕业生对学校评价 (39)4.3.4 用人单位评价 (40)第五章毕业生就业工作做法 (42)5.1 校企合作提升就业市场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42)5.2 推进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提升学生生涯发展能力 (43)5.3 推进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5)第六章2017届毕业生就业趋势研判 (48)第七章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教育教学影响 (50)概要2016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告

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12月)目录序言 (1)第一章就业基本情况 (2)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2)(一)毕业生人数 (2)(二)毕业生性别结构 (2)(三)生源地分布 (2)(四)各学院毕业生人数 (4)(五)各学科/专业大类毕业生人数 (5)二、毕业生就业率 (6)(一)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 (6)(二)2016届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 (7)(三)2016届毕业生各学科/专业大类就业率 (9)三、就业结构 (10)(一)毕业去向分布 (10)(二)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 (12)1.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12)2.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13)3.专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13)(三)就业地区分布 (14)(四)基层就业情况 (16)(五)升学情况 (16)第二章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17)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保障措施 (17)(一)完善制度、形成机制,保障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17)(二)关注学生发展,依托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17)(三)积极组织校园招聘活动,加强招聘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和就业市场建设 (18)(四)加强精准指导,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帮扶援助工作 (19)(五)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能力 (19)二、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教学措施 (20)(一)突出实习、实践环节,提升毕业生职业技能 (20)(二)开展“三创”教育,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和服务水平 (20)(三)紧贴学生实际,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多样化教学 (20)第三章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21)一、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21)(一)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基本情况 (21)(二)对现在工作的满意度 (21)(三)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 (21)(四)目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程度 (21)(五)2016届毕业生工作半年后平均薪资水平 (21)二、用人单位满意度 (22)(一)对2016届毕业生满意度 (22)(二)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22)三、对教育、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23)(一)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自评反馈 (23)(二)毕业生创新能力自评反馈 (24)(三)毕业生对学校教学服务水平的反馈 (24)(四)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满意度反馈 (24)第四章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25)一、就业率总体变化趋势及原因 (25)二、学校就业工作总体趋势的判断 (26)三、2017届毕业生求职意向 (26)(一)地域期待 (26)(二)就业行业期待 (27)(三)求职渠道 (27)四、采取的应对措施 (27)(一)推进就业指导精细化,提高就业服务工作满意度 (27)(二)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基地,组织好各类招聘会及宣讲会 (27)(三)健全就业协调机制,营造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28)序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一所有着60余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文学院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文学院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6年12月兰州大学文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终秉持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院训,传承了浓厚的人文学术传统,在学院几代人的努力下,形成了稳重求实、锐意进取的良好学风。
多年来,兰州大学文学院不仅为国内中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更是为国家,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建设培养了大批的社会栋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院坚持以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高质量建设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等方式,不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以培育国家所需、社会认可的优秀人才为最终目标。
自1977年恢复高校招生以来,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他们之中很多人已经成为有关行业的领导者和业务骨干。
在未来的日子里,为了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坚持兰州大学“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宗旨,兰州大学文学院仍将继续加强学科和科研建设,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继续为国家,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输送大批的社会建设精英。
一、我院毕业生就业整体分析1.就业特点分析近几年,就业形势趋紧,毕业生就业压力比较大,地处经济较落后的西部,我院学生面对的是更大的就业压力,但是通过学校和学院在就业渠道、就业机会方面的不断努力,以及学生的积极求职,我院学生的就业率基本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总体而言,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我院学生就业形式多样化,以签约就业和升学出国为主要去向,部分毕业生选择合同就业以及灵活就业等多种就业方式完成了自己的初次就业。
第二,我院学生就业行业分布广泛,毕业生的去向包含各类教育单位、企业、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
其中,在教育行业、党政机关、各类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始终占据较大比重,而签约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学生人数也不断上升,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单位选择更加多元化。
第三,我院学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就业学生数量较少,就业区域相对集中,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本科学生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一半以上、研究生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四成以上。
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学校概况 ................................................................................................................................... - 2 -报告说明 ................................................................................................................................... - 4 -一、2016年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 - 5 -(一)2016年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 5 -(二)2016年毕业生人数与分布............................................................................. - 5 -(三)2016年毕业生分专业初次就业率............................................................... - 6 -(四)2016年毕业生就业形式 ................................................................................. - 8 -(五)2016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流向 ........................................................................ - 8 -(六)2016年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 ........................................................................ - 9 -(七)2016年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 ...................................................................... - 10 -二、学校就业工作的基本做法 ........................................................................................ - 12 -(一)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健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
