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袁世凯

合集下载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的故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载淳,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曾经历了清朝末年的动荡时期,参与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时大总统和第一位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和国家命运的转折,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早年经历袁世凯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但他却展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决心。

在读书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出色的学习能力和领导才能,很快就成为了当地的状元。

他的才华引起了一位官员的注意,这位官员帮助他进入了北洋大学学习。

在北洋大学期间,袁世凯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对于国家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参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运动,旨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和政治改革。

袁世凯作为一名年轻的军事将领,积极参与了这次运动。

他在戊戌变法中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为了变法派的核心人物之一。

然而,由于清朝政府的反对和内外因素的干扰,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袁世凯也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

三、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成为了革命的领导者之一。

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使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最终帮助他成为了临时大总统。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大总统时期袁世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总统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他努力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

他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然而,他的一些政策和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导致了政治局势的不稳定。

五、袁世凯的去世袁世凯在大总统任期内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他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然而,他的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最终导致了他的去世。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不论是是非功过,都是历史评价的结果,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袁世凯进行浅谈。

一、袁世凯的功1. 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袁世凯领导北洋政府,成功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在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等于丧失了这些地区的主权。

此后,发生了辛亥革命,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灭亡。

此时,袁世凯接掌北洋政府,他领导北洋政府拒绝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和割让,成功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国家统一,也有利于国际上中国民族利益的维护。

2. 推进近代化改革袁世凯在担任北洋政府领导人的期间,提出了一系列现代化政策,倡导发展军事、工业、交通、教育,推动近代化改革。

他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矿业学校、工艺学校等现代教育机构,努力推进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积极改造传统的农业经济,并在交通建设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他的一些现代化改革措施为当时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 统一中国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政府,在其掌握的领土中,推行了一系列统一中国的措施。

他通过对南方割据军阀进行武装镇压和政治平衡,终于在1915年将中国的领土统一。

这个时期,袁世凯推动了新式的警察制度和民间组织,加强了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可谓是为维护中国的统一,做了不少功课。

1. 手段残酷袁世凯在剿灭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地方军阀的过程中,手段残酷,平民百姓常常受到非常严重的伤害,甚至有时大规模的刑杀无辜,因此他经常被人指责为“权谋”、“专制”、“虐民”等负面词汇。

2. 失去人民的信任袁世凯在统治期间,权力集中在他的手中,而袁世凯追求个人权力和个人利益的行为也逐渐使人民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他利用其得势之便,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影响长远。

另外,他曾经发动过“五四”运动,压制了民众的意愿,导致了民意革命的失败。

3. 支持列强的利益袁世凯在执政期间,始终是列强的一个“忠实朋友”,他在政治立场、经济思路上对列强支持,对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利益损害很大。

乱世枭雄袁世凯

乱世枭雄袁世凯

乱世枭雄袁世凯袁世凯,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有人说他是“窃国大盗”、“卖国贼”,生于咸丰九年(1859),卒于民国五年(1916)。

朝鲜监国袁世凯于1859年出生于河南省项城县,弟兄当中排行第四,人称袁老四,他少年时期曾两试不第,后投奔山东登州吴长庆,并随之到了朝鲜,在那里,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展现,于1882年,1884年,相继发生了军事政变,都被他一手戡平,并将日军驱逐出境;这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朝野交口称赞,在接下来的九年里,他受到了朝鲜国王的极大重用,做了实际意义上的监国,也就是清廷在朝鲜的最高负责官吏,在此期间,他为朝鲜国王训练了一支5500人的现代化军队,并且全是德式操练,欧美配备。

他还为其整理财政,也颇有政绩。

小站练兵清朝军队最早是八旗兵,后来入关以后有了绿营兵。

而到了晚清太平天国时期就又出现了湘军、淮军等,虽然其中也有洋枪队,但基本上还是一种传统武装,这在近代抗击洋人的战斗中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而这次小站练兵可说就是从传统军队向现代化陆军转型的一个开始了。

小站位于天津和塘沽之间,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将此做为练军之所,来编练新式陆军。

1895年,由于袁世凯曾在朝鲜练过新军,素有知兵之名,于是被派到这里,督练新军。

袁世凯到任后,首先将兵员增到了7000人,步、骑、炮、工兵种齐全。

他还重用了翰林徐世昌,德国留学生段祺瑞等人,让他们配合洋教官,以德国治军方法严格训练,另外他本人日则观操,夜则巡营,军令如山,纪律严明。

应该说,袁世凯训练的这支军队是中国第一支现代化部队。

荣禄在李鸿章之后继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并且手握重兵,掌握着庞大的北洋国防军,这些军队本是甲午战争后各地的残余,后荣禄将之改编为武卫军,分前后左中右五军,荣禄亲统中军,而袁的那支新建陆军也就不可避免的被纳入了其中,成为武卫右军,就这样,袁世凯就成为了荣禄手下的一员大将,也就从一个练兵偏将挤入了大清帝国的心脏。

