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物理的眼光看世界
以物理学家的角度看世界_高二作文

以物理学家的角度看世界厦门邈邈上了初中二年级,已逐渐适应了初中的生活。
课业中多了一门物理课,学了一个学期,觉得蛮有意思的。
然而我也发现这物理好像有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出入的地方,而且有许多又正好是物理老师极力要求我们区分开来的。
我是个乖学生,自然处处要印证和区分老师的强调,也因此处处碰壁,时时闹笑话。
这不,什么是“质量”?这个简简单单的问题,就曾让我坠入云里雾中。
凡是初二以上学历者都知道,“质量”在物理学中的定义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m’表示。
”我在书桌角死盯着这一句蝇头小字,一遍一遍地读着,直到读顺口、记心中。
可是,记是记住了,却不知怎的一直与生活中的“质量”在较劲。
不是吗?每次陪妈妈去采购,妈妈总会问:“这个质量好吗?”而售货员一心要将商品推销出去,总会随口而出:“质量很好,保证让您满意!”我问妈妈,什么是“质量”。
妈妈不厌其烦地告诉我,质量就是指商品的材质、做工、性能、外观、品质、可靠、耐用等等要素好坏的总和。
这是怎么回事?最有意思也最令我尴尬的那次碰撞,至今历历在目。
那天,邈邈大物理学家陪同妈妈买菜。
妈妈挑中了一个大萝卜,习惯性地问卖菜的老大爷:“大爷,请问这个白萝卜的质量怎样?”老大爷随口而出:“当然很好,没得说。
在我这儿卖的全是质量顶呱呱的,又鲜又嫩,无公害的,放心吧!”妈妈问完就到旁边买鱼去了。
本物理学家知道,妈妈听了老大爷的话,肯定相信了,也决定要买了。
于是本物理学家接着询问老大爷:“老爷爷,请问这萝卜的质量?”“质量?还问质量啊?”看来老大爷已渐渐失去耐性了:“质量很好!”我听出来他的不满,赶紧接着说:“是的,我们要买,就要知道质量啊。
”老大爷满脸疑惑:“我也回答了啊!闺女,我的菜你们尽管放心,没打农药,很安全的。
买吧,别计较质量不质量的!”我知道,老大爷一定不是往我们物理课上的“质量”上去领会,他一定是在强调和炫耀他那萝卜的品质了。
于是我赶紧摆摆手说:“不,不,老大爷,我们是诚心要买的,但买这萝卜总得知道它的质量是多少吧,要不怎么付钱呢?”我急得满脸通红,在大冬天里还汗流满面,极力地解释着:“老大爷,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我问的就是它的质量啊。
第9讲 眼睛看世界-- --2023-2024学年上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周末强基讲义

第9讲眼睛看世界知识点一、显微镜1、构造:目镜、物镜、载物片、反光镜等几部分构成。
如图所示(1)物镜:靠近物体的一组叫做物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2)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叫做目镜,作用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3)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的物体;(4)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照亮物体便于成像。
2、目镜和物镜: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短;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长,两镜间的距离是可以调节的。
3、成像原理:显微镜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透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吧他们一起装在金属制的镜筒中。
靠近物体的一组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一组叫做目镜。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被观察的物体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吧这个想再放大一次,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细微物体了。
如图所示:知识点诠释:对于显微镜,要理解它的结构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它两次成像,一次成实像一次成虚像,放大倍数等于两次放大倍数之积。
知识点二、望远镜1、构造:由两种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
如图所示:2、分类(1)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开普勒设计)叫做开普勒望远镜,也是天威爱好者常用的望远镜。
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作用是使远处被观测的物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能成为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伽利略发明)叫做伽利略望远镜;(3)目镜是凸透镜,物镜是凹面镜的望远镜(牛顿发明)叫做反射望远镜。
知识点三、光的色散1.色散: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光谱:色散实验中,色光排列成的光带叫做光谱。
