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提能作业本
12夯基提能作业本-word文档

第12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
”这一思想( )A.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后来发展成“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C.后来发展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成为“求同存异”主张的理论基础2.(2019广东佛山一模)1955年的万隆会议、1970年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等国际关系文件,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产物B.获得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响应C.概述了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D.已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3.(2019河北石家庄高三9月模拟)1955年7月,美国通过英国向中国建议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表示同意。
8月1日,两国首次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9月10日双方就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钱学森由此踏上归国之路。
这表明( )A.中国改变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C.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趋于瓦解D.中美两国外交政策具有务实性4.(2019河北保定高三摸底考试)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伊朗等国先后与中国建交。
该局面的出现( )A.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B.说明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取决于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D.有助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5.美国福特政府认为,“对华关系归根结底远不如同莫斯科的关系重要”,而“尼克松已表明,他准备顶住俄国人”。
“在福特总统正式访问北京之后没有多久,毛泽东再次邀请尼克松访华。
”这表明当时中国( )A.外交形势受到冷战影响B.美国政府决策效率低下C.力推中美关系全面和解D.外交困境并未实现突破6.(2019山西五校高三第五次联考)1980年,中苏两国签订的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
夯基提能作业本

第6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综合问题基础巩固1.(2015北京西城一模,17)如图所示,将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以初速度v0沿图中所示方向射入匀强电场,不计粒子的重力,若粒子始终在电场中运动,则该粒子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一直增大D.一直减小2.如图所示,a、b、c三条虚线为电场中的等势面,等势面b的电势为零,且相邻两个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一个带正电的粒子在A点时的动能为10J,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运动到B速度变为零,当这个粒子的动能为7.5J时,其电势能为()A.12.5JB.2.5JC.0D.-2.5J3.如图甲所示,在平行金属板M、N间加有如图乙所示的电压。
当t=0时,一个电子从靠近N板处由静止开始运动,经1.0×10-3s到达两板正中间的P点,那么在3.0×10-3s这一时刻,电子所在的位置和速度大小为()A.到达M板,速度为零B.到达P点,速度为零C.到达N板,速度为零D.到达P点,速度不为零4.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绳一端系着一个带电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点,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最高点为a,最低点为b。
不计空气阻力,则()A.小球带负电B.电场力跟重力平衡C.小球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D.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5.(2015北京海淀一模,23)甲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200mm 离子电推进系统,已经通过我国“实践九号”卫星空间飞行试验验证,有望在2015年全面应用于我国航天器。
离子电推进系统的核心部件为离子推进器,它采用喷出带电离子的方式实现飞船的姿态和轨道的调整,具有大幅减少推进剂燃料消耗、操控更灵活、定位更精准等优势。
离子推进器的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推进剂氙原子P喷注入腔室C后,被电子枪G射出的电子碰撞而电离,成为带正电的氙离子。
氙离子从腔室C中飘移过栅电极A的速度大小可忽略不计,在栅电极A、B之间的电场中加速,并从栅电极B喷出。
夯基提能作业本

第4讲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基础巩固1.(2017北京海淀期中,8,3分)(多选)将一质量为m的排球竖直向上抛出,它上升了H高度后落回抛出点。
设排球运动过程中受到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恒为f的空气阻力作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且f<mg。
不考虑排球的转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排球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始终小于gB.排球从抛出至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了fHC.排球整个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整个下降过程重力做的功D.排球整个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整个下降过程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2.(2016北京四中期中,3)(多选)下列关于功和机械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气阻力不能忽略时,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不等于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B.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C.物体的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其大小与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D.运动物体动能的减少量一定等于其重力势能的增加量3.(2015北京海淀期中反馈,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高度相同的固定斜面,倾角分别为α1和α2,且α1<α2。