袁世凯清末民初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袁世凯清末民初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袁世凯清末民初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袁世凯,作为清末民初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政治生涯的起伏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讨。

本文将从袁世凯的个人背景、政治生涯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三个方面来阐述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

一、袁世凯的个人背景袁世凯于1859年出生在湖北省宜昌。

他出身于一个军官家庭,自小接受了良好的军事教育。

1874年,袁世凯考入官立京师高等学堂,学习西方科学知识,这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

后来,他考入洋务派的北洋小学堂,学习更加深入并在军事领域崭露头角。

二、袁世凯的政治生涯1. 光绪时期在清朝末年,袁世凯曾担任北洋水师提督,并参与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战斗。

他因军事才能而出类拔萃,逐渐引起了光绪皇帝的注意。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成为投身革命的关键人物之一。

1911年,他率领北洋军队在武昌发动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袁世凯在革命的初期担任临时大总统,并在此后的政治斗争中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由于各方势力的派系斗争和复杂的政治环境,袁世凯很快陷入了困境。

3. 中国第一任大总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当选为中国第一任大总统。

他致力于推动现代化建设,包括制定宪法、建立国民银行等重要举措。

此外,他还试图加强中央集权,寻求稳定的统治。

然而,他的权威逐渐受到各方的质疑和争议。

4.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在袁世凯执政期间,北洋政府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军阀混战、各方派系的激烈斗争以及国内经济的困境,使得袁世凯的治理任务异常困难。

他多次尝试通过权谋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但这些手段往往引发了更大的混乱和反对声音。

三、袁世凯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 统一中国袁世凯试图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推动国家统一和现代化建设。

他提倡国家主义和现代化理念,致力于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现代国家,推动中国摆脱封建落后的束缚。

尽管他的尝试并未完全实现,但他的思想和努力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北洋政府的衰败袁世凯执政期间,北洋政府逐渐衰败,出现了腐败、军阀混战和民众不满等问题。

历史人物介绍之袁世凯

历史人物介绍之袁世凯
) 8、解除了呈请开办企业的若干限制
三、袁世凯的生平照片详述
袁世凯时期货币——银元(即袁大头)
袁世凯与各国使节合影
袁世凯称帝及其国旗
袁世凯书法
四、历史学家对袁世凯的评价
袁世凯一生最为人诟病的有这么几件事 :1898年的戊戌变法中,他告密、出卖 维新派;1912年,他窃取革命果实,成 为民国第一个总统;1913年国民党领袖 宋教仁被暗杀,传闻是受袁指使;在生 命最后时刻称帝,更是将他钉上了历史
的耻辱柱。
学者张鸣说:“晚清人物,袁世凯是 白鼻子的脸谱,这脸谱是教科书画出来 的。(注: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 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
的态度。
非脸谱化的袁世凯,总得有人来画 ,否则,这么大的人物,就说不清
了。”
总之一句话:乱世之奸雄是肯定的 。当然在新式军队方面,是治世之 能臣。和三国时期的曹操一样,后 人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但这足以 能够使他载入史册。中国近代史离 不开他。。。。。。袁世凯被称乱
历史人物介绍
袁世凯
——郭良振
一、袁世凯生平简介 二、袁世凯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
三、袁世凯的生平照片详述 四、历史学家对袁世凯的评价
一、袁世凯生平介绍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 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 家、军事家,北洋新军的首脑。
(1)少年时代-立志中原 (2)总督朝鲜-震慑日本 (3)创立新军-小站练兵
二、袁世凯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
1、组件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军队 2、袁世凯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巡警制度的人
3、支持创办实业,发展商业 4、创办各种新式学堂不下几十所 5、督修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6、提出“保护私产”、“经营自有” 7、对外开放(一是推动开通商业“特区”, 扩大开放范围;二是引进外资,尤其是侨资。

袁世凯

袁世凯

第 1 页 共 1 页人物简介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袁世凯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

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与南方革命军有约,只要推翻清帝奉袁世凯为大总统,袁世凯履行承诺,逼宣统退位。

