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田间栽培技术(一)

合集下载

荸荠栽培技术范文

荸荠栽培技术范文

荸荠栽培技术范文荸荠(学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n.),又称莲藕、荷肉,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蔬菜,也是我国传统的水生经济作物之一、荸荠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有清热解毒、润肺养阴等功效,被誉为“水果中的瑶琴”、“食物中的仙草”。

下面简要介绍荸荠的栽培技术。

1.地块选择荸荠适合在阳光充足、水质清澈、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栽培。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含水保持性好的泥质土壤,或者是深厚的泥炭质土壤,有利于荸荠的生长发育。

2.措施对策2.1曝光在荸荠移栽前需要进行曝光处理,即露天曝晒7-10天,以达到杀灭病虫害的目的。

2.2种薯消毒将所选菇茎洗净切片,用1%的过氧化钠溶液浸泡3分钟进行消毒。

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放置在通风处晾干备用。

2.3播种荸荠种薯准备好后,选择适当的时期进行播种,一般在每年的3月份到4月份或者10月份到11月份播种。

播种前,需要将种薯放入清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在温暖的、没有光照的地方埋藏起来,埋藏时间为24-48小时。

播种前,先在湿润的土壤中进行浸种3天,然后将种薯逐个插入湿润的土壤中,使用宽30-40厘米、深20-30厘米的坑沟进行铺种。

2.4田间管理荸荠的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浇水、施肥、防虫病等。

浇水:荸荠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尤其是在开花和结实阶段需要更多的水分。

一般干旱季节每天要浇水1-2次,每次浇水量要充足。

施肥:荸荠对养分的要求较高,需要补充充足的有机和无机肥料。

在播种前需施足基肥,在生长期间定期施足追肥。

防虫病:荸荠的主要病虫害有蚜虫、叶螟、草蜡蝉等。

在病虫害初期,可使用天敌昆虫进行防治,如寄生蜂、寄生蜡蝉等。

果实采摘后,要及时清理田间枯败的叶片和枝干,减少病虫的滋生。

3.果实采摘荸荠一般约生长120-150天左右即可收获,可以通过观察荸荠莲角的颜色来判断是否成熟。

成熟的荸荠莲角呈深黄色或红色,果房饱满、有光泽。

果实采摘后,待晾凉后进行清洗和晾干,保存时间较长。

荸荠栽培技术―栽培管理

荸荠栽培技术―栽培管理

荸荠栽培技术―栽培管理
栽培
(1)适时早栽、合理密植荸荠产量,决定于地上茎数、球茎数及球茎的大小,早栽植株高、分株多、株丛大、产量高。

长江流域一般在6月上下旬(芒种至夏至)定植,江浙一带在大暑(不过立秋),华南生长期长,可延到8月下旬(处暑)栽植。

江苏地区早栽的早水荸荠于5月中旬栽植,分株5-7次,株行距66x50厘米,亩栽2000穴;伏水荸荠7月栽植,分株3-4次,株行距66x33厘米,南栽3000穴;晚水荸荠宜8月栽植,分枝2-3次,株行距50x33厘米,亩栽4000穴,每穴丛植有4-6根叶状茎的分株一丛,要当天起苗,当天种植细排轻放,防止重叠和折伤茎秆,栽植深度一般与管状茎基部等齐,深约6-8厘米。

栽植过浅,球茎易浮起,难成活,分蘖多,地上部提前枯萎,匍匐茎结球茎少;栽植过深,分枝不旺,结球茎亦少,产量低。

栽植后顺手将根蒂泥土抹平,使根和土吻合,易成活。

(2)耘田除草补苗栽植后10-15天开始发棵,当荠秧透出芽嘴,老叶枯死时,结合拔草耘田,抹平土面,将茎秆发黄、种荠腐烂的种娘,和杂草枯叶踏入田间,结合查苗、补苗,以利生长新根。