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分别从这两个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沿斜面滑到底端,物体与这两个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关于物体两次下滑的全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相同B.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C.合力所做的功相同D.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重力的功率相同4.(2015北京朝阳二模,20)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用几何相似性放大(或缩小)的倍数去得出推论,例如一个人身体高了50%,做衣服用的布料也要多50%,但实际上这种计算方法是错误的。
若物体的几何线度为l,当l改变时,其他因素按怎样的规律变化?这类规律可称之为标度律,它们是由量纲关系决定的。
在上例中,物体的表面积S∝l2,所以身高变为1.5倍,所用的布料变为1.52=2.25倍。
以跳蚤为例:如果一只跳蚤的身长为2mm,质量为0.2g,往上跳的高度可达0.3m。
夯基提能作业本 (11)

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题号读下图,回答下面三题。
1.(2018北京东城期末)图中永定河的流向是( )A.自西向东B.自西北向东南C.自东南向西北D.自东向西答案 B 结合等高线地形图中永定河穿过220米等高线,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方向相反的关系可知,永定河应从西北向东南流动。
B选项正确。
2.(2018北京东城期末)图中109国道( )A.最高点海拔约为620米B.长度大致为150千米C.甲处曲折,地势起伏小D.乙处平直,可能为隧道答案 D 图中109国道穿过的等高线数值最大为700米,所以最高点海拔应大于700米、小于800米,A项错误;结合图示比例尺可知图上一个单位距离为1千米,估算109国道图示长度不可能达到150个单位距离,因此不可能为150千米,B项错误;甲处国道曲折说明此处地势起伏大,坡度陡,C项错误;乙处平直,该处国道穿过鞍部,所以有可能是修建了隧道,D项正确。
3.(2018北京东城期末)图中最有可能形成居民区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A 由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区为山区,居民区应位于地势低平、水源充足、土壤深厚肥沃,农耕条件好的河谷沿岸,所以图中①地最为适宜,A选项正确。
某校师生从图中火车站出发,进行春游活动,并设计了不同主题的三条春游线路。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4.(2018北京顺义一模)大青山海拔可能为( )A.500米B.550米C.590米D.610米答案 C 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大青山海拔在550~600米之间,C项正确。
5.(2018北京顺义一模)火车站与大青山的高差最接近( )A.360米B.460米C.500米D.550米答案 A 读图可知,火车站海拔在150~200米之间,大青山海拔在550~ 600米之间,两者高度差在350~ 450米之间,A项正确。
6.(2018北京顺义一模)有关线路①②③的正确叙述是( )A.三条线路中最短、最平缓的是②B.线路①沿山脊前进,可体验攀岩C.线路②沿山谷前进,可登最高峰D.线路③向西南前进,可参观古庙答案 D 跨越的等高线数量越少,地势越平缓,三条线路中最平缓的是③,A项错误。
2022高考生物(新课标)一轮复习 第10讲 光合作用 夯基提能作业本 Word版含解析

第10讲光合作用A组基础题组考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与结构1.(2022吉林通化通钢一中第一次月考,19)叶绿体中色素的分别过程中,在滤纸条上集中速度最慢的色素及其主要吸取的光是( )A.叶绿素a,蓝紫光B.叶绿素a,红光和蓝紫光C.叶绿素b,蓝紫光D.叶绿素b,红光和蓝紫光2.(2022海南单科,6,2分)下列关于生长在同一植株上绿色叶片和黄绿色叶片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种叶片都能吸取蓝紫光B.两种叶片均含有类胡萝卜素C.两种叶片的叶绿体中都含有叶绿素aD.黄绿色叶片在光反应中不会产生ATP3.(2021课标Ⅱ,2,6分)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取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取峰值不同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取绿光4.(2022课标全国Ⅱ,4,6分)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取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取用于光合作用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5.(2022河南八市重点高中一模,9)为争辩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B.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Ⅰ<Ⅱ<Ⅲ<ⅣD.色素分别过程中假如滤液细线触及石油醚,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考点二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6.(2022黑龙江大庆试验中学开学考,5)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①叶绿体基质②类囊体薄膜③线粒体基质④线粒体内膜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7.(2022海南单科,10,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和光照会影响CO2的同化速率B.光合作用中O2的产生发生在光反应阶段C.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不参与暗反应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可利用CO2和H2O合成糖8.(2022四川理综,1,6分)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肯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O2的产生B.H2O的生成C.[H]的消耗D.ATP的合成9.植物叶片中有一种酶,是叶片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其功能是催化反应C5+CO2→2C3。