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后复辟称帝被推翻。

他曾担任过满清王朝的军机大臣、驻朝鲜的代理总督。

生平经历袁世凯生于清文宗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

袁世凯六岁时养父袁保庆替他找个启蒙老师袁执中教四书五经。

光绪二年(1876年)秋,袁世凯与沈丘于姓女子结婚,时年17岁。

翌年初春,又回到北京。

1879年,其姑丈张向宸办理河南赈务,委托袁世凯分办陈州捐务,因他集款独巨,提拔袁世凯为“中书科中书”。

袁世凯先后于1876年和1879年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能在乡试中中举。

袁世凯科场失败以后,决定投奔淮系李鸿章。

袁世凯在北京读书时,李鸿章正在直隶总督任上。

对这位大人的显赫地位不胜钦羡。

在洋务派“练兵求强”思想的影响下,他“好读兵书”,“留心时事”,常作军事论说,侈谈练兵“安内攘外”。

1881年5月,带领“其家旧部数十人”往山东登州,投靠淮军统领吴长庆。

当袁世凯来到登州时,吴长庆不仅“肫然相信”,乐意收留,备加照抚,而且随后又加以提拔重用。

历史事件 创立新军《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施行新政。

袁世凯表示极力拥护。

1901年袁世凯在山东创建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

1902年,袁世凯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

次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袁世凯任会办大臣,掌握实权。

创办各种武备学堂,并聘请大批日本军官担任教习。

在此期间,他在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方面,都颇有成效。

通过办理新政,他得以“内结亲贵,外树党援”,很快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

袁世凯当了几天皇帝

袁世凯当了几天皇帝

袁世凯当了几天皇帝介绍袁世凯(1859年-1916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第一位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曾在宣统皇帝退位后,被推举为大总统,但他很快就采取了封建时代的帝制形式,自称皇帝。

本文将探讨袁世凯当皇帝的背景、时间、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背景在华人社会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衰落的背景下,中国的政治权力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但新政权的建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的重要政治家之一,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资源,成为了国内形势变化中的关键人物。

时间袁世凯自1912年至1916年期间,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最有力的统治者之一。

然而,他担任临时大总统并称帝的时间非常短暂,只维持了将近100天的时间。

成为皇帝的原因袁世凯成为皇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追求权力和统一中国的愿望使他渴望成为帝国的统治者,以牢牢控制整个国家。

其次,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正处于政治分裂和地方割据的状态,袁世凯希望以皇帝的身份来稳定国家和统一局势。

此外,由于受到帝制思想的熏陶,袁世凯对皇权的渴望也是一种心理因素。

最后,袁世凯周围的亲信和支持者大力推动他成为皇帝,并为此制造了社会舆论。

影响袁世凯成为皇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举引发了广泛的反对声音,国内外舆论普遍批评其行为违背了民主原则。

袁世凯成为皇帝的行动激化了国内政治局势,导致了各地的抵制和起义,使得袁世凯的统治面临严重的挑战。

最终,袁世凯不得不宣布放弃皇位,恢复共和制度,以试图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

袁世凯成为皇帝的失败也使得中国的共和政治得到巩固,对中国近代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个事件也让中国人更加珍视民主与法治,对于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论袁世凯成为皇帝只持续了短暂时间,但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都是复杂而深远的。

他的行为遭到了极大的反对和抵制,最终导致了他的权力崩溃。

然而,他的失败也为中国的民主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袁世凯中国近代的复杂人物

袁世凯中国近代的复杂人物

袁世凯中国近代的复杂人物袁世凯,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争议的人物,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深受赞扬和批评,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与争议。

本文将就袁世凯在近代中国的重要事迹和贡献展开论述。

一、袁世凯的早年生活和政治经历袁世凯生于1859年,祖籍河南,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

他年少时接受传统教育,继而赴天津学习西方科学。

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他经历了大量的个人苦难,例如家庭困境和个人努力的挫败。

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后来坚强、果决的性格。

袁世凯早年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之一。

他在政治经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最初,他受命执掌北洋海军,后来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与洋务派和康有为等人有联系的清朝重要官员。

二、袁世凯革命行动与辛亥革命袁世凯与辛亥革命相关联,他在这次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的投身革命起初被视为中国近代政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与孙中山及其他领导人展开合作,共同推翻了清朝。

辛亥革命结束后,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并在1912年正式就任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不过,袁世凯上台后进一步集中权力,采取对国内各派势力的镇压,这引发了强烈的抵制。

他试图恢复帝制,被视为背叛了革命的理想。

这一行动造成了国内不满和分裂,最终导致了北方军阀的崛起。

三、袁世凯的执政和对中国的影响袁世凯主政时期,他试图推行现代化的改革措施,积极建立新的政府机构,尽力解决财政和军事问题。

他的理念在当时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袁世凯被赞誉为中国近代的“建国者”。

然而,袁世凯的执政也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他周围存在着多个势力派系,这使得他的政权极其不稳定。