如球茎外露,用手掀压球茎,使其入土;如球茎过深下沉,用手插入土中,轻轻向上挑起,使分蘖节不至掩埋。

新芽长到15-20厘米时,第二次耘田,至封行前每隔10-15天耘田一次,促使新芽早发,封行后不再下田,以免踩断匍匐茎而损伤球茎。

(3)灌水荸荠适于浅水环境下生长,从栽植到球茎成熟,应按不同时期掌握水层深度。

栽植时灌浅水3厘米,这样有利提高土温,促使发。

荸荠怎样种植技术

荸荠怎样种植技术

荸荠怎样种植技术
种植荸荠的时候,需要注意育苗催芽、水位控制、肥料使用和病虫害防治等。

选取饱满圆润的荸荠进行催芽和育苗,水面要高过土面3厘米左右,施肥要做到适度适量薄肥勤施,及时通风换水并使用药物防治病虫害。

荸荠怎么种植
1、育苗催芽
想要种植荸荠,先要对用作种子的球茎进行催芽的处理。

挑选出外皮圆润饱满、个头也比较大的荸荠,将其放置在铺有稻草的房间里,均匀整齐的铺开,然后再盖上一层稻草,浇水浇到稻草湿透,然后定期补水以免稻草干燥。

2、水位管理
将经过催芽冒出芽头的荸荠栽入土壤中之后,就要开始注水,要一直注入到水位高于土面3厘米以上才行,在刚刚栽种下去的那一段时间则要保持在8厘米以上,施肥过后要断水一段时间,结球期水
位4厘米,后期断水即可。

3、肥料使用
荸荠田地的肥料使用在用量上比较讲究,定植之前的荸荠生长发育全部依靠土壤中固有的基肥,但是定植之后则要每周追肥一次,以尿素为主,以促进幼苗的生长,8月过后则是使用荸荠专用的复合肥料进行浇灌。

4、病虫害防治
荸荠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很容易染上诸如白粉病、锈病、灰霉病和蚜虫一类的病虫害,这些病虫害的骚扰会使得荸荠的发育严重手搓,因此要保证水质的干净,污浊之后要及时的进行更换并通风透气,使用药剂进行灭杀。

荸荠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荸荠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荸荠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荸荠又名马蹄,其地下茎球状,皮赤红褐色,肉白色,质脆味甜,汁多爽口,可鲜食,亦可加工果汁,深受消费者青睐。

一般每公顷产量4.5吨,最高达6.75吨,创产值达3万多元,每公顷纯收入达2万多元,是-项很有发展前景的创汇农产品。

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是:一、适时播种,合理密植荸荠要选用芽头健壮,个大均匀,无病无溃烂的球茎作种。

育苗前,先将荸荠球茎浸水24小时,于6月下旬-7月上旬选择易于保湿遮荫的园地作苗床。

先把苗床地锄松,土块敲碎整平,然后排种,粒距1cm,其上盖一层半干湿的轻壤土或腐熟农家肥,厚度以能遮盖荸荠为宜,若覆盖土或肥料偏干,要加强水分管理,勤浇水使土壤呈湿润状态。

当催芽15-20天后,出芽8-10cm,根从芽头长出时,要及时移入晚稻秧田育苗,株行距12×12cm。

育苗期施1-2次30%薄尿水,并用1000倍液多菌灵喷浇1-2次,防茎枯病。

7月底-8月初,当苗高达25cm以上,苗龄16-18天时,可把幼苗连根拔起,移栽到本田。

对已萌芽的球茎也可进行秧田育苗,前期管理注意湿润,有条件的搭棚遮荫。

二、大田栽培技术1、适时早播荸荠在大暑至7月底移栽大田,9月底结粒,从而延长球茎膨大期,可增加大粒比例。

移栽苗要求高20-25cm,主丛带10-15根叶状茎,带土起苗,带药下田,细拔轻放,防止折秆断根。

2、选好田地荸荠本身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地处平原的乡镇应选择:一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乌泥田,有利于夺高产创优质;二要实行连片种植,便于统一管理;并要划片轮作,防止连作,一般应实行2-3年轮作,减少病害。