知识点诠释:1.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色光混合而成的。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2.一束太阳光照到三棱镜上,然后从三棱镜射出的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物理的眼光看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物理打交道:夏天我们穿浅色的衣服会感觉比较凉快;公交车上我们的身体会随着汽车的转弯而向一侧倾斜;冬天家里里的暖气用水的散热给我们供暖,可以说我们的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物理学的原理。
此外还有许许多多自然现象,我们很熟悉,但是却不一定知道其中的道理。
比如,为什么埃菲尔铁塔会倾斜而不倒,为什么隐形飞机可以隐形,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在听到雷声,为什么张飞捏不碎鸡蛋,为什么冰能够燃烧。
正因为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物理的世界里,因此物理学的学习,如果能寓教于乐,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理解和挖掘深奥的物理原理,则必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倒翁不倒之谜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说重心越低越稳定。
当不倒翁在竖立状态处于平衡状态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小,即重心最低。
偏离平衡位置后,重心总是升高。
因此这种状态的平衡时稳定平衡,所以不倒翁无论如何摇摆,总是不倒的。
不用耳朵听声音的贝多芬据说,贝多芬耳聋后,他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段,将木棒的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的演奏,从而继续自己的创作。
贝多芬听到声音,是因为琴声经过木棒,通过贝多芬的牙齿传导听觉神经,而引起的听觉。
这就充分说明贝多芬的听觉神经没有损坏,只是发声了传导故障而已。
人能走路之谜人在走路的时候,后脚蹬了一下地面。
从物理的角度来看,那是人体给了地面一个向后的力,与此同时,地面也会给了人体一个向前的力。
正是这个力把人体向前推了一下。
提不起自己身体之谜张飞是一位猛将,有人问他:“你力气这么大,能不能把自己从地上提起来呢?”他抓住自己的头发使劲向上提,怎么也不能把身体提高一寸。
就算抓头发不是办法,换个办法,用手抱自己的身体向上用力,任何人也是无法使身体离开地面的。
还有一种类似的情况:人坐在汽车上,用绳子拉车,不能使车前进;车向前行驶,人在车上拉紧拴在车上的绳子,车也不会停下来。
这就是,一个物体只靠内部的相互作用,本鞥改变物体重心的运动状态。
人生悟理—透过物理看人生

人生悟理—透过物理看人生人生啊,就像一场物理实验,真的是千变万化。
有时候就像牛顿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砰一声让你突然明白了点什么。
你知道吧,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能给你带来最深的领悟。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重力把我们拉向地面,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也常常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这时候,想想“天无绝人之路”,也许你能找到一些出路,轻轻松松就能飞起来。
就像个气球,有时候被捏得严严实实,难以呼吸,结果一松手,它就能飞得高高的,心情也随之飘起来。
想想那些力的平衡。
你一头扎进工作里,结果就像个被压扁的玩具车,肆无忌惮地碾压着你的心情。
生活就像个杠杆,要找到那个支点,才能把压力撬起来。
有时候啊,朋友的一句玩笑,或者家里孩子的笑声,都是你寻找支点的关键。
别小看这些小事,它们就像是力的传递,把快乐一点一点带回你身边。
生活的本质就像那弹簧,压力越大,反弹的力量就越强,关键是你得耐得住那个劲儿。
说到运动,别忘了牛顿的三大定律。
第一个定律可有意思了,物体总是保持静止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
生活也是这样,很多人都是静静地待在原地,直到某个外力推了一把,才开始行动。
你也许在等着好运降临,结果好运就是那股推力。
你得主动出击,别总是等着。
有时候去个派对,认识个新朋友,或者试试新的爱好,可能会成为你人生的转折点。
就像那颗发射的小火箭,起飞之前总要经过一番挣扎。
再说说能量守恒法则。
这个听起来严肃,但在生活中却常常体现得淋漓尽致。
你付出多少精力,最终也会以某种形式回报你。
努力工作、学习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累得像条狗,但没关系,这都是在为你的未来积蓄能量。
一场失败的考试、一段不如意的恋情,都是在为你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
就像那冲天炮,得先蓄势待发,才能炸出惊人的火花。
最后再聊聊热力学。
生活中难免遇到摩擦,心里有火,但千万别让这火烧到自己。
要学会释放情绪,就像冰块在太阳下慢慢融化,变成水,变得柔软。
难免有时候气得想摔东西,可摔了东西又有什么用呢?不如找个舒适的地方,深呼吸,放松自己,才能让生活的热量变得温暖,而不是焦灼。
物理视眼:你看世界的方式,就是世界看你的方式

你看世界的方式,就是世界看你的方式——灵遁者你看世界的方式,就是世界看你的方式。
这是一句唯心的话,因为更多时候,不论你怎么看世界,世界就是那个样子。