2016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

前言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日渐扩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彰显一个学校教学成果的良好指标。
因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就成为高等院校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改善招生模式、调整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学校编制和发布《山西中医学院2016年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学校各二级学院作为构建外部就业质量体系的主体,认真完成了2016届毕业生年度质量报告工作。
本报告基于各二级学院就业数据及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以全面反映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状况、就业质量,以及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就业服务等工作的反馈。
山西中医学院2016届毕业生总体情况如下:山西中医学院2016 届毕业生1259人,就业率为83.16%。
山西中医学院2016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别为工作735人,工作落实率为58.38%;升学312人,升学率为24.78%;待就业212 人,待就业率为16.84%。
山西中医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分布在山西省71.43%、江苏省3.54%、河北省1.77%、山东省1.77%、贵州省1.63%、陕西省1.63%、浙江省1.63%、广西省1.50%、海南省1.50%等25个省份;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集中在卫生和社会工作68.40%;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单位52.43%,其次是其他企业37.44%,第三是城镇社区4.07%。
山西中医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调研反馈:2016 届毕业生平均月薪为2876.25元,毕业生的工作与其专业相关度为83.12%,毕业生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为62.38%,毕业生的现状满意度为89.35%;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为95.75%;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为96.55%,对教学实践环节的满意度为92.39%,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为97.92%;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给出较高的评价;对学校创业教育的满意度较高;对自身就业能力评价中前三项分别为团队协作能力、实干与执行能力、自学能力。
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二〇一六年十月目录前言 (1)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4)1、毕业生规模 (4)2、毕业生结构 (4)3、毕业生就业率 (5)4、毕业生就业去向 (6)二、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特点 (6)1、领导重视,就业指导体系健全 (6)2、全力以赴,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相关服务工作 (8)3、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就业市场开拓 (9)4、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强化实践教学 (10)5、依托建筑行业,搭建就业平台,校友资源推就业 (11)三、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 (12)1、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12)2、就业区域分析 (13)3、就业专业对口率分析 (13)4、薪酬待遇分析 (14)四、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教学等方面反馈及应对措施 (15)1、反馈 (15)2、应对措施 (15)前言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是安徽建筑大学以环境类及相关专业为主的教学院系。
目前设有7个本科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地理信息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2个硕士学位点:市政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
2008年市政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2012年环境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
1984年,在原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分校城市建设系设置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996年,学校进行系部调整,成立环境工程与电子系;1999年,设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00年设置环境工程专业;2001年,成立环境工程系;2006年8月,在环境工程系基础上成立环境工程学院;2009年3月4日,更名为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5人,具有正高15人(其中教授8人),副高32人(其中副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学位26人、硕士学位36人。
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1人;安徽省建筑勘察设计大师1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
设有市政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建筑环境与热能工程系和资源科学系;2个研究所:市政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具有国家环境工程乙级设计资质)、环境监测研究所。
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2016.12目录一、学校简介 (1)(一)人才培养 (1)(二)师资队伍 (2)(三)学科专业 (3)(四)科学研究 (3)(五)国(境)外合作 (4)(六)发展愿景 (5)二、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5)(一)毕业生人数及构成 (5)(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7)(三)毕业生签约的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分类 (8)(四)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流向分类 (10)(五)毕业生签约单位所属地区流向分类 (12)(六)创新创业情况 (13)1.创新创业获奖情况 (13)2.创新创业计划成果 (15)3.创新创业先进典型个人 (15)三、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及反馈意见调查 (16)(一)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 (16)1.满意度调查 (16)2.专业对口率调查 (17)3.毕业生接收招聘录用通知数量调查 (17)(二)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及意见反馈 (18)1.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及意见反馈 (18)2.毕业生对学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意见反馈 (19)四、用人单位满意度及反馈意见调查 (21)(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及意见反馈 (21)(二)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及意见反馈 (22)五、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措施 (24)(一)强化人才培养,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24)(二)广开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24)(三)深挖线上线下(宣传)新渠道,搭建就业信息平台 (26)(四)夯实基础,深入推进就业“质量工程”和创业“引航工程” (26)(五)顺应时势,创建创新创业学院 (27)(六)搭建大学生电商创业平台,推进大学生创业工程 (27)一、学校简介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石油化工特色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6年12月29日安徽新华学院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目录前言-------------------------------------------------------1一、2016届毕业生基本情况----------------------------------21、2016届毕业生规模与结构-------------------------------22、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33、毕业生就业流向分布------------------------------------3二、2016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41、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42、毕业生就业类型分析-----------------------------------43、毕业生工作岗位类型分析-------------------------------44、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的对口性-------------------------55、毕业生就业后的薪酬水平分析---------------------------56、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分析-------------------6三、学校就业工作主要做法---------------------------------- 71、完善就业工作体制,上下联动推进就业-------------------72、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紧密结合经济发展-------------------73、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74、注重学生思想引导,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75、搭建四大推荐平台,有效拓宽就业渠道-------------------86、实施分类就业指导,全面帮助毕业生就业-----------------87、夯实创业基础,推动创业带动就业-----------------------88、关注双困毕业生,“一对一”帮扶促就业-----------------9四、对教育教学的反馈---------------------------------------91、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92、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建议----------------103、对招生及专业设置的反馈--------------------------------10五、结束语-------------------------------------------------11前言安徽新华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2013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为安徽省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民办本科高校。