3、适度深栽栽苗深度以12-15cm为宜,原则上要求球茎离犁底层保持3-5cm。

密植规格一般株行距按50×50cm移栽,每667平方米(亩)插植2500-2600丛。

4、平衡施肥施肥上应掌握”前稳中控后攻”的原则。

(1)芽苗生长期施肥可稳长促壮秆。

首先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亩施土杂肥2000-3000kg,对肥沃田,可在移入本田前2-4天,亩深施碳酸氢铵75kg,加过磷酸钙25kg。

荸荠田间管理和采收

荸荠田间管理和采收

荸荠田间管理和采收
田间管理
(1)灌溉:一般在栽植时,田间应灌浅水;定植成活后,逐渐加深灌水,在分株和分蘖期间,灌水深1.5~3厘米。

秋分到寒露,球茎膨大期应加深水层4.5~6厘米。

球茎成熟后,于采收前两周排水,如春季采收,则冬季田间仍需保持湿润,以免土壤开裂。

(2)追肥:早水荸荠,以施有机肥作基肥为主,追肥量宜少;伏水荸荠和晚水荸荠以速效肥为主,一般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

第一次追肥在大暑前进行,每667平方米(1亩)施人粪尿500~800千克或尿素5~8千克;第二次追肥在立秋后进行,每667平方米(1亩)施尿素8~10千克,草木灰150~200千克。

白露到秋分结荠时,若植株还未封行,应在第二次追肥10天后,再追施尿素10千克,作为结荠肥。

每次追肥时,放浅田水,使肥吸入土中,而后灌水至原来深度。

(3)中耕除草:从栽植到植株封行,中耕除草2~3次,时间应在第一、第二次分株期间进行。

每次除草及耘田之后,追肥一次。

采收
球茎成熟后,地上部枯死,从霜降开始到翌年清明,随时可以采收。

采收前一天排水,保持土壤烂软,便于挖取,一般都用挖取。

霜降前后早期采收的荸荠,肉质嫩,味不甜,皮色未全部转红,皮薄不耐贮藏;冬至前后,球茎变成红褐色,淀粉转化为糖分时采收最为适
宜。

球茎内含糖量最高期为冬至到小寒,以后随着球茎本身对养分的消耗,含糖量逐渐减少,表皮加厚,品质不断下降,故越冬后采收的荸荠,品质不如冬前采收的好。

荸荠每667平方米(1亩)的产量,早栽迟栽相差很大,早水荸荠2000千克,伏水荸荠750~1750千克,晚水荸荠1500千克左右。

荸荠采收后,切不可在受污染的水沟洗。

马蹄荸荠种植技术

马蹄荸荠种植技术

马蹄荸荠种植技术
种植荸荠时,要选择茁壮饱满的鳞茎,然后用清水浸泡48小时发芽,并在土壤中施腐熟的粪肥和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

然后能够将菱角的鳞茎埋入土中,准时拔除杂草,使菱角生长旺盛。

如何种植菱角1。

挑选灯泡。

种植荸荠时,要挑选健康饱满、无病害的鳞茎,然后将荸荠鳞茎的芽尖剪掉0.2-0.3cm,再用清水浸泡48小时,使荸荠汲取足够的水分,有利于提升植株的发芽率。

2.土壤条件
荸荠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的土壤里。

种植荸荠时,需要浇灌和翻耕田地20cm左右的深度,然后给土壤施足基肥。

能够挑选腐熟的有机肥和粪肥,为菱角的生长提供营养。

3.种植办法
种植荸荠时,要用多菌灵浸泡鳞茎2-3分钟,以降低植株的感染率,然后将荸荠匀称地撒入土壤中,并准时将土壤中的杂草连根拔起,防止杂草抢夺荸荠,使其旺盛生长。