夯基提能作业本

第3讲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基础巩固1.(2017北京海淀期中,3,3分)(多选)如图甲所示,光滑平直轨道MO和ON底端平滑对接,将它们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轨道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它们的上端M和N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现将可视为质点的一小滑块从M端由静止释放,若小滑块经过两轨道底端连接处的时间可忽略不计且无机械能损失,小滑块沿轨道可运动到N端。
以a、E分别表示小滑块沿轨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机械能,t表示时间,图乙是小滑块由M端释放至第一次到达N端的运动过程中的a-t图像和E-t图像,其中可能正确的是()甲乙2.(2015北京东城普通校期中联考,1)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反映了一个重要事实:如果空气阻力和摩擦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小球必将准确地终止于同它开始点高度相同的点,绝不会更高一点,这说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东西”是()A.弹力B.速度C.势能D.能量3.(2015北京师大附中月考,8)把蹦床简化为一个竖直放置的轻弹簧。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从某一次位于床面压缩到最大深度处开始,到运动员离开蹦床上升到最高点为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把运动员看成质点,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A.离开蹦床瞬间运动员的速度最大B.从开始到离开蹦床过程,运动员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开始时刻和刚离开蹦床时刻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相同D.运动员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保持恒定4.在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率把三个小球分别沿水平、斜向上、斜向下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在同一水平地面时的速度大小()A.一样大B.水平抛的最大C.斜向上抛的最大D.斜向下抛的最大5.(2015北京四中期中,15)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系一小球,另一端悬挂于O点。
将小球拉起使细绳与竖直方向成60°角,如图所示,在O点正下方有A、B、C三点,并且有h OA=h AB=h BC=h CD=l。
XX选考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讲 机械振动夯基提能作业本.docx

第24讲 机械振动1.(多选)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A sin π4t,则质点( ) A.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位移相同 B.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速度相同 C.3 s 末至5 s 末的位移方向都相同 D.3 s 末至5 s 末的速度方向都相同答案 AD 由x=A sin π4t 知,周期T=8 s 。
第1 s 末、第3 s 末、第5 s 末分别相差2 s,恰为14个周期。
根据简谐运动图像中的对称性可知A 、D 选项正确。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同一地点,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的平方与其摆长成正比B.在同一地点,当摆长不变时,摆球质量越大,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越小C.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振动系统的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D.系统做稳定的受迫振动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周期性驱动力的频率 答案 B 根据T=2π√LL 可得T 2=4π2LL ,即在同一地点,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周期的平方与其摆长成正比,选项A 正确;根据T=2π√LL 可知,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选项B 错误;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时,振动系统的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选项C 正确;系统做稳定的受迫振动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周期性驱动力的频率,选项D 正确。
此题选错误的选项,故选B 。
3.如图所示为某弹簧振子在0~5 s 内的振动图像。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动周期为5 s,振幅为8 cmB.第2 s 末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向的最大值C.第3 s 末振子的速度为正向的最大值D.从第1 s 末到第2 s 末振子在做加速运动答案 C 根据图像,周期T=4 s,振幅A=8 cm,A 错误。
第2 s 末振子到达负方向位移最大位置,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向的最大值,B 错误。
第3 s 末振子经过平衡位置,速度达到最大值,且向正方向运动,C 正确。
从第1 s 末到第2 s 末振子经过平衡位置向负方向最大位移处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做减速运动,D 错误。
(课标通用)北京市2020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6 第六节 对数与对数函数夯基提能作业本

第六节对数与对数函数A组基础题组1。
关于函数f(x)=log3(—x)和g(x)=3—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都是奇函数 B.都是偶函数C.函数f(x)的值域为RD.函数g(x)的值域为R答案 C 函数f(x)与函数g(x)都是非奇非偶函数,排除A和B;函数f(x)=log3(—x)的值域为R,C正确;函数g(x)=3-x的值域是(0,+∞),D错误,故选C。