2015年,学校成功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余平方米。
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本科近15000人。
学校坚持“教育为民、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根据“需求导向、错位争先、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实施“专家治校、人才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遵循“立德、立业、立人”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了“四注重、四突出”的人才培养思路,初步形成了“三个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三平台、六模块”的课程体系,基本建立了“三级、四督、五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学校现有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电子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药学院、商学院、财会与金融学院、外国语学院、动漫学院、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科技学院11个二级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公共课等2个教学部。
现有46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工、管为主,经、文、理、医、艺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重点建设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土木建筑类、动漫类、经管类等专业。
学校十分重视就业工作,升本以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就业工作新模式,着力抓好学生观念转变、教育教学、就业保障等关键环节,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先后荣获“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创新创业示范校”、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赢得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2016年,学校继续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强化四大就业推荐平台建设,大力宣传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做好各项就业指导服务,2016届毕业生顺利就业。
一、2016届毕业生基本情况1、2016届毕业生规模与结构2016届毕业生共有5401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52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5.32%,专科毕业生187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4.68%。
1 本科3528 65.32%2 专科1873 34.68%表1:安徽新华学院2016年本、专生比例2016届毕业生中学科分类如下:工学2558人,占毕业生总数47.36%;文学48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经济学933人,占毕业生总数174.27%;药学32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1%;管理学796人,占毕业生总数14.74%;艺术学30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6%。
序号学科总人数就业人数所占比例就业率1 工学2558 2467 47.36% 96.44%2 文学481 467 8.9% 97.09%3 经济学933 889 17.27% 95.28%4 药学328 313 6.1% 95.43%5 管理学796 770 14.74% 96.73%6 艺术学305 282 5.6% 92.46%表2:安徽新华学院2016年各学科毕业生就业率2、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2016年8月31日,全校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1.4%,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全校2016届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6.06%。
3、毕业生就业流向分布根据学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分布,按照相对集中原则将毕业生在省内就业的划分为:合肥地区、安徽省内其他地区等两个区域;省外就业的划分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其他省市等四个区域。
2016届本科毕业生中有2030人在合肥工作,占毕业生总数的55.88%;有554人在安徽其他地区工作,占毕业生总数的15.26%;有692人在长三角地区工作,占毕业生总数的19.04%,通过图表可以看出学校毕业生就业以合肥及安徽省内为主。
二、2016届毕业生就业分析1、就业单位性质分析根据学校已就业毕业生情况,将毕业就业单位性质分为:企业、国有企业、机关及其它事业单位、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三资企业。
不含结业和升学、出国出境、应征入伍的毕业生。
学校2016届本科毕业生中在各类企业中工作的人数为339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3.39%;在国有企业、机关及其它事业单位中工作的人数为15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11%。
通过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学校毕业生愿意去中小企业就业、愿意从基层岗位锻炼自己。
2、毕业生就业类型分析根据学校已就业毕业生情况,将就业类型分为:就业、读研、自主创业、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应征入伍、出国出境等。
学校共计有4937名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工作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91.4%;有147名学生专升本,占毕业生总数的2.7%;占有97名学生考取了研究生继续深造,占毕业生总数的1.80%;有96名学生自主创业,占毕业生总数的1.8%;出国出境1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3%。
3、毕业生工作岗位类型分析通过发放《安徽新华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了解毕业生就业以后的具体信息,通过问卷汇总的数据可以看出,学校毕业生就业后工作岗位主要以技术、销售、行政等岗位为主,分别占到毕业生就业总数的29%、29%、16%。
4、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的对口性根据问卷调查,从学校毕业生目前从事工作来看,专业与行业完全对口占12.57%,基本对口占31.48%,有点关联占25.30%,可以看出学校近69.35%的毕业生就业后岗位与自身专业具有相关性。
5、毕业生就业后的薪酬水平分析学校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月薪大部分集中在2000-3000元区间,占全体毕业生的比约为51.33%;月薪在3000-4000元区间的占毕业生总数的26.85%;月薪在4000-5000元区间的占毕业生总数的12.90%月薪在4000元以上的占毕业生总数的8.92%。
6、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分析学校通过回访毕业生、走访企业、招聘会等形式发放《安徽新华学院用人单位调查问卷》,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满意度评价。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的工作表现非常满意的占57.32%,满意的占42.12%。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有99.44%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在单位的表现总体满意。
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特点1、完善就业工作体制,上下联动推进就业学校把就业工作摆在关系学校办学方向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学校历任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亲自抓、亲自问、亲自管,深入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学校成立“安徽新华学院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二级学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学校主导、院系主体、上下联动、帮促到人的就业工作体制,全体教职工共同拓宽就业市场,认识、机构、人员、经费、设施五到位,保障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推行。
2、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学校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规模与结构相协调的专业布局。
学校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校内外资源整合和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加大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等专业的改造力度;对生源不旺、就业不畅、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压缩招生计划或停招;重点做好土木工程、通信工程、物流管理、动画等特色专业的培育与建设。
3、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始终坚持“立德、立业、立人”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学校、企业、研究机构”三位一体的育人主体、“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职业生涯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学、用、创”三位一体的培养方式的“三个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