4.维护管理
在养护荸荠时,要在植株旺盛生长久追肥2-3次。

能够挑选氮磷钾复合肥,增强菱角产量。

而且当荸荠苗高明过45cm时,就要把长势过旺的叶尖剪掉,以免多余的营养流失。

荸荠的种植和管理技术

荸荠的种植和管理技术

荸荠种植和管理技术荸荠是一种常见的水生蔬菜,具有清脆可口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在适宜的种植和管理条件下,荸荠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荸荠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包括选地整地、选种与育苗、移栽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及贮藏等方面。

一、选地整地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地块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对土地进行深耕细作,耕深20厘米左右,同时进行精细整地,使土壤细碎、平整。

在整地的同时,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2000公斤左右。

二、选种与育苗选择优良的荸荠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的品种。

育苗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将种荠按株行距10厘米×40厘米排插在秧田中,保持水深2厘米左右。

在育苗期间,要保持秧田湿润,及时进行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三、移栽定植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进行移栽定植,移栽时需将秧苗挖起,每穴栽植一株,行距20厘米×株距20厘米。

在移栽前,要确保田块排水良好,避免荸荠受淹。

移栽后要及时进行查苗补缺,确保全苗。

四、水肥管理荸荠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在定植后至分蘖期,要保持水深2厘米左右,并定期施肥,一般每亩施用尿素10公斤或复合肥20公斤。

在分蘖期后,要逐渐加深水层,但不超过5厘米。

在结球期,要保持水深3-5厘米,并追施一次结球肥,每亩施用尿素15公斤或复合肥30公斤。

在收获前一周,要停止灌水,使荸荠组织充实,提高品质。

五、病虫害防治荸荠常见的病虫害有茎腐病、白粉病、蚜虫等。

对于茎腐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白粉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选用无公害农药,并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确保荸荠的质量安全。

六、采收及贮藏荸荠的采收期一般在霜降前后,此时地下块茎已经成熟。

荸荠栽培技术

荸荠栽培技术

荸荠栽培技术荸荠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根茎类蔬菜,味道清香,营养丰富,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荸荠的栽培技术很重要,直接关系到产量和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荸荠的栽培技术。

一、土壤要求荸荠对土壤要求较高,一般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肥力富足、PH值在6.5~7.5之间的土地。

如果土地不够疏松,可以通过耕深、翻耕、增施有机肥等方法改善。

如果土地排水不良,可以在地面上建立小丘,使水不易积渍。

如果土地缺乏肥力,需要加强施肥,多用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质量。

二、育苗技术荸荠从牙片繁殖,育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质量好的牙片,大小均匀,没有病虫害。

2.将牙片清洗干净后,浸泡在温水中,时间约为4~6小时。

3.将浸泡好的牙片,放到潮湿的腐熟阔叶林土中,覆盖一层干沙,保持湿度。

4.育苗期间要注意通风透气、避免病虫害的侵袭。

5.4~6个月后,牙片可生长成小荸荠苗。

三、地块地形和布局荸荠适宜在平坦地上种植,地形要求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雨适量。

同时,荸荠的种植布局也需要注意,一般采用条纹式种植,行距和株距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来确定。

四、育苗移栽荸荠苗移栽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天气晴朗、气温适宜的时候移栽。

2.在移栽前要将植物和土壤周围全部湿润。

3.移栽时,荸荠苗应尽量保持完整,避免破损。

4.移栽后,要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五、肥料施用荸荠在生长期需要进行定期施肥,一般采用有机肥和化肥混合的方式施肥。

在肥料施用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生长初期,可以适量施加氮肥,有利于生长发育。

2.生长中后期,应适量施加磷肥和钾肥,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3.应避免过量施肥,以免影响生长发育和品质。

六、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荸荠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除草,保持地面整洁。