但这就是人与其他物的区别,我强化本我的地位,就希望你能固守本我。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你觉得世界是美丽的,世界才是美丽的;你觉得世界是悲惨的,你就是悲惨的;你觉得世界是公平的,世界就是公平的……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当你看完我的科普三部曲《变化》,《见微知著》,《探索生命》之后,从来没有提出质疑,那么你肯定没有理会到我的意图。
我就是要让你去质疑的。
带有批判性和发问性的去读。
我没有去过台湾,没有去过外国,我大多数时间在宅着,宅着不是闲着。
我很高兴,能通过网络认识你们,我的文字你们喜欢,是我的荣幸。
最近开始,我慢慢意识到了,如果我写的不好,对不起读者。
而之前,我更倾向于对不起自己,从未考虑读者。
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一个问题,读者是否有能力进行批判性和发问性阅读,对其中每一个观点,都能进行剖析。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自身学术能力的局限,了解世界的局限,以及时代的局限,我们总是特别容易对事物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而不加辨别,甚至被这种观念禁锢而不自知。
殊不知,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从一次次颠覆建立起来的,而颠覆需要的是批判性精神。
我做的工作,不是批判性的,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
我清楚的知道,我的知识也是从书本和网络得来,我没有做调查和物理实验,所以我由此而提出批判和推出推理的结果,本身有很大的事实瑕疵。
我从不质疑读者,我认为读者永远比作者聪明,因为读者是一个群体。
但我上面说了,我开始质疑读者是否具有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和修养。
你看世界的方式,永远不要单一,永远不要以情入主,否则你很难看到事件和世界的本质。
这句话就要求你,不要去畏惧一个名人大家,对知识进行无畏的批判和探索,是求知者的品质。
就上面这一句话,所包含的内容,你如何理解的?所谓不要单一,就是永远不要限制在自己的格局里,要有开放性的认识。
物理学习的奇妙之处揭开自然界的奥秘

物理学习的奇妙之处揭开自然界的奥秘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研究物理学,我们可以揭开自然界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方法论。
在物理学的世界里,我们能够发现许多奇妙之处,让我们一起探索物理学的魅力。
一、光的本质解析真实世界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
物理学对光的研究揭示了光的本质和性质,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光的行为。
首先,物理学告诉我们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相互耦合形成。
通过对光的波动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光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
其次,物理学告诉我们光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成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光谱。
通过研究光谱,我们可以了解到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最后,物理学还研究了光的粒子性质,即光子。
通过对光子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光的研究,物理学帮助我们解析了真实世界中的许多现象,如光的折射、反射和干涉,使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力的作用解释运动和平衡力是物理学另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力的作用使得物体发生运动或保持静止。
通过对力的研究,我们可以解释和预测物体的运动和平衡状态。
物理学告诉我们,力有大小和方向,用矢量表示。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对象所受到的力的大小来确定。
物理学还告诉我们,力的作用会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通过对力的研究,我们可以推导出物体的运动方程和运动规律,从而预测物体在特定条件下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此外,物理学还研究了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保持静止的条件和平衡状态。
三、能量的转化揭示自然界的变化能量是物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规律揭示了自然界的变化过程。
首先,物理学告诉我们能量是物体所拥有的做功的能力,它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形式中,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教科版物理八上《通过透镜看世界》ppt课件

开普勒望远镜 f目 f物 最终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动手做:做一架望远镜
取两个焦距不同的 凸透镜,通过两个透 镜看远处的景物。
再用一个凸透镜和 一个凹透镜做一架望
远镜,试试看。
注意:不准用望远镜直接观看太阳!