由于袁世凯的大量权力集中,中华民国政权的合法性遭到了质疑。

国内其他势力派系试图分割权力,并寻求各自的政治目标。

四、袁世凯晚年与逝世袁世凯在国内政治的压力下,于1915年废黜临时大总统职务,号召恢复帝制。

但这一行动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抗议和斗争。

与此同时,在国际上,袁世凯的行动也受到了批评和抵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人物新说:袁世凯自我暗示毁灭前程
在心理学上,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

其中,消极的自我暗示可误导个人的判断和自信,使人生活在幻觉当中不能自拔,并做出脱离实际的事情来。

消极的自我暗示还可使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形成某种心理定势的作用,为人处事偏听误信,凭直觉办事。

袁世凯一生受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做出了误国误己的事情!袁世凯,字慰庭,河南项城人。

年轻时两次乡试未中,遂弃文就武,投靠淮军统领吴长庆。

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1899年任山东巡抚,1901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被迫下野。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出任总理内阁大臣,倒戈一击,逼清帝退位。

1912年3月,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1916年3月22日,撤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

实际上,袁世凯的称帝思想不是一日形成的,而是在接受了一系列的不良心理暗示后形成的。

这些心理暗示又进一步形成特定的心理作用,它严重误导了袁世凯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及对时局的准确判断,做出了误国误己的事情!在心理学上,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

其中,消极的自我暗示可误导个人的判断和自信,使人生活在幻觉当中不能自拔,并做出脱离实际的事情来。

消极的自我暗示还可使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形成某种心理定势的作用,为人处事偏听误信,凭直觉办事。

由于这一系列迷信活动,袁世凯逐渐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暗示:自己就是真龙转世,当登九五尊位,所以认可杨度等人建立“筹安会”来推动帝制。

袁世凯自从迷信自己会有“九五之尊”的龙运后,便对自己的“帝相”迹象十分痴迷,竟因此在生活中屡屡受骗。

一日,袁世凯将要就寝,他的一个小妾忽来说看到一条满身通红的蛇潜入居仁堂,在梁上缠绕了好几圈,她还主动提出陪袁世凯去见那条蛇。

袁世凯等人来到居仁堂,真的看见一条浑身赤色的蟒蛇,不想那蛇见到袁世凯等人后,一点不害怕,反而温顺地沿着大梁慢慢爬走,到西墙后即不见了,袁世凯对此大为吃惊。

其实,这条蛇是袁克定与那个小妾联手搞的骗局,蟒蛇是从马戏团借来的。

另有一日,北海的丛林中忽然升起一道火光,平地冒出一堆新土。

袁世凯得知后命人挖地三尺,结果发现一块石碑。

当时人们都看不懂,就叫梁士诒来看,他也看不懂,又召古
文专家刘师培来解读。

结果发现石碑上的篆文书:龙站玄黄,坠统失纲。

庶民不和,洪范宪章。

天命攸归,安吉衣裳。

新我华夏,山高水长。

这碑文就是说(宣)统失纲,洪(宪)命归。

但事实的真相是,这块石碑是由袁克定与梁士诒、刘师培合谋伪造的。

1914年,袁氏祖茔守坟人韩诚匆忙赶来京城,向袁世凯报告:曾祖袁保中坟侧,夜间不时有红光出现,形同火炬,照耀四方。

此外,袁氏祖茔附近还长出一株紫藤树,状似盘龙,长逾丈许。

最后,祖坟附近还发现了一块刻有“天命攸归”字样的石块。

袁世凯闻知大喜,即命将此保护起来。

其实,这一切也都是急于当太子的袁克定一手导演的把戏。

至此,袁世凯已完全接受了“九五尊相”的暗示。

在他心目中,中国社会需要有皇帝来治理,眼下只有他才配当皇上。

所以,由民选总统过渡到天佑皇帝只是一步之差,这是他袁某人的历史使命。

可他从来没有想过,那些奇谈怪事都是骗人的把戏,为的是让他陷入“九五尊相”的圈套!袁世凯自从形成了“九五尊相”的自我暗示后,就不断寻求天理的支持。

他在请郭三威(郭阴阳)为他察看祖坟时,就曾问:“龙兴之运,年数如何?”郭掐算了一番回答:“若称帝,当应八二之数。

”袁世凯再问:“这是八百二十年?还是八十二年?甚至是八年零两个月?”郭阴阳回答:“帝位长久,事后自知,天机不可泄也!”袁世凯寻思,自己的朝代绵延八百二十年不大可能,但寿短八年零两个月也绝无可能,而八十二年则完全有可能,这也恩泽三代人了,所以值得一搏。

不想袁世凯一称帝就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唾弃,只做了八十三天的洪宪皇帝便一病呜呼。

其实,
袁世凯为人阴险狡诈,一生曾坑害过无数人。

可笑的是,他最后因洪宪称帝而赔上了自家性命。

这,才是他真正的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