2。
(2017北京东城一模)如果a=log41,b=log23,c=log2π,那么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 )A.c〉b>aB.a>c>bC.a〉b>c D。
b〉c>a答案 A ∵a=log41=0,1<b=log23〈c=log2π,∴c>b〉a,故选A。
3.若函数f(x)=log a x(0<a<1)在区间[a,2a]上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倍,则a的值为()A。
B. C. D.答案 A ∵0〈a〈1,∴函数f(x)在[2,2a]上单调递减,∴f(x)max=log a a, f(x)=log a2a,min∴log a a=3log a2a⇒a=(2a)3⇒8a2=1⇒a=。
故选A.4.已知b〉0,log5b=a,lg b=c,5d=10,则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d=ac B。
a=cd C.c=ad D.d=a+c答案 B log5b=a,b>0,∴=a,∴lg b=alg 5.∵lg b=c,∴alg 5=c。
又∵5d=10,∴d=log510,∴=lg 5,将其代入alg 5=c得=c,即a=cd。
5。
(2017北京海淀期中)已知函数y=x a,y=log b 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b>1〉aB.b>a>1 C。
a〉1〉b D.a〉b>1答案 A 由题图可知0<a〈1,b〉1.故选A.6.如图,点O为坐标原点,点A(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基础巩固1.(2016北京朝阳期中,8)如图所示,水平面光滑,绳的质量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
物体A的质量为M,当在绳B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a1;当在绳B端施以大小F=mg的竖直向下的拉力作用时,A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a1与a2的关系正确的是()A.a1=a2B.a1<a2C.a1>a2D.无法判断2.(2016北京四中期中,8)质量为m1的物体放在A地的地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物体,物体在竖直方向运动时产生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在B地的地面上做类似的实验,得到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中图线B所示,A、B两图线延长线相交纵轴于同一点,设A、B两地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1和g2,由图可知()A.m2>m1,g2<g1B.m2>m1,g2=g1C.m2<m1,g2=g1D.m2=m1,g2<g13.(2017北京海淀期中,11,6分)图甲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
(1)如图乙所示为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上O、A、B、C、D、E为六个相邻的计数点(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迹没有画出),通过测量和计算可知,x1、x2、x3、x4、x5分别为4.50cm、5.28cm、6.07cm、6.85cm、7.63cm,则打点计时器打下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s,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小车拖动纸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为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在探究外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时,用到了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的倒数关系的图像。
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需要用天平测量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B.实验需要保证的条件是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C.实验前需要将固定打点计时器一侧的木板垫高一些,其目的是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D.实验时如果没有将固定打点计时器一侧的木板垫高一些,将会导致a-图像不是一条直线4.(2016北京海淀期中,12)实验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在下列测量工具中,本次实验需要用的测量仪器有。
(选填测量仪器前的字母)A.游标卡尺B.刻度尺C.秒表D.天平(2)实验中,为了可以将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看成是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某同学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必须且正确的操作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砂和砂桶的总质量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一下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一下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3)某同学在做保持小车质量不变,验证小车的加速度与其合外力成正比的实验时,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a-F图线,所得的图线既不过原点,又不是直线,原因可能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木板右端所垫物体较低,使得木板的倾角偏小B.木板右端所垫物体较高,使得木板的倾角偏大C.小车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的质量D.砂和砂桶的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4)在某次利用上述已调整好的装置进行实验中,保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不变,小车自身的质量为M且保持不变,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并测出小车中放不同质量砝码时所对应的加速度a,以m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如图所示的-m关系图线,实验结果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