二、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分 类
电子显微镜
隧道显微镜
可将细小的物体 放大便于观察
1、显微镜的结构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4.7通过透镜看世界
望远镜 显微镜
一、望远镜
哈勃太空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折射式)
1609年--第一个用于
科学研究 的人。
开普勒望远镜(折射式)
1610年 开普勒设 计的折射 望远镜是 天文爱好 者常用的 望远镜
牛顿望远镜(反射式)
1668年 牛顿发明 的反射望 远镜,是 天文台常 用的望远 镜
把物镜成 的实像, 再一次放 大成虚像
把物体的像放大
把物镜成的 实像,放大
把物体的像移近
成虚像
什么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
• 例如:5×表示放大5倍;10×表示放大10倍。 根据需要可以更换使用。
小 结:
物镜的作用 目镜的作用 增大视角的方法
➢显微镜 ➢望远镜
使被观察 的物体成 一个倒立 的放大的 实像
使远处的 物体在焦 点附近成 倒立的缩 小的实像
伽利略望远镜 最终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1、天文望远镜结构
------开普勒式望远镜 (适合天体测量)
1)物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 镜,焦距长,作用相当于 照相机镜头.成倒立缩小 的实像.
2)目镜: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焦距短,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 放大的虚像.
物理老师幽默寄语

物理老师幽默寄语1. 学习物理就像是跳舞,需要找到正确的步伐和节奏。
2. 物理是世界的解谜游戏,让我们一起去玩吧!3. 没有什么比物理实验更能点燃学习的火花了!4. 物理是科学的宝藏,快来开启它的大门吧!5. 小题大做,大题小做,物理问题应该一步一步地解决。
6. 用物理的思维去看待世界,你会发现更多的奇迹。
7. 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就像物理实验中的错误一样。
8. 物理教会我们永不停歇地追求真理。
9. 物理是解开宇宙之谜的钥匙,你准备好了吗?10. 物理是一门打开理解世界之门的钥匙。
11. 记住,物理不仅仅是公式和定律,更是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工具。
12. 好奇心是学习物理的最好驱动力,让它带你飞吧!13. 别忘了物理是有趣的!把学习当成一场冒险,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美好。
14. 物理是探索世界的精神冒险,跟上我吧!15. 成为一个能够用物理解释你周围一切的人。
16. 让物理成为你的伙伴,在探索知识的旅途中相互扶持。
17. 用物理的眼光去欣赏世界,你会发现它的美妙之处。
18. 无论遇到多困难的物理问题,都要坚持下去,因为解决问题的快乐是无可替代的。
19. 物理不仅仅是学科,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难题的能力。
20. 爱上物理,你将拥有无边的力量。
21. 用科学之光照亮迷茫的道路,把物理当成你的指南针。
22. 物理教会我们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世界。
23. 物理是一个充满惊喜和发现的旅程,跟我一起踏上吧!24. 不要怕探索未知,探索是物理学的精髓。
25. 物理就像是一本无限的书,每天都有新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26. 物理是思考世界运作方式的机会,让我们抓住它!27. 用物理的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宇宙的奥秘。
28. 物理是用公式和定律来翻译大自然语言的工具,让我们一起学会这门语言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物理的眼光看世界
摘要:高中物理学习要联系实际生活,把课本中学习的知识转向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物理的眼光看待物理现象,解释物理规律,为今后的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实践活动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对生活中物理现象与物理实验的观察,进一步总结物理规律,这样的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还可以把所学的课本内容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常见的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开展生活化教学。
一、观察体验生活,思考物理现象
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的书本是死的书本。
”所以,物理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立足于生活展开探究;我们身边许多的物理知识是学生常见的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走出教室,研究周围的事物。
例如:所有人都知道天空是明亮的,是蓝色的,但是很少有人思考为什么地球上的天空是明亮的,而在太空中虽然阳光强烈,但宇航员向其他方向望去,却看到天空是黑暗的,甚至可以看到星星,引导学生了解康普顿效应,并告诉学生,康普顿在研究阳光在空气中的散射现象时,发现
了散射光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大,而这与经典学说也就是光的电磁理论是不相符的。
于是,康普顿借鉴了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从而发现了康普顿效应,发现了光子的动量,为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在这种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中,学生体会了发现的喜悦和成功的乐趣,并亲身体验了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