2.在荸荠植株长出侧芽时,要及时进行摘心,以利于主茎的衰老和结果。

3.及时防治荸荠病虫害,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荸荠田间栽培技术(一)
摘要介绍了荸荠田间栽培技术,包括荠田选择、选种、育苗、栽培及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提升荸荠品质和荸荠栽培获得高产稳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荸荠;栽培技术;安徽六安;裕安区
荸荠又名地栗,是一种高效绿色的经济作物,肉质爽脆多汁,营养丰富,可生食或熟食。

除作蔬菜、水果外,还可加工制成淀粉、饴糖、罐头、蜜饯。

在医药上还具有止渴、消食、解热的功效,是一种很好的食品和出口商品。

市场销路好、食用广,深受人们的喜爱1]。

长江流域各省均有栽培,一般产量45t/hm2左右,产值6.30~6.75万元/hm2,可获纯利5.25~6.00万元/hm2,深受种植户欢迎,是广大农民增产增收的一种理想作物。

由于荸荠属于小农经济作物,群众往往凭着经验和习惯进行种植,产量偏低,品质差,科学掌握并运用好荸荠栽培技术,是提升荸荠品质及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2]。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荠田选择
土壤的类型对荸荠的生长影响十分明显,特别是影响荸荠的产量和品质。

一是泥土粘重的田块和黄泥田生长的荸荠因为土壤相对较板结,球茎难以往深处下扎,使结出的荸荠分布较均匀,利于收获;二是相对较粘重的土壤对生长的球茎产生一定的阻力,使荸荠的肉质生长较紧密,糖分含量相对较高,所以泥土粘重的田块和黄泥田种植的荸荠比泥土疏松的田块及黑泥土田产出的荸荠好吃。

因此,荠田应选择泥骨田,但过于粘重的马肝土同样不宜栽植,因为荠针难以下扎,影响产量3]。

2选种
选择好优良品种,对荸荠的生长、产量及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在选择种荠时首先要选大小一致、饱满均匀、好看、颜色深红的荸荠做种荠;其次外形要完整、无损伤,个头越大越好。

种荠至少要带2~3个芽嘴,只有1个嘴的是公荠子,不宜作种,一般1hm2大田需要种荠30kg左右,1hm2苗床能栽25hm2大田,即1hm2苗床需种荠750kg左右,苗床与大田比为1∶25。

3育苗
3.1育苗时间
一般在清明前后即可进行育苗。

3.2育苗形式
荸荠育苗有2种形式:一种是在田里育苗,即在清明前后将种荠挨个埋入泥中,露出荠嘴;另一种是在室内大缸中育苗,缸里放上半缸沙,把种荠埋入沙中,沙要保持湿润。

当幼苗生长至10cm左右时,即可栽入大田。

4栽培及田间管理
4.1适时早栽,合理密植
荸荠的产量取决于地上的球茎数及球茎的大小。

早栽的荸荠植株高、分株多、株丛大、产量高。

裕安区一般在6月上下旬(芒种至夏至)至7月中下旬栽植,移栽时应选择早晚前后时间段进行。

拔荠秧方法是用手伸入根部抠起植株,洗去泥巴,不要碰伤根,否则易出现水渍。

分株5~7次,株行距66cm×50cm,栽3万穴/hm2;伏水荸荠7月栽植,分株3~4次,株行距66cm×33cm,栽4.5万穴/hm2。

要求当天起苗,当天栽植,细排轻放,防止重叠和折伤茎杆,栽植深度一般与管状茎基部等齐,约6~8cm。

栽植过浅,球茎易浮起,难成活,分蘖多,地上部提前枯萎,匍匐茎结球茎少;栽植过深,分枝不旺,结球茎亦少,产量低。

栽植后顺手将根蒂泥土抹平,使根和土吻合,易成活4]。

4.2施肥
在荸荠移栽前用40%复合肥450kg/hm2、农家肥22.5t/hm2结合整地均匀撒施于田面。

移栽后,从分蘖、分株开始到球茎成熟前这段时期称为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并进期。

在分蘖期,荸荠行间实行耘田除草2~3次,结合除草进行2次追肥,追施尿素90~150kg/hm2,以促进结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