如果图中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为。
综合提能5.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
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图(a)图(b)(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2)由图(b)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
(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
6.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步骤如下:图(a)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 A和Δt 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图(b)(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Δt A和Δt B表示为a=。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7.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①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②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
(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③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中甲、乙两条直线。
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μ乙,由图可知,m甲m乙,μμ乙。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答案全解全析基础巩固1.B 当绳B端挂质量为m的物体时,它带动M加速向右运动,设绳的张力为T,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T=ma1①,T=Ma1②,①+②得:mg=(M+m)a1,a1=;当B端加力F=mg时,F=Ma2,a2=,因此a1<a2,B项正确。
2.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则a=F-g。
所以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质量的倒数,纵轴截距的大小表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从图像上看,A图线的斜率大于B图线的斜率,则m1<m2,纵轴截距相等,则g1=g2。
故B正确,A、C、D错误。
3.答案(1)0.1(或0.10) 0.78(或0.79)(2)AB(每空2分,本题6分)解析(1)因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迹没有画出,所以打点计时器打下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由逐差法求加速度a==0.78 m/s2。
(2)因要做出a-图像,所以需要测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实验中需要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A、B正确。
实验前需要将固定打点计时器一侧的木板垫高些是为了平衡摩擦力,C错误。
实验时如果没有将固定打点计时器一侧的木板垫高,a-图像仍是直线,斜率变小,D错误。
4.答案(1)BD (2)B (3)AD (4)解析(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纸带上点之间的距离,需要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故选B、D。
(2)在实验中,必须有平衡摩擦力这个环节,其中B选项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3)a-F图线出现横轴截距,说明平衡摩擦力不到位,即木板右端所垫物体较低,使得木板的倾角偏小;图线不是直线,是由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故AD正确。
(4)设小车所受到的拉力为F,则有F=(M+m)a,得=M+m,由-m图像,得=b,故F=。
综合提能5.答案(1)非线性(2)存在摩擦力(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解析(1)将图(b)中各点连线,得到的是一条曲线,故a与m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2)由图(b)可知,当钩码质量不为零时,在一定范围内小车加速度仍为零,即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大于某一数值时小车才产生加速度,故可能的原因是存在摩擦力。
(3)若将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合力,则应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摩擦力被平衡,二是绳平行于轨道平面,此二者可保证绳对车的拉力等于车所受合力,设绳的拉力为T,由mg-T=ma、T=Ma有T=g=,可见当m≪M时才有T≈mg,故第三个条件为m≪M。
6.答案(1)0.960 (2)[()2-()2](3) (4)系统误差解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为9 mm+12×0.05 mm=9.60 mm=0.960 cm(2)由-=2as,v A=,v B=,联立得a=。
(3)设细线的张力为T,对M有T-μMg=M对m有mg-T=m联立两式得μ=(4)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引起的误差是由于实验操作不当造成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7.答案①AD②远小于③小于大于解析①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应连好纸带,以保证木块受到的合外力为绳子拉力T,同时砝码桶不能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B项错误。
为保证小车在由静止开始运动的同时打点,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所以C项错误。
②设砝码和桶的总质量为m,木块及上面砝码的总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对m有mg-T=ma,对M有T=Ma⇒T=·mg,可看出当m≪M时T≈mg。
③F=0时图线与a轴交点为只有摩擦力作用时木块的加速度值,μmg=ma⇒a=μg,由a甲>a乙,可知μ甲>μ乙;a=0时的临界拉力F为各自的最大静摩擦力即滑动摩擦力,由题图可知μ甲m甲g<μ乙m乙g,由μ甲> μ乙,得出m甲<m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