二、结合事例教学,拉近生活距离
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结合具体的事例教学,能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如教学气体的性质时,由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
外国的一位元首访问我国时,当他看到爆米花机能够把大米膨化成又香又脆的爆米花时非常惊讶,感到不可思议。
后来这位元首回国后就订购了一批这种被他称为“大米充大机”的机器。
你一定吃过这样的爆米花,也一定喜欢吃爆米花。
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的爆米花机已用高压锅制作,这样制作出来的爆米花更方便、更营养。
请你思考,为什么能把这些大米变成比它大几倍的又香又脆的零食呢?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用生活中常见的玻璃球替代教师的演示实验,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块书本大小的玻璃板,用勺一个一个把球盛到碗里,看谁在15秒内盛得多,然后讨论获胜的秘诀。
再如在学习自感现象时,就用废旧的日光灯管镇流器,让学生感受自感电流,具体操作步骤:用两手捏住镇流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一节干电池的两极上,然后与干电池突然脱离,感受物理现象。
这样让学生动手,使演示实验
成为随堂实验,由于实验仪器简易,随处可见。
学生很感兴趣,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与生活紧密联系,做好物理实验
学以致用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物理生活化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悟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很多物理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悟出相关道理,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
例如:电学中的小开关,断开时阻断电流的通道,接通时相当于一段导线。
实验室中的铡刀开关结构简单,一目了然。
而生活中的拉线开关、墙壁开关及电视机上的开关,其结构就要复杂得多,但只要对实物进行解剖,拨动几次开关,观察其动态过程,就不仅能让学生观察到开关是如何控制电路的通断,而且能引起学生对附属装置的兴趣,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物理课外活动中,要让学生广泛收集器材,充实实验设备。
如观察自行车上可以作摩擦、杠杆、光的反射、运动和力等实验的部件,玩具“激光笔”可以作光学实验的光源,老花镜或玻璃瓶装水可作凸透镜,玩具回力车可以研究齿轮传动及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物理上有许多小制作,对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很有好处,如要求学生制作橡胶绳测力计、制作小电机、模拟双控楼道灯等。
四、教学设计生活化,实现三维目标
任何一门学科都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预定的教学
目标。
但是,不同的教学设计却可以实现不同的过程和情感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从书本的学习走向生活的学习并不是说要完全回到“生活即教育”的生活教育老路上。
如《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中“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个内容,就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过程目标与情感目标。
如运用打点计时器作为主要实验器材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培养学生的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中用数码摄像机连续摄影,分析下落小球的运动,培养学生运用日常器材进行物理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制作位移随时间平方变化的图像,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要求学生运用伽利略通过斜面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办法,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迪;用多媒体播放人类在月球上进行金属球和羽毛具有相同下落规律的视频,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与实事求是的作风等。
总之,课本理论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学习并不是对立的。
恰恰相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在重视书本理论的学习,强调书本理论的学习只有服务于生活实际时,即充分肯定了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康响秦.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方法[j].学生之友,2011(7).
[2]邵灿刚.浅谈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
(11).
[3]石志清.如何构建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考试周刊,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